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福建卷】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2)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舸舰弥津,。(王勃《滕王阁序》) (4)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 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 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 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 游冬、葳、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 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 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岀,其源沸沸汩汩 溮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窳而室焉。携童 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 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 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 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 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 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藿,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 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 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不族布而罗生焉族:一丛丛 B.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已:治愈 C.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艰:艰难 D.间则蹑屐登崖间:闲暇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①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于常荼
2015 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福建卷】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2)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舸舰弥津, 。(王勃《滕王阁序》) (4)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 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 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 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 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 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 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 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 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 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 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 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 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 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 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 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族:一丛丛 B.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已:治愈 C.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艰:艰难 D.间则蹑屐登崖 间:闲暇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 ①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于常荼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穴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是一篇书斋记,起笔写苦斋环境,再交代苦斋方位,之后写苦斋生活概 况和苦乐志趣,最后点明作记由来,“苦”字成为全文的脉络,贯穿始终。 B.文章情缘景生、由物及人,前一部分的景、物与后一部分人事、情理浑然一 体,既刻画了风物,阐明了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及其从者与自然亲近的“苦 生活”中的无限乐趣。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 化的道理,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 乐”的道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3分) 译文: (2)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怀?(2分) (2)本诗标题为“洛桥晚望”,可诗中无一“望”字,试简要分析诗歌如何体 现“望”。(4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北静王请贾家的老爷们去看戏,贾政说自己和贾琏有事,让贾赦带了宝玉同 去,宝玉欢喜得不得了。到点戏时,见掌班的竟是蒋玉菡,因有众人在场,宝玉 不好站起来,只好寒暄两句,胡乱点了一出戏。 B.夏金桂向薛姨妈要了香菱去,表面上对她极好,甚至亲手做了汤端到生病的 香菱床前。一天,她让宝蟾做了两碗汤要和香菱冋喝,其中一碗下了毒,宝蟾不 知情,将香菱的汤喝下,结果毒发身亡。 C.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关进了地牢。有一天晚上,克洛德秘密地来到地牢, 他跪在爱斯梅拉达的面前,坦白了是自己刺伤弗比斯,并毫不掩饰地向她表达了 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 D.在军阀混战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收降了三十余万人,择精壮者编为 “青州军”,朝廷封曹操为镇东将军,屯驻兖州。又得到了荀攸、郭嘉等谋土和 于禁、典韦等猛将,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是一篇书斋记,起笔写苦斋环境,再交代苦斋方位,之后写苦斋生活概 况和苦乐志趣,最后点明作记由来,“苦”字成为全文的脉络,贯穿始终。 B.文章情缘景生、由物及人,前一部分的景、物与后一部分人事、情理浑然一 体,既刻画了风物,阐明了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及其从者与自然亲近的“苦 生活”中的无限乐趣。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 化的道理,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 乐”的道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3 分) 译文: (2)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3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怀?