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2014届高三二模语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挟制/狡黠芳菲/绯闻 伺候/伺机而 B.庇护/譬如 醇正/敦厚 模具/模棱两可 C.刹那/诧异 苛刻/呵斥 纤绳/纤细如发 D.诘责/矍铄 抚慰/妩媚 似乎/似是而非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个由不同科研单位借调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形成互补;更重 要的是大家殊途同归,齐心协力。经过短短几周的磨合,研发团队很快就形成了 默契和合力。由于业余时间都特别喜欢下围棋,年近花甲的秦工程师和不到30 岁的海归刘博士还成了忘年交 A.各有所长 B.殊途同归 C.磨合 忘年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截止2月13日,由甄子丹、郭富城等明星主演的电影《大闹天宫》内地票房 已经达到8.7亿,预计最高票房必定超过10亿。 B.教育部部长袁仁贵表示,今后的高考录取要以统一考试科目成绩为基础,同 时参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 C.湖南卫视热播节目《我是歌手》第十期中,备受关注的韩磊、邓紫棋四冠之 争,邓紫棋凭借一首《 falling》再次回到榜首,成为唯一的夺得四次冠军的歌 手 D.阅读状况,既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发展 的重要基础;为了振兴阅读,国家应该通过立法来保障和促进民族阅读。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意象,即心象,是诗化了的感 觉 在诗歌创作中,它既不是单纯的外在描摹,也不是直抒胸臆的感 情喷发,而是因情造景,寓意于象的单体形象。意象在诗中的运 用 并从而增强诗的内蕴张力。 ①它是诗人在某一瞬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②具有具体的坚实的质感 ③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图景 ④便于诗人获得心灵创造的自由 ⑤更好地抒发他复杂、流动、多变的生命体验 ⑥有利于打破生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⑤ C.③①②④⑤⑥ D.③②①⑥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遂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 黑色,美风仪,善谈论,素刚正,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 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
广东湛江 2014 届高三二模语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挟制/狡黠 芳菲/绯闻 伺候/伺机而 动 B.庇护/譬如 醇正/敦厚 模具/模棱两可 C.刹那/诧异 苛刻/呵斥 纤绳/纤细如发 D.诘责/矍铄 抚慰/妩媚 似乎/似是而非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个由不同科研单位借调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形成互补;更重 要的是大家殊途同归,齐心协力。经过短短几周的磨合,研发团队很快就形成了 默契和合力。由于业余时间都特别喜欢下围棋,年近花甲的秦工程师和不到 30 岁的海归刘博士还成了忘年交。 A.各有所长 B.殊途同归 C.磨合 D.忘年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截止 2 月 13 日,由甄子丹、郭富城等明星主演的电影《大闹天宫》内地票房 已经达到 8.7 亿,预计最高票房必定超过 10 亿。 B.教育部部长袁仁贵表示,今后的高考录取要以统一考试科目成绩为基础,同 时参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 C.湖南卫视热播节目《我是歌手》第十期中,备受关注的韩磊、邓紫棋四冠之 争,邓紫棋凭借一首《falling》再次回到榜首,成为唯一的夺得四次冠军的歌 手。 D.阅读状况,既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发展 的重要基础;为了振兴阅读,国家应该通过立法来保障和促进民族阅读。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意象,即心象,是诗化了的感 觉。 , , 。在诗歌创作中,它既不是单纯的外在描摹,也不是直抒胸臆的感 情喷发,而是因情造景,寓意于象的单体形象。意象在诗中的运 用, , , ,并从而增强诗的内蕴张力。 ①它是诗人在某一瞬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②具有具体的坚实的质感 ③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图景 ④便于诗人获得心灵创造的自由 ⑤更好地抒发他复杂、流动、多变的生命体验 ⑥有利于打破生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⑤ C.③①②④⑤⑥ D.③②①⑥④⑤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遂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 黑色,美风仪,善谈论,素刚正,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 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
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乃南游洛阳,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为虞部 员外郎,充六军诸卫推官。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 王位尊 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 从荣怒出之,历泾、秦二镇州节度判官。从荣及祸,僚属皆坐斥。上交由是知名 晋初,废翰林学士,以上交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 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随给优牒,庶绝欺 罔,以存激劝。’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 官,并加旌赏。”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 周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申明条制,颇为精密,擢扈载甲 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转户部侍郎。明年再知举,谤议纷然。 时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 朝议以为太重,会峻贬乃止,但坐所取士李观、侯璨赋落韵事,改太子詹事。 显德初,迁宾客。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 陶榖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知贡举,放鬻市家子李观及第, 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世宗怒,乃免其官。 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 辅器。尤好吟咏,有集二十卷,张昭为序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毁訾上交 毁:诋毁 B.僚属皆坐 斥坐:受牵连 C.明年再知举 知:掌管,主持 D.多植花卉,优游自 适适:去,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避汉祖讳,遂以字称 庶绝欺罔,以存激劝 B.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王忍为此 C.乃南游洛阳 乃免其官 D.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 有公辅器。 B.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 有公辅器。 C.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 称有公辅器。 D.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 公辅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上交是涿州范阳人。本名是远,他风度仪表俊美,善于谈论写文章,为人 刚正但又很自负 B.后唐时,赵上交曾经到洛阳投奔秦王,但秦王听不进他的谏言而听信门下小 人的谗言,把他逐出幕府。 C.后周广顺初年,赵上交担任礼部侍郎,负责朝廷科举考试,他订明了有关条 例,使科举能公正进行
