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0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试室号、姓名、 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退色/吝啬笙箫/申诉弄堂/舞文弄墨 B.飞镖/剽悍蜿蜒/筵席与会/与人为善 C.奇数/跻身骒马/恪守癖好/穷乡僻壤 D.徜徉/偿还炽热/敕造抢球/呼天抢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要想登堂入室,就必须下苦功夫。 B.春运人流尚未散去,在一些大城市火车站一带,一种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段死灰复燃,愈 演愈烈 C.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学习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风平浪静。 D.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关会成为套在 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具有驱寒、呕吐、鼻塞、发汗之功效,口感香脆酥 甜 B.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 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C.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 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D.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奥巴马参与起草了有关控制常规武器的议案,并支持有关院外 游说、选举欺诈、气候变化和核恐怖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议案 4.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你曾观察过某个儿童用纸版卡通和一箱蜡笔创造出一艘带冷温控制仪表的太阳船 ②你就知道这种要求一个玩具具有更多功能的冲动存在于创造性儿童游戏的核心 ③或是听到他们即兴制定一些规则
潮州市 2009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试室号、姓名、 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退色./吝啬. 笙.箫/申.诉 弄.堂/舞文弄.墨 B.飞镖./剽.悍 蜿蜒./筵.席 与.会/与.人为善 C.奇.数/跻.身 骒.马/恪.守 癖.好/穷乡僻.壤 D.徜.徉/偿.还 炽.热/敕.造 抢.球/呼天抢.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要想登堂入室 ....,就必须下苦功夫。 B.春运人流尚未散去,在一些大城市火车站一带,一种屡试不爽 ....的诈骗手段死灰复燃,愈 演愈烈。 C.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学习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风平浪静 ....。 D.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 ....总有一关会成为套在 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具有驱寒、呕吐、鼻塞、发汗之功效,口感香脆酥 甜。 B.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 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C. 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 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D.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奥巴马参与起草了有关控制常规武器的议案,并支持有关院外 游说、选举欺诈、气候变化和核恐怖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议案。 4.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你曾观察过某个儿童用纸版卡通和一箱蜡笔创造出一艘带冷温控制仪表的太阳船 ②你就知道这种要求一个玩具具有更多功能的冲动存在于创造性儿童游戏的核心 ③或是听到他们即兴制定一些规则
④跟所有儿童一样,我们不仅胡乱鼓捣我们的玩具,我们也改变它们 ⑤诸如“红色小车可以超越所有别的车”等的话 A.④①③⑤②B.①②④③⑤C.④③①②⑤D.①③⑤②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日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 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土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 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 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①,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 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 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 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日:“妾少 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昊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目以 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 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 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 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 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②论城旦:被定罪判刑。