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6届第三次联合考试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解析版)2016/1/21 命题人:刘宇辰李欣荣 审题人:彭艳香 注意事项 【1】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一律在答题卷上作答 【2】本卷满分155分(实际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为规范考生书写答题习惯,本渗附有5分卷面分,要求答题卷字迹清楚,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4】考试前5分钟考生候考,经监考员扫描后方可进场;考试结束后,考生 律停止作答,监考员把答题卷收回 第1卷 甲必考题 附:卷面分(5分) 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品”与“作品” 徐云方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的 天然联系。从作品看人品,从人品观道德,这些环环相扣的事物着实给我们一些 启示: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而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 品 饱含深情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共鸣。小时候,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只 知道很押韵上口,却不解个中滋味;待到自己远离故土,异地求学工作时,方才 深刻地理解余先生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怀念之心。一篇作品如此的饱含深情,能够 打劫我们的感情,一方面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需要作者有正 态的人品,把自己所想所思所经历的人生百态,用最真实的想法刻画出来,这样 的作品岂能没有共鸣的读者? 作品之所以能够饱含深情,说到底,还是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 调统一。苏东坡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不惜得罪当时的当朝宰相也要为民请命, 仕途不畅不当紧,他把深情全都浸润到诗词里。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 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 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更需要这样的文艺人,达到人与作品“浑然天 成”的境界。 文艺人要和自己和谐相处。言行一致,这是极具魅力的人格。所谓“行者正, 坐得端”,唯有人品正直,方有直立的躯干。《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 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何也?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是- 个统一的立体的人,说一是一,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 谐统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对于文艺人来说,应该具备这样的品性,“我口 抒我心”,不管是为文,还是作画,都要让自己的作品保持自己的风格,这是打 动人的关键。当然,文艺人也需要其他品质:真诚、浑然天成、率真、创新敢闯 精品的文艺源自真诚的人品。很多人喜欢作家三毛,认为她有个令人羡慕的 荷西,其实这不是她被人喜爱的真正原因,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 么的“浑然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6 届第三次联合考试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1/21 命题人:刘宇辰 李欣荣 审题人:彭艳香 注意事项 【1】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一律在答题卷上作答; 【2】本卷满分 155 分(实际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3】为规范考生书写答题习惯,本卷附有 5 分卷面分,要求答题卷字迹清楚,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4】考试前 5 分钟考生候考,经监考员扫描后方可进场;考试结束后,考生一 律停止作答,监考员把答题卷收回。 第 I 卷 甲 必考题 附:卷面分(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人品”与“作品” 徐云方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的 天然联系。从作品看人品,从人品观道德,这些环环相扣的事物着实给我们一些 启示: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而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 品。 饱含深情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共鸣。小时候,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只 知道很押韵上口,却不解个中滋味;待到自己远离故土,异地求学工作时,方才 深刻地理解余先生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怀念之心。一篇作品如此的饱含深情,能够 打劫我们的感情,一方面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需要作者有正 态的人品,把自己所想所思所经历的人生百态,用最真实的想法刻画出来,这样 的作品岂能没有共鸣的读者? 作品之所以能够饱含深情,说到底,还是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 调统一。苏东坡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不惜得罪当时的当朝宰相也要为民请命, 仕途不畅不当紧,他把深情全都浸润到诗词里。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 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 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更需要这样的文艺人,达到人与作品“浑然天 成”的境界。 文艺人要和自己和谐相处。言行一致,这是极具魅力的人格。所谓“行者正, 坐得端”,唯有人品正直,方有直立的躯干。《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 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何也?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是一 个统一的立体的人,说一是一,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 谐统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对于文艺人来说,应该具备这样的品性,“我口 抒我心”,不管是为文,还是作画,都要让自己的作品保持自己的风格,这是打 动人的关键。当然,文艺人也需要其他品质:真诚、浑然天成、率真、创新敢闯…… 精品的文艺源自真诚的人品。很多人喜欢作家三毛,认为她有个令人羡慕的 荷西,其实这不是她被人喜爱的真正原因,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 么的“浑然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
她的文字诱惑的。精品的文艺需要雕琢,但更需要用心,而且是要浇注人品。虽 然笔者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性、正直、 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骨的一部分, 永远也擦拭不掉。 人品与作品当“浑然天成”。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这是被历 史和现实证明过的。伟大的作品都倾注了文艺家的心血,猥琐的人品或者两面的 人格都无法保证作品的纯度,当然,这样的作品也很难登上文艺髙峰 (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人品”与“作品”关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正比。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反之 则贻害无穷。 B.“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具有许多联系,有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人工联系、自然联系。 C.好的作品的出现离不开好的人品,在文艺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人品和作 品应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D.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 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B,B项表述错误,人工联系无中生有。 2.结合文章内容,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如果有正态的人品,又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表述出 来,这样的作者(如余光中)会有共鸣的读者 B.只有把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才能使作品饱含深情, 触动人心。 C.《乡愁》打劫了我们的情感是靠作者自身的高尚人品和创作作品时的内心 的真挚感情。 D.作者创作时必须有率真、创新敢闯精神,才有利于作品的成功。如《水浒 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D,“《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 喜的角色”说明了“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谐统一”, 而不是“率真、创新、敢闯”精神。) 3.通读全文,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 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他们的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 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而我们的时代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B.苏轼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他的品行和作品的协调统一得罪了当时的当 朝宰相,为民请命的他一仕途不畅。 C.三毛被人喜爱的原因是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么的“浑然 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她的文字诱 惑的,而不是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 D.徐云方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 性、正直、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 骨的一部分,永远也擦拭不掉。 (C,“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是三毛的作品受人喜爱的原因,但不是真正原因。)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她的文字诱惑的。精品的文艺需要雕琢,但更需要用心,而且是要浇注人品。虽 然笔者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性、正直、 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骨的一部分, 永远也擦拭不掉。 人品与作品当“浑然天成”。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这是被历 史和现实证明过的。伟大的作品都倾注了文艺家的心血,猥琐的人品或者两面的 人格都无法保证作品的纯度,当然,这样的作品也很难登上文艺高峰。 (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人品”与“作品”关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正比。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反之 则贻害无穷。 B.“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具有许多联系,有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人工联系、自然联系。 C.好的作品的出现离不开好的人品,在文艺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人品和作 品应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D.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 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B,B 项表述错误,人工联系无中生有。) 2.结合文章内容,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如果有正态的人品,又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表述出 来,这样的作者(如余光中)会有共鸣的读者。 B.只有把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才能使作品饱含深情, 触动人心。 C.《乡愁》打劫了我们的情感是靠作者自身的高尚人品和创作作品时的内心 的真挚感情。 D.作者创作时必须有率真、创新敢闯精神,才有利于作品的成功。