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 本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 姓名;填写准考证号后,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毎小题选岀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 (6小题,1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河涌佣工踊跃虫蛹B.诘问拮据秸杆狡黠 C.疮疤伧俗踉跄悲怆D.温馨售罄钟磬磐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琐屑造型通宵达旦相形见拙B.嬉戏阔绰重峦迭嶂黯然失色 C.杀戳颓唐忘乎所已望风披靡D.沉湎寒颤一筹莫展吹毛求疵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在成为“TCL这家闻名全国的电子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以后,他们就无时无刻 感受公司带给他们的自豪 B.看到香江野生动物园中澳大利亚树熊那滑稽可爱的样子,我们都忍俊不禁
2010 年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 本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 姓名;填写准考证号后,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4 分) 一、(6 小题,19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不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河涌. 佣.工 踊.跃 虫蛹. B.诘.问 拮.据 秸.杆 狡黠. C.疮.疤 伧.俗 踉跄. 悲怆. D.温馨. 售罄. 钟磬. 磐.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琐屑 造型 通宵达旦 相形见拙 B. 嬉戏 阔绰 重峦迭嶂 黯然失色 C.杀戳 颓唐 忘乎所已 望风披靡 D. 沉湎 寒颤 一筹莫展 吹毛求疵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成为“TCL”这家闻名全国的电子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以后,他们就无时无刻 .... 感受公司带给他们的自豪。 B.看到香江野生动物园中澳大利亚树熊那滑稽可爱的样子,我们都忍俊不禁 ....
C.让她惊喜的是,此次演出她不再是跑龙套了,而是在剧中饰演一名女主角。 D.要学会游泳,必须经过一次、两次以至几十次上百次的反复练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这次抢险救灾中,战土们保护了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 B.美国一颗通讯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相撞所产生的 大量碎片使国际空间站及各国在轨卫星受到威胁。 C.国家广电总局近日颁发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 门槛,将网上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D.《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流传久远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老少妇孺皆知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应当怎样学会读书呢?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 首先应当不只看到书面上, 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 我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 ①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②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 ③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④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 ⑤才得出这个结论 ⑥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 ⑦这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的时候 .③⑥④⑦②① B.①②⑤③O⑥④ C.④⑦⑥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⑦⑥③① 6.阅读名著,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 的人物形象。比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所列小说的人物是 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4分)
C.让她惊喜的是,此次演出她不再是跑龙套 ...了,而是在剧中饰演一名女主角。 D.要学会游泳,必须经过一次、两次以至几 ...十次上百次的反复练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 分) A.在这次抢险救灾中,战士们保护了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 B.美国一颗通讯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相撞所产生的 大量碎片使国际空间站及各国在轨卫星受到威胁。 C.国家广电总局近日颁发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 门槛,将网上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D.《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流传久远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老少妇孺皆知。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应当怎样学会读书呢?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 首先应当不只看到书面上, ,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 我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 ①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 ② 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 ③ 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 ④ 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 ⑤ 才得出这个结论 ⑥ 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 ⑦ 这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的时候 A.③⑥④⑦②⑤① B.①②⑤③⑦⑥④ C.④⑦⑥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⑦⑥③① 6.阅读名著,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 的人物形象。比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所列小说的人物是 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4 分)
第一组:林冲(《水浒》)与武松(《水浒》) 第二组:诸葛亮(《三国演义》)与周瑜(《三国演义》) 第三组: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鲁滨孙(《鲁滨孙漂流记》) (1)所选内容:第组 (2)相同点: 不同点 (2小题,15分) 7.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古诗文默写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常记溪亭日暮,兴尽晩回舟,沉醉不知归路。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安得广厦干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 D.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属引凄异,衷转不绝。 (2)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段断句。(2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昇法也 (3)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共4 分。作答前务必先在答题卡的“o″填写上小题号。)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子日:“见贤思齐焉, (《十则》)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第一组:林冲(《水浒》)与武松(《水浒》) 第二组:诸葛亮(《三国演义》)与周瑜(《三国演义》) 第三组: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鲁滨孙(《鲁滨孙漂流记》) (1)所选内容:第 组 (2)相同点: 不同点: 二、(2 小题,15 分) 7.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0 分) (1)下列古诗文默写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常记溪亭日暮,兴尽晚回舟,沉醉不知归路。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 D.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属引凄异,衷转不绝。 (2)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段断句。(2 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共 4 分。作答前务必先在答题卡的 ....“○”填写上小 ....题号..。)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 。”(《 十则》) ③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⑥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4)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词句子。(四句限选两句作答)(2分) 走进古诗,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诗有形,那是“天街小雨润如 酥 的淡淡绿烟;诗有味,那是“ ,有暗香盈 袖”的脉脉幽香;诗藴情,那是“会当凌绝顶, 的豪迈气概;诗寓 理,那是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乐观。 8.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大道之行》) 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送东阳马生序》) 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⑤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寄之》) ④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⑥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4)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词句子。(四句限选两句作答)(2 分) 走 进 古 诗 , 细 细 品 味 , 我 们 会 发 现 : 诗 有 形 , 那 是 “ 天 街 小 雨 润 如 酥, ”的淡淡绿烟;诗有味,那是“ ,有暗香盈 袖”的脉脉幽香;诗蕴情,那是“会当凌绝顶, ”的豪迈气概;诗寓 理,那是“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乐观。 8.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 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大道之行》) 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送东阳马生序》) 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⑤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6 分) 三、(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第2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阅读下列古诗,回答有关题。(5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1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下列句孑都是写花,可传达的感情不相同。请说说你从下 列诗句中分别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9小题,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①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 分)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第 2 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2.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有关题。(5 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1 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下列句子都是写花,可传达的感情不相同。请说说你从下 列诗句中分别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9 小题,4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4 题。 ①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