一种服苦役的刑罚 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 亟:屡次 B.公子盍叩之 叩:询问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昵:亲附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利:利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B.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欲侯生为解之 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C.∫乃假所善王将军 D∫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将军乃屏人述大钺意 1舌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要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的一项是() A.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B.中郎学不补行 C.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D.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姬的生母贞丽虽然不善赌博,但生性豪侠,因此所结交的都是当代才华出众的人物 B.李姬特别擅长唱《琵琶记》,然而从不轻易唱给别人听,就算是遇见意中人侯生,也只应
④跟所有儿童一样,我们不仅胡乱鼓捣我们的玩具,我们也改变它们 ⑤诸如“红色小车可以超越所有别的车”等的话 A.④①③⑤② B.①②④③⑤ C.④③①②⑤ D.①③⑤②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4 分。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 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 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 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①,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 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 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 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 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 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 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 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 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 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 ②论城旦:被定罪判刑。一种服苦役的刑罚。 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 亟:屡次 B.公子盍叩.之 叩:询问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昵:亲附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利:利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B. 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欲侯生为.解之 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C. 乃.假所善王将军 D. 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将军乃.屏人述大钺意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要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的一项是( ) A.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B.中郎学不补行。 C.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D.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姬的生母贞丽虽然不善赌博,但生性豪侠,因此所结交的都是当代才华出众的人物。 B.李姬特别擅长唱《琵琶记》,然而从不轻易唱给别人听,就算是遇见意中人侯生,也只应
承唱一遍就再也不唱了 C.李姬责备侯生虽然读遍万卷诗书,但见识还比不上自己这样的妇道人家。侯生听后大为 不满,便故意借醉酒卧床不愿想见 D.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姬在桃叶渡设宴饯行,临别时规箴侯生不要因秉性豪爽不受约束, 再加上科场失意,就不自爱而玷污自己的品行。 9、断句与翻译。(9分) (1)用“/”给第一段最后一句断句。(3分) 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 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译 ②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 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不以物喜,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岳阳楼记》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 白《蜀道难》) ,凝绝不通声渐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 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7分) 文化散文的关键 ①新时期散文出现“文化散文”之谓,这种观念是从余秋雨的散文出现以后才明确起来 的。而台湾地区作家柏杨、李敖他们的写法虽不像余秋雨散文那么文气典雅,但从取材、意
