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柏拉图 林丛 历史往往有很多巧合,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年间,在东方诞生了孔子这样一位 思想家,孔子去世52年后,在西方另一位思想家柏拉图(前427前347)出生。他们的政 治主张相似,他们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就连他们的生平经历都有着许多 相似之处。要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和柏拉图。通过了解孔子和柏拉图 我们就能找到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的发源地、分界点。 首先,他们的政治观点相似 春秋时代,奴隶制面临向封建制过渡,东周王室名存实亡,孔子梦寐以求的是恢复“周礼”, 希望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柏拉图的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他同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反 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 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 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 家这样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柏拉图的《理想国》涉及其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 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 国家。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 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 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 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 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其次,他们的思想都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孔子的思想被其弟子记录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孔子死后,自汉代以来,历朝统治者都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 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整个中世纪里教会一直 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奉为经典哲学家,但这并不能阻挡柏拉图的哲学影响。文艺复兴 以后,他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 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 第三,他们的政治遭遇相似。他们都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但一生都不得志。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 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 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 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 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来虽然被鲁国迎回,但鲁国最终 还是不重用孔子。 柏拉图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受过良好的教育,涉足哲学和文学,和当时的其 他贵族子弟一样热衷于政治。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一生景仰其师的思想和人格
孔子与柏拉图 林 丛 历史往往有很多巧合,公元前 551 年至公元前 479 年间,在东方诞生了孔子这样一位 思想家,孔子去世 52 年后,在西方另一位思想家柏拉图(前 427—前 347)出生。他们的政 治主张相似,他们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就连他们的生平经历都有着许多 相似之处。要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和柏拉图。通过了解孔子和柏拉图, 我们就能找到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的发源地、分界点。 首先,他们的政治观点相似。 春秋时代,奴隶制面临向封建制过渡,东周王室名存实亡,孔子梦寐以求的是恢复“周礼”, 希望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柏拉图的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他同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反 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 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 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 家这样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柏拉图的《理想国》涉及其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 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 国家。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 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 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 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 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其次,他们的思想都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孔子的思想被其弟子记录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孔子死后,自汉代以来,历朝统治者都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 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整个中世纪里教会一直 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奉为经典哲学家,但这并不能阻挡柏拉图的哲学影响。文艺复兴 以后,他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 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 作。 第三,他们的政治遭遇相似。他们都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但一生都不得志。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 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 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 镳了。此时他已 50 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 游说,14 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来虽然被鲁国迎回,但鲁国最终 还是不重用孔子。 柏拉图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受过良好的教育,涉足哲学和文学,和当时的其 他贵族子弟一样热衷于政治。20 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一生景仰其师的思想和人格
三十寡头执政期间,他的舅父査米德斯和表弟克里底亚均是寡头,但他不满于寡头的暴力镇 压手段,对他们企图假苏格拉底之手害人的行径更感厌恶,因此拒绝参与寡头政治。民主制 复辟后处死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 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的政体。公元 前388年,他第一次在西西里时触怒了叙拉古国王狄奥尼索斯一世,被送往市场当作奴隶拍 卖,幸遇昔兰尼派哲学家阿尼克里出资为其赎身。公元前367年狄奥尼索斯一世去世,他应 邀再去西西里岛教育狄奥尼索斯二世,与国王的舅父狄翁友情笃厚。狄翁与国王发生内讧后 被迫离开西西里,柏拉图也返回雅典。公元前361年又应国王邀请去西西里传授哲学,但终 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次年返回雅典。狄翁于公元前357年成为叙拉古的统治者,但不 久遭谋杀。柏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第四,他们在政治理想破灭的同时,他们的教育成就引人瞩目,且影响深远,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 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 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他在卫国、陈国先后住了数年的 时间并没有从政,弟子就在身边,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讨。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周 游,本身就开阔了这些学生的眼界,他们的意志也受到了磨练。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活动。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 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 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 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 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 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 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 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 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学生们对老师非常崇敬,当有人诽谤孔子时,学生们站出来为孔子辩护,捍卫孔子的崇 高人格。“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 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 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 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同时,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公元前387年自西西里返 回雅典之后,他在以希腊英雄阿卡德穆命名的运动场附近创立学园,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 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 Academy)因此得名。柏拉图在那里除讲授哲学之外,还讲授数 学、天文学和声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但以哲学为最高课程。学园的目标不是传授实 用的技艺,而是注重思辨的理论智慧,吸引了各地的学生到此学习。 柏拉图死后,他所创建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但学园 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伯拉图这位开山鼻祖 在柏拉图的弟子中,最出名的要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悼念老师的诗文中写道:
