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民族中学 初三语文 上册学案 第六周(2019.923—9.27) 第十课《岳阳楼记》学案 主备人:杨婕 教研组审核意见 、预习提纲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晖( )涯( 楫()薄暮冥冥( 嗟()樯( )谪守()属予作文()浩浩汤汤( 若夫霪雨霏霏(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潇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政通人和 (2)、锦鳞游泳 (3)、居庙堂之高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越明年 (6)、薄暮冥冥 (7)、属予作文以记之 (8)、微斯人吾谁与归 (9)、静影沉璧 (10)、予观夫巴陵胜状 (11)、增其旧制 (12)、登斯楼也 (13)、前人之述备矣 (14)、浊浪排空 (15)、薄暮冥冥 (16)、春和景明 3、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解释 4、一词多义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恒亡( )③则有去国怀乡( 或: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 居:①居庙堂之高()②面山而居( )③居十日 通:①才通人( )②政通人和( )③不能通其意(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不以物喜(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④所以动心忍性( 5、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古义:今 ②微斯人:古义:今义: 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知识探究 问题1.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问题2.文章的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例题: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 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沧源民族中学 初三语文 上册学案 第六周(2019.9.23——9.27) 1 第十课 《岳阳楼记》学案 主备人:杨婕 教研组审核意见: 一、预习提纲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晖.( ) 涯.( ) 楫.( ) 薄.暮冥冥( ) 旷.( ) 嗟.( ) 樯.( ) 谪.守( ) 属.予作文( ) 浩.浩汤.汤( ) ( ) 若夫霪.雨霏.霏( )( ) 岸芷汀..兰( ) ( ) 郁郁.青青( )潇湘..(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政通人和 .... (2)、锦鳞..游泳 (3)、居庙堂之高 .....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越明年 ... (6)、薄.暮冥冥 (7)、属.予作文以记之 (8)、微.斯人 吾谁与归. (9)、静影沉璧. (10)、予观夫巴陵胜状.. (11)、增其旧制.. (12)、登斯.楼也 (13)、前人之述备.矣 (14)、浊浪排空.. (15)、薄暮冥冥.. (16)、春和景.明 3、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解释: 4、一词多义: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国恒亡( )③则有去国怀乡( ) 或:①而或长烟一空( ) ②或异二者之为( ) 居:①居庙堂之高( ) ②面山而居( )③居十日( ) 通:①才通人( ) ②政通人和( )③不能通其意( )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②不以物喜( )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④所以动心忍性( ) 5、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古义: 今义: ②微斯人: 古义: 今义: 6、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二、知识探究 问题 1.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问题 2.文章的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例题: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 1 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 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沧源民族中学 初三语文 上册学案 第六周(2019.923—9.27) 问题3、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例题: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 改为 不好?为什么? 问题4:文章的第三、四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第二段有什么关系 例题:第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写了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这两 种景象各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体现出了这些特点? 问题4.文章的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例题: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变式训练: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借鉴 和教育意义? 三、达标测试 1、默写句子。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3)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5)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6)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 2、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以下各题。 ①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 是极为赞赏的 ②“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 ③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 ,“二者之为”是指 (3)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 两词引出对洞 庭湖景物的描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 (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沧源民族中学 初三语文 上册学案 第六周(2019.9.23——9.27) 2 问题 3、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例题 :第 2 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 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问题 4:文章的第三、四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第二段有什么关系? 例题:第 3、4 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写了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两 种景象各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体现出了这些特点? 问题 4.文章的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例题: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变式训练: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借鉴 和教育意义? 三、达标测试 1、默写句子。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3)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5)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6)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 2、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以下各题。 ①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 是极为赞赏的。 ②“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 。 ③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 ,“二者之为”是指 。 (3)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 、 两词引出对洞 庭湖景物的描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 。 (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