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货币与银行系统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哪些职能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关于美国联邦储蓄系统和商业银行系统的简要介绍 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工具 教学内容: 61货币的职能 62货币的供给 所谓货币供给量就是一国经济流通中的货币量,亦称货币流通量。西方经济学家把货币 供给量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部分。狭义与广义的划分主要以货币的流动性为标准。本 节将介绍货币供给的决定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62.1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在某一时点的货币供给量,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大众的行为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以影响,但却无法单独决定货币供给量 、大众 大众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货存款率,即所得收入用于存款的 比率,通货存款率越高,大众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越小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存款储备金率,即银行吸收存款中没有用于放 款的比率。存款储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越低,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也就越 三、中央银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表现在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的负债总额三部分,是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 础。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的增减变化,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多少。 622货币层次的划分 所谓货币层次的划分,就是把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按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排列,分成若 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货币可划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 狭义货币被定义为同时具有货币三大职能的货币。由于狭义货币具有货币的交 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它也被称作交易货币,简称为M 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用M2表示,就是交易货币和资产性货币之和 具体地说,M2中的准货币包括:你在银行储蓄账户上的存款(即定期存款);由你的证 券交易经纪人负责经营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由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中的 存款等等 64.1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第一,部分储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储备有 法定储备和超额储备之分。所谓法定储备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储备金率 其所接受的存款按一定比例必须保有的储备额称为法定储备,法定储备一般表现在中央银 行的负债方的项目:超额储备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定储备金的储备部分,也称过度储备 金。第二,非现金结算制度。在非现金结算制度下,所有经济(支付)往来均通过开出银行 支票的形式,或转账的办法进行结算。只要在商业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可开支票的), 则所有支付结算业务由银行来完成,因此人们对现金的需要转而成为对存款的需要,银行才 具备创造存款这一能力 642存款创造的过程 所谓存款创造,是指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创造出货币来。为说明存款的创造过程 643简单的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 货币与银行系统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哪些职能;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关于美国联邦储蓄系统和商业银行系统的简要介绍; 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工具。 一、 教学内容: 6.1 货币的职能 6.2 货币的供给 所谓货币供给量就是一国经济流通中的货币量,亦称货币流通量。西方经济学家把货币 供给量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部分。狭义与广义的划分主要以货币的流动性为标准。本 节将介绍货币供给的决定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6.2.1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在某一时点的货币供给量,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大众的行为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以影响,但却无法单独决定货币供给量。 一、大众 大众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货存款率,即所得收入用于存款的 比率,通货存款率越高,大众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越小。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存款储备金率,即银行吸收存款中没有用于放 款的比率。存款储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越低,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也就越 小。 三、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表现在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的负债总额三部分,是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 础。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的增减变化,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多少。 6.2.2 货币层次的划分 所谓货币层次的划分,就是把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按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排列,分成若 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货币可划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一、狭义货币 狭义货币被定义为同时具有货币三大职能的货币。由于狭义货币具有货币的交 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它也被称作交易货币,简称为 M1。 二、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用 M2 表示,就是交易货币和资产性货币之和。 具体地说,M2 中的准货币包括:你在银行储蓄账户上的存款(即定期存款);由你的证 券交易经纪人负责经营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由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中的 存款等等。 6.4.1 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第一,部分储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储备有 法定储备和超额储备之分。所谓法定储备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储备金率” 对其所接受的存款按一定比例必须保有的储备额称为法定储备,法定储备一般表现在中央银 行的负债方的项目;超额储备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定储备金的储备部分,也称过度储备 金。第二,非现金结算制度。在非现金结算制度下,所有经济(支付)往来均通过开出银行 支票的形式,或转账的办法进行结算。只要在商业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可开支票的), 则所有支付结算业务由银行来完成,因此人们对现金的需要转而成为对存款的需要,银行才 具备创造存款这一能力。 6.4.2 存款创造的过程 所谓存款创造,是指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创造出货币来。为说明存款的创造过程。 6.4.3 简单的存款创造乘数
