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河南省)(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 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 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 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 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 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 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 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 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 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 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 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 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 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 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 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 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 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 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 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 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 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 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 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12.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3分)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所说明的事理的探究 【答题思略】“不假思索”是在第4自然段结尾提出,所说明的理由要在后文去找,细 读第6—9自然段,可知肌肉记忆“不假思索”之因。 【标准答案】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1分)在一次次的大脑 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1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 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识 【答题思路】本文是篇事理说明文,本文由生活现象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理,然后重点说 明了“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的原理,最后说明这种记忆的特点。这是逻辑顺序
(2013·河南省)(二)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共 12 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 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 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 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 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 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 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 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 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 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 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 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 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 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 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 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 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 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 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 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 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 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 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 20 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 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 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 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12.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所说明的事理的探究。 【答题思路】“不假思索”是在第 4 自然段结尾提出,所说明的理由要在后文去找,细 读第 6——9 自然段,可知肌肉记忆“不假思索”之因。 【标准答案】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1 分)在一次次的大脑 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1 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 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3 分)(意思对即可。共 3 分) 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识。 【答题思路】本文是篇事理说明文,本文由生活现象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理,然后重点说 明了“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的原理,最后说明这种记忆的特点。这是逻辑顺序
【标准答案】逻辑顺序(1分)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1分)再说明 肌肉已忆“不假思索”的原理,(1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1 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 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 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 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 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 有任何区别。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査对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联系的理解 【答题思路】题目所引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相关,若置于原文开头,则能引出说明对 象,又由于材料生动有趣,所以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若置于结尾,会让读者感动文 章所说明的事理魅力无穷。 【标准答案】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分)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 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1分)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1分)(共 2分) 15.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 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3分)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理解说明文所说明的事理。 【答题思路】只要结合选文所说明的“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原理鼓励小明大胆游泳即 可。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并用鼓励的语气 【标准答案】示例:小明,别怕!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 。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结合文章内容,2分;用鼓励的 语气,1分。共3分) (2013·山东省聊城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1题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 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 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 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 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 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 浆容量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 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 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 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 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 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 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标准答案】逻辑顺序(1 分) 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1 分)再说明 肌肉已忆“不假思索”的原理,(1 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1 分)(意思对即可) (共 4 分) 14.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 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 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 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 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 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 有任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联系的理解。 【答题思路】题目所引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相关,若置于原文开头,则能引出说明对 象,又由于材料生动有趣,所以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若置于结尾,会让读者感动文 章所说明的事理魅力无穷。 【标准答案】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 分)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 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1 分)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1 分)(共 2 分) 15.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 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理解说明文所说明的事理。 