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北京大学张国庆教授的《现 代公共政策》教材为蓝本,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总结了公共政 策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编写制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 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现代社会 发展进程中公共政策的重要地位、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公共政策的规划、 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等,开阔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需 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并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来检验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第二章公共政策的逻 辑过程、第四章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的议程、第九章政 策评估及其理论发展等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重点进行 讲授。 教学对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治学与行政 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54学时 教学的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4学时,案例分析10小时。 第一章(4学时)第二章(4学时)第三章(6学时) 第四章(4学时) 第五章(6学时)第六章(6学时) 第七章(4学时)第八章(6学时)第九章(4学时) 第十章(4学时)第十一章(6学时)
1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北京大学张国庆教授的《现 代公共政策》教材为蓝本,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总结了公共政 策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编写制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 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现代社会 发展进程中公共政策的重要地位、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公共政策的规划、 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等,开阔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需 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并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来检验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第二章公共政策的逻 辑过程、第四章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的议程、第九章政 策评估及其理论发展等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重点进行 讲授。 教学对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治学与行政 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54 学时。 教学的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44 学时,案例分析 10 小时。 第一章(4 学时) 第二章(4 学时) 第三章(6 学时) 第四章(4 学时) 第五章(6 学时) 第六章(6 学时) 第七章(4 学时) 第八章(6 学时) 第九章(4 学时) 第十章(4 学时) 第十一章(6 学时)
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4学时)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现代公共政策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认识研究公 共政策的意义,掌握现代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公共政策的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现代公共政策界说(1学时) 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 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 1、专家的观点 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 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 的分配”。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亚伯拉罕·卡普 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张世贤认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 行为”。 2、现代公共政策的概念:是关于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形式,是公共政策主 体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及供应作出的决策。 政策科学的逻辑过程至少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欲达到的目标或目的、为达成 目标而作的宣示或拟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政策声明所引发的权威者的实际的政策 行动 三、公共政策分析与系统分析 第二节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2学时) 公共政策是一门典型的大学科。与传统的政府政策相比较,现代公共政策具
2 第一章 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 ( 4 学时 )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现代公共政策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认识研究公 共政策的意义,掌握现代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公共政策的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4 学时) 第 一 节 现代公共政策界说 ( 1 学时 ) 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 二、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 1、专家的观点 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 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 的分配”。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亚伯拉罕·卡普 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张世贤认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 行为”。 2、现代公共政策的概念:是关于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形式,是公共政策主 体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及供应作出的决策。 政策科学的逻辑过程至少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欲达到的目标或目的、为达成 目标而作的宣示或拟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政策声明所引发的权威者的实际的政策 行动。 三、公共政策分析与系统分析 第 二 节 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 ( 2 学时 ) 公共政策是一门典型的大学科。与传统的政府政策相比较,现代公共政策具
