《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0 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理程编忍. 学分:3 参考学时:48实验学时: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 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开设的四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 教学两个环节。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把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 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并逐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应了解外国资本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 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 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 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 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 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章义等。 为今后学习 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历史知识 面奠定 (二)能力目标 学生应获得如下能力:(1)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2)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 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3)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 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4)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 ,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2) 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和按受 马克思 王义指导的目 见性 只有社会主义 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 自觉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5)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历史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 素养;(6)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 系是 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 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四门课程。这四门课在课程设置上各有侧 重、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原理“课侧重于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概论~课侧重于开展党的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纲要“课侧重于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 的历史教育;"基础“课侧重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四门课之间的关系是,以“原理"为基 础、以“概论“课为重点、以"纲要“课为主线,以"基础“课为落脚点。 本课程注意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 服人。课程将围绕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 ,实践成绩与期未考核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其中,平时表现占10%,实践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并根据教学实际的变化,灵活调整。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理论教学: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一19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编码: 学分: 3 参考学时:48 实验学时: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 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开设的四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 教学两个环节。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把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 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并逐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应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 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 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 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等。为今后学习各类 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历史知识面奠定必要的历史基础。 (二)能力目标 学生应获得如下能力:(1)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2)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 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3)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 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4)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感;(2)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4) 自觉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5)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历史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 素养;(6)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 系是一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 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四门课程。这四门课在课程设置上各有侧 重、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原理"课侧重于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概论"课侧重于开展党的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纲要"课侧重于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 的历史教育;"基础"课侧重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四门课之间的关系是,以"原理"为基 础、以"概论"课为重点、以"纲要"课为主线,以"基础"课为落脚点。 本课程注意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 服人。课程将围绕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其中,平时表现占10%,实践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并根据教学实际的变化,灵活调整。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理论教学: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第一章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基本态整序普窑奇实鞋会瓷體提梁、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与社会主要茅盾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0.5学时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2.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5学时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0.5学时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第二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重点难点: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及其方式、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近代民族意识的觉 1.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时 1学时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压迫,文化奴役 2.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学时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学时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三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音重点难点:太平天国农民战角失败的原因、洋务云动和戊成维新运动的历中意义及其失的的原因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0.5学时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运动的兴衰 0.5学时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天折 0.5学时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 第四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系合里空授案备灵餐务菱迟然程价、幸支革命的历史意义、辛变革命失政的原因及教、革争与改良的关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学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 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学时 封建亲制的带灭,中华民国的建立 3 辛亥革命的失败 1学时 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一1949) 第五章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政治务票亮种耀衡颗父鼓代暴烈甲地的对餐为必须是三座大山、中国三种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 0.5学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 变 2.“三座大山“的重压 0.5学时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 艰难处境 3.两个中国之命运 1学时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六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产党亭靠出先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中国共
第一章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本章重点难点:近代中国社会衰败的根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 基本特征、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0.5学时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2.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5学时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0.5学时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第二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重点难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及其方式、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近代民族意识的觉 醒。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学时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压迫,文化奴役。 2.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学时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学时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三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重点难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0.5学时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运动的兴衰 0.5学时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0.5学时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四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章重点难点:三民主义学说的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革命与改良的关 系、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学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 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学时 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 3.辛亥革命的失败 1学时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第五章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国革命的对象为什么且必须是"三座大山"、中国三种 政治势力所代表的三种建国方案之比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会被人民选择。 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特征 0.5学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 变化。 2."三座大山"的重压 0.5学时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 艰难处境 。 3.两个中国之命运 1学时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六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中国共 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的新面貌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学时 义本弄深的统治,新文化适动与思想解放的湘流,十月率身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强,五四运动:新民主主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学时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学时 第七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其内容、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屡犯"左"倾错误的 原因 1,对革命新首路的艰苦探索 1学时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学时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八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界反鑫籍素的个富提器有钠整装经霜受与致后战场的关系及评价、中国抗日在世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0.5学时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别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续治和中华民族的深蛋灾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0.5学时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0.5学时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学时 坑地的路线 、进步的方针,抗日民 5抗日战角的胜利及其音义 0.5学时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九音为新中国而奋斗 监,要料刮后的方针玫策、第三条道路何以会幻灭、中国苹命胜利的原因和本经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0.5学时 中国共产微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上技伞的限果,文柔有衣保的发动,条的双 0.5学时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学时 作,盘据精斋酒鹅肠器餐,中国关产觉与民主光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通路的幻灭。