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文学: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①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文学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家可能没 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②读文学作品,就整个社会来说,不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钢铁冶炼水平,不能 增加物质财富;就个人来说,不像学外语,不像学理科知识、工科技能,不能获 得自己谋生和报效国家的实际本领。很多人可能会说,学一种本领,就应该有其 实际的功利性,但如果真的把文学当作一种本领、一种工具去学,是学不好的 永远也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园林。也许有人会说,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有用的实际本领。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语言表达 能力不是读诗、读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 ③读文学作品,也主要不是为了认识社会和历史。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但不是 主要的。要认识社会和历史及其规律,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论著,如历史学的、政 治学的、社会学的、法学的、伦理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等等著作和论文,讲得更 全面、更清晰、更准确。 ④读文学作品, 。那么,人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呢? ⑤文学的审美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殊方式,可通过形象化的创造,让人的生 命力从种种实际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不断接近这个目标,即所谓“虽不 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应当有对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在需要,只是自己不一定明显 意识到;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我这里指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宋 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因为《汉书》富于文采, 古人也把它看作很好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我 们确实能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平淡的、琐碎的、充满利害考虑的现实生存 中没有的美,即便只是寻觅到一点点旷远、悠长的诗意、韵味,也能引起对美好、 髙远的情感和境界的向往,产生一种解放之感,自由之感,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 我们常说“令人遐思”、“心灵放飞”,就是进入了这种审美境界。这种境界, 我们在旅游等活动中也会产生,但是读文学作品,沉浸进去,所获得的审美愉快 要深刻得多。 ⑦超越,也就是“不满”,超越现实生存就是不满于现实生存状态。有两种超越, 两种“不满 ⑧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暴露 出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出贵族、资产阶级 暴发户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信条下的尔虞我诈,他们的贪婪和冷酷。又如鲁 迅的《阿Q正传》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国人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指出辛亥革命实 际上的失败。而这种对现实的否定,会反过来激起我们对正常的、健全的、美好 的社会和人性的肯定和向往,也就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⑨另一种不满,是“不满足”,要把现实生存向上提升。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表达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的康桥(即剑桥)的惜别之情,一种依恋难舍的感情。 在他心目中,康桥景色、氛围是那么美好,但是要离开了,于是充满温柔而感伤 的情绪,如结尾一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 走一片云彩。”他写诗表达对康桥的依恋,是要在自己心里保护住这份美好。这 种保护,也是对现实生存的超越。为什么?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美,还 有灰暗和污浊,尤其在他那个时代是这样。而且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转瞬即
【长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文学: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①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文学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家可能没 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②读文学作品,就整个社会来说,不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钢铁冶炼水平,不能 增加物质财富;就个人来说,不像学外语,不像学理科知识、工科技能,不能获 得自己谋生和报效国家的实际本领。很多人可能会说,学一种本领,就应该有其 实际的功利性,但如果真的把文学当作一种本领、一种工具去学,是学不好的, 永远也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园林。也许有人会说,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有用的实际本领。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语言表达 能力不是读诗、读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 ③读文学作品,也主要不是为了认识社会和历史。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但不是 主要的。要认识社会和历史及其规律,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论著,如历史学的、政 治学的、社会学的、法学的、伦理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等等著作和论文,讲得更 全面、更清晰、更准确。 ④读文学作品, 。那么,人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呢? ⑤文学的审美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殊方式,可通过形象化的创造,让人的生 命力从种种实际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不断接近这个目标,即所谓“虽不 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应当有对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在需要,只是自己不一定明显 意识到;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我这里指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宋 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因为《汉书》富于文采, 古人也把它看作很好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我 们确实能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平淡的、琐碎的、充满利害考虑的现实生存 中没有的美,即便只是寻觅到一点点旷远、悠长的诗意、韵味,也能引起对美好、 高远的情感和境界的向往,产生一种解放之感,自由之感,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 我们常说“令人遐思”、“心灵放飞”,就是进入了这种审美境界。这种境界, 我们在旅游等活动中也会产生,但是读文学作品,沉浸进去,所获得的审美愉快 要深刻得多。 ⑦超越,也就是“不满”,超越现实生存就是不满于现实生存状态。有两种超越, 两种“不满”。 ⑧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暴露 出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出贵族、资产阶级 暴发户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信条下的尔虞我诈,他们的贪婪和冷酷。又如鲁 迅的《阿 Q 正传》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国人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指出辛亥革命实 际上的失败。而这种对现实的否定,会反过来激起我们对正常的、健全的、美好 的社会和人性的肯定和向往,也就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⑨另一种不满,是“不满足”,要把现实生存向上提升。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表达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的康桥(即剑桥)的惜别之情,一种依恋难舍的感情。 在他心目中,康桥景色、氛围是那么美好,但是要离开了,于是充满温柔而感伤 的情绪,如结尾一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 走一片云彩。”他写诗表达对康桥的依恋,是要在自己心里保护住这份美好。这 种保护,也是对现实生存的超越。为什么?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美,还 有灰暗和污浊,尤其在他那个时代是这样。而且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转瞬即