承唱一遍就再也不唱了。 C.李姬责备侯生虽然读遍万卷诗书,但见识还比不上自己这样的妇道人家。侯生听后大为 不满,便故意借醉酒卧床不愿想见。 D.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姬在桃叶渡设宴饯行,临别时规箴侯生不要因秉性豪爽不受约束, 再加上科场失意,就不自爱而玷污自己的品行。 9、断句与翻译。(9 分) ⑴用“/”给第一段最后一句断句。 (3 分) 少 风 调 皎 爽 不 群 十 三 岁 从 吴 人 周 如 松 受 歌 玉 茗 堂 四 传 奇 皆 能 尽 其 音节 尤 工 琵 琶 词 然 不 轻 发 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①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译: ②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译: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 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 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 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不以物喜,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岳阳楼记》)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 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渐歇。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 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17 分) 文化散文的关键 ①新时期散文出现“文化散文”之谓,这种观念是从余秋雨的散文出现以后才明确起来 的。而台湾地区作家柏杨、李敖他们的写法虽不像余秋雨散文那么文气典雅,但从取材、意
旨、内涵、观念等都非常“文化”来看,他们的散文与杂文其实都是很地道的“文化散文 ②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 景观。如(大唐蒲东》一共描述了蒲州文化的好几个方面:与唐朝一起辉煌的蒲州古城,唐代 经典传奇《莺莺传》的诞生地普救寺,晩唐衰落的象征王官谷等等。这些是蒲州文化甚至于 大唐文化的物质性代表 ③文化散文的“文化”,决不仅仅在取材方面走了“文化旅程”,写了浸润着文化韵味 的寺庙楼阁秋水长天,或文化名人的风流诗文轶事趣闻;其灵魂应当是作者显示的文化态度、 文化观念如何。这里面,就有保守与变革、陈腐与新生、愚昧与智慧、小器与大气的差异。 作家们写作《河东文化丛书》是明确地从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意识来表现描写对象的。从这 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鮮鲜明的文化态度,那就是作家们不光深情地热爱河东文化,而 且能够以学者的眼光来审视河东文化,将河东文化的内涵准确地阐述岀来,并进行了理性的 分析。 ④《大唐蒲东》写蒲州古城时,将它定位成李唐王朝起跑与终点的战略中间站,讲述了 李渊和李世民与蒲州古城的解不开、割不断的情感,阐发了蒲州古城在战略上对于李唐王朝 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蒲州文化在整个大唐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因此,也才有了之后不断出 现的国家顶尖级别的文化景观,古城的价值也就在这种解剖与开掘中显现岀来了。这些无不 说明文化散文能够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挖掘现象的本 ⑤作为一部文化散文,在行文风格、叙述语言、描写手段、文史知识的运用等多方面, 都富于文化韵味。虽然这些都是属于技术性层面,但是,却是整部作品成功的不可忽缺的环 节。 ⑥总的来说,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
旨、内涵、观念等都非常“文化”来看,他们的散文与杂文其实都是很地道的“文化散文”。 ②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 景观。如((大唐蒲东》一共描述了蒲州文化的好几个方面:与唐朝一起辉煌的蒲州古城,唐代 经典传奇《莺莺传》的诞生地普救寺,晚唐衰落的象征王官谷等等。这些是蒲州文化甚至于 大唐文化的物质性代表。 ③文化散文的“文化”,决不仅仅在取材方面走了“文化旅程”,写了浸润着文化韵味 的寺庙楼阁秋水长天,或文化名人的风流诗文轶事趣闻;其灵魂应当是作者显示的文化态度、 文化观念如何。这里面,就有保守与变革、陈腐与新生、愚昧与智慧、小器与大气的差异。 作家们写作《河东文化丛书》是明确地从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意识来表现描写对象的。从这 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鲜明的文化态度,那就是作家们不光深情地热爱河东文化,而 且能够以学者的眼光来审视河东文化,将河东文化的内涵准确地阐述出来,并进行了理性的 分析。 ④《大唐蒲东》写蒲州古城时,将它定位成李唐王朝起跑与终点的战略中间站,讲述了 李渊和李世民与蒲州古城的解不开、割不断的情感,阐发了蒲州古城在战略上对于李唐王朝 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蒲州文化在整个大唐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因此,也才有了之后不断出 现的国家顶尖级别的文化景观,古城的价值也就在这种解剖与开掘中显现出来了。这些无不 说明文化散文能够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挖掘现象的本 质。 ⑤作为一部文化散文,在行文风格、叙述语言、描写手段、文史知识的运用等多方面, 都富于文化韵味。虽然这些都是属于技术性层面,但是,却是整部作品成功的不可忽缺的环 节。 ⑥总的来说,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
