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系统设计与实践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rmodynamic System》课程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1.06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热力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学时 *学分 BE316 48 3 (Course Code) Credit Hours) (Credits) *课程名称 热力系统设计与实践 (Course Nam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rmodynamic System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Course Type) 授课对象 本科生三年级 (Target Audience)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中文 Instruction) *开课院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 设计与制造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于娟、黄永华、石玉美、韩东、 课程网址 暂无 (Instructor) 迟重然、吴睿 (Course Webpage) 课程性质:热力系统设计与实践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工 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侧重热学知识综合应用与实践的专业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进一步树立能量转换和利用特别是热能与机械能转换和 合理利用的正确概念,将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传热学等所学知识融 会贯通、灵活应用,培养初步的热力系统设计、实践和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 *课程简介 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从学到用的有效过渡。 教学内容:在工程热力学I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以及能量有效 利用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实际气体的热力学一般关系和混合气体性质:流动过程中气 体的能量转换:循环能量转换分析:以及热力学原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等。在 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热力系统的分析、设计、制作和测 量,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The course is a continuation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previously level one) including studies on properties of real gases and gas mixtures,energy conversion analysis for cycles,and introduction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This course emphasizes on the *Cours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rmal knowledge learned so far.Thermodynamic principles Introduction and theories will b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power generation,refrige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s.Design,analysis,fabrication,measure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a thermal system are required. Upon satisfactory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热力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BE316 *学时 (Credit Hours) 48 *学分 (Credits) 3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热力系统设计与实践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rmodynamic System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专业必修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本科生三年级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 *开课院系 (School)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设计与制造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于娟、黄永华、石玉美、韩东、 迟重然、吴睿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暂无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热力系统设计与实践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工 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侧重热学知识综合应用与实践的专业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进一步树立能量转换和利用特别是热能与机械能转换和 合理利用的正确概念,将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 I、机械设计、传热学等所学知识融 会贯通、灵活应用,培养初步的热力系统设计、实践和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 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从学到用的有效过渡。 教学内容:在工程热力学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以及能量有效 利用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实际气体的热力学一般关系和混合气体性质;流动过程中气 体的能量转换;循环能量转换分析;以及热力学原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等。在 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热力系统的分析、设计、制作和测 量,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Course Introduction The course is a continuation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previously level one) including studies on properties of real gases and gas mixtures, energy conversion analysis for cycles, and introduction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This course emphasize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rmal knowledge learned so far. Thermodynamic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will b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power generation, refrige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Design, analysis, fabrication, measure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a thermal system are required. Upon satisfactory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gram outcomes: To provid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to practical problems. To provide an introductory treatment of thermodynamics for an expanded range of materials including gas mixtures and real gases To provide limited design experience for systems requiring significant consideration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Comprehension of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skills Development of open-ended design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bility to integrate analytical,problem solving,and design skills Development of decision-making skills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character Development of ethical responsibility in a global,social,intellectual and technological context Development of curiosity and persistence for continuous learners Ability of technical communication(both written and oral)through in-classroom activities,and examinations 课程目标与内容 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推广应用于其它能量的转换问题。 (1.2,1.3) 2.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能对实际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进行科学抽象和 *课程目标 分析,了解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1.3,21) 3. 了解工质热物性的一般关系式及利用通用图表获取热物性的原理和方法。(1.1) 4. 强化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知识设计热力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5.2,9.1)

follow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gram outcomes: • To provid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to practical problems. • To provide an introductory treatment of thermodynamics for an expanded range of materials including gas mixtures and real gases • To provide limited design experience for systems requiring significant consideration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 Comprehension of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skills • Development of open-ended design problem solving skills • Ability to integrate analytical, problem solving, and design skills • Development of decision-making skills •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character • Development of ethical responsibility in a global, social, intellectual and technological context • Development of curiosity and persistence for continuous learners • Ability of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both written and oral) through in-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examinations 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 1. 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推广应用于其它能量的转换问题。 (1.2,1.3) 2.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能对实际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进行科学抽象和 分析,了解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1.3,2.1) 3.了解工质热物性的一般关系式及利用通用图表获取热物性的原理和方法。(1.1) 4.强化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知识设计热力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5.2,9.1)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2掌握工程的基础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课程目标1 1.3掌握工程的专业基础类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的验证。