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10月考参考答案 1.B【解析】A.“美育包含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 育,一种是审美教育”不符;“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与文中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 精神是美育的灵魂”不符C.美育是在五四运动中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 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于文无根。 2.B【解析】文章在谈论鉴赏中西方绘画区别时没有采用引用论证 3.C【解析】表达“未然变已然”,文中只是提出了我国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方向 4.(3分)D5.(3分)C 6.(12分) ①思维导图的定义和功能(或特征)“什么是思维图”亦可) ②功能(或作用)③关键词和小图像 ④图例(或思维导图例) ⑤容易曲解和简化原本复杂的系统 ⑥适度使用 (每点2分 7.(3分)B 8.(6分)①郭素素介绍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情景,是班上大部分孩子期望而 又难以实现的,因而引发哭声一片。②以此结尾表达了作看对农村留守孩子及留守老人生 活现状的反思与同情。3作者用这种言有尽向意无穷的方式结尾,唤起读者(或社会)对留 守家庭进行关注与思考,以增强文章的现实批判力。(每点2分) 9.(6分)①(形象角度)能够充分展示留守儿童的形象特点,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思 想状态。②(内容主题角度)能够广泛地展示现实生活,通过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能够折射出 城市农民工、农村留守老人等的生活状况。③(艺术效果角度)使得叙事集中,通过不同 孩子的讲述把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集中展示出来。(每点2分) 10.B【解析】从语意来看,“出”指出京,“为饶州知府”是出京的结果,中间不能断,排除 A项;“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盜”意为张居正的门客指使江都御史王篆定 罪陈吾德的部下失盜,中间不能断,排除C、D项 11.B【解析】户部最高长官是户部尚书。 12.A【解析】应为隆庆四年 13.(1)两广有很多盜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列出八件有利国家且 合乎时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率”“虚文”“罔”“便宜”“允行”各1分。) (2)皇帝下诏派遣宦官督察纺织,陈吾德与同僚严用和一起直言极谏,皇帝答复知道了。 (“遣”“中官”“偕”“切谏”“报”各1分。) 14.A15.B16.A17.C18.D19.A20.C21.A22.C23.D C 25.(6分) 【答案示例一以杏花为物象】前四句,杏花飘落,花影在地,景色清幽静雅,写出诗人 对美的欣赏喜爱之情。五、六两句,诗人“与客饮杏花下”,争相摇落杏花,花香盈庭
高三语文 10 月考参考答案 1.B【解析】A.“美育包含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 育,一种是审美教育”不符;“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与文中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 精神是美育的灵魂”不符 C.美育是在五四运动中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 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于文无根。 2.B【解析】文章在谈论鉴赏中西方绘画区别时没有采用引用论证。 3.C【解析】表达“未然变已然”,文中只是提出了我国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方向。 4.(3 分)D 5.(3 分)C 6. (12 分) ①思维导图的定义和功能(或特征)“什么是思维图”亦可) ②功能(或作用)③关键词和小图像 ④图例(或思维导图例) ⑤容易曲解和简化原本复杂的系统 ⑥适度使用 (每点 2 分) 7.(3 分)B 8.(6 分)①郭素素介绍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情景,是班上大部分孩子期望而 又难以实现的,因而引发哭声一片。②以此结尾表达了作看对农村留守孩子及留守老人生 活现状的反思与同情。3 作者用这种言有尽向意无穷的方式结尾,唤起读者(或社会)对留 守家庭进行关注与思考,以增强文章的现实批判力。(每点 2 分) 9.(6 分)①(形象角度)能够充分展示留守儿童的形象特点,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思 想状态。②(内容主题角度)能够广泛地展示现实生活,通过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能够折射出 城市农民工、农村留守老人等的生活状况。③ (艺术效果角度)使得叙事集中,通过不同 孩子的讲述把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集中展示出来。(每点 2 分) 10.B【解析】从语意来看,“出”指出京,“为饶州知府”是出京的结果,中间不能断,排除 A 项;“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盜”意为张居正的门客指使江都御史王篆定 罪陈吾德的部下失盜,中间不能断,排除 C、D 项。 11.B【解析】户部最高长官是户部尚书。 12.A【解析】应为隆庆四年 13.(1)两广有很多盗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列出八件有利国家且 合乎时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率”“虚文”“罔”“便宜”“允行”各 1 分。) (2)皇帝下诏派遣宦官督察纺织,陈吾德与同僚严用和一起直言极谏,皇帝答复知道了。 (“遣”“中官”“偕”“切谏”“报”各 1 分。) 14.A 15.B 16.A 17.C 18.D 19.A 20.C 21.A 22.C 23.D 24. C 25.(6 分) 【答案示例一 以杏花为物象】前四句,杏花飘落,花影在地,景色清幽静雅,写出诗人 对美的欣赏喜爱之情。五、六两句,诗人“与客饮杏花下”,争相摇落杏花,花香盈庭