有下述主要的特征: 政策内容丰富化 政府经济职能的膨胀和社会职能的扩展,政府大大强化了社会公共权力主体 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多元化 三、政策问题复杂化 1、政策问题具有相关性 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 3、问题具有动态性 四、政治敏感性 、以改进政策制定为使命的政策科学往往难以挣脱价值的束缚,它所选择 的改进方向有可能不符合统治系统所信奉的价值观,因而容易遭到统治系统的压 制与反对。 政策科学在为实际政策制定服务时,总是要提出各种备选方案,在不同 的价值与假设中作出明确的选择,阐明可作为评估政策质量标准的目标等,这与 到目前为止一直流行的政策制定模式不一致,因而易于遭到固守旧的决策模式的 政策制定系统的抵制与反对。 3、政策科学不仅要为政治决策过程提供各种信息输入,而且还要改造与革 新决策过程,告诉决策者怎样制定政策,而决策过程向来被认为是一种由高层政 策制定者垄断的“秘密艺术”,因此,政策科学容易引起政治家们的反感。 4、作为政策科学的内容之一的政策分析,往往要明确揭示特定政策备选方 案的潜在假设和价值,揭示政策制定者大脑中隐含的一些想当然的理论以及他们 的动机与需要。这在有些时候会危及政策制定者或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因而也使 政策科学易于受到来自政界的压力。 政策科学在政治上敏感的一个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科学带来 的政治变革涉及权力的更替。那些占有重要职位、掌握重大权力但能力差、素质 低的政治家与行政人员就会竭力反对旨在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可能危及其权力与 职位的政策科学研究 五、科学、艺术二重性
3 有下述主要的特征: 一、政策内容丰富化 政府经济职能的膨胀和社会职能的扩展,政府大大强化了社会公共权力主体 的地位和作用。 二、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多元化 三、政策问题复杂化 1、政策问题具有相关性 2、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 3、问题具有动态性 四、政治敏感性 1、以改进政策制定为使命的政策科学往往难以挣脱价值的束缚,它所选择 的改进方向有可能不符合统治系统所信奉的价值观,因而容易遭到统治系统的压 制与反对。 2、政策科学在为实际政策制定服务时,总是要提出各种备选方案,在不同 的价值与假设中作出明确的选择,阐明可作为评估政策质量标准的目标等,这与 到目前为止一直流行的政策制定模式不一致,因而易于遭到固守旧的决策模式的 政策制定系统的抵制与反对。 3、政策科学不仅要为政治决策过程提供各种信息输入,而且还要改造与革 新决策过程,告诉决策者怎样制定政策,而决策过程向来被认为是一种由高层政 策制定者垄断的“秘密艺术”,因此,政策科学容易引起政治家们的反感。 4、作为政策科学的内容之一的政策分析,往往要明确揭示特定政策备选方 案的潜在假设和价值,揭示政策制定者大脑中隐含的一些想当然的理论以及他们 的动机与需要。这在有些时候会危及政策制定者或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因而也使 政策科学易于受到来自政界的压力。 5、政策科学在政治上敏感的一个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科学带来 的政治变革涉及权力的更替。那些占有重要职位、掌握重大权力但能力差、素质 低的政治家与行政人员就会竭力反对旨在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可能危及其权力与 职位的政策科学研究。 五、科学、艺术二重性
六、知识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学科意义(1学时)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 激烈的时代,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能力正在变得愈来愈重要,表现在:无论选择 了何种发展模式或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会要求政府在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方面发 挥主要的作用,都会要求政府在加强和扩大国际贸易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都会 要求政府在形成和提髙本民族自主开发能力方面发挥扶持甚至主导性作用等等 但本国政府是否能够及时、有力、有效、合理地发挥这些作用,从实践的结果来 看毫无疑问是“因国而异”的。正因为如此,有关政府公共行政政策能力的提升 和强化,就合乎逻辑地成为了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亦成为现代政 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因 此形成了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一一政策科学。 复习思考题 1、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 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 第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4学时)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公共政策的类别、公共政策的原理、学科体系以及公共 政策方法论的研究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并能应用于实践判断与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类别(1学时) 按照公共政策的发生和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重要性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 分为三类,即元政策、基本政策和方面政策。 、元政策
4 六、知识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第 三 节 公共政策的学科意义 ( 1 学时 )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 激烈的时代,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能力正在变得愈来愈重要,表现在:无论选择 了何种发展模式或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会要求政府在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方面发 挥主要的作用,都会要求政府在加强和扩大国际贸易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都会 要求政府在形成和提高本民族自主开发能力方面发挥扶持甚至主导性作用等等。 但本国政府是否能够及时、有力、有效、合理地发挥这些作用,从实践的结果来 看毫无疑问是“因国而异”的。正因为如此,有关政府公共行政政策能力的提升 和强化,就合乎逻辑地成为了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亦成为现代政 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因 此形成了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政策科学。 