三十寡头执政期间,他的舅父查米德斯和表弟克里底亚均是寡头,但他不满于寡头的暴力镇 压手段,对他们企图假苏格拉底之手害人的行径更感厌恶,因此拒绝参与寡头政治。民主制 复辟后处死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 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的政体。公元 前 388 年,他第一次在西西里时触怒了叙拉古国王狄奥尼索斯一世,被送往市场当作奴隶拍 卖,幸遇昔兰尼派哲学家阿尼克里出资为其赎身。公元前 367 年狄奥尼索斯一世去世,他应 邀再去西西里岛教育狄奥尼索斯二世,与国王的舅父狄翁友情笃厚。狄翁与国王发生内讧后 被迫离开西西里,柏拉图也返回雅典。公元前 361 年又应国王邀请去西西里传授哲学,但终 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次年返回雅典。狄翁于公元前 357 年成为叙拉古的统治者,但不 久遭谋杀。柏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第四,他们在政治理想破灭的同时,他们的教育成就引人瞩目,且影响深远。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 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 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他在卫国、陈国先后住了数年的 时间并没有从政,弟子就在身边,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讨。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周 游,本身就开阔了这些学生的眼界,他们的意志也受到了磨练。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活动。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 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 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 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 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 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 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 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 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学生们对老师非常崇敬,当有人诽谤孔子时,学生们站出来为孔子辩护,捍卫孔子的崇 高人格。“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 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 3 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 6 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 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同时,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公元前 387 年自西西里返 回雅典之后,他在以希腊英雄阿卡德穆命名的运动场附近创立学园,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 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因此得名。柏拉图在那里除讲授哲学之外,还讲授数 学、天文学和声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但以哲学为最高课程。学园的目标不是传授实 用的技艺,而是注重思辨的理论智慧,吸引了各地的学生到此学习。 柏拉图死后,他所创建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但学园 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伯拉图这位开山鼻祖。 在柏拉图的弟子中,最出名的要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悼念老师的诗文中写道:
“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也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 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 第五,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 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 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 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 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 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 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 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 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 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 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 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 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 险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 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 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体现在其哲学体系的创立上。理念论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 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 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我们可以以美为例来理解柏拉图所说的感觉世界、理念世界和人的思想 认识三者的关系。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 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于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 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 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 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还体现在其宇宙观上。他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 想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 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 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
“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也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 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 第五,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 在中国 5000 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 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 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 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 63 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 领弟子周游列国 9 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 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 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 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 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 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 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 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 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 险。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 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 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 结。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体现在其哲学体系的创立上。理念论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 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 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我们可以以美为例来理解柏拉图所说的感觉世界、理念世界和人的思想 认识三者的关系。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 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于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 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 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 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还体现在其宇宙观上。