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乃南游洛阳,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为虞部 员外郎,充六军诸卫推官。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 “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 从荣怒出之,历泾、秦二镇州节度判官。从荣及祸,僚属皆坐斥。上交由是知名。 晋初,废翰林学士,以上交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 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随给优牒,庶绝欺 罔,以存激劝。’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 官,并加旌赏。”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 周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申明条制,颇为精密,擢扈载甲 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转户部侍郎。明年再知举,谤议纷然。 时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 朝议以为太重,会峻贬乃止,但坐所取士李观、侯璨赋落韵事,改太子詹事。 显德初,迁宾客。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 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知贡举,放鬻市家子李观及第, 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世宗怒,乃免其官。 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 辅器。尤好吟咏,有集二十卷,张昭为序。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毁訾上交 毁:诋毁 B.僚属皆坐 斥 坐:受牵连 C.明年再知举 知:掌管,主持 D.多植花卉,优游自 适 适:去,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避汉祖讳,遂以字称 庶绝欺罔,以存激劝 B. 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 王忍为此 C. 乃南游洛阳 乃免其官 D. 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 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 有公辅器。 B.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 有公辅器。 C.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 称有公辅器。 D.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 公辅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上交是涿州范阳人。本名是远,他风度仪表俊美,善于谈论写文章,为人 刚正但又很自负。 B.后唐时,赵上交曾经到洛阳投奔秦王,但秦王听不进他的谏言而听信门下小 人的谗言,把他逐出幕府。 C.后周广顺初年,赵上交担任礼部侍郎,负责朝廷科举考试,他订明了有关条 例,使科举能公正进行
D.赵上交担任吏部侍郎时,由于年老体衰而经常告假不上朝,加上又被同僚陶 穀诬陷,因此被世宗免了官 9.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3分) ②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赵上交“刚正”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 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怀 (元)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宋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 本诗为寓居异乡时做。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3分) (2)简要分析诗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论语》) ;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荀子《劝学》)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 怕 。(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与文学的自然情结 陈邵明 自先秦以来,隐逸行为不断为不同时代封建文人士大夫所效法,逐渐由一种个体 行为发展为颇具传承性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独特风景。隐逸不仅表 明每个生命个体对人生价值的抉择,同时也渗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背 景、哲学观念、行为方式及审美趣味 隐逸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也不乏对各层面文化的吸收,然其最重要的根旨在于对老 庄哲学的实践。老子的自守自重的重生观、自然无为朴拙真率的审美追求,庄子 所标举的自由精神,迎合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隐逸心理,并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 部分,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一种深藏于心的内驱力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走向。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隐逸文化为古代文学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转换了文学视 野,开拓了文学创作的崭新领域。而另一方面,古代封建政体种种弊端的严酷性
