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二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50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 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3.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9~21小题为非单项选择题。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骆驼烙印落枕笼络人心落英缤纷B、秘鲁碧血庇护完璧归赵大有裨益 C、毒饵渎职句读穷兵黩武初生牛犊D、沟壑喝彩吓唬鹤立鸡群赫赫有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 神气魄。 B.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 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C.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你的孩子将来也会 对你有孝心,上行下效嘛 D.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 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 们总结。 B.六年来,快报便民网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帮助本市百万家庭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 困难 C.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所造成的 D.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 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湛江二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 150 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 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3.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9~21 小题为非单项选择题。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骆.驼 烙.印 落.枕 笼络.人心 落.英缤纷 B、秘.鲁 碧.血 庇.护 完璧.归赵 大有裨.益 C、毒.饵 渎.职 句读. 穷兵黩.武 初生牛犊. D、沟壑. 喝.彩 吓.唬 鹤.立鸡群 赫.赫有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 ....这些骸骨不存的精 神气魄。 B.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 ....的状元 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C. 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 ....地影响着下一代,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你的孩子将来也会 对你有孝心,上行下效 ....嘛。 D. 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 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 ....的心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 们总结。 B. 六年来,快报便民网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帮助本市百万家庭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 困难。 C. 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所造成的。 D. 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 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 Beijing2008” 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④②①⑤③B.①⑤③④②C.①②⑤④③D.④①⑤③②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 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 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 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 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 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睎焉真 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 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牦 昏乱,糊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C.畏其敏畏:担忧 D.饮酒不衰衰:减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B.定国且不我怨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D.耗牦焉真一老农夫也 梅以曲为美 置杯焉则胶 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 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 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 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 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 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①②⑤④③ D.④①⑤③② 二、古诗文阅读(3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 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 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 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 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 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 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 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 昏乱,糊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B.定国且.不我怨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梅以.曲为美 置杯焉.则胶 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 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 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 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 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9、(8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分)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 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 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2分) 注:庚信:南北朝文学家。赠别友人的小诗往往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历来为读者所喜爱。 与徐陵齐名,并称徐庾,徐陵诗文以轻靡绮艳见称。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观刈麦》)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 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 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 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 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9、(8 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 分)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3 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 分)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4 分)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 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2 分) 注:庚信:南北朝文学家。赠别友人的小诗往往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历来为读者所喜爱。 与徐陵齐名,并称徐庾,徐陵诗文以轻靡绮艳见称。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观刈麦》)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 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 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 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 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 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 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 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 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 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 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 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 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 天地生物气象。”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 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 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 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 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 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 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迪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 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 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 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 人的生态意识
