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髙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岀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 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髙尚情趣,提髙道德修养”。“基本理念”中 也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 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的创造力。”《雨霖铃》不 仅是柳永的代表作,是婉约词史上一颗璀璨的年明珠,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地里 的一朵芬芳四溢的奇葩。该词上片实写离别时情景,下片虚写设想离别后的孤独 寂寞,全篇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体,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教 师在教学本课是应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感悟婉约词凄美动人的意境,品味作者缠 绵凄婉的情感,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 养。(2)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3)重点领会词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感受到豪 放派豪迈奔放的词风,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词风一一婉约派。而 其中的代表词人就是柳永,柳永的代表作品就是《雨霖铃》,大家在课文注释上 看到,这是一首离别词。生离死别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也是人们最不愿遇到的 事情,南北朝词赋大家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下 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进入诗词的意境,感悟词人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吧! (用富含感情的语言进行启发性谈话,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为 品味意境,体验作品情感创设情景。)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思考题。 (1)让学生欣赏多媒体配乐朗读及配词画面。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原文。 (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和背景等相关信息。 (柳永字耆卿,名三变。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及失意文人见长, 且多寓以同情之意,市井特声鲜明,语多俚俗,深受歌妓和笛工们的赏识和欢迎。 初试不第,作《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再次应试,宋仁
《雨霖铃》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 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基本理念”中 也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 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的创造力。”《雨霖铃》不 仅是柳永的代表作,是婉约词史上一颗璀璨的年明珠,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地里 的一朵芬芳四溢的奇葩。该词上片实写离别时情景,下片虚写设想离别后的孤独 寂寞,全篇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体,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教 师在教学本课是应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感悟婉约词凄美动人的意境,品味作者缠 绵凄婉的情感,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⑴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 养。⑵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⑶重点领会词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感受到豪 放派豪迈奔放的词风,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词风 —— 婉约派。而 其中的代表词人就是柳永,柳永的代表作品就是《雨霖铃》,大家在课文注释上 看到,这是一首离别词。生离死别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也是人们最不愿遇到的 事情,南北朝词赋大家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下 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进入诗词的意境,感悟词人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吧! (用富含感情的语言进行启发性谈话,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为 品味意境,体验作品情感创设情景。 )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 自读课文,完成自读思考题。 (1)让学生欣赏多媒体配乐朗读及配词画面。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原文。 (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和背景等相关信息。 (柳永字耆卿,名三变。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及失意文人见长, 且多寓以同情之意,市井特声鲜明,语多俚俗,深受歌妓和笛工们的赏识和欢迎。 初试不第,作《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再次应试,宋仁
宗故意将其黜落且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 柳三变”。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 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 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 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宛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 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宛约派大家。 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宛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4)概括词上、下片的大意和全词的感情基调 (上片实写眼前之景:惜别;下片设想离别后情景:思念。感情基调:无奈、伤 痛、眷恋。) 2、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3、教师小结。 (以上教学环节,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功能 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审美氛围,让词的文学性沉淀在学生的感知之中,引导学生 从感性到理性逐步走进词的意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审美鉴赏,体悟情感 1、品味音乐美 (1)教师范读 (应注意词的节奏、停顿、重音、语调和韵脚等。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2、感悟意境美 (1)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词眼”,检索出词的“景语”、“情语”及“情 景合语”。 景语——“寒蝉凄切,对长亭晩,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情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景合语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试以上 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准确传情的?
