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上)通州市高三语文期末调研测试卷 (文科总分200分,考时180分钟;理科总分160分,考时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蓄满抽搐酌酒滋事勖勉后进 B、咆哮发酵惟妙惟肖东施效颦 C、笞刑嗤笑痴迷不悟魑魅魍魉 D、鞍鞯便笺满纸箴言缄默无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播报汶川灾情之时哽咽落泪,在直播镜头前失态,有人认为这与新闻 主播冷静、沉稳的要求南辕北辙 B、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竭泽而渔式 的发展 C、一场天灾,让一片秀美的山河变得分崩离析,我们都听到了那里的悲泣,都看到了那里 的泪水。今天,我们同伸手,拂去灾区人民脸上的泪水,平慰灾区人民受创的心灵。 D、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 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遺、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 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 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 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上文中网络的主要危害是 (不超 过20个字)(3分)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不超过15个字)(2分) 4.下面一段话有多处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在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图书馆里①,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②。图书馆 的老师说③:“我校图书馆阅览室④,共有800个座位⑤,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 席⑥。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天8个小时顺延为10个小时⑦。在这里,同学们将受到热情周到 的服务⑧。 第一处 处 第四处 第五处
2008-2009(上)通州市高三语文期末调研测试卷 (文科总分 200 分,考时 180 分钟;理科总分 160 分,考时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蓄.满 抽搐. 酗.酒滋事 勖.勉后进 B、咆哮. 发酵. 惟妙惟肖. 东施效.颦 C、笞.刑 嗤.笑 痴.迷不悟 魑.魅魍魉 D、鞍鞯. 便笺. 满纸箴.言 缄.默无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播报汶川灾情之时哽咽落泪,在直播镜头前失态,有人认为这与新闻 主播冷静、沉稳的要求南辕北辙 ....。 B、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竭泽而渔 ....式 的发展。 C、一场天灾,让一片秀美的山河变得分崩离析 ....,我们都听到了那里的悲泣,都看到了那里 的泪水。今天,我们同伸手,拂去灾区人民脸上的泪水,平慰灾区人民受创的心灵。 D、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 一个胸无城府 ....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 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 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 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 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上文中网络的主要危害是 。(不超 过 20 个字)(3 分)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4. 下面一段话有多处毛病 ,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 分) 在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图书馆里①,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②。图书馆 的老师说③:“我校图书馆阅览室④,共有 800 个座位⑤,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 席⑥。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天 8 个小时顺延为 10 个小时⑦。在这里,同学们将受到热情周到 的服务⑧。” 错处 序号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第四处 第五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简堂集序 归庄0 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 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之高弟子日马巽甫 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见 其文。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得受而读之, 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吾朝文章,自浦江、乌伤③ 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而后之学者 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府君独起而 振之。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披榛 翦茀③,终不能致于康庄。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 变,岂非所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 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③所能测 抑余又有感焉。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 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 贵。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金石、登屏幛以为荣。