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远眺(tiao) 可汗(han 早籼(shan) 负荷(he B.苍穹( qiong 中枢(shu) 目眩(xudn) 烧灼(zhuo) C.矫健(jiao) 饥馑(jn) 田埂(gng) 傀儡(ni) D.分蘖(nie) 觊觎(yu) 粗糙(cao) 悲恸 (tong 【答案】D(A.籼xian;B.眩xuan:C.儡16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2008年贺岁片《集结号》充斥着震耳欲聋的厮杀声,而在镜头之外,金融市 场的战争有时同样残酷和充满风险 B.徜徉在嘈杂的街市上,穿行在五彩缤纷的人流中,聆听着从红木花窗里飘出的 苏州评弹,我感受到了熙熙攘攘中的一份清闲 C.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 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D.他们好学,而且常常有奇思妙想,能把不相干的两样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产生 出乎意料的效果。 【答案】C(A.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B.五彩缤纷,形 容色彩纷繁艳丽。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改“不以为 意”。D.出乎意料,超出人们的料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让群山披上绿装是整个区域保护建设的基本要求,但青龙山地区开发建设管理 滞后,开山采石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B.受场地的限制,吴旭东特别擅长的大幅山水作品展出并不多,但观众们依然可 以充分领受到他笔墨开合的深厚功底。[来源:学科网ZXXK] C.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的许多言论并非创新,他提出的东西方对某一品牌的文化含 义有不同看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 D.前段时间,部分网民对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于是引发 了激烈的争论,“华南虎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答案】A(B项,“领受”与“功底”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应是“他提出 的……观点”;D项“提出质疑”成分赘余)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 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 【答案】D(“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①、⑤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读书 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故先①后
2010 年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远眺(tiào) 可汗(hán) 早籼(shān) 负荷(hè) B.苍穹(qióng) 中枢(shū) 目眩(xuán) 烧灼(zhuó) C.矫健(jiǎo) 饥馑(jǐn) 田埂(gěng) 傀儡(něi) D.分蘖(niè) 觊觎(yú) 粗糙(cāo) 悲恸 (tòng) 【答案】D(A.籼 xiān; B.眩 xuàn;C.儡 lěi) 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2008 年贺岁片《集结号》充斥着震耳欲聋的厮杀声,而在镜头之外,金融市 场的战争有时同样残酷和充满风险。 B.徜徉在嘈杂的街市上,穿行在五彩缤纷的人流中,聆听着从红木花窗里飘出的 苏州评弹,我感受到了熙熙攘攘中的一份清闲。 C.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 发射了 100 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 13 次。 D.他们好学,而且常常有奇思妙想,能把不相干的两样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产生 出乎意料的效果。 【答案】C(A.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B.五彩缤纷,形 容色彩纷繁艳丽。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改“不以为 意”。D.出乎意料,超出人们的料想) ⒊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让群山披上绿装是整个区域保护建设的基本要求,但青龙山地区开发建设管理 滞后,开山采石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B.受场地的限制,吴旭东特别擅长的大幅山水作品展出并不多,但观众们依然可 以充分领受到他笔墨开合的深厚功底。[来源:学科网 ZXXK] C.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的许多言论并非创新,他提出的东西方对某一品牌的文化含 义有不同看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 D.前段时间,部分网民对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于是引发 了激烈的争论,“华南虎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答案】A(B 项,“领受”与“功底”不搭配;C 项,成分残缺,应是“他提出 的……观点”;D 项“提出质疑”成分赘余) ⒋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 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 【答案】D(“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①、⑤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读书 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故先①后
⑤;②、④句阐述第⑤句,从读书的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②后④。第③句 “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总结全段)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 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 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 羽,拜忠义校尉。仪辞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 固辞不受。黄武中,遺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 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 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 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 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 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 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 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 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 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昌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释:①赵简子,即赵鞅,周舍是他的臣僚,曾经在简子门前站了三昼夜,简子 觉得奇怪,问他,回答说,愿意做他的臣僚为他效力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辞谢 于是辞相印不拜 B.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于我心有戚戚焉 C.