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款识/咫尺楔子/歇息揆情度理/度德量力 B.靓妆/菁华感喟/惭愧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C.内疚/针灸隐蔽/幽僻拾人牙慧/拾级而上 D.拮据/诘难悱恻/蜚声钻木取火/拍马钻营 答案:C【A.zhi/zh,xie,du。B.jng/jng,kui,jⅱ。C.ji/j,bi/pi, shi/she。D.jie,fi/fei,zua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思想的支撑,散文充其量只是一具徒有其表的空壳;但是,在呼吁散文精神 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情况。《时代的稻草人》因敏锐地把握了时代 的问题,并用犀利的文笔批判剖析当下社会的种种乱象而受到专家的激赏。但平 心而论,它缺少了优秀散文应具备的情调、意蕴与美感。它之所以获得“在场主 义”散文奖头奖,惟其说是得益于审美,毋宁说是思想性与批判性的胜利。 A.矫枉过正B.激赏C.平心而论D.惟其 答案:D【惟其: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此处应改为“与其”,表 示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与后面的“毋宁”呼应。A.矫 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B.激赏:极其赞赏。C.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 评论。】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今年下半年,广州登革热疫情髙发,为防止疫情扩散,保证地铁工地和车站, 广州地铁已启动了多项措施,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防治工作。 B.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至今已有十载,它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是加强东西 部经济合作、推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 C.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至此共有十余位法国 籍作家获得该奖,成为历史上拥有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最多的国家 D.数字出版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对百科类出版物的应用、发布和制 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类出版物提供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凸显。 答案:B【A.成分残缺。“保证”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地铁工地和车站” 加上“的安全”。C.搭配不当,主语“法国籍作家”与宾语“国家”不能搭配 应在“成为”前加上“法国”。D.语序不当。“应用、发布和制作”应改为“制 作、发布和应用”。】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的“成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一个共识还是存在的, 那就是 而且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到史海里去遨游 ①从而超凡脱俗,得大自在,获得精神上的“完满” ②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无论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境界 ③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悟出人生的真谛,能够充分认识“自我” ④而他们也一定会教我们怎样去做的 ⑤而达到它的途径,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人文知识的研习 ⑥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会邂逅到许多像伏尔泰、布罗代尔这样的“成功人士” 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⑤⑥④③①C.③①②⑤⑥④D.③②⑤⑥④①
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 2015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l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款识/咫尺 楔子/歇息 揆情度理/度德量力 B.靓妆/菁华 感喟/惭愧 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C.内疚/针灸 隐蔽/幽僻 拾人牙慧/拾级而上 D.拮据/诘难 悱恻/蜚声 钻木取火/拍马钻营 答案:C 【A.zhì/zhǐ,xiē,duó。B.jìnɡ/jīnɡ,kuì,jì。C.jiù/jiǔ,bì/pì, shí/shè。D.jié,fěi/fēi,zuā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思想的支撑,散文充其量只是一具徒有其表的空壳;但是,在呼吁散文精神 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情况。《时代的稻草人》因敏锐地把握了时代 的问题,并用犀利的文笔批判剖析当下社会的种种乱象而受到专家的激赏。但平 心而论,它缺少了优秀散文应具备的情调、意蕴与美感。它之所以获得“在场主 义”散文奖头奖,惟其说是得益于审美,毋宁说是思想性与批判性的胜利。 A.矫枉过正 B.激赏 C.平心而论 D.惟其 答案:D【惟其: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此处应改为“与其”,表 示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与后面的“毋宁”呼应。A.矫 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B.激赏:极其赞赏。C.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 评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下半年,广州登革热疫情高发,为防止疫情扩散,保证地铁工地和车站, 广州地铁已启动了多项措施,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防治工作。 B.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至今已有十载,它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是加强东西 部经济合作、推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 C.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 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至此共有十余位法国 籍作家获得该奖,成为历史上拥有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最多的国家。 D.数字出版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对百科类出版物的应用、发布和制 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类出版物提供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凸显。 答案:B 【A.成分残缺。“保证”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地铁工地和车站” 加上“的安全”。C.搭配不当,主语“法国籍作家”与宾语“国家”不能搭配, 应在“成为”前加上“法国”。D.语序不当。“应用、发布和制作”应改为“制 作、发布和应用”。】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的“成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一个共识还是存在的, 那就是: , 。 , ,而且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到史海里去遨游—— , 。 ①从而超凡脱俗,得大自在,获得精神上的“完满” ②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无论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境界 ③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悟出人生的真谛,能够充分认识“自我” ④而他们也一定会教我们怎样去做的 ⑤而达到它的途径,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人文知识的研习 ⑥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会邂逅到许多像伏尔泰、布罗代尔这样的“成功人士”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⑤⑥④③① C.③①②⑤⑥④ D.③②⑤⑥④①
