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市2012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珠海市一模)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流淌/徜徉匹敌/否极泰来积累/果实累累 B.沉疴/百舸星宿/乳臭未干纤绳/纤尘不染 C.阻挠/侥幸咋舌/啧啧有声横祸/横生枝节 D.粗犷/旷达伺候/恃才傲物登载/载歌载舞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考 试的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追问愈演愈烈。日前,民 众千呼万唤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 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出炉,12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终于可以参加异地高 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由省级政府在年内制 定出台。 A.愈演愈烈B.千呼万唤C.出炉D.因地制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的任用、培养、 激励、评价机制,着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B.1979年6月,中方正式向日方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 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 益争端的立场。 C.“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 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问题在于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 规范,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 而这三项论题,均含 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B.①③⑤②④C.③①④⑤②D.①③④⑤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游龙鸣山记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 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 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 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
广东珠海市 2012 年 9 月高三摸底考试(珠海市一模)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流淌/徜徉 匹敌/否极泰来 积累/果实累累 B.沉疴/百舸 星宿/乳臭未干 纤绳/纤尘不染 C.阻挠/侥幸 咋舌/啧啧有声 横祸/横生枝节 D.粗犷/ 旷达 伺候/恃才傲物 登载/载歌载舞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考 试的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追问愈演愈烈。日前,民 众千呼万唤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 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出炉,1200 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终于可以参加异地高 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由省级政府在年内制 定出台。 A.愈演愈烈 B.千呼万唤 C.出炉 D.因地制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的任用、培养、 激励、评价机制,着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B.1979 年 6 月,中方正式向日方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 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 益争端的立场。 C.“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 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问题在于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 规范,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 ,而这三项论题,均含 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①③④⑤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 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 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 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 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 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算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 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 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 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 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 苍莽中。上有天池沆漭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 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 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 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 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 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泙正者澄 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 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qin)裳:撩起衣裳。③沆漭:水深广无边的样子。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绵亘东趋趋:延伸B.繁卉被岩被:遮盖 C.引以给庖给:供给D.地势斗峻斗:争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B所植桧犹存 诗成而归视向所历群山 C仅可为路D分韵赋诗者久之 上为“招云亭”遂记兹游之胜 7.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涧多石底,云深树茂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 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西边的山顶上,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 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 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 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 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 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 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 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 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 苍莽中。