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皆入诗,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词鉴赏考查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及答题要领 在2010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16套试题将“诗歌鉴赏”考査焦点对 准了“情感”。这种不约而同的变化似乎显示了命题者已从浅表的技巧鉴赏又回 归到内在的品质鉴赏;当然,也暗合了高中生的学习和阅读规律,毕竟诗歌鉴赏重 在理解感悟。这16套试题中诗歌的情感,既有壮志难酬的愤激悲伤,也有羁旅漂 泊的愁思孤独;既有空闺寂寞的相思之苦,也有好友惜别的难舍难分;既有玩赏 山林的游览之乐,也有归隐田园的随遣而安,真可谓“人生百味皆入诗,一枝 叶总关情”。在细斟慢品的同时,这16套试题考査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也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就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来谈谈考查情感的设题模式 及答题要领。 、“情感概括”式提问 这种题型相对比较传统,设题方式一般为“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 予发了哪些情感”。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规律是分四步:仔细通读全诗、揣摩 题目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感情倾向。古典诗歌中多有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 的词语,如 喜”“悲”“怨”“恨”“愤”“忧”“怅”“思”“想”“独”“忆 怀”“寂寞”“伤心”“惆怅”,抓住这些词语,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明确诗人 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等,就可找到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概括出诗 人的情感。 例1、2010年全国Ⅱ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祜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 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 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题思路:“路暗花迷”一句中“暗”“迷”就极富主观色彩,表露了诗人 此时此刻视野暗淡,心绪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种“梦里心情”皆因仕途失意所 致,而“无奈”“思家”等词语则直接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思乡念家之情。 参考答案: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 返回家乡的心情。 高分支招:揣摩核心意向的冷暖色调,结合表露情感的词句进行“定 向”概括。 、情感的“自主探究”式提问 随着新课标高考的闪亮登场,“探究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在文学作 品阅读部分中多次出现,就连古典诗歌鉴赏也留下了它的踪迹。命题者往往选取 些内涵相对蕴藉、情感较为丰富、主旨较为多元的诗歌来设题考査。做好这种 类型的试题,除了情感归纳概括所需的四个步骤以外,还需要考生结合情景关系
人生百味皆入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词鉴赏考查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及答题要领 在 2010 年 18 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 16 套试题将“诗歌鉴赏”考查焦点对 准了“情感”。这种不约而同的变化似乎显示了命题者已从浅表的技巧鉴赏又回 归到内在的品质鉴赏;当然,也暗合了高中生的学习和阅读规律,毕竟诗歌鉴赏重 在理解感悟。这 16 套试题中诗歌的情感,既有壮志难酬的愤激悲伤,也有羁旅漂 泊的愁思孤独;既有空闺寂寞的相思之苦,也有好友惜别的难舍难分;既有玩赏 山林的游览之乐,也有归隐田园的随遣而安,真可谓“人生百味皆入诗, 一枝一 叶总关情”。在细斟慢品的同时,这 16 套试题考查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也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就结合 2010 年高考语文试题来谈谈考查情感的设题模式 及答题要领。 一、“情感概括”式提问 这种题型相对比较传统,设题方式一般为“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 “抒发了哪些情感”。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规律是分四步:仔细通读全诗、揣摩 题目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感情倾向。古典诗歌中多有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 的词语,如 “喜”“悲”“怨”“恨”“愤”“忧”“怅”“思”“想”“独”“忆”“ 怀”“寂寞”“伤心”“惆怅”,抓住这些词语,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明确诗人 “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等,就可找到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概括出诗 人的情感。 例 1、2010 年全国Ⅱ卷第 12 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祜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 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 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题思路:“路暗花迷”一句中“暗”“迷”就极富主观色彩,表露了诗人 此时此刻视野暗淡,心绪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种“梦里心情”皆因仕途失意所 致,而“无奈”“思家”等词语则直接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思乡念家之情。 参考答案: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 返回家乡的心情。 高分支招:揣摩核心意向的冷暖色调,结合表露情感的词句进行“定 向”概括。 二、情感的“自主探究”式提问 随着新课标高考的闪亮登场,“探究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在文学作 品阅读部分中多次出现,就连古典诗歌鉴赏也留下了它的踪迹。命题者往往选取 一些内涵相对蕴藉、情感较为丰富、主旨较为多元的诗歌来设题考查。做好这种 类型的试题,除了情感归纳概括所需的四个步骤以外,还需要考生结合情景关系