诗人与客闻香饮酒,豪情与雅趣兼具。最后四句,诗人想象明天春风劲起,满地落红,借 花的凋零表达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 【答案示例二以月为物象】前四句写月入户寻人,引人月下赏花,流露出诗人的雅趣和 对月下空灵之景的喜爱:“劝君且吸杯中月”以月代酒,表现出诗人对月的迷恋与享受已 达痴迷状态;“声断月明”“惟忧月落”二句,表现诗人对美好景物行将消失的忧虑与惆 怅,以及对花好月圆世界的向往与留恋,寓意更深一层 【评分标准】满分6分。只要扣住“人因物而情迁”,每写出一点,并分析正确,2分, 满6分即止 26.(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此时无声胜有声(6分,每句1分) 27.C 28.A(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杀鸡取 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如火 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 分兴盛的阶段。) 29.D("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句序不当,排除A、B:"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 排除C。) 30.C(利用句式的一致性,排除B、D:"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A、D。) 31.D 32.B(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 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 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 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 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为 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 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 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 用“随心所欲”。 34.D(第一组:“拍手称快”意为“形容正义伸张或公愤消除时高兴痛快的样子”。“欢 呼雀跃”意为“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第二组:“鳞次栉比”意为“像 鱼鳞和梳齿那样依次排列,形容建筑物排列密集”;“星罗棋布”意为“像群星罗列,像 棋子分布:形容数量多而广”。第三组:“殚精竭虑”意为“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处 心积虑”意为“心里计划思考已久”,多含贬义。第四组:“名列前茅”用以比喻“评比 考试等名位在前”:“出类拔萃”意为“品行、才干高出同类而拔尖”。) 35.B(A项,动宾搭配不当:C项,主宾搭配不当、不合逻辑:D项,偷换主语。) 6.C(第一、二分句是顺承关系,第三分句与第一、二分句是目的关系。) 【参考译文】 陈吾德,字懋修,是归善人。他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授行人官职。隆庆三年,提升 为工科给事中。两广有很多盗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条列八件有
诗人与客闻香饮酒,豪情与雅趣兼具。最后四句,诗人想象明天春风劲起,满地落红,借 花的凋零表达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 【答案示例二 以月为物象】前四句写月入户寻人,引人月下赏花,流露出诗人的雅趣和 对月下空灵之景的喜爱;“劝君且吸杯中月”以月代酒,表现出诗人对月的迷恋与享受已 达痴迷状态;“声断月明”“惟忧月落”二句,表现诗人对美好景物行将消失的忧虑与惆 怅,以及对花好月圆世界的向往与留恋,寓意更深一层。 【评分标准】满分 6 分。只要扣住“人因物而情迁”,每写出一点,并分析正确,2 分, 满 6 分即止。 26.(1)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2)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3) 此时无声胜有声(6 分,每句 1 分) 27.C 28.A(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杀鸡取 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如火 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 分兴盛的阶段。) 29.D("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 A;句序不当,排除 A、B;"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 排除 C。) 