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 (本文曾发表于《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1年高考复习增刊) 第一编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训练对策 汤登仲 要把握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并科学地安排好作文训练计划,首先有必要了解 2000年高考考纲写作部分的考试内容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 实;(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1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 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 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③)有文采(如:);(4)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 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加*的内容(常用应用文的写作)2000年度考纲规定不考,但2001年未必不考, 建议考生可以自己复习一下初中各册单元知识与附录中的应用文常识,以及高中 第五册附录中的应用文常识。但我们认为考应用文写作的可能性仍然很小,因为 往年除1985年考过书信外,从未考过其他应用文的格式。而且,一般认为应用 文的格式并不难掌握,在生活中需要应用时只需查看一下书本即可运用,而应用 文写作难点主要在于语言表达。因此,高考向来只通过小作文或在语言表达题中 考语言表达,而不考应用文的格式
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 (本文曾发表于《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1 年高考复习增刊) 第一编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训练对策 ■ 汤登仲 要把握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并科学地安排好作文训练计划,首先有必要了解 2000 年高考考纲写作部分的考试内容: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 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 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 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 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加*的内容(常用应用文的写作)2000 年度考纲规定不考,但 2001 年未必不考, 建议考生可以自己复习一下初中各册单元知识与附录中的应用文常识,以及高中 第五册附录中的应用文常识。但我们认为考应用文写作的可能性仍然很小,因为 往年除 1985 年考过书信外,从未考过其他应用文的格式。而且,一般认为应用 文的格式并不难掌握,在生活中需要应用时只需查看一下书本即可运用,而应用 文写作难点主要在于语言表达。因此,高考向来只通过小作文或在语言表达题中 考语言表达,而不考应用文的格式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 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那 么,2001年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预测,即使有变化也不会很大。当然, 我们还是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为上策 、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 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 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 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 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 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 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 材。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 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 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 髙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 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 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 要。二、2000年考纲中关于作文的基础等级有“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规定 三、学生进入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 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 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 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 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 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首先安排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础等级 的训练,然后进行不限文体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 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 于历年髙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 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4、关于作文的训练次数与训练体系的问题。据我们了解,一般学校高三都有月 考,月考时有作文。因此我们将平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10次,加上月 考作文接近20次写作训练,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10次指导与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 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那 么,2001 年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预测,即使有变化也不会很大。当然, 我们还是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为上策。 1、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一、 1999 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 能力”,2000 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 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 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 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 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 材。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 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 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 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 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 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 要。二、2000 年考纲中关于作文的基础等级有“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规定。 三、学生进入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 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 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 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 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 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首先安排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础等级 的训练,然后进行不限文体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 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 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 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4、关于作文的训练次数与训练体系的问题。据我们了解,一般学校高三都有月 考,月考时有作文。因此我们将平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 10 次,加上月 考作文接近20次写作训练,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 10 次指导与
