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高三语文检测参考答案20091 80分 1.比喻(暗喻)(2分) (3分) 3.因为从书的类别、所圈文字的内容,可大致判断出怎样的读者会对此内容感兴趣; 圈的姿态的流畅、豪放或凝重,又可折射出读者当时心情是兴奋、喜悦、激动,还是严肃 认真或沉重;据此又可判断出怎样命运的人面对此内容会有如此的心情。(3分 4.因被仔细读过且圈点过的书,一般是被主人喜爱被视为有用的,不会被轻易抛弃 总是遇上某种不幸而让书流失了。(3分) 5.(1)应趁年轻,多读些书。(第⑥节文意) (2)应多读些社会和人生的大书。(-⑥节文意) (3)从书的命运讲,应趁好书在握,多汲取些书中的真和美。(第⑥,节文意) (4)从人的命运讲,应趁大好年代,广泛阅读。(,③节文意) (每点1分,共4分) 6.美国。《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哥尔 斯密斯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王 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傻瓜威尔逊》、《赤道环游记》、 《神秘的陌生人》等。《镀金时代》是他与查·沃纳合写的。(列出备查,以上只要写 出一部即可)(共2分) 7.(4)(1)(3)(2)(5)。(5分)(5格分别对号入座,错1扣1分。事情的进 程伴随着思维的逻辑不能错一格) 8.(1)此话概括了全文众多的写“文学的力量”中的一个并起到点题的作用。(因 题目是问“从全文看如何理解此句话”,故此话是全文众多“力量”事例中的一个)(2 (2)从此话本身理解,作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应该知道这么一个在世 界上产生过影响的文学家就葬在本市的。这个“文学常识”有让你感到不知道就意味 着自己缺少起码的文化修养的力量。作者感受到美国小伙是为自己不知道此常识会被 二位中国人认为“无文化修养”而羞愧,这就是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2分) 9.D.(这还是证明“文学的力量”。爱此车是因爱《廊桥遗梦》,爱里面的爱 情故事而产生的“爱屋及乌”的效果。(2分) 10.例证。(写其他的都算错。因(1)题问“主要的写作方法”,(2)全文有四 五个例子,占了绝大部分的篇幅)(2分) 11.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人们为获利,除赚钱外的共同语言少;有的甚 至不择手段,道德沦丧。如果人们还能阅读好的作品,那么被作品打动、感染时,就 是文学的力量把人们“粘合”在同一感情下了。(3分) 12.要求有作品思想(或人物形象)对自己思想或行动产生作用的实例。(4分)
静安区 高三语文检测参考答案 2009.1 一、80 分 (一) 1.比喻(暗喻) (2 分) 2.A. (3 分) 3.因为从书的类别、所圈文字的内容,可大致判断出怎样的读者会对此内容感兴趣; 圈的姿态的流畅、豪放或凝重,又可折射出读者当时心情是兴奋、喜悦、激动,还是严肃、 认真或沉重;据此又可判断出怎样命运的人面对此内容会有如此的心情。(3 分) 4.因被仔细读过且圈点过的书,一般是被主人喜爱被视为有用的,不会被轻易抛弃, 总是遇上某种不幸而让书流失了。(3 分) 5.(1)应趁年轻,多读些书。(第○6 节文意) (2)应多读些社会和人生的大书。(○3 -○6 节文意) (3)从书的命运讲,应趁好书在握,多汲取些书中的真和美。(第○3 ,○5 节文意) (4)从人的命运讲,应趁大好年代,广泛阅读。(○3 ,○5 节文意) (每点 1 分,共 4 分) (二) 6.美国。《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哥尔 斯密斯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王 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傻瓜威尔逊》、《赤道环游记》、 《神秘的陌生人》等。《镀金时代》是他与查·沃纳合写的。(列出备查,以上只要写 出一部即可)(共 2 分) 7.(4)(1)(3)(2)(5)。(5 分)(5 格分别对号入座,错 1 扣 1 分。事情的进 程伴随着思维的逻辑不能错一格) 8.