中国关产党导的多克合 4.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学时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 2012) 第十章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 立后表精费房变餐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倒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及对流、新中国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0.5学时 2.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25学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025学时 第十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的特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改造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0.5学时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学时 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学时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学时 第七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其内容、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屡犯"左"倾错误的 原因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学时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学时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八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及其方针政策、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及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0.5学时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0.5学时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0.5学时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学时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 主根据地的建设,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0.5学时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九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的方针政策、第三条道路何以会幻灭、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 验、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0.5学时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0.5学时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学时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学时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 第十章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本章重点难点: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新中国成 立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0.5学时 2.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25学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0.25学时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改造 的特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0.5学时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0.5学时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学时 主义基家在半货整会清改造同时并举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受曲奔锈票高年设盒喜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理论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通 1.良好的开后 1学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学时 ”大跃讲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学时 ,绝位整的群酸民体秀的在金慢先补程的提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 第十三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设的薇号意整钠:中国特色仕会主义形和发展过程、改羊开以来杜会主义现代化健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0.5学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0.5学时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0.5学时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学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 发展阶段 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0.5学时 社会空☆费食斗,成举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取得巨大成的本原因和主要经,开拓中国特色 实践教学: 任务 经典阅读 2学时 1.实践内容 阅读两部以上推荐内容,撰写读书笔记。通过此活动,加深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国情、国史的理解,增强爱国主 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剖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实践要求 每人必须阅读两部以上推荐书目,撰写以"综述"和"读后感"为主要内容的"读书笔记”,字数不少于1500字:或 者进行读书汇报讲演,时间不少于3分钟。 任务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学时 1.实践内容 使性和产程的的家有 通 质。 2.实践要求 任务三观看影像资料 2学时 1.实践内容 收蜜奢片.过本活动为学生现老大的五史乐.发生的值墨:化学生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0.5学时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学时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理论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 受曲折的原因、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1.良好的开局 1学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学时 "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学时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 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重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成就与经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0.5学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0.5学时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0.5学时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学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 发展阶段 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0.5学时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开拓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践教学: 任务一 经典阅读 2学时 1.实践内容 阅读两部以上推荐内容,撰写读书笔记。通过此活动,加深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国情、国史的理解,增强爱国主 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剖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实践要求 每人必须阅读两部以上推荐书目,撰写以"综述"和"读后感"为主要内容的"读书笔记",字数不少于1500字;或 者进行读书汇报讲演,时间不少于3分钟。 任务二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学时 1.实践内容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活动,帮助大学生形象地、生动地做到"两个了解",进而理解"四个选择"的 必要性和正确性;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 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报效祖国。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写作能力等综合素 质。 2.实践要求 自行参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求认真参观、用心体会并撰写心得或者进行影像资料收集,书面参观心得 不少于1500字,认真撰写,不得抄袭;参观汇报讲演时间不少于3分钟;收集影像资料要具有原创性。 任务三 观看影像资料 2学时 1.实践内容 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或纪录片。通过本活动为学生展现宏大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对 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践要求
观看一部优秀影视作品或记录片。要求认真观看、用心体会并撰写观后感或者汇报讲演,观后感不少于1500 字,汇报讲演不少于3分钟。 任务四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说/重大历史事件情景再现 10学时 1.实践内容 选择中国近代以来的的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或以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 身份,再现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本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近现代史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 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实践要求 (1)"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说"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近代以来的的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情景再 现"活动要求学生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再现重大历 史事件,。学生可从两个活动中选择其一。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 (2)人物、事件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内容具体,表达清晰。 (3)"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说"活动要以电子作品形式展示,提交演说稿,演说稿为稿纸手写;"重大历史事件情 景再现“活动现场展示,提交演说稿,演说稿为稿纸手写。 (4)"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说"活动讲演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不得超过10分钟;"重大历史事件情景再现"活动现 场展示不得少于10分钟、不得超过20分钟。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一4卷),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1一3卷),列宁,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1一4卷),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1一3卷),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93; 6. 《江泽民文选》(1一3卷),江泽民,人民出版社,2006: 7.《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2006;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
观看一部优秀影视作品或记录片。要求认真观看、用心体会并撰写观后感或者汇报讲演,观后感不少于1500 字,汇报讲演不少于3分钟。 任务四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说/重大历史事件情景再现 10学时 1.实践内容 选择中国近代以来的的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或以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 身份,再现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本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近现代史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 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实践要求 (1)"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说"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近代以来的的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情景再 现"活动要求学生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再现重大历 史事件,。学生可从两个活动中选择其一。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 (2)人物、事件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内容具体,表达清晰。 (3)"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说"活动要以电子作品形式展示,提交演说稿,演说稿为稿纸手写;"重大历史事件情 景再现"活动现场展示,提交演说稿,演说稿为稿纸手写。 (4)"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说"活动讲演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不得超过10分钟;"重大历史事件情景再现"活动现 场展示不得少于10分钟、不得超过20分钟。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1—3卷),列宁,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1—4卷),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1—3卷),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文选》(1—3卷),江泽民,人民出版社,2006; 7.《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2006;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