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时同坐人皆怖畏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答案】A(A.均为“推辞”。B.第一个为“忧愁”;第二个是“内心有所触动的 样子”。C.第一个“被”;第二个“我”。 个“犯错误”或“犯罪”;第 二个同现代的“坐”) 6加点词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B.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吴之民方痛心焉 C.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潦倒新停浊酒杯 D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答案】C(两个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基本相同。A.“姓氏”意为“其姓为氏”; B.“痛心”意为“痛恨”;D.“是非”,动词“肯定和非议”;“行为”意为“品 行是”) 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⑤;②、④句阐述第⑤句,从读书的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②后④。第③句 “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总结全段)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 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 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 羽,拜忠义校尉。仪辞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 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 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 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 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 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 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 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 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 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 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释:①赵简子,即赵鞅,周舍是他的臣僚,曾经在简子门前站了三昼夜,简子 觉得奇怪,问他,回答说,愿意做他的臣僚为他效力。 ⒌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辞谢 于是辞相印不拜 B.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于我心有戚戚焉 C.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时同坐人皆怖畏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答案】A(A.均为“推辞”。B.第一个为“忧愁”;第二个是“内心有所触动的 样子”。C.第一个“被”;第二个“我”。D.第一个“犯错误”或“犯罪”;第 二个同现代的“坐”) ⒍加点词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B.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吴之民方痛心焉 C.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潦倒新停浊酒杯 D.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答案】C(两个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基本相同。A.“姓氏”意为“其姓为氏”; B.“痛心”意为“痛恨”;D.“是非”,动词“肯定和非议”;“行为”意为“品 行是”) ⒎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
A.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 敢复有株治 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 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 C.为屋舍才足自容。 为国者,无使 为积威所劫哉 D.臣下守职,惧于不称 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答案】B(B.均为动词“往”“到”;A.用,拿;因为。C.修建;被。D.在…… 方面;比)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的姓氏目无尊上,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髙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 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 言事,无所是非”。 【答案】D(D.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 9断句和翻译。(9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3分) 译文: 【答案】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 ②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3分) 译文: 【答案】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 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 【答案】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 【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段县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 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 面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 了。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 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负责机密文书的办理,被授予骑都耐的官衔。吕蒙图 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 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 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擒杀关羽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 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 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