从上例可见,新增存款100万美元,它会创造出新的贷款万400美元。这种贷款如全部 在支票账户上,它们都是M1,因此,存款会创造出贷币!这就是所谓的“存款创造货币 理论,有时简称“存款创造”。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和法定储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设 D表示活期存款总额,R表示原始存款,r代表法定储备率,则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 (6.4.1) 在一例中,有 存款创造乘数是指增加一美元存款所创造出货币的倍数,用m表示: mx=△D/△R=1/r (64.2) 即存款创造乘数等于法定储备金率的倒数 如果中央银行增发一笔货币供给,流入公众手中并转存在支票账户上,这笔新增货币 量会创造出新货币来,因此,存款创造乘数亦被称为“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供给乘数” 货币乘数”等。 644复杂的存款创造乘数 但是,别忘记了这里分析的隐含有两个假定: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第二,银 行客户将一切货币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进行。显然这种假定很难符合现实经济生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每一位银行客户都会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零星支付而保留一部分现金 每一个商业银行考虑到要应付客户的经常性的提取现金而保留有一部分超额储备。这样的结 果必须使货币乘数下降。 、现金漏损 所谓现金漏损是指银行的客户得到贷款后并不是全部存入银行,而提留一部分现金后再 存入银行,从而使得存款创造的乘数下降。设定现金漏损率为a,即每一所得贷款中按a的 比率扣除后再存入银行。则存款创造的乘数为“ 存款创造乘数≈1/r+a (64.3) 二、超额储备 再看超额储备的影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商业银行为了维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进行」 一般都保留有一定的数额的超额储备金。这种现象,必须使货币创造的乘数进一步缩小,因 为银行可用来贷款的货币的数量下降。若以β表示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率,则货币创造的 乘数为 存款创造乘数≈1/r+a+B (644) 从上式可知,一笔新增的原始存款,最终产生的存款总和为D=R(r+a+B)。因此,上 式可改为: D/R≈l/r+a+B (645) 65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金融方针和各种调节措 施 货币政策的中心是控制货币的供给量。我们把有利于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的 货币政策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亦称“松”的货币政策。把减少货币供给导致总需求减少的 货币政策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亦称“紧”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央银行主要依靠什么措施来 执行“紧”的或“松”的货币政策呢?主要有以下三项工具。 6.5.1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以某一时期的货币供给量指标为依据。在金融市场上 对社会公众、企业以及中央银行以外的各种金融机构买卖政府债券,通过提供或收缩非借贷 性质资金的办法,来扩张或紧缩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来控制、调节货币供给和信贷规 模的。中央银行在国家债券市场上买进债券时,出售者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社会公众,经过 票据交换和清算后,必然会增加银行体系的储备金,增加的储备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 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扩大,银根放松,货币供给量增加,刺激了经济的扩张:反之,中央银 行出售债券,则起着紧缩信用的作用。其情形与上述正好相反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另一种作用是影响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债 券的数量十分巨大。中央银行大量出售债券,会使债券的价格下跌,市场利率提高,增大借 入资金的费用,减少社会投资,抑制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过旺的投资和消费势头。反之,中
从上例可见,新增存款 100 万美元,它会创造出新的贷款万 400 美元。这种贷款如全部 在支票账户上,它们都是 M1,因此,存款会创造出贷币!这就是所谓的“存款创造货币” 理论,有时简称“存款创造”。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和法定储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设 D 表示活期存款总额,R 表示原始存款,r 代表法定储备率,则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 D=R·1/r (6.4.1) 在一例中,有: 100×1/20%=500 存款创造乘数是指增加一美元存款所创造出货币的倍数,用 mλ表示: mλ =△D/△R=1/r (6.4.2) 即存款创造乘数等于法定储备金率的倒数。 如果中央银行增发一笔货币供给,流入公众手中并转存在支票账户上,这笔新增货币 量会创造出新货币来,因此,存款创造乘数亦被称为“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供给乘数”、 “货币乘数”等。 6.4.4 复杂的存款创造乘数 但是,别忘记了这里分析的隐含有两个假定: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第二,银 行客户将一切货币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进行。显然这种假定很难符合现实经济生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每一位银行客户都会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零星支付而保留一部分现金; 每一个商业银行考虑到要应付客户的经常性的提取现金而保留有一部分超额储备。这样的结 果必须使货币乘数下降。 一、现金漏损 所谓现金漏损是指银行的客户得到贷款后并不是全部存入银行,而提留一部分现金后再 存入银行,从而使得存款创造的乘数下降。设定现金漏损率为 a,即每一所得贷款中按 a 的 比率扣除后再存入银行。则存款创造的乘数为“ 存款创造乘数≈1/r+a (6.4.3) 二、超额储备 再看超额储备的影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商业银行为了维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进行, 一般都保留有一定的数额的超额储备金。这种现象,必须使货币创造的乘数进一步缩小,因 为银行可用来贷款的货币的数量下降。若以β表示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率,则货币创造的 乘数为: 存款创造乘数≈1/r+a+β (6.4.4) 从上式可知,一笔新增的原始存款,最终产生的存款总和为 D=R/(r+a+β)。因此,上 式可改为: D/R≈1/r+a+β (6.4.5) 6.5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金融方针和各种调节措 施。 货币政策的中心是控制货币的供给量。我们把有利于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的 货币政策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亦称“松”的货币政策。把减少货币供给导致总需求减少的 货币政策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亦称“紧”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央银行主要依靠什么措施来 执行“紧”的或“松”的货币政策呢?主要有以下三项工具。 6.5.1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以某一时期的货币供给量指标为依据。在金融市场上 对社会公众、企业以及中央银行以外的各种金融机构买卖政府债券,通过提供或收缩非借贷 性质资金的办法,来扩张或紧缩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来控制、调节货币供给和信贷规 模的。中央银行在国家债券市场上买进债券时,出售者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社会公众,经过 票据交换和清算后,必然会增加银行体系的储备金,增加的储备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 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扩大,银根放松,货币供给量增加,刺激了经济的扩张;反之,中央银 行出售债券,则起着紧缩信用的作用。其情形与上述正好相反。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另一种作用是影响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债 券的数量十分巨大。中央银行大量出售债券,会使债券的价格下跌,市场利率提高,增大借 入资金的费用,减少社会投资,抑制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过旺的投资和消费势头。反之,中