宗故意将其黜落且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 柳三变”。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 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 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 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宛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 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宛约派大家。 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宛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4) 概括词上、下片的大意和全词的感情基调。 (上片实写眼前之景:惜别;下片设想离别后情景:思念。感情基调:无奈、伤 痛、眷恋。) 2 、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3 、教师小结。 (以上教学环节,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功能, 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审美氛围,让词的文学性沉淀在学生的感知之中,引导学生 从感性到理性逐步走进词的意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三、审美鉴赏,体悟情感 1 、 品味音乐美 (1)教师范读。 (应注意词的节奏、停顿、重音、语调和韵脚等。)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2 、感悟意境美 (1)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词眼”,检索出词的“景语”、“情语”及“情 景合语”。 景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情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景合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 ” ,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试以上 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准确传情的?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 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 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晩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 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 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 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 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 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 凉、落寞。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 况。“都门”、“帐饮”、“无绪”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 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 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 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 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汨眼相对而已。这 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 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 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更显苍茫、孤独意味。 (以上各例意在引导学生体味该词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3)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可配画,画可配诗。 该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让学生根据词的内容,抓住词中特征化的意象,从“都门 外怅饮浇愁”、“长亭处泪眼执手”、“杨柳岸晓风残月”、“楚天下暮生离愁 四幅场景中选出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场景,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再为之配上 “写生”或“写意”画。 (语言描述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采用白描式的写法,把浓烈的感情毫 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 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一一杨柳、晓风、残月,表到离人的离愁别绪,不明言情 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浓到使读者很难确定究竟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 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 皆情语”了。“楚天下暮生离愁”,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 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到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淼、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 外的楚国,漂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聚?便忍不住愁上心结。配画 注意色彩的苍凉和意蕴的凄美。) (4)利用多媒体展示、品评学生代表作品,感受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3、体验情感美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 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 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 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 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 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 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 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 凉、落寞。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 况。“都门”、“帐饮”、“无绪”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 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 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 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 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 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 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 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更显苍茫、孤独意味。 (以上各例意在引导学生体味该词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3)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可配画,画可配诗。 该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让学生根据词的内容,抓住词中特征化的意象,从“都门 外怅饮浇愁”、“长亭处泪眼执手”、“杨柳岸晓风残月”、“楚天下暮生离愁” 四幅场景中选出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场景,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再为之配上 “写生”或“写意”画。 (语言描述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采用白描式的写法,把浓烈的感情毫 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 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杨柳、晓风、残月,表到离人的离愁别绪,不明言情 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浓到使读者很难确定究竟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 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 皆情语”了。“楚天下暮生离愁”,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 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到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淼、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 外的楚国,漂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聚?便忍不住愁上心结。配画 注意色彩的苍凉和意蕴的凄美。) (4)利用多媒体展示、品评学生代表作品,感受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3 、体验情感美
