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周而不比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注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的自我道德修养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独立进行 的,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 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 乃至圣贤。 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孔子提出了察友的方法、择友的原则、处友(待人处 事)的具体方法、交友的目的,交友过程中要保持人格独 立 孔子提出交友之道体现了儒家诚实守信、躬行修为的 交往原则
第八课 周而不比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注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的自我道德修养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独立进行 的,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 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 乃至圣贤。 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孔子提出了察友的方法、择友的原则、处友(待人处 事)的具体方法、交友的目的,交友过程中要保持人格独 立。 孔子提出交友之道体现了儒家诚实守信、躬行修为的 交往原则
、本课具体内容: 214,1522,4.3,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164,择友原则。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二、本课具体内容: 2.14,15.22,4.3,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16.4,择友原则。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章节梳理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 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诸相处,从不与人 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提问: 什么是“周”?什么是“比”? 成语 周而不比:关系亲密、团结而不互相勾结
三、章节梳理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 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 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提问: 什么是“周”?什么是“比”? 成语: 周而不比:关系亲密、团结而不互相勾结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提问 什么是“矜”?什么是“群”? 答案: “矜”是内心的傲(骄与傲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 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 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 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 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而走大公之路。对 于人的观察,不要听了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 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因此不听他的好意 见 成语: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提问: 什么是 “矜”?什么是“群” ? 答案: “矜”是内心的傲(骄与傲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 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 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 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 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而走大公之路。对 于人的观察,不要听了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 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因此不听他的好意 见。 成语: 群而不党: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 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 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 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提问: 君子和小人的交友区别? 答案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爱憎分明 小人:比而不周,争强好胜,结党营私,爱恨不明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 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 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 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提问: 君子和小人的交友区别? 答案: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爱憎分明 小人:比而不周,争强好胜,结党营私,爱恨不明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廈 哉?人焉廈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 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 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 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提问: 一般来说,“言为心声”;但很多时候“言”为什么 不是“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廋 哉?人焉廋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 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 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 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提问: 一般来说,“言为心声”;但很多时候“言”为什么 不是 “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 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 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 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问 为什么“观过”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仁义”之 人 答案 个人犯错误,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或者取决 于自己做事的态度。而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 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因而观察他的过错,就知道他 缺少道德修养,应是一个不“仁义”之人。 成语: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 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 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 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问: 为什么“观过” 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仁义” 之 人? 答案: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或者取决 于自己做事的态度。而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 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因而观察他的过错,就知道他 缺少道德修养,应是一个不“仁义”之人。 成语: 观过知仁: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 矣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提问: 怎样理解“好行小慧,难矣哉”? 答案: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 可谈,只是谈闲话,讲些不相关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 大家如此,社会精神就趋向萎靡了,文化精神就慢慢消亡 了。更严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欢卖弄小聪明,争权夺 利,媚上欺下,钩心斗角,邪气横行,孔子只有摇头了 “难矣哉!”(在明末清初,顾炎武就引用这两句话批评明末的 社会风气,他说南方的知识分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北方的 知识分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 后,慢慢就染上这个习性了。不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 孔子所说的“好行小慧”,耍小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 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同学们须切记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 矣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提问: 怎样理解“好行小慧,难矣哉”? 答案: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 可谈,只是谈闲话,讲些不相关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 大家如此,社会精神就趋向萎靡了,文化精神就慢慢消亡 了。更严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欢卖弄小聪明,争权夺 利,媚上欺下,钩心斗角,邪气横行,孔子只有摇头了: “难矣哉!”(在明末清初,顾炎武就引用这两句话批评明末的 社会风气,他说南方的知识分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北方的 知识分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 后,慢慢就染上这个习性了。不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 孔子所说的“好行小慧”,耍小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 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同学们须切记
成语: 好行小惠:喜欢给人一些小恩惠。 言不及义: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
成语: 好行小惠:喜欢给人一些小恩惠。 言不及义: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侒,损矣。 本章内容是择友原则。 提问: 什么样的人是好朋友?什么样的人是坏朋友? 答案: 好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坏朋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侒 成语: 直谅多闻: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识广博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本章内容是择友原则。 提问: 什么样的人是好朋友?什么样的人是坏朋友? 答案: 好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坏朋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成语: 直谅多闻: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识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