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12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试室号、姓名、考生 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照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饿殍/俘虏 逶迤/委蛇三年五载/载歌载舞 B.怆痛/创伤晡时/捕猎横征暴敛/飞来横祸 C.供品/供词呼吁/吁请靡靡之音/开到荼縻 D.日晕/墨晕刀把/把柄装模作样/模棱两可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3分)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双转移”成功“腾笼换鸟”,“双提升”战略瞄准“扩 笼壮鸟”,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广东从“拼汗水”、“拼体力”到“拼知 识”、“拼智慧”,从生产到创意,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品牌,再次未风先雨,在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敢为人先,正奋力“闯出一条新路”。 A.腾笼换鸟 B.未风先雨 C.敢为人先D.奋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冲,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 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 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 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 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D.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 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广东省潮州市 2012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试室号、姓名、考生 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照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饿殍.∕俘.虏 逶.迤∕委.蛇 三年五载.∕载歌载.舞 B.怆.痛∕创.伤 晡.时∕捕.猎 横.征暴敛∕飞来横.祸 C.供.品∕供.词 呼吁.∕吁.请 靡.靡之音∕开到荼縻. D.日晕.∕墨晕. 刀把.∕把.柄 装模.作样∕模.棱两可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3 分)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双转移”成功“腾笼换鸟 ....”,“双提升”战略瞄准“扩 笼壮鸟”,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广东从“拼汗水”、“拼体力”到“拼知 识”、“拼智慧”,从生产到创意,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品牌,再次未风先雨 ....,在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敢为人先 ....,正奋力..“闯出一条新路”。 A.腾笼换鸟 B.未风先雨 C.敢为人先 D.奋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冲,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 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 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 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 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 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 GDP 都达到了 4%或者 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 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 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D.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 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②⑤③⑥B.③⑥④①⑤②C.③⑤②⑥④①D.④①③⑤②⑥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 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 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 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 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 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 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籁貝之余业也,拽太人众,未易 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 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 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 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菖。乐 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忞宝赇物祭赑之蕊。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 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 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貿徇齐五发下齐太大余域,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 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 “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燕患玉之不義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报:报复 B.乃去赵适魏 适:到……去 C.于是屈身下士 下:降职 皆为郡县以属燕 属:归属,从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西摧三晋于观津 B.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 使乐毅为上将军 C.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齐之田单闻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和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赵人举之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②⑤③⑥ B.③⑥④①⑤② C.③⑤②⑥④① D. ④①③⑤②⑥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 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 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 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 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 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 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 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 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 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 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 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 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 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 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 “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燕 惠王 之不善 代之, 畏诛, 遂西 降赵。 赵封乐 毅于观 津, 号曰望 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报:报复 B.乃去赵适.魏 适:到……去 C.于是屈身下.士 下:降职 D.皆为郡县以属.燕 属:归属,从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西摧三晋于.观津 B.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 使乐毅为.上将军 C.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齐之.田单闻之 7.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和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赵人举之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③⑤ B.③④⑥ ②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 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 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 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 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 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 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 ②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 满穗秋,又打够重阳酿酒。 (1)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3分) (2)“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山重水复疑无 路, 衣冠简朴古风 存 (陆游《游山西村》) (2)床头屋漏无干处, 。自经丧乱少睡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 地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 ②④⑤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 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 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 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 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9. 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乐 毅 者 其 先 祖 曰 乐 羊 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 ②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10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 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 (1) 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3 分) (2)“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1)山重水复疑无 路, 。 ,衣冠简朴古风 存。 (陆游《游山西村》) (2)床头屋漏无干处, 。自经丧乱少睡 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 地,
(苏轼《赤壁赋》) (4)但见悲鸟号古 木, (李白《蜀道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日軸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 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 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 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 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 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 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岁的小女儿 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 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 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 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 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 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 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
(苏轼《赤壁赋》) (4)但见悲鸟号古 木, 。 ,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 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 819 年,搞了一次大规 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 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 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 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 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 12 岁的小女儿 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 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 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 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 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 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 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
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 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 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 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 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 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 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 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 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 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 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日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 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 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 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 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 公祠,还有这軋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 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选自梁衡《人杰鬼雄》有删节 12.关于韩愈被贬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 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 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 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 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 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 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 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 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 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 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 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 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 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 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 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 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选自梁衡《人杰鬼雄》有删节) 12.关于韩愈被贬的分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5 分)( ) ( )
A.韩愈是因为宪宗迎佛骨而勇敢进谏,最终被皇帝认为抗龙颜、揭龙鳞而遭到贬谪 也因为这次贬谪成就了韩愈的身后名。 B.潮州的韩公祠、韩山、韩水都是因为潮州的人民纪念韩愈的功绩,同时以此为韩愈 洗清冤屈并对朝廷表示抗议。 C.韩愈虽然因为遭贬而心境凄苦,但之后看到百姓之苦便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D.韩愈遭贬谪和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的挫折相比更为严重,一度心情低 落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E.韩愈被贬后,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 于是奋不顾身地坚决抨击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的人生的逆境大概可以分为四种,韩愈是处在人生的逆境中第二、第三两 种逆境。 B.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 而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C.潮州地方偏僻,文化落后,有很多弊政陋习,在韩愈的努力之下大为改观。 D.韩愈在潮州发现当地乡学不兴、文化落后,所以他提倡古文运动,并由此发展成了 场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开一代文章先河 14.文章第⑥自然段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请结合韩愈的经历理解这句 话的含义。(4分) 15.结合全文,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 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烟气下沉, 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 耐人寻味。 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 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 难过来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 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 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 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 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 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因此而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 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 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 肤非常白晳,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淸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