如《水浒 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D,“《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 喜的角色”说明了“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谐统一”, 而不是“率真、创新、敢闯”精神。) 3.通读全文,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 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他们的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 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而我们的时代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B.苏轼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他的品行和作品的协调统一得罪了当时的当 朝宰相,为民请命的他--仕途不畅。 C.三毛被人喜爱的原因是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么的“浑然 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她的文字诱 惑的,而不是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 D.徐云方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 性、正直、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 骨的一部分,永远也擦拭不掉。 (C,“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是三毛的作品受人喜爱的原因,但不是真正原因。) 二、古诗文阅读(1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 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 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 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 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 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 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齪唇历 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 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 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鸽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 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怩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 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 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 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节选自《汉书》 【注】①著(zhuo):搽。②此赋作于战国后期楚襄王时期,当时楚国已处于衰 落状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讽刺楚襄王的淫乐无度生活而作。 4.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为人体貌闲丽闲丽:文雅英俊 B、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 窥:偷看 C、是时向春之末 向:接近,临近。 D、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微辞:不满的话 (D,前面的微辞指“不满的话”,后面的微辞指“终于没能打动她的诗句”。) 5给下列句子划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悦/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 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B、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悦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 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悦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 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D、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怩/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 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悦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 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一)文言文阅读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 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 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 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 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①粉则太白,施朱 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 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 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 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 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 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 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 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 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② (节选自《汉书》 ) 【注】①著(zhuó):搽。②此赋作于战国后期楚襄王时期,当时楚国已处于衰 落状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讽刺楚襄王的淫乐无度生活而作。 4.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为人体貌闲丽 闲丽:文雅英俊。 B、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 窥:偷看。 C、是时向春之末 向:接近,临近。 D、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微辞:不满的话。 (D,前面的微辞指“不满的话”,后面的微辞指“终于没能打动她的诗句”。) 5.给下列句子划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 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B、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 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 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D、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 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 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6有关本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不如彼矣”彼特指宋玉,“南楚穷巷之妾”指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也 即“东邻之子”。 B、楚王认为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也终于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 C、赋中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以东家邻女至美而其不动心 为例说明他并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丑无比,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反 驳说登徒子才好色。 D、此赋写了三种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登徒子是女人即爱;宋玉本人是矫情 髙:秦章华大夫则好色而守德。作者以第二种自居,是为了反击登徒子之流, 则作者赞同的是第三种。 (B,张冠李戴,是大夫的观点,不是楚王的观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2)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答案:(1)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 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小姐。(得 分点“佳人”译为“美女”1分,“若”译为“比得上/超过”1分,“东家之 子”指“邻居孩子”1分,语句通顺,语义明确,2分) (2)(于是我)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 派新鲜茂密。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 结合,还不如死去。”(得分点“诗”特指“《诗经》”1分,“鲜荣”即“新 鲜茂密”1分,“洁斋”指“心地纯洁”1分,语句通顺,语义明确,2分) 译文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其人长得娴静英俊,说 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 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 言词辨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楚王说 “你不贪爱女色确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 宋玉于是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 又没有谁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 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 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 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 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姿 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登徒子却不 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 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这样一位丑陋的妇女,登徒子却非常喜爱她, 并且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 在那个时候,秦国的章华大夫在楚国,趁机对楚王进言说:“如今宋玉大肆 宣扬他邻居的小姐,把她作为美人,而美色能使人乱性,产生邪念;臣自认为我