【答题思路】只要结合选文所说明的“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原理鼓励小明大胆游泳即 可。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并用鼓励的语气。 【标准答案】示例:小明,别怕!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 记。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结合文章内容,2 分;用鼓励的 语气,1 分。共 3 分) (2013·山东省聊城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21 题。 (一)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 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 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 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 20-30 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 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 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 浆容量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 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 Racl 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 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 5 克为宜,不宜超过 6 克。事 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 9.7 克,农村居 民为 11.1 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 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 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 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 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 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 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 莱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 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1.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4分)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答题思路】可从第一、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关键句子,然后概括。如“虽然我们的身 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 就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标准答案】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说明:本题4分。) 12.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4分)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答题思路】可试着删去“尽量”,再读句子“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体会 没有“尽量”的句子的句意,可知“少放盐”的“少”的程度没有用上“尽量”明显 【标准答案】“尽量”一词的运用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 (说明:本题4分。) 13.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4分)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理解。 【答题思略】第②段中“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 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一句就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其 作用要结合本段的中心句“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 害。”来回答。 【标准答案】示例: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 法的可信度。通过列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通过作比较, 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说明:本题4分。) 14.在第⑦段空格处填写本段的中心句。(4分) 14.【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心句的概括的能力。 【答题思路】题干中要求填写本段的中心句,那么所填句子必须能概括整段的内容,横 线后面的句子“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是突破口。“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 少的绿色食品”也是提示主要内容的句子,可供参考 【标准答案】示例:减少盐的摄入量是能够做到的。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说明: 本题4分。) (2013·浙江省绍兴市)(二)地震来了怎么办?(12分) 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有自信可以应付吗?平时又该如何做好防震准备呢?赶快来看看 下面所提供的各项要点,并要记住哟! 在室内一一好可怕呀!:①背上紧急包 ②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迅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像建筑物的梁柱旁边,或以比 桌、床高低的姿态,躲在桌、床的旁边 ③小心不要被倒塌的家具和掉落的物品砸中 ④远离可背对窗户,以免被割伤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 9—12 克减少到 5—6 克,血压会有明显的 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 毫升酱油中含有约 3 克 盐,10 克黄豆酱中约 1.5 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 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 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 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 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1.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答题思路】可从第一、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关键句子,然后概括。如“虽然我们的身 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 就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标准答案】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说明:本题 4 分。) 12.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答题思路】可试着删去“尽量”,再读句子“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体会 没有“尽量”的句子的句意,可知“少放盐”的“少”的程度没有用上“尽量”明显。 【标准答案】“尽量”一词的运用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 (说明:本题 4 分。) 13.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理解。 【答题思路】第②段中“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 20-30 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一句就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其 作用要结合本段的中心句“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 害。”来回答。 【标准答案】示例: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 法的可信度。通过列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通过作比较, 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说明:本题 4 分。) 14.在第⑦段空格处填写本段的中心句。(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心句的概括的能力。 【答题思路】题干中要求填写本段的中心句,那么所填句子必须能概括整段的内容,横 线后面的句子“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是突破口。“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 少的绿色食品”也是提示主要内容的句子,可供参考。 【标准答案】示例:减少盐的摄入量是能够做到的。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说明: 本题 4 分。) (2013·浙江省绍兴市)(二)地震来了怎么办?(12 分) 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有自信可以应付吗?平时又该如何做好防震准备呢?赶快来看看 下面所提供的各项要点,并要记住哟! 在室内——好可怕呀!:①背上紧急包; ②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迅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像建筑物的梁柱旁边,或以比 桌、床高低的姿态,躲在桌、床的旁边。 ③小心不要被倒塌的家具和掉落的物品砸中。 ④远离可背对窗户,以免被割伤
糟了,被困住了,无法逃出 ①请保持冷静、清醒,不要哭闹,这样才不会很快地把氧气消耗光 ②注意其他坍塌,确认目前的位置是不是安全; ③寻找可能的出口 ④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等待救援 ⑤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的声响,等待救援 ⑥如果有食物和水,不要一次吃完,慢慢吃,等待救援 ⑦如果空间安全,体力不支时,可以试着睡觉,这样能降低忧虑,可以减少氧气和能量 的消耗 ⑧要有坚强的求生意志,不要放弃希望。 在室外:正在马路上或建筑物下:①用书包或双手保持头部,注意可能有招牌、盆栽、 空调机等物品掉落 ②远离工地、围墙、加油站、电线杆等: ③如果是在天桥工地下通道,要迅速地离开。 在野外:远离河边、海边和崖边,并注意落石,寻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选自某科普杂志,有删改) 1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哪个读者群体看的,为什么?(3分)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査对文章阅读对象的辨识能力。 【答题思路】根据文中所说明的注意事项及文章的语言特点,可知是写给小朋友们看 的。可从内容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谈判断写给谁看的理由。 【标准答案】小朋友(孩子)或小学生理由:①内容比较简单,语言比较浅显,适 合孩子阅读;②用了较多的语气词如“好可怕呀”“糟了”等,营造情境:③有些表达含有 提醒孩子的语气,如“要记住哟” 12.“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 。(2分)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题思路】从“在室内”的第②条和“在室外”的第①条可知:在室内”和“在室外” 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保护头部 【标准答案】保护头部 13.“被困”部分共8条,为便于记忆,现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请你根据内容提示, 完成下文。(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被困时,首先要注意 ,如果存在坍塌隐患,应尽快寻找可能出口 如果空间安全,则要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其次要 尽量朝向有光线 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可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声响,对食物和水尽量节约使用。当然, 也许更为重要 14.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地震可能造成的灾 害减到最低。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你能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吗?(4分)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个性探究的能力 【答题思路】题目要求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答题的 时候,先看下文中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地震时的救急措施提出对应的室内布置的建议。如, 可根据“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的措施,在室内各个房间适当放置垫子或枕头等 【标准答案】①准备急救包,放到方便拿到的地方:②在各个房间适当放置垫子或枕头 ③走廊、门口不要堆放杂物,保持通畅,在家具摆放上考虑规划家中逃生路线;④挂放的东 西要加以固定,过重的东西不要放在高的地上:⑤对笨重的家具要进行固定。 (2013·黄冈市)(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21~22题(4分)
