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试题录入者:河池市大安中学苏州红2006-10-14) 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一个人的欣赏趣味,通常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曰:性格修养决定欣赏趣味。春兰与秋菊 同为花中之秀,有人喜欢春之生机盎然,则钟情一枝独秀的春兰:有人偏爱秋之清爽怡人, 则責睐羡疏淡雅的秋菊。二曰:生活经历制约欣赏趣味。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爱看庸俗浅 遵的《游龙戏风》;而贫穷落泊的学子寒士,则盛赞挺而走险的《打渔杀家》。 1、文段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趣(q)味B.盎(yang)然C.怡(y1)人D.落泊(b6) 2、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纨绔B.浅薄C.寒士D.挺而走险 3、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以展示你的书写水平。(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长期推广儿童诵读 经典教育。目前,全台湾接受读经教育的中小学生已增加到100多万。他们学 习的主要是《千字文》、《孝经》、《唐诗三百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 和《春秋》等,接受儒家、道家文化的熏陶。各民间团体经常举行“过五关”、“读经比赛 共同过关”和大型会考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体会学习的欢乐。王教授认为,读经不 仅能提高语文水平,陶冶人的性情,更重要的是能延廷续中国文化血脉。 目前,大陆有不少地方也开展了诵读经典活动。 4、假设王财贵教授到大陆访问,来到你的学校作一次以“走进经典”为主题的报告。 在与王教授的互动环节中,请你用简练、得体的语言向他提问一个你最想问的问题。 你说(问): (3分) 假设你们学校也开展这项活动。为了促进读经活动的开展和检验读经活动的成果,学校 决定在秋季期组织全校性的古典诗文背诵比赛 5、为了渲染比赛活动气氛,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作为横幅在校园悬挂。要求用上上述《千 字文》等经典著作的名称或其中的内容。例如:吸收《孝经》精华,继承中华美德。(2分)
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 2006 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试题录入者:河池市大安中学苏州红 2006—10—14) 一、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一个人的欣赏趣.味,通常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曰:性格修养决定欣赏趣味。春兰与秋菊 同为花中之秀,有人喜欢春之生机盎.然,则钟情一枝独秀的春兰;有人偏爱秋之清爽怡.人, 则青睐萧疏淡雅的秋菊。二曰:生活经历制约欣赏趣味。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爱看庸俗浅 薄的《游龙戏凤》;而贫穷落泊.的学子寒士,则盛赞挺而走险的《打渔杀家》。 1、文段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趣( qù )味 B.盎( yang )然 C.怡( yí )人 D.落泊( bó ) 2、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A.纨绔 B.浅薄 C.寒士 D.挺而走险 3、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以展示你的书写水平。(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长期推广儿童诵读 经典教育。目前,全台湾接受读经教育的中小学生已增加到 100 多万。他们学 习的主要是《千字文》、《孝经》、《唐诗三百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 和《春秋》等,接受儒家、道家文化的熏陶。各民间团体经常举行“过五关”、“读经比赛”、 “共同过关”和大型会考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体会学习的欢乐。王教授认为,读经不 仅能提高语文水平,陶冶人的性情,更重要的是能延续中国文化血脉。 目前,大陆有不少地方也开展了诵读经典活动。 4、假设王财贵教授到大陆访问,来到你的学校作一次以“走进经典”为主题的报告。 在与王教授的互动环节中,请你用简练、得体的语言向他提问一个你最想问的问题。 你说(问): 。(3 分) 假设你们学校也开展这项活动。为了促进读经活动的开展和检验读经活动的成果,学校 决定在秋季期组织全校性的古典诗文背诵比赛。 5、为了渲染比赛活动气氛,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作为横幅在校园悬挂。要求用上上述《千 字文》等经典著作的名称或其中的内容。例如:吸收《孝经》精华,继承中华美德。(2 分)