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 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 训练体系安排如下: 次序体裁训练点要求 议论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议论文议论文结构掌握议论文的各种结构方式,使结构完整。 12345678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议论文内容充实 记叙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记叙文构思与表达学会选材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充实内容 (不限)深刻透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预感事物发展趋向 (不限)生动形象学会运用各种手法使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不限)有文采 学会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不限)有创新 学会命题创新、立意创新、题材创新。 10(不限)有创新 学会体裁创新、手法创新。 第二编作文指导与训练 汤登仲 第一次作文·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 [训练目标] 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议论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 根据考纲,基础等级的一至三条要求是:(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 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条中的 “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因此第一次议论文作文我
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 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 训练体系安排如下: 次序 体 裁 训 练 点 要 求 1 议论文 审题与立意 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2 议论文 议论文结构 掌握议论文的各种结构方式,使结构完整。 3 议论文 论证的方法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议论文内容充实。 4 记叙文 审题与立意 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5 记叙文 构思与表达 学会选材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充实内容。 6 (不限) 深刻透彻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预感事物发展趋向。 7 (不限) 生动形象 学会运用各种手法使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8 (不限) 有文采 学会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9 (不限) 有创新 学会命题创新、立意创新、题材创新。 10 (不限) 有创新 学会体裁创新、手法创新。 第二编 作文指导与训练 • 汤登仲 第一次作文·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 [训练目标] 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议论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 根据考纲,基础等级的一至三条要求是: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 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条中的 “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因此第一次议论文作文我
们要求在这三点上要达标。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题意,“符合文体”与 “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难达到的。关键是审准题意,确立正确的中心论点。 先谈确立论点的一般要求。首先,确立论点要准确。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 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是没有求实作风的表现。 例如根据作文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立论,如果针对领导者用人求全责备的 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人无完人,用人要用其所长”;如果针对歧视犯错误同学 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完人),我们要热情帮助他们改 正错误”;如果针对有的人获得成功就骄傲自满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 有完美无缺的人,有了成绩也不要骄傲自满”。反之,如果不这样针对某类具体 现象发议论,只是用举例、引用、比喻等方法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 话的正确性,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属于“无的放矢” 再根据材料或话题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前面所说的“准、实”之外,还要注意 审准材料,弄清题意。下面举例说明: 1、要“全”不要“漏”。例如有道作文题是: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 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 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 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 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 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 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 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2000年的高考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作文, 有个考生将话题限制为“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并巧妙地以“选择题、填 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四种形式来说明人们应该如何回答人生答卷。他用选择 题说明我们要面对人生的大是大非问题时要作出正确的选择;用填空题说明在人 生的填空题上,我们要填充适合自己的知识;用判断题说明对他人和各种社会现 象给出自己的判断,即使可能会有所损失,也要敢于坚持自我;用问答题说明我 们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最后照应话题并启示读者:“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 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采,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 单。你会如何做答呢?”根据“答案是丰富多采的”的题意,考生作文中写的各 种“答案”都应该是正确的。因为材料中关于四个图形的解说,也是“由于标准
们要求在这三点上要达标。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题意,“符合文体”与 “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难达到的。关键是审准题意,确立正确的中心论点。 先谈确立论点的一般要求。首先,确立论点要准确。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 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是没有求实作风的表现。 例如根据作文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立论,如果针对领导者用人求全责备的 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人无完人,用人要用其所长”;如果针对歧视犯错误同学 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完人),我们要热情帮助他们改 正错误”;如果针对有的人获得成功就骄傲自满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 有完美无缺的人,有了成绩也不要骄傲自满”。反之,如果不这样针对某类具体 现象发议论,只是用举例、引用、比喻等方法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 话的正确性,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属于“无的放矢”。 再根据材料或话题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前面所说的“准、实”之外,还要注意 审准材料,弄清题意。下面举例说明: 1、要“全”不要“漏”。