A.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 敢复有株治 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 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 C.为屋舍才足自容。 为国者,无使 为积威所劫哉 D.臣下守职,惧于不称 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答案】B(B.均为动词“往”“到”;A.用,拿;因为。C.修建;被。D.在…… 方面;比) ⒏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的姓氏目无尊上,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 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 言事,无所是非”。 【答案】D(D.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 ⒐断句和翻译。(9 分)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3 分) 译文: 【答案】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 呢? ②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3 分) 译文: 【答案】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 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 ⑵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 【答案】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 【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段县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 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 面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 )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 了。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 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负责机密文书的办理,被授予骑都耐的官衔。吕蒙图 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 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 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擒杀关羽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 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 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
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 皇宫内的尚书台审阅文书。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 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此后 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待中、中执法。中 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 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 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 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严厉非常,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 极点。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 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 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 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 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 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 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 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 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 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 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 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 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 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 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 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 州 古离别 刘长 韦庄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 离情酒半酣。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 春色在江南。 【注】①毵毵(san):柳叶枝条下垂貌。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恰当巧妙的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 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4分 答 【答案】(①)刘诗中“更”字缀在“远”前,着重写对方的不幸甚于自己,从而使 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韦诗中“更”与前文“不
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 皇宫内的尚书台审阅文书。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 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此后 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待中、中执法。中 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 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 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 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严厉非常,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 极点。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 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 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 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 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 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 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 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 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 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 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 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 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 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 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 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 ⒑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 州 古离别 刘长 卿 韦庄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 离情酒半酣。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 春色在江南。 【注】①毵毵(sān):柳叶枝条下垂貌。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⑴恰当巧妙的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 一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答: ⑵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4 分) 答: 【答案】⑴刘诗中“更”字缀在“远”前,着重写对方的不幸甚于自己,从而使 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韦诗中“更”与前文“不