6、请你就如何使全校同学都参与背诵比赛活动,向学校活动组委会提两条建议。(2分)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7、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8分)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福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他们融人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 圣火的形象 请你写出一个含有“燕子”形象的诗句: 8、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窝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舂泥更护花。 A、首句对“白日斜”的描写,融情人景,表现诗人仕途失意的伤感。 B、“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诗人坐着马车离京东行,很快就可以回到他远在天边的 家乡 C、“落红”“护花”表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歌手丛飞生前资助失学儿童,死后捐献眼角膜 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D、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辞官还乡的郁闷心情,后两句则表达诗人愿竭尽余力为社会作贡 献的情怀。这两种情感在诗中有先后之别,却没有主次之分 E、诗启示我们:面对命运的不公,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和服务于社会,才是明智的选择。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干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6、请你就如何使全校同学都参与背诵比赛活动,向学校活动组委会提两条建议。(2 分) ① 。 ② 。 二、古诗文阅读(21 分) 7、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福娃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他们融人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 圣火的形象。 请你写出一个含有“燕子”形象的诗句: , 。 8、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 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首句对“白日斜”的描写,融情人景,表现诗人仕途失意的伤感。 B、“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诗人坐着马车离京东行,很快就可以回到他远在天边的 家乡。 C、“落红”“护花”表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歌手丛飞生前资助失学儿童,死后捐献眼角膜 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D、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辞官还乡的郁闷心情,后两句则表达诗人愿竭尽余力为社会作贡 献的情怀。这两种情感在诗中有先后之别,却没有主次之分。 E、诗启示我们:面对命运的不公,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和服务于社会,才是明智的选择。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 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0、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争髙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ll、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寻人启事金文吉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①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长椅子,寒冷而郁闷, 女孩无言。 女孩一直以为,母亲不疼她,除了挣钱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苛求她,必须这样,不准 那样,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结论,并将这作为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她留下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了现 实:“妈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读着留言,女 孩感到了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如愿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 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很痛快。你永远找不到我。②女孩甩甩头向火车站走 去。 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③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 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0、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 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 感。