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望诊 贾钰华 教授、主任医师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 望 诊 贾钰华 教授、主任医师
教学框构 一、授课目标--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识点 自学内容 二、授课方式--讲授 三、授课段--CAI 四、授课思路--温故引新讲授内容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教学框构 一、授课目标 --- 教学目的及要求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知识点 ○ 自学内容 二、授课方式 --- 讲授 三、授课手段 --- CAI 四、授课思路 --- 温故引新 讲授内容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中医诊断学 诊法辨证 望闻问切 全身望诊局部望诊 神色形态
中医诊断学 诊法 辨证 望 闻 问 切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 神 色 形 态
第一章望诊 概念:运用视觉观察病情 原理:内外相应 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神圣工巧) 第一节全身望诊神、太色、形、态 第二节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 四肢、二阴、皮肤 第三节望排出物 第四节望小儿指纹
第一章 望 诊 概念:运用视觉观察病情 原理:内外相应 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 (神圣工巧) ☆第一节 全身望诊—— ☆神、☆色、形、态 第二节 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 四肢、二阴、皮肤 第三节 望排出物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全身望诊 太一、望神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 望 神
一、望神☆ (一)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 :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一、望神☆ (一) 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二)神与精、形的关系 精 神形 (先天、后天) 物质基础外在表现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精 形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三)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精足病轻>无神(精亏病重) 治疗养护得当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治疗养护得当
(四)望神的方法和内容 神的表现: 目光、面色、表情、体态、感觉、言谈、声息、脉象 望神的重点:目光☆表情动态 为什么望目为望神重点? ①目为心神之外候。所谓“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谓“眼能传 神”。《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之使也”“心 者,神之舍也” 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而上注于目 ③目系通于脑
(四)望神的方法和内容 神的表现: 目光、面色、表情、体态、感觉、言谈、声息、脉象 望神的重点:目光☆ 表情 动态 为什么望目为望神重点? ①目为心神之外候。所谓“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 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谓“眼能传 神” 。《灵枢·大惑论》: “目者,心之使也”“心 者,神之舍也” 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而上注于目 ③目系通于脑
(1)得神太 概念 精充气足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之象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神清语明面色荣润 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和调 体态自如反应灵敏充盛 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病预后良好
(1)得神☆ • 概念 精充气足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神清语明 面色荣润 目光明亮 精彩内含 脏腑和调 体态自如 反应灵敏 精气充盛 呼吸平稳 肌肉不削 虽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