30.C(利用句式的一致性,排除 B、D;"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 A、D。) 31.D 32.B(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 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 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 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 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为 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 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 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 用“随心所欲”。) 33.C 34.D(第一组:“拍手称快”意为“形容正义伸张或公愤消除时高兴痛快的样子”。“欢 呼雀跃”意为“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第二组:“鳞次栉比”意为“像 鱼鳞和梳齿那样依次排列,形容建筑物排列密集”;“星罗棋布”意为“像群星罗列,像 棋子分布;形容数量多而广”。第三组:“殚精竭虑”意为“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处 心积虑”意为“心里计划思考已久”,多含贬义。第四组:“名列前茅”用以比喻“评比、 考试等名位在前”;“出类拔萃”意为“品行、才干高出同类而拔尖”。) 35. B(A 项,动宾搭配不当;C 项,主宾搭配不当、不合逻辑;D 项,偷换主语。) 36. C(第一、二分句是顺承关系,第三分句与第一、二分句是目的关系。) 【参考译文】 陈吾德,字懋修,是归善人。他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授行人官职。隆庆三年,提升 为工科给事中。两广有很多盗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条列八件有
益且适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第二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不久又产生月食。陈吾德上 奏:“年初日食、月食全都出現,是上天的大灾,陛下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以诚实与天感 应。”皇帝诏令派遣宦官督察纺织,陈吾德与同僚严用和直言极谏,皇帝答复知道了。皇帝 听从了宦宫崔敏的话,下令购买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持章表上奏,皇 帝不听。陈吾德再同李己上奏:“我们目睹皇帝的登基诏书,提及罢除采办,免除加派的赋 税,并称监局打着缺乏的幌子,行文令进行搜刮,对所司阿谀奉承的人,言官及时评品上奏, 从重惩治’,全国人听说如此,犹如获得新生般欢欣。近来左右亲信,纷纷请求皇帝购买金 玉珠宝,不断发送传帖。人们惊骇惶恐都称诏书不讲信用,无所适从。近来府库长期虚空, 百姓困病,负责财政支岀的人从早到晩担忧危局。陛下怎么因玩物嗜好,耗费几十万资财呢? 崔敏等人献谄营私,罪行不可饶恕。请求立即进行谴责,以保全诏书的信用。”皇帝暴怒, 将李已杖击百下,囚禁在刑部监狱,将陈吾德贬为平民。神宗继位,启用陈吾德在兵科供职 万历元年,晋升为右给事中。张居正执掌国政,谏官论事必须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 不久,因争辩成国公朱希忠被赠封定襄王爵号的事,更加违逆张居正。到慈宁宫后屋遭受火 灾,陈吾德又极力争辩,被调离京城任饶州知府。有偷窃建昌王印章的人逃到南京被捕获。 张居正的门客指使江都御史王篆定罪陈吾德的部下失盗,将他贬为马邑典史。御史又弹劾 他在饶州任职时违背规定进行讲学,用府库的钱购置办学的公田,于是将他从官籍中除名 降为百姓。张居正死后,陈吾德被推荐担任思州推官,调任宝庆同知,都以父母年老为由没 有赴任。后来死在湖广佥事的任上。 【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为”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所以除了写人还要写月、写花、写酒,既把 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诗的开头两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开门见山,托出花与月。首句写 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两句大意是 说,在一个暮春之夜,随风飘落的杏花,飞落在竹帘之上,它的飘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 都给驱散了。而此时,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幽闲雅静之人。″寻幽人 的"寻”字很有意趣。李白有诗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主,明月是客,说 明诗人意兴极浓,情不自禁地邀月对饮。而在此诗中,明月是主,诗人是客,明月那么多 情,入户来寻幽人。那么,被邀之人就不能不为月的盛情所感,从而高兴地与月赏花对饮。 接下来″褰衣步月踏花影,炯虹流水涵青苹″二句,是说诗人应明月之邀,揽衣举足, 沿阶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赏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苹的神秘月色。这两句空灵婉 媚,妙趣横生。