上有天池沆漭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 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 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 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 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 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 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 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qiān)裳:撩起衣裳。③沆漭:水深广无边的样子。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绵亘东趋 趋:延伸 B. 繁卉被岩 被:遮盖 C. 引以给庖 给:供给 D. 地势斗峻 斗:争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B 所植桧犹存 诗成而归 视向所历群山 C 仅可为路 D 分韵赋诗者久之 上为“招云亭” 遂记兹游之胜 7.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 分)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涧多石底,云深树茂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 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西边的山顶上,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 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 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却是通往大都会的要道,只是不为人熟知,作者写这篇游 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但深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 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 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3分) 译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 译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答张十一韩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 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 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 ( yunda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 赏 (1)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 分) (2)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李白《蜀道难》) (2)蟹六跪而二螯, (荀子《劝学》) (3)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 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 有专攻。(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中国富豪与当代艺术的距离 马继东 5年前,我在香港参加一家国际拍卖行的春拍预展,同行的人里有一位 内地的房地产老板—一喜欢艺术品收藏的他,当时已连续几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富 豪榜100强名单一一参观的过程中,发生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这位老板先是在中国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展区驻足许久,并于自己心 仪的作品前仔细观摩。之后在前往中国古董杂项区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中国当代
D.龙鸣山地处幽僻,却是通往大都会的要道,只是不为人熟知,作者写这篇游 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但 深 之 为 州 非 通 都 要 路 兼 是 山 隐 于 邃 奥 故 无 前 贤 题 咏 及 当 代名 笔 发 其 幽 潜予故 表 而 出 之 呜 呼 乐 而 不 失 乎 正 者 浴 沂 风 雩 也 兰 亭 之 会 乃 或 感 慨 悲 戚。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3 分) 译: (2)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 分) 译: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答张十一 韩愈 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 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 803 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 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 (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 赏。 (1)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 分) (2)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 。 (李白《蜀道难》) (2)蟹六跪而二螯, , (荀子《劝学》) (3)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 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 有专攻。(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小题 中国富豪与当代艺术的距离 马继东 5 年前,我在香港参加一家国际拍卖行的春拍预展,同行的人里有一位 内地的房地产老板——喜欢艺术品收藏的他,当时已连续几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富 豪榜 100 强名单——参观的过程中,发生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这位老板先是在中国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展区驻足许久,并于自己心 仪的作品前仔细观摩。之后在前往中国古董杂项区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中国当代
艺术展区一一看着周围陈列的几件“毛时代”痕迹的波普艺术与装置作品,他皱 了皱眉头,明显加快了脚步,并低声说了一句:“这些东西送我我都不会要 说实话,我当时颇为吃惊他对于不同艺术门类爱憎分明的态度。但随后 仔细一想,这位地产老板此前数亿资金购买的艺术品绝大多数来自近现代书画领 域,此外还有青铜器与古宅等项目的收藏,似乎也很难将他与那些“符号特征” 明显的当代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 故事里这位地产老板是六零后的“富一代”,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最先受 益者。事实上,今天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很大比例也都属于这一群体:他们年少时 受父辈时代信仰的规范与熏陶,经历过社会的重大变革,经济转型初期富于冒险 精神,多以矿业、地产等实业起家,认同社会道德与主流文化 在囤积巨额财富后,他们中有多少人会购买艺术品?又都购买哪类艺术 品? 近日发布的《2012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的 千万富豪人数首次突破102万人,在接受调查的富豪中,31%表示喜欢收藏古代 字画,13%喜欢收藏瓷杂,13%喜欢收藏当代艺术。 尚不清楚胡润调査采集的富豪样本有多少位,但上述数据也基本符合目 前中国各大门类艺术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一一以AMA的统计为例,2012年春拍成 交结果中,中国书画占50.41%,瓷器杂项占31.18%,其余则是当代艺术与奢侈 品一一传统艺术的市场份额大约是当代艺术的4倍。 由此可见,亲手打拼财富的中国“富一代”除了可以复制西方富豪的生 活方式,大宅、豪车、红酒、名表、马会、游艇种种,作风强势的他们在艺术品 的选择上却也表现出了与西方不同的倾向: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崇尚经典,保值 为先。 据全球权威艺术媒体 ARTnews2012年公布的“全球顶级收藏家200 强”一一该榜单以西方顶级艺术藏家为主,少数上榜的华人主要来自港台地区 这些过去一年里最活跃的买家主要来自奢侈品业、银行业、金融业、电子业、 信息新兴产业等领域,其中收藏当代艺术的比例最大,高达78%,其次是现代艺 术,收藏经典大师油画的比例最少。比如,连续7年荣登榜首的LVM集团的掌 门人荷连娜夫妇一一资产总值达410亿美元一一正是以收藏当代艺术品为主。 在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部全球副主席查尔斯?墨菲特( Charles s Moffett)看来,这些新一代活跃的艺术买家与上一辈或更早的买家最大的区别 在于,他们身边有优秀的艺术顾问,这就减少了作品买来之后懊悔的风险。而伦 敦艺术品交易商托马斯?吉布森( Thomas gibson)则认为,之所以大部分西方收 藏家选择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识别度更高。“如果你手 里有15世纪艺术大师曼坦那的唯一作品,对大多数人而言那也仅仅是一张年代 久远的绘画,并不能体现墙上的金融权力,他们买作品是靠耳朵,而非眼睛。 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在一次国际拍卖行的预展中,一位内地房地产老板钟情于中国古代书画及近 现代书画的展品,而对中国当代艺术展品不感兴趣。 B.这位地产老板此前用数亿元资金购买的艺术品都来自于现代书画领域。 C.中国内地的“富一代”很大比例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最先受益者。 D.中国各大门类艺术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中,传统艺术的市场份额大约是当代艺 术的4倍
