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借助外物表 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或州之军以向鬼、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政之刺韩愧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 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周教颐借 主物:家:今智是也天同而起同全:种考两F (A)利尽南海(物资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 18.(5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 (B),用()P用式之国g方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①以头抢地耳:①撞②皆布衣之士也:平民③长跪而谢之日 中 句子翻译(2分)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淇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百姓孰敢不箪1 迎将军者乎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 以有先生也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18.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啥。入别无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全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利州、B环不叔取盘的天关计这本现了肉怎样的精神 9.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生于恍患而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普案】17B 行挑乱其所为 (1)选文所揣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 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无故亡而人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晨为械。公输盘九设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迫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B.非夫人七物而强假焉 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α1)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別字,该空不给分) 1.翻译下面句子,(2分)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的论证方法,得出邓 接村翻麦文战无下为 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璺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 忌讽齐王三纳 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分) 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壓等三百人,已持臣守之器,在宋城上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跌图。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 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 【答案】7.(1)都(2)有时(3)每天(4)即使(5)困苦不堪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日 分。每小题1分 ①子墨子之守圍有余 ②在宋城上而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似的毛见人要想有向他看齐,看见不的人要反省自已有没有跟他相19.地中2存点过的被德这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输子之意不建欲李匙入克我者:有漆知知如公笑。 评分:4分,每小题2分,大意对即可)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 王:明密%不卖内陡面有*之建法,变:之书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 C.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璺子解带为城,以人者,受中贫: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货。”令初下,群臣进 干。(2分) 论证(摆事实)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架为械 最中图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全、肉之行不时所程还,最欲的,无可进本, 亡(答“生于忧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参考答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 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日左右莫不私王(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③客之美我者( (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21.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滑厘等三A①邹忌修八尺相同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②乃重修岳阳楼 中对(节选)(9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都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 期自告诉公输盘与楚王某国已做好充分准备,使公输盘群吏民能到人之过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而师能为之用,可顺命不的分也今操己【】1m取鸡,的热:,,以,B 2.妇 车:每车送。子里:天斯麦能音以版轮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暗弱,张鲁在北,民股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 尸百万,流血千 西和请戎,南抚夹越,外结好权、,内修线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一上将将荆唐理曰: 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
1.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或 陋室不陋)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 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 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 分)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 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意思租近即可)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别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全 品中考网 9.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不言而喻 国恒亡 行拂乱其所为 C. D. 马无故亡而人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1.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 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2 分) 1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 分) 【答案】7.(1)都 (2)有时 (3)每天 (4)即使 (5)困苦不堪 (6)把……作为 (评分:6 分。每小题 1 分) 8.(1)喜爱菊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 似的毛病。 (评分:4 分。每小题 2 分,大意对即可) 9.B(2 分) 10.B(2 分) 1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 干。(2 分) 12.举例论证(摆事实)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 亡(答“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亦可)(评分:2 分。每空 1 分) 13.参考答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 (评分:2 分。大意 对即可,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也可) 隆中对(节选)(9 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 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 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 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 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 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 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 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7.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2 分)全品中考网 (A)利尽南海 (物资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 (国都) 此用武之国 (地方) (C)贤能为之用 (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 折关系) 18.句子翻译(2 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9.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 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 分) ① 曹操: ② 孙权: ③ 荆州、益 州: ④诸戎、夷越: 2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 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 分) 【答案】17 B 18 略 19 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20 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 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 3 点即可 5.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 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全品中 考网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 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 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 余 ②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 1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此城危急存亡 之.秋也 公输子 之.意不过欲 杀 臣 B.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 可攻也 C.以丛 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 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全 品中考网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21.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 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 百 人 ”的情况?(2 分) 【答案】18.①“圉”通“御”,抵挡;②入侵。 19.B. 20.我知道你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说。 21.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充分准备,使公输盘 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 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 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全品中考网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 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以头抢.地耳:①撞 ②皆布衣..之士也:平民 ③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 因为有先生啊。 19.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19.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 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 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 分) (4)(1)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 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 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全品中考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①朝服.衣冠( )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③客之美.我者(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乃重修.岳阳楼 B.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①王之蔽.甚矣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全品中考网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 分)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