(1)此话概括了全文众多的写“文学的力量”中的一个并起到点题的作用。(因 题目是问“从全文看如何理解此句话”,故此话是全文众多“力量”事例中的一个)(2 分) (2)从此话本身理解,作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应该知道这么一个在世 界上产生过影响的文学家就葬在本市的。这个“文学常识”有让你感到不知道就意味 着自己缺少起码的文化修养的力量。作者感受到美国小伙是为自己不知道此常识会被 二位中国人认为“无文化修养”而羞愧,这就是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2 分) 9.D. (这还是证明“文学的力量”。爱此车是因爱《廊桥遗梦》,爱里面的爱 情故事而产生的“爱屋及乌”的效果。(2 分) 10.例证。(写其他的都算错。因(1)题问“主要的写作方法”,(2)全文有四、 五个例子,占了绝大部分的篇幅)(2 分) 11.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人们为获利,除赚钱外的共同语言少;有的甚 至不择手段,道德沦丧。如果人们还能阅读好的作品,那么被作品打动、感染时,就 是文学的力量把人们“粘合”在同一感情下了。(3 分) 12.要求有作品思想(或人物形象)对自己思想或行动产生作用的实例。(4 分)
(有作品名1分,有作用2分,归结点出这是“文学的力量”1分)可用课本上的作品。 13.(1)高处不胜寒 (2)多情自古伤离别 (3)善假于物也 (4)心远地自偏。 (5)一水中分白鹭洲 (6)会当凌绝顶。 (7)君子好逑 (8)衣带渐宽终不悔 (共6分)(每空1分,错1字此空不给分) (四)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分) 5.D。(A、“昏”是相对正日下的明亮而有些斜日下的“昏暗”。如天色昏黑, 与“彩虹”、“斜阳”及整个清新画面矛盾。B、“新”不仅指雨的刚下,还透出对雨水 的喜爱,因它使路上的草更青了;“乱侵”是“多处流淌”的意思,写水多,与“ 半”照应,“残烟”是雨后余下的云气,蓝天白云绿杨景色是很美的,是整个“秋猎 图”的组成部分。C、上半句判断错了)(3分) 16.要点:(1)“闭”是反映心情悠闲美好愉悦的。(1分) (2)“行子”指出门在外的游子(理解成“路过的行人”亦可)(1分) (3)行子所以“闲看”,一是雨后清新的美景的感染,二是边塞和平 安详狩猎图的感染,这是从内容角度看。也可从写作角度谈,这 是“因景生情”及“情景相应”。(1分) (4)行子“喜闻”告诉我们,他见了“旌旗”、“汉将”,是打听过的 在得知此地边关已“无战伐”了,所以心情就彻底放松而“闲看” 了。(1分) 说明:“要点”中的(1)(3)(4)都是“表达效果”。而(2)的“行子”是学生 答题必然涉及到的(谁在“闲着),学生大多能得分,如理解成是“作者”,甚至是“行 人的儿子”那就扣分了。此外,如涉及“谁在狩猎”而把“游骑”理解成“游牧民族” “边民”等亦可 (五) 17.(1)登上(2)拆开(3)喂(4)怜悯(4分) 18.B。(二者均为助词“的”。A、代词,代“子”C、是D、助词,用在 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2分 19.D。(“告情”是特殊的动宾关系:把情况告诉)(2分) 20.(1)可是凭着堂堂的楚国却没有吗?(得分点:可,以,而)(3分) (2)你离开我而回去,我与谁呆在这里呢?(得分点 孰与,处) (3分) 21.吾见子之君子也。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2分)
(有作品名1 分,有作用 2分,归结点出这是“文学的力量”1分)可用课本上的作品。 (三) 13.(1)高处不胜寒。 (2)多情自古伤离别。 (3)善假于物也。 (4)心远地自偏。 (5)一水中分白鹭洲。 (6)会当凌绝顶。 (7)君子好逑。 (8)衣带渐宽终不悔 (共 6 分)(每空 1 分,错 1 字此空不给分) (四) 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 分) 15.D。(A、“昏”是相对正日下的明亮而有些斜日下的“昏暗”。如天色昏黑, 与“彩虹”、“斜阳”及整个清新画面矛盾。B、“新”不仅指雨的刚下,还透出对雨水 的喜爱,因它使路上的草更青了;“乱侵”是“多处流淌”的意思,写水多,与“一 半”照应,“残烟”是雨后余下的云气,蓝天白云绿杨景色是很美的,是整个“秋猎 图”的组成部分。