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击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 简要分析。 【解析】第一间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岀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 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第 二间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窾,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 合,准确表述 【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阿的雄阔杜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 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遇: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 队收复失地的个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日偷安的南宋朝廷识识没有收复失地 的失望与埋怨。 2.(2008·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①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①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要求比较分析两首诗中“愁”字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 是对语言含义、艺术效果、思想内容的综合鉴赏。解答这道题,从题干要求分别 分析即可。主要分析两首诗中“愁”字的不同含义及其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可两 两对照作答。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诗眼”,作者以此统摄 全诗。王诗之“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 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3.(200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 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 简要分析。 的失望与埋怨。 2.(2008·湖南卷)阅 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①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 ①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要求比较分析两首诗中“愁”字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 是对语言含义、艺术效果、思想内容的综合鉴赏。解答这道题,从题干要求分别 分析即可。主要分析两首诗中“愁”字的不同含义及其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可两 两对照作答。 【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诗眼”,作者以此统摄 全诗。王诗之“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 ”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 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3.(200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 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 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 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 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2011·宁波市期末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甬江夜泊 [清]阮元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注】阮元(1764~1849):时任浙江巡抚,政绩颇多,尤其是平定海盗。 (1)简要赏析颔联中的“连”与“接”。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答案】(1)“连”字丰富了想象,拓宽了背景,增添了寒气;“接”字写 出寒宵之长,可看出诗人难以入眠。这两字突出了环境之冷和心绪之重。 (2)诗人由己及人,在自身感到寒冷难耐时,想到了远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 自己更感寒冷和寂寥,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卒、关心海防的情怀。 3.(2011·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这首诗写作者出使到蜀地,未能按期归家的感受。“后期”即延期、 误期的意思。 (1)赏析首句“争”字的妙处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 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 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 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 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2011·宁波市期末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甬江夜泊 [清]阮元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 【注】 阮元(1764~1849):时任浙江巡抚,政绩颇多,尤其是平定海盗。 (1)简要赏析颔联中的“连”与“接”。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答案】 (1)“连”字丰富了想象,拓宽了背景,增添了寒气;“接”字写 出寒宵之长,可看出诗人难以入眠。这两字突出了环境之冷和心绪之重。 (2)诗人由己 及人,在自身 感到寒冷难耐时,想到了远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 自己更感寒冷和寂寥,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卒、关心海防的情怀。 3.(2011·江西师大附中 临川一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 蜀道后期 张 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 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 这首诗写作者出使到蜀地,未能按期归家的感受。“后期”即延期 、 误期 的意思。 ( 1)赏析首句“争”字的妙处
(2)对最后两句诗中作者的感情倾向,有人认为是一种自嘲,有人认为是一种 惆怅。请说说你的看法并加以分析 1.(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句的妙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说出这 个句子在诗中的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②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 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③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 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写了山泉美妙的声音与奇异的色彩,在结构上 与上面的描写形成抑扬关系,也为下文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庋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緩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 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 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 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炼字类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 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本题侧重从表达效果角度来分析,解答时要联系语境。 答题步骤:(1)基本含义及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对象及特点(展开联想把 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3)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4)运用的手法
(2)对最后两句诗中作者的感情倾向,有人认为是一种自嘲,有人认为是一 种 惆怅。请说 说你的看法并加以分析。 1.(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炼字类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 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本题侧重从表达效果角度来分析,解答时要联系语境。 答题步骤:(1)基本含义及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对象及特点(展开联想把 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3)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4)运用的手法
【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 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3.(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示例)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 “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 “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 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 的可贵。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 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 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 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 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柜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 为作诗,且有所警,示柜、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粔秸:张耒二子张柜、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 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5.(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 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解析】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实际是要求考生对“隔”字在词 中含义特别是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能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首先要弄清楚 “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解由“隔”而产生的双重意蕴。“隔”的“双重”意
【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 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3.(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 (示例)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 “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 “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 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 的可贵。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 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 “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 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 春尽,但仍充满生 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 ,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 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2011·北京卷)阅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 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 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 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 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 :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解析】 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实际是要求考生对“隔”字在词 中含义特别是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能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首先要弄清楚 “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解由“隔”而产生的双重意蕴。“隔”的“双重”意