自由诵读课文,完成思考题。(要求学生引用名言佳句作答) (1)这对有情人分别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参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诗经 年年柳色,霸陵伤 别 [唐]李白《忆秦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唐]李白《相见欢》) (2)能不能说一两句劝慰他们的话? 参考: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南唐]李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3)主人公倾诉了怎样的离愁之苦和相思之情? 参考: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北朝·梁]江淹《别赋》 莫道不消魂,廉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自由诵读课文,完成思考题。(要求学生引用名言佳句作答) (1)这对有情人分别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参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 年年柳色,霸陵伤 别。 ——[ 唐 ] 李白《忆秦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 唐 ] 李白 《相见欢》) (2)能不能说一两句劝慰他们的话? 参考: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 南唐 ] 李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 北宋 ] 苏轼《水调歌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3)主人公倾诉了怎样的离愁之苦和相思之情? 参考: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南北朝 · 梁 ] 江淹《别赋》 莫道不消魂,廉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一李煜《乌夜啼》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 (4)教师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感受到本词一大艺术特点,即以景衬情,以景达情,“景 中见情,以情带景,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从而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之特点。进而体会到在艺术创作中本着“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则应尽量让事实、 让景物说话,表情达意 (以上教学环节所设置的三道思考题,要求学生援引与课文情感基调和词风相似 的诗词作答,同类比较,让学生领悟词凄婉的情感之美。这三道题答案全是开放 性的,寻找答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即联想思维训练 想象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等) 四、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1、将课文与李煜的《浪淘沙》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在创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和不同之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引用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体会词学两大宗—一豪放派、婉约派的特点。将课文与《念奴娇·赤壁 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婉约词和豪放词截然相反的风格特色 (豪放派—一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婉约派-一缠绵悱恻,婉丽多 姿,音调谐婉。)
—— [ 宋 ] 李清照 醉花阴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 (4)教师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感受到本词一大艺术特点,即以景衬情,以景达情,“景 中见情,以情带景,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从而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之特点。进而体会到在艺术创作中本着“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则应尽量让事实、 让景物说话,表情达意。 (以上教学环节所设置的三道思考题,要求学生援引与课文情感基调和词风相似 的诗词作答,同类比较,让学生领悟词凄婉的情感之美。这三道题答案全是开放 性的,寻找答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即联想思维训练、 想象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等) 四、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1 、将课文与李煜的《浪淘沙》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在创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和不同之处? 浪 淘 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 、引用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 。”体会词学两大宗——豪放派、婉约派的特点。将课文与《念奴娇·赤壁 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婉约词和豪放词截然相反的风格特色。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 姿,音调谐婉。)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极富暗示 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一一酒、柳、风、月,表达离人的离愁别绪,成为千古佳 句。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象,广泛收集与之相关的古代诗词,探 究古人是如何借这一物象来表情达意的?写一篇专题研究报告,并在全班交流。 (如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 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时一一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 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一一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愁时一一李白失意官场时说:“抽刀断水 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 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提髙学生综合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酒、柳、风、 月都是古代诗词中极为常见的极富表现力的抒情性物象,学生通过收集、探究, 不但能激发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而且能提髙对古典诗词硏读、探究的能力,最 终提高古代文学的综合素养。)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特色 1、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高中语文教学要求通过美育渗透,提高学 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为此,本教学设计安排了三个层面的审美训练: 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品味出词的 音乐美;二是引导学生抓住词中特征化的意象,进行生动的语言描述,并辅之以 多媒体展示学生的配画作品,感受词的画面之美和意境之美;三是教师设置三道 思考题,要求学生援引与课文情感基调和词风相似的诗词作答,旁敲侧击,同类 比较,让学生领悟词凄婉的情感之美。这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 与鉴赏品味课文,提高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力和文学综合素养。 2、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和语言积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本教 学设计中,设计思考题,要求学生用课外名言佳句作答,激发学生把思维的触角 伸向四面八方进行广泛搜猎,学生的答案肯定会丰富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美词 佳句,通过交流、整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仓库,引导学生从摄取知识向提 高能力自然转变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极富暗示 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酒、柳、风、月,表达离人的离愁别绪,成为千古佳 句。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象,广泛收集与之相关的古代诗词,探 究古人是如何借这一物象来表情达意的 ? 写一篇专题研究报告,并在全班交流。 (如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 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 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愁时——李白失意官场时说:“抽刀断水 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 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提高学生综合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酒、柳、风、 月都是古代诗词中极为常见的极富表现力的抒情性物象,学生通过收集、探究, 不但能激发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对古典诗词研读、探究的能力,最 终提高古代文学的综合素养。)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特色: 1 、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高中语文教学要求通过美育渗透,提高学 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为此,本教学设计安排了三个层面的审美训练: 一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品味出词的 音乐美;二是引导学生抓住词中特征化的意象,进行生动的语言描述,并辅之以 多媒体展示学生的配画作品,感受词的画面之美和意境之美;三是教师设置三道 思考题,要求学生援引与课文情感基调和词风相似的诗词作答,旁敲侧击,同类 比较,让学生领悟词凄婉的情感之美。这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 与鉴赏品味课文,提高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力和文学综合素养。 2 、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和语言积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本教 学设计中,设计思考题,要求学生用课外名言佳句作答,激发学生把思维的触角 伸向四面八方进行广泛搜猎,学生的答案肯定会丰富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美词 佳句,通过交流、整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仓库,引导学生从摄取知识向提 高能力自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