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与 *毕业要求指标 课程目标2 分解复杂工程问题。 点与课程目标的 对应关系 1.1掌握相关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合理描述。 课程目标3 3.1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目标,提出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4 52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 课程目标4 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9.1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学科团队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目标4 学 作业及 对应 敦学内容 教学方式 基本要求 时 考查方式 要求 课程目标 掌握实际气体对理 想气体性质的偏离, 及有代表意义的状 物质的热物性 6 课堂教学 课后 作业评分 课程目标3 练习 态方程和热力学 测验 般关系,熟练应用 N-0图。 掌握气体混合物热 气体混合物的 课后 作业评分 5 课堂教学 物性,特别是混合熵 课程目标3 热物性 练习 测验 增,熟练应用h-d图。 *教学内容 掌握节流前后参数 开口系(节流 课程进度及对 课后 课堂教学 变化特性、湿空气的 作业评分 课程目标1 和湿空气等) 4 练习 典型热力过程的分 测验 课程目标2 应课程目标 能量分析 析与计算。 掌握燃气轮机装置 和压缩气体制冷的 过程和循环能 理想循环计算及其 课后 作业评分 课程目标1 量转换热力学 9 课堂教学 影响经济性指标的 练习 测验 课程目标2 分析(Ⅱ) 因素,熟悉和理解提 高热力循环经济性 指标的热力学原理。 了解工程问题一般 课程目标1 课程设计与实 课堂教学 课后 求解流程,熟悉热力 报告 课程目标2 24 践 练习 系统基本测试方法 答辩 课程目标3 及评价指标。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指标 点与课程目标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2 掌握工程的基础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课程目标 1 1.3 掌握工程的专业基础类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的验证。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与 分解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2 1.1 掌握相关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合理描述。 课程目标 3 3.1 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目标,提出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 4 5.2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 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课程目标 4 9.1 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学科团队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目标 4 *教学内容 、课程进度及对 应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学 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 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对应 课程目标 物质的热物性 6 课堂教学 课后 练习 掌握实际气体对理 想气体性质的偏离, 及有代表意义的状 态方程和热力学一 般关系,熟练应用 N-O 图。 作业评分 测验 课程目标 3 气体混合物的 热物性 5 课堂教学 课后 练习 掌握气体混合物热 物性,特别是混合熵 增,熟练应用 h-d 图。 作业评分 测验 课程目标 3 开口系(节流 和湿空气等) 能量分析 4 课堂教学 课后 练习 掌握节流前后参数 变化特性、湿空气的 典型热力过程的分 析与计算。 作业评分 测验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过程和循环能 量转换热力学 分析(Ⅱ) 9 课堂教学 课后 练习 掌握燃气轮机装置 和压缩气体制冷的 理想循环计算及其 影响经济性指标的 因素,熟悉和理解提 高热力循环经济性 指标的热力学原理。 作业评分 测验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设计与实 践 24 课堂教学 课后 练习 了解工程问题一般 求解流程,熟悉热力 系统基本测试方法 及评价指标。 报告 答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测验、课堂等)25分+半开卷笔试40分+课程设计35分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半开卷 课程 课程目标达成度 平时成绩 权重 笔试 设计 (25%) (ob,) 课程目标 (35%) (40%) (w) 课程目标1 出=1 o,=课程成绩100 课程目标2 12=1 o2=课程成绩/100 *课程目标达成 课程目标3 w3=1 o3=课程成绩/100 度评价 课程目标4 "4=0.4 obj,=课程设计成绩/40 4 课程总体目标 ∑eobi 各课程目标达成度加权求和,为: obj=i= 达成度(obj) 4 教材: 沈维道,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ISBN 978-7-04-044632-6. 参考书目: (1)M.J.Moran H.N.Shapiro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6th Edition.New York JOHN WILEY&SONS.NC.或更新版本 *教材或参考资 (2) 料 曾丹苓等.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3) 严家禄编著.王永青参编.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 (4) 童钧耕等.工程热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8. (5) YUNUS A.CENGEL MICHAEL A.BOLES Thermodynamics-An Engineering Approach,5 hedition.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或更新版本 (6) KENNETH WARK,DONALA E.RICHARDS Thermodynamics,6th Edition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1999. 其它 无 备注 无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英语授课课程需另提交一份英文填写版本。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测验、课堂等)25分+半开卷笔试 40分+课程设计35分 *课程目标达成 度评价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25%) 半开卷 笔试 (35%) 课程 设计 (40%) 课程目标 权重 ( wi ) 课程目标达成度 ( i obj ) 课程目标 1    1 w 1 1 obj  课程成绩/100 课程目标 2    2 w 1 2 obj  课程成绩/100 课程目标 3    3 w 1 3 obj  课程成绩/100 课程目标 4  4 w  0.4 4 obj  课程设计成绩/40 课程总体目标 达成度( obj ) 各课程目标达成度加权求和,为: 4 1 4 1 i i i i i w obj obj w      *教材或参考资 料 教材: 沈维道,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ISBN 978-7-04-044632-6. 参考书目: (1) M. J. Moran H. N. Shapiro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6th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或更新版本 (2) 曾丹苓等.工程热力学(第三版). 北京: 高教出版社, 2002. (3) 严家禄 编著.王永青 参编.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 (4) 童钧耕等.工程热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二版).北京: 高教出版社, 2008. (5) YUNUS A. CENGEL MICHAEL A. BOLES Thermodynamics—An Engineering Approach, 5th edition.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或更新版本 (6) KENNETH WARK, DONALA E. RICHARDS Thermodynamics, 6th Edition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其它 无 备注 无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英语授课课程需另提交一份英文填写版本。 2.课程简介字数为 300-500 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附表:本科专业毕业要求 单业要求 指标点 1.1掌握相关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 题的合理描述。 毕业要求1 1.2掌握工程的基础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建模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 与求解。 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 1,3掌握工程的专业基础类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 的设计方案的验证。 1.4掌握工程的专业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解决 方案的分析与改进。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科的基本原 理,识别、判断与分解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 2.2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表达与建模,并选择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 可用的模型。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 2.3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与求解,并对模 得有效结论。 型的正确性进行论证。 2.4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 表达、建模与求解,并获得有效结论。 3.1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目标, 提出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 3.2在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方案设计时,能综合考虑 斋更的冬、整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流程,并能运用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意 3.3能够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统、单元(部 识,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件),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意识。 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4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并能 够用图纸、报告、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4.1能够对工程相关的产品和系统,进行各类力(热) 学特性、机械特性和控制性能进行分析研究。 毕业要求4 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相关的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 产品、系统、单元(部件)制定力学、热学、机械学 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 和控制检测等实验方案。 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集 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开展实验并分 析、整理实验数据。 4.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与理论模型进行比 较分析,通过信息集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1能够运用工程图学等技术手段,表达和解决工程 毕业要求5 中的设计问题。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 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5.2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 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 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5.3能够对工程相关的产品和系统的性能以及使用过 程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预测与模拟,能