例如有道作文题是: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 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 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 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 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 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 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 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2000 年的高考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作文, 有个考生将话题限制为“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并巧妙地以“选择题、填 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四种形式来说明人们应该如何回答人生答卷。他用选择 题说明我们要面对人生的大是大非问题时要作出正确的选择;用填空题说明在人 生的填空题上,我们要填充适合自己的知识;用判断题说明对他人和各种社会现 象给出自己的判断,即使可能会有所损失,也要敢于坚持自我;用问答题说明我 们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最后照应话题并启示读者:“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 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采,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 单。你会如何做答呢?”根据“答案是丰富多采的”的题意,考生作文中写的各 种“答案”都应该是正确的。因为材料中关于四个图形的解说,也是“由于标准
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而且,“丰富多采”是个褒 义词,显然排出错误的答案。但是本文所说的四种题型的“答案”有正误、取舍 之分,所以这篇文章尽管构思新颖,但偏了题。 3、莫把话题当命题。2000年高考作文题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写 作文,很多考生以这句话为论点作文,因而思路拓展不开,缺少自已的创见。 [作文训练题] 命题作文:《说说“眼见为实”》、《发光与沾光》、《“热”论》、《红 灯与绿灯》要求:1、给以上题目各确立一个论点,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立论且 立论新颖。2、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800字。 二、话题作文 课时紧,作业多,资料多,社会上很多人议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而最有 发言权的莫过于学生自己。请围绕“中学生负担过重”这个话题,写一篇议论 要求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二次作文·议论文的结构 [训练目标 掌握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 [写作指导] 考纲上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语言训练我们安 排在第三编,本次作文专门训练议论文结构方式。“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 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 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 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 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 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 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 的步骤
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而且,“丰富多采”是个褒 义词,显然排出错误的答案。但是本文所说的四种题型的“答案”有正误、取舍 之分,所以这篇文章尽管构思新颖,但偏了题。 3、莫把话题当命题。2000 年高考作文题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写 作文,很多考生以这句话为论点作文,因而思路拓展不开,缺少自已的创见。 [作文训练题] 一、命题作文:《说说“眼见为实”》、《发光与沾光》、《“热”论》、《红 灯与绿灯》 要求:1、给以上题目各确立一个论点,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立论且 立论新颖。2、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 800 字。 二、话题作文: 课时紧,作业多,资料多,社会上很多人议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而最有 发言权的莫过于学生自己。请围绕“中学生负担过重”这个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文题自拟,不少于 800 字。 第二次作文·议论文的结构 [训练目标] 掌握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 [写作指导] 考纲上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语言训练我们安 排在第三编,本次作文专门训练议论文结构方式。“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 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 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 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 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 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 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 的步骤
[例文评析]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一位台湾 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 味。”一位大陆评论家说:“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 字,刻意经营。”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的女儿4岁时就“通感”过。冬 天里我时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 有太阳的味道。”撇开母女亲情不说,平心而论,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 更生动些。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不知什么缘故, 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 [例文评析] 自然才是美 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 味。”无独有偶,一个小女孩也这样告诉她的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 面有太阳味道的。”小女孩的话和女作家的话意思相近,可是小女孩的话却要生 动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女孩是非常自然地说出这句话的。她说话的时候, 无须考虑要讲究语言的修辞;女作家则不然,她要刻意雕琢语言,而过分的雕琢 反失却自然。可见,自然才是美 当今青年学子中,象那位台湾女作家那样刻意为文的并不少,其作品矫揉造作有 余,清新自然不足。尤其在华丽文风盛行的风气下,不少的人竞相追求一种飘浮、 朦胧的意境。结果,朦胧过度,反成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我曾在《大学生》上 看见过这样一首诗:“明月高悬/孤星冷照/离开了你/我的世界/只剩下/
[例文评析]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 一位台湾 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 味。”一位大陆评论家说:“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 字,刻意经营。”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的女儿 4 岁时就“通感”过。冬 天里我时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 有太阳的味道。”撇开母女亲情不说,平心而论,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 更生动些。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不知什么缘故, 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 [例文评析] 自然才是美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 味。”无独有偶,一个小女孩也这样告诉她的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 面有太阳味道的。”小女孩的话和女作家的话意思相近,可是小女孩的话却要生 动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女孩是非常自然地说出这句话的。她说话的时候, 无须考虑要讲究语言的修辞;女作家则不然,她要刻意雕琢语言,而过分的雕琢 反失却自然。可见,自然才是美。 当今青年学子中,象那位台湾女作家那样刻意为文的并不少,其作品矫揉造作有 余,清新自然不足。尤其在华丽文风盛行的风气下,不少的人竞相追求一种飘浮、 朦胧的意境。结果,朦胧过度,反成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我曾在《大学生》上 看见过这样一首诗:“明月高悬/孤星冷照/离开了你/我的世界/只剩下/一