⑦但文化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呢?“文化散文”固然与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 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如何。 秦砖汉瓦固然易于扬起文化的古老烟尘,唐朝的风、宋代的雨固然易于激发人们的文化情怀 但审美主体若没有深层的文化意识、深刻的文化思考、透彻的文化理解和阔大的文化视野 以投注和激活安睡的“文化”,以连接和穿透古今的“文化”,那读者还真不如到历史博物 馆去看看发绿的器物生锈的历史。比如建国以来,我们写文化历史、文化陈迹的作品也不少, 反映现实文化景观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杨朔的抒情散文和秦牧的知识散文,但为什么感觉 不到“文化”的较突出的存在?谈起“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反思,不少作家作品是值 得推崇的。比如,被称为“人生大书”的巴金的《随想录》五卷,就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它 们虽未被称为“文化散文”,但其文化反思还是比较深刻。而《丑陋的中国人》《传统下的独 白》,更是以极为强烈的文化意识来集中反思和解剖中国传统文化。或许由于它们对社会现实 问题的激愤批判,往往就被认为只是社会杂文。这其实是片面看法。事实上,它们既是社会 杂文,同时也是文化意味很浓的“文化杂文”,或者说就是现实性和批判性突出的“文化散 ⑧八十年代中期,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引起争论时,公刘发表了《丑陋的风波》 文,其间有些看法是令人深思的。公刘以此来批评我们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只是一味盲目乐 观、一味歌功颂德的肤浅散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以为,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重 古典主义而缺乏现代精神,多传统文人情怀而少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多少也与这种文 化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有关。李敖的文化杂文,我们总觉有点“危言耸听”,但又不能不 佩服其深刻。这种“危言”,行文还是比较稳重的余秋雨大约难以写出。我决不是赞成大家 都来“危言耸听”,但我们是不是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了呢? (选自《新华文 摘》,有删改。)
⑦但文化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呢?“文化散文”固然与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 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如何。 秦砖汉瓦固然易于扬起文化的古老烟尘,唐朝的风、宋代的雨固然易于激发人们的文化情怀, 但审美主体若没有深层的文化意识、深刻的文化思考、透彻的文化理解和阔大的文化视野, 以投注和激活安睡的“文化”,以连接和穿透古今的“文化”,那读者还真不如到历史博物 馆去看看发绿的器物生锈的历史。比如建国以来,我们写文化历史、文化陈迹的作品也不少, 反映现实文化景观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杨朔的抒情散文和秦牧的知识散文,但为什么感觉 不到“文化”的较突出的存在?谈起“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反思,不少作家作品是值 得推崇的。比如,被称为“人生大书”的巴金的《随想录》五卷,就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它 们虽未被称为“文化散文”,但其文化反思还是比较深刻。而《丑陋的中国人》《传统下的独 白》,更是以极为强烈的文化意识来集中反思和解剖中国传统文化。或许由于它们对社会现实 问题的激愤批判,往往就被认为只是社会杂文。这其实是片面看法。事实上,它们既是社会 杂文,同时也是文化意味很浓的“文化杂文”,或者说就是现实性和批判性突出的“文化散 文”。 ⑧八十年代中期,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引起争论时,公刘发表了《丑陋的风波》 一文,其间有些看法是令人深思的。公刘以此来批评我们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只是一味盲目乐 观、一味歌功颂德的肤浅散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以为,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重 古典主义而缺乏现代精神,多传统文人情怀而少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多少也与这种文 化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有关。李敖的文化杂文,我们总觉有点“危言耸听”,但又不能不 佩服其深刻。这种“危言”,行文还是比较稳重的余秋雨大约难以写出。我决不是赞成大家 都来“危言耸听”,但我们是不是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了呢? (选自《新华文 摘》,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巴金的文化散文《随想录》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其文化反思比较深刻 B.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 C.在作者看来,余秋雨的散文只具有技术层面的“文化”,他不可能写出真正的“文化散文” D.一篇文章的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决定了它能否成为“文 化散文” E.文化散文中是否表现出现代精神与批评意识与作家所处现实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 13.下列能作为论据证明“我们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的一项是()(3 分) A.李敖的文化杂文 B.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 D.公刘《丑陋的风波》 14.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请根据文本概括文化散文的涵义。(4分) 15.本文第③段和第⑦段都谈到了“文化观念”问题,这是重复吗?为什么?