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 2013届高三学期初考试示范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 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 “法”一一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 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 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乐记》把 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 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 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 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 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 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 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 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全国 100 所名校 2013 届高三学期初考试示范卷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 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 “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 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 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乐记》把 “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 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 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 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 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 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 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 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 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 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 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孑终日 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 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 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ˆ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 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 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 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 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 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杄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实 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 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1.下面对“乐治”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乐治同礼、政、刑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的治国工具 B.《礼记乐记》认为礼、乐、政、刑几种治国方式各有作用于民的渠道,但是它们的最 根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用来统一百姓的思想,走上治国正道,实现国家的安定兴旺。 C.在中国古代,既有关于乐治的理论阐述,如《礼记乐记》:又有实行乐治的伟大实 践,如周公的治国之策 D.良乐作用于人,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 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 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 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 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 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 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 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 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 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 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 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 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实 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 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1.下面对“乐治”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乐治同礼、政、刑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的治国工具。 B.《礼记·乐记》认为礼、乐、政、刑几种治国方式各有作用于民的渠道,但是它们的最 根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用来统一百姓的思想,走上治国正道,实现国家的安定兴旺。 C.在中国古代,既有关于乐治的理论阐述,如《礼记·乐记》;又有实行乐治的伟大实 践,如周公的治国之策。 D.良乐作用于人,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 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2.下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对于乐治原理的表述很具代表性。他认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 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B.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 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C.礼由外作,乐自内出。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 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它能让人在音乐的熏陶下不知 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治是儒家借助音乐来辅政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儒家重礼乐轻刑法 B.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乐治和国家的兴衰、社会的治乱有密切的关系:凡重礼乐 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 C.乐治不仅可以把国家治理得规范有序,亦可由此实现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心、古为今用,治理现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把乐治作为主要的治国之策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 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日:“狂生不可近,近则必 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 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日:“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 库 书 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日 君等伏乎未也?”两生不敢再有问。弼被发跳叫曰:“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 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强言,大 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基挟册呻吟也。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王 令隶人摔入。弼盛气日:“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 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
2.下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于乐治原理的表述很具代表性。他认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 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B.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 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C.礼由外作,乐自内出。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 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它能让人在音乐的熏陶下不知 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治是儒家借助音乐来辅政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儒家重礼乐轻刑法。 B.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乐治和国家的兴衰、社会的治乱有密切的关系:凡重礼乐 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 C.乐治不仅可以把国家治理得规范有序,亦可由此实现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D.古为今用,治理现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把乐治作为主要的治国之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 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 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 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 库 书 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 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
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日:“你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 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 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酒艻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 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邻牛方斗不可擘 擘:分开 B.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 雅:向来 C.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速:邀请 D.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 首领:为首的人,头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邓弼的才智或勇略的一项是() ①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 ②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③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④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 ⑤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⑥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 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对答如流,让 两儒生自愧弗如。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向德王力陈征服天下的策略,德王感佩,称之为“壮 士”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 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 君苦也! (2)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 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 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 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邻牛方斗不可擘. 擘:分开 B.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 雅:向来 C.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速:邀请 D.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 首领:为首的人,头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邓弼的才智或勇略的一项是( ) ①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 ②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③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④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 ⑤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⑥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 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对答如流,让 两儒生自愧弗如。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向德王力陈征服天下的策略,德王感佩,称之为“壮 士”。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 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 君苦也!” (2)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阮郎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 ④借用杜甫诗句纨衿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8.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6分) 9.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何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 赋》) 2)《谐》之亩曰:“ ,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逍遒遥游》) (3)屈心而抑志兮, ,因前圣之所厚。(离骚《屈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刻,他眼里噙 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 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 ④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8.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6 分) 9.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分) (三)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 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 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
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 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 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 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 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 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 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 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 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 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 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 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 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 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 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 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浸有这样放 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湄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 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 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
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 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 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 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 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 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 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 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 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 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 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 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 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 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 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
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一一他—生考了多少试啊 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 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 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 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 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 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 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疊加,传递,回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 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 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 的是自己的生活一一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 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 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6分)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 排情节?(6分)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 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 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 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 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 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 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 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第 3 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 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 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 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 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 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6 分)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 排情节?(6 分)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 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岀开场 白:“宁-吃-仙一桃—一口,不—吃一烂-杏一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 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 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 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 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 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 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 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 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 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 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 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 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 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 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 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 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 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 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 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 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 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 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 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 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 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 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 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
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 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浏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 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 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 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 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 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 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 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 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 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 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 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 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 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
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 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 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 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 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 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 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 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 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 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 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 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 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 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 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 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
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 情 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黴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綜合 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6分) (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6 (4)怎样理解刘文典说“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的含义?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 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岳霖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B.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期货市场都上演了翻云覆雨的行情,次贷危机的深化,使全 球经济面临巨大的宏观危机。 C.七月的北京,流金铄石。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首脑,世界银行、联合国的主管官 员以及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会 计组织的150多位代表在此聚会,共话大计,令世界会计界为之瞩目 D.一转眼,人到中年,身无长物,也无长技,只是“岁岁年年一床书,年年岁岁读书 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合肥坚持打造山川秀美 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 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B.2009年网络热词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公共事件:“钓鱼执法〃、“躲猫猫”、“楼脆脆 网民对此的热议,不仅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清理了一些藏污纳垢的社会死角,而且增加 了其社会关注热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C.从以往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到今天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 现教育平等正成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D.根据市政规划,到2020年,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561.5公里,有望超过美 国纽约,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1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这时挥洒自如 的是显微镜
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 情 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岳霖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 B.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期货市场都上演了翻云覆雨 ....的行情,次贷危机的深化,使全 球经济面临巨大的宏观危机。 C.七月的北京,流金..铄石..。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首脑,世界银行、联合国的主管官 员以及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会 计组织的 150 多位代表在此聚会,共话大计,令世界会计界为之瞩目。 D.一转眼,人到中年,身无长物 ....,也无长技,只是“岁岁年年一床书,年年岁岁读书 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合肥坚持打造山川秀美、 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 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B.2009 年网络热词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公共事件:“钓鱼执法”、“躲猫猫”、“楼脆脆”…… 网民对此的热议,不仅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清理了一些藏污纳垢的社会死角,而且增加 了其社会关注热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C.从以往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到今天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 现教育平等正成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D.根据市政规划,到 2020 年,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 561.5 公里,有望超过美 国纽约,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1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这时挥洒自如 的是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