那”构成了层进的关系,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 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一个“更”字加重了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 (本题4分。答出划线语句即可得满分) (2)相同点:都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 不同点:刘诗用“猿哀啼”“暮色江头”“孤舟”一系列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凄的 画面,以哀景写哀情;韦诗用“晴烟”“垂柳”“江南春色”等意象构成了一幅 色调鲜明、诗意盎然的美景,以此来反衬离愁别绪,即以乐景写哀情。(划线句 为要点,答出手法得2分,结合原文1分)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多选按前三句计分)(6分) ① 乱花渐欲迷人 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李 白《蜀道难》)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之 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④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 度? 。(屈原《离骚》) 【答案】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飞湍瀑流争喧豗,碔崖转石万 壑雷 ③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④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 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 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 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 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 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 乡。思,是低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 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 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千了,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 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千?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 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 基层,到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 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 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 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
那”构成了层进的关系,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 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一个“更”字加重了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 (本题 4 分。答出划线语句即可得满分) ⑵相同点:都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 分) 不同点:刘诗用“猿哀啼”“暮色江头”“孤舟”一系列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凄的 画面,以哀景写哀情;韦诗用“晴烟”“垂柳”“江南春色”等意象构成了一幅 色调鲜明、诗意盎然的美景,以此来反衬离愁别绪,即以乐景写哀情。(划线句 为要点,答出手法得 2 分,结合原文 1 分) ⒒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多选按前三句计分)(6 分) ① , 。乱花渐欲迷人 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 , 。(李 白《蜀道难》)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之, ; ,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④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 度? , 。(屈原《离骚》) 【答案】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 壑雷。 ③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④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 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 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 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 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 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 乡。思,是低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 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 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 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 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 基层,到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 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 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 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
