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科: 形态共性:草本,常具乳汁,单叶互生,花种状或管状,(合瓣花5裂),子房 下位。 成分:三帖类皂甙(溶血性,不能制成注射剂),生物碱,菊糖。 党 参 【别名】 三叶菜、西党、潞党 【来源】 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产地】 党参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及东北各地。野 生或栽培,野生品称“野党”。 党参栽培品主产于山西平顺、长治、壶关等─--潞党, 奉为地道药材。(产于陕西、甘肃─--西党;产于东北即黑、 吉、辽--─东党)。 山西五台山地区的野生党参,称“野台党”,被视为党参中 之珍品。 素花党参主产于甘肃文县、四川南平、松潘等地。 川党参主产于四川、湖北及陕西,称“条党”。 【性状鉴别】 一、党参: 1、长圆柱形,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或灰棕色,根头部着生 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 2、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玟(环状横纹),栽培品少或无。有 纵皱及皮孔,支根脱落处有黑褐色的胶状物
桔梗科: 形态共性:草本,常具乳汁,单叶互生,花种状或管状,(合瓣花5裂),子房 下位。 成分:三帖类皂甙(溶血性,不能制成注射剂),生物碱,菊糖。 党 参 【别名】 三叶菜、西党、潞党 【来源】 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产地】 党参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及东北各地。野 生或栽培,野生品称“野党”。 党参栽培品主产于山西平顺、长治、壶关等─--潞党, 奉为地道药材。(产于陕西、甘肃─--西党;产于东北即黑、 吉、辽--─东党)。 山西五台山地区的野生党参,称“野台党”,被视为党参中 之珍品。 素花党参主产于甘肃文县、四川南平、松潘等地。 川党参主产于四川、湖北及陕西,称“条党”。 【性状鉴别】 一、党参: 1、长圆柱形,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或灰棕色,根头部着生 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 2、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玟(环状横纹),栽培品少或无。有 纵皱及皮孔,支根脱落处有黑褐色的胶状物
3、质韧或硬,断面有裂隙或可见放射纹理,皮部淡黄白色 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 4、有特殊香气,味甜。 二、素花党参(西党参): 直径可达 2.5cm,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 上。 三、川党参: 长可达 45cm,有明显的纵沟,顶端有较稀的横纹,大条者 亦有“狮子盘头”,但其茎痕较少;小条者根头部小于正身,称 “泥鳅头”。质柔而实,断面裂隙较少。 均以条粗壮、质柔润、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为佳。 【显微鉴别】 符合双子叶植物次生根的构造 粉末:有乳管,其薄壁组织中含有菊糖及淀粉粒。 菊糖:扇形或不规则块状,有纹理。 用酒精或水合氯醛装(不加热观察)→否则会溶解 (不能与水接触)。 【附注】 地方习用品及伪品: 1、白党、叙党:为同科植物管花党参的根,主产于云、贵、川。 与党参相似,但环状横纹少或无,质较坚,色白,嚼之有渣,质较次。 2、土党参:同科植物金钱豹的根,具健脾补肺的功效,不宜代用。亦作人参伪 品。 明党参: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根。“明党、明参” 《本草纲目拾遗》称之“土人参
3、质韧或硬,断面有裂隙或可见放射纹理,皮部淡黄白色 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 4、有特殊香气,味甜。 二、素花党参(西党参): 直径可达 2.5cm,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 上。 三、川党参: 长可达 45cm,有明显的纵沟,顶端有较稀的横纹,大条者 亦有“狮子盘头”,但其茎痕较少;小条者根头部小于正身,称 “泥鳅头”。质柔而实,断面裂隙较少。 均以条粗壮、质柔润、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为佳。 【显微鉴别】 符合双子叶植物次生根的构造 粉末:有乳管,其薄壁组织中含有菊糖及淀粉粒。 菊糖:扇形或不规则块状,有纹理。 用酒精或水合氯醛装(不加热观察)→否则会溶解 (不能与水接触)。 【附注】 地方习用品及伪品: 1、白党、叙党:为同科植物管花党参的根,主产于云、贵、川。 与党参相似,但环状横纹少或无,质较坚,色白,嚼之有渣,质较次。 2、土党参:同科植物金钱豹的根,具健脾补肺的功效,不宜代用。亦作人参伪 品。 明党参: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根。“明党、明参” 《本草纲目拾遗》称之“土人参