(2 分) (2)本诗标题为“洛桥晚望”,可诗中无一“望”字,试简要分析诗歌如何体 现“望”。(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北静王请贾家的老爷们去看戏,贾政说自己和贾琏有事,让贾赦带了宝玉同 去,宝玉欢喜得不得了。到点戏时,见掌班的竟是蒋玉菡,因有众人在场,宝玉 不好站起来,只好寒暄两句,胡乱点了一出戏。 B.夏金桂向薛姨妈要了香菱去,表面上对她极好,甚至亲手做了汤端到生病的 香菱床前。一天,她让宝蟾做了两碗汤要和香菱同喝,其中一碗下了毒,宝蟾不 知情,将香菱的汤喝下,结果毒发身亡。 C.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关进了地牢。有一天晚上,克洛德秘密地来到地牢, 他跪在爱斯梅拉达的面前,坦白了是自己刺伤弗比斯,并毫不掩饰地向她表达了 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 D.在军阀混战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收降了三十余万人,择精壮者编为 “青州军”,朝廷封曹操为镇东将军,屯驻兖州。又得到了荀攸、郭嘉等谋士和 于禁、典韦等猛将,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
E.吕布被曹操打败后投靠刘备,张飞不容他,吕布只好领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 沛。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于是封刘备为徐州牧,下 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操又下诏让刘备讨伐袁术。刘备带领关羽领兵出 发,留张飞守徐州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 (2)《围成》中对婚姻的认识,有过一次生动对话,请简要复述对话的内容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 而》) (1)请概括儒家对待物欲的态度。(2分) (2)你如何看待儒家对待物欲的态度?(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 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而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则更为接近。中国山水画与中 国园林誉为“姊妹艺术”。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创作都基于人们要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人类的祖先本 是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之中的,但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需要,人类 群居的场所,逐渐离开了森林原野,形成了“城市”。城市里日益增加的建筑物, 长期拥挤、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使厌倦的人们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愿望。然而 郊游活动不可能过于频繁,一些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更难常往。山水画又毕竟 只是一张平面观赏的图画,只可“神游”。古代的达官贵人,为了更真切地感受 自然气息,欣赏自然美景,便不满足于“纸上观景”了。他们挖湖堆山,栽树植 竹,养花种草,使经过提炼加工的自然山水景观再现于立体的三维空间中,这就 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其主旨,因而注重“外师造化”, 向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学习,用摹拟自然的表现手法达到再现自然的目的。我国古 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就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要求艺术家要广泛地游览,搜集 自然佳景,为山水画的创作打下基础。我国园林史上最负盛名的造园大师之 明代的计成自述他“……性好搜奇……每宗游燕及楚”。他自少年时就广游博 览,观察自然山水景观,搜集造园的素材。再如元代画师倪瓒,取法于常熟虞山 的岩层石理结构,制造了山水画皴法中的折带皴。而古代造园师学习虞山岩层结 构后,形成了黄石假山的堆叠法。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也具有许多 共同点。中国山水画讲求神韵,不仅要写实,更要入情写意;而中国园林讲求“寓 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二者追求的艺术境界是一致的。中国园林造园,注 重使用隔景、抑景、漏景、夹景等艺术手法,使空间分隔,景物遮掩,似露又藏, 似隔又通。这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性也是一致的。这里所表现的正是“含蓄美”。 中国园林以自然为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也不修剪,但却安排得疏密有致, 高低有情。而中国山水画也讲究气韵生动,布局洒脱自然而忌讳刻板、规则。中 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 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而中国
E.吕布被曹操打败后投靠刘备,张飞不容他,吕布只好领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 沛。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于是封刘备为徐州牧,下 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操又下诏让刘备讨伐袁术。刘备带领关羽领兵出 发,留张飞守徐州。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 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 (2)《围成》中对婚姻的认识,有过一次生动对话,请简要复述对话的内容。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 而》) (1)请概括儒家对待物欲的态度。(2 分) (2)你如何看待儒家对待物欲的态度?(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 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而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则更为接近。中国山水画与中 国园林誉为“姊妹艺术”。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创作都基于人们要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人类的祖先本 是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之中的,但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需要,人类 群居的场所,逐渐离开了森林原野,形成了“城市”。城市里日益增加的建筑物, 长期拥挤、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使厌倦的人们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愿望。然而 郊游活动不可能过于频繁,一些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更难常往。山水画又毕竟 只是一张平面观赏的图画,只可“神游”。古代的达官贵人,为了更真切地感受 自然气息,欣赏自然美景,便不满足于“纸上观景”了。他们挖湖堆山,栽树植 竹,养花种草,使经过提炼加工的自然山水景观再现于立体的三维空间中,这就 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其主旨,因而注重“外师造化”, 向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学习,用摹拟自然的表现手法达到再现自然的目的。