答案:C【第③句谈关于“成功”的共识,故应排在第一位;第①②句与第③句 之间是层进关系,是对“成功”的进一步阐释;第⑤句是说达到“成功的人生境 界”的途径;第⑥句具体点明“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条;第④句中的“他们”紧 承第⑥句所举的人物作结。】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牟俸,巴人。景泰初进士,授御史,巡按云南。南宁伯毛胜镇金齿,俸列其违纵 罪,将吏皆耸。天顺元年出为福建佥事。成化初,进秩副使。久之,迁江西按察 使 八年,口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祲①,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令临清关税收 米麦济振。皆从之。时大饥,虽获振,饥民众,转徙益多。俸请敕邻境抚、按随 所在安辑,秋成资遣复业。又乞尽蠲州县逋课②。诏如所请,更命移临清仓粟十 万石振之。至七月,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 官且截留漕粮备振。十月复言:“今救荒者止救其饥,不谋其寒。纵得食,终不 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帝皆嘉纳。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 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奏请伏专擅罪。帝特宥之。已,移河南 输边粟济山东,口别给银为边饷,山东输京租二十万石,给本地用。十年又饥, 请发仓储出贷。抚山东五年,尽心荒政,活饥民不可胜数。 以右副都御史改抚苏、松。俸性严。以所部多巨室,欲故摧抑之,乃禁索私租, 劝富家出谷备振动千计,怨谤纷然。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直归,未发也。 俸初在山东,与布政陈钺负气不相下。后钺从容言俸短,直信之。十四年,俸议 事至京,直请执俸下诏狱。先是,所亲学士江朝宗除服还朝,俸迓之九江,联舟 并下。所至,有司供张颇盛。直口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词连佥事吴扁等十 余人,俱被逮。系狱半岁,谪戍湖广 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人多议其深文③。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 冤者。逾年,卒戍所 (选自《明史?牟俸传》,有删节) 【注】①岁祲(jn):祲,妖气。岁祲,这里指年成不好。②逋课:欠交的赋 税。③深文:利用法律条文的苛细,给人加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发:征集 B.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寄:寄存 C.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谮:诬陷 D.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狱:案件 答案:A【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 不知发。”)】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八年,口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②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口别给银为边饷 ③直口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 A.①为②而③则B.①以②且③则 C.①为②且③因D.①以②而③因 答案:D【1.所给句子与上文“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 而以德州、临清寄医疗库银易米振济”结构相同,上文用了表示并列的“而
答案:C【第③句谈关于“成功”的共识,故应排在第一位;第①②句与第③句 之间是层进关系,是对“成功”的进一步阐释;第⑤句是说达到“成功的人生境 界”的途径;第⑥句具体点明“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条;第④句中的“他们”紧 承第⑥句所举的人物作结。】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小题。 牟俸,巴人。景泰初进士,授御史,巡按云南。南宁伯毛胜镇金齿,俸列其违纵 罪,将吏皆耸。天顺元年出为福建佥事。成化初,进秩副使。久之,迁江西按察 使。 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祲①,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令临清关税收 米麦济振。皆从之。时大饥,虽获振,饥民众,转徙益多。俸请敕邻境抚、按随 所在安辑,秋成资遣复业。又乞尽蠲州县逋课②。诏如所请,更命移临清仓粟十 万石振之。至七月,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 官且截留漕粮备振。十月复言:“今救荒者止救其饥,不谋其寒。纵得食,终不 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帝皆嘉纳。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 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奏请伏专擅罪。帝特宥之。已,移河南 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山东输京租二十万石,给本地用。十年又饥, 请发仓储出贷。抚山东五年,尽心荒政,活饥民不可胜数。 以右副都御史改抚苏、松。俸性严。以所部多巨室,欲故摧抑之,乃禁索私租, 劝富家出谷备振动千计,怨谤纷然。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直归,未发也。 俸初在山东,与布政陈钺负气不相下。后钺从容言俸短,直信之。十四年,俸议 事至京,直请执俸下诏狱。先是,所亲学士江朝宗除服还朝,俸迓之九江,联舟 并下。所至,有司供张颇盛。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词连佥事吴扁等十 余人,俱被逮。系狱半岁,谪戍湖广。 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人多议其深文③。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 冤者。逾年,卒戍所。 (选自《明史?牟俸传》,有删节) 【注】①岁祲(jìn):祲,妖气。岁祲,这里指年成不好。②逋课:欠交的赋 税。③深文:利用法律条文的苛细,给人加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 发:征集 B.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 寄:寄存 C.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 谮:诬陷 D.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 狱:案件 答案:A【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 不知发。”)】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②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 ③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 A.①为 ②而 ③则 B.①以 ②且 ③则 C.①为 ②且 ③因 D.①以 ②而 ③因 答案:D 【1.所给句子与上文“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 而以德州、临清寄医疗库银易米振济”结构相同,上文用了表示并列的“而