逝。文学作品就想把美好保护起来,留驻永远,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 保护也是超越,超离凡俗的羁绊。当然,在不少作品里,两种不满兼而有之。 ⑩两种不满,都是对实际的现实生存的超越。把这种种不满写出来,使我们得到 审美的满足,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艺术。 (节选自王铁仙教授在华东师大的演讲) 1.第⑧段画线处可填入的一项是(D)(2分) A.《悲惨世界》B.《老人与海》C.《哈姆莱特》D.《欧也妮·葛朗台》 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阅读文学作品不能出于实际功利的目的(1分),否则,就永远不能进入文学深 层次的审美境界(1分)。 3.根据上下文,用一个复句的形式,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入恰当内容。(2分) 既不是为了实际功利,也主要不在于认识社会。(复句形式1分,内容1分) 4.对“文学的审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3分) A.审美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完美境界的追求。B.审美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形象化 的创造。 C.审美要求文学排斥对“丑”的形象塑造。D.读者通过情感的沉浸体验获得审 美愉悦 5.简析第⑥段两处引用在用意上的异同。(3分) 两处引用阐明了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的道理(分);引用黄 庭坚的话从反面举例印证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人的境界(分);引用黑格尔 的话,从理论上阐明了优秀文学作品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的原因(1分)。 6.作者在文中谈到文学作品对现实生存的两种“超越”,请选择其一,另举 例并阐述你对这种“超越”的理解。(4分) 如戴望舒的《雨巷》,它以“雨巷”作整体象征,象征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它 阴暗、狭窄、潮湿而寂静:;而其中的“姑娘”是局部象征,它时而和诗人合而为 ,时而又与诗人分离,表达了诗人既想挣脱现实环境又无法摆脱的寂苦无奈的 心情,营造了一种孤独凄美的意境,使我们从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和诗歌艺术美 感的享受,这即是对现实牛存的 神超越 要点:例子(2分)阐述(2分) 【崇明】(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马铃薯的文学缘 王干 ①似乎,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 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让植物学家们为之 挠头 ②山东叫地蛋,云贵称洋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又叫地瓜 东北各省多称土豆,广东人叫薯仔。我的家乡在苏北泰州,和上海人一样叫它洋
逝。文学作品就想把美好保护起来,留驻永远,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 保护也是超越,超离凡俗的羁绊。当然,在不少作品里,两种不满兼而有之。 ⑩两种不满,都是对实际的现实生存的超越。把这种种不满写出来,使我们得到 审美的满足,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艺术。 (节选自王铁仙教授在华东师大的演讲) 1.第⑧段画线处可填入的一项是( D )(2 分) A.《悲惨世界》 B.《老人与海》 C.《哈姆莱特》 D.《欧也妮•葛朗台》 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2 分) 阅读文学作品不能出于实际功利的目的(1 分),否则,就永远不能进入文学深 层次的审美境界(1 分)。 3.根据上下文,用一个复句的形式,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入恰当内容。(2 分) 既不是为了实际功利,也主要不在于认识社会。(复句形式 1 分,内容 1 分) 4.对“文学的审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3 分) A.审美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完美境界的追求。B.审美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形象化 的创造。 C.审美要求文学排斥对“丑”的形象塑造。D.读者通过情感的沉浸体验获得审 美愉悦。 5.简析第⑥段两处引用在用意上的异同。(3 分) 两处引用阐明了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的道理(1 分);引用黄 庭坚的话从反面举例印证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人的境界(1 分);引用黑格尔 的话,从理论上阐明了优秀文学作品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的原因(1 分)。 6. 作者在文中谈到文学作品对现实生存的两种“超越”,请选择其一,另举一 例并阐述你对这种“超越”的理解。(4 分) 如戴望舒的《雨巷》,它以“雨巷”作整体象征,象征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它 阴暗、狭窄、潮湿而寂静;而其中的“姑娘”是局部象征,它时而和诗人合而为 一,时而又与诗人分离,表达了诗人既想挣脱现实环境又无法摆脱的寂苦无奈的 心情,营造了一种孤独凄美的意境,使我们从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和诗歌艺术美 感的享受,这即是对现实生存的一种精神超越。 要点:例子(2 分)阐述(2 分) 【崇明】(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马铃薯的文学缘 王干 ①似乎,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 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让植物学家们为之 挠头。 ②山东叫地蛋,云贵称洋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又叫地瓜, 东北各省多称土豆,广东人叫薯仔。我的家乡在苏北泰州,和上海人一样叫它洋
山芋,我们把红薯叫山芋,马铃薯是舶来品,加“洋”前缀,自然。国外怎么称 呼它,我现在无力去考证,但按照马铃薯随性生长的适应能力,它在国外也会有 其它的叫法。 ③1978年我开始接触现代文学史,知道两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一个是山药蛋派 一个是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以 为代表,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 表。他们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史的农民形象,尤其是赵树理的一系列小说给我 们塑造了一些欢乐的喜剧农民形象,比如小二黑,和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 阿Q是不一样的。赵树理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的生态,原先在启蒙者笔下被启 蒙的农民,有了喜悦的表情,有了正面的时刻。很喜欢山药蛋派的质朴和诙谐, 但不知山药蛋是什么样的植物,满以为山药蛋也与荷花一样招人怜爱,等有人告 诉我山药蛋就是土里土气的土豆,就是长相笨笨的马铃薯,还是有些失望的,但 现在想来,当年为山药蛋派命名的人真是有才,山药蛋的质朴、深厚、皮实、实 用,和赵树理的小说太吻合了 ④后来又在汪曾祺的文章里读到了马铃薯,他在一篇题为《马铃薯》的散文里, 写到他与马铃薯的故事,老先生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张家口的沙岭子农科所,居 然画成了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汪先生对马铃薯充满感情,他说:“我对马 铃薯的科研工作有过一点很小的贡献:马铃薯的花都是没有香味的。