6.有关本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不如彼矣”彼特指宋玉,“南楚穷巷之妾”指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也 即“东邻之子”。 B、楚王认为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也终于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 C、赋中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以东家邻女至美而其不动心 为例说明他并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丑无比,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反 驳说登徒子才好色。 D、此赋写了三种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登徒子是女人即爱;宋玉本人是矫情自 高;秦章华大夫则好色而守德。作者以第二种自居,是为了反击登徒子之流,实 则作者赞同的是第三种。 (B,张冠李戴,是大夫的观点,不是楚王的观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2)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答案:(1)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 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小姐。(得 分点“佳人”译为“美女”1 分,“若”译为“比得上/超过”1 分,“东家之 子”指“邻居孩子”1 分,语句通顺,语义明确,2 分) (2)(于是我)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 派新鲜茂密。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 结合,还不如死去。”(得分点“诗”特指“《诗经》”1 分,“鲜荣”即“新 鲜茂密”1 分,“洁斋”指“心地纯洁”1 分,语句通顺,语义明确,2 分) 译文: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其人长得娴静英俊,说 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 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 言词辨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楚王说: “你不贪爱女色确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 宋玉于是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 又没有谁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 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 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 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 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姿 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登徒子却不 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 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这样一位丑陋的妇女,登徒子却非常喜爱她, 并且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 在那个时候,秦国的章华大夫在楚国,趁机对楚王进言说:“如今宋玉大肆 宣扬他邻居的小姐,把她作为美人,而美色能使人乱性,产生邪念;臣自认为我
白己老实遵守道德,我觉得还不如宋玉.并且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东临之子, 怎么能对大王说呢?如果说我眼光鄙陋,大家的确有目共睹,我便不敢说了。” 楚王说:“你尝试着再对我说点。”大夫说:“是。臣年少的时候曾经出门 远游,足迹踏遍九州,足迹踏遍繁盛的城市。离开咸阳,在邯郸游玩,在郑卫两 国的溱水和洧水边逗留。当时是接近春末,将有夏天温暖的阳光,鸽鸼鸟喈喈鸣 叫,众美女在桑间采桑叶。郑、卫郊野的美女美妙艳丽,光彩照人。体态曼妙, 面容姣好。臣看她们里面美丽的人,称引《经》里的话:‘沿着大路与心上人 携手同行。’把她送给这芳华美女最妙了。那美人好像要来又没有来,撩得人心 烦意乱,恍忽不安。尽管情意密切,但形迹却又很疏远。那美人的一举一动都与 众不同;偷偷地看看她,心中不由欣喜微笑,她正含情脉脉,暗送秋波。于是我 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那美 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结合,还不如死去 她引身后退,婉言辞谢。大概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打动她的诗句,只有凭借精神上 支持相依靠着;真的很想亲眼看看她的容颜,心里想着道德规范,男女之大防。 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始终没有超越规矩的差错,所以也终于没有什么 越轨的举动。 于是楚王同意说好,宋玉就不离去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小题。(11分) 馈岁① 【宋】苏轼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悉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注]①宋仁宗嘉祐六年十一月,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 节度判官厅公事”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第二年年终岁末,他一连写了三首 诗寄给自己的弟弟苏辙。 (1)这首诗是有名的风俗诗,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结合全诗说说 你的理由。(5分) (2)此诗通过多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试简述。(6分) (1)节日:除夕(1分);理由:①诗题为馈岁,岁晚之时相与馈问,被称为 馈岁。(2分)②馈岁的礼物因人而异,贫富不同。贫者不能像富人那样华靡 只能拿出自己舂磨的米面做成的饼儿、糕儿作为小礼物送人,所谓“富人事华靡, 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2分) (2)作者通过追忆故乡熟悉的馈岁风俗,来表达兄弟相思之情。有钱人追求的 是奢华侈靡,盘鲤、笼兔、彩绣耀眼;贫穷人家只能拿出自己加工的食品当作礼 品,全事白描加对比,而尽咏故乡乡风之醇,尽抒舍弟思念之情。举乡风之淳厚 与后面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而且虚实相映,转承自然;中间所写“鲤兔
自己老实遵守道德,我觉得还不如宋玉.并且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东临之子, 怎么能对大王说呢?如果说我眼光鄙陋,大家的确有目共睹,我便不敢说了。” 楚王说:“你尝试着再对我说点。”大夫说:“是。臣年少的时候曾经出门 远游,足迹踏遍九州,足迹踏遍繁盛的城市。离开咸阳,在邯郸游玩,在郑卫两 国的溱水和洧水边逗留。当时是接近春末,将有夏天温暖的阳光,鸧鹒鸟喈喈鸣 叫,众美女在桑间采桑叶。郑、卫郊野的美女美妙艳丽,光彩照人。体态曼妙, 面容姣好。臣看她们里面美丽的人,称引《 经》里的话:‘沿着大路与心上人 携手同行。’把她送给这芳华美女最妙了。那美人好像要来又没有来,撩得人心 烦意乱,恍忽不安。尽管情意密切,但形迹却又很疏远。那美人的一举一动都与 众不同;偷偷地看看她,心中不由欣喜微笑,她正含情脉脉,暗送秋波。于是我 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那美 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结合,还不如死去。’ 她引身后退,婉言辞谢。大概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打动她的诗句,只有凭借精神上 支持相依靠着;真的很想亲眼看看她的容颜,心里想着道德规范,男女之大防。 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始终没有超越规矩的差错,所以也终于没有什么 越轨的举动。” 于是楚王同意说好,宋玉就不离去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8—9 小题。(11 分) 馈岁① 【宋】苏轼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注]①宋仁宗嘉祐六年十一月,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 节度判官厅公事”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第二年年终岁末,他一连写了三首 诗寄给自己的弟弟苏辙。 (1)这首诗是有名的风俗诗,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结合全诗说说 你的理由。(5 分) (2)此诗通过多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试简述。(6 分) (1)节日:除夕(1 分);理由:①诗题为馈岁,岁晚之时相与馈问,被称为 馈岁。(2 分)②馈岁的礼物因人而异,贫富不同。贫者不能像富人那样华靡, 只能拿出自己舂磨的米面做成的饼儿、糕儿作为小礼物送人,所谓“富人事华靡, 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2 分) (2)作者通过追忆故乡熟悉的馈岁风俗,来表达兄弟相思之情。有钱人追求的 是奢华侈靡,盘鲤、笼兔、彩绣耀眼;贫穷人家只能拿出自己加工的食品当作礼 品,全事白描加对比,而尽咏故乡乡风之醇,尽抒舍弟思念之情。举乡风之淳厚 与后面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而且虚实相映,转承自然;中间所写“鲤兔
彩绣〃与“舂磨″是富贫的对比。语言形象凝练,句式多用对偶,也体现了乡村淳 朴之风。(答题要点“相思”“淳朴”“对比”“白描”“虚实结合”“对偶”) (三)补全下列名句空缺部分。(6分) ①摄提贞于孟陬兮, 皇揽揆余初度兮, (《离骚》屈原 ②石灰吟中以“竹”喻人的诗句是: ③《逍遥游》从“物化”“人化”“神化”三角度叙述,其中“神化”的最高境 界便是“ 答案:①惟庚寅吾以降,肇锡余以嘉名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乙选考题 考生在三、四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作答前标明题号。 三、实用类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代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 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 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患意识, 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 身混迹官场,也许能搏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 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 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 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 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 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 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 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 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 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 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 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 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 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 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 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 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 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 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 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
彩绣”与“舂磨”是富贫的对比。语言形象凝练,句式多用对偶,也体现了乡村淳 朴之风。(答题要点“相思”“淳朴”“对比”“白描”“虚实结合”“对偶”) (三)补全下列名句空缺部分。(6 分) ①摄提贞于孟陬兮,________________.皇揽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屈原) ②石灰吟中以“竹”喻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逍遥游》从“物化”“人化”“神化”三角度叙述,其中“神化”的最高境 界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惟庚寅吾以降,肇锡余以嘉名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乙 选考题 考生在三、四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作答前标明题号。 三、实用类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代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 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 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患意识, 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 身混迹官场,也许能搏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 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 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 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 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 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 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 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 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 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 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 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 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 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 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 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 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 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 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 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