法委婉进谏。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槽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 5)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 木我配价李然,公轴为表为本2取同类 B高真指(与朱元思书》)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锋】(12①穿以为-天经被(3)所有的大臣,B子子九之:公输之攻居x子图子之守图有余 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1分:整体流畅1分)②满一年以后,即使(就是)想进谏,也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7.下商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就是)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 的了。(2分。“期”“虽”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0.5分) 易(真话不易)设喻说理 说理)(共2分。每空1分) 分,树1分A物的合气同论国讲究技巧右名之明由在给臣,, 巨之子禽清厘等三自人,已持臣寺之器,在米域上地矣,.军只坚技(讲世) 之有(《捕蛇者说》)全品中考网 曰:“善哉。吾请无攻末矣 下面的句 分 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等。示例2:喜欢齐臧王一他胸怀宽广,广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运于渤海之尾 开言路,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子型9.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 盲刿论战 《左传》 3)楚王问其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1在未域上而侍楚矣10·文中的不是遇公之要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数 间焉?”刿日:“肉食者邮,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答案】6.C 农食所安,弗敞专也,必以分人, 于是率颔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眷运到 :“天先盖不能《情列起曰小老也,也:,花 A.荆之地水陆草木之 渤海的边 B.在末城上而待楚寇矣/莲之出淤泥9.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 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动心忍性 D.子璺子解带为 而是用“始就”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跃然纸上 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 克我之) 竭 地描摹了出来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圍有余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10.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公输》一文出自《型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 ②大交课之不2以博, 的事:图子和公输食都是技艺高超的工距,他们的斗技是根精彩的“九 垂然的走明到要公故乏不惠罗更和是由定的意总笑”气 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惠未鶴,民弗从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 一个“诎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 心,后者则 的意味,品中 1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 战于长 本之换我x,欲后于我也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输、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末国,说明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居庙堂之高和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5.(4分)(虽是这样②同“拒”,抵御(3缘故,原因4入侵 处江湖之远 理想曾激励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分,每句3分)①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 联文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令的御是还精原 性质)的。②2公输盘攻域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2 阅读全文请从政和军事两方面闸连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1进桌含出 10·山东省安,79,1分)圆害下面的文物7·是 号#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政治方面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荷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 【】(1)①间:参与。②狱:案件。③牺牲:指祭杷用的猪、牛、 羊等祭品。④偏:通 尾。邻人京城氏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就减弱了 是则可以避恋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里两出不数 贤者有是心也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季孙情动不丰 有孙。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 阅读: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轩之与敝奥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为天下富,宋 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之(《送东阳马生序》)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而是从中悟出 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 以 方法委婉进谏。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 分) 【答案】(1)①穿戴②偏爱③认为……美(2) C (3)①所有的大臣、官 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 责”,1 分;整体流畅 1 分) ②满一年以后,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 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即使(就是)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 的了。(2 分。“期”“虽”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 0.5 分)(4) 直言不 易(真话不易) 设喻说理(或类比说理) (共 2 分。每空 1 分) (5).(共 3 分,人物 1 分,写出人物的两个特点即给可满分,只写人名不说理由不给 分。)示例 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能够 冷静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等。示例 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广 开言路,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之。” 全品中考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 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③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2 分)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答: ②答 : ③答: (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 话作答)(2 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军事方面:答: 【答案】⑴ ① 间:参与。 ②狱:案件。 ③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 羊等祭品。 ④徧:通“遍”,遍及,普遍。 (2). D (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 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4).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5)①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②战争中善于分析 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阅读: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 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氅为天下富,宋, 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 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 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⑴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⑵子墨 子九距之( ⑶楚王问其故( ) ⑷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荆之地 / 水陆草木之 花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C.吾知所以距子矣 / 所以动心忍性 D.子墨子解带为 城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7.翻译句子。(6 分) 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⑵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 述墨子的事。 B. 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 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一个“诎” 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 的意味。全品中考网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 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5.(4 分)⑴虽是这样⑵同“拒”,抵御⑶缘故,原因⑷入侵 6.(2 分)B 7.(6 分。每句 3 分)⑴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 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质)的。⑵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 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 8.(3 分)D 19.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10 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 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 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 分) 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 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全品中考网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 析。(2 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 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 分) 【答案】6.C 7.D 8.译文: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 渤海的边上。 9.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 直接写孩子小, 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 跃然纸上。“跳 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 地描摹了出来。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0.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 “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 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 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 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 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1 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 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 璧 , ;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 居庙堂之高 和 _ 处江湖之远_ 12、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 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 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2 分) 如,明代顾炎武 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3. (2010·山东省泰安市,7-9,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2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全品中考网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 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A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 。 . B . . 。 . . . . . 。 。 C . . 。 . . . . . 。 。 D . . 。 . . . . . 。