而名公卿不必 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以署名之非 己也,而谩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 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虽退之、子瞻、子固集中代人之 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瞻前顾后 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 第,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况先生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简堂集序 归庄① 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 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之高弟子曰马巽甫 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见 其文。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得受而读之, 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吾朝文章,自浦江、乌伤③ 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而后之学者, 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府君独起而 振之。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披榛 翦茀 ④ ,终不能致于康庄。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 变,岂非所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 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⑤所能测。 抑余又有感焉。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 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 贵。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金石、登屏幛以为荣。而名公卿不必 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一以署名之非 己也,而谩.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 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虽退之、子瞻、子固⑥集中代人之 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瞻前顾后, 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 第,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况先生
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 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 故不辞而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归庄:明清换代间人。本文作于明末。②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归 有光,嘉靖进士,曾为南京太仆寺丞;“府君”,旧时对已故先辈的敬称。③浦江、 乌伤:指宋濂(浦江人λ王祎(乌伤人)④披榛翦茀:榛,丛生的灌木; 茀,杂草。⑤拘墟者∶拘学浅陋者。⑥退之、孑瞻、孑固:分别是韩愈、苏轼、 曾巩的字。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衍:传布。 B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 趋:趋向、爱好。 C.一以署名之非已也,而谩为之谩:谩骂、辱骂 D因应之请之不置 置:放弃。 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达归庄为《简堂集》作序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②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 ③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 ⑤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⑥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 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 故不辞而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归庄:明清换代间人。本文作于明末。②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归 有光,嘉靖进士,曾为南京太仆寺丞;“府君”,旧时对已故先辈的敬称。③浦江、 乌伤:指宋濂(浦江人)、王祎 (乌伤人)。④披榛翦茀 :榛,丛生的灌木; 茀 ,杂草。⑤拘墟者:拘学浅陋者。⑥退之、子瞻、子固:分别是韩愈、苏轼、 曾巩的字。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 衍:传布。 B.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 趋:趋向、爱好。 C.一以署名之非已也,而谩.为之 谩:谩骂、辱骂。 D.因应之请之不置. 置:放弃。 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达归庄为《简堂集》作序的原因的一组是(3 分)( ) ①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 ②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 ③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 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 ⑤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 ⑥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马巽甫先生与作者家族渊源很深其文得作者先曾祖的家传其人与作者的父 兄都有交游 B马巽甫先生很有才学,“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却不遇于当世,一直到老 仍是一介书生 C作者认为,马巽甫先生的文章多是代人执笔,所以瞻前顾后,以致“入幽蹊仄 径,终不能致于康庄"。 D作者认为,求人写文章的,应该只看文章的好坏而不应看重他的地位;代人写 文章也要看对方的为人,而不可轻易随便代写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3分) (2)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3分) 3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这首词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4分) (2)、具体说说这首词在写景上的特色?(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A.马巽甫先生与作者家族渊源很深:其文得作者先曾祖的家传,其人与作者的父、 兄都有交游。 