复习思考题: 1、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 2、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 第二章 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 ( 4 学时 )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公共政策的类别、公共政策的原理、学科体系以及公共 政策方法论的研究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并能应用于实践判断与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4 学时) 第 一 节 公共政策的类别 ( 1 学时 ) 按照公共政策的发生和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重要性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 分为三类,即元政策、基本政策和方面政策。 一、元政策
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是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1) 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 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4)在权威性上,政 策是否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 三、方面政策 方面政策亦称为部门政策或具体政策,主要指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 题作出的政策规定。关于方面政策的再分类,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划分标准,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1、依照方面政策与其主导学科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五类: (1)侧重于政治学科的公共政策 (2)侧重于经济学科的公共政策 (3)侧重于社会学科的公共政策 4)侧重于市政和区域规划学科的公共政策 (5)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公共政策 2、依照方面政策的特征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分为七类: 1)目的型与手段型政策 (2)改造型与调整型政策 (3)创新型与改良型政策 (4)对策型与引导型政策 (5)直接型与间接型政策 (6)理性与超理性政策 (7)顺序决策型政策 3、根据政策的功用将其分为实质性政策、策略性或规划性政策、程序性政 策等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2学时) 、政策问题的形成
5 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二、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是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1) 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 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4)在权威性上,政 策是否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 三、方面政策 方面政策亦称为部门政策或具体政策,主要指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 题作出的政策规定。关于方面政策的再分类,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划分标准,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1、依照方面政策与其主导学科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五类: (1)侧重于政治学科的公共政策 (2)侧重于经济学科的公共政策 (3)侧重于社会学科的公共政策 (4)侧重于市政和区域规划学科的公共政策 (5)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公共政策 2、依照方面政策的特征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分为七类: (1)目的型与手段型政策 (2)改造型与调整型政策 (3)创新型与改良型政策 (4)对策型与引导型政策 (5)直接型与间接型政策 (6)理性与超理性政策 (7)顺序决策型政策 3、根据政策的功用将其分为实质性政策、策略性或规划性政策、程序性政 策等 第 二 节 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 ( 2 学时 ) 一、政策问题的形成
政策问题的形成包括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问题、政策诉求和政策分 析 1、政策问题是指,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体感受到了这种变 化,并由于自觉价值标准、经济利益、自我意识等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 愤怒等,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的既定诉求。 2、政策诉求是指,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 主体,就上述某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 的要求 3、政策分析是指,政府面对复杂的政策诉求和复杂的价值标准,按照一定 的原则组合起以政策问题专家为主体的政策分析者的组织,而政策分析者会根据 一定的理念、应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预测研究、可行性研究,并以此作 为政策选择和决定的选择基础。 、政策决定 政策决定可以归纳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选择、政策决定和政策宣 1、政策选择是指,在政策分析者所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基础上, 政策决定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谋略思想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 确定价值,择优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政策方案。 2、政策决定是指,政策决定者最终作出的、用以“确立公共政策行动的法 律地位、指导公共政策的活动方向、确定公共政策的活动内容的决定”。 3、政策宣示是指,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 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晓以政策决定 三、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执行、政策结果和政策修 正 1、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在“行动”的界面上与各种行为主体实际发生关系 的政策行为 2、政策结果是指,由于政府作为或不作为而于社会、公众等产生的影响。 、政策修正是指,对既定政策在实践中的错误或缺憾进行改正