(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墙 早上,躺在床上两眼直勾勾地瞅着那雪白的墙,忽然间觉得这位朝夕相处的朋友身上 竟也有许多传奇与内涵 世上本没有墙,由于人类不安全感的增长,才有了墙。墙的出现肯定是人类发展史上 的一块里程碑,否则有巢氏也就不会那样受人敬重。在墙没有岀现之前,人类只能住那并不 十分安全的山洞,要么就干脆露宿野外,连睡觉都睡不安稳,这样的生活是何等艰难,文明 的发展势必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但是,有了墙,尤其是墙立体起来构成房屋的时候,一切 都不同了。人类可以放心休息,风、霜、雨、雪、虫豸、野兽……一概不管。有了好的休息 也就有了更充足的精力,文明的进程也便得到了极大地推动。因为只有人的生命得到保证, 他才有工夫做别的什么事情。在半坡,在河姆渡,都有了墙,而因为有了墙,分分割割 个简单的社会便形成了。 墙的初衷是简单的,就是保护,给人一种安全和温馨。实用是第一位的,不需太在乎 形象。但是,许多东西都不是这么简单,人刚得到墙的庇护,就开始忙着为它打扮。这本无 可厚非。但是,不多久,这种装扮就不是给墙了,而是变相地装扮墙的主人。装饰并不是为 了墙,人类从一开始就很自我中心,只可惜大多数个体没有成为中心的资本,于是就只能装 饰给别人看。正如时人的化妆打扮,是给自己看的吗?好像大多不是。但大家很热衷。在很 多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做什么是为了什么或为了谁,然而却又总表现得理所当然 于是,墙有了颜色,有了图案,有了种种形状,有了……似乎还不错,是一个很好的美 术分支。只可惜,在历史的车轮下,再好的墙也终究要被碾碎,像阿房宫,像圆明园,像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巴金的文化散文《随想录》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其文化反思比较深刻。 B.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 C.在作者看来,余秋雨的散文只具有技术层面的“文化”,他不可能写出真正的“文化散文”。 D.一篇文章的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决定了它能否成为“文 化散文”。 E.文化散文中是否表现出现代精神与批评意识与作家所处现实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 13.下列能作为论据证明“我们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的一项是( )(3 分) A.李敖的文化杂文。 B.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C.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 D.公刘《丑陋的风波》。 l4.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请根据文本概括文化散文的涵义。(4 分) 15.本文第③段和第⑦段都谈到了“文化观念”问题,这是重复吗?为什么?(5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墙 早上,躺在床上两眼直勾勾地瞅着那雪白的墙,忽然间觉得这位朝夕相处的朋友身上 竟也有许多传奇与内涵。 世上本没有墙,由于人类不安全感的增长,才有了墙。墙的出现肯定是人类发展史上 的一块里程碑,否则有巢氏也就不会那样受人敬重。在墙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只能住那并不 十分安全的山洞,要么就干脆露宿野外,连睡觉都睡不安稳,这样的生活是何等艰难,文明 的发展势必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但是,有了墙,尤其是墙立体起来构成房屋的时候,一切 都不同了。人类可以放心休息,风、霜、雨、雪、虫豸、野兽……一概不管。有了好的休息, 也就有了更充足的精力,文明的进程也便得到了极大地推动。因为只有人的生命得到保证, 他才有工夫做别的什么事情。在半坡,在河姆渡,都有了墙,而因为有了墙,分分割割,一 个简单的社会便形成了。 墙的初衷是简单的,就是保护,给人一种安全和温馨。实用是第一位的,不需太在乎 形象。但是,许多东西都不是这么简单,人刚得到墙的庇护,就开始忙着为它打扮。这本无 可厚非。但是,不多久,这种装扮就不是给墙了,而是变相地装扮墙的主人。装饰并不是为 了墙,人类从一开始就很自我中心,只可惜大多数个体没有成为中心的资本,于是就只能装 饰给别人看。正如时人的化妆打扮,是给自己看的吗?好像大多不是。但大家很热衷。在很 多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做什么是为了什么或为了谁,然而却又总表现得理所当然。 于是,墙有了颜色,有了图案,有了种种形状,有了……似乎还不错,是一个很好的美 术分支。只可惜,在历史的车轮下,再好的墙也终究要被碾碎,像阿房宫,像圆明园,像……
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人类很奇怪,总是辛辛苦苦地追寻,得到后又不知珍惜。常常呕心沥 血创造了美,却又简简单单地把它亲手打碎 或许会有不朽,颐和园、紫禁城不是还好好的吗?但是谁也说不清它们到底是否真能 不朽。明天无法预知,而且当它们朽了的时候,我们自己恐怕也已经先朽了。而连我们自己 都朽了,它们朽不朽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 将特长发挥到极致是件美事,但个性的过分膨胀又往往适得其反。许多人许多事都是 毁在自己的特长与个性上,墙同样有这样的悲剧。墙的最大作用是保护,但当它的保护作用 被无限强化后,便成了一种隔离与时淡时浓的恐怖。中世纪的古堡,封建岁月的城墙,几乎 个个坚不可摧,但也正因为这坚固的保护,使许多事物不能及时地被时代更新。于是,一场, 又一场,流血冲突,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直到火炮诞生,它才在毁灭中得 到了梦寐以求的解脱 这是个悲剧。人之间的纷争总是牵连无辜,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无辜的结局总比罪魁 更惨。 墙,建了毁,毁了建,似乎总有些进步,但人类在更多情况下总在机械地重复,做了 许多无用功。许多新的创造只起一时之用,不多久就成了祸害,而且常常祸害得让人莫名其 妙搞不懂。墙本来是保护人类免受伤害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墙却几乎成了人与人之间戳不 破的隔膜,跨不过的鸿沟。一面面墙把世界分割得七零八落,把一个个灵魂孤立起来,把 切精神联系都割裂了,而这无疑是种更大的伤害!于是,种种社会病、心理病都岀现了, 因为我们的种族内部失去了沟通。 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 物质是实在的,精神却不然。因此,许多精神范畴的东西常常要到物质中寻找载体。 