故本句根据语境也应用“而”;2.“且”与“而”确实都可以表并列,但“且” 的语气明显更强,此处宜用“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 且截留漕粮备振 B.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 且截留漕粮备振 C.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 截留漕粮备振 D.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 截留漕粮备振 答案:C【1.先将句子中“俸又言”删去,可见A、B明显节奏不合。2.“乞开纳 粟例”中,“纳”的宾语是“粟”,“开”的宾语是“例”,现代汉语中有 “开……(先)例”之说,如果不在“例”之后断,则于句法不合;3.“令胥吏 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一句中,“令”是“使”的意思,“胥吏”与“富民”对 举,故在“富民”前断开—一全题得解。此题需综合运用句法结构、文化常识答 题,是全卷中最难的选择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八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牟俸想尽办法赈灾,但仍有很多灾民流离失所, 牟俸就请求附近的官员暂时安置他们 B.牟俸在山东赈灾的时候,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尽管并没有事先上报朝廷 但是他的举动也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宽恕 牟俸与山东布政使陈钺互不相让,陈钺在宦官汪直面前说牟俸的坏话,汪直 相信了他,后来找机会将牟俸关进监狱。 D.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到九江迎接牟俸,两人一起乘船东下, 他们沿途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殷勤接待。 答案:D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3分) 【参考答案】 (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 御寒)。 [3分。“僵死”“贷”各1分,大意1分。“僵死”如译为“冻僵而死”也可。」 【评分说明】 1.大意1分落在补充“纵得食”的主语、“纵”和“乞”这三处,对一处不得分, 对两处方可得1分。 2.僵死,若译为“僵直地死去”,不得分,可以得分的答案:冻僵而死/冻死/ 倒地而死。 3.“贷”译为“资助”、“发放”、“给予”、“贷款”等不得分,“借给” “贷给”得分 【存在问题】 1.偷换概念:把题中的“布棉”视为“棉布”。 2.生造词语:把“贷”译为“贷发”,既不是“借给”,也不是“发放
故本句根据语境也应用“而”;2.“且”与“而”确实都可以表并列,但“且” 的语气明显更强,此处宜用“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 且截留漕粮备振 B.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 且截留漕粮备振 C.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 截留漕粮备振 D.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 截留漕粮备振 答案:C【1.先将句子中“俸又言”删去,可见 A、B 明显节奏不合。2.“乞开纳 粟例”中,“纳”的宾语是“粟”,“开”的宾语是“例”,现代汉语中有 “开……(先)例”之说,如果不在“例”之后断,则于句法不合;3.“令胥吏 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一句中,“令”是“使”的意思,“胥吏”与“富民”对 举,故在“富民”前断开——全题得解。此题需综合运用句法结构、文化常识答 题,是全卷中最难的选择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成化八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牟俸想尽办法赈灾,但仍有很多灾民流离失所, 牟俸就请求附近的官员暂时安置他们。 B.牟俸在山东赈灾的时候,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尽管并没有事先上报朝廷, 但是他的举动也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宽恕。 C.牟俸与山东布政使陈钺互不相让,陈钺在宦官汪直面前说牟俸的坏话,汪直 相信了他,后来找机会将牟俸关进监狱。 D.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到九江迎接牟俸,两人一起乘船东下, 他们沿途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殷勤接待。 答案:D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3 分) 【参考答案】 (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 御寒)。 [3 分。“僵死”“贷”各 l 分,大意 1 分。“僵死”如译为“冻僵而死”也可。] 【评分说明】 1.大意 1 分落在补充“纵得食”的主语、“纵”和“乞”这三处,对一处不得分, 对两处方可得 1 分。 2.僵死,若译为“僵直地死去”,不得分,可以得分的答案:冻僵而死/冻死/ 倒地而死。 3.“贷”译为“资助”、“发放”、“给予”、“贷款”等不得分,“借给”、 “贷给”得分。 【存在问题】 1.偷换概念:把题中的“布棉”视为“棉布”。 2.生造词语:把“贷”译为“贷发”,既不是“借给”,也不是“发放
3.忽视语境:要翻译的这句话是出现在对话中的,同学忽视语境,将其视为客观 陈述句,译为:即使得到了食物,灾民们最终也免不了被冻死,于是牟俸给贫困 百姓借了布和棉花。 4.功底不扎实:“布棉”的翻译五花八门:布衣棉衣、布质棉衣、棉布衣服:“纵” 有译为“尽管”的,有译为“虽然”的,就算知道是“即使”,也有好一批同学 错写成“既使”。 ②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4分) 【参考答案】 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 情的人 4分。“被”1分,“为直诬”被动句式1分,“白”1分,大意1分。] 【评分说明】 按评分标准操作。“被”译为“遭到”,同义的“遇到”、“蒙受”皆可:“为 直诬”必须译成被动句:“白”译为“辩白”或同义的“申辩”“申诉”“洗刷 清楚”“澄清”皆可,但译为“表白”“告诉”“说出”“禀报”甚至“平反” 则不可;“大意”视基本合乎原意,主要看三个评分点之外的地方(如“至 是”“直”的翻译,“被祸”的主语,“皆知”的主语)是否大体合乎原意,若 明显不靠谱则会被扣除这一分。 【存在问题】 “被祸”译对的学生不够半数,多数将“被”视为表被动;“为直诬”有少数学 生未译成被动格式:“白其冤”译得不恰当的学生也为数众多;另外没想到的是 “至是”(到这次/到这时)也普遍不能准确译出,还有部分学生弄错“被祸” 的人,也有部分学生看不出“直”是个人名,还有少数学生以为别人是因为惧怕 而不敢为牟俸鸣冤 从这个并不难的翻译题的评卷情况看来,文言基本功仍需加强 (2)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牟俸的“性严”?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①牟俸巡察云南时,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 们都被震惊。 ②牟俸任苏州、松江巡抚时,故意打击压制当地的世家大族,禁止他们收缴私租, 并让富户们拿出大量粮食用来赈灾 ③牟俸在江西时,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 许聪加罪。 [3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找出的事例能体现牟俸的“性严”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 牟俸,是巴州人。景泰初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的职务,巡察云南。南宁伯毛胜 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天顺元年,他出京 担任福建佥事。成化初年,晋升为副使。不久,调任江西按察使。 成化八年,牟俸以左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山东巡抚。当年年成不好,他请求打开 济南仓库储备的粮食,降价卖给百姓,又让临清收关税时收米和麦子来救济百姓。 他的意见都被采纳。当时发生了大饥荒,百姓们虽然得到赈济,可是饥民太多, 辗转迁移的人越来越多。牟俸请求朝廷下令邻近的巡抚和巡按根据灾民所到的地 方加以安置,秋天收成的时候发路费给他们回家恢复从事的职业。他又请求全部 免除州县欠交的赋税。朝廷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又下令移用临清仓库储备的十