他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 想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 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 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还体现在其《理想国》中,他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 面,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 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 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 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 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还表现在: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 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 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 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 的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还表现在其男女平等的观念。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 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 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在他的理论中,有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 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 孔子与柏拉图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经历这种政治主张不得实现的遭遇之后,他们又 都投身于教育,目的还是在于实现其政治主张。当然,孔子与柏拉图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对 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孔子更注重对弟子进行道德观和步入仕途的教育,这种道德观念的教育后来被统治阶级 加以利用,成为愚弄人民的工具,因为在任何阶级社会里,只有不违背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 才是合乎道德的:而中国历代读书人一旦踏入仕途,就会成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纵观中国 二千多年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在为统治阶级培养代言人。孔子本人虽然博学多才,但后来的 读书人大都怀着踏入仕途的目的读书,很少有人钻研学术,即便是有人钻研学术,其领域也 往往很狭窄,且为正人君子所不齿 柏拉图注重对弟子进行学术教育。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 从中可知,没有几何学的知识是不能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的。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 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因此,西方会有浓重的学术研究 氛围,会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人出现,学术钻研的领域也比东方宽广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孔子兴办教育和柏拉图开设学园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孔子讲求 中庸之道,强调善与恶的统一,因此,东方文化是安定和平的发源地;柏拉图讲求思辨,强 调精神与物质世界的统一,成为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还体现在其《理想国》中,他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 面,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 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 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 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 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还表现在: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 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 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 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 的。 柏拉图的精神追求还表现在其男女平等的观念。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 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 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在他的理论中,有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 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 孔子与柏拉图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经历这种政治主张不得实现的遭遇之后,他们又 都投身于教育,目的还是在于实现其政治主张。当然,孔子与柏拉图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对 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孔子更注重对弟子进行道德观和步入仕途的教育,这种道德观念的教育后来被统治阶级 加以利用,成为愚弄人民的工具,因为在任何阶级社会里,只有不违背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 才是合乎道德的;而中国历代读书人一旦踏入仕途,就会成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纵观中国 二千多年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在为统治阶级培养代言人。孔子本人虽然博学多才,但后来的 读书人大都怀着踏入仕途的目的读书,很少有人钻研学术,即便是有人钻研学术,其领域也 往往很狭窄,且为正人君子所不齿。 柏拉图注重对弟子进行学术教育。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 从中可知,没有几何学的知识是不能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的。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 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因此,西方会有浓重的学术研究 氛围,会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人出现,学术钻研的领域也比东方宽广。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孔子兴办教育和柏拉图开设学园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孔子讲求 中庸之道,强调善与恶的统一,因此,东方文化是安定和平的发源地;柏拉图讲求思辨,强 调精神与物质世界的统一,成为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补充“轴心时代” 在公元前5世纪,称为“轴心”。那时世界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全人类的坐标一起出 现,最聪明的人一下子都涌现出来了。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孟子、庄 子,大家一起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诞生了,以后那些的聪明人,不过是他们的学生而已。德 国法兰克福学派称之为“轴心时代”。所有的智慧都在这里一下子进发出来,并且高度成熟。 有学者说,这是人类社会共同需要一种文明的奠基,才可以如此精彩产生。更让人觉得惊讶 的是,这些人每个人的分工都不同,不重复。古希腊人在海边思考人与物的关系,所以自然 哲学十分发达;古印度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所以对彼岸的研究很透彻;古中国人 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诸子百家,都是治国平天下。 雅斯贝尔斯( Karl Jaspers论述轴心文明的时候,提到四个典范的人物,其中一个当然就 是孔子,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有很大的不同。苏格拉底也是老师,即所谓的精 神领袖,但苏格拉底所教的学生,大都是贵族中的贵族,因为那时候雅典的公民也是有限的。 而孔子则是平民教育,他的弟子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有军人,比如子路:有一贫如洗的, 比如颜回:也有富商,像子贡,另外也有很多没落的贵族吧。在民间讲学的传统上,很少有 孔子这样的情况。另外,孔子的讲学活动是民间的而不是官方的,所以特别地讲文明。】
【补充“轴心时代” 在公元前 5 世纪,称为“轴心”。那时世界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全人类的坐标一起出 现,最聪明的人一下子都涌现出来了。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孟子、庄 子,大家一起在公元前 5 世纪前后诞生了,以后那些的聪明人,不过是他们的学生而已。德 国法兰克福学派称之为“轴心时代”。所有的智慧都在这里一下子迸发出来,并且高度成熟。 有学者说,这是人类社会共同需要一种文明的奠基,才可以如此精彩产生。更让人觉得惊讶 的是,这些人每个人的分工都不同,不重复。古希腊人在海边思考人与物的关系,所以自然 哲学十分发达;古印度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所以对彼岸的研究很透彻;古中国人 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诸子百家,都是治国平天下。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论述轴心文明的时候,提到四个典范的人物,其中一个当然就 是孔子,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有很大的不同。苏格拉底也是老师,即所谓的精 神领袖,但苏格拉底所教的学生,大都是贵族中的贵族,因为那时候雅典的公民也是有限的。 而孔子则是平民教育,他的弟子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有军人,比如子路;有一贫如洗的, 比如颜回;也有富商,像子贡,另外也有很多没落的贵族吧。在民间讲学的传统上,很少有 孔子这样的情况。另外,孔子的讲学活动是民间的而不是官方的,所以特别地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