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2009.12 本卷全为必考题,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称职/称颂解差/解元劲拔/遒劲 困难/排忧解难 B.创伤/怆然熟稔/谂知畜养/蓄养 粘连/拈花惹草 C.殷实/殷红投奔/奔流给养/给以 强令/强人所难 D.狭隘/自缢囹圄/蹂躏愠怒/蕴藉 沼泽/天理昭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广告代言的法律出台,目前只能使用《广告法》来 规范广告代言行为,这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B.继2006~2007年的那一轮房地产泡沫之后,当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市 场,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房价新高,制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本泡沫。 C.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美元的不 断贬值,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股市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经济形势不容 乐观。 D.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在国内恶评如潮,媒体甚至到了无事生非的地步。 有媒体连他向日皇行大礼也不放过,嘲笑他的表现像个“矮化了的大国”元首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严格管制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在全球度过金融危机后,近期再度成为全球 经济问题辩论的焦点 B.“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是未来对居民电价调整的方向,这无疑将体现中国 节能减排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C.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运行及应用, 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兴趣 D.《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美中两国领导人6小时会晤、两顿饭、一场30 分钟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后,美中关系的新景象是:北京现在事事对美国说“不
江苏省徐州市 2010 届高三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2009. 12 本卷全为必考题,共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称职/称颂 解差/解元 劲拔/遒劲 困难/排忧解难 B.创伤/怆然 熟稔/谂知 畜养/蓄养 粘连/拈花惹草 C.殷实/殷红 投奔/奔流 给养/给以 强令/强人所难 D.狭隘/自缢 囹圄/蹂躏 愠怒/蕴藉 沼泽/天理昭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广告代言的法律出台,目前只能使用《广告法》来 规范广告代言行为,这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B.继 2006~2007 年的那一轮房地产泡沫之后,当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市 场,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房价新高,制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本泡沫。 C.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美元的不 断贬值,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股市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经济形势不容 乐观。 D.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在国内恶评如潮,媒体甚至到了无事生非的地步。 有媒体连他向日皇行大礼也不放过,嘲笑他的表现像个“矮化了的大国”元首。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严格管制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在全球度过金融危机后,近期再度成为全球 经济问题辩论的焦点。 B.“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是未来对居民电价调整的方向,这无疑将体现中国 节能减排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C.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运行及应用, 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 表示了浓厚兴趣。 D.《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美中两国领导人 6 小时会晤、两顿饭、一场 30 分钟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后,美中关系的新景象是:北京现在事事对美国说“不
4.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 话。(4分) 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濂溪先生独爱莲,这也罢了,但是字里行间对牡丹似有贬意。其实,牡丹本身不 俗 ①叶子的脉理停匀,形状色彩,亦均秀丽可观 ②比起芍药不可同日而语。 ③花大而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满之态。 ④最难得的是其近根处的木本,在泡松的木干之中抽出几根,透润的枝条,极有 风致。 5.仿照下面的句式,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不 必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生活是一杯茶, 平淡是它的本色 苦涩是它的历程, 清香是它的馈赠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卜天璋传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父世昌,仕金为河南孔目官。宪宗南征,率众款附 授镇抚,统民兵二千户,升真定路管民万户。宪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者三千 余人,俾专领之,遂家汴。 天璋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 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 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 为宪史,声闻益著
4.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 话。(4 分) 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濂溪先生独爱莲,这也罢了,但是字里行间对牡丹似有贬意。其实,牡丹本身不 俗。_______。 ①叶子的脉理停匀,形状色彩,亦均秀丽可观。 ②比起芍药不可同日而语。 ③花大而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 满之态。 ④最难得的是其近根处的木本,在泡松的木干之中抽出几根,透润的枝条,极有 风致。 5.仿照下面的句式,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不 必与原句字数相同)(5 分) 生活是一杯茶, 平淡是它的本色, 苦涩是它的历程, 清香是它的馈赠。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卜天璋传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父世昌,仕金为河南孔目官。宪宗南征,率众款附, 授镇抚,统民兵二千户,升真定路管民万户。宪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者三千 余人,俾专领之,遂家汴。 天璋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 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 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辟 为宪史,声闻益著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时群盗据要津,商旅 不通,天璋擒百数人,悉磔以徇,盗为止息。升浙西道廉访副使,到任阅月, 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 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 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 “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 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使。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 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 吏治,州郡肃然。是时,谷价翔踊,乃下令勿损谷价,听民自便,于是舟车争集, 米价顿减。复止宪司赃罚库缗°钱不输于台,留用赈饥,御史至,民遮道称颂。 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皆中时病。因自引去。既归 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氳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赠通议大夫、 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河南郡侯,谥“正献”。 (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释】①磔(zhe):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也称“车裂”。②缗(min):穿 钱用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③觚(dan):口小腹大的瓦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河北民徙河南者三千余人籍:籍贯 B.察其贤,辟为宪史 辟:征召 C.悉磔以徇 徇:示众 D.时省臣董田事 董:监督,督责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卜天璋为政才能的一项是(3分) ①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 ②天璋既至,听民自 ③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④至则厉风纪,清吏治; ⑤乃下令勿损谷价,听民自便 ⑥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⑥ 8.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时群盗据要津,商旅 不通,天璋擒百数人,悉磔①以徇,盗为止息。升浙西道廉访副使,到任阅月, 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 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 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 “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 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使。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 “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 吏治,州郡肃然。是时,谷价翔踊,乃下令勿损谷价,听民自便,于是舟车争集, 米价顿减。复止宪司赃罚库缗②钱不输于台,留用赈饥,御史至,民遮道称颂。 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皆中时病。因自引去。既归 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甔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赠通议大夫、 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河南郡侯,谥“正献”。 (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释】①磔(zhé):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也称“车裂”。②缗(mín):穿 钱用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③甔(dān):口小腹大的瓦器。