D.赵上交担任吏部侍郎时,由于年老体衰而经常告假不上朝,加上又被同僚陶 穀诬陷,因此被世宗免了官。 9.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3 分) ②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4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赵上交 “刚正”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 也可引用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秋怀 (元)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宋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 本诗为寓居异乡时做。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3 分) (2)简要分析诗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 ;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论语》) (2) , ;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荀子《劝学》)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 (陶渊明《归园田居》)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 怕? _。(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与文学的自然情结 陈邵明 自先秦以来,隐逸行为不断为不同时代封建文人士大夫所效法,逐渐由一种个体 行为发展为颇具传承性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独特风景。隐逸不仅表 明每个生命个体对人生价值的抉择,同时也渗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背 景、哲学观念、行为方式及审美趣味。 隐逸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也不乏对各层面文化的吸收,然其最重要的根旨在于对老 庄哲学的实践。老子的自守自重的重生观、自然无为朴拙真率的审美追求,庄子 所标举的自由精神,迎合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隐逸心理,并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 一部分,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一种深藏于心的内驱力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走向。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隐逸文化为古代文学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转换了文学视 野,开拓了文学创作的崭新领域。而另一方面,古代封建政体种种弊端的严酷性
使封建文人士大夫他们深感在这无法自主的时代里,兼济天下的路不但艰难,而 且也很危险,而这些人,处在封建时代的知识群,所谓士大夫阶层,或是附合当 权者,明哲保身,或是鄙视俗世,超然物外,特立独行,把自然作为虚托自我的 对象。寄情自然,投身自然,把自然当作观照自身的对象物,隐逸主体与自然的 这种亲近和谐的关系,为发现和表达自然美提供了前提条件。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 存在很大差异。《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诸子作品 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 入,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 视角。 在隐逸文人中,陶渊明和谢灵运堪称集大成者。一个是“隐逸文人之宗”,一个 被誉为“见游山水诗以康乐为最。”他们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隐逸文人的审美追 求。沈德潜《古诗源》评道,“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陶渊明这种 真的隐逸文人观照自然、审视自然美独具匠心的崭新视角,把文学的审美视野伸 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也达到了此前山水田园诗难以企及的高度。 真,构成了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隐逸文人对 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使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世 俗人生中无法体察到的。在陶渊明诗中,荒墟草屋、乡村田园、桑麻豆苗、榆柳 桃李及乡村民间淳朴和谐的气氛构成了最平凡又最真切的自然景致。陶诗将山水 田园中触动心扉的情景事意融为一体,以真为主线贯穿其中,对于审美客体客观 的表现,形象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其实,隐逸文人创作时遵 循的这种“真”的核心,就是一种脱落世故、超然物外的审美主体本色精神,与 道家所倡言的“道法自然”是一贯的。道家认为,在“天下无道”时,个体生命 要得到充分的保障与发展,就必须把人世一切得失置之度外,过一种纯任自然, 不为功利得失而苦心劳神的生活,摆脱外物对人的奴役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隐逸文人的这种创作心境与真实介入并感受自然的方式,为文学创作题材的转型 提供了契机。 总之,隐逸令文人以崭新的视角审视自然,以特有的心境表现自然。表现自然题 材的文学作品在隐逸文化的影响下逐步走向全面与成熟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 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隐逸行为由封建文人士大夫的个体行为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文化史 独特和独有的。 B.隐逸反映了隐逸者对人生价值的抉择,而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背景、哲 学观念及审美趣味对隐逸者的选择也起到决定性影响。 C.在古代隐逸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老子庄子的哲学和实践的影响是最大的,甚 至可以说是隐逸文化的根旨 山水田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要早于隐逸文化的形成时代,但山水自然的人格 化和成为审美对象,要归功于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E.真,作为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追求,也是陶渊明田园诗超越前人的 个重要原因。 1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使封建文人士大夫他们深感在这无法自主的时代里,兼济天下的路不但艰难,而 且也很危险,而这些人,处在封建时代的知识群,所谓士大夫阶层,或是附合当 权者,明哲保身,或是鄙视俗世,超然物外,特立独行,把自然作为虚托自我的 对象。寄情自然,投身自然,把自然当作观照自身的对象物,隐逸主体与自然的 这种亲近和谐的关系,为发现和表达自然美提供了前提条件。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 存在很大差异。《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诸子作品 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 入,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 视角。 在隐逸文人中,陶渊明和谢灵运堪称集大成者。一个是“隐逸文人之宗”,一个 被誉为“见游山水诗以康乐为最。”他们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隐逸文人的审美追 求。沈德潜《古诗源》评道,“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陶渊明这种 真的隐逸文人观照自然、审视自然美独具匠心的崭新视角,把文学的审美视野伸 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也达到了此前山水田园诗难以企及的高度。 真,构成了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隐逸文人对 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使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世 俗人生中无法体察到的。在陶渊明诗中,荒墟草屋、乡村田园、桑麻豆苗、榆柳 桃李及乡村民间淳朴和谐的气氛构成了最平凡又最真切的自然景致。陶诗将山水 田园中触动心扉的情景事意融为一体,以真为主线贯穿其中,对于审美客体客观 的表现,形象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其实,隐逸文人创作时遵 循的这种“真”的核心,就是一种脱落世故、超然物外的审美主体本色精神,与 道家所倡言的“道法自然”是一贯的。