A.韩愈是因为宪宗迎佛骨而勇敢进谏,最终被皇帝认为抗龙颜、揭龙鳞而遭到贬谪, 也因为这次贬谪成就了韩愈的身后名。 B.潮州的韩公祠、韩山、韩水都是因为潮州的人民纪念韩愈的功绩,同时以此为韩愈 洗清冤屈并对朝廷表示抗议。 C.韩愈虽然因为遭贬而心境凄苦,但之后看到百姓之苦便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D.韩愈遭贬谪和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的挫折相比更为严重,一度心情低 落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E.韩愈被贬后,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 于是奋不顾身地坚决抨击。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认为的人生的逆境大概可以分为四种,韩愈是处在人生的逆境中第二、第三两 种逆境。 B.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 而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C.潮州地方偏僻,文化落后,有很多弊政陋习,在韩愈的努力之下大为改观。 D.韩愈在潮州发现当地乡学不兴、文化落后,所以他提倡古文运动,并由此发展成了 一场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开一代文章先河。 14.文章第⑥自然段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请结合韩愈的经历理解这句 话的含义。(4 分) 15.结合全文,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 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烟气下沉, 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 耐人寻味。 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 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 难过来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 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 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 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 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 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因此而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 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 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 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
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 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 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 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 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 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 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 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 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 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 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 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 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 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 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 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16.“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 上”,结合上下文,理解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7.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18.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 消逝了”,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感恩老兵 郭松民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 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一一老人们知 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 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一 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一一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 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 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 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 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 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 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60年前的“D-day”, 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 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
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 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 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 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 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 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 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 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 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 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 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 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 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 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 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 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 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16. “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 上”,结合上下文,理解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7. 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18. 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 消逝了”,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感恩老兵 郭松民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 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 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 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 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 60 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 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 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 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 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 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 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60 年前的“D—day”, 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 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
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 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 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 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 的日子,比如“7·7卢沟桥事变纪念日”,“8·15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9·3抗战胜利 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 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 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 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 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 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 一切都很值得”一一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本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开头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有何作用?(4分) 20.作者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他为什么这样说?请 简要分析。(5分) 21.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新 闻主题和写法谈谈其获奖的理由。(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根据以下情景修改、补充人物对话,要求简洁得体。(4分) 模拟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匾牌的文具店买2B 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生:请问有没有2B铅笔卖? 售货员:各种铅笔摆放在那边,你自己看吧!① 学生:(拿着铅笔)据报道,市场上有不少伪劣2B铅笔,这铅笔该不会… 售货员:你放心好啦,我们这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② 学生:(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 (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2B铅笔) 经理 (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 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表达,使顾客更有亲切感, 心理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 第①句改为 (2分) 第②句改为: (2分) 根据情景,补上商店经理的话③ (2分) 23.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 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两条新闻之间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6分) (1)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 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2)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 《城市晚报》报道)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90年代撰写
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 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 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 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 的日子,比如“7·7 卢沟桥事变纪念日”,“8·15 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9·3 抗战胜利 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 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 爆发时 20 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 87 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 20 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 79 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 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 60 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 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 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新民晚报 2004 年 7 月 8 日,本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开头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有何作用?(4 分) 20.作者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他为什么这样说?请 简要分析。(5 分) 21.在第 15 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新 闻主题和写法谈谈其获奖的理由。(6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根据以下情景修改、补充人物对话,要求简洁得体。(4 分) 模拟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匾牌的文具店买 2B 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 生:请问有没有 2B 铅笔卖? 售货员:各种铅笔摆放在那边,你自己看吧!① 学 生:(拿着铅笔)据报道,市场上有不少伪劣 2B 铅笔,这铅笔该不会…… 售货员:你放心好啦,我们这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② 学 生:(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 (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 2B 铅笔) 经 理: ③ (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 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表达,使顾客更有亲切感, 心理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 第①句改为: (2 分) 第②句改为: (2 分) 根据情景,补上商店经理的话③: (2 分) 23. 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 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两条新闻之间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6 分) (1)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 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2)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 《城市晚报》报道)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 20 世纪 90 年代撰写
部名为《力量转移》的著作,认为从古至今经历了三种力量的更替,即暴力、财富和知识。 对此,有人认为前行的力量还包括文化、创新、信仰。你认为呢? 请以“前行的力量”为题目,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 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潮州市2012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科答题卷 选择题答题区 ,T。 ,TT。I,T。 T,。1 [A] I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C]I [C]I [C]I [C] [C]I [C] [C] [C] [C] [C] [D] [D] [D] [D] [D] [D]I [D] [D] [D]I [D] 非选择题答题区 萝9.(1)用“P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如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 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 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译文: ②译文
一部名为《力量转移》的著作,认为从古至今经历了三种力量的更替,即暴力、财富和知识。 对此,有人认为前行的力量还包括文化、创新、信仰。你认为呢? 请以“前行的力量”为题目,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 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潮州市 2012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科答题卷 选择题答题区 1 2 3 4 5 6 7 8 12 13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E] 非选择题答题区 9.(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乐 毅 者 其 先 祖 曰 乐 羊 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译文: (3 分) ②译文: (3 分) 10.(1) (3 分) 区/县: 学校: 试室号: 班级: 姓名: 考生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11.默写(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 (2) (4) (4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6-18题)匚实用类文本阅读(19-21题)匚 16(19) (4分) (5分)
(2) (4 分) 11. 默写(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 分) (1) (2) (3) (4) 14. (4 分) 15. (4 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6-18 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19-21 题) 16(19). (4 分) 17(20).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