我发现有一 种马铃薯,‘麻土豆’的花,却是香的。我告诉研究站的研究人员,他们都很惊 奇:‘是吗?—一真的!我们搞了那么多年马铃薯,还没有发现。’”这就是汪 曾祺,对生活的爱意不放过一个角落。 ⑤我对马铃薯的好感和关注也由此产生,一个物产影响一个地方的人,一个人影 响一个地方的名声,是常有的事情。我后来有机会吃到各个地方的马铃薯,有意 识地品出各个地方马铃薯味道的差异,也知道好几处都说自己是马铃薯之乡。我 印象是这样的,山东的宜做成土豆丝,东北的适合乱炖,西北的烤着吃,香。评 论家阎晶明带我到大同吃过那里的山药蛋,烤炒炖煮,都有嚼头,让我对山药蛋 派增加了更直观的认识。 ⑥这一次来到西吉,作家季栋梁告诉我们:西吉有三宝,我好奇问:哪三宝?他 说,洋芋、土豆、马铃薯。大家哄堂大笑,我没有笑,我觉得这貌似笑话的民谣 里,混杂着西吉人的自豪和苦涩。西吉就是张承志笔下西海固的“西”(海是海 原,“固”是固原),张承志笔下的西海固贫瘠而强悍,血性而坚韧。西吉县甚 至曾经被联合国列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马铃薯成为西吉县的特产,让 我对马铃薯这个普通植物肃然起敬。有学者研究证明,马铃薯从南美引入中国 对中国西部人口尤其是西北高寒地带人口的繁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明代以 前,西海固这里的人口是非常稀少的,因为没有食物,不能种植农作物,人难以 果腹,生存和繁衍自然是困难的。而马铃薯的出现,让西北部山区寒带的人们有 了生存的可能。西北被称为“苦甲天下”,是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地区,马铃薯成 为西吉人的三宝,可见对他们生存的重要之重要 ⑦让人想不到的是,西吉还是全国第一个被授予文学之乡称号的县,这里的文学 创作异常活跃,形成了颇有气候的作家群,西吉籍的作家获过鲁迅文学奖、骏马 奖、春天文学奖、冰心文学奖 ⑧这马铃薯之乡居然是文学之乡!为什么?只是贫穷吗?贫穷不是出作家的理 由,很多贫穷的地方没有文学,很多富庶的城市作家辈出。 ⑨我隐隐地想起了那个山药蛋派,西吉的作家是马铃薯派吗?记得2004年评春 天文学奖时,王蒙听说青年作家了一容是东乡族,来自西海固,他顿生敬意,他
山芋,我们把红薯叫山芋,马铃薯是舶来品,加“洋”前缀,自然。国外怎么称 呼它,我现在无力去考证,但按照马铃薯随性生长的适应能力,它在国外也会有 其它的叫法。 ③1978 年我开始接触现代文学史,知道两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一个是山药蛋派, 一个是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以 为代表,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 表。他们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史的农民形象,尤其是赵树理的一系列小说给我 们塑造了一些欢乐的喜剧农民形象,比如小二黑,和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 阿 Q 是不一样的。赵树理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的生态,原先在启蒙者笔下被启 蒙的农民,有了喜悦的表情,有了正面的时刻。很喜欢山药蛋派的质朴和诙谐, 但不知山药蛋是什么样的植物,满以为山药蛋也与荷花一样招人怜爱,等有人告 诉我山药蛋就是土里土气的土豆,就是长相笨笨的马铃薯,还是有些失望的,但 现在想来,当年为山药蛋派命名的人真是有才,山药蛋的质朴、深厚、皮实、实 用,和赵树理的小说太吻合了。 ④后来又在汪曾祺的文章里读到了马铃薯,他在一篇题为《马铃薯》的散文里, 写到他与马铃薯的故事,老先生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张家口的沙岭子农科所,居 然画成了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汪先生对马铃薯充满感情,他说:“我对马 铃薯的科研工作有过一点很小的贡献:马铃薯的花都是没有香味的。我发现有一 种马铃薯,‘麻土豆’的花,却是香的。我告诉研究站的研究人员,他们都很惊 奇:‘是吗?——真的!我们搞了那么多年马铃薯,还没有发现。’”这就是汪 曾祺,对生活的爱意不放过一个角落。 ⑤我对马铃薯的好感和关注也由此产生,一个物产影响一个地方的人,一个人影 响一个地方的名声,是常有的事情。我后来有机会吃到各个地方的马铃薯,有意 识地品出各个地方马铃薯味道的差异,也知道好几处都说自己是马铃薯之乡。我 印象是这样的,山东的宜做成土豆丝,东北的适合乱炖,西北的烤着吃,香。评 论家阎晶明带我到大同吃过那里的山药蛋,烤炒炖煮,都有嚼头,让我对山药蛋 派增加了更直观的认识。 ⑥这一次来到西吉,作家季栋梁告诉我们:西吉有三宝,我好奇问:哪三宝?他 说,洋芋、土豆、马铃薯。大家哄堂大笑,我没有笑,我觉得这貌似笑话的民谣 里,混杂着西吉人的自豪和苦涩。西吉就是张承志笔下西海固的“西”(海是海 原,“固”是固原),张承志笔下的西海固贫瘠而强悍,血性而坚韧。西吉县甚 至曾经被联合国列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马铃薯成为西吉县的特产,让 我对马铃薯这个普通植物肃然起敬。有学者研究证明,马铃薯从南美引入中国, 对中国西部人口尤其是西北高寒地带人口的繁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明代以 前,西海固这里的人口是非常稀少的,因为没有食物,不能种植农作物,人难以 果腹,生存和繁衍自然是困难的。而马铃薯的出现,让西北部山区寒带的人们有 了生存的可能。西北被称为“苦甲天下”,是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地区,马铃薯成 为西吉人的三宝,可见对他们生存的重要之重要。 ⑦让人想不到的是,西吉还是全国第一个被授予文学之乡称号的县,这里的文学 创作异常活跃,形成了颇有气候的作家群,西吉籍的作家获过鲁迅文学奖、骏马 奖、春天文学奖、冰心文学奖。 ⑧这马铃薯之乡居然是文学之乡!为什么?只是贫穷吗?贫穷不是出作家的理 由,很多贫穷的地方没有文学,很多富庶的城市作家辈出。 ⑨我隐隐地想起了那个山药蛋派,西吉的作家是马铃薯派吗?记得 2004 年评春 天文学奖时,王蒙听说青年作家了一容是东乡族,来自西海固,他顿生敬意,他
说,在那样的环境写小说,难得。了一容肯定是吃土豆长大的,果然,我在一篇 文章看到他对马铃薯心存感恩。 1.荷花淀派以 为代表。(横线处填入作家名)(1分) 2.概括第②段的大意。马铃薯在不同地方的称呼。(马铃薯叫法众多。)(2 分) 不作 者引用汪曾褀的话的用意是:说明马铃萼的品种之多,连植物学家也了解 表现汪曾祺对马铃薯充淸感情,从而表现他对生活充满爱意。(3分) 4.第⑤段中“更直观的认识”是指:由山药蛋的烤炒炖煮都有嚼头更深入体会 到山药蛋派的皮实、实用。(2分) 5.下列关于马铃薯与西吉关系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马铃薯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西吉的主要特产。 B.马铃薯对西吉人口的生存与繁衍具有决定作用。 C.马铃薯铸就了西吉人强悍、血性而坚韧的品质。 D.马铃薯与西吉的文学创作及作家群有密切关系 6.依据文意推断,“马铃薯之乡居然是文学之乡”的原因。(5分) 因为一个物产影响一个地方的人(分)。马铃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不仅解决了西吉人的温饱问题,同时影响着西吉人的精神品质(2分)。西吉人 在苦涩中充满自豪,心存感恩,对生活充满爱意,而文学与生活,与人的思想精 神紧密相连。这些可能是马铃薯之乡成为文学之乡的重要原因(2分) 【奉贤】(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空敞地和老地方 肖复兴 ①城市最早是由市场发展而来的,因此市场就是城市最早的空敞地,现在的新名 词叫做公共空间。欧洲城市的广场,大多都是由这样的市场演变而来的,所以, 在欧洲哪怕再小一座城市里,也会有很多的大小不一的广场,这些广场成为了人 们今天的休闲之地,抬脚就到,方便而实在。 ②在我国,广场大多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现的。我们当年的市场,现在一般成为 了宽敞的街道,比如北京的猪市、菜市,成为了如今的珠市口大街和菜市口大街 在老北京,公共空间,除了遍布京城的这些露天的大小市场,再有的就是寺庙, 清康熙年间,北京城里有寺庙1200余座,即使到了清末民初,还有800余座, 大多藏在胡同里,有的一条不长的胡同里就有两座庙,比如我童年居住家旁的小 观音阁胡同,就有观音阁和弘福寺两座庙。我国是一个泛宗教的社会,这些庙所 起的大多是公共空间的作用,是让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有个聚会碰头的场所,有点 儿像是现在的会所。老北京,公园不是百姓所能够享用的,它们属于皇家的园林, 市场和庙宇,便是普通百姓一室外一室内的两大主要公共空间。它们的长处,在 于就在百姓的身边,实用,又便于出行活动