我国古 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就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要求艺术家要广泛地游览,搜集 自然佳景,为山水画的创作打下基础。我国园林史上最负盛名的造园大师之一、 明代的计成自述他“……性好搜奇……每宗游燕及楚”。他自少年时就广游博 览,观察自然山水景观,搜集造园的素材。再如元代画师倪瓒,取法于常熟虞山 的岩层石理结构,制造了山水画皴法中的折带皴。而古代造园师学习虞山岩层结 构后,形成了黄石假山的堆叠法。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也具有许多 共同点。中国山水画讲求神韵,不仅要写实,更要入情写意;而中国园林讲求“寓 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二者追求的艺术境界是一致的。中国园林造园,注 重使用隔景、抑景、漏景、夹景等艺术手法,使空间分隔,景物遮掩,似露又藏, 似隔又通。这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性也是一致的。这里所表现的正是“含蓄美”。 中国园林以自然为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也不修剪,但却安排得疏密有致, 高低有情。而中国山水画也讲究气韵生动,布局洒脱自然而忌讳刻板、规则。中 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 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而中国
园林也十分注重空间的虚实变化与对比:山色与水景,石岩与山洞,驳岸石与水 洞,墙体与门窗洞……都是虚实构造的实例。 另外,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十分注重借助文学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 力。中国山水画中题写诗歌赋于其上者,屡见不鲜。这些题词很有讲究,不仅能 使画的“诗情”更加浓郁,而且会让画的意境更加深远。在中国园林中,各景区 的题名、赋额、楹联,更是绝不可少的。如《红楼梦》中所论“佑大景致若干亭 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园林一定意义上是古代的达官司贵人厌倦了长期拥挤、喧嚣、繁忙 的都市生活,为了真切感受自然气息,欣赏自然美景的表现 B.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创作要反映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都是以“再 现自然”为主旨,因而都注重“外师造化”。 C.中国山水画往往表现出含蓄之美,而中国园林造园中景物遮掩,似露又藏, 似隔又通也表现了含蓄之美,二者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 D.“佑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 生色。”体现了中国园林注重借助文学形式来增强感染力的特点。 11.结合实际,如何理解划线句“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3分) 12.请概括中国园林出现的原因。(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痕 陶纯 (1)那是一座面积不大的街心公园,栽种着一些随处可见的树木和花草,园子中间 矗立着一尊大理石雕塑,是一个手擎和平鸽的女人,有几张石凳散置在树下和甬 道边 (2)二十年前,这里并没有这个街心公园。刘汉泰清清楚楚地记得,二十年前,这 里是一片杂乱的居民区,道路狭窄,污水四溢,路灯很少有亮的时候。二十年后 这里却大变样了,周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中间,这座绿意盎然的 街心公园十分醒目。 (3)刘汉泰每天都路过这里。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他常常见到那张熟悉的面孔。 起初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终于辨别出来了,那个久久枯坐在一张石凳上闭 目养神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差点置他于死地的刑警老马 (4)二十年前,刘汉泰是个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人物,他既偷且抢,屡屡得手,本 地好几桩有名的案子都与他有关。相当长的时间里,公安局拿他毫无办法。即便 是黑道中人十分惧怕的刑警老马,也是奈何他不得,他像一条狡猾的章鱼,数次 从老马的枪口下滑脱。 (5)但最终,他还是栽在了老马手里。 (6)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席卷了一家小商店,快速逃离,逃到这片杂乱无章的 地方来。他正陶醉在又一次得手的喜悦中时,老马却从一条小巷子斜刺里杀出来 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心说“不好”,扭头就跑,老马跑得比他还快,不一会儿就 追上了他。他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见没有退路,他凶相毕露,突然掏出腰间的
园林也十分注重空间的虚实变化与对比:山色与水景,石岩与山洞,驳岸石与水 洞,墙体与门窗洞……都是虚实构造的实例。 另外,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十分注重借助文学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 力。中国山水画中题写诗歌赋于其上者,屡见不鲜。这些题词很有讲究,不仅能 使画的“诗情”更加浓郁,而且会让画的意境更加深远。在中国园林中,各景区 的题名、赋额、楹联,更是绝不可少的。如《红楼梦》中所论“佑大景致若干亭 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古典园林一定意义上是古代的达官司贵人厌倦了长期拥挤、喧嚣、繁忙 的都市生活,为了真切感受自然气息,欣赏自然美景的表现。 B.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创作要反映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都是以“再 现自然”为主旨,因而都注重“外师造化”。 C.中国山水画往往表现出含蓄之美,而中国园林造园中景物遮掩,似露又藏, 似隔又通也表现了含蓄之美,二者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 D.“佑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 生色。”体现了中国园林注重借助文学形式来增强感染力的特点。 11.结合实际,如何理解划线句“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3 分) 12.请概括中国园林出现的原因。(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痕 陶纯 ⑴那是一座面积不大的街心公园,栽种着一些随处可见的树木和花草,园子中间 矗立着一尊大理石雕塑,是一个手擎和平鸽的女人,有几张石凳散置在树下和甬 道边。 ⑵二十年前,这里并没有这个街心公园。刘汉泰清清楚楚地记得,二十年前,这 里是一片杂乱的居民区,道路狭窄,污水四溢,路灯很少有亮的时候。二十年后, 这里却大变样了,周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中间,这座绿意盎然的 街心公园十分醒目。 ⑶刘汉泰每天都路过这里。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他常常见到那张熟悉的面孔。 起初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终于辨别出来了,那个久久枯坐在一张石凳上闭 目养神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差点置他于死地的刑警老马。 ⑷二十年前,刘汉泰是个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人物,他既偷且抢,屡屡得手,本 地好几桩有名的案子都与他有关。相当长的时间里,公安局拿他毫无办法。即便 是黑道中人十分惧怕的刑警老马,也是奈何他不得,他像一条狡猾的章鱼,数次 从老马的枪口下滑脱。 ⑸但最终,他还是栽在了老马手里。 ⑹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席卷了一家小商店,快速逃离,逃到这片杂乱无章的 地方来。他正陶醉在又一次得手的喜悦中时,老马却从一条小巷子斜刺里杀出来, 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心说“不好”,扭头就跑,老马跑得比他还快,不一会儿就 追上了他。他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见没有退路,他凶相毕露,突然掏出腰间的
