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根 ◼ 【来源】 ◼ 豆科植物野葛 或甘葛藤的根。 甘葛藤
葛 根 ◼ 【来源】 ◼ 豆科植物野葛 或甘葛藤的根。 甘葛藤
◼ 【性状鉴别】 ◼ 1、野葛根: ◼ 常为斜切或纵切的 块片,类白色或淡 棕色,表面有时可 见残留的棕色栓皮; 切面粗糙,纤维性 强;质轻松;气微, 味淡
◼ 【性状鉴别】 ◼ 1、野葛根: ◼ 常为斜切或纵切的 块片,类白色或淡 棕色,表面有时可 见残留的棕色栓皮; 切面粗糙,纤维性 强;质轻松;气微, 味淡
◼ 2、甘葛藤根: ◼ 纤维性较弱,有 的呈绵毛状。质 坚硬而重,富粉 性。气微,味微 甜
◼ 2、甘葛藤根: ◼ 纤维性较弱,有 的呈绵毛状。质 坚硬而重,富粉 性。气微,味微 甜
◼ 【成分】 ◼ 含黄酮类物质。 ◼ 注意:葛根长霉后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
◼ 【成分】 ◼ 含黄酮类物质。 ◼ 注意:葛根长霉后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
甘 草 ◼ 【来源】 ◼ 豆 科 植 物 甘 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胀果 甘草G. inflata、 光 果 甘 草 G. glabra的根及根 茎
甘 草 ◼ 【来源】 ◼ 豆 科 植 物 甘 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胀果 甘草G. inflata、 光 果 甘 草 G. glabra的根及根 茎
◼ 【性状鉴别】 ◼ 一、甘草: ◼ 1、根呈圆柱形, 外皮松紧不等。表 面红棕、暗棕、灰 褐色,有明显的皱 纹及横长皮孔。两 端切面中央稍下陷 (有的不明显)
◼ 【性状鉴别】 ◼ 一、甘草: ◼ 1、根呈圆柱形, 外皮松紧不等。表 面红棕、暗棕、灰 褐色,有明显的皱 纹及横长皮孔。两 端切面中央稍下陷 (有的不明显)
◼ 2、质坚实而重,断面 黄白色,纤维性,有 粉性,具明显的形成 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 有裂隙。 ◼ 3、根茎表面有芽痕, 横切面中央有髓。 ◼ 4、味甜而特殊
◼ 2、质坚实而重,断面 黄白色,纤维性,有 粉性,具明显的形成 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 有裂隙。 ◼ 3、根茎表面有芽痕, 横切面中央有髓。 ◼ 4、味甜而特殊
◼ 二、胀果甘草: ◼ 根粗壮木质性强,表 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粗糙。质坚硬,木纤 维多,粉性差,断面 多裂隙
◼ 二、胀果甘草: ◼ 根粗壮木质性强,表 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粗糙。质坚硬,木纤 维多,粉性差,断面 多裂隙
◼ 三、光果甘草: ◼ 外皮大多灰棕色, 不甚粗糙,皮孔细 小而不明显,裂隙 少,纤维性强
◼ 三、光果甘草: ◼ 外皮大多灰棕色, 不甚粗糙,皮孔细 小而不明显,裂隙 少,纤维性强
◼ 【显微鉴别】 ◼ 1、甘草根的横切面: ◼ ①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粉甘草外皮已除 去)。 ◼ ②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 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 ③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 ④导管常单个或2-3个成群。 ◼ ⑤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 【显微鉴别】 ◼ 1、甘草根的横切面: ◼ ①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粉甘草外皮已除 去)。 ◼ ②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 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 ③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 ④导管常单个或2-3个成群。 ◼ ⑤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