(如借景抒情等)、情理关系(如托物言志等),再围绕诗歌的“意象选用”、“遣 词造句”、“典故寓意”以及“形象”、“意象”、“意境”等进行深入探究, 来发掘作品中相对蕴藉婉曲的情感。 例2、2010年北京卷第13题: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 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 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考生在初中时都已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对李白那种壮志难 酬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激都有较深刻的体会,而这首诗恰是和《行路难》同 时期的作品。再结合本诗,无论是“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还是”荣华东 流水”,都很容易看出诗人前途茫茫、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梧桐巢燕雀,枳棘栖 鹓鸾”一句正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参考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 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高分支招:知人论世,合理假设,围绕“意”“境”小心论证。 三、情感的“溯因推理”式提问 此种类型的题目一般都会在题干部分直接明确诗歌承载了怎样的感情,然后 让考生从诗歌中找到相应的根据来进行说明。常见提问方式如“某诗(句)表达了 某种情感,请作简要说明”,或者“为什么说某诗(句)表达了某种感情?” 答好这类试题,要在细读全诗的前提下,着重体会命题者明确的诗歌情感,将 此种情感带入原诗,仔细对照诗歌当中与该情感相关的字、词、句、意境、注释, 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归类,再确定答题重点。如果有些感情比较婉曲,命题者 般会特别交代。 例3、2010年江苏卷第9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 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由诗题中的“送”字可知,这是一首朋友惜别的诗歌。宾主双方 自然“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那些原本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仿佛也为他 们二人的惜别而伤感,凄风又引冷雨,难舍更添悲凉,此情无法释怀,自然会把酒 浇愁,岂知把酒浇愁愁更愁:此愁无计可消,只能在梦里遥忆。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淒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此外,今年采用这种考查模式的还有安徽卷第8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 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四川卷第12题第(2)小题“本词 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髙分支招:将明示情感带入,回溯情感载体,梳理情感层次,答出“抒情” 依据。 四、情感的“异同比较”式提问 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较大,考査角度灵活,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
(如借景抒情等)、情理关系(如托物言志等),再围绕诗歌的“意象选用”、“遣 词造句”、“典故寓意”以及“形象”、“意象”、“意境”等进行深入探究, 来发掘作品中相对蕴藉婉曲的情感。 例 2、2010 年北京卷第 13 题: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 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 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考生在初中时都已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对李白那种壮志难 酬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激都有较深刻的体会,而这首诗恰是和《行路难》同一 时期的作品。再结合本诗,无论是“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还是”荣华东 流水”,都很容易看出诗人前途茫茫、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梧桐巢燕雀,枳棘栖 鹓鸾”一句正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参考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 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高分支招:知人论世,合理假设,围绕“意”“境”小心论证。 三、情感的“溯因推理”式提问 此种类型的题目一般都会在题干部分直接明确诗歌承载了怎样的感情,然后 让考生从诗歌中找到相应的根据来进行说明。常见提问方式如“某诗(句)表达了 某种情感,请作简要说明”,或者“为什么说某诗(句)表达了某种感情?”。 答好这类试题,要在细读全诗的前提下,着重体会命题者明确的诗歌情感,将 此种情感带入原诗,仔细对照诗歌当中与该情感相关的字、词、句、意境、注释, 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归类,再确定答题重点。如果有些感情比较婉曲,命题者一 般会特别交代。 例 3、2010 年江苏卷第 9 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由诗题中的“送”字可知,这是一首朋友惜别的诗歌。宾主双方 自然“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那些原本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仿佛也为他 们二人的惜别而伤感,凄风又引冷雨,难舍更添悲凉,此情无法释怀,自然会把酒 浇愁,岂知把酒浇愁愁更愁:此愁无计可消,只能在梦里遥忆。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此外,今年采用这种考查模式的还有安徽卷第 8 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 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四川卷第 12 题第(2)小题“本词 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高分支招:将明示情感带入,回溯情感载体,梳理情感层次,答出“抒情” 依据。 四、情感的“异同比较”式提问 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较大,考查角度灵活,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