道家认为,在“天下无道”时,个体生命 要得到充分的保障与发展,就必须把人世一切得失置之度外,过一种纯任自然, 不为功利得失而苦心劳神的生活,摆脱外物对人的奴役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隐逸文人的这种创作心境与真实介入并感受自然的方式,为文学创作题材的转型 提供了契机。 总之,隐逸令文人以崭新的视角审视自然,以特有的心境表现自然。表现自然题 材的文学作品在隐逸文化的影响下逐步走向全面与成熟。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隐逸行为由封建文人士大夫的个体行为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文化史 独特和独有的。 B.隐逸反映了隐逸者对人生价值的抉择,而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背景、哲 学观念及审美趣味对隐逸者的选择也起到决定性影响。 C.在古代隐逸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老子庄子的哲学和实践的影响是最大的,甚 至可以说是隐逸文化的根旨。 D. 山水田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要早于隐逸文化的形成时代,但山水自然的人格 化和成为审美对象,要归功于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E. 真,作为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追求,也是陶渊明田园诗超越前人的 一个重要原因。 13. 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隐逸行为渗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哲学观念,老庄的哲学在东晋就特别受推崇。 B.《诗经》中的山水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譬如《氓》中的“桑之落 矣,其黄而陨 C.隐逸文人追求的表现自然的“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譬如陶渊明《归园 田居》诗 D.真,是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核心审美追求,也应该是一般文学创作的核心审 美追求 14.“真”作为“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在创作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15.陶渊明为何要弃官归田,为什么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 天然佳句,请结合文意简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 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在书院听书 许锋 南方的夏季是难挨的,很漫长,又没有风一一南方似乎没有小一点的风,当 城市有了风时,十有八九是台风。台风是凶猛的,摧枯拉朽的,带来清凉,也带 来灾难。城市里因台风带来的丁点儿凉意就显得“奢侈”,而且没有丝毫的“人 南方的热是黏黏糊糊的、混浊的热,从早到晚基本上都一样,偶尔下点雨, 反会更热。心里实在是痛恨这鬼天气。于是聪明的北方人都是在冬季来南方度假, 在夏季又兔子似的溜回到可爱的老家独享清凉 那一次去玉岩书院,遇到了雨。起初只是大团的云朵黑压压地自远处挪移而 来,大约三分钟的工夫,大雨滂沱,极沉重,砸得雨伞几乎要破一些洞了。我四 处躲藏,只是云朵掩映之下全都是雨,也就乐得变成落汤鸡了一一在南方,有时 不留神你就成落汤鸡了,倒不狼狈 令人郁闷的是,几分钟过去,雨可是停了,但地热蒸腾着雨汽,雾气梦幻般 地飘游,使人感到粘糊糊的闷热;也有稀稀落落的雨珠,或是树上落下的,或是 风送来的,南方夏天短阵的雨,并不能给人带来些许的凉意。抬头时,正是书院。 书院的墙是墨色的,夹杂着灰白,砖缝里满是青苔,如沧桑的壮男稠密的胡须。 书院是有些历史的,它的前身为种德庵,又名萝坑精舍,为宋宁宗嘉定十二年 (1219年)广州萝岗进士钟玉岩所建。因了年代的久远,它是古朴的,屋舍凭 山势而建,由上下两进和东西三间组成,依山傍水:因了书香与墨香的熏陶,它 又是优雅和宁静的,从山上穿行而下的清泉进入书院时,还是那么清澈、冰凉 似乎与南方的夏季唱着对台戏。你从泉水的出口处洗心池捧一把扔到脸上,水珠 如冰粒似的在脸上乱滚,真是惬意。这是没有污染的泉水,该是从宋代一直流到 今天罢? 水流萦绕着书院,满耳都是叮咚叮咚的水声,但凡水流经过的地方,都是巨石屹 峙,形态各异。院前有两株植于宋代的古松浓荫蔽日,院内有不少写景对联,有 的刻在石壁上,有的悬挂在门廊上,有宋儒朱熹的题字,以及相传文天祥手书的
A.隐逸行为渗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哲学观念,老庄的哲学在东晋就特别受推崇。 B.《诗经》中的山水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譬如《氓》中的“桑之落 矣,其黄而陨”。 C.隐逸文人追求的表现自然的“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譬如陶渊明《归园 田居》诗。 D.真,是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核心审美追求,也应该是一般文学创作的核心审 美追求。 14. “真”作为“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在创作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文意概括。(4 分) 15.陶渊明为何要弃官归田,为什么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 天然佳句,请结合文意简析。(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l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 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在书院听书 许 锋 南方的夏季是难挨的,很漫长,又没有风——南方似乎没有小一点的风,当 城市有了风时,十有八九是台风。台风是凶猛的,摧枯拉朽的,带来清凉,也带 来灾难。城市里因台风带来的丁点儿凉意就显得“奢侈”,而且没有丝毫的“人 性”了。 南方的热是黏黏糊糊的、混浊的热,从早到晚基本上都一样,偶尔下点雨, 反会更热。心里实在是痛恨这鬼天气。于是聪明的北方人都是在冬季来南方度假, 在夏季又兔子似的溜回到可爱的老家独享清凉。 那一次去玉岩书院,遇到了雨。起初只是大团的云朵黑压压地自远处挪移而 来,大约三分钟的工夫,大雨滂沱,极沉重,砸得雨伞几乎要破一些洞了。我四 处躲藏,只是云朵掩映之下全都是雨,也就乐得变成落汤鸡了——在南方,有时 一不留神你就成落汤鸡了,倒不狼狈。 令人郁闷的是,几分钟过去,雨可是停了,但地热蒸腾着雨汽,雾气梦幻般 地飘游,使人感到粘糊糊的闷热;也有稀稀落落的雨珠,或是树上落下的,或是 风送来的,南方夏天短阵的雨,并不能给人带来些许的凉意。抬头时,正是书院。 书院的墙是墨色的,夹杂着灰白,砖缝里满是青苔,如沧桑的壮男稠密的胡须。 书院是有些历史的,它的前身为种德庵,又名萝坑精舍,为宋宁宗嘉定十二年 (1219 年)广州萝岗进士钟玉岩所建。因了年代的久远,它是古朴的,屋舍凭 山势而建,由上下两进和东西三间组成,依山傍水;因了书香与墨香的熏陶,它 又是优雅和宁静的,从山上穿行而下的清泉进入书院时,还是那么清澈、冰凉, 似乎与南方的夏季唱着对台戏。你从泉水的出口处洗心池捧一把扔到脸上,水珠 如冰粒似的在脸上乱滚,真是惬意。这是没有污染的泉水,该是从宋代一直流到 今天罢? 水流萦绕着书院,满耳都是叮咚叮咚的水声,但凡水流经过的地方,都是巨石屹 峙,形态各异。院前有两株植于宋代的古松浓荫蔽日,院内有不少写景对联,有 的刻在石壁上,有的悬挂在门廊上,有宋儒朱熹的题字,以及相传文天祥手书的