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寻人启事 金文吉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①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长椅子,寒冷而郁闷, 女孩无言。 女孩一直以为,母亲不疼她,除了挣钱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苛求她,必须这样,不准 那样,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结论,并将这作为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她留下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了现 实:“妈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 读着留言,女 孩感到了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如愿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 A 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 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很痛快。你永远找不到我。②女孩甩甩头向火车站走 去。 在 B 市,女孩卖报、做工。③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发到了 B 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
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 市 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 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 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默念过百遍、干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 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她的工作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 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寻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了,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④寻母,速归 (选自《时文鲜读》,有删改) 12、从全文看,标题“寻人启事”的具体含义是:(回答限在45字以内)(4分) 13、下列对这篇小小说的主人公和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小说的主人公是“女孩”:小说通过记叙女孩由出走到寻母的变化,反映了年轻人由 迷惑到成熟的成长历程 B、本文明写“女孩”,其实“母亲”才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主人公;小说从侧面描写母亲 寻女的急切与坚定,赞颂了母爱的深沉、无私与执着。 C、主人公是“女孩”和“母亲”:小说表现了血浓于水的母女深情。 D、主人公是“母亲”和“女孩”:小说反映了两代人的代沟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 14、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 A、①句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女孩此时“寒冷而郁闷”的心情 B、②句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女孩对母亲的怨恨和出走的坚决 C、③句暗写女孩的心理变化,是全文的转折之笔 D、④句以女孩寻母作结,既照应前文母亲寻女,构思精妙,又留下悬念与余味,给读者留 下想象和再创作的空间
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 C 市。 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 C 市的两 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 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 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 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她的工作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 A 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 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寻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了,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④寻母,速归。 (选自《时文鲜读》,有删改) 12、从全文看,标题“寻人启事”的具体含义是:(回答限在 45 字以内)(4 分) 13、下列对这篇小小说的主人公和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小说的主人公是“女孩” ;小说通过记叙女孩由出走到寻母的变化,反映了年轻人由 迷惑到成熟的成长历程。 B、本文明写“女孩” ,其实“母亲”才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主人公;小说从侧面描写母亲 寻女的急切与坚定,赞颂了母爱的深沉、无私与执着。 C、主人公是“女孩”和“母亲” ;小说表现了血浓于水的母女深情。 D、主人公是“母亲”和“女孩” ;小说反映了两代人的代沟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 14、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①句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女孩此时“寒冷而郁闷”的心情。 B、②句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女孩对母亲的怨恨和出走的坚决。 C、③句暗写女孩的心理变化,是全文的转折之笔。 D、④句以女孩寻母作结,既照应前文母亲寻女,构思精妙,又留下悬念与余味,给读者留 下想象和再创作的空间
(二)单眼皮的莫愁湖 你如果去南京,就没有不去莫愁湖的道理。只要你听说过它,便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 或远或近地吸引着你——不仅吸引着你寻觅的眼睛,更吸引着你驿动的心 莫愁湖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字比其 更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呢?若仅仅就外表美而言,莫愁湖是比不过西湖那一类的。莫愁 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这温馨的名字使它-下孑活了起来,而且永 久地保持着青春。这是怎样的眼晴啊,单纯、善良、天真,不沾染一丝灰尘,似乎天生就不 应该,也不会受到人间烟火的污染。 说起莫愁湖,避不开莫愁女的传说。莫愁,最早是-位女孑的名字。据说莫愁并非土 生土长的南京人,她因为爱情而岀嫁到南京,嫁给卢家做了寡妇,从此跟南京结下不解之缘 南京人似乎—下子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远嫁而来的小媳妇,而且喜欢了干百年。我想,这 首先得益于她那好听的名字。有着这样吉徉的女子谁会不熹欢呢?正如有这样。个名字的 湖泊,谁又会不喜欢呢? 莫愁女当年住在南京水西门外的湖畔,她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如今,她虽 已不在了,可她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她对后人“莫愁、莫愁”的由衷祝福也留了下来。她活 在自己的名字里,更活在湖泊的倒影里。当然,在莫愁女身上,比她的外表更美、更重要、 更值得回味的,还是她心灵的美、人性的美,那是一种对任何劫难都能够包容、并且抵御得 住时间消磨的美。况且,莫愁女一定也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莫愁莫愁,并不是没有烦恼 而是战胜了烦恼。这种在命运面前的坚强体现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就显得尤其宝贵,尤其难 得。 想到莫愁女,再看看莫愁湖,我看到的是会说话的眼睛。它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同
(二)单眼皮的莫愁湖 洪 烛 你如果去南京,就没有不去莫愁湖的道理。只要你听说过它,便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 或远或近地吸引着你——不仅吸引着你寻觅的眼晴,更吸引着你驿动的心。 莫愁湖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字比其 更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呢?若仅仅就外表美而言,莫愁湖是比不过西湖那一类的。莫愁 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这温馨的名字使它一下子活了起来,而且永 久地保持着青春。这是怎样的眼晴啊,单纯、善良、天真,不沾染一丝灰尘,似乎天生就不 应该,也不会受到人间烟火的污染。 说起莫愁湖,避不开莫愁女的传说。莫愁,最早是一位女子的名字。据说莫愁并非土 生土长的南京人,她因为爱情而出嫁到南京,嫁给卢家做了寡妇,从此跟南京结下不解之缘。 南京人似乎一下子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远嫁而来的小媳妇,而且喜欢了千百年。我想,这 首先得益于她那好听的名字。有着这样吉祥的女子,谁会不喜欢呢?正如有这样一个名字的 湖泊,谁又会不喜欢呢? 莫愁女当年住在南京水西门外的湖畔,她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如今,她虽 已不在了,可她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她对后人“莫愁、莫愁”的由衷祝福也留了下来。她活 在自己的名字里,更活在湖泊的倒影里。当然,在莫愁女身上,比她的外表更美、更重要、 更值得回味的,还是她心灵的美、人性的美,那是一种对任何劫难都能够包容、并且抵御得 住时间消磨的美。况且,莫愁女一定也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莫愁,莫愁,并不是没有烦恼, 而是战胜了烦恼。这种在命运面前的坚强体现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就显得尤其宝贵,尤其难 得。 想到莫愁女,再看看莫愁湖,我看到的是会说话的眼晴。它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同一
