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一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樯橹灰飞烟灭 D.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选D。“尊”通“樽”,酒杯,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解析:选D。A.“陵”通“凌”,欺侮;B.“具”通“俱”,全,都;C.“见” 通“现”,出现。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众不能堪,拱而仆之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敛赀财以送其行 解析:选B。A.“见”通“现”,出现;C.“僇”通“戮”,罪:;D.“赀”通 资 题组 词多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解析:选D。A.对着:阻挡。B.适合;必定。C.应当;判罪。D.应当;应当 5.下列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选C。A.不是;B.除了;C.责怪;D.不对,错误 6.下列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解析:选C。A.使担负,使承受;B.依次,凭借:C.辜负,对不起;D.违背。 题组三古今异义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题组一 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樯橹灰飞烟灭 D.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选 D。“尊”通“樽”,酒杯。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解析:选 D。 A.“陵”通“凌”,欺侮;B.“具”通“俱”,全,都;C.“见” 通“现”,出现。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敛赀财以送其行 解析:选 B。 A.“见”通“现”,出现;C.“僇”通“戮”,罪;D.“赀”通 “资”。 题组二 一词多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 D。A.对着;阻挡。B.适合;必定。C.应当;判罪。D.应当;应当。 5.下列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选 C。A.不是;B.除了;C.责怪;D.不对,错误。 6.下列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解析:选 C。A.使担负,使承受;B.依次,凭借;C.辜负,对不起;D.违背。 题组三 古今异义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 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选C。A.……的原因;B.不同寻常;D.到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⑦底刘侥幸,保卒余年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 D.③⑤⑥⑦ 解析:选C。①“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②“成立”古义:成 人自立,今义:组建成功,或有根据站得住;④“告诉”古义:申诉,今义:指 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⑥“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今异义现象。B.“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 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C.“束发”古义:十五岁,今义:系着头发;D.“学 书”古义:学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题组四词类活用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C.多可喜,亦多可悲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选D。A.“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 B.“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多”,形容词作名词,“许 多事”;D.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解析:选B。A.“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B.“贵”、“贱”, 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C.“尽”,形容词作动词, 取尽”;D.“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 扑而鞭笞天下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选 C。A.……的原因;B.不同寻常;D.到……。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⑦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 D.③⑤⑥⑦ 解析:选 C。①“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②“成立”古义:成 人自立,今义:组建成功,或有根据站得住;④“告诉”古义:申诉,今义:指 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⑥“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古今异义现象。B.“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 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C.“束发”古义:十五岁,今义:系着头发;D.“学 书”古义:学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题组四 词类活用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是(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C.多可喜,亦多可悲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选 D。A.“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 B.“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多”,形容词作名词,“许 多事”;D.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尊贤而重士 B.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解析:选 B。A.“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B.“贵”、“贱”, 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C.“尽”,形容词作动词, “取尽”;D.“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 扑而鞭笞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弱天下之民 解析:选B。A.“来”,使动用法,“使……来”;B.“鞭笞”,名词作动词 “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C.“斗”,使动用法,“使……争斗”;D.“弱” 使动用法,“使……削弱” 题组五偏义复词 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说出词义偏在哪一个字上。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答案:公姥: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答案:车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 答案:去来: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答案: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与蔺相如》) 答案: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赤壁之战》) 答案:存亡: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⑦)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答案:耳目: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1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复词的类型并解释。 (1)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 弱天下之民 解析:选 B。A.“来”,使动用法,“使 ……来”;B.“鞭笞”,名词作动词, “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C.“斗”,使动用法,“使……争斗”;D.“弱”, 使动用法,“使……削弱”。 题组五 偏义复词 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说出词义偏在哪一个字上。