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原创2017-11-08市高考备考中心组张春红立体语文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就是世界各国的 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 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 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 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 确的认定。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 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 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 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 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 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 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 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 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实证主义的 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 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 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 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 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子)、“”(午)、“”(丁)等。但人们 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甲骨文大多是当时 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 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 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 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 (摘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 字 B.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 语言 C.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自身民族语言的符号,都和本民族语言相辅 相成
广东省湛江市 2018 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原创 2017-11-08 市高考备考中心组 张春红立体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就是世界各国的 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 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 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 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 确的认定。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 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 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 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 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 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 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 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 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实证主义的 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 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 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 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 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 ”(子)、“ ”(午)、“ ”(丁)等。但人们 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甲骨文大多是当时 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 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 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 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 (摘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 字。 B.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 语言。 C.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自身民族语言的符号,都和本民族语言相辅 相成
D.对没有完整实证材料的事物,哪怕理应存在或实际有过,也应该认定其不存 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重点阐述关于古文字产生时代的不同见解,并作出了古汉字最早出现时 代的判断 B.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 的观 C.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阐释概念,再论证其谬误,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 层层深入。 D.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出现已有相当 长的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 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 B.文字的产生是在语言产生之后,不管是表意文字、表词文字还是标 声文字,都是民族语言的符号和辅助工具。 C.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事,而甲骨文存在一些非常简练的书 体,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D.作者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 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斑头雁 聂鑫森 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部用车从外地运来,常 常吃不上蔬菜。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 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作记录,看 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 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部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 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 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作伴!” 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没想到“倒春 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妆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们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 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我们去湖边看看!” 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他们 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窠巢。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 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楚雁飞看见吴 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D.对没有完整实证材料的事物,哪怕理应存在或实际有过,也应该认定其不存 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重点阐述关于古文字产生时代的不同见解,并作出了古汉字最早出现时 代的判断。 B.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 的观 点。 C.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阐释概念,再论证其谬误,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 层层深 入。 D.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出现已有相当 长的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 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 B.文字的产生是在语言产生之后,不管是表意文字、表词文字还是标 声文字,都是民族语言的符号和辅助工具。 C.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事,而甲骨文存在一些非常简练的书 体,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D.作者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 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斑头雁 聂鑫森 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部用车从外地运来,常 常吃不上蔬菜。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 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作记录,看 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一 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部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 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 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作伴!” 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没想到“倒春 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妆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们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 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我们去湖边看看!” 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他们 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窠巢。