糟了,被困住了,无法逃出: ①请保持冷静、清醒,不要哭闹,这样才不会很快地把氧气消耗光; ②注意其他坍塌,确认目前的位置是不是安全; ③寻找可能的出口; ④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等待救援; ⑤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的声响,等待救援; ⑥如果有食物和水,不要一次吃完,慢慢吃,等待救援; ⑦如果空间安全,体力不支时,可以试着睡觉,这样能降低忧虑,可以减少氧气和能量 的消耗; ⑧要有坚强的求生意志,不要放弃希望。 在室外:正在马路上或建筑物下:①用书包或双手保持头部,注意可能有招牌、盆栽、 空调机等物品掉落; ②远离工地、围墙、加油站、电线杆等; ③如果是在天桥工地下通道,要迅速地离开。 在野外:远离河边、海边和崖边,并注意落石,寻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选自某科普杂志,有删改) 1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哪个读者群体看的,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阅读对象的辨识能力。 【答题思路】根据文中所说明的注意事项及文章的语言特点,可知是写给小朋友们看 的。可从内容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谈判断写给谁看的理由。 【标准答案】小朋友(孩子)或小学生 理由:①内容比较简单,语言比较浅显,适 合孩子阅读;②用了较多的语气词如“好可怕呀”“糟了”等,营造情境;③有些表达含有 提醒孩子的语气,如“要记住哟”。 12.“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题思路】从“在室内”的第②条和“在室外”的第①条可知:在室内”和“在室外” 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保护头部。 【标准答案】保护头部 13.“被困”部分共 8 条,为便于记忆,现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请你根据内容提示, 完成下文。(每空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被困时,首先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存在坍塌隐患,应尽快寻找可能出口; 如果空间安全,则要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其次要__________________,尽量朝向有光线 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可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声响,对食物和水尽量节约使用。当然, 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更为重要。 14.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地震可能造成的灾 害减到最低。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你能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个性探究的能力。 【答题思路】题目要求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答题的 时候,先看下文中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地震时的救急措施提出对应的室内布置的建议。如, 可根据“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的措施,在室内各个房间适当放置垫子或枕头等。 【标准答案】①准备急救包,放到方便拿到的地方;②在各个房间适当放置垫子或枕头; ③走廊、门口不要堆放杂物,保持通畅,在家具摆放上考虑规划家中逃生路线;④挂放的东 西要加以固定,过重的东西不要放在高的地上;⑤对笨重的家具要进行固定。 (2013·黄冈市)(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 21~22 题(4 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 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 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 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 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 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 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 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 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 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2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文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B.第一段文字突出对色彩的描写,显示太和殿的辉煌壮丽;第二段文字突出对龙的描写,显 示帝王的威严 C.“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样表达得更精确, 更符合实际情况 D.这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太和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貌、用处。 21.【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的理解。 【答题思路】“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如果删去,句子就 不通顺了 【标准答案】C(2分) 2.说明文在介绍建筑物时一般采用空间顺序,选文第二段在介绍大殿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明 顺序,请用具体的语言进行阐述。(2分) 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分析。 【答题思路】第二段第1句说明大殿正中和背后,第2句说明两旁,第3--5句说明 上方,这三句是按先中间后四周来说明上方的构造的 【标准答案】先说正中位置,再依次介绍背后和两旁,最后介绍上方。在介绍上方时也 是先中间后四周。(2分) (2013·丽水市)(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9-12题。(11分) 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 【环保资料】 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 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 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 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 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 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 二氧化硫1.5亿多吨、二氧化碳2亿多吨、悬浮颗粒物23亿多吨和氮氧化物6900多万吨。 (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 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工作、生活。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 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表 AQI数值p-5051-1001-15051-200201-300k0以上 kQI级别I|Ⅲ 质量状况好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刻重度污刻严重污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 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 和贴金彩画。正面是 12 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 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 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 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 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 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 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 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2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文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B.第一段文字突出对色彩的描写,显示太和殿的辉煌壮丽;第二段文字突出对龙的描写,显 示帝王的威严。 C.“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样表达得更精确, 更符合实际情况。 D.这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太和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貌、用处。 21.【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的理解。 【答题思路】“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如果删去,句子就 不通顺了。 【标准答案】C(2 分) 22.说明文在介绍建筑物时一般采用空间顺序,选文第二段在介绍大殿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明 顺序,请用具体的语言进行阐述。(2 分) 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分析。 【答题思路】第二段第 1 句说明大殿正中和背后,第 2 句说明两旁,第 3——5 句说明 上方,这三句是按先中间后四周来说明上方的构造的。 【标准答案】先说正中位置,再依次介绍背后和两旁,最后介绍上方。在介绍上方时也 是先中间后四周。(2 分) (2013·丽水市)(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 9-12题。(11 分) 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 【环保资料】 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 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 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 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 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 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 排放 二氧化硫 1.5 亿多吨、二氧化碳 2 亿多吨、悬浮颗粒物 23 亿多吨和氮氧化物 6900 多万吨。 (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 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 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工作、生活。空气质量指数为 0-100 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 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表 AQI数值 0-50 51-1 00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AQI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质量状况好 良好 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