于是,有了象征,墙也是。我说不清这是好是坏。有了象征的墙平添了许多色彩,而不带象 征的墙更少了无数的忧患 走在大街上,花花绿绿处处墙,可我总觉得冷冰冰的。内心里,我总是怀念昔日的土 坯墙,很粗糙,但很实在,很有人情味,是可以亲眼看着它在人的手中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 墙上或许有剪纸,而不是什么乌七八糟的明星。这才是我的墙,是一面真实的、生活中的墙。 (选自 《散文百家》) 1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 (2)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 17.文章说“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结合全文看,“墙的悲哀”体现在哪几 个方面?(5分) 18.文章通过墙的变迁,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忠告?(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不屈的文森特①(节选) ……我在病中重又见到津德尔特家中每一间屋子,重又见到每条小路,园子里的每 样植物,四周田野的景色,附近的邻居,重又见到墓地,教堂,我们家房子后面的菜地
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人类很奇怪,总是辛辛苦苦地追寻,得到后又不知珍惜。常常呕心沥 血创造了美,却又简简单单地把它亲手打碎。 或许会有不朽,颐和园、紫禁城不是还好好的吗?但是谁也说不清它们到底是否真能 不朽。明天无法预知,而且当它们朽了的时候,我们自己恐怕也已经先朽了。而连我们自己 都朽了,它们朽不朽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 将特长发挥到极致是件美事,但个性的过分膨胀又往往适得其反。许多人许多事都是 毁在自己的特长与个性上,墙同样有这样的悲剧。墙的最大作用是保护,但当它的保护作用 被无限强化后,便成了一种隔离与时淡时浓的恐怖。中世纪的古堡,封建岁月的城墙,几乎 个个坚不可摧,但也正因为这坚固的保护,使许多事物不能及时地被时代更新。于是,一场, 又一场,流血冲突,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直到火炮诞生,它才在毁灭中得 到了梦寐以求的解脱。 这是个悲剧。人之间的纷争总是牵连无辜,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无辜的结局总比罪魁 更惨。 墙,建了毁,毁了建,似乎总有些进步,但人类在更多情况下总在机械地重复,做了 许多无用功。许多新的创造只起一时之用,不多久就成了祸害,而且常常祸害得让人莫名其 妙搞不懂。墙本来是保护人类免受伤害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墙却几乎成了人与人之间戳不 破的隔膜,跨不过的鸿沟。一面面墙把世界分割得七零八落,把一个个灵魂孤立起来,把一 切精神联系都割裂了,而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于是,种种社会病、心理病都出现了, 因为我们的种族内部失去了沟通。 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 物质是实在的,精神却不然。因此,许多精神范畴的东西常常要到物质中寻找载体。 于是,有了象征,墙也是。我说不清这是好是坏。有了象征的墙平添了许多色彩,而不带象 征的墙更少了无数的忧患…… 走在大街上,花花绿绿处处墙,可我总觉得冷冰冰的。内心里,我总是怀念昔日的土 坯墙,很粗糙,但很实在,很有人情味,是可以亲眼看着它在人的手中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 墙上或许有剪纸,而不是什么乌七八糟的明星。这才是我的墙,是一面真实的、生活中的墙。 (选自 《散文百家》) 1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 (2)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 17.文章说“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结合全文看,“墙的悲哀”体现在哪几 个方面?(5 分) 18.文章通过墙的变迁,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忠告?(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不屈的文森特①(节选) “……我在病中重又见到津德尔特家中每一间屋子,重又见到每一条小路,园子里的每 一样植物,四周田野的景色,附近的邻居,重又见到墓地,教堂,我们家房子后面的菜地
切的一切,直到墓地中那棵高高的银叶相思树上的喜鹊巢……” 从文森特康复后写给提奥②的这封信中,我们不仅读到了文森特世界特有的语言,而且 也读到他在疾病中所遭受的不可言喻的痛苦。 圣诞节那天,提奥找到当地—位新教牧师萨尔。热心的牧师答应照料文森特。生理上的 创伤已基本痊愈,但心理和精神的重创却漫延开来。文森特,他原本是多么善良本分的乡下 人,同时又“敏感到了神经质的程度”。用不着谈及他对人间友爱的全身心投入,正如我们 已经看到,即便对街头的饿狗、地头的毛虫、或者大都市中拉出租马车的马,他都会充满基 督徒式的、“"同体大悲”的爱心,另一方面他又对诸如癌症之类格外恐惧。 1月7日,文森特致信母亲和小妺威廉明娜。自从到阿尔勒后,他给小妹去过十来封信 每次都没忘记请她代向母亲致意。但这次是较长时间以来他亲自写给母亲的第一封信。“ 尤其在这些日子里,我更是无法抑制对你们的思念。”从1月7日到2月7日,文森特画出 《包扎着耳朵并吸烟斗的自画像》、《雷伊大夫肖像》、《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在这一系列 作品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两幅自画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文森特对自己艺术家身分 的声明和捍卫。从第二幅自画像我们看到,文森特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恢复过来,脸上充 溢着自信、坚毅、执着的表情,作为艺术家面对自己和世界挺直了腰板 接下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病情的频繁复发,使得阿尔勒市民对自身安全产生了忧 虑。房东声称要收回黄房子;一个临时的匿名组织声称要将文森特驱逐岀出境;只要文森特 露面,孩子们就会穷追不舍,以叫骂和欺侮取乐,而家长们则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阿尔勒 图书馆管理员朱利安先生回忆说:我还记得—唉,我对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羞耻——自 己怎样朝他扔白菜梗!