附表:本科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 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 1.1 掌握相关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 题的合理描述。 1.2 掌握工程的基础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建模 与求解。 1.3 掌握工程的专业基础类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 的设计方案的验证。 1.4 掌握工程的专业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解决 方案的分析与改进。 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 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科的基本原 理,识别、判断与分解复杂工程问题。 2.2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表达与建模,并选择 可用的模型。 2.3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与求解,并对模 型的正确性进行论证。 2.4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 表达、建模与求解,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 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 需求的工程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 流程,并能运用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意 识,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目标, 提出解决方案。 3.2 在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方案设计时,能综合考虑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3.3 能够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统、单元(部 件),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意识。 3.4 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并能 够用图纸、报告、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毕业要求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 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 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集 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对工程相关的产品和系统,进行各类力(热) 学特性、机械特性和控制性能进行分析研究。 4.2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相关的 产品、系统、单元(部件)制定力学、热学、机械学 和控制检测等实验方案。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开展实验并分 析、整理实验数据。 4.4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与理论模型进行比 较分析,通过信息集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 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 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 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运用工程图学等技术手段,表达和解决工程 中的设计问题。 5.2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 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5.3 能够对工程相关的产品和系统的性能以及使用过 程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预测与模拟,能

毕业要求 指标点 理解其局限性。 6.1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毕业要求6 工程写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 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 6.2.了解有关社会、 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 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 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 解应承担的责任。 63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工程相关行业中的新产 品、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 7.1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可 了解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 行业安全规范。 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安 全规范,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 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 72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展的影响。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社 82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人文社 等豪成 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83能够在工程及相关行业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 守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9.1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学科团队对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华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 9.2能够理解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 队中,理解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 定位与责任,能够胜任个人承担的角色任务。 负责人的角色。 9.3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团队其 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能够胜任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 通: 华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 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 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馔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 清晰 表达或回应指令。掌握一门外语,能够 10.2至少掌握一种外语应用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 比较熟练地阅读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 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 读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 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要求11 11.1理解并掌握工程及相关行业中涉及的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及相关行业 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中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 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2在多学科环境中,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 策方法应用于工程相关的产品及系统的设计中。 12.1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 毕业要求12 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终身学习: 具肴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 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2县有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 手段获取知说的能方,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肴不断 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 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 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 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6.2 了解有关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 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3 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工程相关行业中的新产 品、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可 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安 全规范,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 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影响。 7.1 了解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 行业安全规范。 7.2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 8 职业规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 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 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 8.2 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人文社 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8.3 能够在工程及相关行业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 守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毕业要求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 队中,理解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 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学科团队对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9.2 能够理解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 定位与责任,能够胜任个人承担的角色任务。 9.3 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团队其 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能够胜任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 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 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 表达或回应指令。掌握一门外语,能够 比较熟练地阅读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 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工程及相关行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 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 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2 至少掌握一种外语应用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 读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 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要求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及相关行业 中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 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工程及相关行业中涉及的工程管理 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在多学科环境中,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 策方法应用于工程相关的产品及系统的设计中。 毕业要求 12 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 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 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有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 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不断 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