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教学设计 承担单位:理学院 主讲教师:虎玉森 计划授课总学时:56学时 周学时:4学时 实现授课总学时:4学时×13周=52学时
1 普通化学教学设计 承担单位:理学院 主讲教师: 虎玉森 计划授课总学时:56 学时 周学时:4 学时 实现授课总学时:4 学时×13 周=52 学时
第一讲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 (本章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 熟练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重 点: 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雅点: 气—一液两相平衡、相 教学过程: 、 1 利用溶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讲解相关概念: 2、 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入溶液组成的其它标度方式,总结出 溶液组成标度的本质: 3、 利用“提板”指导学生推导几种溶液组成标度之间的关系: 4、 利用生活知识引入蒸发、凝聚、相、相平衡、蒸气压等概 念,借助板图着重解释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详细推导 拉乌尔定律: 5、 通过提问沸点、凝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给出沸点、 凝固点的科学定义,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通过图示解释 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利用类比方法推出相应的计 算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巩固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6、 利用图示说明渗透现象的发生,解释渗透产生的原因,利 用范特荷夫方程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引导学生利用渗透压 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 7、简单介绍强电解质的依数性,让学生学会强电解质依数性 的简单比较: 8、 课堂练习巩固依数性计算; 9、 重述本节内容,强调本节重点
2 第一讲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一) (本章 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 熟练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重 点: 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难 点: 气——液两相平衡、相 教学过程: 1、 利用溶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讲解相关概念; 2、 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入溶液组成的其它标度方式,总结出 溶液组成标度的本质; 3、 利用“提板”指导学生推导几种溶液组成标度之间的关系; 4、 利用生活知识引入蒸发、凝聚、相、相平衡、蒸气压等概 念,借助板图着重解释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详细推导 拉乌尔定律; 5、 通过提问沸点、凝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给出沸点、 凝固点的科学定义,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通过图示解释 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利用类比方法推出相应的计 算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巩固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6、 利用图示说明渗透现象的发生,解释渗透产生的原因,利 用范特荷夫方程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引导学生利用渗透压 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 7、 简单介绍强电解质的依数性,让学生学会强电解质依数性 的简单比较; 8、 课堂练习巩固依数性计算; 9、 重述本节内容,强调本节重点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公式推导 图表 §1.1分散系 例题 1.1.1分散系 1.1.2分散系的分类 图表说明 §1.2溶液的组成标度 1.2.1B的质量分数 1.2.2B的物质的量浓度 1.2.3B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1.2.4B的摩尔分数 1.2.5几种溶液组成标度之间的 练习 关系 §1.3溶液的依数性 公式推导 图表 1.3.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例题 1.蒸发、凝聚、相平衡 2.溶液蒸气压下降 3.拉乌尔定律 图表说明 1.3.2溶液的沸点上升 1.3.3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1.3.4溶液的渗透压 课堂练习 §1.4强电解质的依数性 3
3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1.1 分散系 1.1.1 分散系 1.1.2 分散系的分类 §1.2 溶液的组成标度 1.2.1 B 的质量分数 1.2.2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1.2.3 B 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1.2.4 B 的摩尔分数 1.2.5 几种溶液组成标度之间的 关系 公式推导 例题 练习 图表 图表说明 §1.3 溶液的依数性 1.3.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蒸发、凝聚、相平衡 2.溶液蒸气压下降 3.拉乌尔定律 1.3.2 溶液的沸点上升 1.3.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1.3.4 溶液的渗透压 §1.4 强电解质的依数性 公式推导 例题 课堂练习 图表 图表说明
第二讲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二) 教学目标: 了解吸附作用,掌握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 了解溶胶的性质,掌握胶团结构: 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方法: 了解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重 点: 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雅点: 胶团结构中电位离子、反离子的确定 教学过程: 1、 复习分散系引入胶体溶液,通过分析胶体溶液的特点引入 表面性质,进而利用图示说明吸附作用的原理: 2、 着重介绍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确定电位离 子和反离子的方法: 3、 根据中学知识复习溶胶的性质,进而解释溶胶性质产生的 原因; 4、 举例说明胶团结构的写法,反复练习并“提板”; 5、 分析溶胶稳定性原因,说明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原理,结 合普通化学实验总结出规律: 6、 指导学生自学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7、本章小结,布置作业