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公姥: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车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去来: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与蔺相如》)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赤壁之战》)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存亡: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7)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耳目: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1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复词的类型并解释。 (1)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答案:“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2)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与蔺相如》) 答案:“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答案:“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 屏障。 1.下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析:选C。A.主张;B.道义;C.与例句均为“道理,规津”;D.意向,主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试使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溜大,比权量力度着,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义而后动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解析:选C。A.均为度量,计算;B.均为估计;C.考虑,估计;D.均为限度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 C.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解析:选B。A.“时间”是此时、现实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B.“虽然” 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C.“将”动词,拿来;“来”过来,与现代汉 语不同。D.“扶持”当心、留意,与现代汉语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2)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与蔺相如》)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答案:“恐惧”,同义复词 ,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 屏障。 1.下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析:选 C。A.主张;B.道义;C.与例句均为“道理,规津”;D.意向,主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 C。A.均为度量,计算;B.均为估计;C.考虑,估计;D.均为限度。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 C.将来的酒共食,尝 着似土和泥 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解析:选 B。A.“时间”是此时、现实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B.“虽然” 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C.“将”动词,拿来;“来”过来,与现代汉 语不同。D.“扶持”当心、留意,与现代汉语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解析:选D。A.“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忧”,形容词作名 词,“忧虑的事”;C.“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近”形容词作 动词,“接近、接触”。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秀才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暑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 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 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 苍卫,缓蹇北度。即蒸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 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 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 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缓蹇:迟缓艰难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下列各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季,蝗生青兖间 季:末年 B.梦一秀才来谒谒:拜见 C.迎拜道左道左:道旁 D.瞥不复见瞥:瞥见,看见 解析:选D。D项中的“瞥”,应解释为“一瞥之时”,喻其短暂,即“倏忽, 下子 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青、兖二州发生蝗灾,并渐渐蔓延到沂县。沂县的县令对此很担忧 这天在公堂幕后休息时睡着了,梦中见一位秀才前来拜见,秀才头戴高冠,身穿 绿衣,状貌修伟,自称有抵御蝗灾的好办法。问他有什么办法,秀才回答说:“明 日在西南道上,有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母驴,她就是蝗神。向她哀求,可以免 却蝗灾。”县令感到这个梦很奇怪,就置办好酒食早早来到城南。等了很长时间 果然有个妇人,梳着髙高的发髻、披着褐色斗篷,独自一人骑着老驴,缓步往北 走着。县令当即点燃香烛,捧着酒杯,迎上前去,恭谨地站在道旁,并捉住驴子 不让走。妇人问:“您想干什么?”县令便哀求道:“区区小县,希望能得到您 的怜悯,逃脱蝗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我的机密!那就让他身 受蝗害,不损害庄稼就是了。”于是饮酒三杯,转眼间不见了 过后蝗虫飞来,遮天蔽日,却不落在庄稼地,只是云集在柳树上,蝗虫经过的地 方,柳叶全被吃光了。县令这才明白梦中的秀才就是柳神。有人说:“这是县官 忧民所感动的。”确实如此啊!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 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 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疚愈,与之 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 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 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D.秋毫不敢有所近 解析:选 D。A.“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忧”,形容词作名 词,“忧虑的事”;C.“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近” 形容词作 动词,“接近、接触”。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秀才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暑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 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 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 苍卫,缓蹇①北度。即蒸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 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 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 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 ①缓蹇:迟缓艰难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下列各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季,蝗生青兖间 季:末年 B.梦一秀才来谒 谒:拜见 C.迎拜道左 道左:道旁 D.瞥不复见 瞥:瞥见,看见 解析:选 D。D 项中的“瞥”,应解释为“一瞥之时”,喻其短暂,即“倏忽, 一下子”。 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青、兖二州发生蝗灾,并渐渐蔓延到沂县。沂县的县令对此很担忧。 这天在公堂幕后休息时睡着了,梦中见一位秀才前来拜见,秀才头戴高冠,身穿 绿衣,状貌修伟,自称有抵御蝗灾的好办法。问他有什么办法,秀才回答说:“明 日在西南道上,有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母驴,她就是蝗神。向她哀求,可以免 却蝗灾。”