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秘所在, 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 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 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 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 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 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 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 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 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 《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 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 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 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 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 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 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 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 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 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部600余 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 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 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 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 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 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 概括。(6分) 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 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秘所在。 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 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 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 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 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 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 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 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 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 《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 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 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 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 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 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 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 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 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 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 部 600 余 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 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 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 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 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 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 概括。(6 分) 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 么?请简要分析。(6 分)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 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答案:1.BE 2.①虽家境贫寒而不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以搏取富贵;②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 苟的无耻恶习,决意远离腐败官场,鄙弃荣华;③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 铁骨铮铮。(每点2分) 3.①以清朝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子,笔伐袁世凯的封建专制性质的“洪 宪帝制”;②把《清史演义》着手写作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 时候,而把成书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自毙之时,说明恢复帝制绝没有好下场;③ 以清朝灭亡的历史,封建帝制的不可复存,来教育后人。(每点2分) 4.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①当时各类救过课题流传 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②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 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 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①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 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 响下著书立说的。(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 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 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A.“对一些惊天动地的 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于文无据;C.“他完全 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说法太绝对;D.“不适合‘供社会教化 之助’”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 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文中“他 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 混迹官场,也许能搏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 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 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从“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 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 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 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 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 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秘所 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同时结合文本 主旨,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 部 600 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答案:1.BE 2.①虽家境贫寒而不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以搏取富贵;②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 苟的无耻恶习,决意远离腐败官场,鄙弃荣华;③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 铁骨铮铮。(每点 2 分) 3.①以清朝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子,笔伐袁世凯的封建专制性质的“洪 宪帝制”;②把《清史演义》着手写作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 时候,而把成书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自毙之时,说明恢复帝制绝没有好下场;③ 以清朝灭亡的历史,封建帝制的不可复存,来教育后人。(每点 2 分) 4.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①当时各类救过课题流传 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②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 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 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①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 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 响下著书立说的。(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 2 分,理由充分 6 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 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 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A.“对一些惊天动地的 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于文无据;C.“他完全 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说法太绝对;D.