(2)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道难》)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 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 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 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 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 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 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 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 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 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 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 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 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 天地生物气象。”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 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 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 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 一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 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 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迪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 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 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 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 人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 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 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乌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 爱情。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 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也就 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 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发掘出来,加以新的阐释,并 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使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和交流,这将大大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 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大大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 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选自《新华月报》2008年第1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充分体现了生 态整体主义的观念。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已经成为了生态 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 C.作者认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造的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 爱,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是一致的。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反映人类生态意识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 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E.“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画家的审 美意识与西方画家有明显的区别。 1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范畴的一项是(3分) A.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B.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C.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D.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 14.请简要说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出现的背景以及发掘、阐释、传播和交流类似内容的现实 意义。(4分) 15.综观全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有哪些具体内涵?请分点概括。(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答题前请在答卷指定位置上填写所选阅读类别序号:未填写序号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江南蓑衣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 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 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 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 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乌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 爱情。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 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也就 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 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发掘出来,加以新的阐释,并 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使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和交流,这将大大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 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大大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 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新华月报》2008 年第 l 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充分体现了生 态整体主义的观念。 B.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已经成为了生态 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 C.作者认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造的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 爱,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是一致的。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反映人类生态意识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 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E.“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画家的审 美意识与西方画家有明显的区别。 1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范畴的一项是(3 分) A.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B.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C.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D.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 14.请简要说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出现的背景以及发掘、阐释、传播和交流类似内容的现实 意义。(4 分) 15.综观全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有哪些具体内涵?请分点概括。(5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答题前请在答卷指定位置上填写所选阅读类别序号;未填写序号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江南蓑衣 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 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 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
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 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 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 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 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 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 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 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 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 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 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 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 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 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 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 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 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 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 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 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 雪的夜晩,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 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 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 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 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 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说明】蓑衣:旧时的一种从事劳动和生活的雨具 16.文章第②段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从全文看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7.从全文看,“江南蓑衣”有那些值得作者怀念的地方?请分条概括。(5分) 8.文章的结尾说“来自江南的主人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作为一个处于繁华红尘中的现代 人,他失落了什么?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 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 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 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 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 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 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 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 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 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 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 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 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 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 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 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 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 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 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 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 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 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 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 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 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 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说明】蓑衣:旧时的一种从事劳动和生活的雨具。 