7.解释句中词语。(4分) 二者不可得兼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张》) 心思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 蹶尔而与 [注释] h1):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 译的可子,(分 10.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3分)赶上,追 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答案】 ①被选拔②此,这③经常,常常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9.答案:①(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9.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要刻苦学习 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 ⊥: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 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 得道多助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7.[答案]A得:能:B得:同“德”,恩德,这里是“感澈”的意思C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吕中 这个缘故”或“因此”,D.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评分 (1)亲戚畔之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9.翻译下面两个句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变生这种代厚的物的持热周持我看+红不考电分于分间题x 利,地利不如人和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接铁等1的取也要能入夏5取高官厚而含“礼文”,(或人在1x 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 t.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文言文闻误。闻《最公 些论证方法? 【答案】9.儒,(1分)10.(4)(2分) 1.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列论战》中·小大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④甚矣,汝之不惠(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问之处是什么?你 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可“篇前?带加 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 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与小孩“跳往助之“的用能施行“仁政的籍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位政”的主,支剩合分学后迪景中已方面知珂:表述1分月甲可 写愚公与智叟瓣 用 10(2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说明:答5大数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主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1l.(2分)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启示只要 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围绕人心向背来谈。说明:每问 符合题意即可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 15.①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②聚室而谋(或: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 16.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 曾子曰:吾日三省身:为人课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明3不是的 1到谓 了应该学习的 戈薄的人诚恳 体表达流畅1分 17.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突出愚公移山意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 忘掉自己学会的 人们战胜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 以说是好学了啊 中出素美市些:分影 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两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全品中考网 子卖问日:“有二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公 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端而:有如无地也有大于我空空如也我啊83 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 法家列的词外旁恒亡,然后知生于优患面死于安乐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 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 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子
7.解释句中词语。(4 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 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④ 蹴尔而与 之 蹴尔: 8.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7.[答案]A.得:能;B.得:同“德”,恩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C.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或“因此”。D.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评分]4 分。每小题 1 分。 8.[答案](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 且偷生的事。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 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评分] 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舍生取义;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或人在 接受优厚的俸禄时也要讲“礼义”) 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 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全品中考网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 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 分) 译文: 17 .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 写 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是 ,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是 。(2 分) 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 分) 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 分) ② 聚室而谋(或:笑 而止之)(1 分) 16.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 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 2 分,整 体表达流畅 1 分) 17.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 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 分)。 18.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 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 工作中的困难(1 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 分)。 39. (2010·山东省莱芜市,8—10,10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全品中考网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 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___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3 分) 【答案】8.答案:①被选拔 ②此,这 ③经常,常常 评分:每小题 l 分。共 3 分。 9.答案:①(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 没有的才干。 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10.答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要刻苦学习, 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品中考网 (1)亲戚畔.之 畔: (2)攻亲戚..之所畔 亲戚: (3)委而去.之 去: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 10.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 11.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 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答案】8.(2 分)(1)通“叛”,背叛 (2)内外亲属 (3)离开 (4)限制 说明:每小题 0.5 分。 9.(2 分)(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 持帮助他的人就少。说明:每小题 1 分,意近即可。 10.(2 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说明:答 对两种即可得满分。 11.(2 分)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启示只要 围绕人心向背来谈。说明:每问 1 分,符合题意即可。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 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全品中考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全品中考网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 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 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 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 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 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 分)全品 中考网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 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 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 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 分)全品中考网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 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 分) 【答案】9.儒。(1 分) 10.(4)(2 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 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 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 害(疑惑)。”回答即可。(2 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 正”回答即可。(2 分)全品中考网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 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 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 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 4 分,启 示 3 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 1 分)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 (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 获得知识的人。” (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 东西。” (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 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 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44.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 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全品中考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 实夺的心理(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 (2)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20、《礼记·檀与》中说:“子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新也!”其中“不食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句的总思4分 第一问(1分):诸葛亮 来之食 中哪句话意思相同?(2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是开放题。可自选角度,如可从言之有 (2)迪“辨”,辨別(3)背拳(4)停止,放弃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分)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 13.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2分) 里5是最知式,中2 为了“礼义”),宁题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 14.