句话:“莫愁,莫愁……,”但仅仅这一句,就足够了。再看看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 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在我的想象中,莫愁女也是但眼皮的,不张扬、不妖 冶,清水岀芙蓉,天然去雕饰。可我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我从它清澈的眼情里读 出了跨越时空的祝福和一颗纤尘不染的心。 你在恍惚的时候,可以到莫愁湖边走一走。湖风如同—个循循善诱的声音,在劝解着 你,抚慰着你:不要忧愁,不要忧愁….走着走着,你果然就没有忧愁了,或者说忘掉忧愁 了。恐怕正因为有莫愁湖的陪伴,南京人才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南京,是一座 历经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 (选自CCTV·COM电视诗歌散文·城之眼一一中国名湖系列,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理解,有错误的两项是()()(4分) 、“驿动”:根据下文内容判断,此处意为骚动不安,烦恼忧愁。 B、“眼晴”:指莫愁湖这个名字 C、“魅力”:指莫愁女战胜烦恼的坚强品格 D、“心灵的美”:指莫愁女对人们的权威和祝福:“人性的美”:更多的指莫愁女单纯、 善良、天真的性格 E、“乐观”:这是本文的文眼,如同莫愁女和莫愁湖权威和祝福世人“莫愁”一样,这是 作者通过本文对世人的劝慰和祝福。 16、请你对波浪线的语句写出简洁的批注,就其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发表你的感受和评价。(2 分) 17、中国的名湖众多,而作者“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从全文表述看,作者喜 欢莫愁湖的原因是什么?(4分) 四、写作与修改(60分) (一)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一则奇异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三个猎人 从前有3个猎人,两个没带枪,一个不会打枪。他们碰到3只兔子,两只兔子中弹逃
句话:“莫愁,莫愁……”但仅仅这一句,就足够了。再看看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 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在我的想象中,莫愁女也是但眼皮的,不张扬、不妖 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我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我从它清澈的眼情里读 出了跨越时空的祝福和一颗纤尘不染的心。 你在恍惚的时候,可以到莫愁湖边走一走。湖风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声音,在劝解着 你,抚慰着你:不要忧愁,不要忧愁……走着走着,你果然就没有忧愁了,或者说忘掉忧愁 了。恐怕正因为有莫愁湖的陪伴,南京人才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南京,是一座 历经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 (选自 CCTV·COM 电视诗歌散文·城之眼——中国名湖系列,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理解,有错误的两项是( )( ) (4 分) A、“驿动” :根据下文内容判断,此处意为骚动不安,烦恼忧愁。 B、“眼晴” :指莫愁湖这个名字。 C、“魅力” :指莫愁女战胜烦恼的坚强品格。 D、“心灵的美” :指莫愁女对人们的权威和祝福;“人性的美” :更多的指莫愁女单纯、 善良、天真的性格。 E、“乐观” :这是本文的文眼,如同莫愁女和莫愁湖权威和祝福世人“莫愁”一样,这是 作者通过本文对世人的劝慰和祝福。 16、请你对波浪线的语句写出简洁的批注,就其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发表你的感受和评价。(2 分) 。 17、中国的名湖众多,而作者“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 。从全文表述看,作者喜 欢莫愁湖的原因是什么?(4 分) 。 四、写作与修改(60 分) (一)写作(50 分) 18、阅读下面一则奇异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三个猎人 从前有 3 个猎人,两个没带枪,一个不会打枪。他们碰到 3 只兔子,两只兔子中弹逃