艺术展区——看着周围陈列的几件“毛时代”痕迹的波普艺术与装置作品,他皱 了皱眉头,明显加快了脚步,并低声说了一句:“这些东西送我我都不会要。” 说实话,我当时颇为吃惊他对于不同艺术门类爱憎分明的态度。但随后 仔细一想,这位地产老板此前数亿资金购买的艺术品绝大多数来自近现代书画领 域,此外还有青铜器与古宅等项目的收藏,似乎也很难将他与那些“符号特征” 明显的当代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 故事里这位地产老板是六零后的“富一代”,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最先受 益者。事实上,今天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很大比例也都属于这一群体:他们年少时 受父辈时代信仰的规范与熏陶,经历过社会的重大变革,经济转型初期富于冒险 精神,多以矿业、地产等实业起家,认同社会道德与主流文化。 在囤积巨额财富后,他们中有多少人会购买艺术品?又都购买哪类艺术 品? 近日发布的《2012 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 2011 年底,中国内地的 千万富豪人数首次突破 102 万人,在接受调查的富豪中,31%表示喜欢收藏古代 字画,13%喜欢收藏瓷杂,13%喜欢收藏当代艺术。 尚不清楚胡润调查采集的富豪样本有多少位,但上述数据也基本符合目 前中国各大门类艺术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以 AMMA 的统计为例,2012 年春拍成 交结果中,中国书画占 50.41%,瓷器杂项占 31.18%,其余则是当代艺术与奢侈 品——传统艺术的市场份额大约是当代艺术的 4 倍。 由此可见,亲手打拼财富的中国“富一代”除了可以复制西方富豪的生 活方式,大宅、豪车、红酒、名表、马会、游艇种种,作风强势的他们在艺术品 的选择上却也表现出了与西方不同的倾向: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崇尚经典,保值 为先。 据全球权威艺术媒体 ARTnews2012 年公布的“全球顶级收藏家 200 强”——该榜单以西方顶级艺术藏家为主,少数上榜的华人主要来自港台地区 ——这些过去一年里最活跃的买家主要来自奢侈品业、银行业、金融业、电子业、 信息新兴产业等领域,其中收藏当代艺术的比例最大,高达 78%,其次是现代艺 术,收藏经典大师油画的比例最少。比如,连续 7 年荣登榜首的 LVMH 集团的掌 门人荷连娜夫妇——资产总值达 410 亿美元——正是以收藏当代艺术品为主。 在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部全球副主席查尔斯?墨菲特(Charles S Moffett)看来,这些新一代活跃的艺术买家与上一辈或更早的买家最大的区别 在于,他们身边有优秀的艺术顾问,这就减少了作品买来之后懊悔的风险。而伦 敦艺术品交易商托马斯?吉布森(Thomas Gibson)则认为,之所以大部分西方收 藏家选择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识别度更高。“如果你手 里有 15 世纪艺术大师曼坦那的唯一作品,对大多数人而言那也仅仅是一张年代 久远的绘画,并不能体现墙上的金融权力,他们买作品是靠耳朵,而非眼睛。” 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 分) A.在一次国际拍卖行的预展中,一位内地房地产老板钟情于中国古代书画及近 现代书画的展品,而对中国当代艺术展品不感兴趣。 B.这位地产老板此前用数亿元资金购买的艺术品都来自于现代书画领域。 C.中国内地的“富一代”很大比例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最先受益者。 D.中国各大门类艺术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中,传统艺术的市场份额大约是当代艺 术的 4 倍
E.中国“富一代”除了复制西方富豪的生活方式,也复制了他们对艺术品的选 择倾向 1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内地富豪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年少时受父辈时代信仰的规范与熏陶,认同社会道德与主流文化。 B.喜欢购买传统艺术作品。 C.作风强势,在艺术品选择上相信自己的眼光 D.过去一年里,他们成为当代艺术品的最活跃的买家 14、新一代活跃的艺术买家有哪些购买特点?(4分) 15、中国内地富豪与西方顶级收藏家的收藏趣味有什么不同?(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牛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 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 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 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 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 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 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髙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 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 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嬴得了最髙 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 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 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 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 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 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10年的时 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 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 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 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冋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 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 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 ×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 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 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
