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诲人不倦”知识点整理 基本要求 1、背诵篇章:7.8、11.22。 2、掌握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习、趋、愤、与、素、诸 3、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 知十;切磋琢蘑;述而不作。 4、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 5、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诲人不倦()不悱不发()举一隅()贫而无谄() 、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通 释作 2、女与回也孰愈: 释作 3、吾自卫反鲁: 通 释作 三、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厌 反 抑为之不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夫晋,何厌之有 吾自卫反鲁 吾与女,弗如也 鲤趋而过庭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鲤退而学《诗》 始可与言《诗》已矣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其斯之谓与 信而好古 6、退 告诸往而知来者 求也退,故进之 闻斯行诸 由也兼人,故退之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 其斯之谓与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其斯之谓与 2、绘事后素: 3、素以为绚兮: 4、则小子何述焉: 五、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性相近也 2、习相远也 3、有教无类 4、抑为之不厌
第十一课 “诲人不倦”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诲.人不倦(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 ) 贫而无谄.( )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通 ,释作 。 2、女与回也孰愈: 通 ,释作 。 3、吾自卫反鲁: 通 ,释作 。 三、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厌 2、反 抑为之不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夫晋,何厌.之有 吾自卫反.鲁 3、与 4、而 吾与.女,弗如也 鲤趋而.过庭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鲤退而.学《诗》 始可与.言《诗》已矣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其斯之谓与. 信而.好古 5、诸 6、退 告诸.往而知来者 求也退.,故进之 闻斯行诸. 由也兼人,故退.之 7、其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 其.斯之谓与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其斯之谓与: ,译: 2、绘事后素: ,译: 3、素以为绚兮: ,译: 4、则小子何述焉: ,译: 五、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性.相近也 2、习.相远也 3、有教无类. 4、抑.为之不厌 基本要求 1、背诵篇章:7.8、11.22。 2、掌握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习、趋、愤、与、素、诸。 3、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 知十;切磋琢蘑;述而不作。 4、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 5、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5、诲人不倦 6、鲤趋而过庭 7、不学礼,无以立 8、不愤不启 9、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0、不悱不发_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2、女与回也孰愈 13、赐也何敢望回 14、贫而不谄 15、富而无骄 16、巧笑倩兮 17、美目盼兮 18、素以为绚兮 19、起予者商也 20、求也退,故进之_ 21、由也兼人,故退之 22、述而不作 23、窃比于我老彭 24、然后乐正 六、默写自测 1、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冉有问: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求也问 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七、能力提升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 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 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 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 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文:文雅②获:得到(正确的方法_③鲜 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译:_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并翻译(在句中用“/”表示)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 译:_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
5、诲.人不倦. 6、鲤趋.而过庭 7、不学礼,无以..立 8、不愤.不启. 9、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0、不悱.不发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2、女与回也孰愈. 13、赐也何敢望.回 14、贫而不谄. 15、富而无骄. 16、巧笑倩 ...兮 17、美目盼.兮 18、素.以为绚.兮 19、起.予者商也 20、求也退,故进.之 21、由也兼人..,故退之 22、述.而不作. 23、窃.比于我老彭 24、然后乐正.. 六、默写自测 1、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 冉有问:“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求也问‘ ’,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 ; , 。” 七、能力提升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 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 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 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 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文: 文雅 ②获:得到(正确的方法 ③鲜: 少 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译: 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并翻译(在句中用“/”表示)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 使谋可否。 译: 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
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 样做不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译文]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 大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它们大夫的种族姓 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计略,在野外 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邑内谋划就会失败。每当郑国要有诸侯之间的外交事宜的时候,子 产便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让他跟他们多做一些外交辞令。之后便与裨谌驾车来 到野外,让他看谋划计略是否可行。等到回去再告诉冯简子,让他来作出决断。如果决定这 件事可行,子产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子大叔让他去执行命令,来应酬对付各诸侯派来的宾客。 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
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 样做不行。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译文] 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 大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它们大夫的种族姓 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计略,在野外 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邑内谋划就会失败。每当郑国要有诸侯之间的外交事宜的时候,子 产便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让他跟他们多做一些外交辞令。之后便与裨谌驾车来 到野外,让他看谋划计略是否可行。等到回去再告诉冯简子,让他来作出决断。如果决定这 件事可行,子产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子大叔让他去执行命令,来应酬对付各诸侯派来的宾客。 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