命题方式一般为采用两首或两首以上诗歌进行比较鉴赏。今年有五个省市的试题 都将考査方向聚焦在情感比较上,不过各家的设题方式却都各具特色 (一)诗句比较 这种题型一般为将考生曾经学过的一句诗(多为名句)和试题中的某句诗进 行比较。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调用知识储备,正确把握所学诗句的思想情感,再细 读所给诗歌,确定感情基调,然后重点比较分析二者的情感异同,特别是要找出二 者是完全相反还是各有侧重,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来补充理由。 例4、2010年湖北卷第1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 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 重点有何不同。 解题思路:两首《鹊桥仙》都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来比拟人间的男女情思,故 事虽然相同,但情感却各有侧重。“两情”一句乃秦观《鹊桥仙》的点睛之笔, 该句一反长相厮守的婉约情思,于婉约中见豪迈,体现了作者的爱情观:如果双方 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只要两人心心相印,爱情便天长地 久。范词上阕重点描写牛郎织女迫切相见的心情以及众仙女的羡慕,突出二人爱 情的坚贞,下阕却写这种相思之苦并未因短暂的相聚而有所缓解,反而“新欢不 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旧愁加新愁,更显愁肠百结、相思难解。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 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 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另外,江西卷第14题第(2)小题也采用了这种考查方式:“诗中‘故园便是 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福建卷采取了客观选择题 的方式,让考生从四个曾经学过的诗句中选择一个与试题中诗歌寄寓的情怀最相 近的一项。 高分支招:明确原诗情感基调和主旨,比较诗句承载情感的异同和侧重。 (二)篇章比较 做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即了解两诗作者身世及作品创作的 背景,因为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寄寓的情感也会不同:其次要观 察两诗的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意图等细节,然后再重点斟酌点明题旨的诗句,最后 要结合题干决定是同中取异,还是异中求同 例5、2010年天津卷第13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命题方式一般为采用两首或两首以上诗歌进行比较鉴赏。今年有五个省市的试题 都将考查方向聚焦在情感比较上,不过各家的设题方式却都各具特色。 (一)诗句比较 这种题型一般为将考生曾经学过的一句诗(多为名句)和试题中的某句诗进 行比较。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调用知识储备,正确把握所学诗句的思想情感,再细 读所给诗歌,确定感情基调,然后重点比较分析二者的情感异同,特别是要找出二 者是完全相反还是各有侧重,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来补充理由。 例 4、2010 年湖北卷第 14 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 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 重点有何不同。 解题思路:两首《鹊桥仙》都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来比拟人间的男女情思,故 事虽然相同,但情感却各有侧重。“两情”一句乃秦观《鹊桥仙》的点睛之笔, 该句一反长相厮守的婉约情思,于婉约中见豪迈,体现了作者的爱情观:如果双方 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只要两人心心相印,爱情便天长地 久。范词上阕重点描写牛郎织女迫切相见的心情以及众仙女的羡慕,突出二人爱 情的坚贞,下阕却写这种相思之苦并未因短暂的相聚而有所缓解,反而“新欢不 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旧愁加新愁,更显愁肠百结、相思难解。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 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 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另外,江西卷第 14 题第(2)小题也采用了这种考查方式:“诗中‘故园便是 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福建卷采取了客观选择题 的方式,让考生从四个曾经学过的诗句中选择一个与试题中诗歌寄寓的情怀最相 近的一项。 高分支招:明确原诗情感基调和主旨,比较诗句承载情感的异同和侧重。 (二)篇章比较 做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即了解两诗作者身世及作品创作的 背景,因为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寄寓的情感也会不同:其次要观 察两诗的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意图等细节,然后再重点斟酌点明题旨的诗句,最后 要结合题干决定是同中取异,还是异中求同。 例 5、2010 年天津卷第 13 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乌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解题思路: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司诗“天涯”二字已暗寓漂泊之苦,而“来时 万里同为客”一句则表现了诗人浪迹天涯,不胜思乡之情:雍诗“自缘身是忆归 人”则直接表露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答案:思念故乡之情。 高分支招:根据题干要求的比较重点,结合诗歌的创作意图背景,斟酌比较 情感的异同。 三)字词比较 这种题型主要是比较同一作品(或不同作品)中同一字词(或不同字词)所承 载思想情感的异同,所以考生要首先关注该组字词原本的词义、词性,接着再看该 组字词在诗歌中的词义、词性、位置以及表达效果,然后再来品析二者的异同 鉴赏的关键环节是看该字词有没有构成文言语法现象,有没有使用特殊手法。 例6、2010年重庆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 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依住无? ②)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 否矛盾?为什么? 解题思路:这是一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词作。上阕因诗人同情江流被群 山所阻,所以为之“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无法阻挡舟船的前行,自信而 “笑”。诗人的情感因山势水形的变化,从最初的担忧的“愁”过渡到释然后的 “笑”,表现了作者直面困难、豁达自信的胸襟。 参考答案: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 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 高分支招:多角度观察所比字词,可用“替”“删”“移”等方式比较抒情 效果的异同 五、表达情感的手法分析 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诗人往往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来増强表达效果。 般来说,古典诗歌的情感表现手法大致分为表达方式类(如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等)、修辞手法类(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等)、表现 手法类(赋、比、兴、对比、烘托、象征、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想 象等)。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先要指出某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接着指出这种手 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指明这种手法对抒发作者情感起 到了何种特殊作用。 