说,在那样的环境写小说,难得。了一容肯定是吃土豆长大的,果然,我在一篇 文章看到他对马铃薯心存感恩。 1.荷花淀派以 孙犁 为代表。(横线处填入作家名)(1 分) 2.概括第②段的大意。马铃薯在不同地方的称呼。(马铃薯叫法众多。)(2 分) 3.作者引用汪曾祺的话的用意是:说明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连植物学家也了解 不全;表现汪曾祺对马铃薯充满感情,从而表现他对生活充满爱意。(3 分) 4.第⑤段中“更直观的认识”是指:由山药蛋的烤炒炖煮都有嚼头更深入体会 到山药蛋派的皮实、实用。(2 分) 5.下列关于马铃薯与西吉关系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 分) A.马铃薯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西吉的主要特产。 B.马铃薯对西吉人口的生存与繁衍具有决定作用。 C.马铃薯铸就了西吉人强悍、血性而坚韧的品质。 D.马铃薯与西吉的文学创作及作家群有密切关系。 6.依据文意推断,“马铃薯之乡居然是文学之乡”的原因。(5 分) 因为一个物产影响一个地方的人(1 分)。马铃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不仅解决了西吉人的温饱问题,同时影响着西吉人的精神品质(2 分)。西吉人 在苦涩中充满自豪,心存感恩,对生活充满爱意,而文学与生活,与人的思想精 神紧密相连。这些可能是马铃薯之乡成为文学之乡的重要原因(2 分)。 【奉贤】(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空敞地和老地方 肖复兴 ①城市最早是由市场发展而来的,因此市场就是城市最早的空敞地,现在的新名 词叫做公共空间。欧洲城市的广场,大多都是由这样的市场演变而来的,所以, 在欧洲哪怕再小一座城市里,也会有很多的大小不一的广场,这些广场成为了人 们今天的休闲之地,抬脚就到,方便而实在。 ②在我国,广场大多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现的。我们当年的市场,现在一般成为 了宽敞的街道,比如北京的猪市、菜市,成为了如今的珠市口大街和菜市口大街。 在老北京,公共空间,除了遍布京城的这些露天的大小市场,再有的就是寺庙, 清康熙年间,北京城里有寺庙 1200 余座,即使到了清末民初,还有 800 余座, 大多藏在胡同里,有的一条不长的胡同里就有两座庙,比如我童年居住家旁的小 观音阁胡同,就有观音阁和弘福寺两座庙。我国是一个泛宗教的社会,这些庙所 起的大多是公共空间的作用,是让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有个聚会碰头的场所,有点 儿像是现在的会所。老北京,公园不是百姓所能够享用的,它们属于皇家的园林, 市场和庙宇,便是普通百姓一室外一室内的两大主要公共空间。它们的长处,在 于就在百姓的身边,实用,又便于出行活动
③之所以说【口】谈【口】,是因为如今我们的公共空间,已经渐渐失去和忘却 了这样实用和方便于群众的两大功能。我们更重视广场的建设,而且有越建越大 的趋向。那样的广场,只具有政治的意义,可以是一道丰美的佳肴,并不是百姓 的家常菜,因为一般百姓不会经常能够到那里一顾的。我们也更重视一般花园的 建设,但那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用的。于是,我们如今的城市空间,大多 为几大公园所取代,比如我常常在天坛公园里见到活动的老头老太太,人满为患 拥挤不堪。很多人是乘坐了公共汽车,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的,没有办法,因为它 们居住的附近,没有可以供大家活动的公园或别的场地。而在国外,无论原有的 还是新建的社区,都必要拥有自己的公园,比如我那年去美国芝加哥这座城市, 便有100余座这样的公园,我住的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园,而在我住的街区里 几乎走不远,就能够碰到这样的一个公园,成为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里街坊 般 ④我们的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似乎恨不得将所有的空敞地都盖起可以出售的楼 盘,便无形中挤压了公共空间的位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群众的公共利益便 这样理所当然地受到损害。真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更多一点的【空敞地】,当然, 这些空敞地,不是像我们这里荒废着等待着继续盖楼盘好卖个大价钱的【空敞 地】,而是能够让它们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公共空间。 ⑤在城市里,特别是古老的城市,和空敞地对应的是老地方。如今,越是古老的 城市,老地方越少,因为老地方的破旧衰败,都被拆迁盖成了新楼盘,唯新是举 的城市建设思维,让老地方只成为了图书或展览中的老照片。而在现实生活中越 来越无处可寻。 ⑥去年在美国,我碰见一对上海夫妇,他们四十来岁,出国打拼十多年。他们对 我格外不解地说:我们的大学都是在北京读的,那时大学旁边有一些冰淇淋店 咖啡馆、书店之类的,晚上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去,我们的恋爱就是在那些地方 开始的。可是,前年回北京,再找那些老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一家都找不到 了,都拆了,盖起了高楼。他们感慨地说:一座城市,怎么也应该保留一些老地 方,让人过多少年,还能够找到,在那里怀怀旧 ⑦城市化建设飞快,却没有想到有些老地方的价值,不仅在于地方的平方米的单 价,而包含着历史的痕迹,城市的记忆,和人们的感情。别说北京,连上海有名 的红房子西餐厅都易地了,现在,到哪里还能够找到老地方,还真的成了问题。 ⑧我想起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荆其敏先生,他将这样的老地方称之为城市布局中 的“情事结点”和“亲密空间”。他曾经说:“许多城市中著名的情事结点多是 自然形成并逐渐成为传统的。”成为了传统,说得多好,老地方的价值就在于它 伴随着历史一道,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带有感情色彩独到的传统。可惜,在商业 利益面前,这样的传统已经断档。 ⑨失去了空敞地的城市,会像是沙丁鱼罐头,人们会在密麻麻的水泥丛林的高楼 大厦中,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⑩失去了老地方的城市,会像是没有星星点缀的夜空,城市会失去历史的记忆, 人们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选自2012年6月4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①②两段的内容,第③段两个方框内【口】应该分别填入洋和直。(2 分) (答“西、中”或“场、庙”,得1分)
③之所以说【□】谈【□】,是因为如今我们的公共空间,已经渐渐失去和忘却 了这样实用和方便于群众的两大功能。我们更重视广场的建设,而且有越建越大 的趋向。那样的广场,只具有政治的意义,可以是一道丰美的佳肴,并不是百姓 的家常菜,因为一般百姓不会经常能够到那里一顾的。我们也更重视一般花园的 建设,但那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用的。于是,我们如今的城市空间,大多 为几大公园所取代,比如我常常在天坛公园里见到活动的老头老太太,人满为患, 拥挤不堪。很多人是乘坐了公共汽车,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的,没有办法,因为它 们居住的附近,没有可以供大家活动的公园或别的场地。而在国外,无论原有的 还是新建的社区,都必要拥有自己的公园,比如我那年去美国芝加哥这座城市, 便有 100 余座这样的公园,我住的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园,而在我住的街区里, 几乎走不远,就能够碰到这样的一个公园,成为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里街坊一 般。 ④我们的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似乎恨不得将所有的空敞地都盖起可以出售的楼 盘,便无形中挤压了公共空间的位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群众的公共利益便 这样理所当然地受到损害。真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更多一点的【空敞地】,当然, 这些空敞地,不是像我们这里荒废着等待着继续盖楼盘好卖个大价钱的【空敞 地】,而是能够让它们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公共空间。 ⑤在城市里,特别是古老的城市,和空敞地对应的是老地方。如今,越是古老的 城市,老地方越少,因为老地方的破旧衰败,都被拆迁盖成了新楼盘,唯新是举 的城市建设思维,让老地方只成为了图书或展览中的老照片。而在现实生活中越 来越无处可寻。 ⑥去年在美国,我碰见一对上海夫妇,他们四十来岁,出国打拼十多年。他们对 我格外不解地说:我们的大学都是在北京读的,那时大学旁边有一些冰淇淋店、 咖啡馆、书店之类的,晚上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去,我们的恋爱就是在那些地方 开始的。可是,前年回北京,再找那些老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一家都找不到 了,都拆了,盖起了高楼。他们感慨地说:一座城市,怎么也应该保留一些老地 方,让人过多少年,还能够找到,在那里怀怀旧。 ⑦城市化建设飞快,却没有想到有些老地方的价值,不仅在于地方的平方米的单 价,而包含着历史的痕迹,城市的记忆,和人们的感情。别说北京,连上海有名 的红房子西餐厅都易地了,现在,到哪里还能够找到老地方,还真的成了问题。 ⑧我想起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荆其敏先生,他将这样的老地方称之为城市布局中 的“情事结点”和“亲密空间”。他曾经说:“许多城市中著名的情事结点多是 自然形成并逐渐成为传统的。”成为了传统,说得多好,老地方的价值就在于它 伴随着历史一道,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带有感情色彩独到的传统。可惜,在商业 利益面前,这样的传统已经断档。 ⑨失去了空敞地的城市,会像是沙丁鱼罐头,人们会在密麻麻的水泥丛林的高楼 大厦中,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⑩失去了老地方的城市,会像是没有星星点缀的夜空,城市会失去历史的记忆, 人们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选自 2012 年 6 月 4 日《文汇报》有改动) 1. 根据①②两段的内容,第③段两个方框内【口】应该分别填入洋和古。(2 分) (答“西、中”或“场、庙”,得 1 分)