6 政策问题的形成包括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问题、政策诉求和政策分 析。 1、政策问题是指,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体感受到了这种变 化,并由于自觉价值标准、经济利益、自我意识等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 愤怒等,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的既定诉求。 2、政策诉求是指,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 主体,就上述某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 的要求。 3、政策分析是指,政府面对复杂的政策诉求和复杂的价值标准,按照一定 的原则组合起以政策问题专家为主体的政策分析者的组织,而政策分析者会根据 一定的理念、应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预测研究、可行性研究,并以此作 为政策选择和决定的选择基础。 二、政策决定 政策决定可以归纳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选择、政策决定和政策宣 示。 1、政策选择是指,在政策分析者所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基础上, 政策决定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谋略思想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 确定价值,择优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政策方案。 2、政策决定是指,政策决定者最终作出的、用以“确立公共政策行动的法 律地位、指导公共政策的活动方向、确定公共政策的活动内容的决定”。 3、政策宣示是指,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 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晓以政策决定。 三、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执行、政策结果和政策修 正。 1、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在“行动”的界面上与各种行为主体实际发生关系 的政策行为。 2、政策结果是指,由于政府作为或不作为而于社会、公众等产生的影响。 2、政策修正是指,对既定政策在实践中的错误或缺憾进行改正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1学时) 公共政策原理 公共政策原理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一般性质、公共政策的一般规律以及公共 政策的根本性的价值标准。公共政策一般性质的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公共 政策是什么”的问题 二、公共政策的学科体系 就本体理论而言,公共政策已经发展形成了一个学科体系。一般说来,这 体系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 2、公共政策的制定 3、公共政策的方法论 4、政策制定系统及其改进 5、公共政策的发展 、公共政策方法论的研究重点 1、政策战略 2、政策分析 3、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4、政策评估 5、政策科学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元政策、基本政策和方面政策的概念。 合理的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包括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现代公共政策与环境(6学时) 教学目标要求ε了解公共政策主体的类型、特点,认识并能分辨公共政策的 环境,理解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政策主体
7 第 三 节 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 ( 1 学时 ) 一、公共政策原理 公共政策原理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一般性质、公共政策的一般规律以及公共 政策的根本性的价值标准。公共政策一般性质的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公共 政策是什么”的问题。 二、公共政策的学科体系 就本体理论而言,公共政策已经发展形成了一个学科体系。一般说来,这一 体系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 2、公共政策的制定 3、公共政策的方法论 4、政策制定系统及其改进 5、公共政策的发展 三、公共政策方法论的研究重点 1、政策战略 2、政策分析 3、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4、政策评估 5、政策科学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元政策、基本政策和方面政策的概念。 2、合理的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包括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现代公共政策与环境 ( 6 学时 )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公共政策主体的类型、特点,认识并能分辨公共政策的 环境,理解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政策主体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案例分析2小时)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主体(2学时) 国家公共法权主体 1、概念:国家公共法权主体是指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 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职位(个人)。通常,他们被称之为官方 的决策者 2、类别 (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司法机关 、社会政治法权主体 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是指那些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了公共 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且法律对他们的合法参与提供保护,但由于地位的限制,他 们自己并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做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社会行为主体 2、基本存在形式 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即政党、利益集团和作为个体的 公民 (1)政党 (2)利益集团 (3)作为个体的公民 社会非法权主体 1、内涵:社会非法权主体是指那些其宗旨不在于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却有 能力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和强有力地影响公共政策的社会行为主体。 2、类别:其一,不见诸于公众的利益集团。其二,新闻媒体。 四、国际组织 五、自治组织