B.马巽甫先生很有才学,“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却不遇于当世,一直到老 仍是一介书生。 C.作者认为,马巽甫先生的文章多是代人执笔,所以瞻前顾后,以致“入幽蹊仄 径,终不能致于康庄”。 D.作者认为,求人写文章的,应该只看文章的好坏而不应看重他的地位;代人写 文章也要看对方的为人,而不可轻易随便代写。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3 分) ⑵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3 分) ⑶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4 分) 三、古诗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浣溪沙 (苏 轼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这首词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4 分) (2)、具体说说这首词在写景上的特色?(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而或长烟一空,_▲,浮光跃金,▲,此乐何极!(范仲淹《岳 阳楼记》)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韩愈 《师说》)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夜色中的喃喃呓语 刘海建 夜凉如水 很久没有在凌晨还依窗而立 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语 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 我突然想起了那段被叫作童年的岁月,它的美丽淳朴常常让我不忍去回忆,生怕-不 小心就把它给弄坏了。真的,它是用最简单的游戏法则构筑了“美”的本然世界,以最微不 足道的奖励圆满了—个个硕大的梦想—那当真是一段不能复制的奢侈时光。 那个时候,最让伙伴们垂涎三尺的冰棍儿,顶多也就一毛钱一根,却能把我们小小的 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到了冬天落雪的日子,大家呼朋引伴地雀跃在茫茫的雪地里, 比谁堆的雪人最大,比谁滚的雪球最结实,那个年纪的孩子,都还不知道什么叫寒冷。春风 吹起时那就更妙了,最先脱去棉衣的那个人,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后跑回家中,央求 着母亲帮自己换上春衣,虽然在多数时候都不会得逞。秋天我们就去林子里捡树叶,或者做 成书签,或者用胶水在白纸上制作树叶拼图。其实伙伴们的手艺都不高明,但大家仍然会叽 叽喳喳地评出一个最棒的第一名 毫无线索地,我想起了少年时爱听的那首歌:从前有个传说,传说里有你有我,我们 在阳光海岸生活。有些梦不做不可,有些话一定要说……
(2) 而或长烟一空, ▲ ,浮光跃金, ▲ ,此乐何极!(范仲淹《岳 阳楼记》)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 ▲ ,其可怪也欤!(韩愈 《师说》) (4) ▲ ,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夜色中的喃喃呓语 刘海建 夜凉如水。 很久没有在凌晨还依窗而立。 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语 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 我突然想起了那段被叫作童年的岁月,它的美丽淳朴常常让我不忍去回忆,生怕一不 小心就把它给弄坏了。真的,它是用最简单的游戏法则构筑了“美”的本然世界,以最微不 足道的奖励圆满了一个个硕大的梦想——那当真是一段不能复制的奢侈时光。 那个时候,最让伙伴们垂涎三尺的冰棍儿,顶多也就一毛钱一根,却能把我们小小的 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到了冬天落雪的日子,大家呼朋引伴地雀跃在茫茫的雪地里, 比谁堆的雪人最大,比谁滚的雪球最结实,那个年纪的孩子,都还不知道什么叫寒冷。春风 吹起时那就更妙了,最先脱去棉衣的那个人,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后跑回家中,央求 着母亲帮自己换上春衣,虽然在多数时候都不会得逞。秋天我们就去林子里捡树叶,或者做 成书签,或者用胶水在白纸上制作树叶拼图。其实伙伴们的手艺都不高明,但大家仍然会叽 叽喳喳地评出一个最棒的第一名。 毫无线索地,我想起了少年时爱听的那首歌:从前有个传说,传说里有你有我,我们 在阳光海岸生活。有些梦不做不可,有些话一定要说……
那时,我好像还不大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只是朦胧地感到,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 烂的海滩。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窝现在已经过于遥远,连记忆都已变得陌生。我再想想, 好好想想,想想那个飞扬跋扈的青舂,还有洒脱不羁的成长:懵懂、单纯、执著、狂热、无 所顾忌,爱做多多的梦,爱想多多关于末来的事,爱扒着地图用手指在上面游来游去,告诉 自己以后要到这里,还要去那里。 忆起了那个裙裾飘摇的年代。我的身边走着一个清瘦的少年,他有一张俊朗的脸,沉 默羞涩。那时的我像只闹喳喳的麻雀,而他平日里却言语不多,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他帮 数学老师收作业,我帮语文老师收作业。他身上常年只有一块钱,喜欢在校门口的小摊儿买 烤山芋,然后就把—个掰成两块儿,我般都会抢到大的,他就开心地吃着那个小的。我说 我高中一定要考到省重点去,他说那他也去。我说我们还要一起上大学,放学,一起吃烤山 芋。他说好,永远在一起。其实那时,我们谁都不懂,永远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这可不可 以算作誓言,只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过比这更让人憧憬的约定。后来,我如愿考上了 省重点,他却失约,留在了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 前些日子,突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一个沉稳厚重的男中音对我说,是我 我现在是一名军官了 这些年里,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只有年少时的情感,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有些 时候,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微笑沉醉。有些时候, 那仅仅是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的善待和迁就,仅仅是在友谊的名义下给予的温存和暖意。但 这所有的所有,都不带丝毫造作的嫌疑,也无关任何欲望或世俗的动机,那善待是真的善待 那暖意也是真的暖意。也正是这些与锦瑟有关的心动、感伤、幸福、羞涩,不论岁月把你带 去了何处,当你回头望时,它们却始终诚恳地站在那里,站成我们生命中郁郁葱葱的绚烂风