县令感到这个梦很奇怪,就置办好酒食早早来到城南。等了很长时间, 果然有个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斗篷,独自一人骑着老驴,缓步往北 走着。县令当即点燃香烛,捧着酒杯,迎上前去,恭谨地站在道旁,并捉住驴子 不让走。妇人问:“您想干什么?”县令便哀求道:“区区小县,希望能得到您 的怜悯,逃脱蝗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我的机密!那就让他身 受蝗害,不损害庄稼就是了。”于是饮酒三杯,转眼间不见了。 过后蝗虫飞来,遮天蔽日,却不落在庄稼地,只是云集在柳树上,蝗虫经过的地 方,柳叶全被吃光了。县令这才明白梦中的秀才就是柳神。有人说:“这是县官 忧民所感动的。”确实如此啊!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 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 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疚愈,与之 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 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 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往相田得疾相:察看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绝人:没有后代 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书:书写 D.是日剧饮而归剧饮:痛快喝酒 解析:选B。B项中的“绝人”,应解释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 观察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 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 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 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 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 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才 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 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7.(2010·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 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 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 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 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 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 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 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 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 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 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 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 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 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将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得疾 相:察看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绝人:没有后代 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书:书写 D.是日剧饮而归 剧饮:痛快喝酒 解析:选 B。B 项中的“绝人”,应解释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 观察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 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 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 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 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 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 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 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7.(2010·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 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 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 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 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 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 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 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 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喜曰:“噫! 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 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 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 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 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 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 《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 ①上:皇上,指朱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语诸将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解析:选D。A项,语:告诉。B项,委:堆积。C项,识:知道,引申为意识到 其中B项中的“委”就是很少见的一个文言实词,推断其词义要根据上下文意来 推测 参考译文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一带抢掠,当地百姓偷偷地跑来报告。皇上说:“居庸关山 路险峻,是护卫北平的险要关键之处,百人把守,万人不能攻下。现在俞瑱占有 了它,有利地势被他所拥有,此种情势,一定要收回它。这就像一家的后门,怎 么能丢弃送给盗贼?现在趁着他刚到,再加上抢掠,民心不归附,攻取很容易 如果放纵他而不攻取,等到他增兵把守居庸关,以后攻取就难了。”于是命徐安 前往讨伐他。徐安攻克了居庸关,俞瑱逃往怀来,依附宋忠。捷报传来,皇上说: “假如俞瑱知道笼络人心,谨慎把守这个居庸关,即使想攻取它,怎么能一攻即 破?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于是命吴玉把守居庸 关 皇上对各位将领说:“宋忠驻军怀来,居庸关是必争之地,趁他还没来到,可以 先攻打宋忠。”各位将领都说:“敌众我寡,很难取胜,攻打宋忠对我们不利, 应当固守居庸关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事情不是你们所了解的这样。敌 军是刚刚聚集起来的,他们不能团结一心;宋忠心浮气躁缺少谋略,心狠武断、 自以为是,趁他们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一定会攻破。 癸未,皇上率领精锐骑兵八千,穿着铠甲进发。甲申,到达怀来。在此之前 抓获敌人的一个间谍,说宋忠欺骗北平的将士们说:投降者的家人都被皇上所杀 尸体堆积,填满了沟壑,我们应当替我们的家人报仇。将士们听他这么说,有的 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就让投降士兵的家人做前锋,仍用他们以前的旗帜。将士们 远远看见旗帜,知道自己的父兄子弟都在,高兴地说:“嘻!我们原本就没什么 祸患。只是宋都督欺骗我们,差点上了他的当!”于是倒戈投降。宋忠剩余的士 兵,仓皇列阵。还没有准备好,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 的队列。宋忠军队大败,逃入城里。我军乘胜追击,宋忠躲藏在厕所里,被搜索 捉到。还捉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全部投降。 将士们因为已经抓获宋忠而喜形于色,皇上说:“宋忠原本是个庸才,用花言巧 语骗取好处,谄媚阿谀,奸猾邪恶,靠贿赂得到官职。刚执掌兵权,就骄纵跋扈 这种善于迷惑别人的小人,我看他不过是狐鼠之辈罢了。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 得高兴的?”