诗的上下两句都是先写月光,后写月影。"步月"是月光,"踏花″是月影;" 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月影。"炯如流水",是说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写月光的 明亮,如杜甫《法镜寺》:"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 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 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知月惜花的诗人,沐浴在花与月的清流之中,正好 可以一洗尘虑,一涤心胸。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两句写花与酒。杜甫《遣兴》诗中有″狂风挽断 最长条"之句,白居易《晚春》诗中则说:"百花落如雪。″花间置酒″两句化用了杜甫、白 居易诗意,写出了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香花,趁着酒
益且适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第二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不久又产生月食。陈吾德上 奏:“年初日食、月食全都出現,是上天的大灾,陛下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以诚实与天感 应。”皇帝诏令派遣宦官督察纺织,陈吾德与同僚严用和直言极谏,皇帝答复知道了。皇帝 听从了宦宫崔敏的话,下令购买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持章表上奏,皇 帝不听。陈吾德再同李已上奏:“我们目睹皇帝的登基诏书,提及罢除采办,免除加派的赋 税,并称监局打着缺乏的幌子,行文令进行搜刮,对所司阿谀奉承的人,言官及时评品上奏, 从重惩治’,全国人听说如此,犹如获得新生般欢欣。近来左右亲信,纷纷请求皇帝购买金 玉珠宝,不断发送传帖。人们惊骇惶恐都称诏书不讲信用,无所适从。近来府库长期虛空, 百姓困病,负责财政支出的人从早到晚担忧危局。陛下怎么因玩物嗜好,耗费几十万资财呢? 崔敏等人献谄营私,罪行不可饶恕。请求立即进行谴责,以保全诏书的信用。”皇帝暴怒, 将李已杖击百下,囚禁在刑部监狱,将陈吾德贬为平民。神宗继位,启用陈吾德在兵科供职。 万历元年,晋升为右给事中。张居正执掌国政,谏官论事必须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 不久,因争辩成国公朱希忠被赠封定襄王爵号的事,更加违逆张居正。到慈宁宫后屋遭受火 灾,陈吾德又极力争辩,被调离京城任饶州知府。有偷窃建昌王印章的人逃到南京被捕获。 张居正的门客指使江都御史王篆定罪陈吾德的部下失盗,将他贬为马邑典史。御史又弹劾 他在饶州任职时违背规定进行讲学,用府库的钱购置办学的公田,于是将他从官籍中除名 降为百姓。张居正死后,陈吾德被推荐担任思州推官,调任宝庆同知,都以父母年老为由没 有赴任。后来死在湖广佥事的任上。 【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为"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所以除了写人还要写月、写花、写酒,既把 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诗的开头两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开门见山,托出花与月。首句写 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两句大意是 说,在一个暮春之夜,随风飘落的杏花,飞落在竹帘之上,它的飘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 都给驱散了。而此时,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幽闲雅静之人。"寻幽人" 的"寻"字很有意趣。李白有诗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主,明月是客,说 明诗人意兴极浓,情不自禁地邀月对饮。而在此诗中,明月是主,诗人是客,明月那么多 情,入户来寻幽人。那么,被邀之人就不能不为月的盛情所感,从而高兴地与月赏花对饮。 接下来"褰衣步月踏花影,炯虹流水涵青苹"二句,是说诗人应明月之邀,揽衣举足, 沿阶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赏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苹的神秘月色。这两句空灵婉 媚,妙趣横生。诗的上下两句都是先写月光,后写月影。"步月"是月光,"踏花"是月影;" 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月影。"炯如流水",是说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写月光的 明亮,如杜甫《法镜寺》:"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 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 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知月惜花的诗人,沐浴在花与月的清流之中,正好 可以一洗尘虑,一涤心胸。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两句写花与酒。杜甫《遣兴》诗中有"狂风挽断 最长条"之句,白居易《晚春》诗中则说:"百花落如雪。""花间置酒"两句化用了杜甫、白 居易诗意,写出了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香花,趁着酒