菊科: 科特征:多为草本,头状花序,小花同型或异型(全为管状花或舌状花;外为 舌状花、中央为管状花),花冠 5-3 裂,聚药雄蕊5枚,子房下位,瘦果。 成分:常含菊糖,挥发油,生物碱等。 木 香 【别名】 云木香、广木香、印木香 【释名】 过去由印度等地经广州进口,故通称“广木香”,也称“印木香”。现主产于云 南丽江地区,故又称“云木香”。 明代之前的本草称之为青木香,如陶弘景。到李时珍时,因马兜铃根为青木香, 乃称之为南木香或广木香以别之。 【来源】菊科植物木香的根。 【产地】主产于云南,川、藏亦产,为栽培品。 生于海拔 2700m 以上的高山草原。 【采收加工】 秋冬采挖 2-3 年生的根,切段或纵剖为块, 晒干或风干,撞去粗皮。 【性状鉴别】 1、圆柱形或枯骨形。 2、表面黄棕色,栓皮多已除去,有显著纵沟,有的可见菱 形网纹。 3、体重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有一棕色环(形成 层)及放射状纹理,可见散在的褐色油点。老根中心常呈朽木 状。 4、气强烈芳香,味苦辛。(辛味较川木香浓) 【显微鉴别】(要点)
菊科: 科特征:多为草本,头状花序,小花同型或异型(全为管状花或舌状花;外为 舌状花、中央为管状花),花冠 5-3 裂,聚药雄蕊5枚,子房下位,瘦果。 成分:常含菊糖,挥发油,生物碱等。 木 香 【别名】 云木香、广木香、印木香 【释名】 过去由印度等地经广州进口,故通称“广木香”,也称“印木香”。现主产于云 南丽江地区,故又称“云木香”。 明代之前的本草称之为青木香,如陶弘景。到李时珍时,因马兜铃根为青木香, 乃称之为南木香或广木香以别之。 【来源】菊科植物木香的根。 【产地】主产于云南,川、藏亦产,为栽培品。 生于海拔 2700m 以上的高山草原。 【采收加工】 秋冬采挖 2-3 年生的根,切段或纵剖为块, 晒干或风干,撞去粗皮。 【性状鉴别】 1、圆柱形或枯骨形。 2、表面黄棕色,栓皮多已除去,有显著纵沟,有的可见菱 形网纹。 3、体重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有一棕色环(形成 层)及放射状纹理,可见散在的褐色油点。老根中心常呈朽木 状。 4、气强烈芳香,味苦辛。(辛味较川木香浓) 【显微鉴别】(要点)
横切面:1、韧皮纤维少,油室大而多。 2、木纤维少,中央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形。 粉末:1、菊糖:扇形或块状,类白色,众多。 2、油室:多破碎,内含黄色油状物。 此外还有纤维,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等。 【理化鉴别】(熟悉) 70%乙醇浸软的切片+15%α-萘酚、浓硫酸各 1 滴,-- →即显紫色。 【附注】 1、土木香(藏木香):菊科植物土木香或总状土木香的根。主产于河北,亦作 木香用。 2、越西木香:菊科植物厚叶木香、菜木香、膜缘木香、木里木香、越西木香的 根。 因发现于四川的越西而得名,主产于四川西昌地区。地方习用。 中央初生木质部为二或三原型,油室多。 3、青木香: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 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 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可见淡黄色和黄棕色相间排列的放射状纹理, 且有一明显的黄棕色环纹。气微,味苦。 功能行气解毒、消肿,木香则主要理气。 不能作木香用。组织构造中无菊糖。 川木香 【来源】 菊科植物川木香及灰毛川木香的根。 【产地】 川木香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及西藏; 灰毛川木香产于四川
横切面:1、韧皮纤维少,油室大而多。 2、木纤维少,中央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形。 粉末:1、菊糖:扇形或块状,类白色,众多。 2、油室:多破碎,内含黄色油状物。 此外还有纤维,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等。 【理化鉴别】(熟悉) 70%乙醇浸软的切片+15%α-萘酚、浓硫酸各 1 滴,-- →即显紫色。 【附注】 1、土木香(藏木香):菊科植物土木香或总状土木香的根。主产于河北,亦作 木香用。 2、越西木香:菊科植物厚叶木香、菜木香、膜缘木香、木里木香、越西木香的 根。 因发现于四川的越西而得名,主产于四川西昌地区。地方习用。 中央初生木质部为二或三原型,油室多。 3、青木香: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 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 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可见淡黄色和黄棕色相间排列的放射状纹理, 且有一明显的黄棕色环纹。气微,味苦。 功能行气解毒、消肿,木香则主要理气。 不能作木香用。组织构造中无菊糖。 川木香 【来源】 菊科植物川木香及灰毛川木香的根。 【产地】 川木香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及西藏; 灰毛川木香产于四川
生长于海拔 3500m 以上的高山草地。 【性状鉴别】 1、圆柱形(铁杆木香)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槽子木香)。 根头偶有黑色胶状物,习称“油头、糊头”。 2、表面黄褐色,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纤维束)。 3、体较轻,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在稀疏油点 及裂隙,可见明显的形成层环纹。 4、有香气,味苦,嚼之粘牙。 【显微鉴别】(提问:是否符合双子叶次生根的构造) 要点:1、韧皮部纤维束与筛管群相间排列。 2、木质部纤维与导管相间或伴随排列。 3、中央(髓部)有一圈油室。 4、薄壁组织中散有油室、菊糖。 