C、上半句判断错了)(3 分) 16.要点:(1)“闭”是反映心情悠闲美好愉悦的。(1 分) (2)“行子”指出门在外的游子(理解成“路过的行人”亦可)(1 分) (3)行子所以“闲看”,一是雨后清新的美景的感染,二是边塞和平 安详狩猎图的感染,这是从内容角度看。也可从写作角度谈,这 是“因景生情”及“情景相应”。(1 分) (4)行子“喜闻”告诉我们,他见了“旌旗”、“汉将”,是打听过的, 在得知此地边关已“无战伐”了,所以心情就彻底放松而“闲看” 了。(1 分) 说明:“要点”中的(1)(3)(4)都是“表达效果”。而(2)的“行子”是学生 答题必然涉及到的(谁在“闲着),学生大多能得分,如理解成是“作者”,甚至是“行 人的儿子”那就扣分了。此外,如涉及“谁在狩猎”而把“游骑”理解成“游牧民族”、 “边民”等亦可。 (五) 17.(1)登上 (2)拆开 (3)喂 (4)怜悯 (4 分) 18.B。(二者均为助词“的”。A、代词,代“子” C、是 D、助词,用在 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2 分) 19.D。(“告情”是特殊的动宾关系:把情况告诉)(2 分) 20.(1)可是凭着堂堂的楚国却没有吗?(得分点:可,以,而)(3 分) (2)你离开我而回去,我与谁呆在这里呢?(得分点:去,孰与,处) (3 分) 21.吾见子之君子也。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2 分)
译文 楚庄王包围宋国,军中只剩下七天的粮食了,如果吃光这些粮食再不取胜的话 将只能离开宋国撤回去了。楚庄王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堆,偷偷察看城内的动静, 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城里的土堆,并出来会见了他。 司马反子说:“你的国家情况怎么样?”华元说:“已经疲惫不堪了!”子反问:“怎 么个疲惫法?”华元回答:“城里的人彼此交换着儿子来吃,劈开尸骨当柴烧。”司马 子反说:“哟!真严重,疲惫到这种地步!尽管这样,但是我听说,被围困的人钳住 马嘴,再来假意喂它,用肥马来接待客人,以表示粮草充足。你为什么要说出实情呢?” 华元答道:“我听说,君子见到别人的灾难就怜悯他;小人见到别人有难反而庆幸。 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把实情告诉了你。”司马子反说:“噢,加把劲坚守吧!我军也 只有七天的粮食罢了,吃光这些粮食还不取胜的话,将离开贵国而回去。”说罢拱了 拱手走开了 回到庄王那里,庄王问:“情况怎么样?”司马子反说:“已经疲惫不堪了!”问 “怎么个疲惫法?”回答:“彼此交换儿子来吃,辟开尸骨来当柴烧。”庄王说:“哟! 真严重,疲惫到这种地步!虽然这样,但我现在要攻取这个国家,然后再回去!”司 马子反说:“不行。我已经告诉他们了,我们军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气愤地说: 我让你去观察敌情,你为什么反而把我们的情况告诉对方?”司马子反说:“就凭 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大臣,难道堂堂楚国可以没有吗?所以我也告诉他们实 情。”庄王说:“好吧,搭棚子住下来!虽然军情暴露了,但我还是要攻取这个国家, 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这样,那么就请国君住在这儿,我请求回去。”庄 王说:“你离开我回去,我跟谁留在这里?我也跟你回去算了。”于是率领部队离开了 宋国。 (六) 因为贤良之士的多少决定了国家统治的基础是否稳固。(2分) 23.唯才是举。(1分) 24.(1)举贤良的重要性 (2)给贤良实权实利的必要性 (3)对官员如何评价与赏罚 (4)如此做法的好处 (5)贤良的标准 每层1分,共5分) 25.要品行高尚,口才善辨,学识广博。(2分)(少一或错一点,得1分) 26.“认识”这要求较宽松以便学生发挥。可谈对它的理解;可谈这一原则的重 要。可以赞颂墨子(前468—前376)在2千多年前封建社会有如此先进的民主思想 的了不起;可辩证补充:要实践检验,要有制度更换或连任,要有年龄限制等等。(3 分) 译文 国家拥有的贤良的人多了,那么国家统治的基础就会坚实;贤良的人少了,那么 国家统治的基础就薄弱。所以统治者的任务,就在于使贤良之士的人数增多。(统治 者)在成功得意时,不可不起用贤人:治国不成功失意时,也不可不起用贤人。崇尚