走了,一个兔子没中弹,倒下了 他们提起一只逃走的兔子朝前走,来到一幢没门没窗没屋顶也没有墙壁的屋子前,叫出 主人,问:“我们要煮一只逃走的兔子,能否借个锅?” 我有3个锅子,两个打碎了,另一个掉了底 太好了!我们正要借掉了底的。”3个猎人特别高兴,用掉了底的锅,煮熟了逃走的兔 子,美美地吃了个饱 这则让人一时难以读懂的故事意在启示人们:有很多可能的事会成为不可能,不可能的 事却会成为可能。请你以“一切皆有可能”为话题,根据你的体验、认识或想象,自选内容 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 注意 ①文中如出现地名、校名、人名,均用英文字母A、B、C、D等代替 ②题目自拟,不能直接以“一切皆有可能”作为文章标题。 ③不能抄袭别人的作品。 (二)文章修改(10分) 妈妈炒菜 ①妈妈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农民,从早到晩不停地工作着。对于家务活,她几乎样样精通。 但提到炒菜,我们全家就要皱眉头了。因为她炒菜的时候手忙脚乱的,把菜做糊了。 ②天早晨,大阳刚露出半边脸,厨房里便丁丁当当地响开 石 A妈妈正在做菜呢! ③“"哦,你起来了,拿个板凳坐那儿吧。”哎呀,妈妈的眼可真尖,我才探岀头就被她 发现了。妈妈左手提着水壶,右手拿着勺子,正要烧水。我找个小板凳坐在了门后。“妈, 锅里是什么?有股怪味儿『“哎呀!鱼!快拿水来!鱼糊了『她一边挥着勺子一边喊。“给 我把水递过去,往锅里一看:啊?!原来完整的条鱼已四分五裂,锅里黑糊糊的,难看死 ④“"咝——″,锅里冒岀一阵白烟,把我呛得够呛,“快岀去!”妈妈捂着鼻子大声喊 ⑤等我再进来,锅台上已是油迹斑斑。妈妈正在找锅铲,“锅铲放哪儿了?放哪儿了呢? 她东转西转,急得直跺脚。“不是在你手里吗?″“什么?!”她嘴张得大大的,一副吃惊不
走了,一个兔子没中弹,倒下了。 他们提起一只逃走的兔子朝前走,来到一幢没门没窗没屋顶也没有墙壁的屋子前,叫出 主人,问:“我们要煮一只逃走的兔子,能否借个锅?” “我有 3 个锅子,两个打碎了,另一个掉了底。” “太好了!我们正要借掉了底的。”3 个猎人特别高兴,用掉了底的锅,煮熟了逃走的兔 子,美美地吃了个饱。 这则让人一时难以读懂的故事意在启示人们:有很多可能的事会成为不可能,不可能的 事却会成为可能。请你以“一切皆有可能”为话题,根据你的体验、认识或想象,自选内容, 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诗歌不少于 20 行)。 注意: ①文中如出现地名、校名、人名,均用英文字母 A、B、C、D 等代替。 ②题目自拟,不能直接以“一切皆有可能”作为文章标题。 ③不能抄袭别人的作品。 (二)文章修改(10 分) 妈妈炒菜 ①妈妈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农民,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着。对于家务活,她几乎样样精通。 但提到炒菜,我们全家就要皱眉头了。因为她炒菜的时候手忙脚乱的,把菜做糊了。 ②一天早晨,大阳刚露出半边脸,厨房里便丁丁当当地响开了。 A 妈妈正在做菜呢! ③“哦,你起来了,拿个板凳坐那儿吧。”哎呀,妈妈的眼可真尖,我才探出头就被她 发现了。妈妈左手提着水壶,右手拿着勺子,正要烧水。我找个小板凳坐在了门后。“妈, 锅里是什么?有股怪味儿!”“哎呀!鱼!快拿水来!鱼糊了!”她一边挥着勺子一边喊。“给!” 我把水递过去,往锅里一看:啊?!原来完整的一条鱼已四分五裂,锅里黑糊糊的,难看死 了。 ④“咝——”,锅里冒出一阵白烟,把我呛得够呛,“快出去!”妈妈捂着鼻子大声喊。 ⑤等我再进来,锅台上已是油迹斑斑。妈妈正在找锅铲,“锅铲放哪儿了?放哪儿了呢?” 她东转西转,急得直跺脚。“不是在你手里吗?” “什么?!”她嘴张得大大的,一副吃惊不
小的样子。“拿盘子来!“哦,来啦『“这个能吃吗?”“怎么了,不好好学习,天天让你吃 这个r“什么呀.卩扯到哪去了 ⑥得,今天的早饭又没吃香! 喂吧又没有人吃"弟不高兴的起了嘴.“你怎么知道没人吃?我还吃呢 把鱼烧成这样,怎么吃I 还说呢,光坐着不动,谁让你不帮忙烧水呢 我刚说了一句,妈妈就向我开炮了! ⑧妈妈就是这样,一天到晩忙忙活活,但她并不为我们不爱吃她炒的菜而生气,因为她 太爱我们了! 19、对文中方框内标点符号的评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A处的句号改为破折号最恰当,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也可以改为逗号。 B、B处的逗号应改为感叹号,也可以改用问号。 C、C处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 D、D处使用问号未尝不可,但改为感叹号更恰当。 2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修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A、①段“工作”改为“忙碌”,才与整篇语言风格更一致。 B、①段“把菜炒糊了”前边应加上“经常”,否则说法太绝对了 C、③段、⑦段的“的”均应改为“地”。 D、⑥段画线句表意不明,按作者本意,应改为“得,今天的早饭又不好吃!” 21、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课堂练笔。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优点写50-80字的评语。(4分) 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书写规范美观的评2分,书写一般的评1分,书写差的评0分 4、①问题不脱离与“读经”相关的内容:②说话得体(必须有称呼:最好有答谢语) ③语言表达通畅、简练(称呼、问题、答谢语之间衔接自然)。(以上3点各占1分) 5、①内容上必须含有经典著作的名称或其中的内容;②语言表达通畅、凝练。(每小点1分