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 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楚雁飞看见吴 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 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 吴远征支楞着耳朵,不作声。过了一会,说:“湖边有盗贼。我听到了他们的脚 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 “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窠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 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酒楼。”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 “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部值班室的电 话。”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 去了。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 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 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吴班长,您 受伤了?” “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 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 “他们吓住了?” 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 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一声喊,他 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 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瑰和壮美。每晚回到小砖房,先和吴远征 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 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 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 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留下泪水,突 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 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小说以楚雁飞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5分) 6.小说以“斑头雁”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 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 着。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 吴远征支楞着耳朵,不作声。过了一会,说:“湖边有盗贼。我听到了他们的脚 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 “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窠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 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酒楼。”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 “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部值班室的电 话。”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 去了。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 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 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吴班长,您 受伤了?” “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 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 “他们吓住了?” “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 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一声喊,他 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 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瑰和壮美。每晚回到小砖房,先和吴远征 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 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 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 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留下泪水,突 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 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5.小说以楚雁飞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5 分) 6.小说以“斑头雁”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 步消失。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5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 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 缮,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5%增 至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10%,开发尚可 的古村落比例不到1%。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 基础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还 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摘编自《住建部: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2017年7月31日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注:我国对古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又名“名录保护”,将传统形态完整、 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一个个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 加以保护。 材料三 在传统村落开发规划和保护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村落保护的商业化气 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村落固有的文化生态,有 导致生态文化灾难的隐患;过分注重村落外表的整齐划一、富丽堂皇和高大上, 忽视了村庄“人”的感受,没了原住民,没了原始行业和行当,没了活力和生机。 我省及时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给传统村落保护行为分门别 类、设定框架、详细界定、规范约束,给社会大众提供登高望远的观念引领。比 如针对村落保护中的过度商业倾向,《条例》强调“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 延续性,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 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筑物处理作出约定”,提醒人们,村落保 护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真金白银,商业化开发更是为了给保护工作提供物质 保障 (摘编自《守住传统村落的味和魂》,2017年8月24日贵州日报) 材料四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资金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拨 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可以说, 在一些贫困地区,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谈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奢侈的。 因而,要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就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资金的问题, 除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有责任担当的企 业,都可以参与进来。至于意识问题,则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让村民、地方政府 都能拥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2017年8月2日光明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大部分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收入得以不断增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 步消失。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 5 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 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 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 缮,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 5%增 至 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 10%,开发尚可 的古村落比例不到 1%。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 基础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还 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摘编自《住建部: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2017 年 7 月 31 日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注:我国对古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又名“名录保护”,将传统形态完整、 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一个个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 加以保护。 材料三: 在传统村落开发规划和保护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村落保护的商业化气 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村落固有的文化生态,有 导致生态文化灾难的隐患;过分注重村落外表的整齐划一、富丽堂皇和高大上, 忽视了村庄“人”的感受,没了原住民,没了原始行业和行当,没了活力和生机。 我省及时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给传统村落保护行为分门别 类、设定框架、详细界定、规范约束,给社会大众提供登高望远的观念引领。比 如针对村落保护中的过度商业倾向,《条例》强调“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 延续性,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 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筑物处理作出约定”,提醒人们,村落保 护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真金白银,商业化开发更是为了给保护工作提供物质 保障。 (摘编自《守住传统村落的味和魂》,2017 年 8 月 24 日贵州日报) 材料四: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资金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拨 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可以说, 在一些贫困地区,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谈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奢侈的。 因而,要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就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资金的问题, 除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有责任担当的企 业,都可以参与进来。至于意识问题,则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让村民、地方政府 都能拥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2017 年 8 月 2 日光明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大部分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收入得以不断增长