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 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 能相应会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 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 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 匆匆过客而已—一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 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是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 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 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 能力攀着事功升。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 论轻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 (选自2006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12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 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 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 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E.“低头做事”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目不两视,耳不两 听,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俯首甘为孺子牛 F.“低头做事”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 【答案】DE(D项中的“低头做事”并非“独善其身”的心态:E项中的“只埋 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并非本文所表达的意思) 1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符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是(3分) A.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 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 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D.俯首甘为孺子牛 【答案】CD(A项反映的是个人生活小圈子中的“低头做事”,并非本文作者所 赞同的做法;B项是大自然中的现象,并非做法) 14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 回答,“知”指什么?“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案】“知”是指知道“低头做事”的重要性。“行”是指躬身实践“低头做 事”的原则。(2分)这句话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主题。(2分) 15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
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 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 能相应会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 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 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 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 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是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 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 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 能力攀着事功升。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 论轻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 (选自 2006 年 9 月 19 日《人民日报》 ⒓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 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 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 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E.“低头做事”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目不两视,耳不两 听,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俯首甘为孺子牛”。 F.“低头做事”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 【答案】DE(D 项中的“低头做事”并非“独善其身”的心态;E 项中的“只埋 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并非本文所表达的意思) ⒔根据文意,下列选项符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是(3 分) A.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 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 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D.俯首甘为孺子牛 【答案】CD(A 项反映的是个人生活小圈子中的“低头做事”,并非本文作者所 赞同的做法;B 项是大自然中的现象,并非做法) ⒕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 回答,“知”指什么?“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分) 【答案】“知”是指知道“低头做事”的重要性。“行”是指躬身实践“低头做 事”的原则。(2 分)这句话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主题。(2 分) ⒖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4 分)
【答案】本文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述。(2分)开篇总说“只有通过做 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中间分说低头做事是“用脑做事”“调研 做事”“低调做事”“专心做事”;结尾引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话,紧扣中心, 深化主题。(2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 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填上文本序号“(一)”或“(二)”,否 则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 神怡。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的收获,其中胡局长钓得最多 林雄乐得一个劲地在心中祈祷:太阳不要露脸,满塘的鱼都贪嘴,只要让爷高兴 就成。 林雄出道10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10年前他从一个小泥 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后来老板看重他勤劳朴实, 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再后来,林雄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干技术活林雄在行,可与人打起生意场上的交道,林雄就尝尽了苦辣酸辛。接工 程要跑,工程验收要跑,讨工程款还是要跑。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渐渐 地,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今天他特地到乡下包了一个鱼塘,专门请 M局的胡局长一行来钓鱼,因为M局还欠着他15万元的工程款没有结。香不烧 好,菩萨不开口,你拿不到钱也只有干瞪眼。 瞧他们钓得不亦乐乎,林雄心中此时泛起一层层喜悦的波纹。林雄正想 着自己的心思,那边同来钓鱼的小车司机扯着嗓子叫了起来。 林雄赶忙跑过去:“司长,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小车司机说:“你看,哪来的老婆子,捣什么乱,还让人钓不钓鱼了?” 林雄这才发现,一个身躯佝偻的老太太正在塘边用一根竹竿打捞塘中的 水草。林雄一愣,刚才光顾髙兴,水塘边多出个人来他也没注意。林雄忙跑了过 去 “老人家,你最好换个地方,别人在钓鱼。你这么一搅和,鱼惊了,就 不咬钩了。” 老太太抬起头,一双混浊的眼睛看着林雄说:“我每天都在这塘里打水草的,猪 崽等着吃呢。” 那边小车司机又嚷开了;“还不快走,哪来的老家伙,这么讨厌!” 林雄看着老太太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家, 这 小车司机又大声叫骂;“老家伙,还不快滚!” 林雄忽然鼻子一酸,猛然扭头冲着司机大骂道:“你个混账王八蛋!” 塘边的人都愣住了。林雄抹了把脸,伸手要过老太太手中的竹竿说:“老妈妈, 你歇歇,我来给你捞!” 第二天,胡局长让人找来林雄。胡局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填写好的15万元的 支票