各位将士都点头称是。 题组一基础练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答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 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解析:选 D。A 项,语:告诉。B 项,委:堆积。C 项,识:知道,引申为意识到。 其中 B 项中的“委”就是很少见的一个文言实词,推断其词义要根据上下文意来 推测。 参考译文: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一带抢掠,当地百姓偷偷地跑来报告。皇上说:“居庸关山 路险峻,是护卫北平的险要关键之处,百人把守,万人不能攻下。现在俞瑱占有 了它,有利地势被他所拥有,此种情势,一定要收回它。这就像一家的后门,怎 么能丢弃送给盗贼?现在趁着他刚到,再加上抢掠,民心不归附,攻取很容易; 如果放纵他而不攻取,等到他增兵把守居庸关,以后攻取就难了。”于是命徐安 前往讨伐他。徐安攻克了居庸关,俞瑱逃往怀来,依附宋忠。捷报传来,皇上说: “假如俞瑱知道笼络人心,谨慎把守这个居庸关,即使想攻取它,怎么能一攻即 破?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于是命吴玉把守居庸 关。 皇上对各位将领说:“宋忠驻军怀来,居庸关是必争之地,趁他还没来到,可以 先攻打宋忠。”各位将领都说:“敌众我寡,很难取胜,攻打宋忠对我们不利, 应当固守居庸关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事情不是你们所了解的这样。敌 军是刚刚聚集起来的,他们不能团结一心;宋忠心浮气躁缺少谋略,心狠武断、 自以为是,趁他们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一定会攻破。 ” 癸未,皇上率领精锐骑兵八千,穿着铠甲进发。 甲申,到达怀来。在此之前, 抓获敌人的一个间谍,说宋忠欺骗北平的将士们说:投降者的家人都被皇上所杀, 尸体堆积,填满了沟壑,我们应当替我们的家人报仇。将士们听他这么说,有的 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就让投降士兵的家人做前锋,仍用他们以前的旗帜。将士们 远远看见旗帜,知道自己的父兄子弟都在,高兴地说:“嘻!我们原本就没什么 祸患。只是宋都督欺骗我们,差点上了他的当!”于是倒戈投降。宋忠剩余的士 兵,仓皇列阵。还没有准备好,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 的队列。宋忠军队大败,逃入城里。我军乘胜追击,宋忠躲藏在厕所里,被搜索 捉到。还捉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全部投降。 将士们因为已经抓获宋忠而喜形于色,皇上说:“宋忠原本是个庸才,用花言巧 语骗取好处,谄媚阿谀,奸猾邪恶,靠贿赂得到官职。刚执掌兵权,就骄纵跋扈, 这种善于迷惑别人的小人,我看他不过是狐鼠之辈罢了。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 得高兴的?”各位将士都点头称是。 题组一 基础练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③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答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答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答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答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答 答案:①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来”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 ③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④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⑥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⑦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⑧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答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 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①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 “为了、为的是”“来”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 ③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④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⑥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⑦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⑧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2.何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答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答 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答: 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答 答案:①通“呵”,“喝问” ②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什么” ③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哪里” ④疑问代词,“为什么” ⑤疑问代词,“怎么” ⑥副词,表程度深,“多么” 3.乎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答 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与蔺相如》) 答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答 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答 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①通“呵”,“喝问” ②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什么” ③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哪里” ④疑问代词,“为什么” ⑤疑问代词,“怎么” ⑥副词,表程度深,“多么” 3.乎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与蔺相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答案:①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②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③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④介词,相当于“于” ⑤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相当于“吗” ⑥语气助词,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乃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答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答: 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 答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答 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答 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答: 答案:①副词,“就、 ②副词,表转折,“竟 才为 ③副词,“就 ④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⑤副词,“甚至 ⑥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 5.其 ①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①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②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③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④介词,相当于“于” ⑤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相当于“吗” ⑥语气助词,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乃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①副词,“就、才” ②副词,表转折,“竟、却” ③副词,“就” ④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⑤副词,“甚至” ⑥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 5.其 ①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