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 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 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②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 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 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17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③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 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Ⅳ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 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 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汜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 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④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 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面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 干扰,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是大自然创造的—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 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 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 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 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 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 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 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 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②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 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 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 1917 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 100 多个国家 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③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 1972 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 院于 1978 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 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 37 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 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 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 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④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 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面积 20 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 干扰,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 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 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 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 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 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 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选自《人与生物圈计划》,有删改) 13.第O段“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一句中的“其”,具体指的是 (3分) A.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又获得发展的这一问题。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的原因。 C.联合国所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这一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 D.人与生物圈计划中的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开展的数干个实地科研项目。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日益匮乏这一问题的认知,是促 成人与生物圈计划制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B.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实施,预示着已经登上月球的人类完全可以战胜自然灾害、 有效地保护环境。 C.人与生物圈计划必将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保共识成为国际合作和交 流的基础 D.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有助于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 利的条件。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5-16题 (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晩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 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春》) (乙)
(选自《人与生物圈计划》,有删改) 13.第③段“自 1972 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一句中的“其”,具体指的是 (3 分) A.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又获得发展的这一问题。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的原因。。 C.联合国所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这一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 D.人与生物圈计划中的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开展的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人们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日益匮乏这一问题的认知,是促 成人与生物圈计划制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B.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实施,预示着已经登上月球的人类完全可以战胜自然灾害、 有效地保护环境。 C.人与生物圈计划必将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保共识成为国际合作和交 流的基础。 D.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有助于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 利的条件。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5—16 题。 (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 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春》) (乙)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高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 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块,露出 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 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 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 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 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 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 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 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15.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 情。 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 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 准确,精彩。 16.按要求回答下列的问题。(7分) (1)“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能否换成“撕”, 为什么?(3分) (2)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回答。(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美在何方 陈村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高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 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 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 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 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 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 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 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 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 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15.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 情。 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 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 准确,精彩。 16.按要求回答下列的问题。(7 分) (1)“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能否换成“撕”, 为什么? (3 分) (2)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回答。(4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7—21 题。 美在何方 陈村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 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 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 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 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 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审美意识 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 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干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蹦 跳的,读起来眼睛会闪一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这是慷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 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管南山,北山西 山都是见得的,这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 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 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 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 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 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 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 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 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审美意识 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 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 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慷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 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管南山,北山西 山都是见得的,这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 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 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 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 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 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岀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 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 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 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 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 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 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 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 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 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本文选自《躺着读书》) 17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唧里?(5分) 18.按要求作答。(6分) (1)第二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19.文章末段“真正的觉悟”本质的含义是什么?(5分)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 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 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 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 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 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 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 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 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 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 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本文选自《躺着读书》) 17.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5 分) 18.按要求作答。(6 分) (1)第二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19.文章末段“真正的觉悟”本质的含义是什么?(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