(摘自《科学世界》) 【媒体信息】 ①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 东城东四、朝阳奧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整个城区笼罩在一 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1公里左右。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提醒,建议人们在今、明两天减少 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摘自中国新闻网) ②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 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京居住超过10年的新西兰来华员 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 (摘自百度快照) ③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伦敦能除掉“雾 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伦 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舆论压力,会被严惩。而 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 (摘自《环球时报》) 9.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3分)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答题思略】解答本题,要综合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第一组材料“【环保资料】”里 重点谈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 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第二组材料“【媒 体信息】”突出说明了大气污染的危害。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上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标准答案】(3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危害自 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上述文本,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 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 C.空气质量在I-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 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不敢来华投资兴业 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具体内容的了解 答题思路】材料中说:“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 可见,A项的说法有误;材料中只是说“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并未说是重度污 染,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中只是说“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 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而并非已经如此,所以D项说法有误。 【标准答案】(3分)C 11.分析文本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 【答题思路】画线句是将伦敦人的环保意识与我国部分人的自我环保意识作对比,要分 析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标准答案】(3分)运用对比(比较),鲜明地突出了我国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薄弱,希 望大家共同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 12.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个性理解 【答题思路】这是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是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言之有理 即可
(摘自《科学世界》) 【媒体信息】 ①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 东城东四、朝阳奥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整个城区笼罩在一 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 1 公里左右。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提醒,建议人们在今、明两天减少 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摘自中国新闻网) ②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 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京居住超过 10 年的新西兰来华员 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 (摘自百度快照) ③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伦敦能除掉“雾 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伦 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舆论压力,会被严惩。而 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 少。 (摘自《环球时报》) 9.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要综合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第一组材料“【环保资料】”里 重点谈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 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第二组材料“【媒 体信息】”突出说明了大气污染的危害。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上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标准答案】(3 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危害自 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0.阅读上述文本,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 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 C.空气质量在Ⅰ-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 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不敢来华投资兴业。 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具体内容的了解。 【答题思路】材料中说:“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 可见,A 项的说法有误;材料中只是说“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并未说是重度污 染,因此 B 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中只是说“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 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而并非已经如此,所以 D 项说法有误。 【标准答案】(3 分)C 11.分析文本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 【答题思路】画线句是将伦敦人的环保意识与我国部分人的自我环保意识作对比,要分 析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标准答案】(3 分)运用对比(比较),鲜明地突出了我国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薄弱,希 望大家共同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 12.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个性理解。 【答题思路】这是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是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言之有理 即可
【标准答案】②2分)示例:(1)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绿化造林,使更 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二)(14分) (2013·台州市)“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度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 恶心等。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 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 很太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今年35岁,最近 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 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着手机。 (《长江商报》2013.5.7) 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十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 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 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 (“中关村在线”2011.6.13) “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 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 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齐鲁晚报》2010.6.16) 【调查统计】2012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统计图 30% 1.T% 1以下1-1202岁30-3岁40-49岁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专家观点】 胡向明(视疲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 “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 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 (《瞭望》2013年第14期) 袁俊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 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 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生活晨报》2013.3.6) 魏瑞华(天津医科太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 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 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 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今晚报》2012.8.11)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査一下眼 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 近视是视网腹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 (“中关村在线”2011.6.13) 9.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3分)