绝句四首木刻和清代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竹刻等。大清官海瑞也曾为 萝岗题写一副对联:“石橙泉飞山欲静;洞门云掩昼多阴” 在广州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年轻人爱好文学算得上是一件奢侈的事。那天到 书院听书的人,中老年人为多,二十来岁的青年虽然不多,但也能见到。在萝岗 这片离市区不近不远的热土上,文学的青草正生长。玉岩书院便成为文学“成 长”的芳草园。 大家坐在讲堂里。那时真的很宁静,听得见叮咚叮咚的水声。我敏感地搜寻 着来自古代的学童的读书声,那时的孩子,一定是坐着,或者站着,在绿树、泉 水、山岩,以及自然的光亮里,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朗声读书,那是何等的美好。 读累时,在院里嬉闹,爬树,玩水,在岩石上刻字,涂鸦,像极了今天的孩子 在那样的一所书院,全国知名的作家循着古代的书香和墨香,伴着从宋代一直流 到今天的清泉,听着叮咚叮咚的水声,在那里与一群热爱文学的青年一起谈论与 文学有关,与历史有关,古往今来的故事与传奇,很热烈,又很清凉。作家与讲 堂便这样“联姻”了,昨天和今天便连接了。一一有历史文化的玉岩书院,再有 现代文化的说书人和听书人,虽然来听书的人不算多,但玉岩书院自是生趣盎然 的,可爱的 自然,南方的夏天,南方的城市虽然还这么热,但也很可爱了 (原载于《人民日报》,有改动) 16.简要分析文章开头两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主要作用。(4分) 17.文章较多的写了雨和水,简要说明二者的主要不同特点。(5分) 18.文章题为“在书院听书”,但写到“听书”的文字却很少,这是为什么?请 结合文章的主旨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蓝天上的虹影 卞毓方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我听见各种各样的歌……”这是诗人惠特曼漫游美国的感 悟,依莎多拉·邓肯从中受到启迪,当她在舞台起舞,赤着足,白如冷雪轻如蝉 翼的舞衣漫天飘飞,如风,如云,如大海的海浪,她仿佛“看见美国在舞蹈,髙 踢的一条腿掠过洛基山的峰峦,展开的双臂伸向大西洋和太平洋,美丽的头颅耸 入云霄,戴着缀满星辰的皇冠。 被誉为“现代舞蹈之母”的依莎多拉·邓肯生长海边,她叙说自己幼年的舞蹈概 念,就是得自海浪的奔腾起伏。稍长,云卷云舒,花开花谢,鸟飞鸟翔,都汇入 了她的艺术视野。那年初闯巴黎,她天天去卢浮宫,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她那喷 射着饥火的饕餮目光,让管理员起了疑心,她只好比划着跟人家解释,我别无他 意,请原谅,我是硏究舞蹈的。初次访问佛罗伦萨,她花了几个星期逛美术馆; 在波提切利的油画《春》前,她干脆坐定不走,直到自己也融进画面,化作一朵 随风绽放的鲜花。 这些都属于形象思维的互借,触类旁通,心领神会,亦如她从贝多芬分享雄浑的 旋律,从罗丹分享雕塑的神韵。让我深感意外的是,她还善于从哲学汲取营养 她说,曾经有一段,“每次,结束了令观众欣喜若狂的演出,回到家里,我就会 换上白色舞衣,冲一杯牛奶放在桌旁,仔细阅读康德的《纯理性批判》。”而过 了一段日子,她又迷上叔本华和尼采,她说,“第一次阅读叔本华,就为他揭示 的音乐和意志的关系深深折服。这种德国人所说的神圣思想,好像把自己带进了
绝句四首木刻和清代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竹刻等。大清官海瑞也曾为 萝岗题写一副对联:“石橙泉飞山欲静;洞门云掩昼多阴”。 在广州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年轻人爱好文学算得上是一件奢侈的事。那天到 书院听书的人,中老年人为多,二十来岁的青年虽然不多,但也能见到。在萝岗 这片离市区不近不远的热土上,文学的青草正生长。玉岩书院便成为文学“成 长”的芳草园。 大家坐在讲堂里。那时真的很宁静,听得见叮咚叮咚的水声。我敏感地搜寻 着来自古代的学童的读书声,那时的孩子,一定是坐着,或者站着,在绿树、泉 水、山岩,以及自然的光亮里,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朗声读书,那是何等的美好。 读累时,在院里嬉闹,爬树,玩水,在岩石上刻字,涂鸦,像极了今天的孩子。 在那样的一所书院,全国知名的作家循着古代的书香和墨香,伴着从宋代一直流 到今天的清泉,听着叮咚叮咚的水声,在那里与一群热爱文学的青年一起谈论与 文学有关,与历史有关,古往今来的故事与传奇,很热烈,又很清凉。作家与讲 堂便这样“联姻”了,昨天和今天便连接了。——有历史文化的玉岩书院,再有 现代文化的说书人和听书人,虽然来听书的人不算多,但玉岩书院自是生趣盎然 的,可爱的。 自然,南方的夏天,南方的城市虽然还这么热,但也很可爱了。 (原载于《人民日报》,有改动) 16.简要分析文章开头两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主要作用。(4 分) 17.文章较多的写了雨和水,简要说明二者的主要不同特点。(5 分) 18.文章题为“在书院听书”,但写到“听书”的文字却很少,这是为什么?请 结合文章的主旨简要分析。(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小题。 蓝天上的虹影 卞毓方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我听见各种各样的歌……”这是诗人惠特曼漫游美国的感 悟,依莎多拉·邓肯从中受到启迪,当她在舞台起舞,赤着足,白如冷雪轻如蝉 翼的舞衣漫天飘飞,如风,如云,如大海的海浪,她仿佛“看见美国在舞蹈,高 踢的一条腿掠过洛基山的峰峦,展开的双臂伸向大西洋和太平洋,美丽的头颅耸 入云霄,戴着缀满星辰的皇冠。” 被誉为“现代舞蹈之母”的依莎多拉·邓肯生长海边,她叙说自己幼年的舞蹈概 念,就是得自海浪的奔腾起伏。稍长,云卷云舒,花开花谢,鸟飞鸟翔,都汇入 了她的艺术视野。那年初闯巴黎,她天天去卢浮宫,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她那喷 射着饥火的饕餮目光,让管理员起了疑心,她只好比划着跟人家解释,我别无他 意,请原谅,我是研究舞蹈的。初次访问佛罗伦萨,她花了几个星期逛美术馆; 在波提切利的油画《春》前,她干脆坐定不走,直到自己也融进画面,化作一朵 随风绽放的鲜花。 这些都属于形象思维的互借,触类旁通,心领神会,亦如她从贝多芬分享雄浑的 旋律,从罗丹分享雕塑的神韵。让我深感意外的是,她还善于从哲学汲取营养。 她说,曾经有一段,“每次,结束了令观众欣喜若狂的演出,回到家里,我就会 换上白色舞衣,冲一杯牛奶放在桌旁,仔细阅读康德的《纯理性批判》。”而过 了一段日子,她又迷上叔本华和尼采,她说,“第一次阅读叔本华,就为他揭示 的音乐和意志的关系深深折服。这种德国人所说的神圣思想,好像把自己带进了
个超凡入神的世界。”而尼采,她认为正是他“孕育了舞蹈的伟大精神”,他 是“世界上第一位舞蹈哲学家” 爱情和艺术,是构成邓肯生命的两大元素。她一生追求生命和个性的自由,包括 爱情。她也坦承自己曾陷溺于爱欲,但在实践中,“因为艺术要求苛刻,要求毫 无保留地奉献一切。而女人一旦陷身热烈的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其他一切。 既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经过痛苦抉择,她只好放弃爱情,“把整个生命 都献给缪斯”。 依莎多拉·邓肯没有读过几天小学,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舞蹈来说,是百分 百的无师之徒。她天性酷爱自由,敏于时代感应,具有天生的创新精神,她爱自 由地舞动,她认为舞蹈来源于自然,她大胆突破芭蕾舞的矫揉僵硬,综合了裙舞 德尔沙特风格、少数民族舞,以及零星的芭蕾舞等多种因素,为此创造了无以伦 比的优雅而又自由奔放的的舞蹈。她奉行“美就是自然,就是自由”,她的崇高 理想,就是用自己的形体语言,复活惠特曼的美利坚,亚伯拉罕·林肯的美利坚 在世界舞蹈史上,伊莎多拉·邓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艺术》杂志曾经 评论说:“邓肯自由的舞姿是由心灵召唤而来的,看邓肯小姐跳舞,你的思绪和 精神会回到那混沌初开的远古时代,回到这个世界的黎明时刻。那时人类伟大的 灵魂在美丽的身体上找到了自己的自由表达;那时人体的动作与大自然合而为 ;那时她胳膊的美妙一摆是玫瑰花瓣的开放,而她落在芳草地上的脚则是落叶 在地球上轻盈的漂浮 依莎多拉·邓肯,天生的舞者,美的创造者,是一个把自由和飘逸的舞姿印在蓝 天的精灵。她又是一个追求自由的特立独行的奇女子。她那样的霓姿虹影不是谁 都能够创造,但却是人人得而仰观,得而神往的。 (原文有改动) 19.简要分析文章开头人物描写的特点和主要作用。(4分 20.分点概括依莎多拉·邓肯所创造的现代舞的主要来源。(5分) 21.结合文章的主旨,分点说明作者在末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传主的。(6 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据CⅣV报道,江苏扬州扬大附中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到 辆路边的豪华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了一张字条说明情 况并留下联系方式。字条上写道:“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今 天中午上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车主凌先生 刚好出来,了解情况后十分震撼感动,当即让他先去上学,还让他放心,不会要 他赔偿。第二天,凌先生又亲自和该同学及其父母见面,不仅强调不用赔偿,还 肯定了孩子的行为,赞扬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成功。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能概括新闻事实。连标点不超过18字。(2 分) (2)给这则新闻写两三句话的短评,连标点不超过40字。(4分) 23.4月,滨海高中学生会组织了学校“汉语英雄”选拔活动
