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影象学》第五讲 骨密度检查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47,文件大小:8.05MB,团购合买
一、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 二、此后会逐渐减少,正常的骨量减少称为骨贫或骨质缺乏。 三、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骨量的快速丢失的病变称为骨质疏松症。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 定义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 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 值骨量 此后会逐渐减少,正常的骨量减少称为 骨贫或骨质缺乏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骨量的快速丢失的病 变称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定义 ⚫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 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 值骨量 ⚫ 此后会逐渐减少,正常的骨量减少称为 骨贫或骨质缺乏 ⚫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骨量的快速丢失的病 变称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o1885年由欧洲病理学家Pome提出的,其 意为骨质减少的疾病,组织学上可见布满 了孔隙的骨骼 正常的骨骼 骨质疏松的骨 骨小梁较厚, 骼:骨小梁变 能提供足够 薄、变细、出 的强度和弹 现断裂,因此 性 很容易发生骨 折

骨质疏松症  1885年由欧洲病理学家Pomme提出的,其 意为骨质减少的疾病,组织学上可见布满 了孔隙的骨骼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提出 成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正常:前臂远端、脊椎、髖骨骨密度(BMD) 或骨矿含量(BMC)低于正常年轻成人平均 值1个标准差(s)以内为正常 骨量减少:BMD或BMC值低于正常年轻人平 均值1~2.5s范围内 ●骨质疏松症:BMD或BMC低于正常年轻人平 均值2.5s或以下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提出 成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 正常:前臂远端、脊椎、髋骨骨密度(BMD) 或骨矿含量(BMC)低于正常年轻成人平均 值1个标准差(s)以内为正常 ⚫ 骨量减少:BMD或BMC值低于正常年轻人平 均值1~2.5s范围内 ⚫ 骨质疏松症:BMD或BMC低于正常年轻人平 均值2.5s或以下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提出 成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严重骨质疏松症:BM或BMC低于正常年 轻人平均值2.5s以下并伴有一处或多处 脆性骨折 同时认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为低于年轻人平均骨量3个标准差以下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提出 成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 严重骨质疏松症:BMD或BMC低于正常年 轻人平均值2.5s以下并伴有一处或多处 脆性骨折 ⚫ 同时认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为低于年轻人平均骨量3个标准差以下

目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国 际上倾向于 骨质疏松症的阈值不用s表示,而用百 分比表示,比较测定的BMD值与同性别峰 值BMD ●基本正常:减少19%~12% 骨量减少:减少13%~24% 骨质疏松症:减少25%以上 严重骨质疏松症:减少37%

目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国 际上倾向于 ⚫ 骨质疏松症的阈值不用s表示,而用百 分比表示,比较测定的BMD值与同性别峰 值BMD ⚫ 基本正常:减少1%~12% ⚫ 骨量减少:减少13%~24% ⚫ 骨质疏松症:减少25%以上 ⚫ 严重骨质疏松症:减少37%

测量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目的 预测骨折的危险度,以便早期采取预防 措施,防止骨折的发生 提倡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早预防、 早诊断、早治疗

测量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目的 ⚫ 预测骨折的危险度,以便早期采取预防 措施,防止骨折的发生 ⚫ 提倡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早预防、 早诊断、早治疗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类 原发性(原因不明)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和年 龄增加而引起骨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 性的骨质疏松症 也包括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原因不明的特 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类 原发性(原因不明)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和年 龄增加而引起骨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 I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II型: 老年 性的骨质疏松症 ⚫ 也包括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原因不明的特 发性骨质疏松

I型与I型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项目 I型 I型 年龄(岁) 50~70 70 性别比(女:男)6:1 2:1 骨丢失的类型主要失小梁骨 梁骨和皮质骨 骨丢失率 加速 不加速 骨折部位 脊椎(压缩性) 脊椎(多发型) 和桡骨远端 和髋部 甲状旁腺 降低 增加 钙吸收 减少 减少 25(OH)D3转变继发性降低 原发性降低 为1,25(OH)2D3 主要原因 雌激素缺乏 钙三醇合成减少

I型与II型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项目 I型 II型 年龄(岁) 50~70 >70 性别比(女:男) 6:1 2:1 骨丢失的类型 主要失小梁骨 梁骨和皮质骨 骨丢失率 加速 不加速 骨折部位 脊椎(压缩性) 脊椎(多发型) 和桡骨远端 和髋部 甲状旁腺 降低 增加 钙吸收 减少 减少 25(OH)D3转变 继发性降低 原发性降低 为1,25(OH)2D3 主要原因 雌激素缺乏 钙三醇合成减少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 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肾性骨营养不良 消化道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 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 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 甲状旁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 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 肾性骨营养不良 ⚫ 消化道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7页,可试读16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