译文: 楚庄王包围宋国,军中只剩下七天的粮食了,如果吃光这些粮食再不取胜的话, 将只能离开宋国撤回去了。楚庄王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堆,偷偷察看城内的动静, 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城里的土堆,并出来会见了他。 司马反子说:“你的国家情况怎么样?”华元说:“已经疲惫不堪了!”子反问:“怎 么个疲惫法?”华元回答:“城里的人彼此交换着儿子来吃,劈开尸骨当柴烧。”司马 子反说:“哟!真严重,疲惫到这种地步!尽管这样,但是我听说,被围困的人钳住 马嘴,再来假意喂它,用肥马来接待客人,以表示粮草充足。你为什么要说出实情呢?” 华元答道:“我听说,君子见到别人的灾难就怜悯他;小人见到别人有难反而庆幸。 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把实情告诉了你。”司马子反说:“噢,加把劲坚守吧!我军也 只有七天的粮食罢了,吃光这些粮食还不取胜的话,将离开贵国而回去。”说罢拱了 拱手走开了。 回到庄王那里,庄王问:“情况怎么样?”司马子反说:“已经疲惫不堪了!”问: “怎么个疲惫法?”回答:“彼此交换儿子来吃,辟开尸骨来当柴烧。”庄王说:“哟! 真严重,疲惫到这种地步!虽然这样,但我现在要攻取这个国家,然后再回去!”司 马子反说:“不行。我已经告诉他们了,我们军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气愤地说: “我让你去观察敌情,你为什么反而把我们的情况告诉对方?”司马子反说:“就凭 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大臣,难道堂堂楚国可以没有吗?所以我也告诉他们实 情。”庄王说:“好吧,搭棚子住下来!虽然军情暴露了,但我还是要攻取这个国家, 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这样,那么就请国君住在这儿,我请求回去。”庄 王说:“你离开我回去,我跟谁留在这里?我也跟你回去算了。”于是率领部队离开了 宋国。 (六) 22.因为贤良之士的多少决定了国家统治的基础是否稳固。(2 分) 23.唯才是举。(1 分) 24.(1)举贤良的重要性 (2)给贤良实权实利的必要性 (3)对官员如何评价与赏罚 (4)如此做法的好处 (5)贤良的标准 (每层 1 分,共 5 分) 25.要品行高尚,口才善辨,学识广博。(2 分)(少一或错一点,得 1 分) 26.“认识”这要求较宽松以便学生发挥。可谈对它的理解;可谈这一原则的重 要。可以赞颂墨子(前 468—前 376)在 2 千多年前封建社会有如此先进的民主思想 的了不起;可辩证补充:要实践检验,要有制度更换或连任,要有年龄限制等等。(3 分) 译文: 国家拥有的贤良的人多了,那么国家统治的基础就会坚实;贤良的人少了,那么 国家统治的基础就薄弱。所以统治者的任务,就在于使贤良之士的人数增多。(统治 者)在成功得意时,不可不起用贤人;治国不成功失意时,也不可不起用贤人。崇尚
尊重人才,是政治的根本。 即便是农夫和工匠,只要有才能就起用他,授给他高爵位,给予他优厚的俸禄 让他担任重要的职务,让他能发决断的命令。爵位不高,人民就不会尊敬(贤者) 俸禄不厚,人民就不会信服;命令不专断,那么人民就不会畏惧。拿这三项授给贤良 的人,不是为了因贤而赏赐,而是要把国家政事办成。 按贤者的品德安排官位,按官级担任相应的职务,按功劳评定奖赏,按立功大小 来颁发俸禄。所以官吏不会永远尊贵,而百姓不会永远贫贱,有才能的就起用他,没 才能的就罢免他,主持公道,避开私怨,上面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 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百禄高爵的大臣,没有不用心办事并时刻警惕的:即使 是农夫和工匠,没有不竞相向上并提高自己德行的。 贤良的人,德行高尚,口才善辨,学术广博。 70分 27.评分标准 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 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 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或改动题目扣2分。