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阅读课文 *运河与扬子江(1课时) 相关课程标准 1.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 教学目标 1赏析优美文段,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和命运抗争的思想。 2理解“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 评价任务: 1.开展阅读、朗诵比赛。 2.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歌把运河与扬子江拟人化对话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过程: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陈衡晢,中国第一位新文学女作家(1893-1976)。笔名莎菲,原籍湖南衡山, 生在江苏武进。幼年在亲友辅导下读书。1911年到上海,进爱国女校。1914年 考入清华学堂留学生班,成为清华选送公费留美的女大学生之一。留美期间,先 在纽约瓦沙女子大学攻读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学,191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 进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1920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回国 先后在北大、川大、东南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一度居香港和南方各省。1917 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 回国后又陆续写白话小说在《新青年》发表。这些作品,后结集为短篇小说集《小 雨点》。另写有散文100余篇,自己从中精选了52篇,编为《衡哲散文集》。 解放后,曾任上海政协委员。 背景: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写于20世纪20年代,墓写出五四时期的 青年不满现实、不愿苟且偷安,而渴望在时代的大潮中拼搏奋斗的崭新的精神风 貌 题解:运河,人工挖成的可以通航的河,本文指我国的京杭大运河:扬子江,今 江苏仪征、扬州一带的长江,古称扬子江。 展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二、感悟文字之美 1.范读:感悟表现手法之“新 把运河与扬子江拟人化,安排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话 2朗读:体会对话主体的象征意义 运河一一安命之主;长江一一造命之主 3.赏读:感受点睛之笔 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4吟读:领悟散文的行文之美 以对话的形式记叙,以诗的形式议论。 5.书写积累以下生字词,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1-3题。 蜀(shu)山 凿(zdo)穿 羡妒( xian du)怨尤(you):怨恨 责怪 真谛(di):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 的转折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阅读课文 * 运河与扬子江(1 课时) 相关课程标准: 1.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 言。 教学目标: 1.赏析优美文段,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和命运抗争的思想。 2.理解“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 评价任务: 1.开展阅读、朗诵比赛。 2.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歌把运河与扬子江拟人化对话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陈衡哲,中国第一位新文学女作家 (1893—1976)。笔名莎菲,原籍湖南衡山, 生在江苏武进。幼年在亲友辅导下读书。1911 年到上海,进爱国女校。1914 年 考入清华学堂留学生班,成为清华选送公费留美的女大学生之一。留美期间,先 在纽约瓦沙女子大学攻读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学,1918 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 进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1920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回国, 先后在北大、川大、东南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一度居香港和南方各省。1917 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 回国后又陆续写白话小说在《新青年》发表。这些作品,后结集为短篇小说集《小 雨点》。另写有散文 100 余篇,自己从中精选了 52 篇,编为《衡哲散文集》。 解放后,曾任上海政协委员。 背景: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写于 20 世纪 20 年代,摹写出五四时期的 青年不满现实、不愿苟且偷安,而渴望在时代的大潮中拼搏奋斗的崭新的精神风 貌。 题解:运河,人工挖成的可以通航的河,本文指我国的京杭大运河;扬子江,今 江苏仪征、扬州一带的长江,古称扬子江。 展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二、感悟文字之美: 1.范读:感悟表现手法之“新”: 把运河与扬子江拟人化,安排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话。 2.朗读:体会对话主体的象征意义: 运河——安命之主;长江——造命之主。 3.赏读:感受点睛之笔: 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4.吟读:领悟散文的行文之美: 以对话的形式记叙,以诗的形式议论。 5.书写积累以下生字词,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 1-3 题。 蜀 (shǔ) 山 凿 (záo) 穿 羡妒(xiàn dù) 怨尤(yóu):怨恨 责怪。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 的转折