义,从首二句看,因“隔”,所以“望不见”,“隔”指的是“烟树”遮断了 视线。从后两句看,“隔”与“阑”字呼应,所以,“隔”指的是“江”阻隔(拦 住)了归程。同时,因“隔”而产生的失望惆怅之情也随之带出。 【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 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6.(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誣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 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誣,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 简要分析。 7.(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 的一个字是。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中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 【答案】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氳, 【注】然:通“燃”。 (1)在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然”和“暖”用得最好。“然”字写出了暮雨中的润花开得很红火, 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是要为它们送 去温暖。两个字皆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郑鄂居住之地环境的优美,抒 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生活的羡慕之情。 (2)结合诗中的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 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岀郑鄂的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髙雅
义,从首二句看,因“隔”,所以“望不见”,“隔” 指的是“烟树”遮断了 视线。从后两句看,“隔”与“阑”字呼应,所以,“隔”指的是“江”阻隔(拦 住)了归程。同时,因“隔”而产生的失望惆怅之情也随之带出。 【答案】 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 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6.(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 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 简要分析。 7.(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 的一个字是。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中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 “踏”字。 【答案】 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然:通“燃”。 (1)在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然”和“暖”用得最好。“然”字写出了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 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是要为它们送 去温暖。两个字皆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郑鄂居住之地环境的优美,抒 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生活的羡慕之情。 (2)结合诗中的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从“谷口 ”“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 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的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
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一位隐居山中,过着 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茔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 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 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 感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砧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 的棒槌 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一句,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 简要赏析。 【答案】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 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 出下句所写杵声的悲切。 (2)后四句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游子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 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 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 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德祐二年岁旦(其二) 郑思肖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一位隐居山中,过着 恬淡、闲适生活 的隐者。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诗人运 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案】 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 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 “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 无聊,一个“数 ”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 感。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 砧 孟 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 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 的棒槌。 (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一句,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 简要赏析。 【答案】 开头两 句是说杜 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 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 出下句所写杵声的悲切。 (2)后四句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游子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 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 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 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德祐二年岁旦(其二) 郑思肖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注】郑思肖,南宋遗民。本诗作于元军占领下的苏州,此时南宋已濒于灭亡。 1.简析“暂”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暂”是“短暂、暂时”之意,是说元军占领苏州必不能长久,表达了作者对敌 人的轻蔑之情 2.“荒城梅又春”是对本诗主题的形象楸括,试加以分析 【答案】“荒城”写元军对苏州占领后苏州城荒芜的景象。“梅又春”写梅树又开花了 也说明时间又过了一年。诗人借不愿看到梅花在元军的铁蹄下开放,表现出面临国土沦丧、 国家濒于灭亡的悲伤、苦楚和未能为国尽责的惭愧,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和坚 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还表达了警醍世人,反抗元军残暴统治的期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③。 【注】①翠微:青翠的山坡。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 声随风入松林”解。③机:世俗的心机 3.“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字改为“饮”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豪放、洒脱的形象,而“饮”不具 备这种表现力;其次,“挥”字押韵而“饮”字不押韵 4.“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 有什么。 【答案】一是风景:白天游山,怡人的山景让诗人沉醉;饮酒时天上有明月、 星星,身边有绿竹、青萝、幽径,那环境让人迷醉。二是人情:能在朋友的家 里和知己“欢言”“长歌”,忘记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自然会陶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临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 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高宗时,叶梦得任建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的渡淮入侵。本篇是 他晚年退居吴兴后的作品,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年。 5.试分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由此句可以联想到曹操《龟虽 寿》中的哪两个句子? 【答案】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注】 郑思肖,南宋遗民。本诗作于元军占领下的苏州,此时南宋已濒于灭亡。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 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①。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 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③。 【注】 ①翠 微:青翠的山坡。 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 》曲,也可作“歌 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3.“美酒聊共 挥”句中的“挥”字改为“饮”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不好。“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豪放、洒脱的形象,而“饮”不具 备这种表现力;其次,“挥”字押韵而“饮”字不押韵。 4.“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 有什么。 【答案】 一是风景:白天游山,怡人的山景让诗人沉醉;饮酒时天上有明月、 星星,身边有绿竹、靑萝、幽径,那环境让人迷醉。 二是人情:能在朋友的家 里和知己 “欢言”“长歌”,忘记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自然会陶醉。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临 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 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 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 高宗时,叶梦得任建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的渡淮入侵。本篇是 他晚年退居吴兴后的作品,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 年。 5.试分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由此句可以联想到曹操《龟 虽 寿》中的哪两个句子? 【答案】 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