【对比】 川木香 云木香 ①铁杆木香、槽子木香 枯骨形 ②有丝瓜络状细筋脉,易断 有菱形网纹,不易断 ③有香气,纤维多,油室少 香气浓郁,纤维少,油室多 ④中央为髓部,有一圈油室 中央初生木质部四原型 白 术 【来源】 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生长于海拔 3500m 以上的高山草地。 【性状鉴别】 1、圆柱形(铁杆木香)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槽子木香)。 根头偶有黑色胶状物,习称“油头、糊头”。 2、表面黄褐色,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纤维束)。 3、体较轻,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在稀疏油点 及裂隙,可见明显的形成层环纹。 4、有香气,味苦,嚼之粘牙。 【显微鉴别】(提问:是否符合双子叶次生根的构造) 要点:1、韧皮部纤维束与筛管群相间排列。 2、木质部纤维与导管相间或伴随排列。 3、中央(髓部)有一圈油室。 4、薄壁组织中散有油室、菊糖。 【对比】 川木香 云木香 ①铁杆木香、槽子木香 枯骨形 ②有丝瓜络状细筋脉,易断 有菱形网纹,不易断 ③有香气,纤维多,油室少 香气浓郁,纤维少,油室多 ④中央为髓部,有一圈油室 中央初生木质部四原型 白 术 【来源】 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多为栽培。 浙江产者称“浙白术”,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其中尤以浙 江于潜产者质量最佳,奉为地道药材,习称“于术”,又称“天 生术”。 【采收加工】 霜降前后,挖取 2-3 年生的根茎, 去细根及茎叶,烘干,称烘术;晒干,称生 晒术。 【性状鉴别】 1、呈肥厚的拳状团块。 2、表面灰黄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和纵皱及沟纹。 顶端有下陷的圆盘状茎基及芽痕。 3、质坚硬不易断。生晒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略有菊花纹及散在的棕色油点,微显油性;烘术断面色较深, 角质样,有裂隙。 4、气清香,味微甜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苍 术 【来源】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 【产地】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句容、镇江,湖北襄阳,河南桐柏等地;北苍术主产于河北、 山西、陕西等地。 【性状鉴别】 一、茅苍术: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多为栽培。 浙江产者称“浙白术”,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其中尤以浙 江于潜产者质量最佳,奉为地道药材,习称“于术”,又称“天 生术”。 【采收加工】 霜降前后,挖取 2-3 年生的根茎, 去细根及茎叶,烘干,称烘术;晒干,称生 晒术。 【性状鉴别】 1、呈肥厚的拳状团块。 2、表面灰黄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和纵皱及沟纹。 顶端有下陷的圆盘状茎基及芽痕。 3、质坚硬不易断。生晒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略有菊花纹及散在的棕色油点,微显油性;烘术断面色较深, 角质样,有裂隙。 4、气清香,味微甜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苍 术 【来源】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 【产地】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句容、镇江,湖北襄阳,河南桐柏等地;北苍术主产于河北、 山西、陕西等地。 【性状鉴别】 一、茅苍术:
1、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偶有分枝。 2、表面灰棕色,有皱纹及残留的须根。 3、质坚实,断面灰白色,散有多数棕红色油点,习称“朱 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4、香气特异,味甘辛微苦。 二、北苍术: 1、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2、表面棕黑色,去外皮者黄棕色。 3、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不起霜。 4、香气较淡。 【附注】 关苍术:同科植物关苍术的根茎。 根茎结节状圆柱形,表面深棕色,质较轻,纤维性强,气特异,味苦。 日本药局方,作白术使用
1、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偶有分枝。 2、表面灰棕色,有皱纹及残留的须根。 3、质坚实,断面灰白色,散有多数棕红色油点,习称“朱 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4、香气特异,味甘辛微苦。 二、北苍术: 1、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2、表面棕黑色,去外皮者黄棕色。 3、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不起霜。 4、香气较淡。 【附注】 关苍术:同科植物关苍术的根茎。 根茎结节状圆柱形,表面深棕色,质较轻,纤维性强,气特异,味苦。 日本药局方,作白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