【答案】本文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述。(2 分)开篇总说“只有通过做 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中间分说低头做事是“用脑做事”“调研 做事”“低调做事”“专心做事”;结尾引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话,紧扣中心, 深化主题。(2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 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填上文本序号“(一)”或“(二)”,否 则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 神怡。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的收获,其中胡局长钓得最多, 林雄乐得一个劲地在心中祈祷:太阳不要露脸,满塘的鱼都贪嘴,只要让爷高兴 就成。 林雄出道 10 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10 年前他从一个小泥 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后来老板看重他勤劳朴实, 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再后来,林雄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干技术活林雄在行,可与人打起生意场上的交道,林雄就尝尽了苦辣酸辛。接工 程要跑,工程验收要跑,讨工程款还是要跑。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渐渐 地,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今天他特地到乡下包了一个鱼塘,专门请 M 局的胡局长一行来钓鱼,因为 M 局还欠着他 15 万元的工程款没有结。香不烧 好,菩萨不开口,你拿不到钱也只有干瞪眼。 瞧他们钓得不亦乐乎,林雄心中此时泛起一层层喜悦的波纹。林雄正想 着自己的心思,那边同来钓鱼的小车司机扯着嗓子叫了起来。 林雄赶忙跑过去:“司长,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小车司机说:“你看,哪来的老婆子,捣什么乱,还让人钓不钓鱼了?” 林雄这才发现,一个身躯佝偻的老太太正在塘边用一根竹竿打捞塘中的 水草。林雄一愣,刚才光顾高兴,水塘边多出个人来他也没注意。林雄忙跑了过 去。 “老人家,你最好换个地方,别人在钓鱼。你这么一搅和,鱼惊了,就 不咬钩了。” 老太太抬起头,一双混浊的眼睛看着林雄说:“我每天都在这塘里打水草的,猪 崽等着吃呢。” 那边小车司机又嚷开了;“还不快走,哪来的老家伙,这么讨厌!” 林雄看着老太太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家, 这……” 小车司机又大声叫骂;“老家伙,还不快滚!” 林雄忽然鼻子一酸,猛然扭头冲着司机大骂道:“你个混账王八蛋!” 塘边的人都愣住了。林雄抹了把脸,伸手要过老太太手中的竹竿说:“老妈妈, 你歇歇,我来给你捞!” 第二天,胡局长让人找来林雄。胡局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填写好的 15 万元的 支票
胡局长说:“林老板,钱可以给你,可你要告诉我,你昨天为什么敢发那么大的 火,万一事情弄砸了你就不后悔?” 林雄问:“胡局长,你是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胡局长说:“真话,当然是真话。” 胡局长,那时我啥也没考虑,我只想起了我的母亲。” 胡局长听了拍拍林雄的肩膀说:“兄弟,我也是!” 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15文章结尾,林雄和胡局长都说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但两人的心态不完全一样, 请依据文章内容概述二人的心态。(4分) 林雄心态: 胡局长心态: 【答案】林雄:想起自己的母亲,可怜、同情这位老母亲,不忍伤害她(1分) 对司机的言语感到愤懑(1分)。胡局长:想起自己的母亲,受到震动,惭愧、 内疚。(2分) 16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 意?(5分) 【答案】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1 分)。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 (2分)。②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2分),促使林 雄情感爆发,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17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答案】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社会的不正之风(1 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 的一面)(1分)。小说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2分) 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2分)。(言之有理即可。答“要孝敬老人”也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种坚持:灾难接踵而至,他决不放弃诺言 一一谢延信替亡妻照顾多难的家32年 973年4月16日,21岁的滑县青年谢延信与同乡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1974 年7月份,谢兰娥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40天后,因产后风离开人世 妻子不在了,谢延信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岳母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了基本 劳动能力,唯一的内弟先天呆傻,连生活都难以自理。 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谢延信“扑通”一声 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我就是您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 候,百年以后我送终!” “快起来!快起来!孩子,你的心意我们领了,有这份心我们就知足了。我们不 敢有这种想法,也不该耽误你的前程。孩子,你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岳父母一边一个去搀女婿谢延信。 “爸!妈!我决定了!”谢延信又磕了一个头坚定地说。 给妻子办完丧事,岳父一个人去了300多里外的焦作煤矿上班。谢延信把岳母和 内弟都接到家里,安顿下来。那时是挣工分吃饭,他每天忙完外头忙里头,岳父 有时也捎点钱来,一家人虽然困苦,但生活还算温馨平静