3.忽视语境:要翻译的这句话是出现在对话中的,同学忽视语境,将其视为客观 陈述句,译为:即使得到了食物,灾民们最终也免不了被冻死,于是牟俸给贫困 百姓借了布和棉花。 4.功底不扎实:“布棉”的翻译五花八门:布衣棉衣、布质棉衣、棉布衣服;“纵” 有译为“尽管”的,有译为“虽然”的,就算知道是“即使”,也有好一批同学 错写成“既使”。 ②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4 分) 【参考答案】 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 情的人。 [4 分。“被”1 分,“为直诬”被动句式 1 分,“白”1 分,大意 1 分。] 【评分说明】 按评分标准操作。“被”译为“遭到”,同义的“遇到”、“蒙受”皆可;“为 直诬”必须译成被动句;“白”译为“辩白”或同义的“申辩”“申诉”“洗刷 清楚”“澄清”皆可,但译为“表白”“告诉”“说出”“禀报”甚至“平反” 则不可;“大意”视基本合乎原意,主要看三个评分点之外的地方(如“至 是”“直”的翻译,“被祸”的主语,“皆知”的主语)是否大体合乎原意,若 明显不靠谱则会被扣除这一分。 【存在问题】 “被祸”译对的学生不够半数,多数将“被”视为表被动;“为直诬”有少数学 生未译成被动格式;“白其冤”译得不恰当的学生也为数众多;另外没想到的是 “至是”(到这次/到这时)也普遍不能准确译出,还有部分学生弄错“被祸” 的人,也有部分学生看不出“直”是个人名,还有少数学生以为别人是因为惧怕 而不敢为牟俸鸣冤。 从这个并不难的翻译题的评卷情况看来,文言基本功仍需加强。 (2)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牟俸的“性严”?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 分) 【参考答案】 ①牟俸巡察云南时,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 们都被震惊。 ②牟俸任苏州、松江巡抚时,故意打击压制当地的世家大族,禁止他们收缴私租, 并让富户们拿出大量粮食用来赈灾。 ③牟俸在江西时,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 许聪加罪。 [3 分。答对一点 2 分,两点 3 分。找出的事例能体现牟俸的“性严”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 牟俸,是巴州人。景泰初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的职务,巡察云南。南宁伯毛胜 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天顺元年,他出京 担任福建佥事。成化初年,晋升为副使。不久,调任江西按察使。 成化八年,牟俸以左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山东巡抚。当年年成不好,他请求打开 济南仓库储备的粮食,降价卖给百姓,又让临清收关税时收米和麦子来救济百姓。 他的意见都被采纳。当时发生了大饥荒,百姓们虽然得到赈济,可是饥民太多, 辗转迁移的人越来越多。牟俸请求朝廷下令邻近的巡抚和巡按根据灾民所到的地 方加以安置,秋天收成的时候发路费给他们回家恢复从事的职业。他又请求全部 免除州县欠交的赋税。朝廷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又下令移用临清仓库储备的十
万石粟米赈济灾民。到当年七月,牟俸又进言说,公家和百姓都已陷入困境,救 灾没有办法,请求放开私人捐粟买官的旧例,让小吏能被选为官员,富人能被授 予没有具体事务的散官,并且截留漕运的粮食以备赈灾。十月又进言:“现在救 灾只解救贫民的饥饿,没有考虑他们受冻。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 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皇帝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牟 俸又发文书散发东昌、济宁的仓库十万石粟米作为军士每月的口粮,用德州、临 清寄存的库银买米赈济灾民,他上书承认自己犯了擅自行事的罪行。皇帝特别宽 恕了他。不久,移用河南交纳的边粮救济山东,另外拨给银两作为边饷,山东应 该交纳的租粮二十万石留给本地赈灾用。成化十年又发生饥荒,他请求打开仓库 借出粮食。他担任山东巡抚五年,为赈灾之策尽心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 牟俸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改任苏州、松江巡抚。牟俸性情严苛。因为管辖的地方 有许多世家大族,牟俸想故意打击压制他们,于是就禁止收缴私租,劝说富户拿 出稻谷以备赈灾,数量动辄以千石计算,怨恨和非议声很多。宦官汪直到南京办 事,有人诬陷牟俸。汪直回京以后,没有揭发他。牟俸原先在山东的时候,与布 政使陈钺斗气,互不相让。后来陈钺随口说了牟俸的缺点,汪直相信了他的话 成化十四年,牟俸到京城议事,汪直请求朝廷捉拿牟俸将他关进监狱。在此之前, 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牟俸到九江迎接他,两人一起乘船东下。 他们经过的地方,官员们的宴请很丰盛。汪直于是认为江朝宗为牟俸说好话, 起把他们关进监牢。讼词牵连到佥事吴扁等十多人,他们一起被逮捕。拘囚了半 年后,牟俸被贬到湖广。 牟俸在江西的时候,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 给许聪加罪。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 白冤情的人。过了一年,他死在了谪戍的地方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 [明]李日华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 (1)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3分) 【参考答案】 一个因即将送别心上人而独自倚栏(暗数落花)、无奈感伤的女子形象。 [3分。“送别心上人”“独自倚栏(暗数落花)”各1分,“无奈感伤”1分。 意思对即可。] 【补充说明】 情感内涵1分、情感基调1分,细节刻画1分。(情感内涵写成等待丈夫、思念 情人,不给分。情感分析前后矛盾,不给分。例如,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自由 清闲、落寞孤独、忧愁满面的女子形象。) 【评分示例】 3分 刻画了一个即将与丈夫分离,梳妆后独自靠在阑干边,默默地数着落花,内心忧 愁,不舍的“待别”女子形象。 刻画了一个妆罢倚栏,默数落花,心中却为离别而伤悲的闺中女子形象。 2分:
万石粟米赈济灾民。到当年七月,牟俸又进言说,公家和百姓都已陷入困境,救 灾没有办法,请求放开私人捐粟买官的旧例,让小吏能被选为官员,富人能被授 予没有具体事务的散官,并且截留漕运的粮食以备赈灾。十月又进言:“现在救 灾只解救贫民的饥饿,没有考虑他们受冻。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 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皇帝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牟 俸又发文书散发东昌、济宁的仓库十万石粟米作为军士每月的口粮,用德州、临 清寄存的库银买米赈济灾民,他上书承认自己犯了擅自行事的罪行。皇帝特别宽 恕了他。不久,移用河南交纳的边粮救济山东,另外拨给银两作为边饷,山东应 该交纳的租粮二十万石留给本地赈灾用。成化十年又发生饥荒,他请求打开仓库 借出粮食。他担任山东巡抚五年,为赈灾之策尽心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 牟俸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改任苏州、松江巡抚。牟俸性情严苛。因为管辖的地方 有许多世家大族,牟俸想故意打击压制他们,于是就禁止收缴私租,劝说富户拿 出稻谷以备赈灾,数量动辄以千石计算,怨恨和非议声很多。宦官汪直到南京办 事,有人诬陷牟俸。汪直回京以后,没有揭发他。牟俸原先在山东的时候,与布 政使陈钺斗气,互不相让。后来陈钺随口说了牟俸的缺点,汪直相信了他的话。 成化十四年,牟俸到京城议事,汪直请求朝廷捉拿牟俸将他关进监狱。在此之前, 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牟俸到九江迎接他,两人一起乘船东下。 他们经过的地方,官员们的宴请很丰盛。汪直于是认为江朝宗为牟俸说好话,一 起把他们关进监牢。讼词牵连到佥事吴扁等十多人,他们一起被逮捕。拘囚了半 年后,牟俸被贬到湖广。 牟俸在江西的时候,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 给许聪加罪。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 白冤情的人。过了一年,他死在了谪戍的地方。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 [明]李日华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 (1)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3 分) 【参考答案】 一个因即将送别心上人而独自倚栏(暗数落花)、无奈感伤的女子形象。 [3 分。“送别心上人”“独自倚栏(暗数落花)”各 1 分,“无奈感伤”1 分。 意思对即可。] 【补充说明】 情感内涵 1 分、情感基调 1 分,细节刻画 1 分。(情感内涵写成等待丈夫、思念 情人,不给分。情感分析前后矛盾,不给分。例如,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自由 清闲、落寞孤独、忧愁满面的女子形象。) 【评分示例】 3 分: 刻画了一个即将与丈夫分离,梳妆后独自靠在阑干边,默默地数着落花,内心忧 愁,不舍的“待别”女子形象。 刻画了一个妆罢倚栏,默数落花,心中却为离别而伤悲的闺中女子形象。 2 分:
上片刻画了一个孤独、忧愁的女子形象。化完妆,女子独自一人倚在阑干上,悄 悄地数着地上的落花,愁绪满怀。 描绘了一个与爱人离别而独自忧伤的闺妇形象 1分: 刻画了一个盼望丈夫归来,愁绪满怀、孤独的女子 上片刻画了一个孤独、愁苦、伤春的女子形象。 0分: 等待丈夫回家的女子形象 描写了一个孤苦无依,妆成无人赏的深闺怨妇。 【同学问题】 1.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 题干表述是一首词,有些考生却当作一首律诗。 问题是“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同学的答案“刻画了一个独倚阑 干,在梨花雨、落红、残云等陪衬下,望着远去行舟的一位送行女子的形象。运 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惨淡的送别情与惨淡的风景结合在一起” 错别字现象较严重 惆怅写成“愁怅”,忧愁写成“幽愁”。 3.贴标签现象依旧存在。 例如:上片运用梨花雨、落红等意象,刻画了一个寂寞、思念爱人的女子形象。 (2)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了哪两重意蕴?(4分) 【参考答案】 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传达了画中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一方面 由画面转到现实,表达了词人自己与刘跃如的送别之情。 [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说明】 ()这一小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句意,分析关键句子所蕴含 的作者情感的能力,属于诗词赏析的基本要求。也与13、14年广东高考语文卷 该题的形式保持一致。学生大都能从离情别意这一角度理解该词下片最后两句所 要表达的意蕴。但要学生体会到离别的两个层次却很难,绝大部分考生要么只谈 及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要么只提及诗人与友人刘跃如的别情。很少有考生能读 懂作者“将诗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 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的主旨。因为要理解此词 “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的意蕴,需要有相当的文学素养,而 这种素养已经超出了《考试大纲》中对古诗文“浅易”的要求。当然,如果考生 能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将诗题、诗句、题干信息做综合考量,还是能够有所体会。 ○因为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 点。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 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这首诗的标 题就揭示了写作的事件和基本内容。而诗歌的尾句常常卒章显志,或隐含主题。 所以要体会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的意蕴,就要联系诗题和全诗内容, 从整体上理解诗歌。 正是基于上述两点,所以在阅卷过程中,只要考生能只谈及画中女子的离愁别 恨,或提及诗人与友人刘跃如的别情,我们都会酌情至少给两分。如果两方面都
上片刻画了一个孤独、忧愁的女子形象。化完妆,女子独自一人倚在阑干上,悄 悄地数着地上的落花,愁绪满怀。 描绘了一个与爱人离别而独自忧伤的闺妇形象。 1 分: 刻画了一个盼望丈夫归来,愁绪满怀、孤独的女子。 上片刻画了一个孤独、愁苦、伤春的女子形象。 0 分: 等待丈夫回家的女子形象。 描写了一个孤苦无依,妆成无人赏的深闺怨妇。 【同学问题】 1.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 题干表述是一首词,有些考生却当作一首律诗。 问题是“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同学的答案“刻画了一个独倚阑 干,在梨花雨、落红、残云等陪衬下,望着远去行舟的一位送行女子的形象。运 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惨淡的送别情与惨淡的风景结合在一起”。 2.错别字现象较严重。 惆怅写成“愁怅”,忧愁写成“幽愁”。 3.贴标签现象依旧存在。 例如:上片运用梨花雨、落红等意象,刻画了一个寂寞、思念爱人的女子形象。 (2)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了哪两重意蕴?(4 分) 【参考答案】 一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传达了画中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一方面 由画面转到现实,表达了词人自己与刘跃如的送别之情。 [4 分。答对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说明】 ㈠这一小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句意,分析关键句子所蕴含 的作者情感的能力,属于诗词赏析的基本要求。也与 13、14 年广东高考语文卷 该题的形式保持一致。学生大都能从离情别意这一角度理解该词下片最后两句所 要表达的意蕴。但要学生体会到离别的两个层次却很难,绝大部分考生要么只谈 及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要么只提及诗人与友人刘跃如的别情。很少有考生能读 懂作者“将诗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 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的主旨。因为要理解此词 “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的意蕴,需要有相当的文学素养,而 这种素养已经超出了《考试大纲》中对古诗文“浅易”的要求。当然,如果考生 能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将诗题、诗句、题干信息做综合考量,还是能够有所体会。 ㈡因为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 点。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 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这首诗的标 题就揭示了写作的事件和基本内容。而诗歌的尾句常常卒章显志,或隐含主题。 所以要体会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的意蕴,就要联系诗题和全诗内容, 从整体上理解诗歌。 ㈢正是基于上述两点,所以在阅卷过程中,只要考生能只谈及画中女子的离愁别 恨,或提及诗人与友人刘跃如的别情,我们都会酌情至少给两分。如果两方面都
提及,则满分,即使作答内容并没有提到“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 情”这一关键点。 【关于参考答案的一点看法】 第一个要点是否可以这样说:点明了这首词的题目中“柳洲待别”这一画题,表 达了画中人(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个要点可否这样表达:由画面转到现实,照应词题中的“送刘跃如”这一内 容。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刘跃如时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也是一首送别词。此词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将诗人与友人的 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 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颇具新意。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 雨”,一开头即点染出了画面所呈现的季节:乍暖还寒,到处飘洒梨花雨的春季 春季本是繁花争艳、令人心旷神怡的时节,然而画中的这位少女却觉得“无意 绪”,因为她的心上人将要离她远行。此情此景,那依依的春柳,似是无力举起 的纤纤素手,那飘洒的梨花雨,恰如伤心难耐的离别泪水。紧接着的“妆成独自 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二句,是那位女子“无意绪”的具体表现,常人道“女 为悦己者容”,而画中的女子妆成之后却无人欣赏,其内心失落不难想见。独自 倚栏,暗数落花,这两个传神画面点出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怨。而这片片飞逝的 寂寞落红,不正是她自身遭遇的写照吗?至此,一个孤独无奈、黯然伤神的女子 形象,已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下片顺承上片,进一步点明了女子之哀伤是因为伊人将乘舟远去,并将画中的男 女伤别跟自己和友人刘跃如的别绪有机融合起来。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二句,以有意味的景物描写揭示出了女主 人公“愁不语”的原因,用笔高妙。在这里,词人不直接写画中人“执手相看泪 眼”的场景,而是以杜鹃催归暗示了离别在即,离别无奈,并在此点明了离别的 时节;词人不直接叙写双方离别时如何依依不舍,而是以残云对沙洲的无限依恋 象征着别离人那份难割难舍的恋情,以无生命的自然景物来透视有生命的人物的 内心世界,不仅使无生命的景物具有了情感的意味,而且能把难以具体描摹的人 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外化,深得以景传情之妙 结句“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继续描写景物:在长满柳树的十里横 塘,一只船正泊在柳烟深处整装待发。这两句一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避免,不仅传达了画中人的别情,还道出了人间离 别悲剧的普遍性,从而自然而然地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起到 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从而使此词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伤别情感内核,由此产生了与 般送别词不同的更丰富多彩的感人魅力。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6分) (1)孔子曰:“不知命,: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论语》)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披绣闼,俯雕甍。,。(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积雨空林烟火迟,。漠漠水田飞白鹭,。(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答案:(1)无以为君子也无以知人也(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4)蒸藜炊黍饷东菑阴阴夏木啭黄鹂