2.第④段两个加点字“空敞地”的意思不同,请依次解释。(2分) (1)方便而实用的公共场所(百姓自己的公共空间)。 (2)(没有建筑物的)(等待建筑楼盘)的被荒废的窄地。 3.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2分) A.作为公共空间,老北京的市场与寺庙功能相似,差异在于是否露天 B.如今的大公园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而用。 C.破旧衰败的老地方渐渐换位在图书、展会老照片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D.作为老地方的红房子西餐厅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历史和情感价值 4通读全文,概括导致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的原因。(3分) 追逐经济利益、讲究唯新是举、讲求政治意义等 5.分析第⑨⑩两段的作用。(3分) 篇末点题;用反复的句式,照应前文有关“空敞地”和“老地方”的论述,使文 章结构更加紧凑:用比喻的方法,牛动形象地揭示“窄敞地”和“老地方”对城 市的价值,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建设现状的不满。 6.除文中提及,请另举上海一处“老地方”,阐述你对第8段中荆其敏先生所谓 “情事结点”的认识。(3分) “情事结点”“是城市中具备怀旧价值,包含着历史的痕迹、城市的记忆、人们 的感情的老地方。如外白渡桥、外滩、徐家汇天主堂、美术馆、动物园等,它们 原本只是一个地点或者一个建筑,却在时间的推移里自然留下了痕迹、记忆,岧 托了人们的感情,产生了怀旧价值,逐步成为更多人尊重并追随的传统 (例子1分,内涵2分,包括“情事”和“结点”两个方面。) 【闸北】(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5分) 人生逆境罗兰 ①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 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 折磨的命运。 ②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被 注定了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 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欢;()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鸟语花香的 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 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 收获是值得的 ③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 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色缤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
2. 第④段两个加点字“空敞地”的意思不同,请依次解释。(2 分) (1)方便而实用的公共场所(百姓自己的公共空间)。 (2)(没有建筑物的)(等待建筑楼盘)的被荒废的空地。 3.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2 分) A.作为公共空间,老北京的市场与寺庙功能相似,差异在于是否露天。 B.如今的大公园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而用。 C.破旧衰败的老地方渐渐换位在图书、展会老照片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D.作为老地方的红房子西餐厅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历史和情感价值。 4.通读全文,概括导致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的原因。(3 分) 追逐经济利益、讲究唯新是举、讲求政治意义等 5.分析第⑨⑩两段的作用。(3 分) 篇末点题;用反复的句式,照应前文有关“空敞地”和“老地方”的论述,使文 章结构更加紧凑: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揭示“空敞地”和“老地方”对城 市的价值,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建设现状的不满。 6.除文中提及,请另举上海一处“老地方”,阐述你对第 8 段中荆其敏先生所谓 “情事结点”的认识。(3 分) “情事结点”“是城市中具备怀旧价值,包含着历史的痕迹、城市的记忆、人们 的感情的老地方。如外白渡桥、外滩、徐家汇天主堂、美术馆、动物园等,它们 原本只是一个地点或者一个建筑,却在时间的推移里自然留下了痕迹、记忆,寄 托了人们的感情,产生了怀旧价值,逐步成为更多人尊重并追随的传统。 (例子 1 分,内涵 2 分,包括“情事”和“结点”两个方面。) 【闸北】(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5 分) 人生逆境 罗兰 ①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 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 折磨的命运。 ②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 )被 注定了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 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欢;( )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鸟语花香的 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 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 收获是值得的。 ③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 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色缤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
当做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 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也正如 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 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④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做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 源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又 要过一过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这 次旅行,到那渺茫不可知的地方去;而假如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 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⑤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到达 人生的胜境,才可以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 “腊尽春回”等等的乐趣。因此,逢到逆境时,我们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 出一份勇气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那你 所想要去的地方。 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到环境压力的时候;但在这时候,你与其悲伤流泪,就不 如将自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机会来临,自己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应 付了,境遇就好转了。许多事实使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缩小到最小限 度,而一样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让自己消沉灰颓,环境是不能把 你怎样的。 ⑦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喜欢 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他们认为旅行的乐趣在于克 服那些途中的困难,在于到达别人所不易到达的地方,在于发现新的佳境。 ⑧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不喜欢平稳凡庯的生活,而有胆量去尝试 些困难的、冒险的、但却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当困难克服 险境过去了,他们才会尝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样 的苦法,乐又是怎样的乐法,贫穷的滋味怎样,失恋的滋味如何,而他们最大的 收获却往往是成功的快乐 ⑨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 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较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可以 得心应手。如果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地像花朵一样生活在暖房里,我们 所见的天日就只有那一点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一点点,那还有什么意 思呢? 1、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一项是(B)。(2分) A.虽然甚至但 B.虽然虽然但 C.即使即使可 D.即使并且 2、第④段加点词各指代什么?有何作用?(4分) 那:指渺茫不可知的地方一一提前结束人生之旅; 这些:指面对的风险(逆境、苦难) 作用:一个虚指,一个实指:对指代对象起强调作甩 3、将人生喻作“做一次旅行”,其含义有:(3分