【标准答案】(2 分)示例:(1)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绿化造林,使更 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二)(14 分) (2013·台州市)“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度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 恶心等。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 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 很太。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今年 35 岁,最近 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 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着手机。 (《长江商报》2013.5.7) 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十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 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 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 (“中关村在线”2011.6.13) “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 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 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齐鲁晚报》2010.6.16) 【调查统计】 2012 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专家观点】 胡向明(视疲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 60 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 “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 20 岁到 40 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 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 (《瞭望》2013 年第 14 期) 袁俊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 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 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生活晨报》2013.3.6) 魏瑞华(天津医科太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 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 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 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今晚报》2012.8.11)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 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 近视是视网腹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 (“中关村在线”2011.6.13) 9.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给名词下定义的能力 答题思略】可结合《“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的第一段相关句子(第一、二句) 的内容来给“电视疲劳综合症”下定义。 【标准答案】电脑视疲劳综合症是指长时间使用电脑,眼睛过度疲劳所引发的(视力及 身心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 10.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征。 B.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C.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答题思路】根据“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 中的“之一”可知:C项“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的说法有误。 【标准答案】C 11.请你根据【调査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把握。 【答题思路】根据【调查统计】表格中20—-29岁的年轻人中网民最多及“一个人如 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的说明,可 知“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标准答案】(1)在中国网民中年轻人所占比例很高,人数很多。(2)许多年轻人长 期面对电脑,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 12.暑假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 料,提出四点建议。(4分)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联系实际对选文内容的个性理解。 【答题思略】所提的建议,一是可以根据“【病例回放】”中医生对病例的分析来提出 该采取的对应的措施;二是可参看选文中专家对“电脑视疲劳”的解说来提出该采取的对应 的措施 【标准答案】(1)不要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2)不要躺着玩电脑、手机。(3) 夜间不要关着灯玩电脑等。(4)玩电脑一段时间后要远眺一会儿。(5)有高度近视的同学 最好査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6)电脑屏幕要干净。(7)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 至最舒适的状态。 (2013·浙江省湖州市)(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912题。(12分)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 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 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 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 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 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 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 断地震灾情呢?
9.【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给名词下定义的能力。 【答题思路】可结合《“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的第一段相关句子(第一、二句) 的内容来给“电视疲劳综合症”下定义。 【标准答案】电脑视疲劳综合症是指长时间使用电脑,眼睛过度疲劳所引发的(视力及 身心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 10.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征。 B.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C.导致中国一年 60 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D.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答题思路】根据“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 中的“之一”可知:C 项“导致中国一年 60 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的说法有误。 【标准答案】C 11.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把握。 【答题思路】根据【调查统计】表格中 20——29 岁的年轻人中网民最多及“一个人如 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的说明,可 知“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标准答案】(1)在中国网民中年轻人所占比例很高,人数很多。(2)许多年轻人长 期面对电脑,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 12.暑假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 ..... 料.,提出四点建议。(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联系实际对选文内容的个性理解。 【答题思路】所提的建议,一是可以根据“【病例回放】”中医生对病例的分析来提出 该采取的对应的措施;二是可参看选文中专家对“电脑视疲劳”的解说来提出该采取的对应 的措施。 【标准答案】(1)不要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2)不要躺着玩电脑、手机。(3) 夜间不要关着灯玩电脑等。(4)玩电脑一段时间后要远眺一会儿。(5)有高度近视的同学 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6)电脑屏幕要干净。(7)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 至最舒适的状态。 (2013·浙江省湖州市)(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9-12 题。(12 分)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 5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 50 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 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 60 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 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 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 4 月 22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 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 4 月 20 日 11 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 3 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 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仼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髙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 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 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 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 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 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 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 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 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 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 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 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 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 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 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 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 He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 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 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 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 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 等方面广泛 应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13日有删减) 9.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3分)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思略】解答本题,必须梳理主题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填写。如第③④两个自然 段是从“地震(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方面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的:第⑤⑥自然段是从“雾 霾(大气污染)状况观测”方面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的:第⑦自然段是从“自然遗产和文化 遗产的发现和保护”方面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的 【标准答案】地震(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雾霾(大气污染)状况观测,自然遗产和 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 10.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于 里眼”。(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 (2)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要先理解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第(1)句中的“千里眼”, 其中“千里”指距离很远,符合遥感技术可以远距离感知的特点,其中的“眼”是比喻修辞 手法的运用,意思是像人眼那样能探测和识别目标。第(2)句中的“至关重要的”强调了 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所起的作用之大,因此不能删除 【标准答案】10.