提及,则满分,即使作答内容并没有提到“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 情”这一关键点。 【关于参考答案的一点看法】 第一个要点是否可以这样说:点明了这首词的题目中“柳洲待别”这一画题,表 达了画中人(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个要点可否这样表达:由画面转到现实,照应词题中的“送刘跃如”这一内 容。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刘跃如时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也是一首送别词。此词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将诗人与友人的 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 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颇具新意。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 雨”,一开头即点染出了画面所呈现的季节:乍暖还寒,到处飘洒梨花雨的春季。 春季本是繁花争艳、令人心旷神怡的时节,然而画中的这位少女却觉得“无意 绪”,因为她的心上人将要离她远行。此情此景,那依依的春柳,似是无力举起 的纤纤素手,那飘洒的梨花雨,恰如伤心难耐的离别泪水。紧接着的“妆成独自 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二句,是那位女子“无意绪”的具体表现,常人道“女 为悦己者容”,而画中的女子妆成之后却无人欣赏,其内心失落不难想见。独自 倚栏,暗数落花,这两个传神画面点出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怨。而这片片飞逝的 寂寞落红,不正是她自身遭遇的写照吗?至此,一个孤独无奈、黯然伤神的女子 形象,已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下片顺承上片,进一步点明了女子之哀伤是因为伊人将乘舟远去,并将画中的男 女伤别跟自己和友人刘跃如的别绪有机融合起来。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二句,以有意味的景物描写揭示出了女主 人公“愁不语”的原因,用笔高妙。在这里,词人不直接写画中人“执手相看泪 眼”的场景,而是以杜鹃催归暗示了离别在即,离别无奈,并在此点明了离别的 时节;词人不直接叙写双方离别时如何依依不舍,而是以残云对沙洲的无限依恋, 象征着别离人那份难割难舍的恋情,以无生命的自然景物来透视有生命的人物的 内心世界,不仅使无生命的景物具有了情感的意味,而且能把难以具体描摹的人 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外化,深得以景传情之妙。 结句“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继续描写景物:在长满柳树的十里横 塘,一只船正泊在柳烟深处整装待发。这两句一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避免,不仅传达了画中人的别情,还道出了人间离 别悲剧的普遍性,从而自然而然地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起到 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从而使此词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伤别情感内核,由此产生了与 一般送别词不同的更丰富多彩的感人魅力。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1)孔子曰:“不知命,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 。”(《论语》)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披绣闼,俯雕甍。 ,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积雨空林烟火迟, 。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答案:(1)无以为君子也 无以知人也 (2)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3)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4)蒸藜炊黍饷东菑 阴阴夏木啭黄鹂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士人的担当 易中天 认真说来,士或士人,作为概念或称呼,已经是历史了。今天没有“士”,只有 “知识分子”。所谓“知识分子”,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指“有较高文 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狭义的特指“社会的良心与良知”。这两种,都 与“士”有关。 广义的知识分子,是士人身份的现代化。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 和“职业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即意味着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 生意人,士是读书人。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 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 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亲自到地里干活,带有 “体验生活”的性质 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刘备卖履,嵇康 打铁,当时便都算“出格”。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 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可见,古代的士,就是读书人,而且是“职业读书人”。或者说,是在读书与做 官之间游刃有余的人。因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是优裕的意 思。也就是说,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这是 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 都读书。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毕 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他们可以当白领,做律师,办 企业,搞艺术,成为科学家,都正大光明,自由平等。读书,则只是业余爱好。 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是士,谁不是。甚至读不读书,也不足为 凭 不看职业,也不看读书,那看什么?看精神。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 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精神的再 传承。因此,本文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 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 就极高,更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 为士人,要尊称“梅先生”的。 那么,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有风骨;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有气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 已,是有担当 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此一条,即 可无愧为“士”。