16.文章第②段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从全文看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 17.从全文看,“江南蓑衣”有那些值得作者怀念的地方?请分条概括。(5 分) 18.文章的结尾说“来自江南的主人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作为一个处于繁华红尘中的现代 人,他失落了什么?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 记者张悦发自四川映秀镇 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只是这一次“震中”不再是这里,而是在千里 之外的鸟巢 这个时候,在刚出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头,在2.26米的代表团旗手姚 明身边,一个身高未及姚明胯部、虎头虎脑的孩子毫不怯场地迈着步子,走向全世界的镜头。“我 们浩浩跟姚明在一起,他也是旗手!?”陈建惊呆了。这个在镜头中与姚明一起出场的小孩是他 的外甥,“5·12”汶川大地震中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的林浩。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 大山中的渔子溪村沸腾了,“整个村子都在激动,为映秀为渔子溪出了个小英雄。”陈建说。 大群人激动地跑到村委会附近,大家或者相互拥抱,或者大声欢呼。陈建更是含泪跪在了地上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浩浩好样的! 这一安排也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华尔街日报》说,“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身穿白色 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参加的不 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 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奧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 话: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在8月8日那天,映秀镇卖卫星接收“锅盖”设备的一天之内完成了往常一年半载才能有的 营业额。“260元一个,光我们渔子溪村的村民就有几十家买了‘锅盖 陈建说。 映秀镇副镇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镇上在挖排污管道的时候,把电缆挖断了。但阿坝州电力 公司以最快速度出去买了新电缆,拉回来重新装 李强说,重建家园也不可能一两天就好,地震前大家就都盼着奧运了,现在奥运真正来了 我们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凝聚力,这样也可以转移地震带来的不 能自拔的低落悲伤的情绪 目前在映秀的居民有六千多人,大部分人已搬入活动板房安置。陈建一家就是在奥运开幕前 周搬入板房的。陈建说,“这一段时间脑子昏了”,房子没了,地没了,汶川的工业生产陷入 停顿,连打工的机会都没了,“大家都不知道干啥,现在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中滩堡村的村民也新搬进了活动板房安置点,这里的电视机是广播站发的,每个组一台。开 幕式那天,简陋的活动板房中充斥了欢呼声和玩笑声,还有歌唱声。“奏国歌的时候肯定要唱, 像我这种不唱出声的人,心里也要唱 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映秀也有部分居民未能搬入活动板房,但是他们一样可以享受到奧运。搬运石头、固定铁架 平整场地,8月8日午后,铁军高炮团八十多名士兵冒着酷暑赶建了一个可以容纳上千观众的“露 天影院”。一些居民在晩上6时便和家人一起到这里等待。他们说:活着就要开开心心地度过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铁军高炮团当天还组织全体官兵理发,以“全新”姿态迎接北京奥运会。 名士兵说,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方式,是多为灾区做实事,尽早重建家园。 驻扎在映秀救灾的济南军区“铁军”则在岷江边上浇上水泥,建成一个标准篮球场,这天正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 记者 张悦 发自四川映秀镇 8 月 8 日晚 11 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只是这一次“震中”不再是这里,而是在千里 之外的鸟巢。 这个时候,在刚出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头,在 2.26 米的代表团旗手姚 明身边,一个身高未及姚明胯部、虎头虎脑的孩子毫不怯场地迈着步子,走向全世界的镜头。“我 们浩浩跟姚明在一起,他也是旗手!?”陈建惊呆了。这个在镜头中与姚明一起出场的小孩是他 的外甥,“5·12”汶川大地震中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的林浩。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 大山中的渔子溪村沸腾了,“整个村子都在激动,为映秀为渔子溪出了个小英雄。”陈建说。 一大群人激动地跑到村委会附近,大家或者相互拥抱,或者大声欢呼。陈建更是含泪跪在了地上,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浩浩好样的!” 这一安排也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华尔街日报》说,“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身穿白色 T 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参加的不 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 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 话: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在 8 月 8 日那天,映秀镇卖卫星接收“锅盖”设备的一天之内完成了往常一年半载才能有的 营业额。“260 元一个,光我们渔子溪村的村民就有几十家买了‘锅盖’。”陈建说。 映秀镇副镇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镇上在挖排污管道的时候,把电缆挖断了。但阿坝州电力 公司以最快速度出去买了新电缆,拉回来重新装。 李强说,重建家园也不可能一两天就好,地震前大家就都盼着奥运了,现在奥运真正来了, 我们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凝聚力,这样也可以转移地震带来的不 能自拔的低落悲伤的情绪。 目前在映秀的居民有六千多人,大部分人已搬入活动板房安置。陈建一家就是在奥运开幕前 一周搬入板房的。陈建说,“这一段时间脑子昏了”,房子没了,地没了,汶川的工业生产陷入 停顿,连打工的机会都没了,“大家都不知道干啥,现在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中滩堡村的村民也新搬进了活动板房安置点,这里的电视机是广播站发的,每个组一台。开 幕式那天,简陋的活动板房中充斥了欢呼声和玩笑声,还有歌唱声。“奏国歌的时候肯定要唱, 像我这种不唱出声的人,心里也要唱。” 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映秀也有部分居民未能搬入活动板房,但是他们一样可以享受到奥运。搬运石头、固定铁架、 平整场地,8 月 8 日午后,铁军高炮团八十多名士兵冒着酷暑赶建了一个可以容纳上千观众的“露 天影院”。一些居民在晚上 6 时便和家人一起到这里等待。他们说:活着就要开开心心地度过。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铁军高炮团当天还组织全体官兵理发,以“全新”姿态迎接北京奥运会。 一名士兵说,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方式,是多为灾区做实事,尽早重建家园。 驻扎在映秀救灾的济南军区“铁军”则在岷江边上浇上水泥,建成一个标准篮球场,这天正
在进行军民篮球联谊赛的半决赛,铁军队迎战援建映秀的东莞公安队。 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节。) 19.这篇通讯以“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4 20.文中的画线句“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两种高度分别指什么?二 者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21.文章结尾说:“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综观全文,“体育”又回到 了“这个心碎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 超过50个字)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 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 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 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 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平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 教材。但尚钺(yue)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 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23.下面是2006年关于中国教育的八大关键词,请你写一段话,至少使用其中五个词语,表达 你对2006年中国教育的主要看法,不超过80个字。(6分) ①和谐校园②教育公平③长征精神④汉语 ⑤高考改革⑥求职百态⑦网瘾 ⑧黑校车 六、写作(60分) 在美国华盛顿监狱里,有一个名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吸毒,最终因杀 人罪被判终身监禁。库丁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只有2岁,大儿子秉承父亲身上的所有陋习,学 生时代就染上很重的毒瘾,最后的结果也是以杀人罪而锒铛入狱:小儿子却完全不一样,他正直 善良,刻苦好学,最后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家庭生活美满 在完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位记者前去采访,以 揭开其中的奥秘,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两兄弟的答案竟然完全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 有什么办法呢?”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你受到什么启发呢?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 自拟,文体自选
在进行军民篮球联谊赛的半决赛,铁军队迎战援建映秀的东莞公安队。 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节。) 19.这篇通讯以“8 月 8 日晚 11 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4 分) 20.文中的画线句“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两种高度分别指什么?二 者有什么内在联系?(5 分) 21.文章结尾说:“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综观全文,“体育”又回到 了“这个心碎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6 分)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 超过 50 个字)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 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 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 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 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平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 教材。但尚钺(yuè)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 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23. 下面是 2006 年关于中国教育的八大关键词,请你写一段话,至少使用其中五个词语,表达 你对 2006 年中国教育的主要看法,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①和谐校园 ②教育公平 ③长征精神 ④汉语 ⑤高考改革 ⑥求职百态 ⑦网瘾 ⑧黑校车 六、写作(60 分) 在美国华盛顿监狱里,有一个名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吸毒,最终因杀 人罪被判终身监禁。库丁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只有 2 岁,大儿子秉承父亲身上的所有陋习,学 生时代就染上很重的毒瘾,最后的结果也是以杀人罪而锒铛入狱;小儿子却完全不一样,他正直 善良,刻苦好学,最后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家庭生活美满。 在完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位记者前去采访,以 揭开其中的奥秘,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两兄弟的答案竟然完全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 有什么办法呢?”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你受到什么启发呢?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 自拟,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