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意象 物象,就是还没有被作者采用的 自然素材(景物)。 比如,山花、草、柳、雁、猿 月、云等等 意象,就是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好 恶喜悲的素材(景物)。 比如,明月、鸣蛙、归雁、浊酒 芳草等等
诗词意象 物象,就是还没有被作者采用的 自然素材(景物)。 比如,山花、草、柳、雁、猿、 月、云等等。 意象,就是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好 恶喜悲的素材(景物)。 比如,明月、鸣蛙、归雁、浊酒、 芳草等等
诗词意象 月亮:望月怀远 游历漂泊:孤独悲苦愁-思亲思友思 乡 战争分离:厌恶战争,思亲思乡 寄居他乡厐迁:怀才不遇,幽怨悲愤。 提示:古今南北共明月,思念故乡或远方的 亲友
诗词意象 月亮:望月怀远。 ➢游历/漂泊:孤独悲苦愁---思亲思友思 乡。 ➢战争分离:厌恶战争,思亲思乡。 ➢寄居他乡/贬迁: 怀才不遇,幽怨悲愤。 提示:古今南北共明月,思念故乡或远方的 亲友
诗词意象 流水冰流:绵绵不绝。 漂泊:孤独悲苦愁-思亲思友思乡 时光易逝:感叹生命。 惜别:愁情。 提示:绵绵流水,一去不回,如同时光
诗词意象 流水/水流:绵绵不绝。 ➢漂泊:孤独悲苦愁---思亲思友思乡。 ➢时光易逝:感叹生命。 ➢惜别:愁情。 提示:绵绵流水,一去不回,如同时光
李白 七言绝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 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 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 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 (725年)以前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 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 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 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 (725年)以前
字词注释 (1】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 【2】夜发:夜里出发。 3】向:驶向。 5】君:指作者的友人。 5】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字词注释 【1】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 【2】夜发:夜里出发。 【3】向:驶向。 【5】君:指作者的友人。 【5】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翻译诗句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翻译诗句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分析诗句 前两句(写景)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后两句(抒情): 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分析诗句 前两句(写景):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 后两句(抒情): 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阅读理解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 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五个地名,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 旅图,意境清朗秀美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 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阅读理解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 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五个地名,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 旅图,意境清朗秀美。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 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阅读理解 3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有何表达效果? 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随着 江流,伴我前行。 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月”的艺术形象贯串全诗,意 境清朗秀美,抒发了江行思友思乡之情
阅读理解 3.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有何表达效果? 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随着 江流,伴我前行。 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月”的艺术形象贯串全诗,意 境清朗秀美,抒发了江行思友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