央银行大量购买债券,则会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市场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国民经济 的扩展 公开市场业务要能有效地被利用来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必须同时 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内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二是政府债券种类繁多,并且达到了相当 大的规模。只有有了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才有市场,才能在买时有人卖 卖时有人买;只有政府债券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中央银行系统才能通过对它的吞吐来影响 全国的银根松紧情况,来左右整个金融市场的局势 法定储备金率 法定储备金率①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 的最低储备金的比率。按规定,法定储备金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户头,因此,它是商业银行 的资产,中央银行的负债。其目的就是以此来改变商业银行持有的储备金额数,使商业银行 的信贷规模发生变化,达到金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直接调整对合格票据(如短期商业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的贴现 率( discount rate),以影响利率水平,实现对贷款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调节。贴现率实质 上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提高贴现利率,商业银行就会因融资成本上 升而提高放款利率,从而减少社会对借款的要求,最终达到收缩信贷规模及货币供给量的目 的。降低贴现率,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调整贴现率还有一种所谓的“告示性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社会 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贴现金率变动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利率,并对外资 的流入或流出也有影响。例如,为吸引外资流入,可以提高贴现率;反之,则会减少外资流 四、货币政策工具小结 现将上述讨论用表6.2小结如下: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变动的结果 政策归类紧缩 卖出政府债券 货币供给量减少 紧缩性 1.公开市场业务 买入政府债券 货币供给量增加 扩张性 2.法定储备金率 货币供给量减少 货币供给量增加 3.贴现率 提高 货币供给量减少 紧缩性 货币供给量增加 扩张性 6.5.2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实施以后并不是马上产生效果,它与财政政策一样也有一个时间滞后的过程, 政策从实施到奏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从对经济形势的认 政策的制定,再到政策的 实施,以及到发挥作用的全部时间全部考察进来,则通常把货币的政策时滞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认识时滞。认识时滞指经济中已发生通货膨胀或萧条,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到中央 银行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所需要的时间。这时时滞的长短与是否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和正确作出 预测有关。 第二,决策时滞。决策时滞指从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出台并付诸实施的 时间滞差 第三,奏效时滞。奏效时滞指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货币政策措施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的 影响并取得效果的时间滞差 我们把前两种时滞称为内部时滞,后一种时滞称为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一般较短,也易于把握。但外部时滞要复杂得多,因为各经济部门对货币政策 的反应不一,所受影响有很大差异。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外部滞差一般在4~20个月之内 波动性较大
央银行大量购买债券,则会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市场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国民经济 的扩展。 公开市场业务要能有效地被利用来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必须同时 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内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二是政府债券种类繁多,并且达到了相当 大的规模。只有有了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才有市场,才能在买时有人卖, 卖时有人买;只有政府债券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中央银行系统才能通过对它的吞吐来影响 全国的银根松紧情况,来左右整个金融市场的局势。 二、 法定储备金率 法定储备金率①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 的最低储备金的比率。按规定,法定储备金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户头,因此,它是商业银行 的资产,中央银行的负债。其目的就是以此来改变商业银行持有的储备金额数,使商业银行 的信贷规模发生变化,达到金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三、贴现政策 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直接调整对合格票据(如短期商业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的贴现 率(discount rate),以影响利率水平,实现对贷款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调节。贴现率实质 上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提高贴现利率,商业银行就会因融资成本上 升而提高放款利率,从而减少社会对借款的要求,最终达到收缩信贷规模及货币供给量的目 的。降低贴现率,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调整贴现率还有一种所谓的“告示性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社会 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贴现金率变动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利率,并对外资 的流入或流出也有影响。例如,为吸引外资流入,可以提高贴现率;反之,则会减少外资流 入。 四、货币政策工具小结 现将上述讨论用表 6.2 小结如下: 表 6.2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 政策的变动 变动的结果 政策归类紧缩 1.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政府债券 货币供给量减少 紧缩性 买入政府债券 货币供给量增加 扩张性 2.法定储备金率 提高 货币供给量减少 紧缩性 降低 货币供给量增加 扩张性 3.贴现率 提高 货币供给量减少 紧缩性 降低 货币供给量增加 扩张性 6.5.2 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实施以后并不是马上产生效果,它与财政政策一样也有一个时间滞后的过程, 政策从实施到奏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从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到政策的制定,再到政策的 实施,以及到发挥作用的全部时间全部考察进来,则通常把货币的政策时滞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认识时滞。认识时滞指经济中已发生通货膨胀或萧条,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到中央 银行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所需要的时间。这时时滞的长短与是否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和正确作出 预测有关。 第二,决策时滞。决策时滞指从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出台并付诸实施的 时间滞差。 第三,奏效时滞。奏效时滞指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货币政策措施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的 影响并取得效果的时间滞差。 我们把前两种时滞称为内部时滞,后一种时滞称为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一般较短,也易于把握。但外部时滞要复杂得多,因为各经济部门对货币政策 的反应不一,所受影响有很大差异。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外部滞差一般在 4~20 个月之内, 波动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