当做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 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也正如 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 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④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做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 源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又 要过一过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这 次旅行,到那渺茫不可知的地方去;而假如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 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⑤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到达 人生的胜境,才可以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 “腊尽春回”等等的乐趣。因此,逢到逆境时,我们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 出一份勇气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那你 所想要去的地方。 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到环境压力的时候;但在这时候,你与其悲伤流泪,就不 如将自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机会来临,自己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应 付了,境遇就好转了。许多事实使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缩小到最小限 度,而一样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让自己消沉灰颓,环境是不能把 你怎样的。 ⑦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喜欢 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他们认为旅行的乐趣在于克 服那些途中的困难,在于到达别人所不易到达的地方,在于发现新的佳境。 ⑧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不喜欢平稳凡庸的生活,而有胆量去尝试一 些困难的、冒险的、但却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当困难克服了, 险境过去了,他们才会尝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样 的苦法,乐又是怎样的乐法,贫穷的滋味怎样,失恋的滋味如何,而他们最大的 收获却往往是成功的快乐。 ⑨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 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较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可以 得心应手。如果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地像花朵一样生活在暖房里,我们 所见的天日就只有那一点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一点点,那还有什么意 思呢? 1、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一项是( B )。(2 分) A.虽然 甚至 但 B.虽然 虽然 但 C.即使 即使 可 D.即使 并且 可 2、第④段加点词各指代什么?有何作用?(4 分) 那:指渺茫不可知的地方——提前结束人生之旅; 这些:指面对的风险(逆境、苦难)。 作用:一个虚指,一个实指;对指代对象起强调作用。 3、将人生喻作“做一次旅行”, 其含义有:(3 分)
①辛劳和苦难是旅费:②痛苦和快乐是经验;③永不停顿是寻觅。 4、第⑦段画线句印证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一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怿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矣。”(1分) 5、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2分) A.文章开篇从人之常遇入手,进而以爱心、同情与付出的代价相比,证明“收 获是值得的”。 B.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怎样追求“佳境”的态度、办法及观点 C.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一一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D.人生之路多险途,无限风光在险峰;欢乐与痛苦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应回避,应该敢于直面,从中享受挑战、成功的快乐 6、面对“人生逆境”,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3 分) 县备克服困难的勇气: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态:具有探幽冒险的精神 【普陀】(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①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 献。我把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一一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 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 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 ②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这两位精神巨匠了。我想他们本人 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这便是天才,这便是伟大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 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 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 记。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 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 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 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 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 却颠扑不灭。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 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 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甚至无须 任何解释、过渡、调和、沟通。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 高台。我听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甲]从语言方式,老子「乙]是最高哲 学。孔子不如老子果断,因此在外人看来,更像一个教育家、社会评论家。”外 国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从译文感知“最高哲学”的所在。有一段时间,德国人 曾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这当然是故意的自我夸耀,但 平心而论,回顾以前几百年,德国人也确实有说这种“大话”的底气。然而,当