小的样子。“拿盘子来!”“哦,来啦!”“这个能吃吗?”“怎么了,不好好学习,天天让你吃 这个!” “什么呀 ,B 扯到哪去了!” ⑥得,今天的早饭又没吃香! ⑦“喂狗吧!C 又没有人吃!”弟弟不高兴的撅起了嘴。“你怎么知道没人吃?我还吃呢!” “把鱼烧成这样,怎么吃啊?D” “还说呢,光坐着不动,谁让你不帮忙烧水呢……” 瞧, 我刚说了一句,妈妈就向我开炮了! ⑧妈妈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忙忙活活,但她并不为我们不爱吃她炒的菜而生气,因为她 太爱我们了! 19、对文中方框内标点符号的评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A 处的句号改为破折号最恰当,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也可以改为逗号。 B、 B 处的逗号应改为感叹号,也可以改用问号。 C、 C 处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 D、 D 处使用问号未尝不可,但改为感叹号更恰当。 2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修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A、①段“工作”改为“忙碌” ,才与整篇语言风格更一致。 B、①段“把菜炒糊了”前边应加上“经常”,否则说法太绝对了。 C、③段、⑦段的“的”均应改为“地”。 D、⑥段画线句表意不明,按作者本意,应改为“得,今天的早饭又不好吃!” 21、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课堂练笔。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优点写 50—80 字的评语。(4 分) 。 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 2006 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B 2、D 3、书写规范美观的评 2 分,书写一般的评 1 分,书写差的评 0 分。 4、①问题不脱离与“读经”相关的内容;②说话得体(必须有称呼;最好有答谢语); ③语言表达通畅、简练(称呼、问题、答谢语之间衔接自然)。(以上 3 点各占 1 分) 5、①内容上必须含有经典著作的名称或其中的内容;②语言表达通畅、凝练。(每小点 1 分
共2分) 6、例如:利用广播、黑板报等进行宣传,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向全体学生提出 参赛要求;在本期内分别举行小组、班级、学校层次的选拔赛或决赛,让学生都有参赛机会 采取活泼生动、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每一条建议给1分,共2 7、(1)一览众山小(2)苔痕上阶绿(3)江春入旧年(4X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院香径独徘徊)(8分,每小题2分,有错漏的该小题不给分) 8、BD(选对一项评2分,共4分) 9、D 12、母亲登报寻人启事寻找负气离家出走的女儿:女儿受母亲感召回家后登报寻找卖屋外出 寻女的母亲。 13、B 14、B 15、CD(选对一项评2分,共4分) 16、①表明看法(喜欢与否或者同意与否)占1分,说明理由占1分。②连用反问句式(1分), 强调和突现了作者和世人的喜欢之情(1分)。 17、(1)莫愁湖不张扬,不妖冶,清水岀芙蓉,天然去雕饰。(2)莫愁湖有一个温馨的、很 有人情味的名称,能劝慰人们摆脱忧愁,战胜烦恼,乐观进取。(3)作者主张人应该乐观、 豁达、坚强,而莫愁女难能可贵的战胜烦恼的坚强品格和莫愁湖对世人的劝解抚慰作用,正 与作者的这一人生观相吻合。(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四 18.作文略 21、例如:①选材好:选材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②构思新颖:通过写妈妈的“缺点”来表现妈妈的爱,打破了一般的写作模式, 极其独特。 ③描写生动: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都十分真实生动,使妈妈显得 亲切可爱。 ④语言口语化:摆脱了学生腔,有个性特色,显得活泼、自然
共 2 分) 6、例如:利用广播、黑板报等进行宣传,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向全体学生提出 参赛要求;在本期内分别举行小组、班级、学校层次的选拔赛或决赛,让学生都有参赛机会; 采取活泼生动、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每一条建议给 1 分,共 2 分) 二、 7、(1)一览众山小 (2)苔痕上阶绿 (3)江春入旧年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院香径独徘徊) (8 分,每小题 2 分,有错漏的该小题不给分) 8、BD(选对一项评 2 分,共 4 分) 9、D 10、D 11、B 三、 (一) 12、母亲登报寻人启事寻找负气离家出走的女儿;女儿受母亲感召回家后登报寻找卖屋外出 寻女的母亲。 13、B 14、B (二) 15、CD(选对一项评 2 分,共 4 分) 16、①表明看法(喜欢与否或者同意与否)占 1 分,说明理由占 1 分。②连用反问句式(1 分), 强调和突现了作者和世人的喜欢之情(1 分)。 17、(1)莫愁湖不张扬,不妖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莫愁湖有一个温馨的、很 有人情味的名称,能劝慰人们摆脱忧愁,战胜烦恼,乐观进取。 (3)作者主张人应该乐观、 豁达、坚强,而莫愁女难能可贵的战胜烦恼的坚强品格和莫愁湖对世人的劝解抚慰作用,正 与作者的这一人生观相吻合。(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 四、 (一) 18.作文略 (二) 19、B 20、C 21、例如:①选材好:选材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②构思新颖:通过写妈妈的“缺点”来表现妈妈的爱,打破了一般的写作模式, 极其独特。 ③描写生动: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都十分真实生动,使妈妈显得 亲切可爱。 ④语言口语化:摆脱了学生腔,有个性特色,显得活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