那时,我好像还不大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只是朦胧地感到,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 烂的海滩。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离现在已经过于遥远,连记忆都已变得陌生。我再想想, 好好想想,想想那个飞扬跋扈的青春,还有洒脱不羁的成长:懵懂、单纯、执著、狂热、无 所顾忌,爱做多多的梦,爱想多多关于未来的事,爱扒着地图用手指在上面游来游去,告诉 自己以后要到这里,还要去那里。 忆起了那个裙裾飘摇的年代。我的身边走着一个清瘦的少年,他有一张俊朗的脸,沉 默羞涩。那时的我像只闹喳喳的麻雀,而他平日里却言语不多,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他帮 数学老师收作业,我帮语文老师收作业。他身上常年只有一块钱,喜欢在校门口的小摊儿买 烤山芋,然后就把一个掰成两块儿,我一般都会抢到大的,他就开心地吃着那个小的。我说 我高中一定要考到省重点去,他说那他也去。我说我们还要一起上大学,放学,一起吃烤山 芋。他说好,永远在一起。其实那时,我们谁都不懂,永远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这可不可 以算作誓言,只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过比这更让人憧憬的约定。后来,我如愿考上了 省重点,他却失约,留在了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 前些日子,突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一个沉稳厚重的男中音对我说,是我, 我现在是一名军官了。 这些年里,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只有年少时的情感,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有些 时候,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微笑沉醉。有些时候, 那仅仅是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的善待和迁就,仅仅是在友谊的名义下给予的温存和暖意。但 这所有的所有,都不带丝毫造作的嫌疑,也无关任何欲望或世俗的动机,那善待是真的善待, 那暖意也是真的暖意。也正是这些与锦瑟有关的心动、感伤、幸福、羞涩,不论岁月把你带 去了何处,当你回头望时,它们却始终诚恳地站在那里,站成我们生命中郁郁葱葱的绚烂风 景
夜色越来越浓,似乎是黎明前的黑暗。窗外的小虫早已睡下,我的思绪却仍然在飘荡 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只是,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上,我依稀看到了 一个渐行渐远的少年的背景:清瘦、羞涩、俊朗、落寞。 来风了,它在蹭我脸呢。 这么晚,夜的温柔,一定是只为我一个人而敞开的吧 l1、文章题目中有“喃喃呓语”,阅读全文,说说“呓语”的意思并具体阐述。(6分) 12、第三段“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 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说说这个句子的艺术 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 13、请概括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安排。(5分) 14、倒数第三段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 作者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的小题。(15分) 甲、论说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李煜当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本是那个时代的位艺术天才。他花很多时 间去填词弄曲,饮酒赋诗。他的才能和素质及其理想和目标都与帝王身份相去甚远。并且生 性率直,敏锐善感。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帝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人生常常 就是如此,渴望安宁与和谐,却往往被急风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驰骋的 他,却偏偏被推上了帝王之位。在李后主“23岁时,文献太子卒,他才徒封为吴王,并以 尚书令知政事居于东宫,后因弘冀以下的四位兄长皆相继早亡,25岁时,嗣位于金陵” 而等到他继承王位以后,本来也想振作一番,可是此时的南唐已经是国微兵弱。南唐在五代 十国中本来是一个历史较久,领土较广,实力较厚的国家,无奈李煜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学能 诗,天性懦弱,素昧威武,因而错过了大好时运。而李煜又生性软弱,没有治国安邦的政治 素质、振作之举,终于无济于事。于是在强大宋室的威压之下,他深感不安,对未来充满了
夜色越来越浓,似乎是黎明前的黑暗。窗外的小虫早已睡下,我的思绪却仍然在飘荡。 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只是,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上,我依稀看到了 一个渐行渐远的少年的背景:清瘦、羞涩、俊朗、落寞。 来风了,它在蹭我脸呢。 这么晚,夜的温柔,一定是只为我一个人而敞开的吧。 11、文章题目中有“喃喃呓语”,阅读全文,说说“呓语”的意思并具体阐述。(6 分) 12、第三段“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 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说说这个句子的艺术 手法和表达效果。(6 分) 13、请概括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安排。(5 分) 14、倒数第三段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 作者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 (6 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的小题。(15 分) 甲、论说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李煜当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本是那个时代的一位艺术天才。他花很多时 间去填词弄曲,饮酒赋诗。他的才能和素质及其理想和目标都与帝王身份相去甚远。并且生 性率直,敏锐善感。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帝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人生常常 就是如此,渴望安宁与和谐,却往往被急风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驰骋的 他,却偏偏被推上了帝王之位。在李后主“23 岁时,文献太子卒,他才徒封为吴王,并以 尚书令知政事居于东宫,后因弘冀以下的四位兄长皆相继早亡,25 岁时,嗣位于金陵”。 而等到他继承王位以后,本来也想振作一番,可是此时的南唐已经是国微兵弱。南唐在五代 十国中本来是一个历史较久,领土较广,实力较厚的国家,无奈李煜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学能 诗,天性懦弱,素昧威武,因而错过了大好时运。而李煜又生性软弱,没有治国安邦的政治 素质、振作之举,终于无济于事。于是在强大宋室的威压之下,他深感不安,对未来充满了