牛耳尖刀,猛地刺向老马。老马闷哑地叫了一声,倒在地上。但是,他仍然没有 逃脱 在他跑出几米远时,老马手中的枪响了,他觉得左腿一软,瘫倒在地。 ⑦)后来,他被判处死缓,由于他在狱中表现尚可,死神才没有降临在他的头上。 (8)春天里,他服刑期满,每天蹬着三轮车,到这座街心花园前面不远处的一家集 贸市场摆摊卖海产品。挣了些钱后,就在市场边租了两间房,开了个海产品公司 专门倒腾海货,生意居然很红火。因此,他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既然不担风险 又能挣到票子,也就用不着再去偷再去抢了。 (9)秋末的一个傍晚,他打的离开公司回家。由于刚刚做成一笔生意,狠狠赚了 家伙,他的心情格外舒畅。路过那座黄叶飘舞的街心花园时,他又看到了那张熟 悉的面孔。于是他大声吩咐司机停车。 0对于这位曾经给过他致命一击的刑警老马。刘汉泰是不会忘记的。时至今日, 他左腿上的那个枪眼还赫然在目,并且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老马留给他的纪念 辈子都抹不掉了。老马微眯着眼,枯坐在大理石像不远处的一张石凳上,双手 撑着一根拐杖。园子里除了几个刚放学归来在此玩耍的孩子外,没有别的人。 ①刘汉泰估计老马也就是六十出头,但看上去却要苍老得多。老马满脸刀刻般的 皱纹,呼吸声像一架老式风箱发出的声音,站在五米之外的刘汉泰听得清清楚楚。 没出来时,刘汉泰常常听到那些栽在老马手下的弟兄扬言,出狱后要找老马算总 账。他也曾有过这种隐秘的念头。 ⑩但现在,刘汉泰抽动着嘴角,无声地笑了。现在,他刘汉泰不是过得好好的吗? 而老马,那个身手敏捷得像一只豹子,黑道中人畏之如虎的刑警老马,已经成了 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刘汉泰开心极了。 ③3刘汉泰以为老马睡着了,仔细看时,却发现老马微眯着的眼睛里,依然有光线 漏出,在他身上萦绕。他的笑容随即凝固在嘴角,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刘汉泰 问,你……你还认识我吗?老马一动不动,喘着粗气说,很多人像你这样问我, 太多了,我记不清了 ω刘汉泰挽起裤脚,露出左腿上那个醒目的疤痕。老马摇摇头,说腿上吃过我枪 子儿的人太多了,我记不清了。刘汉泰报出家门,老马眼睛一亮,表示想起来了 然后,他松开拐杖,掀起衣衫,指着左肺部的一条刀疤说,这是你给我留下的, 再往这偏一点点,我就没命了。刘汉泰愣怔着,他看到老马身上有许多疤痕,各 种形状的疤痕。老马又说,你那个疤不算啥,我身上有十一处,不信,你过来数 数 ①5刘汉泰只觉得眼花缭乱。他听到老马又咕哝道,要是每次我枪口再往上抬半寸, 很多人脑壳就碎了,你也是。老马闭上眼睛,边说边抬起右手,食指做了个搂枪 机的动作。 ⑩6在夕阳的余晖里,刘汉泰突然感到眼睛一阵眩晕,仿佛他的脑壳真的被老马击 碎了。 (选自《60年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街心公园平和宁静,既暗示了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也反衬老马 晚年的孤独和落寞。 B.看到老马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刘汉泰“开心极了”,这说明刘汉泰对 老马依旧仇视。 C.经常将枪口故意抬高了半寸而未能击毙刘汉泰等犯罪分子,体现了老马对犯 罪分子宽厚仁慈的一面
牛耳尖刀,猛地刺向老马。老马闷哑地叫了一声,倒在地上。但是,他仍然没有 逃脱———在他跑出几米远时,老马手中的枪响了,他觉得左腿一软,瘫倒在地。 ⑺后来,他被判处死缓,由于他在狱中表现尚可,死神才没有降临在他的头上。 ⑻春天里,他服刑期满,每天蹬着三轮车,到这座街心花园前面不远处的一家集 贸市场摆摊卖海产品。挣了些钱后,就在市场边租了两间房,开了个海产品公司, 专门倒腾海货,生意居然很红火。因此,他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既然不担风险 又能挣到票子,也就用不着再去偷再去抢了。 ⑼秋末的一个傍晚,他打的离开公司回家。由于刚刚做成一笔生意,狠狠赚了一 家伙,他的心情格外舒畅。路过那座黄叶飘舞的街心花园时,他又看到了那张熟 悉的面孔。于是他大声吩咐司机停车。 ⑽对于这位曾经给过他致命一击的刑警老马。刘汉泰是不会忘记的。时至今日, 他左腿上的那个枪眼还赫然在目,并且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老马留给他的纪念 一辈子都抹不掉了。老马微眯着眼,枯坐在大理石像不远处的一张石凳上,双手 撑着一根拐杖。园子里除了几个刚放学归来在此玩耍的孩子外,没有别的人。 ⑾刘汉泰估计老马也就是六十出头,但看上去却要苍老得多。老马满脸刀刻般的 皱纹,呼吸声像一架老式风箱发出的声音,站在五米之外的刘汉泰听得清清楚楚。 没出来时,刘汉泰常常听到那些栽在老马手下的弟兄扬言,出狱后要找老马算总 账。他也曾有过这种隐秘的念头。 ⑿但现在,刘汉泰抽动着嘴角,无声地笑了。现在,他刘汉泰不是过得好好的吗? 而老马,那个身手敏捷得像一只豹子,黑道中人畏之如虎的刑警老马,已经成了 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刘汉泰开心极了。 ⒀刘汉泰以为老马睡着了,仔细看时,却发现老马微眯着的眼睛里,依然有光线 漏出,在他身上萦绕。他的笑容随即凝固在嘴角,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刘汉泰 问,你……你还认识我吗?老马一动不动,喘着粗气说,很多人像你这样问我, 太多了,我记不清了。 ⒁刘汉泰挽起裤脚,露出左腿上那个醒目的疤痕。老马摇摇头,说腿上吃过我枪 子儿的人太多了,我记不清了。刘汉泰报出家门,老马眼睛一亮,表示想起来了。 然后,他松开拐杖,掀起衣衫,指着左肺部的一条刀疤说,这是你给我留下的, 再往这偏一点点,我就没命了。刘汉泰愣怔着,他看到老马身上有许多疤痕,各 种形状的疤痕。老马又说,你那个疤不算啥,我身上有十一处,不信,你过来数 数。 ⒂刘汉泰只觉得眼花缭乱。他听到老马又咕哝道,要是每次我枪口再往上抬半寸, 很多人脑壳就碎了,你也是。老马闭上眼睛,边说边抬起右手,食指做了个搂枪 机的动作。 ⒃在夕阳的余晖里,刘汉泰突然感到眼睛一阵眩晕,仿佛他的脑壳真的被老马击 碎了。 (选自《60 年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篇写街心公园平和宁静,既暗示了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也反衬老马 晚年的孤独和落寞。 B.看到老马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刘汉泰“开心极了”,这说明刘汉泰对 老马依旧仇视。 C.经常将枪口故意抬高了半寸而未能击毙刘汉泰等犯罪分子,体现了老马对犯 罪分子宽厚仁慈的一面
D.文章结尾段耐人寻味,既写出刘汉泰对当年之事心有余悸,又写出此时他对 老马的敬畏。 E.本文的主人公是刘泰汉,小说通过刘泰汉的转变,揭示了任何人只要认真改 造,都能有一番成就的主题 14.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很多人像你这样问我,太多了,我记不清了” 4分) 答: 5.有人说本小说的线索是文章的标题“痕”,也有人说本小说是以刘泰汉的生 活变化为线索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 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 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一定要当 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 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 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 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 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 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一一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 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 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 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 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 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 