E.中国“富一代”除了复制西方富豪的生活方式,也复制了他们对艺术品的选 择倾向。 1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内地富豪特点”的一项是 (3 分) A.年少时受父辈时代信仰的规范与熏陶,认同社会道德与主流文化。 B.喜欢购买传统艺术作品。 C.作风强势,在艺术品选择上相信自己的眼光。 D.过去一年里,他们成为当代艺术品的最活跃的买家。 14、新一代活跃的艺术买家有哪些购买特点?(4 分) 15、中国内地富豪与西方顶级收藏家的收藏趣味有什么不同?(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 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 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 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 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 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 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 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 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 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 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 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 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 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 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 10 年的时 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 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 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 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 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 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 ××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 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 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
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 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 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 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 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 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 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 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 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6.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 这些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分) 17.第四段中:“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 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句子中的“最 初的运算”含义是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分) 18.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文 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程砚秋:一曲清歌动九城 章诒和 ①程砚秋有几个嗜好 ②他喜欢酒,也爱抽烟。前面说,他是酒嗓,所以他不忌酒。导演吴祖 光曾说:“唱了一辈子旦角的程砚秋却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这也表 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譬如他抽烟抽的是粗大的烈性雪茄烟,喝酒也喝 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 ③程砚秋最喜欢看电影,凡有名片上演,他是从不错过。他外出喜欢穿 中国长袍,这与经常西服笔挺的梅兰芳,大不相同。所以,人们看见他是长袍 袭,手提一只公文包进电影院。程砚秋多半是坐在楼上后排,有人怀疑他是远视, 也有人认为他是怕别人认出自己。 ④程砚秋的另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他不但打得好,功夫了得,且极有 研究。看过《春闺梦》的观众,就能从那段表现梦中情景的动作里,领略他的太 极功夫。举手投足之妙,与今天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无二。再加上且歌且舞, 居然能唱完这一段[南梆子]之后,神色自如,不喘气,不出汗。这凭什么呀?就 是凭他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了。 ⑤说到程砚秋的男子汉血性,就一定要讲他和日本人的斗争。1937年, 日军进城,北平沦陷。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 戏。程砚秋:“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 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梅兰芳 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 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 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程砚秋聪颖过人,也坚毅过人。1943年的8
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 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 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 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 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 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 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 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 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6.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 这些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 分) 17.第四段中:“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 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句子中的“最 初的运算”含义是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分) 18.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文 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程砚秋:一曲清歌动九城 章诒和 ①程砚秋有几个嗜好。 ②他喜欢酒,也爱抽烟。前面说,他是酒嗓,所以他不忌酒。导演吴祖 光曾说:“唱了一辈子旦角的程砚秋却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这也表 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譬如他抽烟抽的是粗大的烈性雪茄烟,喝酒也喝 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 ③程砚秋最喜欢看电影,凡有名片上演,他是从不错过。他外出喜欢穿 中国长袍,这与经常西服笔挺的梅兰芳,大不相同。所以,人们看见他是长袍一 袭,手提一只公文包进电影院。程砚秋多半是坐在楼上后排,有人怀疑他是远视, 也有人认为他是怕别人认出自己。 ④程砚秋的另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他不但打得好,功夫了得,且极有 研究。看过《春闺梦》的观众,就能从那段表现梦中情景的动作里,领略他的太 极功夫。举手投足之妙,与今天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无二。再加上且歌且舞, 居然能唱完这一段[南梆子]之后,神色自如,不喘气,不出汗。这凭什么呀?就 是凭他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了。 ⑤说到程砚秋的男子汉血性,就一定要讲他和日本人的斗争。1937 年, 日军进城,北平沦陷。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 戏。程砚秋:“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 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梅兰芳 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 1942 年, 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 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程砚秋聪颖过人,也坚毅过人。1943 年的 8