4 第二讲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二) 教学目标: 了解吸附作用,掌握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 了解溶胶的性质,掌握胶团结构; 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方法; 了解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重 点: 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难 点: 胶团结构中电位离子、反离子的确定 教学过程: 1、 复习分散系引入胶体溶液,通过分析胶体溶液的特点引入 表面性质,进而利用图示说明吸附作用的原理; 2、 着重介绍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确定电位离 子和反离子的方法; 3、 根据中学知识复习溶胶的性质,进而解释溶胶性质产生的 原因; 4、 举例说明胶团结构的写法,反复练习并“提板”; 5、 分析溶胶稳定性原因,说明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原理,结 合普通化学实验总结出规律; 6、 指导学生自学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7、 本章小结,布置作业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1.5胶体溶液 概念与术语解释 图示 1.5.1表面积和表面能 1.5.2吸附作用 1.5.3溶胶的性质 1、溶胶的光学性质 说明 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3、溶胶的电学性质 1.5.4胶团结构 课堂练习 1.5.5溶胶的稳定性 概念与术语解释 图示 1、动力学稳定性 图示说明 2、聚集稳定性 3、溶剂化作用 1.5.6溶胶的聚沉 小结 1、加入电解质 2、溶胶的互相聚沉 3、加热 §1.6高分子溶液 (自学提纲) §1.7乳浊液 (自学提纲)
5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1.5 胶体溶液 1.5.1 表面积和表面能 1.5.2 吸附作用 1.5.3 溶胶的性质 1、溶胶的光学性质 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3、溶胶的电学性质 1.5.4 胶团结构 概念与术语解释 课堂练习 图示 说明 1.5.5 溶胶的稳定性 1、动力学稳定性 2、聚集稳定性 3、溶剂化作用 1.5.6 溶胶的聚沉 1、加入电解质 2、溶胶的互相聚沉 3、加热 §1.6 高分子溶液 (自学提纲) §1.7 乳浊液 (自学提纲) 概念与术语解释 图示 图示说明 小结
第三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一) (本章6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热力学基本术语,掌握基本概念: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焓和焓变。 重 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状态函数性质在具体反应 过程中的应用 雅 点: 反应进度 教学过程: 1、介绍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和所解决的三大化学热点问 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基本术语,解释基本概念; 3、 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将化学热力学研 究中的基本条件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从而顺利引入焓和 焓变,得到焓变与等压热、内能变化与等容热的关系; 4、通过焓变与热力学能变关系的讨论,向学生介绍利用化学 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过程体积功的方法: 5、 课堂中始终强调热力学状态函数△H、△U取决于始终态, 而与途径无关; 6、 复述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6
6 第三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一) (本章 6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热力学基本术语,掌握基本概念;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焓和焓变。 重 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状态函数性质在具体反应 过程中的应用 难 点: 反应进度 教学过程: 1、 介绍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和所解决的三大化学热点问 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基本术语,解释基本概念; 3、 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将化学热力学研 究中的基本条件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从而顺利引入焓和 焓变,得到焓变与等压热、内能变化与等容热的关系; 4、 通过焓变与热力学能变关系的讨论,向学生介绍利用化学 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过程体积功的方法; 5、 课堂中始终强调热力学状态函数△H、△U 取决于始终态, 而与途径无关; 6、 复述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概念与术语解释 图示 §2.1热力学基本概念 2.1.1体系和环境 敞开体系 封闭体系 说明 孤立体系 2.1.2体系的性质 2.1.3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 2.1.4过程与途径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热和功 2.2.2内能(热力学能) 2.2.3热力学第一定律 公式推导 例题 §2.3焓和热化学 2.3.1焓和焓变 1、等容热Qv与△U 条件 结论 意义 2、等压热Qp与△H 条件 结论 意义 3、△U与△H 1)反应进度 2)△U与△H >
7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1.1 体系和环境 敞开体系 封闭体系 孤立体系 2.1.2 体系的性质 2.1.3 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 2.1.4 过程与途径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 热和功 2.2.2 内能(热力学能) 概念与术语解释 图示 说明 2.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焓和热化学 2.3.1 焓和焓变 1、等容热 Qv 与△U 条件 结论 意义 2、等压热 Qp 与△H 条件 结论 意义 3、△U 与△H 1)反应进度 2)△U 与△H 公式推导 例题
第四讲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二) 教学目标: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掌握盖斯定律,熟练应用盖斯定 律进行相关计算; 熟练应用物质的△H(B)计算化学反应的△,H: 了解自发过程及其特点; 熟悉物质的标准摩尔熵,了解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 利用物质的S(B)计算化学反应的△,S。 重 点: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过程中△,H和△,S的 计算。 