“不适合‘供社会教化 之助’”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 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文中“他 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 混迹官场,也许能搏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 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 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从“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 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 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 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 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 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秘所 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同时结合文本 主旨,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 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 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 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 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可结合文本内容逐 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文本类阅读(2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①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 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 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 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 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侯仁之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 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 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 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査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 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査资料,最终确认这 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 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 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 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 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 漠进行考察。 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 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 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 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年证明,这是“肤浅 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 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⑦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 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 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 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 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 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 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 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 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 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可结合文本内容逐 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四、文本类阅读(25 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小题。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①1932 年,“一·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 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 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 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 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 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 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侯仁之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 明显的局限性。1949 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 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 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 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查资料,最终确认这 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 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 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⑤1958 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 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 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 漠进行考察。 ⑥1964 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 5 世纪一 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 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 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年证明,这是“肤浅 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 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⑦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 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 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 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 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 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 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 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 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 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 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 “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⑩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 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 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 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 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 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 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硏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 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硏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 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2)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6分) (3)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 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答案:(1)AC(选A得2分,选C得3分,选D得1分。) (2)(6分)①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②侯 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 史:③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每点2分) (3)(6分)①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②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 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④为下文介绍侯仁 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垫。(每点2分,写对其中三点得满分) 4)(8分)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②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 ③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写 对其中三点得6分,联系现实谈启示得2分) 【解析】
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 60 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 800 多年历史的卢 沟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 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 上。6 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 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 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 100 米。 “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⑩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 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 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 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 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 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 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 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 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2)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6 分) (3)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6 分) (4)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个方 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 分) 答案:(1)AC(选 A 得 2 分,选 C 得 3 分,选 D 得 1 分。) (2)(6 分)①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②侯 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 史;③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每点 2 分) (3)(6 分)①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②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 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④为下文介绍侯仁 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垫。(每点 2 分,写对其中三点得满分) (4)(8 分)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②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 ③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写 对其中三点得 6 分,联系现实谈启示得 2 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