①辛劳和苦难是旅费;②痛苦和快乐是经验;③永不停顿是寻觅。 4、第⑦段画线句印证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一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矣。”(1 分) 5、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2 分) A. 文章开篇从人之常遇入手,进而以爱心、同情与付出的代价相比,证明“收 获是值得的”。 B.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怎样追求“佳境”的态度、办法及观点。 C. 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D. 人生之路多险途,无限风光在险峰;欢乐与痛苦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应回避,应该敢于直面,从中享受挑战、成功的快乐。 6、面对“人生逆境”,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3 分) 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态;具有探幽冒险的精神。 【普陀】(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 ①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 献。我把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 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 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 ②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这两位精神巨匠了。我想他们本人 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这便是天才,这便是伟大。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 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 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 记。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 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 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 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 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 却颠扑不灭。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 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 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甚至无须 任何解释、过渡、调和、沟通。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 高台。我听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甲]从语言方式,老子[乙]是最高哲 学。孔子不如老子果断,因此在外人看来,更像一个教育家、社会评论家。”外 国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从译文感知“最高哲学”的所在。有一段时间,德国人 曾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这当然是故意的自我夸耀,但 平心而论,回顾以前几百年,德国人也确实有说这种“大话”的底气。然而,当
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 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祖国。 ③说完第二等级,我顺便说一下第三等级。韩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学,有时 甚至明确排斥。但是,他们的论述也具有了文学素质,主要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 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让人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愉悦。当然,他们两人实干家 的形象,也会帮助我们产生文字之外的动人想象 ④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来看看第一等级,庄子和孟子。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 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得有点骄傲自恃, 甚至盛气凌人。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他的文辞, 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让中国 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接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文脉到他, 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⑤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 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 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真假 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这就使他从 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 升 ⑥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 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 要的“傻”问题。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他最 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 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 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就成了中国哲学史、也是中国文 学史的第一流佳作。 ⑦此后历史上一切有文学才华的学人,都不会不粘上庄子。这个现象很奇怪,对 于其他“子”,都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取舍,但庄子却例外。没有人 会不喜欢他讲的那些寓言故事,没有人会不喜欢他与南天北海融为一体的自由精 神,没有人会不喜欢他时而巨鸟、时而大鱼、时而飞蝶的想象空间 ⑧在这个意义上,形象大于思维,文学大于哲学,活泼大于庄严 1.文章第一段中提到的先秦诸子分属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2分) 2.第二段中“委屈”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与老子、孔子的历史地位不相匹配 (2分) 3.联系上下文,为第二段的画线句选项填空,并简述理由。(3分) 选项一:仅就是;选项二:如果是 选项—。理由;选项一更为斩钉截铁,富有强调意味和极度推崇的感情色彩,在 承认老子思想的晢学性的同时,突出了其果断而独特的语言形式的价值。选项二 以“如果”表示假设,语意表达上不及选项一明确、严谨,语气上也有所削弱 4.在文章前半部分,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孔子和老子,请分析这样构思的用意。 (3分)
