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14年下)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PTSS110054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形式:开卷 姓名:学号:成绩: 题号1 2 6 8总分 得分 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14年下)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PTSS110054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形式:开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2.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3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4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5某企业投入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那么,其剩 余价值率是100
3.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4.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5.某企业投入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那么,其剩 余价值率是100%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想一切现存 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 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1)材料2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2试述“主体和客体”与“主观与客观”这两对范畴的关系 3.“彼亦一是非,此亦是非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是否都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为什么?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想一切现存 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 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1)材料2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2.试述“主体和客体”与“主观与客观”这两对范畴的关系 3.“彼亦—是非,此亦—是非”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是否都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为什么?
4哲学上的“价值和经济学上的“价值”有何不同? 三、论述题(2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 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谈谈当代青年 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哲学上的“价值”和经济学上的“价值”有何不同? 三、论述题(2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 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谈谈当代青年 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这里的答案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鼓励学生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论述题,给同学较大的发挥空间,请酌情给 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淸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玡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 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相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不低于总分的30%。) 、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客 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2.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ˆ历史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这里的答案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鼓励学生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论述题,给同学较大的发挥空间,请酌情给 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 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相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不低于总分的30%。) 一、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客 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2.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参考答業要点:正确(2分)。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 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的次序和进程。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劐是历史在思维中 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 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 节、偶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 内在规律。 3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 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 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 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4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 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 不形成价值。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财富生产 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同等重 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 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 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是文化的来源,劳动也只是文化的来源之一。 5某企业投入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 元,其剩余价值率是100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资本有机构成可用:Ⅴ表示。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 本有机构成是4/1.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V=4:1,即 C=4V。又由C艹V=100(万元),可以计算出:c=80(万元),v=20(万元)。由试题得知经过生产过 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因此可以得出可变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20-100=20(万元)。再 根据剩余价值率M'=MV=20/20=100%。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 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 理想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 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 (1)材料2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时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 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 能的观点则不是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 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的次序和进程。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则是历史在思维中 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 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 节、偶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 内在规律。 3.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 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 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 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4.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 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 不形成价值。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财富生产 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同等重 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 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 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是文化的来源,劳动也只是文化的来源之一。 5.某企业投入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 元,其剩余价值率是100%。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资本有机构成可用C:V表示。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 本有机构成是4/1.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V=4:1,即 C=4V。又由C+V=100(万元),可以计算出:C=80(万元),V=20(万元)。由试题得知经过生产过 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因此可以得出可变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20-100=20(万元)。再 根据剩余价值率M '=M/V=20/20=100%。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 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 理想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 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 (1)材料2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时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 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 能的观点则不是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
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 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 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 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 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2试述“主体和客体”与“主观与客观”这两对范畴的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意识、认 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 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 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由主观性,有 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 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 的。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当客 观事物尚未进入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 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 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3.彼亦—是非,此亦—是非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ˆ,这两种说法是否都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为 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彼亦——是非,此亦——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 谓是非善恶,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 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 别性的认识史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 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哲学上的价值和经济学上的价值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要点: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有 用性。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经济学上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 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耗费。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三、论述题(2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 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的学习,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意义 (可以参见教材PP84-85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鼓励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木原理概论》课程代码: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形式:开卷
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 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 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 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 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2.试述“主体和客体”与“主观与客观”这两对范畴的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意识、认 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 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 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由主观性,有 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 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 的。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当客 观事物尚未进入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 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 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3.“彼亦—是非,此亦—是非”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是否都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为 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彼亦——是非,此亦——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 谓是非善恶,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 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 别性的认识史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 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哲学上的“价值”和经济学上的“价值”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要点: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有 用性。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经济学上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 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耗费。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三、论述题(2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 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的学习,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意义。 (可以参见教材PP84-85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鼓励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形式:开卷
姓名:学号:成绩 总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旧日唯物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2.心想事成 3中国古人说“钉孑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土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 明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姓名: 学号: 成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旧唯物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2.心想事成 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 明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5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材料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 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 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 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 值必须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5.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材料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 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 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材料2 “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 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 值必须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2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3.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成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 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请分析这段话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4本学期本课程开展了哪些教学活动?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是什么,你参与了哪些活动,撰写了什 么文章?本学期本课程你因各种原因一共缺课了次
2.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3.“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成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 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请分析这段话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4.本学期本课程开展了哪些教学活动?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是什么,你参与了哪些活动,撰写了什 么文章?本学期本课程你因各种原因一共缺课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