胡局长说:“林老板,钱可以给你,可你要告诉我,你昨天为什么敢发那么大的 火,万一事情弄砸了你就不后悔?” 林雄问:“胡局长,你是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胡局长说:“真话,当然是真话。” “胡局长,那时我啥也没考虑,我只想起了我的母亲。” 胡局长听了拍拍林雄的肩膀说:“兄弟,我也是!” 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⒖文章结尾,林雄和胡局长都说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但两人的心态不完全一样, 请依据文章内容概述二人的心态。(4 分) 林雄心态: 胡局长心态: 【答案】林雄:想起自己的母亲,可怜、同情这位老母亲,不忍伤害她(1 分), 对司机的言语感到愤懑(1 分)。胡局长:想起自己的母亲,受到震动,惭愧、 内疚。(2 分) ⒗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 意?(5 分) 【答案】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1 分)。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 (2 分)。②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2 分),促使林 雄情感爆发,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⒘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 分) 【答案】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社会的不正之风(1 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 的一面)(1 分)。小说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2 分); 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2 分)。(言之有理即可。答“要孝敬老人”也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种坚持:灾难接踵而至,他决不放弃诺言 ——谢延信替亡妻照顾多难的家 32 年 1973 年 4 月 16 日,21 岁的滑县青年谢延信与同乡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1974 年 7 月份,谢兰娥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40 天后,因产后风离开人世。 妻子不在了,谢延信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岳母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了基本 劳动能力,唯一的内弟先天呆傻,连生活都难以自理。 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谢延信“扑通”一声 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我就是您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 候,百年以后我送终!” “快起来!快起来!孩子,你的心意我们领了,有这份心我们就知足了。我们不 敢有这种想法,也不该耽误你的前程。孩子,你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岳父母一边一个去搀女婿谢延信。 “爸!妈!我决定了!”谢延信又磕了一个头坚定地说。 给妻子办完丧事,岳父一个人去了 300 多里外的焦作煤矿上班。谢延信把岳母和 内弟都接到家里,安顿下来。那时是挣工分吃饭,他每天忙完外头忙里头,岳父 有时也捎点钱来,一家人虽然困苦,但生活还算温馨平静
然而,这种温馨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79年春天,岳父在煤矿宿舍深度 中风,被工友送到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7天7夜后,老人从昏迷中苏 醒过来,却永远地失去了站立的能力,成了瘫痪病人 现在,家里一病、一瘫、一傻、一幼,没有一个不需要照料的。面对苦难,谢延 信没有怨言,他用肩膀扛起残破的家。 为了方便给岳父治病,在岳父单位的帮助下,他们在职工临时招待所找到两间9 平方米的小房,开始了异地的艰难生活。岳父每月60多元的病休工资养活不了 全家4口人。延信就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的砖窑场打零工。 老人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给岳父抠;岳父患肝硬化引 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怕岳父躺久了得褥疮,他定期给 老人翻身,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老人卧床18年,从未生过褥疮。为从嘴里 省点钱给两位老人看病,谢延信他春天到地里挖面条菜,夏天挖马齿苋,秋天到 地里拾红薯叶、红薯梗,冬天拾别人扔掉的白菜帮,自己腌制的十余种四季小菜 成了他一日三餐的菜。 1996年8月,69岁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8月28日下午,已昏迷两天两夜 的老人突然睁开眼睛盯着谢延信,嘴张了张却发不出声音。谢延信知道岳父还有 两件事放心不下,他把岳父的头放到自己怀里,对老人说:“爹,您放心,只要 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让弟弟跟着我,决不让弟弟 受一点委屈!”听罢他的话,老人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带着无尽 的依恋和感激,安然地走了。 203年,谢延信自己也因脑出血住院,后来虽然抢救过来,但落下了行动迟缓 的后遗症。生活的不幸折磨了延信32年,经济的拮据伴随了他32年,然而谢延 信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承诺的誓 言决不改变,不管千难万难,只要有能力去做,就要尽心尽责 谢延庆以超常的爱心,在漫长的32年中,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感人的人间真 情 (摘自《大河报》有改动) 19这篇人物通讯以谢延信为报道对象,记叙了他的哪些主要事迹?(4分) 【答案】①妻子去世后,谢延信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家里照顾。②替瘫痪在床的 岳父抠大便。③每天给岳父烫脚、按摩。④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⑤为了省钱 给老人治病自己过着异常艰难的生活。(每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 20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最令你感动的是谢延信的哪些精神品质?为什么?(5分) 【答案】谢延信32年不放弃诺言的诚信、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永不屈服的坚 韧,以及舍己赡养亡妻父母的孝心,这些都令我感动。(2分,答到2点即可)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种孝和忠诚:谢延信忠厚老实,为一句话守了一辈子, 是女婿、孝子的典范!家庭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做到的不仅仅 是孝,更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3分,言之有理即可) 21.本文用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请结合文章略举二例。(6分) 【答案】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方式相结合手法来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以达到感染、教 育读者的目的 (1)语言描写。“爸!妈!我决定了!”男儿一诺千金,果断的承诺心似磐石般坚 定。“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朴素的语言 尽显孝子善良的灵魂