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这种担当, 古之士人,一般都有。后之士人,也“可以有”。但如果是“国士”,则“必须 有”。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 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三 国志·陈登传》)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2-15 小题。 士人的担当 易中天 认真说来,士或士人,作为概念或称呼,已经是历史了。今天没有“士”,只有 “知识分子”。所谓“知识分子”,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指“有较高文 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狭义的特指“社会的良心与良知”。这两种,都 与“士”有关。 广义的知识分子,是士人身份的现代化。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 和“职业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即意味着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 生意人,士是读书人。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 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 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亲自到地里干活,带有 “体验生活”的性质。 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刘备卖履,嵇康 打铁,当时便都算“出格”。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 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可见,古代的士,就是读书人,而且是“职业读书人”。或者说,是在读书与做 官之间游刃有余的人。因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是优裕的意 思。也就是说,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这是 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 都读书。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毕 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他们可以当白领,做律师,办 企业,搞艺术,成为科学家,都正大光明,自由平等。读书,则只是业余爱好。 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是士,谁不是。甚至读不读书,也不足为 凭。 不看职业,也不看读书,那看什么?看精神。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一 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精神的再 传承。因此,本文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 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 就极高,更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 为士人,要尊称“ 梅先生”的。 那么,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有风骨;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有气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 已,是有担当。 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此一条,即 可无愧为“士”。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这种担当, 古之士人,一般都有。后之士人,也“可以有”。但如果是“国士”,则“必须 有”。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 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三 国志·陈登传》)
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像《毕业歌》所云,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 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作态的酸腐文人,作够了秀才出山,实在 让人忍无可忍。 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真正的诗人,当然也都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 共命运的。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不是“担当”。 同样,学人也可以撰写时评,发表政见,以天下为己任。但这时,他已经是士人 了。或者说,是具有士人精神的学人。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 正如纯粹的诗人,完全可以“每有闲情娱小我”。天下和国家,是可以管,也可 以不管的。只要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就是真正 的学人和诗人。 (选自《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 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知识分子既指“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指传承了“士人 精神”的人。 B.古代的士是读书人,所以他们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绝不能从事 别的行业。 C.“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古代那些在读书和做官间游刃有余的人就是 典型的士大夫。 当今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只读教科书,所以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 士大夫 E.认定谁是士人,既要看他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也要看他是什么职业, 读不读书。 答案:AC【B.“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错误,原文是“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 不能从事别的行业”。D.“只读教科书”“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错误, 原文是“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读书,则只是业余 爱好”,“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E.“也要看他是什么职业,读不读书” 错误,原文是“认定谁是士”“不看职业,也不看读书”。】 1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终其一生为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陶渊明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了大量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 C.老舍取得了非常高的文学成就,而且在抗战爆发后只身前往武汉参加抗战 D.巴金在《随想录》中承认自己“文革”期间说了违背良心、伤害别人的话。 答案:B【陶渊明创作的诗歌只是他的隐逸生活的“反映”,并不是“担当”。】 14.作者心目中的士人是什么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既读书,又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的人。 分。“读书”“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本题要求概括要点,答案相对明确,后三点很容易在文本中找到。“读书”是士 人的基础与前提,但此点在文本中表现得不是非常明显。如果学生能答出“知识