三、探究思想与情感之美 1.探究扬子江所说的“造命”之美: 通过奋斗而自己创造生命。 “我是把他们凿穿了,打平了,奋斗着下来的。” 我这个软弱的生命,便是那个奋斗的纪念。” “我的命却是无人能毁的。” “于是扬子江与运河作别,且唱且向东海流去。 2挖掘运河甘做“快乐的奴隶”的“安命”之丑: 快乐的奴隶”是指满足于被别人安排,甘愿被别人摆布的人 辛苦的主人”指通过艰苦的奋斗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怨尤的奴隶”指不愿被别人安排,希望有“主人”的自由,但自己又不肯奋斗, 消极不满的人 “造命?我不懂。” “我的生命是人们给的。” “何故不心足?” “可怜的苦儿,你竟没有人来替你造一个命吗?” “这又有什么相干?我不是与你一样的活着吗?” “谁又要来毁我呢?” “我不在乎那个。” 3赏析议论之美 排比句段的结构之美:“奋斗的辛苦呵!筋断骨折;奋斗的悲痛呵!心摧肺裂: 奋斗的快乐呵!打倒了阻力,羞退了讥笑,征服了疑惑。”以读来强而有力的排 比句段,高度而凝练地概括了奋斗的艰辛历程,悲壮痛苦的顽强毅力,不屈不挠 的奋斗精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这是对真正生命的呼 唤,诵读时逐渐加强语言气势。 愉悦”与“悲伤”的“矛盾”之美:奋斗是艰辛的,奋斗又是快乐的。奋斗是 艰难的,但光明在前。痛苦后的成功是欣慰的,悲伤后的愉悦是胜利者的笑。以 “火山的烈焰”比喻在奋斗的历程中所要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表达了不 畏艰险、以苦为乐的人生观,讴歌了勇往直前、奋斗到底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 生命的真谛所在 深沉的哲理之美:以“泪是酸的”写奋斗的酸楚,以“血是红的”来映衬奋斗的 血光之险,生命的奋斗是彻底的,不彻底战胜阻力,打造自己的生命都可能实现 不了。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个生命 是美丽的,这样的奋斗也是快乐的,战胜艰辛、苦痛、阻力,正是生命美丽的体 现。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和拼搏,在于自我创造。“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成 为议论的点睛升华之笔,富含深沉的哲理之美。诵读时须充满激情,以高亢的语 气,昂扬的语调,尽抒乐观之情,尽赞生命之美 四、抒写启示美文《怎样做一个“辛苦的主人”》 提示:对比“快乐的奴隶”“怨尤的奴隶”,做一个真正的辛苦而快乐的主人 五、检测训练 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4-9题。 板书设计:
三、探究思想与情感之美: 1.探究扬子江所说的“造命”之美: 通过奋斗而自己创造生命。 “我是把他们凿穿了,打平了,奋斗着下来的。” “我这个软弱的生命,便是那个奋斗的纪念。” “我的命却是无人能毁的。” “于是扬子江与运河作别,且唱且向东海流去。” 2.挖掘运河甘做“快乐的奴隶”的“安命”之丑: “快乐的奴隶”是指满足于被别人安排,甘愿被别人摆布的人。 “辛苦的主人”指通过艰苦的奋斗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怨尤的奴隶”指不愿被别人安排,希望有“主人”的自由,但自己又不肯奋斗, 消极不满的人。 “造命?我不懂。” “我的生命是人们给的。” “何故不心足?” “可怜的苦儿,你竟没有人来替你造一个命吗?” “这又有什么相干?我不是与你一样的活着吗?” “谁又要来毁我呢?” “我不在乎那个。” 3.赏析议论之美: 排比句段的结构之美:“奋斗的辛苦呵!筋断骨折;奋斗的悲痛呵!心摧肺裂; 奋斗的快乐呵!打倒了阻力,羞退了讥笑,征服了疑惑。”以读来强而有力的排 比句段,高度而凝练地概括了奋斗的艰辛历程,悲壮痛苦的顽强毅力,不屈不挠 的奋斗精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这是对真正生命的呼 唤,诵读时逐渐加强语言气势。 “愉悦”与“悲伤”的“矛盾”之美:奋斗是艰辛的,奋斗又是快乐的。奋斗是 艰难的,但光明在前。痛苦后的成功是欣慰的,悲伤后的愉悦是胜利者的笑。以 “火山的烈焰”比喻在奋斗的历程中所要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表达了不 畏艰险、以苦为乐的人生观,讴歌了勇往直前、奋斗到底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 生命的真谛所在。 深沉的哲理之美:以“泪是酸的”写奋斗的酸楚,以“血是红的”来映衬奋斗的 血光之险,生命的奋斗是彻底的,不彻底战胜阻力,打造自己的生命都可能实现 不了。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个生命 是美丽的,这样的奋斗也是快乐的,战胜艰辛、苦痛、阻力,正是生命美丽的体 现。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和拼搏,在于自我创造。“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成 为议论的点睛升华之笔,富含深沉的哲理之美。诵读时须充满激情,以高亢的语 气,昂扬的语调,尽抒乐观之情,尽赞生命之美。 四、抒写启示美文《怎样做一个“辛苦的主人”》 提示:对比“快乐的奴隶”“怨尤的奴隶”,做一个真正的辛苦而快乐的主人。 五、检测训练 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 4-9 题。 板书设计:
运河与扬子江陈衡哲 运河:安命心足。 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扬子江:造命进取 教学反思 学习本文,在理解象征意义上学生有难度,学生能意会即可,无需深究。充分的 朗读和讨论是突破这一难点的主要手段,配以教师的点拨,学生是可以参透“奋 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其内涵的。20世纪20年代,五四时期的青年不满现实 不愿苟且偷安,而渴望在时代的大潮中拼搏奋斗。结合这一写作背景,对比“快 乐的奴隶”“怨尤的奴隶”,学生不难体会到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如何去做一个真 正的辛苦而快乐的主人,启示美文的写作定会自然而水到渠成
教学反思: 学习本文,在理解象征意义上学生有难度,学生能意会即可,无需深究。充分的 朗读和讨论是突破这一难点的主要手段,配以教师的点拨,学生是可以参透“奋 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其内涵的。20 世纪 20 年代,五四时期的青年不满现实、 不愿苟且偷安,而渴望在时代的大潮中拼搏奋斗。结合这一写作背景,对比“快 乐的奴隶”“怨尤的奴隶”,学生不难体会到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如何去做一个真 正的辛苦而快乐的主人,启示美文的写作定会自然而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