忧惧,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宋室纳贡称臣,屈求一份太平安宁的日子,然而 这一份安宁最后也随着宋师的南渡而惨遭破灭了 就这样,李煜一直在身为皇子遭人忌恨、身为皇帝被人欺凌的纷乱中生活,他依然没 有政治和人身的自由,甚至没有生存的安全感,伤恨、忧愁、无奈的情绪塞满了他的肺腑。 而他那纤弱敏感的神经又使他比别人感受更快,体验也更深。内忧外患的打击,国破家亡的 痛楚,使他常常悲盛筵不常在,叹人生短暂。他厌倦尘世的烦扰,追求超逸的佛仙之境,盼 望那“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无拘无束。然而这理想的图景却总被现实所打破,他渴望安宁自 由的生活总是不能实现。 在他那深深的悲愁后面,在那颗骚动不安的灵魂之下,李后主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 希望在纷纭陆离、变化万千的短暂人生和冥冥的大自然之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个 家园,就是宗教,就是作为人的精神形态和生命依托的宗教。李煜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追怀 往事中,不断地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也许正是由于他的忏悔和反省,以及他对人生的彻底 探究,对自身存在的关注与自救,才使得他的词弥漫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也使得他在那 深层的苦难中不断地拷打着自己的灵魂。尽管李后主的苦难有着自己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在 他的苦难中却体现了人类为寻求灵魂而展开的上下求索这种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 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历史的误会”,揭示了不该做皇帝的李煜的伤恨、忧愁、无奈的人生 B、南唐的败亡,主要原因是李煜延续李璟既定的方针,未能富国强兵、有所振作 C、李煜诗人和艺术家的气质,使他神经特别脆弱,总是怨天尤人、愁恨满怀。 D、李煜身为皇子遭人忌恨,身为皇帝被人欺凌,主要是因为皇族之内有其对立面 16、本文作者对作为皇帝的李煜和一位颇有才华词人的李煜分别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文章加 以分析。(6分) 17、为什么说李煜的“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忧惧,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宋室纳贡称臣,屈求一份太平安宁的日子,然而 这一份安宁最后也随着宋师的南渡而惨遭破灭了。 就这样,李煜一直在身为皇子遭人忌恨、身为皇帝被人欺凌的纷乱中生活,他依然没 有政治和人身的自由,甚至没有生存的安全感,伤恨、忧愁、无奈的情绪塞满了他的肺腑。 而他那纤弱敏感的神经又使他比别人感受更快,体验也更深。内忧外患的打击,国破家亡的 痛楚,使他常常悲盛筵不常在,叹人生短暂。他厌倦尘世的烦扰,追求超逸的佛仙之境,盼 望那“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无拘无束。然而这理想的图景却总被现实所打破,他渴望安宁自 由的生活总是不能实现。 在他那深深的悲愁后面,在那颗骚动不安的灵魂之下,李后主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 希望在纷纭陆离、变化万千的短暂人生和冥冥的大自然之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个 家园,就是宗教,就是作为人的精神形态和生命依托的宗教。李煜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追怀 往事中,不断地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也许正是由于他的忏悔和反省,以及他对人生的彻底 探究,对自身存在的关注与自救,才使得他的词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也使得他在那 深层的苦难中不断地拷打着自己的灵魂。尽管李后主的苦难有着自己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在 他的苦难中却体现了人类为寻求灵魂而展开的上下求索,这种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 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围绕“历史的误会”,揭示了不该做皇帝的李煜的伤恨、忧愁、无奈的人生。 B、南唐的败亡,主要原因是李煜延续李璟既定的方针,未能富国强兵、有所振作。 C、李煜诗人和艺术家的气质,使他神经特别脆弱,总是怨天尤人、愁恨满怀。 D、李煜身为皇子遭人忌恨,身为皇帝被人欺凌,主要是因为皇族之内有其对立面。 16、本文作者对作为皇帝的李煜和一位颇有才华词人的李煜分别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文章加 以分析。(6 分) 17、为什么说李煜的“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草木知音吴征镒 2005年3月31日,80卷126册《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完成!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 长陈竺说:“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是我 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 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之一、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10年里制作了一套3 万余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放满了整整80个标准卡片盒,重达300公斤!这就是被著名土壤 学家李庆逵院土称为“足够两个学部委员”的卡片!这套卡片是编著《中国植物志》的最基 础资料之一,囊括了当时发表过的所有在中国发现的植物。拉丁学名、发表时间、文章名、 发现者、标本号和模式标本照片…·片上,吴征镒用工整的蝇头小楷详细记录着。 吴征镒是中国植物学家里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由吴征镒定名和参与定名的植物 分类群有1766个,盖94科334属。以吴征镒为代表的三代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改变了中国 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的历史 创新,是吴征镒科学研究的主线。 1964年,吴征镒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观点。他指出:“中国植物区系 与东南亚热带区系……许、甚至是北美和欧洲植物区系的出生地。”这个观点带来了中 国植物地理学全面、系统工作的开展。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6年,吴征镒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东亚植物区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与泛北极 植物区和古热带并列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这个观点打破了世界陆地植物区系 分为6个区的传统观点,是对世界植物区系分区系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植物区系地理 学派的形成
