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管理的要 求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 不断完善和提高。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的 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的 把收支事项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发展到 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之后才逐渐地从生产 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并形成了专 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1 第一章 总论 •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管理的要 求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 不断完善和提高。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的 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的 把收支事项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发展到 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之后才逐渐地从生产 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并形成了专 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核算职能 含义: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 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 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 2特征: 1)会计为经济管理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相关 信息 2)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会计核算是一个层次化、逐步深化的过程
2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核算职能 1 含义: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 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 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 2 特征: 1)会计为经济管理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相关 信息。 2)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会计核算是一个层次化、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监督职能 1、含义: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 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 达到预期目标。 2、特点:1)会计监督是经常性的监督。 2)会计监督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 3)会计监督包括效益性的监督 (三)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两者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没有会计监督,反映 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反映,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 的基础。 三、会计的定义(见书上)
3 (二)监督职能 1、含义: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 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 达到预期目标。 2、特点:1)会计监督是经常性的监督。 2)会计监督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 3)会计监督包括效益性的监督。 (三)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两者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没有会计监督,反映 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反映,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 的基础。 三、会计的定义(见书上)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 体,是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即企业和行政 事业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即为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在工业企业中的具体表现 取 退出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供应 生产 销售
4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 体,是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即企业和行政 事业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即为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在工业企业中的具体表现 货 币 资 金 储 备 资 金 生 产 资 金 成 品 资 金 货 币 资 金 供应 生产 销售 取 得 退 出
第三节会计的任务 核算和监督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 工作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 核算和监督各单位对国家财经政策、法令、制 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参与经济计划、预测和决策,加强经济管理
5 第三节 会计的任务 一、核算和监督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 工作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 二、核算和监督各单位对国家财经政策、法令、制 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三、参与经济计划、预测和决策,加强经济管理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1、定义:会计为之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不同。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 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 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三、会计分期 1、它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
6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1、 定义:会计为之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 特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不同。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 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 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 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三、会计分期 1、它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
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2、我国会计期间与日历年度一致,从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货币计量: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 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预以反映,其他计量单位也使用,但 不占主要地位。 我国采用人民币作为计账本位币
7 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2、我国会计期间与日历年度一致,从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货币计量: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 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预以反映,其他计量单位也使用,但 不占主要地位。 我国采用人民币作为计账本位币
第五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有关总体性要求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 提供的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 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 准确,资料可靠。 2、重要性原则:指会计报表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时,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 算、单独反映,而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应简化 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把握关键
8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有关总体性要求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 提供的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 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 准确,资料可靠。 2、重要性原则:指会计报表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时,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 算、单独反映,而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应简化 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把握关键
有关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1、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 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 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 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可比性原则:它是指不同的会计主体的会计 核算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尽量一致,以便于不同企 业之间可进行相互的比较。 3、一贯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同一个企业在不 同时期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保持一致,而不得 随意改变
9 二、有关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1、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 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 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 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 、 可比性原则:它是指不同的会计主体的会计 核算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尽量一致,以便于不同企 业之间可进行相互的比较。 3、一贯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同一个企业在不 同时期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保持一致,而不得 随意改变
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时编出会计报表, 并及时将信息传给信息使用者 5、清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 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有关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1、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1)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含义:收益性支出是 指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只涉及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 周期的支出,如材料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支出所带 来的效益涉及到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 10
10 4、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时编出会计报表, 并及时将信息传给信息使用者。 5、清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 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三、有关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1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1)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含义:收益性支出是 指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只涉及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 周期的支出,如材料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支出所带 来的效益涉及到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