(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3) 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 分 命题意图 (1)“这”应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所遇。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见闻可选。但 什么事并令你感兴趣,往往决定文章立意的高下。 (2)“很有意思”既决定“所遇”内容的质量、品位,又反映考生观察能力、判 能力及分析能力,究竟有没有意思、为什么有意思、有些什么意思,认识问题的深 浅度再加上层次、表达,故应有较好的区分度 (3)文章可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重在分析,提出观点,反映考生独具慧眼的 水平。也可写成有意味的故事,然后点题“这很有意思”。 (4)本题导向:①关注社会人生②有自己的思想
尊重人才,是政治的根本。 即便是农夫和工匠,只要有才能就起用他,授给他高爵位,给予他优厚的俸禄, 让他担任重要的职务,让他能发决断的命令。爵位不高,人民就不会尊敬(贤者); 俸禄不厚,人民就不会信服;命令不专断,那么人民就不会畏惧。拿这三项授给贤良 的人,不是为了因贤而赏赐,而是要把国家政事办成。 按贤者的品德安排官位,按官级担任相应的职务,按功劳评定奖赏,按立功大小 来颁发俸禄。所以官吏不会永远尊贵,而百姓不会永远贫贱,有才能的就起用他,没 才能的就罢免他,主持公道,避开私怨,上面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 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百禄高爵的大臣,没有不用心办事并时刻警惕的;即使 是农夫和工匠,没有不竞相向上并提高自己德行的。 贤良的人,德行高尚,口才善辨,学术广博。 二、70 分 27.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 分)基准分 67 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 分)基准分 57 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 分)基准分 45 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 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 分)基准分 29 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 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 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 400 字。 说明:(1)未写题目或改动题目扣 2 分。(2)错别字满 3 个扣 1 分,至多扣 5 分。(3) 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 1-2 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 1-2 分。 命题意图: (1)“这”应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所遇。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见闻可选。但 什么事并令你感兴趣,往往决定文章立意的高下。 (2)“很有意思”既决定“所遇”内容的质量、品位,又反映考生观察能力、判 断能力及分析能力,究竟有没有意思、为什么有意思、有些什么意思,认识问题的深 浅度再加上层次、表达,故应有较好的区分度。 (3)文章可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重在分析,提出观点,反映考生独具慧眼的 水平。也可写成有意味的故事,然后点题“这很有意思”。 (4)本题导向:○1 关注社会人生 ○2 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