怎么说呢,我们那时还小,而他又是神经兮兮的样子,到处画画,牙 齿叼着烟斗,大个子,脊背有点弯曲,眼里是疯子的神情。他不敢正眼看人,似乎随时准备 逃跑。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喜欢追逐他。 在医院里,文森特再次拿起画笔,画出4月春光里阳光明媚的花园和庭院,临摹出几 幅自己的罗林老爹肖像,并画岀封闭式构图的、具有幽闭感的几幅草丛和黄花一一从这几 幅画中可以看出稍后的名作《鸢尾花》的雏形。一天,文森特画出雷伊大夫负责诊治的霍乱 和天花病房。他一定要把这幅题为《阿尔勒医院病房》的作品赠送雷伊大夫。大夫根据上次 肖像画的经历拒绝接受,但代文森特向正巧路过的药剂师推荐,药剂师则称他没功夫理会这 样一团糟的作品。幸好医院的会计随后路过,这幅作品终于勉强赠送出去。若干年后,它为 那位幸运的会计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 文森特非人的痛苦还在于,一旦发作过去,他完全与正常人一样清醒,对病中所受的折 磨记忆犹新,并完全知道自己曾经做出过什么行为。正因为如此,他越来越害怕症状的复发 我对疯病恐惧极了。”还在比较早的时候他就自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坦诚明了地告诉萨 尔牧师:“我感到与过去大不相同了;我没有能力照看好自己,控制好自己。”他希望能找到 处地方,让他尽量不受干扰地独自生活。萨尔牧师想到阿尔勒北面约25公里处的僻静小 镇圣雷米,那儿有一所精神病疗养院。文森特表示愿意前往。在他这种舍近求远的选择中 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绘画的渴望。在圣雷米,他将发现或再次发现他的鸢尾花、丝柏、星空、 橄榄树、以及收割者和麦田,同时,他也将在这里进一步遭受疾病的可怕折磨. 注解:①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后精神失 常,间歇性发作并伴有自伤行为,文中提到的病即指此。②梵高的弟弟,给了梵高一生物质 与精神的支持。 19.本文是一篇评传,在选用材料和人物描写方面各有什么突出特点?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 抓住一点联系文本加以分析。(4分)
——一切的一切,直到墓地中那棵高高的银叶相思树上的喜鹊巢……” 从文森特康复后写给提奥②的这封信中,我们不仅读到了文森特世界特有的语言,而且 也读到他在疾病中所遭受的不可言喻的痛苦。 圣诞节那天,提奥找到当地一位新教牧师萨尔。热心的牧师答应照料文森特。生理上的 创伤已基本痊愈,但心理和精神的重创却漫延开来。文森特,他原本是多么善良本分的乡下 人,同时又“敏感到了神经质的程度”。用不着谈及他对人间友爱的全身心投入,正如我们 已经看到,即便对街头的饿狗、地头的毛虫、或者大都市中拉出租马车的马,他都会充满基 督徒式的、“同体大悲”的爱心,另一方面他又对诸如癌症之类格外恐惧。 1 月 7 日,文森特致信母亲和小妹威廉明娜。自从到阿尔勒后,他给小妹去过十来封信, 每次都没忘记请她代向母亲致意。但这次是较长时间以来他亲自写给母亲的第一封信。“…… 尤其在这些日子里,我更是无法抑制对你们的思念。”从 1 月 7 日到 2 月 7 日,文森特画出 《包扎着耳朵并吸烟斗的自画像》、《雷伊大夫肖像》、《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在这一系列 作品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两幅自画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文森特对自己艺术家身分 的声明和捍卫。从第二幅自画像我们看到,文森特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恢复过来,脸上充 溢着自信、坚毅、执着的表情,作为艺术家面对自己和世界挺直了腰板。 接下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病情的频繁复发,使得阿尔勒市民对自身安全产生了忧 虑。房东声称要收回黄房子;一个临时的匿名组织声称要将文森特驱逐出境;只要文森特一 露面,孩子们就会穷追不舍,以叫骂和欺侮取乐,而家长们则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阿尔勒 图书馆管理员朱利安先生回忆说:我还记得——唉,我对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羞耻——自 己怎样朝他扔白菜梗!怎么说呢,我们那时还小,而他又是神经兮兮的样子,到处画画,牙 齿叼着烟斗,大个子,脊背有点弯曲,眼里是疯子的神情。他不敢正眼看人,似乎随时准备 逃跑。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喜欢追逐他。 在医院里,文森特再次拿起画笔,画出 4 月春光里阳光明媚的花园和庭院,临摹出几 幅自己的罗林老爹肖像,并画出封闭式构图的、具有幽闭感的几幅草丛和黄花——从这几 幅画中可以看出稍后的名作《鸢尾花》的雏形。一天,文森特画出雷伊大夫负责诊治的霍乱 和天花病房。他一定要把这幅题为《阿尔勒医院病房》的作品赠送雷伊大夫。大夫根据上次 肖像画的经历拒绝接受,但代文森特向正巧路过的药剂师推荐,药剂师则称他没功夫理会这 样一团糟的作品。幸好医院的会计随后路过,这幅作品终于勉强赠送出去。若干年后,它为 那位幸运的会计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 文森特非人的痛苦还在于,一旦发作过去,他完全与正常人一样清醒,对病中所受的折 磨记忆犹新,并完全知道自己曾经做出过什么行为。正因为如此,他越来越害怕症状的复发: “我对疯病恐惧极了。”还在比较早的时候他就自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坦诚明了地告诉萨 尔牧师:“我感到与过去大不相同了;我没有能力照看好自己,控制好自己。”他希望能找到 一处地方,让他尽量不受干扰地独自生活。萨尔牧师想到阿尔勒北面约 25 公里处的僻静小 镇圣雷米,那儿有一所精神病疗养院。文森特表示愿意前往。在他这种舍近求远的选择中, 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绘画的渴望。在圣雷米,他将发现或再次发现他的鸢尾花、丝柏、星空、 橄榄树、以及收割者和麦田,同时,他也将在这里进一步遭受疾病的可怕折磨…… 注解:①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后精神失 常,间歇性发作并伴有自伤行为,文中提到的病即指此。②梵高的弟弟,给了梵高一生物质 与精神的支持。 19.本文是一篇评传,在选用材料和人物描写方面各有什么突出特点?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 抓住一点联系文本加以分析。(4 分)