一个超凡入神的世界。”而尼采,她认为正是他“孕育了舞蹈的伟大精神”,他 是“世界上第一位舞蹈哲学家”。 爱情和艺术,是构成邓肯生命的两大元素。她一生追求生命和个性的自由,包括 爱情。她也坦承自己曾陷溺于爱欲,但在实践中,“因为艺术要求苛刻,要求毫 无保留地奉献一切。而女人一旦陷身热烈的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其他一切。” 既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经过痛苦抉择,她只好放弃爱情,“把整个生命 都献给缪斯”。 依莎多拉·邓肯没有读过几天小学,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舞蹈来说,是百分 百的无师之徒。她天性酷爱自由,敏于时代感应,具有天生的创新精神,她爱自 由地舞动,她认为舞蹈来源于自然,她大胆突破芭蕾舞的矫揉僵硬,综合了裙舞、 德尔沙特风格、少数民族舞,以及零星的芭蕾舞等多种因素,为此创造了无以伦 比的优雅而又自由奔放的的舞蹈。她奉行“美就是自然,就是自由”,她的崇高 理想,就是用自己的形体语言,复活惠特曼的美利坚,亚伯拉罕·林肯的美利坚。 在世界舞蹈史上,伊莎多拉·邓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艺术》杂志曾经 评论说:“邓肯自由的舞姿是由心灵召唤而来的,看邓肯小姐跳舞,你的思绪和 精神会回到那混沌初开的远古时代,回到这个世界的黎明时刻。那时人类伟大的 灵魂在美丽的身体上找到了自己的自由表达;那时人体的动作与大自然合而为 一;那时她胳膊的美妙一摆是玫瑰花瓣的开放,而她落在芳草地上的脚则是落叶 在地球上轻盈的漂浮。” 依莎多拉·邓肯,天生的舞者,美的创造者,是一个把自由和飘逸的舞姿印在蓝 天的精灵。她又是一个追求自由的特立独行的奇女子。她那样的霓姿虹影不是谁 都能够创造,但却是人人得而仰观,得而神往的。 (原文有改动) 19.简要分析文章开头人物描写的特点和主要作用。(4 分) 20.分点概括依莎多拉·邓肯所创造的现代舞的主要来源。(5 分) 21. 结合文章的主旨,分点说明作者在末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传主的。(6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据 CCTV 报道,江苏扬州扬大附中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到 一辆路边的豪华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了一张字条说明情 况并留下联系方式。字条上写道:“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今 天中午上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车主凌先生 刚好出来,了解情况后十分震撼感动,当即让他先去上学,还让他放心,不会要 他赔偿。第二天,凌先生又亲自和该同学及其父母见面,不仅强调不用赔偿,还 肯定了孩子的行为,赞扬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成功。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能概括新闻事实。连标点不超过 18 字。(2 分) (2)给这则新闻写两三句话的短评,连标点不超过 40 字。(4 分) 23.4 月,滨海高中学生会组织了学校“汉语英雄”选拔活动
选出16名选手,进入5月4日举行的“汉语英雄”的决赛,比赛将于晚上7: 30分在学校礼堂进行。除了本校的几位语文老师,学生会还外聘了几位评委 决赛主要比汉字听写、准确用词、看图说成语三项汉语知识内容,题目分为必答、 抢答和选答几类。参加决赛的每名选手都可以找6个同学组“友情团”助阵,但 必须在5月3日前向大会组织者报名。全校师生可以免票入场观看该场决赛。 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个启事(通知),只须写正文内容即可。不超过80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08年7月23日,48岁的前牙买老将,代表斯洛文尼亚(为了能参加 雅典奥运会,奧蒂于2002年入籍斯洛文尼亚)的短跑女将奥蒂在国内选拔赛中 只能获得100米第七名,她希望第八次参加奧运会的梦想因而破灭。奥蒂的一生 中获得过无数国际大赛女子100米的冠军,但她参加过9次世界锦标赛、7届奥 运会,贏得过20多枚银牌和铜牌,包括9块奥运奖牌,却总是与金牌无缘,这 也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她从1978年18岁的时候开始参加国际大赛并且夺得 冠军,而最后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居然是2012年,当时她没有跑进决赛。有人称 赞奥蒂是女子100米的“无冕之王”,也有人同情地说她是田径场上“永久的伴 娘 对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 注意:(1)立意自定,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基本范围,上面的材料考生文中 可用也可以不用;(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4)不少于800 字 湛江市2014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 语文参考答案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 答案:B(各选项的正确读音分别是:A.xie/xia,fei,ci/si:B.bi/pi chun/dun, mu/mo; C. cha, ke/he, qian/xian: D. jie/jue, fu/wu, si) 2.【考点】本题考査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C.(“殊途同归”指从不同的道路走到一起,或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样 的目的,属于适用对象不当。应用“志同道合”。) 3.【考点】本题考査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B(A.“截止2月13日”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2月13日止”,“最 高票房必定超过10亿”,属于前后矛盾,应删去“最高”;C.“备受关注的 韩磊、邓紫棋四冠之争”后缺少谓语“有了结果”;D.“阅读状况”与“是 个民族文明传承发展重要基础”搭配不当。) 4.【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B.(基本思路:①句是对前文“诗化了的感觉”总的解说,句式上也与前 句用“是”表示的判断句一致,因此第①句排在最前面,故排除C、D;按逻 辑顺序,先有“打破……束缚和局限”,才有“获得…自由”,故⑥应在④之 前,再排除A。)