草木知音吴征镒 2005 年 3 月 31 日, 80 卷 126 册《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完成!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 长陈竺说:“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是我 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 2007 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之一、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 10 年里制作了一套 3 万余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放满了整整 80 个标准卡片盒,重达 300 公斤!这就是被著名土壤 学家李庆逵院士称为“足够两个学部委员”的卡片!这套卡片是编著《中国植物志》的最基 础资料之一,囊括了当时发表过的所有在中国发现的植物。拉丁学名、发表时间、文章名、 发现者、标本号和模式标本照片……卡片上,吴征镒用工整的蝇头小楷详细记录着。 吴征镒是中国植物学家里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由吴征镒定名和参与定名的植物 分类群有 1766 个,涵盖 94 科 334 属。以吴征镒为代表的三代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改变了中国 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的历史。 创新,是吴征镒科学研究的主线。 1964 年,吴征镒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观点。他指出:“中国植物区系 与东南亚热带区系……也许、甚至是北美和欧洲植物区系的出生地。” 这个观点带来了中 国植物地理学全面、系统工作的开展。在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6 年,吴征镒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东亚植物区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与泛北极 植物区和古热带并列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这个观点打破了世界陆地植物区系 分为 6 个区的传统观点,是对世界植物区系分区系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植物区系地理 学派的形成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吴征镒和合作者们提出了—个“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方法 颠覆了传统的将被子植物分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纲的划分。 周俊回忆说,野外考察的时候,吴征镒不看天、不看山、不看景,一路上就低着头观察 植物。从西藏回来后,组织上安排他到青岛疗养。助手武素功回忆说:“这哪是疗养!吴先 生让我把西藏的一大箱子材料和标本带去,一到疗养院,他没有会议、没有行政事务,一天 到晚干得更欢了,连中午也不肯休息,我跟着他比在家里还苦呢!"就这么“疗养”一个月 吴征镒编写了《西藏植物名录》、《西藏地名录》两部重要资料,为《西藏植物志》做好了 基础工作。 文人骚客的笔下,植物总是最多情的。在这多情的植物王国里,吴征镒定学名,熟习性 推演化,合理利用,是当之无愧的草木知音 15、下列对吴征镒创新研究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参与定名的植物分类群有1766个,完全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 的历史 B、提出“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观点,带来了中国植物地理学会全面系统工 作的开展。 首次提出东亚植物区作为独立植物区的观点,标志着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 形成。 D、和合作者们一起提出了名为“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划 分方式 16、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吴征镒取得丰硕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17、如何理解吴征镒“是当之无愧的草木知音”?(6分) 七、作文(70分) 18、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绿给了我发展,红给 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吴征镒和合作者们提出了一个“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方法, 颠覆了传统的将被子植物分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纲的划分。 周俊回忆说,野外考察的时候,吴征镒不看天、不看山、不看景,一路上就低着头观察 植物。从西藏回来后,组织上安排他到青岛疗养。助手武素功回忆说:“这哪是疗养!吴先 生让我把西藏的一大箱子材料和标本带去,一到疗养院,他没有会议、没有行政事务,一天 到晚干得更欢了,连中午也不肯休息,我跟着他比在家里还苦呢!”就这么“疗养”一个月, 吴征镒编写了《西藏植物名录》、《西藏地名录》两部重要资料,为《西藏植物志》做好了 基础工作。 文人骚客的笔下,植物总是最多情的。在这多情的植物王国里,吴征镒定学名,熟习性, 推演化,合理利用,是当之无愧的草木知音。 15、下列对吴征镒创新研究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参与定名的植物分类群有 1766 个,完全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 的历史。 B、 提出“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观点,带来了中国植物地理学会全面系统工 作的开展。 C、 首次提出东亚植物区作为独立植物区的观点,标志着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 形成。 D、 和合作者们一起提出了名为“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划 分方式。 16、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吴征镒取得丰硕学术成就的原因。(6 分) 17、如何理解吴征镒“是当之无愧的草木知音”? (6 分) 七、作文(70 分) 18、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绿给了我发展,红给 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