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博文中学学生课堂学习设计 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年级:九下时间:2013、12、3 教师寄语:“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背诵本诗 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作者与时代背景】: 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 人,象征主义诗派代表诗人。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次年5 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跟叶灵凤夫 妇一起乘船前往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 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 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 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 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 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但监狱的铁窗可以禁锢他的躯体,却禁锢不了他
1 泰山博文中学学生课堂学习设计 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 年级:九下 时间:2013、12、3 教师寄语:“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学习目标 :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背诵本诗。 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作者与时代背景】: 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 人,象征主义诗派代表诗人。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次年5 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跟叶灵凤夫 妇一起乘船前往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 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 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 民族气节。1949 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 年因气喘病 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 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 1942 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 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但监狱的铁窗可以禁锢他的躯体,却禁锢不了他
的拳拳爱国之心。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 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 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 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 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自学指导及对应训练】: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锦幛() 荇藻( 蓬蒿( 憔悴(): 蝼蚁 2.文学常识填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 文系。诗集有《我的记忆》《 》《望舒诗稿》和《 二、理解探究 1.把握诗中用“无形的手掌”抚摸中国地图生发联想的抒情线索。 2.读第一部分,思考:“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 土地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 3.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四、课内精读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2 的拳拳爱国之心。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 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 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 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 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自学指导及对应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蝼蚁( ): 2.文学常识填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浙江杭县人。1923 年秋人上海大学中 文系。诗集有《我的记忆》《 》《望舒诗稿》和《 》。 二、理解探究 1.把握诗中用“无形的手掌”抚摸中国地图生发联想的抒情线索。 2. 读第一部分,思考:“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 “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 土地吗?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 3.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四、课内精读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 没有渔船的苦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 河山, 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 了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 整 这一片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 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 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 什 ? 2.“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哪句诗使全诗阴暗的基调转为明朗?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5.找出诗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并加以分析。 6.诗歌末句“那里,永恒的中国!”中的“那里”指哪里?“永恒的中国”在 诗人心目中应是怎样的? 五、拓展延伸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呕出一颗心来,一一在我心 里
3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 没有渔船的苦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 河山, 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 了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 整, 这一片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 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 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 什么? 2.“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哪句诗使全诗阴暗的基调转为明朗?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5.找出诗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并加以分析。 6.诗歌末句“那里,永恒的中国!”中的“那里”指哪里?“永恒的中国”在 诗人心目中应是怎样的? 五、拓展延伸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 里!
注:罡(ga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 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 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一一前 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 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一一“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 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一一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 国建设得美好的希 望的赤胆忠心 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 括号 达标测试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哑 荇()藻hour()咙 蝼蚁()锦 zhang )憔cui( )蓬蒿 )河堤()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B.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点明题目,统摄全诗的句子 是 阅读 阅读俄国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帆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4 注:罡(gā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 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 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 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 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 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 国建设得美好的希 望的赤胆忠心。 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 括号? 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o( )哑 荇( )藻 hour( )咙 蝼蚁( ) 锦 zhàng ( ) 憔 cuì( ) 蓬蒿( ) 河堤( )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B.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点明题目,统摄全诗的句子 是 。 二、阅读 阅读俄国莱蒙托夫 1932 年写的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帆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唉,一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 1.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什么?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 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2.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 3.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是什么?
5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唉,— 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 1.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什么?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 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2.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 3.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