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冀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 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 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删与不删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 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 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 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 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 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 说,会不会无意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 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 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 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 “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 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 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 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 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 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 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 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选自《广州日报》, 有删改) 1.下列有关“‘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 删点为妙 B.继承鲁迅“衣钵”的人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教材编写者也可 选用他们的文章。 C.当今社会,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 人时有出现。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照抄照搬,这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 衷的 2.下列关于“鲁迅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2012-2013 学年冀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 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 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删与不删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 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 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 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 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 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 说,会不会无意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 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 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 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 “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 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 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 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 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 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 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 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选自《广州日报》, 有删改) 1.下列有关“‘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鲁迅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 删点为妙。 B.继承鲁迅“衣钵”的人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教材编写者也可 选用他们的文章。 C.当今社会,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 人时有出现。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照抄照搬,这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 衷的。 2.下列关于“鲁迅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 鲁迅精神。 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部分 作品存在晦涩难懂的问题。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 中的编排也非常适用。 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只能让学生学习他的 语言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因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就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污 辱 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编者可用其它的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 部分鲁迅的文章。 C.毛主席对鲁迅给予高度评价,说鲁迅是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 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 精神的人,是发现并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古诗文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 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 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 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 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 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 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 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 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 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 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 “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 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 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 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A.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 鲁迅精神。 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部分 作品存在晦涩难懂的问题。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 中的编排也非常适用。 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只能让学生学习他的 语言。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我们因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就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污 辱。 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编者可用其它的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 部分鲁迅的文章。 C.毛主席对鲁迅给予高度评价,说鲁迅是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 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 精神的人,是发现并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二、古诗文阅读(18 分,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 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 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 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 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 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 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 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 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 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 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 “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 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 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 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顾:难道,反而 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列举罪过,指责。 C.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众人:一般人 D.于是襄子大义之 大义:认为很合乎正 义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③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④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⑤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⑥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 A.②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⑥ 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 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 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所以每次都是抓住他 又放掉。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 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 之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髙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 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 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 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2)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 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 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来源:Zxk.Com]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 以盛德临朝,(3)不宜追王祖 自私,且独不见昌氏事垩!”后曰:“吕 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 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 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 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