20.联系全文,谈谈梵高遭受着怎样“不可言喻的痛苦”?请分条概述。(5分) 21.梵高,一个艺术天才在痛苦中挣扎了一生,支撑他抗争不屈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下面是小陈、小李、小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健康”的“研究成果”,你是该小组 的组长,请你归纳他们三人的观点,并得出本小组关于“健康”的解决措施。(6分) 成员 探究材料探究结论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75%的水体受到了污染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恶化,人们的身体健康 小陈侮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已达世界第二位,致受到危害。 使有些地方逢雨必酸 小李/张国荣的死亡一度所引起的震撼到今日依然余波神经质、抑郁症,恐怖症、自闭症,或是颓 羡 病人等等,成了威胁生命的重要杀手 「约旦河两岸的战火依旧激烈,中东的局势依旧社会的健康已经成了更广义的甚至是关涉到 小张固,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依旧猖狂,病态的社会秩序全球的一项重大政治问题 给我们的只有无止的烦恼。 (1)归纳 (2)解决措施: 3.下面是汶川大地震中的几个画面,看了以后请写出几句含有比喻和排比的议论抒情的文 ,以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70字以上。(6分) 孩子们举着纸板站在路边,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叔叔,谢谢你们 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从废墟中背出两个同学,有人问他:“你背得动吗?″他骄 傲地说:“我能背50斤玉米。” 在地震中被压伤截肢的中学生薛枭刚从废墟被挖岀时,跟救援者开着玩笑:“叔叔,我 要喝可乐,冰冻的。 3岁的小郎静,躺在担架上,向救他出来的解放军叔叔微笑着,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感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生活中的加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20.联系全文,谈谈梵高遭受着怎样“不可言喻的痛苦”?请分条概述。(5 分) 21.梵高,一个艺术天才在痛苦中挣扎了一生,支撑他抗争不屈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共 12 分。 22.下面是小陈、小李、小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健康”的“研究成果”,你是该小组 的组长,请你归纳他们三人的观点,并得出本小组关于“健康”的解决措施。(6 分) 成员 探究材料 探究结论 小陈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 75%的水体受到了污染, 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已达世界第二位,致 使有些地方逢雨必酸。 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恶化,人们的身体健康 受到危害。 小李 张国荣的死亡一度所引起的震撼,到今日依然余波 荡漾。 神经质、抑郁症,恐怖症、自闭症,或是颓 废病人等等,成了威胁生命的重要杀手。 小张 约旦河两岸的战火依旧激烈,中东的局势依旧混 乱,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依旧猖狂,病态的社会秩序 带给我们的只有无止的烦恼。 社会的健康已经成了更广义的甚至是关涉到 全球的一项重大政治问题。 (1)归纳: (2)解决措施: 23.下面是汶川大地震中的几个画面,看了以后请写出几句含有比喻和排比的议论抒情 ..........的文 字,以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70 字以上。(6 分) 孩子们举着纸板站在路边,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叔叔,谢谢你们!” 9 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从废墟中背出两个同学,有人问他:“你背得动吗?”他骄 傲地说:“我能背 50 斤玉米。” 在地震中被压伤截肢的中学生薛枭刚从废墟被挖出时,跟救援者开着玩笑:“叔叔,我 要喝可乐,冰冻的。” 3 岁的小郎静,躺在担架上,向救他出来的解放军叔叔微笑着,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感受: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请以“生活中的加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 字
潮州市200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答题卷 题号选择题 四16 19-六|总分 (9-11)|(14、15) 分数 选择题 1.[A][B][C][D]3.[A][B[C][D]5.[A][B][C][D]7.[A][B][C]D]12.[AJ[B[C][D][E][F] 2.[A][B[C][D]4.[A][B[C][D]6.[A][B][c][D]8.[A][B][C][D]13.[A][B][c][D] 9.(1)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 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2)① 10.(1) (2) 11.(1)
潮州市 2009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答题卷 题号 选择题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9-11) (14、15) 16-18 19- 21 分数 选择题 9.(1)少 风 调 皎 爽 不 群 十 三 岁 从 吴 人 周 如 松 受 歌 玉 茗 堂 四 传 奇 皆 能 尽 其 音节 尤 工 琵 琶 词 然 不 轻 发 也 (2)① ② 10.(1) (2) 11.(1) (2) (3) (4) 14. 1.[A][B][C][D] 3.[A][B][C][D] 5.[A][B][C][D] 7.[A][B][C][D] 12.[A][B][C][D][E][F] 2.[A][B][C][D] 4.[A][B][C][D] 6.[A][B][C][D] 8.[A][B][C][D] 13.[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