(1)因为“千里”符合遥感技术可以远距离感知的特点,而“眼” 能突出遥感技术探测和识别目标的特点。(2)“至关重要的”突出了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 策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了利用遥感技术检测判断和评估灾情的重要性 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 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 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 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 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 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 1 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 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 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 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 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 PM2.5 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 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 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 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 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 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 373 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 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 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 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 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 等方面广泛 应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3 年 5 月 13 日 有删减) 9.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必须梳理主题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填写。如第③④两个自然 段是从“地震(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方面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的;第⑤⑥自然段是从“雾 霾(大气污染)状况观测”方面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的;第⑦自然段是从“自然遗产和文化 遗产的发现和保护”方面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的。 【标准答案】地震(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雾霾(大气污染)状况观测,自然遗产和 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 10.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 分) (1)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 里眼..”。(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 (2)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要先理解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第(1)句中的“千里眼”, 其中“千里”指距离很远,符合遥感技术可以远距离感知的特点,其中的“眼”是比喻修辞 手法的运用,意思是像人眼那样能探测和识别目标。第(2)句中的“至关重要的”强调了 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所起的作用之大,因此不能删除。 【标准答案】10.(1)因为“千里”符合遥感技术可以远距离感知的特点,而“眼” 能突出遥感技术探测和识别目标的特点。(2)“至关重要的”突出了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 策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了利用遥感技术检测判断和评估灾情的重要性。 11.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材料作用的分析。 【答题思略】解答本题,要分析第⑦段所举事例与中心句的关系。第⑦段中列举美国 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本段的中心句(首句)的 【标准答案】生动而具体地说明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作用也不容小 觑 1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 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 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 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 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运用选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细读第⑦段“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 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 细的修复”等内容,然后运用这段话中的相关知识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难题 【标准答案】(1)对龙门石窟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 (2)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 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2013·北京市)(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 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 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 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 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 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 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 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 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 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 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 的搏斗。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 《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 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 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 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18.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3分)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说明对象特点概括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全文,熟悉文章的主体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 想想作者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筛选有效信息并概括归纳。注意概括时,要全面具 体,不能遗漏相关信息,导致答案不全而扣分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材料作用的分析。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要分析第⑦段所举事例与中心句的关系。第⑦段中列举美国、 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本段的中心句(首句)的。 【标准答案】生动而具体地说明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作用也不容小 觑。 1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 分) 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 12 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 400 年之久,至今已有 1500 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 1 公里,现 存窟龛 2345 个,题记和碑刻 2680 余品,佛塔 70 余座,造像 10 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 达 17.14 米。最小的仅有 2 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 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运用选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细读第⑦段“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 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 细的修复”等内容,然后运用这段话中的相关知识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难题。 【标准答案】(1)对龙门石窟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 (2)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 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2013·北京市)(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8~19 题。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 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 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 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 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 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 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 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 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 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 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 的搏斗。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 《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 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 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 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18.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3 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说明对象特点概括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全文,熟悉文章的主体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 想想作者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筛选有效信息并概括归纳。注意概括时,要全面具 体,不能遗漏相关信息,导致答案不全而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