(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顾:难道,反而 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列举罪过,指责。 C.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众人:一般人 D.于是襄子大义之 大义:认为很合乎正 义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③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④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⑤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⑥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 A.②⑤⑥ B.③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 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 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所以每次都是抓住他 又放掉。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 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 之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 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 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 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2)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 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 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来源:Zxxk.Com]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 以盛德临朝,(3)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 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 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 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 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
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眢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 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 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 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 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 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 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幸东 都 幸:帝王亲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8.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正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①②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髙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 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 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 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 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第Ⅱ卷(共123分) (18分) 10.把前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4分) (2)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3分) (3)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人生如梦,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 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 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 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 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 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 “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 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幸东 都 幸:帝王亲 临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8.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正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 ①②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 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 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 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 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第Ⅱ卷(共 123 分) 三.(18 分) 10.把前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4 分) (2)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3 分) (3)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人生如梦,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2)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4)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 子·鱼我所欲也》 (5)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庄 子·逍遥游》) (6)饨郁邑余佗傺兮, 。(屈原 《离骚》)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出 师表》)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 花源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e)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 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e),你却不予纠正呢?”陈 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 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 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 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 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 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 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 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 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 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 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在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 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 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 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 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 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 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一《隋唐 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4)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 子·鱼我所欲也》) (5)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庄 子·逍遥游》) (6)忳郁邑余侘傺兮, 。(屈原 《离骚》)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出 师表》)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 花源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 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 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 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 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 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 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 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 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 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 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 36 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 辗转游学 13 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 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 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 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 年抗战爆发,陈寅恪在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 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 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 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 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 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 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 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 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 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 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 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 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 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 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 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 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 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 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 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 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 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 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 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 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 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 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引出陈寅 恪是一个不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大名 鼎鼎来衬托,借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 C.到国外游学13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东方学,他认为只有“中学 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西学”沟通交流,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 础的治学宗旨。 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 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 E.辗转北平、长沙、云南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 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盗,这为其日后的 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 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6分 (3)文中共写了陈寅恪的几件事情?