选出 16 名选手,进入 5 月 4 日举行的“汉语英雄”的决赛,比赛将于晚上 7: 30 分在学校礼堂进行。除了本校的几位语文老师,学生会还外聘了几位评委。 决赛主要比汉字听写、准确用词、看图说成语三项汉语知识内容,题目分为必答、 抢答和选答几类。参加决赛的每名选手都可以找 6 个同学组“友情团”助阵,但 必须在 5 月 3 日前向大会组织者报名。全校师生可以免票入场观看该场决赛。 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个启事(通知),只须写正文内容即可。不超过 80 字。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2008 年 7 月 23 日,48 岁的前牙买老将,代表斯洛文尼亚(为了能参加 雅典奥运会,奥蒂于 2002 年入籍斯洛文尼亚)的短跑女将奥蒂在国内选拔赛中 只能获得 100 米第七名,她希望第八次参加奥运会的梦想因而破灭。奥蒂的一生 中获得过无数国际大赛女子 100 米的冠军,但她参加过 9 次世界锦标赛、7 届奥 运会,赢得过 20 多枚银牌和铜牌,包括 9 块奥运奖牌,却总是与金牌无缘,这 也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她从 1978 年 18 岁的时候开始参加国际大赛并且夺得 冠军,而最后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居然是 2012 年,当时她没有跑进决赛。有人称 赞奥蒂是女子 100 米的“无冕之王”,也有人同情地说她是田径场上“永久的伴 娘”。 对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 注意:(1)立意自定,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基本范围,上面的材料考生文中 可用也可以不用;(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4)不少于 800 字。 湛江市 2014 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 A。 答案:B(各选项的正确读音分别是: A.xié/xiá, fēi ,cì/ sì;B. bì/pì, chún/dūn,mú/mó;C. chà, kē/hē, qiàn/xiān; D. jié/jué, fǔ/wǔ, sì) 2.【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C.(“殊途同归”指从不同的道路走到一起,或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样 的目的,属于适用对象不当。应用“志同道合”。) 3.【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B(A. “截止 2 月 13 日”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 2 月 13 日止”,“最 高票房必定超过 10 亿”,属于前后矛盾,应删去“最高”; C. “备受关注的 韩磊、邓紫棋四冠之争”后缺少谓语“有了结果”;D. “阅读状况”与“是 一个民族文明传承发展重要基础”搭配不当。) 4.【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 D。 答案:B.(基本思路:①句是对前文“诗化了的感觉”总的解说,句式上也与前 一句用“是”表示的判断句一致,因此第①句排在最前面,故排除 C、D;按逻 辑顺序,先有“打破……束缚和局限”,才有“获得……自由”,故⑥应在④之 前,再排除 A。)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3分)【考点】本题考査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 层级B。 答案:D.“适”在此与“优游”意思相近,“满足、快乐”的意思。 6.(3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 力;能力层级B。 答案:C.连词,于是,就(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介词,表被动/动词, 做;D.助词,的/指示代词,这,这类) 7.(3分)【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A 8.(3分)【考点】本题考査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C.(A.“善于写文章”“为人很自负”不符合文意:B.“听信门下小人 的谗言,把他逐出幕府”不符合文意;D.“由于年老体衰而经常告假不上朝” 不符合文意,是否“诬陷”原文也未确定。) 9.(10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1)①王位尊贵崇髙,您理当立美德以符合百姓的期望。(3分, “尊崇”1分,“令”1分,句意1分) ②请求今后只要能够昭雪冤案救活人命的,不限朝中还是地方官员,都给予表 彰奖赏。(4分;“雪活”1分,“中外”1分,句意2分) (2)①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 事乎? ②时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 ③弹举无所阿避。(写对一个2分,写对两个3分) 参考译文: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为了避汉祖的名讳,就只称表字。赵上 交身高七尺,肤色黑,风度仪表俊美,善长言谈论事,一向刚正,仗着有才华而 任性使气,被乡里人所推重 后唐同光年间,赵上交曾经去中山拜谒王都。有个叫和少微的也在王都门下 妒忌上交,诋毁辱骂他,王都也就不礼遇他了。上交不得志,就南游洛阳,当时 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任命上交为虞部员外郎,充任六军诸卫推官。从荣向来 性情豪迈,不守礼法,喜欢亲近小人。上交从容进言说:“王位尊贵崇高,您理 当立美德以符合百姓的期望。秦王您忍心这样做,难道不知道恭世子、戾太子的 事吗?”从荣恼怒,逐他出府。上交后来又做过泾、秦二镇州节度判官。从荣遭 遇灾祸,他的幕僚下属也都获罪(受牵连)被贬。上交也因此出名 后晋初年,朝廷废除翰林学士,任命上交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曾上书说: 我见到长兴年间的诏书:‘州县官员在任时审理案件,能昭雪人命的,不限任 职时间长短参加选拔,随时发给优待文书,可以杜绝欺瞒,以起到激励作用 诏书止说州县官员,未提到内外职司官员。恳请今后只要能够昭雪冤案救活人命 的,不限朝中还是地方官员,都给予表彰奖赏。”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即又 升为户部侍郎,担任御史中丞,平时弹劾或荐官员从无讨好或回避 后周广顺初年,担任礼部侍郎。碰上将开科考贡士,上交订立申明条例制度 十分精密,提拔扈载为甲科,并录取梁周翰、董淳等人,当时被称赞是得士。转 任户部侍郎。第二年再主持科举考试,诽谤议论不断。当时枢密使王峻执政,经 常推荐童生,上交拒绝了他。王峻恼怒,上奏说上交选士失实,贬为商州司马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5.(3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 层级 B。 答案:D.“适”在此与“优游”意思相近,“满足、快乐”的意思。 6.(3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 力;能力层级 B。 答案:C. 连词,于是,就(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 B.介词,表被动/动词, 做;D .助词,的 /指示代词,这,这类) 7.(3 分)【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 B。 答案:A. 8.(3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 答案:C.( A.“善于写文章”“为人很自负”不符合文意;B.“听信门下小人 的谗言,把他逐出幕府” 不符合文意;D.“由于年老体衰而经常告假不上朝” 不符合文意,是否“诬陷”原文也未确定。) 9.(10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 B。 参考答案:(1)①王位尊贵崇高,您理当立美德以符合百姓的期望。(3 分, “尊崇” 1 分,“令”1 分,句意 1 分) ②请求今后只要能够昭雪冤案救活人命的,不限朝中还是地方官员,都给予表 彰奖赏。(4 分;“雪活” 1 分,“中外”1 分,句意 2 分) (2)①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 事乎? ②时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 ③弹举无所阿避。(写对一个 2 分, 写对两个 3 分) 参考译文: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为了避汉祖的名讳,就只称表字。赵上 交身高七尺,肤色黑,风度仪表俊美,善长言谈论事,一向刚正,仗着有才华而 任性使气,被乡里人所推重。 后唐同光年间,赵上交曾经去中山拜谒王都。有个叫和少微的也在王都门下, 妒忌上交,诋毁辱骂他,王都也就不礼遇他了。上交不得志,就南游洛阳,当时 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任命上交为虞部员外郎,充任六军诸卫推官。从荣向来 性情豪迈,不守礼法,喜欢亲近小人。上交从容进言说:“王位尊贵崇高,您理 当立美德以符合百姓的期望。秦王您忍心这样做,难道不知道恭世子、戾太子的 事吗?”从荣恼怒,逐他出府。上交后来又做过泾、秦二镇州节度判官。从荣遭 遇灾祸,他的幕僚下属也都获罪(受牵连)被贬。上交也因此出名。 后晋初年,朝廷废除翰林学士,任命上交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曾上书说: “我见到长兴年间的诏书:‘州县官员在任时审理案件,能昭雪人命的,不限任 职时间长短参加选拔,随时发给优待文书,可以杜绝欺瞒,以起到激励作用。’ 诏书止说州县官员,未提到内外职司官员。恳请今后只要能够昭雪冤案救活人命 的,不限朝中还是地方官员,都给予表彰奖赏。”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即又 升为户部侍郎,担任御史中丞,平时弹劾或荐官员从无讨好或回避。 后周广顺初年,担任礼部侍郎。碰上将开科考贡士,上交订立申明条例制度, 十分精密,提拔扈载为甲科,并录取梁周翰、董淳等人,当时被称赞是得士。转 任户部侍郎。第二年再主持科举考试,诽谤议论不断。当时枢密使王峻执政,经 常推荐童生,上交拒绝了他。王峻恼怒,上奏说上交选士失实,贬为商州司马