8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4 学时,案例分析 2 小时) 第 一 节 公共政策的主体 ( 2 学时 ) 一、国家公共法权主体 1、概念:国家公共法权主体是指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 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职位(个人)。通常,他们被称之为官方 的决策者。 2、类别 (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司法机关 二、社会政治法权主体 1、内涵 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是指那些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了公共 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且法律对他们的合法参与提供保护,但由于地位的限制,他 们自己并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做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社会行为主体。 2、基本存在形式 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即政党、利益集团和作为个体的 公民。 (1)政党 (2)利益集团 (3)作为个体的公民。 三、社会非法权主体 1、内涵:社会非法权主体是指那些其宗旨不在于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却有 能力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和强有力地影响公共政策的社会行为主体。 2 、类别:其一,不见诸于公众的利益集团。其二,新闻媒体。 四、国际组织 五、自治组织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环境(2学时) 政治一一制度环境 1、政治特征。社会中的一般政治气氛和政治倾向,政治权力的集中程度, 分权及国民参政的程度,政治性组织的普遍程度和职能倾向,政党制度或政党政 治的性质和运用,社会民主意识的强烈程度等 2、法制特征。宪法的功能及其地位,法律制度的性质及其有效性,国家权 力的格局及其法治程度,各政府部门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裁判权及其运用,法的 制定和法制精神,关于组织的组成、税收及控制的特殊法律等; 3、国防特征。军事单位和军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的技术水 平和有效性,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军事人员占劳动力人口的比 例,国防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作用等。政治制度与决策制度 、经济一一社会环境 1、经济特征 2、技术特征 3、自然资源特征 4、人口特征 5、社会特征 三、历史一一文化环境 1、文化特征 2、教育特征 第三节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2学时) 、公众的政策表达 公众:通常指社会的几乎所有成员 多数人:通常含括社会的多数成员 少数人:通常指居于人口少数的一部分社会成员 公民参与:宪政发展的必然趋向 、公众利益的确定 公众利益的确定作为一种政策行为其中心命题是如何有效地平衡公众的利
9 第 二 节 公共政策的环境 ( 2 学时 ) 一、政治——制度环境 1、政治特征。社会中的一般政治气氛和政治倾向,政治权力的集中程度, 分权及国民参政的程度,政治性组织的普遍程度和职能倾向,政党制度或政党政 治的性质和运用,社会民主意识的强烈程度等; 2、法制特征。宪法的功能及其地位,法律制度的性质及其有效性,国家权 力的格局及其法治程度,各政府部门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裁判权及其运用,法的 制定和法制精神,关于组织的组成、税收及控制的特殊法律等; 3、国防特征。军事单位和军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的技术水 平和有效性,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军事人员占劳动力人口的比 例,国防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作用等。政治制度与决策制度 二、经济——社会环境 1、经济特征 2、技术特征 3、自然资源特征 4、人口特征 5、社会特征 三、历史——文化环境 1、文化特征 2、教育特征 第 三 节 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 ( 2 学时 ) 一、公众的政策表达 公众:通常指社会的几乎所有成员 多数人:通常含括社会的多数成员 少数人:通常指居于人口少数的一部分社会成员 公民参与:宪政发展的必然趋向 二、公众利益的确定 公众利益的确定作为一种政策行为其中心命题是如何有效地平衡公众的利
益需求,使尽可能多的公众接受政府的政策选择。强调利益的分享,理性地寻求 和确定相关各方利益的相似点、相近点、相通点乃至相同点,并加以事实的陈述, 是一种缓解、减弱利益冲突的正确方法。这种方法有三个主要的视角:其一,直 接利益与间接利益。其二,现实利益与未来利益。其三,形式利益与内容利益。 、公众利益与公众代价 从政策的社会效果上看,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存在四种类型 1、利益惠顾与代价付出同样广泛 2、利益惠顾广泛而代价付出狭窄 3、利益获取狭窄而代价付出广泛 4、利益惠顾与代价付出同样狭窄 复习思考题: 1、戴维·伊斯顿的公共政策系统模型 2、国家公共法权主体 3、社会政治法权主体 4、社会非法权主体 5、公共政策的环境 第四章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若干基本范畴(4学时)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价值标准的含义、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若干基本关系,掌 握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理解理性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性、理性主义公共政 策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修正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性的概念,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局限性分析。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价值标准(1学时) 价值与价值标准
10 益需求,使尽可能多的公众接受政府的政策选择。强调利益的分享,理性地寻求 和确定相关各方利益的相似点、相近点、相通点乃至相同点,并加以事实的陈述, 是一种缓解、减弱利益冲突的正确方法。这种方法有三个主要的视角:其一,直 接利益与间接利益。其二,现实利益与未来利益。其三,形式利益与内容利益。 三、公众利益与公众代价 从政策的社会效果上看,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存在四种类型: 1、利益惠顾与代价付出同样广泛 2、利益惠顾广泛而代价付出狭窄 3、利益获取狭窄而代价付出广泛 4、利益惠顾与代价付出同样狭窄 复习思考题: 1、戴维·伊斯顿的公共政策系统模型 2、国家公共法权主体 3、社会政治法权主体 4、社会非法权主体 5、公共政策的环境 第四章 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若干基本范畴 ( 4 学时 )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价值标准的含义、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若干基本关系,掌 握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理解理性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性、理性主义公共政 策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修正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性的概念,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局限性分析。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4 学时) 第 一 节 价值标准 ( 1 学时 ) 一、价值与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