(6分)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 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 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 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 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 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 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 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 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 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 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 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 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 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 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 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 年 8 月,阔别 12 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 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 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 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 是别传》。书稿完成于 1964 年,陈寅恪 75 岁。五年后, 1969 年 10 月 7 日, 陈寅恪走完了他 79 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引出陈寅 恪是一个不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大名 鼎鼎来衬托,借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 C.到国外游学 13 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东方学,他认为只有“中学” 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西学”沟通交流,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 础的治学宗旨。 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 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 E.辗转北平、长沙、云南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 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盗,这为其日后的 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 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6 分) (3)文中共写了陈寅恪的几件事情?(6 分)
(4)请联系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 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一主张的理解。(8分) 五、语言运用题(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 型作家,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B.易中天教授起码在以一己之力、一孔之见解读着传统文化,做着实实在在的 工作,他比那些发大而无当的空头议论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 C.进入竹海,楠竹密布,铺天盖地,极目远眺,茫茫竹海,一直延伸到与蓝天 相接处,顿时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D.毋庸讳言,有些家长满脑子“不打不郎不秀”的观念,认为“严”就是体罚 很少考量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而嘲讽、挖苦,有时 还对孩子动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张老师今年搬到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 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B.近日访华的美国防部长帕内塔说,作为两个主要的强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两个经济体,一个强有力的美中伙伴关系对于21世纪全球安全和繁荣是至关重 要的 C.无视中国多次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日本政府9月10日悍然对中国领土钓鱼 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致使中日关系恶化 D.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 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前小沈阳这种演 艺风格的走红,更加说明我们国家文化价值有所滑坡。 ①无疑要承担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神圣和崇高也一道消解的风险 ②使艺术再次回到人性和原生态的功能 ③的确有对虚假的神圣和崇高再度消解 ④纵容社会文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⑤但如果艺术家在这种现象面前不能保持足够的理智,随波逐流 ⑥以小沈阳为代表的俗文化能走红 A.④②③⑤⑥① B.④②⑥③①⑤ C.⑥③②⑤④① D.⑥③④②⑤① 16.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优秀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5分) 《江南晚报》11月24日(记者赵晖)无锡市唯一的“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 人选,昨天上午在天一中学揭晓:该校高三(1)班年仅14岁的女孩洪欣格在众 多强手中脱颖而出。 记者采访中,洪欣格的班主任王明德老师说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学生,语言天赋极 髙,雅思曾考7.5分,托福106分,SAT满分。洪欣格平时阅读涉猎广泛,至 今已有50多万字的文学笔记,其中多篇发表在知名杂志上。此外她还喜欢旅游、 会跳拉丁舞。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说这个女孩是个阳光的女孩,是一个会“快乐
(4)请联系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 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一主张的理解。(8 分) 五、语言运用题(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 型作家,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B.易中天教授起码在以一己之力、一孔之见解读着传统文化,做着实实在在的 工作,他比那些发大而无当的空头议论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 C.进入竹海,楠竹密布,铺天盖地,极目远眺,茫茫竹海,一直延伸到与蓝天 相接处,顿时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D.毋庸讳言,有些家长满脑子“不打不郎不秀”的观念,认为“严”就是体罚, 很少考量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而嘲讽、挖苦,有时 还对孩子动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张老师今年搬到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 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B.近日访华的美国防部长帕内塔说,作为两个主要的强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两个经济体,一个强有力的美中伙伴关系对于 21 世纪全球安全和繁荣是至关重 要的。 C.无视中国多次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日本政府 9 月 10 日悍然对中国领土钓鱼 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致使中日关系恶化。 D.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 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当前小沈阳这种演 艺风格的走红,更加说明我们国家文化价值有所滑坡。 ①无疑要承担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神圣和崇高也一道消解的风险 ②使艺术再次回到人性和原生态的功能 ③的确有对虚假的神圣和崇高再度消解 ④纵容社会文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⑤但如果艺术家在这种现象面前不能保持足够的理智,随波逐流 ⑥以小沈阳为代表的俗文化能走红 A.④②③⑤⑥① B.④②⑥③①⑤ C.⑥③②⑤④① D.⑥③④②⑤① 16.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优秀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5 分) 《江南晚报》11 月 2 4 日(记者赵晖) 无锡市唯一的“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 人选,昨天上午在天一中学揭晓:该校高三(1)班年仅 14 岁的女孩洪欣格在众 多强手中脱颖而出。 记者采访中,洪欣格的班主任王明德老师说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学生,语言天赋极 高,雅思曾考 7.5 分,托福 106 分,SAT 满分。洪欣格平时阅读涉猎广泛,至 今已有 50 多万字的文学笔记,其中多篇发表在知名杂志上。此外她还喜欢旅游、 会跳拉丁舞。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说这个女孩是个阳光的女孩,是一个会“快乐
学习”的孩子,超强的自学能力是洪欣格的“秘密武器”。评议组的学生代表梁 佳艾告诉记者,洪欣格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同学,特别随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做事情效率比较髙,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别看她很娇小,在全校1500 米长跑中,她跑了全校第三名,艺术节上拉丁舞是她的强项,科技节中科技论文 获得一等奖,全省化学竞赛二等奖 答 17.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组 句子,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 阱答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百分”是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学校中,它是对学习者的 最高评价。此外,它还是对人、对事物的完美评价。有的人为了获得“一百分” 而夙兴夜寐;有的人却视“一百分”为草芥。有时,“一百分”可以成就一个人, 有时,它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真可谓是,一个“一百分”,人生百味在其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一百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一百分”的看 法。自拟题目,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该说法与题干无关。) 2.D(“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只能让学生学习他的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 学的是鲁迅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不相符。) 3.D(“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人,是发现并继承鲁迅“衣钵”的人”曲解原文。) 4.C(众人:名词作状语,像对待一般人一样。) 5.B(①是智伯对豫让的态度②“逃跑”不能表现“义”的品格④是间接表现, 是赵襄子的评价) 6.B(“每次都是抓了又放”错。) 7.D(顾:只是) 8.B(①③⑤错) 9.C(“徐敬业起兵造反”在后,并非“为内应”) 10.(1)、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 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固:本来;伏诛:伏罪处死;致: 达到;恨:遗憾。每点1分) (2)、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 (“因”“勒”各1分,句意1分)(3分) (3)、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王”,“祖考”,“独”各1分)
学习”的孩子,超强的自学能力是洪欣格的“秘密武器”。评议组的学生代表梁 佳艾告诉记者,洪欣格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同学,特别随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做事情效率比较高,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别看她很娇小,在全校 1500 米长跑中,她跑了全校第三名,艺术节上拉丁舞是她的强项,科技节中科技论文 获得一等奖,全省化学竞赛二等奖。 答: 17.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组 句子,与原句构成排比。(6 分)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 阱; 答: 六、作文。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一百分”是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学校中,它是对学习者的 最高评价。此外,它还是对人、对事物的完美评价。有的人为了获得“一百分” 而夙兴夜寐;有的人却视“一百分”为草芥。有时,“一百分”可以成就一个人, 有时,它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真可谓是,一个“一百分”,人生百味在其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一百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一百分”的看 法。自拟题目,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C (该说法与题干无关。) 2. D (“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只能让学生学习他的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 学的是鲁迅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不相符。) 3. D(“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人,是发现并继承鲁迅“衣钵”的人”曲解原文。) 4.C(众人:名词作状语,像对待一般人一样。) 5.B(①是智伯对豫让的态度②“逃跑”不能表现“义”的品格④是间接表现, 是赵襄子的评价) 6.B(“每次都是抓了又放”错。) 7.D(顾:只是) 8.B(①③⑤错) 9.C(“徐敬业起兵造反”在后,并非“为内应”) 10.⑴、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 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固:本来;伏诛:伏罪处死;致: 达到;恨:遗憾。每点 1 分) ⑵、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 (“因”“勒”各 1 分,句意 1 分)(3 分) ⑶、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王”,“祖考”,“独”各 1 分)