B.过度商业化倾向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这是一种利益至上的行为, 会使传统村落变成单纯的旅游区,失去生机和活力。 C.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村落的建筑、原始行业行当和原住民 当中,在保护过程中,应尽量将这些因素保存下来 D.传统村落的消失,根本原因在于村民的贫困,贫困促使人们外出务工, 导致村落“空心”,建设更加落后,最后逐渐消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形式呈现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 状,文字呈现具体生动,图表形式更直观,各有千秋。 B.材料二中古村落数量变化显示,2000年至2015年我国传统村落的数 量骤减,形势十分严峻,可见,传统村落亟待保护。 C.从材料二看,我国已经开始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传统村落名 录审批个数逐年递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D.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了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显示出我国在 这方面的经验不足,都结合实例指明了解决方向。 E.几则材料围绕“传统村落保护”的话题,分别从背景意义、现状问题、 解决方法、未来前景等方面阐述,并预示美好前景。 9.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 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 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 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 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 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 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大观三年, 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中 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 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 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 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 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髙。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 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 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 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 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 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过度商业化倾向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这是一种利益至上的行为, 会使传统村落变成单纯的旅游区,失去生机和活力。 C.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村落的建筑、原始行业行当和原住民 当中,在保护过程中,应尽量将这些因素保存下来。 D.传统村落的消失,根本原因在于村民的贫困,贫困促使人们外出务工, 导致村落“空心”,建设更加落后,最后逐渐消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形式呈现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 状,文字呈现具体生动,图表形式更直观,各有千秋。 B.材料二中古村落数量变化显示,2000 年至 2015 年我国传统村落的数 量骤减,形势十分严峻,可见,传统村落亟待保护。 C.从材料二看,我国已经开始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传统村落名 录审批个数逐年递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D.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了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显示出我国在 这方面的经验不足,都结合实例指明了解决方向。 E.几则材料围绕“传统村落保护”的话题,分别从背景意义、现状问题、 解决方法、未来前景等方面阐述,并预示美好前景。 9.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 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 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 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 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 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 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大观三年, 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中 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 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 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 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 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 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 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 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 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 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 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 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 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何执中颇有见识, 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 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大政绩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 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 皇帝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 负担;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5分) (②)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0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髙。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颔联用“转蓬”比喻自己飘泊的生活,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 D.“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岀了清冷孤寂的氛围。 E.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15.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极言跋涉攀登之难,在听到悲鸟、杜鹃的哀鸣 之后,不禁发出“ ”的感叹
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 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 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 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何执中颇有见识, 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 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大政绩。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 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 皇帝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 负担;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5 分) (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①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颔联用“转蓬”比喻自己飘泊的生活,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 D.“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围。 E.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15.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极言跋涉攀登之难,在听到悲鸟、杜鹃的哀鸣 之后,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 ”两句描写了山 村风光,勾勒出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怕你别无长物, 就怕你连上进的心都没有。 ②黄老师的课实在是太精彩了,课堂上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有 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出来。 ③无论步行还是乘车离开,母亲总是目不斜视看着我们走远,在我们回首时她依 然站在原地,直到再也望不见我们 ④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已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 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⑤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周亚夫紧缩在屋 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⑥马海方自幼生长在京郊农村,对老北京民俗风情比较熟悉,加上他有较好的速 写基础,描绘人物就颇为得心应手了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 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传统的考试结果只报告一个笼统的总分或能力等级,其实分数相同的 考生,往往具有不同的知识状态及不同的认知结构 C.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简单的一日三餐大 多是泡面、盒饭、甜食等食品为主,营养很不均衡。 D.从数据看,过去一年里,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与之前持平,而 进口动画无论在上映数量和票房上都有大幅度增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 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 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 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 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生了众 多相异的节名 ,如悬挂艾草,赛龙舟,饮用雄黄酒 吃粽子等。此外, ,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 村风光,勾勒出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怕你别无长物, 就怕你连上进的心都没有。 ②黄老师的课实在是太精彩了,课堂上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有 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出来。 ③无论步行还是乘车离开,母亲总是目不斜视看着我们走远,在我们回首时她依 然站在原地,直到再也望不见我们。 ④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已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 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⑤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周亚夫紧缩在屋 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⑥马海方自幼生长在京郊农村,对老北京民俗风情比较熟悉,加上他有较好的速 写基础,描绘人物就颇为得心应手了。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 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传统的考试结果只报告一个笼统的总分或能力等级,其实分数相同的 考生,往往具有不同的知识状态及不同的认知结构。 C.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简单的一日三餐大 多是泡面、盒饭、甜食等食品为主,营养很不均衡。 D.从数据看,过去一年里,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与之前持平,而 进口动画无论在上映数量和票房上都有大幅度增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 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 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 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 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生了众 多相异的节名, ① ,如悬挂艾草,赛龙舟,饮用雄黄酒, 吃粽子等。此外, ② ,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
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 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 此 21.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依次写出四个关键词或短语。(5 分)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其产量有助于应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 需求。研究人员近日发现,有效利用小麦杂种优势能提升小麦产量。杂种优势是 一种杂交子代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复杂生物学现象,而这种优势取决于 基因互作,即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 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 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 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 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 800字。 湛江市2018届高三调研试卷 语文答案及评分参 一、(35分) (一)(9分) 1.(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 A(B.文中说“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 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说明用手势比划来表达某种意念或信息是 在语言未形成时,所以说“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表述错误。C.“相 辅相成”是指互相配合,互相辅助,而文中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 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所以“相辅相成”表述错误。D.原文认为“拘 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可见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实 证主义的方法”。) 2.(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 级 D(证明的是“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3.(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 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 此, ③ 。 21.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依次写出四个关键词或短语。(5 分)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其产量有助于应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 需求。研究人员近日发现,有效利用小麦杂种优势能提升小麦产量。杂种优势是 一种杂交子代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复杂生物学现象,而这种优势取决于 基因互作,即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 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 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 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 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 800 字。 湛江市 2018 届高三调研试卷 语文答案及评分参 一、(35 分) (一)(9 分) 1. (3 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层级为 B 级和 C 级。 A(B.文中说“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 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说明用手势比划来表达某种意念或信息是 在语言未形成时,所以说“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表述错误。C.“相 辅相成”是指互相配合,互相辅助,而文中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 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所以“相辅相成”表述错误。D.原文认为“拘 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可见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实 证主义的方法”。) 2. (3 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 C 级。 D(证明的是“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3. (3 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层级为 C 级
A(原文说“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画图表示。”如果将“可视符号认 作是文字”,那自然可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早”。) (二)(14分) 4.(3分)本题主要考査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 力层级为C级与D级 B(没有再现打斗场景;打斗场景采用口述,有亲历性,所以有现场感,但口 述有叙述者个人的情感,所以真实性有待考究。) 5.(5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次要人物叙事视角作用的鉴赏评价,能力 层级为D级。 ①楚雁飞是目击者、见证人,使故事更显真实可信:②楚雁飞的所见所闻所感, 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③便于直接展现楚雁飞心路历程,丰富了小说人物 形象;④以楚雁飞的视角叙述吴班长的故事,使主要人物责任感强、英勇无畏的 形象更完整客观;⑤加强了作品表现主题的力度。楚雁飞的成长预示着护鸟后继 有人,突显主旨。 (每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 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6.(6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 读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①斑头雁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 雁展开。②斑头雁的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翅羽没长好,才 有盗贼捕猎,才有吴班长挺身护雁。③斑头雁有象征意义。斑头雁育儿的过程是 班长呵护小楚成长的写照,也是人类生命传承的象征。④揭示主旨。对斑头雁的 守护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呼吁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 (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 程度,酌情给分。) (三)(12分) 7.(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D(文中指出传统村落的消失有两个原因,并未说“根本原因是贫困”) 8.(5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C(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A,材料一具体但说不上生动:D,材料四没 有结合实例;E,没有预示美好前景。) 9.(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级。 ①尊重为先,“以人为本”,尊重村民意愿及文化生态;②政府扶持, 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提升村民基础生活质量;③提高意识,加强文化普及宣传, 提高保护村落的文化自觉;④商业开发,可以适当引入民间商业基金;⑤法律规 范,出台法律法规,使传统村落保护规范化。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任意四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A(原文说“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画图表示。”如果将“可视符号认 作是文字”,那自然可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早”。) (二)(14 分) 4.(3 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 力层级为 C 级与 D 级。 B (没有再现打斗场景;打斗场景采用口述,有亲历性,所以有现场感,但口 述有叙述者个人的情感,所以真实性有待考究。) 5. (5 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次要人物叙事视角作用的鉴赏评价,能力 层级为 D 级。 ①楚雁飞是目击者、见证人,使故事更显真实可信;②楚雁飞的所见所闻所感, 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③便于直接展现楚雁飞心路历程,丰富了小说人物 形象;④以楚雁飞的视角叙述吴班长的故事,使主要人物责任感强、英勇无畏的 形象更完整客观;⑤加强了作品表现主题的力度。楚雁飞的成长预示着护鸟后继 有人,突显主旨。 (每答出一点给 1 分,两点给 3 分,三点给 5 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 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6.(6 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 读能力,能力层级为 F 级。 ①斑头雁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 雁展开。②斑头雁的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翅羽没长好,才 有盗贼捕猎,才有吴班长挺身护雁。③斑头雁有象征意义。斑头雁育儿的过程是 班长呵护小楚成长的写照,也是人类生命传承的象征。④揭示主旨。对斑头雁的 守护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呼吁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 程度,酌情给分。) (三)(12 分) 7.(3 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D(文中指出传统村落的消失有两个原因,并未说“根本原因是贫困”) 8.(5 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BC(答对一项得 2 分,两项得 5 分。A,材料一具体但说不上生动;D,材料四没 有结合实例;E,没有预示美好前景。) 9.(4 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级。 ①尊重为先,“以人为本”,尊重村民意愿及文化生态;②政府扶持, 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提升村民基础生活质量;③提高意识,加强文化普及宣传, 提高保护村落的文化自觉;④商业开发,可以适当引入民间商业基金;⑤法律规 范,出台法律法规,使传统村落保护规范化。 (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任意四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35分) (一)(19分) 10.(3分)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B(大意见“参考译文” 11.(3分)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 级B级 B(博士在古代不表示“最高级别的学位”) 12.(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文章思想内容 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C级和D级。 A(老百姓给何执中记“十大功绩”是在海盐县,并非“台、亳二州”) 13.(10分)本题考査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1)(5分)曾巩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 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 (句意3分。纤钜,1分;委,1分。) (2)(5分)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他信陵坊 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句意3分。第,1分;徙,1分。) 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 政务不能很好的治理。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 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 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之间说话 将牛羊的角称为“股”,追问原故,都不肯说,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 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海盐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 急先后,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因 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迁 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科举过程中的法规档案,官吏大多把他们藏置在家中, 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何执中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 管理,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大观三年,就任代尚书左仆射,加任特进。 诏诰下达,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等到任何执中为宰相,朝廷内外默 然失望。何执中碌碌无能,原本就没有过人才能,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 已经是很幸运了,竟然让他辅佐治理国家,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实在是难以胜 任。”疏奏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 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建筑嘉会成功阁,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 爱重。政和二年,皇帝为姑姑办丧事,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 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 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 五天期限。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年龄已高。以后朝见,只让他每月参见六次 表示问候,退居家中办公。第二年,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许可他每月初 和十五朝谒,配给他的物品和粮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他在政事堂任职 时,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规,爱惜人才,宽减民众负担。 虽然身居富贵,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
二、(35 分) (一)(19 分) 10.(3 分)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 B 级 B (大意见“参考译文”) 11.(3 分)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 级 B 级 B(博士在古代不表示“最高级别的学位”) 12.(3 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文章思想内容 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 C 级和 D 级。 A(老百姓给何执中记“十大功绩”是在海盐县,并非“台、亳二州”) 13.(10 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 B 级。 (1)(5 分)曾巩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 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 (句意 3 分。纤钜,1 分;委,1 分。) (2)(5 分)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他信陵坊 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句意 3 分。第,1 分;徙,1 分。) 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 政务不能很好的治理。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 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 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之间说话, 将牛羊的角称为“股”,追问原故,都不肯说,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 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海盐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 急先后,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因 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迁 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科举过程中的法规档案,官吏大多把他们藏置在家中, 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何执中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 管理,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大观三年,就任代尚书左仆射,加任特进。 诏诰下达,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等到任何执中为宰相,朝廷内外默 然失望。何执中碌碌无能,原本就没有过人才能,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 已经是很幸运了,竟然让他辅佐治理国家,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实在是难以胜 任。”疏奏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 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建筑嘉会成功阁,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 爱重。政和二年,皇帝为姑姑办丧事,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 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 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 五天期限。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年龄已高。以后朝见,只让他每月参见六次 表示问候,退居家中办公。第二年,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许可他每月初一 和十五朝谒,配给他的物品和粮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他在政事堂任职 时,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规,爱惜人才,宽减民众负担。 虽然身居富贵,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