月,当得知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 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 不远了 ⑥面对种种非难,他决定息影务农。1943年3月,程砚秋先后在北京海 淀、青龙桥物色乡居房屋,弃艺务农。紧张耕作,闲来读史临帖,这是程砚秋务 农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应该说归隐西山,在程砚秋是蓄志已久的。早年他在上 海演戏的时候,就曾请老画师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 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四首。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一曲清歌动九城,红 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在他心里,息影舞台、安 于农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归宿。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 何况是快落之花呢。”但人又是复杂的,在以耕读为业的同时,他并未忘怀舞台。 “不唱可惜呀!”这话传到程砚秋耳朵,又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自己多年苦练习。 他时常对梨园界朋友折简相召,大家天南地北地纵谈艺术,其乐陶陶。剧作家翁 偶虹是他乡村居所的常客。程砚秋不止一次地提醒翁先生请多留心,遇到适合于 自己演唱的材料,希望仍能编写为剧。为此,他解释道:“我现在虽然不登舞台, 但是仓库里的后备物资,不能漠然视之。有朝一日,阴云消尽,我还是要为京剧 服务。” ⑦程砚秋归隐西山时,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好友,一年后,一只鸽 子忽然飞回程家,这令他惊喜又感慨。有朋友说:鸽子归巢,说明他谢绝舞台的 日子快结束了。果然,日本投降后他搬回城里,立刻着手恢复演出的事宜。选自 《中华读书报·伶人往事》 19、作者为什么从程砚秋的几个嗜好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曲清歌”既写出了程砚秋动人的歌声,也写出了他如歌的人生。请结合 全文,概括程砚秋这位艺术家的特点。(5分) 21、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程砚秋等老一辈艺术家给你的人生启迪。(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2012年8月,“佛山为美化市容下令驱逐乞丐!”继广州天桥底筑水泥锥 驱赶流浪汉、上海发布“乞讨排行榜”后,佛山岀台“禁乞新规”再掀“乞丐 潮”。《标准》要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无人员乞讨、露宿”。针对此种举 措,众说纷纭。请你对“佛山驱逐乞丐”这种做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23、珠海正在创建文明城市,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6 分) 六、作文,60分 请以“没有如果”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珠海市2012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答案 1、【答案】D 【解析】(A.tang/ chang,pi,lei/lei:B.ke/ge,xi,qian/ xian c ngo /jiao, ze/ze, heng /he ng/kuang, ci/shi, zai/zai) 2、【答案】A
月,当得知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 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 不远了。” ⑥面对种种非难,他决定息影务农。1943 年 3 月,程砚秋先后在北京海 淀、青龙桥物色乡居房屋,弃艺务农。紧张耕作,闲来读史临帖,这是程砚秋务 农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应该说归隐西山,在程砚秋是蓄志已久的。早年他在上 海演戏的时候,就曾请老画师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 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四首。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一曲清歌动九城,红 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在他心里,息影舞台、安 于农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归宿。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 何况是快落之花呢。”但人又是复杂的,在以耕读为业的同时,他并未忘怀舞台。 “不唱可惜呀!”这话传到程砚秋耳朵,又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自己多年苦练习。 他时常对梨园界朋友折简相召,大家天南地北地纵谈艺术,其乐陶陶。剧作家翁 偶虹是他乡村居所的常客。程砚秋不止一次地提醒翁先生请多留心,遇到适合于 自己演唱的材料,希望仍能编写为剧。为此,他解释道:“我现在虽然不登舞台, 但是仓库里的后备物资,不能漠然视之。有朝一日,阴云消尽,我还是要为京剧 服务。” ⑦程砚秋归隐西山时,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好友,一年后,一只鸽 子忽然飞回程家,这令他惊喜又感慨。有朋友说:鸽子归巢,说明他谢绝舞台的 日子快结束了。果然,日本投降后他搬回城里,立刻着手恢复演出的事宜。选自 《中华读书报·伶人往事》 19、作者为什么从程砚秋的几个嗜好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20、“一曲清歌”既写出了程砚秋动人的歌声,也写出了他如歌的人生。请结合 全文,概括程砚秋这位艺术家的特点。(5 分) 21、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程砚秋等老一辈艺术家给你的人生启迪。(6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2012 年 8 月,“佛山为美化市容下令驱逐乞丐!”继广州天桥底筑水泥锥 驱赶流浪汉、上海发布“乞讨排行榜”后,佛山出台“禁乞新规”再掀“乞丐 潮”。《标准》要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无人员乞讨、露宿”。针对此种举 措,众说纷纭。请你对“佛山驱逐乞丐”这种做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 分) 23、珠海正在创建文明城市,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六、作文,60 分。 请以“没有如果”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珠海市 2012 年 9 月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答案 1、【答案】D 【解析】(A.tǎnɡ/chánɡ,pǐ,lěi/léi; B.kē/ɡě, xiù,qiàn/xiān C náo /jiǎo, zé/zé,hènɡ/hénɡ ;D.guǎng/kuàng,cì/shì,zǎi/zài) 2、【答案】A
【解析】(A愈演愈烈:事情或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追问”不能“愈演愈烈”, 故错误;B千呼万唤:比喻急切盼望;C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因地制宜:根 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答案】B 【解析】(A项“任用、培养、激励、评价机制”语序不当,应为“培养、任用、 评价、激励机制″;C搭配不当,“推销”不能与“人”搭配:D句式杂糅,“原 因还是……造成的”杂糅。) 4、【答案】C 【解析】(从第②句必须接后面的“而这三项论题”,可排除A、B两项,如选 择D项,虽说第①句可以和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但第③句就没有着落了, 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 符合原文意思;D项“斗”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通假字,通“陡”。