鲁庄公有很多可责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2分 为不如,() 之人弗受。(答“誠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也可) 【答案】间:参与(1分) 福:保佑、赐福(1分) 舜于/亩 (2分)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其所为, 2劳菜是2分此地开数:可同烤理由联线系到取4.知衡.与室中的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具体明 信于民”即可 敌国外患者,国 于忧患而死于安牙 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方面,看到了他取信于民的思想,所以赞 5.自选角度,品析粪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选自《孟子》) 要围绕一点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可贵 处如: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亲自参加战斗 互,不可知其源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贵在使之间(:被按) A傅说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满),不也是道德上很有修C 养的人 2个无法家梦支精:的楚(D人恒过然后能(址过去)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将女的电人也不金交(把相乙 拂乱其所为 出淤泥而不染 19.下列选项 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个要点1分。除必答①之外,再答出任何1点即可) 舜发于畎亩之中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①品德高雅:惟我德馨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赁于村人远矣 下面是对文 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全品中考网 在的推有在来无于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2分)(答对1点即可,答好加1分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 忧患的危害性 ①以落红自喻,表明龚自珍不甘自弃、继续为国奉妹的志向 (1)【原文】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另辟蹊径,寓凋零残破的落红以积极昂扬的新意,情感豪迈雄壮 花,很有情韵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2)【原文】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④运用象征手法,象征了人们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 ⑤不是表明了肯定的语气。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21.阅读文章第一段,哪啦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买际是包藏祸心, 鱼,我所欧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 也。生,亦我所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己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你的看法。(3分 唐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 填人名)一样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 哪些启示?(3分)全品中考网 使是所巷哥行养为思几思技数看括手生若:南选生有不用独 12.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全品中考 普案】18.(2分)B(B项谢:道歉) 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介词,表比较,“比”) 均为代词:D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和B句中的“之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5 13.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4①(2分)(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 其余译对大急可安因此派唐避出使到秦国,(只要译准两个“使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得影南方列句中向词:3 键词“所以”译为“用(迪过)……来”:“动””忍”,使动用法。错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只要译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妻妾之奉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2分)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 21.(3分)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并以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金品中考网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又何间.焉 间: 。 神弗福.也 福: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4 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 分) 13.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2 分) 14.鲁庄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2 分) 【答案】间:参与(1 分)。 福:保佑、赐福(1 分) 12.①(2 分)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②(2 分)答案: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战。 13.(2 分)答案:(2 分)此题为开放题,赞同理由只要联系到“取 信于民”即可。如:曹刿从鲁庄公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在“体察民情,尽力 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方面,看到了他取信于民的思想,所以赞同。 14.(2 分)答案:(2分)只要围绕一点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可贵之 处如: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亲自参加战斗。 (分析略。答出可贵之处 1 分,分析 1 分)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19.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全品中考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原文】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 (2)【原文】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1.阅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 以强凌弱?请 简要分析。(3 分) 答: 22.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 (填人名)一样以出色 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 ....... 哪些启示 ....?(3 分)全品中考网 答: 【答案】 18.(2 分)B(B 项 谢:道歉) 19.(2 分)C (例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和 B 句中的“之” 均为代词;D 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20.(4 分) (1)(2 分)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只要译准两个“使”, 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2 分)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只要译准 “以……为长者”、“错意”,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1.(3 分)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并以 “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 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 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 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22.(3 分) 第一问(1 分):诸葛亮 第二问(2 分):(此题是开放题。可自选角度,如可从言之有节,言 之有据,言之有力等方面去谈。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 给分) 50.1.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1 分)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可知其源。全品中考网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 分) 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 3.翻译。(6 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刘禹锡《陋室铭》中,陋室的不陋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具体说明 (2 分) 5.自选角度,品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这句诗。(2 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① 孰同熟 仔细(认真) ② 充满 这里指士气旺盛 3.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满),不也是道德上很有修 养的人吗? ②(洞庭湖)向北(北面)通向巫峡,向南(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③用脚(把食物)踢给他人,乞丐也不会接受。(或:把食物用脚践 踏后,乞丐也不会接受的。) 4.(2 分)(一个要点 1 分。除必答①之外,再答出任何 1 点即可) ① 品德高雅:惟我德馨 ② 环境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交往的人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情趣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2 分)(答对 1 点即可,答得好加 1 分) ①以落红自喻,表明龚自珍不甘自弃、继续为国奉献的志向。 ②另辟蹊径,寓凋零残破的落红以积极昂扬的新意,情感豪迈雄壮。 ③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红感情,落是为了护花,很有情韵。 ④运用象征手法,象征了人们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 ⑤不是表明了肯定的语气。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全品中考网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妻妾之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全品中考网 答: (2)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 20、《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 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2 分) 答: 18、(1)祸患、灾难 (2)通“辨”,辨别 (3)侍奉 (4)停止,放弃 19、(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 命而选取大义了。 (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 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2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答“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也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 分)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 分) 译文: 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 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 谈你的看法。(3 分) 答: 。 11.D(过:犯错误) 12.A(A 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B 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 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D 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13.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14.①(2 分)(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 长他的才干。 (关键词:“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错 一处扣0.5分) ②(2 分)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 将导致灭亡。 (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错一处扣 0.5 分) 15.(3 分)不同意。(1 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 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
柔墨:是 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 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 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 修改歌词的不给分
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 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2 分)(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