兴观赏,则赏花兴致也就更高。花与酒互相映发。诗人此时的情怀,与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山城"以下四句,前两句写借月待客,突出″爱月"之心。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 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是从白居易《寓龙潭寺》诗″云随 飞燕月随杯″中化出,表明诗人对月之爱远远超出了对酒之爱。后两句情绪渐转低沉,见 诗人"惜月"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的流转,悠扬的箫声渐渐停息,月下花间的几案 之上,杯盘已空,诗人忧从中来。此时诗人最忧虑的不是别的,而是月落。这里含着十分 复杂的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诗人,虽然此时处境略有好转,但去国之情总会带来凄清之 感,在此山城,唯有明月与诗人长相陪伴。月落西山,诗人情无以堪。 诗的最后两句转写花,不过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凋零之花。月落杯空,夜将尽 矣,于是对月的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月下之花如此动人,第二天一阵恶风刮起,便会落 英遍地,而满树杏花也就只剩下点点残红。诗中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韵味淳厚,声调流美,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物与人的映衬,情与景 的融入。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首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是一派晚春景色,天上 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接着″明月入户寻幽人″一句,达 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诗人因情设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出神入化。 构思的错落有致,变化自如,使全待情致显得更浓。开篇两句既写花又写月。三、四 句重点写月,其中也有写花之笔。五、六句写花、写酒,但重在写花。七、八句写爱月之 深。九、十句写惜月之情。最后两句是虚笔,借花的凋零写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 寓意更深一层。通观全篇,诗人紧扣诗题,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妙趣横 诗人笔下的月,不仅是含情脉脉,而且带着一股仙气与诗清。这种仙气与诗情,是诗 人超脱飘逸风格的体现,也是诗人热爱自然的心情的流露
兴观赏,则赏花兴致也就更高。花与酒互相映发。诗人此时的情怀,与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山城"以下四句,前两句写借月待客,突出"爱月"之心。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 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是从白居易《寓龙潭寺》诗"云随 飞燕月随杯"中化出,表明诗人对月之爱远远超出了对酒之爱。后两句情绪渐转低沉,见 诗人"惜月"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的流转,悠扬的箫声渐渐停息,月下花间的几案 之上,杯盘已空,诗人忧从中来。此时诗人最忧虑的不是别的,而是月落。这里含着十分 复杂的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诗人,虽然此时处境略有好转,但去国之情总会带来凄清之 感,在此山城,唯有明月与诗人长相陪伴。月落西山,诗人情无以堪。 诗的最后两句转写花,不过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凋零之花。月落杯空,夜将尽 矣,于是对月的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月下之花如此动人,第二天一阵恶风刮起,便会落 英遍地,而满树杏花也就只剩下点点残红。诗中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韵味淳厚,声调流美,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物与人的映衬,情与景 的融入。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首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是一派晚春景色,天上 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接着"明月入户寻幽人"一句,达 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诗人因情设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出神入化。 构思的错落有致,变化自如,使全待情致显得更浓。开篇两句既写花又写月。三、四 句重点写月,其中也有写花之笔。五、六句写花、写酒,但重在写花。七、八句写爱月之 深。九、十句写惜月之情。最后两句是虚笔,借花的凋零写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 寓意更深一层。通观全篇,诗人紧扣诗题,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妙趣横 生。 诗人笔下的月,不仅是含情脉脉,而且带着一股仙气与诗清。这种仙气与诗情,是诗 人超脱飘逸风格的体现,也是诗人热爱自然的心情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