根冷冷的弦”。这就是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除了把读者弄得-头雾水之 外,还给读者心中平添一股怒气:这也叫诗? 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诗文家的传统。李白曾经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可见他也是不赞同刻意为文的。不只李白,还有清代的袁枚,他主张“性 灵说”,也认为文章贵在自然,不能有空泛的话。中国近代有“才女”之称的张 爱玲,她的小说《金锁记》就由于过分讲究技巧而招致许多文学家的批评。著名 文学家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这样写道:“技巧将是张女士的最大的敌 人。”看来,刻意雕饰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章贵在自然。 当然,我们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是要反对刻 意为文;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然、清新的文章。(郑敏) [评析]本文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之一——“我觉得女儿的话比散文家说得更 生动些”,从文风角度立论,联系当前青年学生文风不正的实际,有感而发,有 的放矢,针对性强。文章首先以台湾女作家与小女孩的话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原 因,推出论点;然后联系当今青年学生文风不正的现象,强调端正文风的必要性; 再以李白、袁枚、张爱玲的正反事例论证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文章家的传统,强 调端正文风的重要性;最后特别说明“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 语言的锤炼,而是要反对刻意为文”,是“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 然、清新的文章”,在辩证说理的同时,照应了观点,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作文训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根冷冷的弦”。这就是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除了把读者弄得一头雾水之 外,还给读者心中平添一股怒气:这也叫诗?! 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诗文家的传统。李白曾经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可见他也是不赞同刻意为文的。不只李白,还有清代的袁枚,他主张“性 灵说”,也认为文章贵在自然,不能有空泛的话。中国近代有“才女”之称的张 爱玲,她的小说《金锁记》就由于过分讲究技巧而招致许多文学家的批评。著名 文学家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这样写道:“技巧将是张女士的最大的敌 人。”看来,刻意雕饰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章贵在自然。 当然,我们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是要反对刻 意为文;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然、清新的文章。 (郑敏) [评析]本文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之一──“我觉得女儿的话比散文家说得更 生动些”,从文风角度立论,联系当前青年学生文风不正的实际,有感而发,有 的放矢,针对性强。文章首先以台湾女作家与小女孩的话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原 因,推出论点;然后联系当今青年学生文风不正的现象,强调端正文风的必要性; 再以李白、袁枚、张爱玲的正反事例论证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文章家的传统,强 调端正文风的重要性;最后特别说明“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 语言的锤炼,而是要反对刻意为文”,是“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 然、清新的文章”,在辩证说理的同时,照应了观点,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作文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汉桓灵间,太原孟敏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掉头不顾,径然前行。名土郭泰 见而奇之,随尾问其故,孟曰:“瓦甑已破,不复能用,顾之何益?”郭泰服其 有决断”,张扬于世,卒显其能。 《孟敏与瓦甑》的故事,可谓千古佳话,其原因何在?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 选择某种议论文结构方式,发表议论,题目自拟。要求:不少于800字;字迹 工整,卷面整洁。 二、根据下面的一幅漫画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观点不同 第三次作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训练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充实议论文的内容。 [写作指导]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就要充实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地 翻来复去地空谈抽象的大道理。充实议论文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确立了论 点并给文章拟好了提纲后,要运用举例、引用、比喻、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进 行论证,而这些论证方法都离不开事例、原理、名言等材料,所以要使内容充实, 文中一定要有丰富的材料。请看下面一篇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 [例文评析] 创新棗个性的凸现
汉桓灵间,太原孟敏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掉头不顾,径然前行。名士郭泰 见而奇之,随尾问其故,孟曰:“瓦甑已破,不复能用,顾之何益?”郭泰服其 “有决断”,张扬于世,卒显其能。 《孟敏与瓦甑》的故事,可谓千古佳话,其原因何在?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 选择某种议论文结构方式,发表议论,题目自拟。要求:不少于 800 字;字迹 工整,卷面整洁。 二、根据下面的一幅漫画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 观点不同 第三次作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训练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充实议论文的内容。 [写作指导]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就要充实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地 翻来复去地空谈抽象的大道理。充实议论文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确立了论 点并给文章拟好了提纲后,要运用举例、引用、比喻、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进 行论证,而这些论证方法都离不开事例、原理、名言等材料,所以要使内容充实, 文中一定要有丰富的材料。请看下面一篇 2000 年高考优秀作文: [例文评析] 创新棗个性的凸现
湖南某考生 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的不 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想 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 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 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 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同是咏梅, 陆游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的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 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 头跃,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既叹“干里无鸡鸣”,而 毛泽东“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岀色?不不不,不同的 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读一文《我们究竟在考什么》,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物理系的 高材生面对用一个气压计如何测楼高的简单物理题坚持用十多种不同于标准答 案的方法予以解答。最妙的一种是;轻敲守门人的房间,再问:“请问这座楼有 多高?”哑然失笑之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究竟是 个标准答案好呢,还是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呢?