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像《毕业歌》所云,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 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作态的酸腐文人,作够了秀才出山,实在 让人忍无可忍。 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真正的诗人,当然也都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 共命运的。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不是“担当”。 同样,学人也可以撰写时评,发表政见,以天下为己任。但这时,他已经是士人 了。或者说,是具有士人精神的学人。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 正如纯粹的诗人,完全可以“每有闲情娱小我”。天下和国家,是可以管,也可 以不管的。只要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就是真正 的学人和诗人。 (选自《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 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知识分子既指“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指传承了“士人 精神”的人。 B.古代的士是读书人,所以他们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绝不能从事 别的行业。 C.“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古代那些在读书和做官间游刃有余的人就是 典型的士大夫。 D.当今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只读教科书,所以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 士大夫。 E.认定谁是士人,既要看他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也要看他是什么职业, 读不读书。 答案:A C【B.“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错误,原文是“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 不能从事别的行业”。D.“只读教科书”“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错误, 原文是“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读书,则只是业余 爱好”,“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E.“也要看他是什么职业,读不读书” 错误,原文是“认定谁是士”“不看职业,也不看读书”。】 1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诸葛亮终其一生为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陶渊明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了大量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 C.老舍取得了非常高的文学成就,而且在抗战爆发后只身前往武汉参加抗战。 D.巴金在《随想录》中承认自己“文革”期间说了违背良心、伤害别人的话。 答案:B【陶渊明创作的诗歌只是他的隐逸生活的“反映”,并不是“担当”。】 14.作者心目中的士人是什么样的人?(4 分) 【参考答案】 既读书,又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的人。 [4 分。“读书”“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本题要求概括要点,答案相对明确,后三点很容易在文本中找到。“读书”是士 人的基础与前提,但此点在文本中表现得不是非常明显。如果学生能答出“知识
分子”或“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亦可。但如果答“古代的士人 不可不读书”则不给这1分。 【存在问题】 1、将士人内涵切割为古代与现代两部分,没有抓住士人的现实意义 2、内容空洞,不能答出“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等具体内涵 3、分点太多,不会概括成一个句子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1937年,为躲避战火,在博物馆工作的庄严、曾湛瑶、那志良等人历经艰险, 路押送故宫文物南移、西迁,没有丢失一件文物,如期完成了文物转运工作。 【参考答案】 士人的担当既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还得有“天下之担当”。面对战争的威 胁,庄严等人甘冒生命危险,成功地转运故宫文物,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维系了 中华文化的命脉,充分体现了作为士人的担当。 [4分。观点引用正确2分,分析合理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本题为内引外联题,难度在于既需要看到士人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担当精神,还 要看到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中华文化命脉的天下之担当精神,同时,还需要 结合事例有序分析。 补充细则: 1、只谈到“担当”,而没有提及“天下之担当”的,给3分。 2、只提到“担当”而没有结合人物事迹的,给2分 3、只谈到不顾个人安危,完成工作,完全不提“担当”的,给1分 4、总观点缺失,扣一分。 【存在问题】 1、看不出题干中人物的担当精神,照搬14题的答案 2、分不清大小担当,回答笼统,不会将题干与原文脉络、中心结合思考 3、步骤不全,不少同学没有先提炼观点而是直接分析材料,暴露出此类题规范 答题训练的缺失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世界 夏阳 个春雨飘摇的夜晚,他——一个小说家一一坐在一家饭馆里,望着远处的那两 男一女,愁眉苦脸地构思他的小说。 饭馆位于一条小街上,对门是一家破旧的宾馆,楼顶上的霓虹灯缺鼻子少眼,在 风雨中凄冷地一闪一闪。他点了一盘白切肉,一碟花生米,就着三两老白干,低 头吃着。偌大的饭馆,只有他一个客人,还有一个不那么漂亮的女招待趴在服务 台前,单手支着下巴,正在打瞌睡。 阵凛冽的夜风,穿堂而过,慵懒欲睡的灯光,潦草地晃了两下。随后,一切又 恢复到最初的沉思中
分子”或“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亦可。但如果答“古代的士人 不可不读书”则不给这 1 分。 【存在问题】 1、将士人内涵切割为古代与现代两部分,没有抓住士人的现实意义。 2、内容空洞,不能答出“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等具体内涵。 3、分点太多,不会概括成一个句子。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 分) 1937 年,为躲避战火,在博物馆工作的庄严、曾湛瑶、那志良等人历经艰险, 一路押送故宫文物南移、西迁,没有丢失一件文物,如期完成了文物转运工作。 【参考答案】 士人的担当既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还得有“天下之担当”。面对战争的威 胁,庄严等人甘冒生命危险,成功地转运故宫文物,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维系了 中华文化的命脉,充分体现了作为士人的担当。 [4 分。观点引用正确 2 分,分析合理 2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本题为内引外联题,难度在于既需要看到士人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担当精神,还 要看到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中华文化命脉的天下之担当精神,同时,还需要 结合事例有序分析。 补充细则: 1、只谈到“担当”,而没有提及“天下之担当”的,给 3 分。 2、只提到“担当”而没有结合人物事迹的,给 2 分。 3、只谈到不顾个人安危,完成工作,完全不提“担当”的,给 1 分。 4、总观点缺失,扣一分。 【存在问题】 1、看不出题干中人物的担当精神,照搬 14 题的答案。 2、分不清大小担当,回答笼统,不会将题干与原文脉络、中心结合思考。 3、步骤不全,不少同学没有先提炼观点而是直接分析材料,暴露出此类题规范 答题训练的缺失。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6-18 小题。 世 界 夏阳 一个春雨飘摇的夜晚,他——一个小说家——坐在一家饭馆里,望着远处的那两 男一女,愁眉苦脸地构思他的小说。 饭馆位于一条小街上,对门是一家破旧的宾馆,楼顶上的霓虹灯缺鼻子少眼,在 风雨中凄冷地一闪一闪。他点了一盘白切肉,一碟花生米,就着三两老白干,低 头吃着。偌大的饭馆,只有他一个客人,还有一个不那么漂亮的女招待趴在服务 台前,单手支着下巴,正在打瞌睡。 一阵凛冽的夜风,穿堂而过,慵懒欲睡的灯光,潦草地晃了两下。随后,一切又 恢复到最初的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