本题的误区 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 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所:和动词结合,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结构:A表并列的连 词,又/连词,表承接;C动词,修筑、成为/判断词,是;D助词,凑足音节, 不译/结构助词,的 7、【答案】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①为游山时 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④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 非“直接”。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 8、【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根据文章一一比对,即可 发现,D选项中“是通往大都会的要道”与原文意思刚好相反,学生仔细阅读即 可发现破绽。 9、(1)但深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奧/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 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 悲戚(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答案】(1)走了大约一里,众人因为余兴未尽,就在地上坐了下来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下”是名词作状语“向下”(1分 “庖”是翻译难点,但如果考生能从“庖丁解牛”中作引申,就可以得出“庖 为“厨房”的意思(1分);另外本题还应注意补足省略的成份,句子方能完整 (1分)。第(2)题,注意关键字“斯”假借为“此”“这,这个”的意思。 联系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不难理解(1分)。“适”是适逢的意思(1分)本题要点是“信 足乐矣”,如果考生能联想到《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也就能准确翻译 了(1分) 10、【答案】(1)最传神生动的是“竞”、“闲”这两个字,(1分)上句的 “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绿竹、红花,色彩 鲜艳、明快,为荒僻的野景増添了春天的生气。(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
【解析】(A 愈演愈烈:事情或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追问”不能“愈演愈烈”, 故错误;B 千呼万唤:比喻急切盼望;C 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因地制宜:根 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答案】B 【解析】(A 项“任用、培养、激励、评价机制”语序不当,应为“培养、任用、 评价、激励机制" ;C 搭配不当,“推销”不能与“人”搭配;D 句式杂糅,“原 因还是……造成的”杂糅。) 4、【答案】C 【解析】(从第②句必须接后面的“而这三项论题”,可排除 A、B 两项,如选 择 D 项,虽说第①句可以和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但第③句就没有着落了, 故选 C 项) 5、【答案】D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 三项符合均 符合原文意思;D 项“斗”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通假字,通“陡”。本题的误区 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 D 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所: 和动词结合,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结构;A 表并列的连 词,又/连词,表承接;C 动词,修筑、成为/判断词,是;D 助词,凑足音节, 不译/结构助词,的 7、【答案】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①为游山时 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 A、B 选项。④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 非“直接”。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 D 选项。 8、【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根据文章一一比对,即可 发现,D 选项中“是通往大都会的要道”与原文意思刚好相反,学生仔细阅读即 可发现破绽。 9、(1)但深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 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 悲戚(错一处扣 0.5 分,扣完为止)。 (2)【答案】(1)走了大约一里,众人因为余兴未尽,就在地上坐了下来。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下”是名词作状语“向下”(1 分); “庖”是翻译难点,但如果考生能从“庖丁解牛”中作引申,就可以得出“庖” 为“厨房”的意思(1 分);另外本题还应注意补足省略的成份,句子方能完整 (1 分)。第(2)题,注意关键字“斯”假借为“此”“这,这个”的意思。 联系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不难理解(1 分)。“适”是适逢的意思(1 分)本题要点是“信 足乐矣”,如果考生能联想到《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也就能准确翻译 了(1 分)。 10、【答案】(1)最传神生动的是“竞”、“闲”这两个字,(1 分)上句的 “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绿竹、红花,色彩 鲜艳、明快,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1 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
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 揭示了出来。(1分) (2)这两句诗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 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1分)蕴含的感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 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 建功立业的憧憬。(2分) 11、【答案】(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12、【答案】B.E 【解析】(B范围扩大,原文是“绝大多数来自近现代领域”。E没有复制他们对 艺术品的选择倾向。) 13、【答案】D 【解析】(选项中当代艺术品的最活跃的买家是西方顶级艺术藏家和少数主要来 自港台地区的华人买家而非中国内地富豪。) 14、【答案】①、身边有优秀的艺术顾问,购买作品的识别度较高。(2分)② 以购买当代艺术作品和现代艺术作品为主。(2分) 15、【答案】①中国内地富豪崇尚经典,保值为先。(2分)②西方顶级收藏家 追求艺术,讲求真实。(2分) 16、【答案】对今世的一部分“都是命定”十分气馁(遗憾或无奈),(2分) 对来世的一部分可由今生“掌握”感到庆幸。(2分 17、【答案】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方法。(2分)比喻。(1分)这样写更加生动 形象地表明了如果不好好把握今生,就会给人生留有遗憾。(2分) 8、【答案】表明作者从寄希望于来生到决意把握当前,从一般的注视到有所行 动。(3分)看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 19、【答案】为下文写男子汉血性和堂堂正正做铺垫;(2分)增加文章的趣味 性,吸引读者。(2分) 20、【答案】(1)程砚秋的几个嗜好表现他的独特之处;他和日本人的斗争表现了 他的男子汉血性和堂堂正气;(3)写他耕读时仍心系舞台,表现了他对京剧事业 的无限热爱。(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 21、【答案】从“正气、热爱、毅力”三个角度回答,答对一点2分,两点4 分,联系实际2分。 22、【答案】赞成:我赞同佛山驱逐乞丐的作法。城市中的乞讨行为,如同美玉 上的瑕疵,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特别是以此为生的职业乞丐,不仅有损城市形 象而且破坏了劳动创造生活的传统美德。驱逐乞丐可以还市民一个清静的公共场 所。驱逐乞丐势在必行。 反对:我反对佛山驱逐乞丐的做法。此种做法过于冷漠,难道乞丐就没有生存在 城市的权力吗?政府应该反思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乞丐,而不是采取强硬措施使之 离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所在。 23、请从准确、生动、形象三方面评分,每点2分。 24、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 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 揭示了出来。