雅 点: △yHR(B) 教学过程: 1、 复习焓和焓变,引入热化学是研究、计算化学反应焓变的 科学 2、 介绍化学热力学的标准状态,注意提醒学生区别标准状况: 3、 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阐明与普通化学反应 方程式的区别: 4、 着重介绍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介绍物质的△,H(B),引导 学生利用盖斯定律推导出计算化学反应△,H的公式: 5、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自发过程,让学生了解自发过程的 特点,得出“能做非体积功的过程是自发过程”的结论, 使学生对自发过程的判断有初步认识: 6、 引导学生用焓判据判断过程的自发性,通过有矛盾的事例 说明单纯用焓判据无法得到圆满的结果,从而顺利引进影 响反应自发性的第二个因素一一熵; 7、介绍熵的有关概念和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方法,简单讨论 熵变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8、 课堂练习巩固△,H和△,S的计算; 9、 复述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8 第四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二) 教学目标: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掌握盖斯定律,熟练应用盖斯定 律进行相关计算; 熟练应用物质的 H (B) f m △ 计算化学反应的 △r Hm ; 了解自发过程及其特点; 熟悉物质的标准摩尔熵,了解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 利用物质的 S (B) m 计算化学反应的 △r Sm 。 重 点: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过程中 △r Hm 和 △r Sm 的 计算。 难 点: H (B) f m △ 教学过程: 1、 复习焓和焓变,引入热化学是研究、计算化学反应焓变的 科学; 2、 介绍化学热力学的标准状态,注意提醒学生区别标准状况; 3、 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阐明与普通化学反应 方程式的区别; 4、 着重介绍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介绍物质的 H (B) f m △ ,引导 学生利用盖斯定律推导出计算化学反应 △r Hm 的公式; 5、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自发过程,让学生了解自发过程的 特点,得出“能做非体积功的过程是自发过程”的结论, 使学生对自发过程的判断有初步认识; 6、 引导学生用焓判据判断过程的自发性,通过有矛盾的事例 说明单纯用焓判据无法得到圆满的结果,从而顺利引进影 响反应自发性的第二个因素——熵; 7、 介绍熵的有关概念和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方法,简单讨论 熵变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8、 课堂练习巩固 △r Hm 和 △r Sm 的计算; 9、 复述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2.3.2热化学 概念与术语解释 例题 1、标准状态 2、热化学方程式 公式推导 3、盖斯定律 4、标准摩尔生成焓△,H(B) 5、化学反应焓变△,H的计算 练习 △,HR=∑VB△rHR(B) §2.4自发过程和熵 概念与术语解释 例题 2.4.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公式推导 2.4.2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一焓判据 2.4.3熵和熵变 1、混乱度和熵 1)混乱度 2)熵 3)热力学第三定律 4)物质的标准摩尔熵S(B) 5)影响S(B)的因素 2、化学反应△,S的计算 练习 △,SR=∑VgS9(B) 9
9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2.3.2 热化学 1、标准状态 2、热化学方程式 3、盖斯定律 4、标准摩尔生成焓 H (B) f m △ 5、化学反应焓变 △r Hm 的计算 △r Hm =∑νB H (B) f m △ 概念与术语解释 公式推导 练习 例题 §2.4 自发过程和熵 2.4.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2.4.2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焓判据 2.4.3 熵和熵变 1、混乱度和熵 1)混乱度 2)熵 3)热力学第三定律 4)物质的标准摩尔熵 S (B) m 5)影响 S (B) m 的因素 2、化学反应 △r Sm 的计算 △r Sm =∑νB S (B) m 概念与术语解释 公式推导 练习 例题
第五讲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三) 教学目标: 了解自由能及自由能变的意义; 熟悉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并熟练利用物质的 △G(B)计算化学反应的△,G(298K): 掌握吉布斯一赫姆霍兹公式,利用吉布斯一赫姆霍兹公式熟练 计算标准态、任意温度化学反应的的△G(T): 掌握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会计算各种转化 温度。 重 点: 自由能判据;吉布斯一赫姆霍兹公式及其应用 雅点: 自由能及自由能变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复习焓判据和熵判据,引入自由能是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 的判据,介绍自由能及自由能变的意义,引出自由能判据, 并且强调使用△.G和△,G判断反应自发性时的条件: 2、 介绍物质的△G(B),引导学生利用盖斯定律推导出计算 化学反应△,G(298K)的公式: 3、 介绍吉布斯一赫姆霍兹公式,举例让学生分别使用△G(B)、 △H(B)、S(B)计算反应的△,G,进而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进一步强调△,G(B)所适用的温度条件: 4、 详细分析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并通过图表总结: 5、 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转化温度就是平衡温度,并掌握转化 温度的计算办法,通过课堂练习将其扩展到沸点、凝固点 的计算; 6、 注意强调△,G°、△,H、△,S状态函数的特点; 7、本章小结,布置作业。 0
10 第五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三) 教学目标: 了解自由能及自由能变的意义; 熟悉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并熟练利用物质的 G (B) f m △ 计算化学反应的 △r Gm (298K); 掌握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熟练 计算标准态、任意温度化学反应的的 △r Gm (T); 掌握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会计算各种转化 温度。 重 点: 自由能判据;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及其应用 难 点: 自由能及自由能变的意义 教学过程: 1、 复习焓判据和熵判据,引入自由能是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 的判据,介绍自由能及自由能变的意义,引出自由能判据, 并且强调使用△rG 和 △r Gm 判断反应自发性时的条件; 2、 介绍物质的 G (B) f m △ ,引导学生利用盖斯定律推导出计算 化学反应 △r Gm (298K)的公式; 3、 介绍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举例让学生分别使用 G (B) f m △ 、 H (B) f m △ 、S (B) m 计算反应的 △r Gm ,进而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进一步强调 G (B) f m △ 所适用的温度条件; 4、 详细分析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并通过图表总结; 5、 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转化温度就是平衡温度,并掌握转化 温度的计算办法,通过课堂练习将其扩展到沸点、凝固点 的计算; 6、 注意强调 △r Gm 、 △r Hm 、 △r Sm 状态函数的特点; 7、 本章小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