朝议以为处分太重,碰上王峻被贬才中止,但因为所取士李观、侯璨写的赋不押 韵一事,改授太子詹事。 显德初年,转任太子宾客。第二年,任吏部侍郎,常请假不上朝,时时外出 到别墅游玩。世宗因而问陶榖说:“上交是不是衰老了呢?”陶穀回答说:“上 交昔日主持贡举,出卖功名放富家子弟李观考中,接受他所献的名园,种植了许 多花卉,优游自了。”世宗恼怒,就罢免了他的官职。 宋朝初年,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上交所担 任的官职都以干练闻名,当时人们称赞他有宰相之才。上交特别喜欢作诗,,有 诗文集二十卷,张昭作序。 10.(7分)【考点】本题考査考生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能 力层级D。 参考答案:(1)诗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学生答“用拟声词”、“用叠 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秋雨,落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 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烘托)。(3分;手法1分,景物 特点1分,作用1分) (2)诗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 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 浓。(4分;手法1分,分析1分,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11.(6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A。 答案:(1)不知礼无以立也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每句1分,有错、漏、多字,该句不得分;选项超过三项只按前三项评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5分)【考点】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A、E(B.“对隐逸者的选择也起到决定性影响”与原文“渗透着” 意思不相符;C“对老庄哲学的实践”不能偷换为“老子庄子的哲学和实践”; D“山水自然的人格化”是“诸子作品”而非归功于隐逸文人) 13.(3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D(“也应该是一般文学创作的核心审美追求”是脱离文本的无依据 推断,远超出文本的论述范围,自然不符合文意) 14.(4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能力层 级B、C。 参考答案:(1)隐逸文人创作时遵循一种脱落世故、超然物外(或说“回归自 然)的审美主体本色精神; (2)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对于审美客体客观的表现,形象 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审美主体本色精神特点和对客体 自然或山水风光的投入反映特点,每方面概括对得2分,两方面4分) 15.(4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及作者观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陶渊明属于“深感在这无法自主的时代里,兼济天下的路不但艰 难,而且也很危险”的一类士大夫,他鄙视官场的黑暗,因此弃官归田;(2分)
朝议以为处分太重,碰上王峻被贬才中止,但因为所取士李观、侯璨写的赋不押 韵一事,改授太子詹事。 显德初年,转任太子宾客。第二年,任吏部侍郎,常请假不上朝,时时外出 到别墅游玩。世宗因而问陶穀说:“上交是不是衰老了呢?” 陶穀回答说:“上 交昔日主持贡举,出卖功名放富家子弟李观考中,接受他所献的名园,种植了许 多花卉,优游自了。”世宗恼怒,就罢免了他的官职。 宋朝初年,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上交所担 任的官职都以干练闻名,当时人们称赞他有宰相之才。上交特别喜欢作诗,,有 诗文集二十卷,张昭作序。 10.(7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能 力层级 D。 参考答案:(1)诗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学生答“用拟声词”、“用叠 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秋雨,落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 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烘托)。(3 分;手法 1 分,景物 特点 1 分,作用 1 分) (2)诗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 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 浓。(4 分;手法 1 分,分析 1 分,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 11. (6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 A。 答案:(1)不知礼 无以立也 (2)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3)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4)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每句 1 分,有错、漏、多字,该句不得分;选项超过三项只按前三项评分)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12.(5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A、 E (B.“对隐逸者的选择也起到决定性影响”与原文“渗透着” 意思不相符;C “对老庄哲学的实践”不能偷换为“老子庄子的哲学和实践”; D “山水自然的人格化” 是“诸子作品”而非归功于隐逸文人) 13.(3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D (“也应该是一般文学创作的核心审美追求”是脱离文本的无依据 推断,远超出文本的论述范围,自然不符合文意) 14.(4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能力层 级B、C。 参考答案:(1)隐逸文人创作时遵循一种脱落世故、超然物外(或说“回归自 然)的审美主体本色精神; (2)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对于审美客体客观的表现,形象 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审美主体本色精神特点和对客体—— 自然或山水风光的投入反映特点,每方面概括对得 2 分,两方面 4 分) 15.(4 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及作者观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 C。 参考答案:陶渊明属于“深感在这无法自主的时代里,兼济天下的路不但艰 难,而且也很危险”的一类士大夫,他鄙视官场的黑暗,因此弃官归田;(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