(1 分) (2)这两句诗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 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1 分)蕴含的感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 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 建功立业的憧憬。(2 分) 11、【答案】(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12、【答案】B.E 【解析】(B 范围扩大,原文是“绝大多数来自近现代领域”。E 没有复制他们对 艺术品的选择倾向。) 13、【答案】D 【解析】(选项中当代艺术品的最活跃的买家是西方顶级艺术藏家和少数主要来 自港台地区的华人买家而非中国内地富豪。) 14、【答案】①、身边有优秀的艺术顾问,购买作品的识别度较高。(2 分)② 以购买当代艺术作品和现代艺术作品为主。(2 分) 15、【答案】①中国内地富豪崇尚经典,保值为先。(2 分)②西方顶级收藏家 追求艺术,讲求真实。(2 分) 16、【答案】对今世的一部分“都是命定”十分气馁(遗憾或无奈),(2 分) 对来世的一部分可由今生“掌握”感到庆幸。(2 分) 17、【答案】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方法。(2 分)比喻。(1 分)这样写更加生动 形象地表明了如果不好好把握今生,就会给人生留有遗憾。(2 分) 18、【答案】表明作者从寄希望于来生到决意把握当前,从一般的注视到有所行 动。(3 分)看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 分) 19、【答案】为下文写男子汉血性和堂堂正正做铺垫;(2 分)增加文章的趣味 性,吸引读者。(2 分) 20、【答案】(1)程砚秋的几个嗜好表现他的独特之处;他和日本人的斗争表现了 他的男子汉血性和堂堂正气; (3)写他耕读时仍心系舞台,表现了他对京剧事业 的无限热爱。(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两点 4 分,答对三点 5 分)) 21、【答案】从“正气、热爱、毅力”三个角度回答,答对一点 2 分,两点 4 分,联系实际 2 分。 22、【答案】赞成:我赞同佛山驱逐乞丐的作法。城市中的乞讨行为,如同美玉 上的瑕疵,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特别是以此为生的职业乞丐,不仅有损城市形 象而且破坏了劳动创造生活的传统美德。驱逐乞丐可以还市民一个清静的公共场 所。驱逐乞丐势在必行。 反对:我反对佛山驱逐乞丐的做法。此种做法过于冷漠,难道乞丐就没有生存在 城市的权力吗?政府应该反思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乞丐,而不是采取强硬措施使之 离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所在。 23、请从准确、生动、形象三方面评分,每点 2 分。 24、参照 2012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游览名胜,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 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 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就是无 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 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 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 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 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 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 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 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修长的篁竹髙耸云霄, 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 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煕载读书堂遗址,他所 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 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 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 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 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 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 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 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 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 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 出了寺门。走了大约一里,众人因为余兴未尽,就在地上坐了下来,分了韵脚赋 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 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 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 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 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 玩所见之胜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游览名胜,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 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 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就是无 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 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 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 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 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 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 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 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修长的篁竹高耸云霄, 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 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 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 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 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 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 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 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 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 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 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 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 出了寺门。走了大约一里,众人因为余兴未尽,就在地上坐了下来,分了韵脚赋 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 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 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 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 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 玩所见之胜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