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 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 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 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 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 节奏感的文字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 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 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 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 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耳顺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 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一一你不知道你
D.文章结尾段耐人寻味,既写出刘汉泰对当年之事心有余悸,又写出此时他对 老马的敬畏。 E.本文的主人公是刘泰汉,小说通过刘泰汉的转变,揭示了任何人只要认真改 造,都能有一番成就的主题。 14.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很多人像你这样问我,太多了,我记不清了”? (4 分) 答: 15.有人说本小说的线索是文章的标题“痕”,也有人说本小说是以刘泰汉的生 活变化为线索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6 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 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 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 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一定要当 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 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 年,他的“精神 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 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 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 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 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 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 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 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 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 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 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 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 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 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 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 节奏感的文字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 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 年至 1972 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 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 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 很多人都会背。 1988 年,耳顺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 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
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 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 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一一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 地方—一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 漂,并传授诀窍—一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一一出 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 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 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还教他 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 “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 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 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 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 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 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 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 拆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 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 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 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3.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正是在屈原、李白、济 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精神家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诗歌创作之路。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但因为美国人一直看不起台湾,所以他内心非常不愿意。 加之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因此每 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 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 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用二十分钟的时间一气呵成完成了《乡愁》的创作,后来他说,“不 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 十多年”,话中表达出一个游子对故土的深情。 E.李敖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说明余光中为人心胸 坦荡,不与人斤斤计较。 14.余光中的诗歌为什么时能够引发校园民谣风潮?(4分) 15.你如何看待余光中的“逍遥”?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