尊还酹江月 舞榭歌台 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蟪蛄不知春秋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陟罚臧否 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 (A.歧义B.偷换主语D.搭配不当,“养成”与“精神”不能搭配。) 15.C(逻辑顺序,先论述小沈阳现象的积极意义,再论述小沈阳现象消极影响) 16.品学兼优、具备一定潜能,自学能力强,具备一定创造性,兴趣广泛,心态 阳光。(每个要点1分) 17.参考示例: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 去的黑暗的穴洞;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 的单调沉闷的死水。(每句3分。每句前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比1分;后一句运用 比瑜手法1分;与原句句式一致、语意通顺1分。)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1】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是没什么名声。(后来)他离 开他们去奉事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 魏联合谋划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 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男儿应该为了解自己 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 替他报仇,献出生命,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 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 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 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 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 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 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 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 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 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 “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 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 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 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査问,果然是豫让。于 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 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 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 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 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 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 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
11 一尊还酹江月 舞榭歌台 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蟪蛄不知春秋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陟罚臧否 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 (A.歧义 B.偷换主语 D.搭配不当,“养成”与“精神”不能搭配。) 15.C(逻辑顺序,先论述小沈阳现象的积极意义,再论述小沈阳现象消极影响) 16.品学兼优、具备一定潜能,自学能力强,具备一定创造性,兴趣广泛,心态 阳光。(每个要点 1 分) 17.参考示例: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 去的黑暗的穴洞;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 的单调沉闷的死水。(每句 3 分。每句前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比 1 分;后一句运用 比瑜手法 1 分;与原句句式一致、语意通顺 1 分。) 18.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1】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是没什么名声。(后来)他离 开他们去奉事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 魏联合谋划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 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男儿应该为了解自己 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 替他报仇,献出生命,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 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 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 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 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 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 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 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 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 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 “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 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 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 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 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 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 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 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 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 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 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
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 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 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 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 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 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 都为他哭泣。 【参考译文2】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县人。性情宽厚,很少谈笑,有奇特的节操。髙宗前 往东都,留皇太子在京师,让裴炎辅佐。皇帝有病,太子监国,下诏裴炎和刘齐 贤、郭正一在东宫商量处理政事,等到皇帝病危,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就是唐中 宗 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予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同 意,皇帝发怒说:“我即使有意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难道又有什么不可以?为什 么要吝啬侍中这一职位呢?”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 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宣布武后命令,扶皇帝下殿,皇帝说:“我有什么罪? 武后说:“将天下交给韦玄贞,难道没有罪吗?”便废皇帝为庐陵王,改立豫王 为皇帝。裴炎因为制定谋策的功劳,封永清县男。 武后执政后,逐渐放纵,于是武承嗣请求建立七庙,追封自己的父祖为王,裴炎 上谏说:“太后是天下的母亲,以盛德临朝听政,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 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武后说:“吕氏的封王,是将权 力交给活人,如今我追封的是祖先,存亡互异,怎能相提并论呢!”裴炎说:“蔓 草难以对付,不可任它萌芽生长。”武后不高兴而作罢。武承嗣又劝说太后诛杀 汉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断绝李唐宗族的希望,刘祎之、韦仁约畏惧沉默不 敢说话,唯独裴炎坚持争执,武后愈加愤恨。不久,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然是皇帝,不曾处理天下事务。裴炎谋划趁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拘捕她, 将国政归还天子。正值久雨,太后不出游而停止此事。徐敬业起兵,太后提议讨 伐他,裴炎说:“天子长大了,不参与国政,因此小人有借口。如今假如还给儿 子明君之政,逆贼不用征讨就会自行瓦解。”御史崔餐曰:“裴炎受先帝顾命之 托,大权在手,听说叛乱不去征讨,却请求太后归还国政,此中必定有异图。 太后便拘捕裴炎押送诏狱,派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共同审讯他。凤阁 侍郎胡元范曰:“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 我知道他不会谋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相继为他辩解,太后说:“裴炎 谋反已有端倪,只是卿等不知道罢了。”胡元范、刘齐贤说:“如果裴炎能谋反, 我们也能谋反了。”武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你们不谋反。”便在都亭驿杀 了裴炎。 裴炎被弹劾时,有人劝他说些恭顺的话,裴炎说:“宰相下狱,没有自我保全的 道理。”最终不屈服。官府抄没他的家财,没有一石粮食的积蓄
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 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 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 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 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 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 都为他哭泣。 【参考译文 2】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县人。性情宽厚,很少谈笑,有奇特的节操。高宗前 往东都,留皇太子在京师,让裴炎辅佐。皇帝有病,太子监国,下诏裴炎和刘齐 贤、郭正一在东宫商量处理政事,等到皇帝病危,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就是唐中 宗。 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予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同 意,皇帝发怒说:“我即使有意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难道又有什么不可以?为什 么要吝啬侍中这一职位呢?”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 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宣布武后命令,扶皇帝下殿,皇帝说:“我有什么罪?” 武后说:“将天下交给韦玄贞,难道没有罪吗?”便废皇帝为庐陵王,改立豫王 为皇帝。裴炎因为制定谋策的功劳,封永清县男。 武后执政后,逐渐放纵,于是武承嗣请求建立七庙,追封自己的父祖为王,裴炎 上谏说:“太后是天下的母亲,以盛德临朝听政,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 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武后说:“吕氏的封王,是将权 力交给活人,如今我追封的是祖先,存亡互异,怎能相提并论呢!”裴炎说:“蔓 草难以对付,不可任它萌芽生长。”武后不高兴而作罢。武承嗣又劝说太后诛杀 汉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断绝李唐宗族的希望,刘祎之、韦仁约畏惧沉默不 敢说话,唯独裴炎坚持争执,武后愈加愤恨。不久,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然是皇帝,不曾处理天下事务。裴炎谋划趁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拘捕她, 将国政归还天子。正值久雨,太后不出游而停止此事。徐敬业起兵,太后提议讨 伐他,裴炎说:“天子长大了,不参与国政,因此小人有借口。如今假如还给儿 子明君之政,逆贼不用征讨就会自行瓦解。”御史崔詧曰:“裴炎受先帝顾命之 托,大权在手,听说叛乱不去征讨,却请求太后归还国政,此中必定有异图。” 太后便拘捕裴炎押送诏狱,派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共同审讯他。凤阁 侍郎胡元范曰:“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 我知道他不会谋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相继为他辩解,太后说:“裴炎 谋反已有端倪,只是卿等不知道罢了。”胡元范、刘齐贤说:“如果裴炎能谋反, 我们也能谋反了。”武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你们不谋反。”便在都亭驿杀 了裴炎。 裴炎被弹劾时,有人劝他说些恭顺的话,裴炎说:“宰相下狱,没有自我保全的 道理。”最终不屈服。官府抄没他的家财,没有一石粮食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