湖南某考生 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的不 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想, 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 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 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同是咏梅, 陆游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的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 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 头跃,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既叹“千里无鸡鸣”,而 毛泽东“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出色?不不不,不同的 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读一文《我们究竟在考什么》,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物理系的 高材生面对用一个气压计如何测楼高的简单物理题,坚持用十多种不同于标准答 案的方法予以解答。最妙的一种是;轻敲守门人的房间,再问:“请问这座楼有 多高?”哑然失笑之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究竟是 一个标准答案好呢,还是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呢?
近日偶看一画展,画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的太阳,有的是红色的太阳,名日 《光明》,有的是蓝色的太阳,名日《地球的颜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阳,名日 《灰尘满天的可怜的太阳》,惊奇之余,我愕然,看着这些雅气未脱的字迹,我 惊叹于那无限的想象力。 无限的多样性归根于个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崇尚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 的时代里,它是最最不可忽视的。不难想象,没有创造,我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茹 毛饮血、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我们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很可能还在大 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 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评析]本文开头由对“一个圆”的多种看法下笔,引出“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 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的话题。第二段以古人与毛泽东的诗词为例,同是写送 别、惜时、梅花、黄昏日落、战争残酷,“不同的人”展示了“不同的个性,不 同的思维”,因此,“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第三、四段分别以《我们究 竟在考什么》中的故事与看画展时看到小朋友眼中的各种太阳为例,表明作者观 点:我们应该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与无限的想象力。第五段就此稍加阐述后, 第六段发出呼吁:“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照应全文。 文章行文思路层层递进,首尾呼应,结构严密。材料丰富,引用古典诗词多,并 联系一文一画深化中心,内容相当充实。 [作文训练题]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 学会弹钢琴就好了”……;或者“如果当初是要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 么了不起”等等。总之,“如果”后的话是一种假设,想象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 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她)说 些什么?
近日偶看一画展,画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的太阳,有的是红色的太阳,名曰 《光明》,有的是蓝色的太阳,名曰《地球的颜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阳,名曰 《灰尘满天的可怜的太阳》,惊奇之余,我愕然,看着这些雅气未脱的字迹,我 惊叹于那无限的想象力。 无限的多样性归根于个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崇尚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 的时代里,它是最最不可忽视的。不难想象,没有创造,我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茹 毛饮血、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我们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很可能还在大 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 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评析]本文开头由对“一个圆”的多种看法下笔,引出“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 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的话题。第二段以古人与毛泽东的诗词为例,同是写送 别、惜时、梅花、黄昏日落、战争残酷,“不同的人”展示了“不同的个性,不 同的思维”,因此,“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第三、四段分别以《我们究 竟在考什么》中的故事与看画展时看到小朋友眼中的各种太阳为例,表明作者观 点:我们应该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与无限的想象力。第五段就此稍加阐述后, 第六段发出呼吁:“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照应全文。 文章行文思路层层递进,首尾呼应,结构严密。材料丰富,引用古典诗词多,并 联系一文一画深化中心,内容相当充实。 [作文训练题]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 学会弹钢琴就好了”……;或者“如果当初是要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 么了不起”等等。总之,“如果”后的话是一种假设,想象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 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她)说 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