例7、2010年浙江卷第22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_23题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乌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解题思路: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司诗“天涯”二字已暗寓漂泊之苦,而“来时 万里同为客”一句则表现了诗人浪迹天涯,不胜思乡之情:雍诗“自缘身是忆归 人”则直接表露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答案:思念故乡之情。 高分支招:根据题干要求的比较重点,结合诗歌的创作意图背景,斟酌比较 情感的异同。 (三)字词比较 这种题型主要是比较同一作品(或不同作品)中同一字词(或不同字词)所承 载思想情感的异同,所以考生要首先关注该组字词原本的词义、词性,接着再看该 组字词在诗歌中的词义、词性、位置以及表达效果,然后再来品析二者的异同。 鉴赏的关键环节是看该字词有没有构成文言语法现象,有没有使用特殊手法。 例 6、2010 年重庆卷第 12 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 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 否矛盾?为什么? 解题思路:这是一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词作。上阕因诗人同情江流被群 山所阻,所以为之“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无法阻挡舟船的前行,自信而 “笑”。诗人的情感因山势水形的变化,从最初的担忧的“愁”过渡到释然后的 “笑”,表现了作者直面困难、豁达自信的胸襟。 参考答案: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 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 高分支招:多角度观察所比字词,可用“替”“删”“移”等方式比较抒情 效果的异同。 五、表达情感的手法分析 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诗人往往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一 般来说,古典诗歌的情感表现手法大致分为表达方式类(如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等)、修辞手法类(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等)、表现 手法类(赋、比、兴、对比、烘托、象征、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想 象等)。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先要指出某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接着指出这种手 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指明这种手法对抒发作者情感起 到了何种特殊作用。 例 7、2010 年浙江卷第 22 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_23 题。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解题思路:“留”“对宿”“值”“相寻”四词拟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所以 答出手法并不困难ⅰ但是许多考生可能会浅尝辄止,没有将拟人手法对抒发感情 的作用作进一步说明,造成答题不全,导致失分。这也警示了考生,即使题目只提 问“表现情感的手法”,所表现的情感尽量也要有所涉及。 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 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 髙分支招:体会诗歌情感,明确所用手法,对比“有”“无”效果,答出特殊作 用 牛刀小试: 1、阅渎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珠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徘徊】放眼四望 【计】计较【重陪】重来饮玩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 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随遇而安、不汁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浦口逢春忆禁苑旧游明杨基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香融紫陌泥 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 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 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解题思路:“留”“对宿”“值”“相寻”四词拟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所以 答出手法并不困难 i 但是许多考生可能会浅尝辄止,没有将拟人手法对抒发感情 的作用作进一步说明,造成答题不全,导致失分。这也警示了考生,即使题目只提 问“表现情感的手法”,所表现的情感尽量也要有所涉及。 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 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 高分支招:体会诗歌情感,明确所用手法,对比“有”“无”效果,答出特殊作 用。 牛刀小试: 1、阅渎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珠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徘徊】放眼四望 【计】计较 【重陪】重来饮玩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了 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随遇而安、不汁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 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浦口逢春忆禁苑旧游 明 杨基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 香融紫陌泥。 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 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 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诗中“坐临南浦弹流水”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句中借高山流水的典故,并通过回忆与旧友同游的情景,寄寓了对 故知的思念,抒发了知音难求的感慨 3、阅渎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次韵梨花》赞美了梨花一尘不染的髙洁。(答“表达了诗人对像梨 花一样的高洁品行的赞美”亦可。)《东栏梨花》奇寓了诗人春光易逝、人生短 暂的感慨
诗中“坐临南浦弹流水”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句中借高山流水的典故,并通过回忆与旧友同游的情景,寄寓了对 故知的思念,抒发了知音难求的感慨。 3、阅渎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次韵梨花》赞美了梨花一尘不染的高洁。(答“表达了诗人对像梨 花一样的高洁品行的赞美”亦可。)《东栏梨花》奇寓了诗人春光易逝、人生短 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