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 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 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 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 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 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 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 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 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还教他 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 “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 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 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 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 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 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 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 年第 3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 拆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 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 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 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3.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正是在屈原、李白、济 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 “精神家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诗歌创作之路。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但因为美国人一直看不起台湾,所以他内心非常不愿意。 加之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因此每 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 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 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用二十分钟的时间一气呵成完成了《乡愁》的创作,后来他说,“不 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 十多年”,话中表达出一个游子对故土的深情。 E.李敖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说明余光中为人心胸 坦荡,不与人斤斤计较。 14.余光中的诗歌为什么时能够引发校园民谣风潮?(4 分) 15.你如何看待余光中的“逍遥”?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6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是我的朋友张艺谋,从上世纪80年代他根据我的小说 拍摄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起,我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从他接任奥运开幕 式导演,我就一直替他想主意。去年的夏天,我自认为想出了一个精彩的方案 便约他见面。他很兴奋,于百忙中与我共进晚餐。当我把自己的“方案”呈给他 时,他看罢便笑了。他说,你这些想法,网络上早就连篇累牍了。有许多方案, 比你的详细多了。我感到很尴尬,为耽搁了他宝贵的时间。现在,开幕式已经进 入紧张的采排阶段了吧?我相信张艺谋一定能够呈现给世界一个精彩的开幕式, 因为,因为 (节选自莫言《“人”字的结构》 1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他有过人的才华和疯狂的工作精神②他才华过人,工作疯狂③他特别善于 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创作灵感④他为人谦虚,善于学习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7.(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2)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18.文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泰戈尔说:“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师父要徒弟以镜为师,徒弟不解。师父解释说:“帝王将相来照镜,镜子不会因 崇拜而加倍细致周到;乞丐来照镜,镜子也不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这就叫在圣 不增,在凡不减。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一 18 题。(6 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是我的朋友张艺谋,从上世纪 80 年代他根据我的小说 拍摄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起,我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从他接任奥运开幕 式导演,我就一直替他想主意。去年的夏天,我自认为想出了一个精彩的方案, 便约他见面。他很兴奋,于百忙中与我共进晚餐。当我把自己的“方案”呈给他 时,他看罢便笑了。他说,你这些想法,网络上早就连篇累牍了。有许多方案, 比你的详细多了。我感到很尴尬,为耽搁了他宝贵的时间。现在,开幕式已经进 入紧张的采排阶段了吧?我相信张艺谋一定能够呈现给世界一个精彩的开幕式, 因为 ,因为 。 (节选自莫言《“人”字的结构》) 1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①他有过人的才华和疯狂的工作精神 ②他才华过人,工作疯狂 ③他特别善于 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创作灵感 ④他为人谦虚,善于学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 分) (2)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 分) 18.文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2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 分) 泰戈尔说:“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 字左右。) 五、写作(7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师父要徒弟以镜为师,徒弟不解。师父解释说:“帝王将相来照镜,镜子不会因 崇拜而加倍细致周到;乞丐来照镜,镜子也不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这就叫在圣 不增,在凡不减。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