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 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祖国。 ③说完第二等级,我顺便说一下第三等级。韩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学,有时 甚至明确排斥。但是,他们的论述也具有了文学素质,主要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 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让人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愉悦。当然,他们两人实干家 的形象,也会帮助我们产生文字之外的动人想象。 ④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来看看第一等级,庄子和孟子。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 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得有点骄傲自恃, 甚至盛气凌人。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他的文辞, 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让中国 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接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文脉到他, 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⑤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 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 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真假 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这就使他从 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 升。 ⑥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 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 要的“傻”问题。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他最 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 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 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就成了中国哲学史、也是中国文 学史的第一流佳作。 ⑦此后历史上一切有文学才华的学人,都不会不粘上庄子。这个现象很奇怪,对 于其他“子”,都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取舍,但庄子却例外。没有人 会不喜欢他讲的那些寓言故事,没有人会不喜欢他与南天北海融为一体的自由精 神,没有人会不喜欢他时而巨鸟、时而大鱼、时而飞蝶的想象空间。 ⑧在这个意义上,形象大于思维,文学大于哲学,活泼大于庄严。 1.文章第一段中提到的先秦诸子分属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2 分) 2.第二段中“委屈”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与老子、孔子的历史地位不相匹配。 (2 分) 3.联系上下文,为第二段的画线句选项填空,并简述理由。(3 分) 选项一:仅 就是; 选项二:如果 是 选项一。理由:选项一更为斩钉截铁,富有强调意味和极度推崇的感情色彩,在 承认老子思想的哲学性的同时,突出了其果断而独特的语言形式的价值。选项二 以“如果”表示假设,语意表达上不及选项一明确、严谨,语气上也有所削弱。 4.在文章前半部分,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孔子和老子,请分析这样构思的用意。 (3 分)
介绍孔子、老子对中国文脉形成的贡献,强调两者在文学形式上的特色和建树, 以此映衬下文庄子、孟子更胜一筹的文学品相,表现作者对先秦诸子评价标准的 独到认识 5.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2分 A.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文章各有千秋,是两种不同的风格,难分伯仲。 B.中国文脉绵延至今,虽然支流繁多,但其基调始终是一种朴实的正气 C.孟子的精神气质与其文章相辅相成,为中国文脉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 格调。 D.庄子的文章因为深邃的哲思和自由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哲学史和文学史上第 流的佳作。 6.概括作者对先秦诸子“文学品相”分级的标准,并简要阐述你对此标准的看 法。(5分) 分级的标准:依据语言风格和文学技巧(文学手法、表现手法)的髙一下划分 对此标准的看法1分:分析1分:语言表达1分 【静安】(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信息与世界的新主人 胡泳 ①从全球来看,越来越多的信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传送到越来越多的人手中 无论是宽带网、无线通信还是智能终端的普及都在推动这一趋势。在这个趋势中 人们不仅强烈要求接入互联网,而且也渴求随着上网而获得未经阻碍和不加过滤 的信息。正如在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的那个著名的口号所言:“信息渴望自由” ②如果你仔细观察国际生活的真正运转,你会发现这个舞台的主角已然发生变 换。有哪些新的演员在登台亮相,试图把自身的逻辑施加给全世界呢?今天我们 来评选这个星球上最有影响的五十人,奧巴马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领袖了 可是就连他的光芒与谷歌两个年轻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或者 Facebook的更年轻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相比也难免黯然失色。 ③在2010年,一个人和一个网站搅得世界上众多的国家政府都心神不宁,这个 人和这家网站不是别的,就是朱利安·保罗·阿桑奇以及他一手创办的“维基解 密”( Wikileaks)。 ④早在2007年4月,维基解密就曾因为披露美军在伊拉克操作阿帕奇直升机对 地面上的人群开火的视频录像而名声大噪。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做了 件更加令世界震动的事情:它一举披露了25万份美国外交密电,数量如此庞 大的密电令所有外交官都打起了寒颤。 ⑤如果你去检查维基解密的简介,会看到上面写的一句话介绍是:“我们打开政 府”,而地点则写着:所有地方。维基解密网站的简述则自称是一项“跨越多个 司法管辖区域的,保护泄密者、记者、活动分子等拥有想向公众公开的敏感材料 的人士的公共服务”。自从2006年12月成立以来,维基解密就在全球致力于获 取、公布和保护这样的敏感材料。维基解密把自己的信念说得十分清楚:我们相 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导致腐败的减少、治理的改善,令民主政体更加强大。所
介绍孔子、老子对中国文脉形成的贡献,强调两者在文学形式上的特色和建树, 以此映衬下文庄子、孟子更胜一筹的文学品相,表现作者对先秦诸子评价标准的 独到认识。 5.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2 分) A.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文章各有千秋,是两种不同的风格,难分伯仲。 B.中国文脉绵延至今,虽然支流繁多,但其基调始终是一种朴实的正气。 C.孟子的精神气质与其文章相辅相成,为中国文脉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 格调。 D.庄子的文章因为深邃的哲思和自由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哲学史和文学史上第一 流的佳作。 6.概括作者对先秦诸子“文学品相”分级的标准,并简要阐述你对此标准的看 法。(5 分) 分级的标准:依据语言风格和文学技巧(文学手法、表现手法)的高一下划分。 对此标准的看法 1 分;分析 1 分;语言表达 1 分 【静安】(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 信息与世界的新主人 胡泳 ①从全球来看,越来越多的信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传送到越来越多的人手中, 无论是宽带网、无线通信还是智能终端的普及都在推动这一趋势。在这个趋势中, 人们不仅强烈要求接入互联网,而且也渴求随着上网而获得未经阻碍和不加过滤 的信息。正如在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的那个著名的口号所言:“信息渴望自由”。 ②如果你仔细观察国际生活的真正运转,你会发现这个舞台的主角已然发生变 换。有哪些新的演员在登台亮相,试图把自身的逻辑施加给全世界呢?今天我们 来评选这个星球上最有影响的五十人,奥巴马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领袖了, 可是就连他的光芒与谷歌两个年轻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或者 Facebook 的更年轻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相比也难免黯然失色。 ③在 2010 年,一个人和一个网站搅得世界上众多的国家政府都心神不宁,这个 人和这家网站不是别的,就是朱利安·保罗·阿桑奇以及他一手创办的“维基解 密”(Wikileaks)。 ④早在 2007 年 4 月,维基解密就曾因为披露美军在伊拉克操作阿帕奇直升机对 地面上的人群开火的视频录像而名声大噪。2010 年 11 月 28 日,维基解密做了 一件更加令世界震动的事情:它一举披露了 25 万份美国外交密电,数量如此庞 大的密电令所有外交官都打起了寒颤。 ⑤如果你去检查维基解密的简介,会看到上面写的一句话介绍是:“我们打开政 府”,而地点则写着:所有地方。维基解密网站的简述则自称是一项“跨越多个 司法管辖区域的,保护泄密者、记者、活动分子等拥有想向公众公开的敏感材料 的人士的公共服务”。自从 2006 年 12 月成立以来,维基解密就在全球致力于获 取、公布和保护这样的敏感材料。维基解密把自己的信念说得十分清楚:我们相 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导致腐败的减少、治理的改 善,令民主政体更加强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