然而,这种温馨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79 年春天,岳父在煤矿宿舍深度 中风,被工友送到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 7 天 7 夜后,老人从昏迷中苏 醒过来,却永远地失去了站立的能力,成了瘫痪病人。 现在,家里一病、一瘫、一傻、一幼,没有一个不需要照料的。面对苦难,谢延 信没有怨言,他用肩膀扛起残破的家。 为了方便给岳父治病,在岳父单位的帮助下,他们在职工临时招待所找到两间 9 平方米的小房,开始了异地的艰难生活。岳父每月 60 多元的病休工资养活不了 全家 4 口人。延信就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的砖窑场打零工。 老人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给岳父抠;岳父患肝硬化引 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怕岳父躺久了得褥疮,他定期给 老人翻身,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老人卧床 18 年,从未生过褥疮。为从嘴里 省点钱给两位老人看病,谢延信他春天到地里挖面条菜,夏天挖马齿苋,秋天到 地里拾红薯叶、红薯梗,冬天拾别人扔掉的白菜帮,自己腌制的十余种四季小菜 成了他一日三餐的菜。 1996 年 8 月,69 岁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8 月 28 日下午,已昏迷两天两夜 的老人突然睁开眼睛盯着谢延信,嘴张了张却发不出声音。谢延信知道岳父还有 两件事放心不下,他把岳父的头放到自己怀里,对老人说:“爹,您放心,只要 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让弟弟跟着我,决不让弟弟 受一点委屈!”听罢他的话,老人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带着无尽 的依恋和感激,安然地走了。 2003 年,谢延信自己也因脑出血住院,后来虽然抢救过来,但落下了行动迟缓 的后遗症。生活的不幸折磨了延信 32 年,经济的拮据伴随了他 32 年,然而谢延 信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承诺的誓 言决不改变,不管千难万难,只要有能力去做,就要尽心尽责。 谢延庆以超常的爱心,在漫长的 32 年 中,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感人的人间真 情。 (摘自《大河报》 有改动) ⒚这篇人物通讯以谢延信为报道对象,记叙了他的哪些主要事迹?(4 分) 【答案】①妻子去世后,谢延信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家里照顾。②替瘫痪在床的 岳父抠大便。③每天给岳父烫脚、按摩。④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⑤为了省钱 给老人治病自己过着异常艰难的生活。(每点 1 分,答出 4 点给满分) ⒛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最令你感动的是谢延信的哪些精神品质?为什么?(5 分) 【答案】谢延信 32 年不放弃诺言的诚信、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永不屈服的坚 韧,以及舍己赡养亡妻父母的孝心,这些都令我感动。(2 分,答到 2 点即可)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种孝和忠诚:谢延信忠厚老实,为一句话守了一辈子, 是女婿、孝子的典范!家庭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做到的不仅仅 是孝,更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3 分,言之有理即可) 21.本文用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请结合文章略举二例。(6 分) 【答案】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方式相结合手法来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以达到感染、教 育读者的目的。 ⑴语言描写。“爸!妈!我决定了!”男儿一诺千金,果断的承诺心似磐石般坚 定。“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朴素的语言 尽显孝子善良的灵魂
(2)心理描写。“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这一心理 描写表现了人物强烈的责任感。 (3)动作描写。“抠”“烫”“按”“翻”“背”等,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描写了 谢延信耐心、细致照顾老人的过程,刻画一个令人难忘的孝子形象。 (4)侧面描写。①“老人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带着无尽的依恋和感 激,安然地走了。”通过描写老人流泪的细节,侧面烘托出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②“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承诺的誓言决不改变,不管千难 万难,只要有能力去做,就要尽心尽责。”通过记者的转述表现了谢延信坚守承 诺的决心和对这个苦难家庭的责任感。(答到其中2点即可,每点3分,观点2 分,举例1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阅读《潇湘晨报》上的一则新闻,回答问题。(6分) 本报讯今日起,本报征集城市中学生与贫困大学生面对面,亲身体验他们的学习 环境,感受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你有兴趣,如果你是在校城市中学生,可 拨打我们的热线0731-5571188报名。入选的学生,将可随本报“爱心改变命 运”助学报道小组的记者一道,前往贫困大学生的家中,感受他们的生活,时间 为1-2天(食宿自理,13岁以下学生须有成人陪同)。或许,此行将让你更加 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当然,你也可以当面向他们表达爱心,或者是写下此行的 感受,我们将择优发表。 (1)请给上面的新闻拟一条标题。(2分) 标题 是 (2)请点评上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洁,见解独到,不超过30字。(4分) 【答案】(1)欢迎城市中学生体验贫寒。(2)“体验贫寒”未尝不可,但重要的不是 “吃苦”的经历,而是要学到吃苦的精神。 23.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出漫画的内容,并点明寓意。(不超过80字, 6分) 这幅漫画的内容 是 寓意 是 【答案】这幅漫画的内容是:一棵大树被拦腰折断,压坏了一所房子,而有人却 借大树的断枝悠然地荡起了秋千。寓意为:“歌颂了面对灾难,保持乐观的积极 心态。”或“讽刺了在灾难面前,不思进取、随遇而安的不良行为”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请以“生活给我智意”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1.“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
⑵心理描写。“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这一心理 描写表现了人物强烈的责任感。 ⑶动作描写。“抠”“烫”“按”“翻”“背”等,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描写了 谢延信耐心、细致照顾老人的过程,刻画一个令人难忘的孝子形象。 ⑷侧面描写。①“老人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带着无尽的依恋和感 激,安然地走了。”通过描写老人流泪的细节,侧面烘托出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②“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承诺的誓言决不改变,不管千难 万难,只要有能力去做,就要尽心尽责。”通过记者的转述表现了谢延信坚守承 诺的决心和对这个苦难家庭的责任感。(答到其中 2 点即可,每点 3 分,观点 2 分,举例 1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共 12 分 22. 阅读《潇湘晨报》上的一则新闻,回答问题。(6 分) 本报讯今日起,本报征集城市中学生与贫困大学生面对面,亲身体验他们的学习 环境,感受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你有兴趣,如果你是在校城市中学生,可 拨打我们的热线 0731 -5571188 报名。入选的学生,将可随本报“爱心改变命 运”助学报道小组的记者一道,前往贫困大学生的家中,感受他们的生活,时间 为 1-2 天(食宿自理,13 岁以下学生须有成人陪同)。或许,此行将让你更加 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当然,你也可以当面向他们表达爱心,或者是写下此行的 感受,我们将择优发表。 ⑴请给上面的新闻拟一条标题。 (2 分) 标题 是: ⑵请点评上面的这则新 闻。要求:语言简洁,见解独到,不超过 30 字。(4 分) 【答案】⑴欢迎城市中学生体验贫寒。⑵“体验贫寒”未尝不可,但重要的不是 “吃苦”的经历,而是要学到吃苦的精神。 23.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出漫画的内容,并点明寓意。(不超过 80 字, 6 分) 这幅漫画的内容 是 寓意 是 【答案】这幅漫画的内容是:一棵大树被拦腰折断,压坏了一所房子,而有人却 借大树的断枝悠然地荡起了秋千。寓意为:“歌颂了面对灾难,保持乐观的积极 心态。”或“讽刺了在灾难面前,不思进取、随遇而安的不良行为”。 六.本大题 1 小题,共 60 分。 24.请以“生活给我智慧”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导引】 ⒈“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