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籍河北民徙河南者三千余人 籍:籍贯 B.察其贤,辟为宪史 辟:征召 C.悉磔以徇 徇:示众 D.时省臣董田事 董:监督,督责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卜天璋为政才能的一项是(3 分) ①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 ②天璋既至,听民自 实; ③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④至则厉风纪,清吏治; ⑤乃下令勿损谷价,听民自便; ⑥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 A.①②⑥ B. 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卜天璋,洛阳人。父亲卜世昌原在金朝做官,元宪宗南征时,率领部下 归附了元朝,后来,因统领从黄河以北迁至黄河以南的几千民众,举家迁到了汴 梁 B.任饶州路总管期间,卜天璋施政毫不扰民,深受百姓欢迎,境内清静肃然。河 南按察副使程思廉,赏识他的才干和品德,提拔了他,他的声望更为世人瞩目 C.卜天璋做官,一切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毫不顾及个人的仕途前程。他曾经不听 下属的劝阻,甘冒风险,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灾,百姓因此得以生存。 D.国难当头,年届八十的卜天璋,仍接受朝廷调遣,挺身赴任。辞官回家后把自 己余下的俸禄都施予族人。其谥号中的“正”字,是对其品德的准确评价。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3分) (2)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3分) (3)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皆中时病。(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来源:学科网]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A.卜天璋,洛阳人。父亲卜世昌原在金朝做官,元宪宗南征时,率领部下 归附了元朝,后来,因统领从黄河以北迁至黄河以南的几千民众,举家迁到了汴 梁。 B.任饶州路总管期间,卜天璋施政毫不扰民,深受百姓欢迎,境内清静肃然。河 南按察副使程思廉,赏识他的才干和品德,提拔了他,他的声望更为世人瞩目。 C.卜天璋做官,一切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毫不顾及个人的仕途前程。他曾经不听 下属的劝阻,甘冒风险,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灾,百姓因此得以生存。 D.国难当头,年届八十的卜天璋,仍接受朝廷调遣,挺身赴任。辞官回家后把自 己余下的俸禄都施予族人。其谥号中的“正”字,是对其品德的准确评价。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3 分) (2)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3 分) (3)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皆中时病。(4 分) 三、古诗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来源:学科网]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来源:学|科|网] (1)首联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2)诗以“客至”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全诗对此概括说明。(4分) (3)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 也 (韩愈《师 说》)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 甫《登高》) (3)沧海月明珠有 泪, (李商隐《锦 瑟》) (4)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 牧《阿房宫赋》) (5)见贤思齐 焉 (《论语·里仁》)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来源:学|科|网] ⑴首联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 分) ⑵诗以“客至”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全诗对此概括说明。 (4 分) ⑶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 也, ? (韩愈《师 说》)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 甫《登高》) (3)沧海月明珠有 泪, 。 (李商隐《锦 瑟》) (4)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 牧《阿房宫赋》) (5)见贤思齐 焉, 。 (《论语·里仁》)
(6)醉里挑灯看 剑 (辛 弃疾《破阵子》) (7)孔子登东山而小 鲁 (《孟子·尽 心》)[来源:Z.xx.k.Com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拜谒高原 庞天舒 ①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迷人的 雪域风光。 ②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髙原、滚滚的牦牛群、酥油茶和糌粑……西藏 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③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着高原行去。只是我不 是一个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 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 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④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⑤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⑥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 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 艰难,简直到了需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 限广袤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 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确有一种 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 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玛 尔河。我记得我就这么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 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 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 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砺的骨骼,并且 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 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容许它们再向上冲 了,你还能感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
(6)醉里挑灯看 剑, 。 (辛 弃疾《破阵子》) (7)孔子登东山而小 鲁, 。 (《孟子·尽 心》)[来源:Z.xx.k.Com]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拜谒高原 庞天舒 ①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迷人的 雪域风光。 ②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牦牛群、酥油茶和糌粑……西藏 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③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着高原行去。只是我不 是一个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 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 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④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⑤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⑥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 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 艰难,简直到了需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 限广袤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 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原确有一种 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 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玛 尔河。我记得我就这么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 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 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 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砺的骨骼,并且 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 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容许它们再向上冲 了,你还能感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
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总想仆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 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⑦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 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 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 界这样轻易地就摧毁它占有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青藏髙原,就会 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 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 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 山 ⑧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 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12.作者在第②段描写自己心目中的高原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章题目为“拜谒高原”,第⑥段中作者又说“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 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细读第⑥段文字,请简要概括让作者“拜谒”的高 原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14.第⑦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分) 15.作者在结尾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 怀”,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概括一下“无形的力量”、“博大的精神和情 怀”的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异化心态腐蚀“上流”社会
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总想仆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 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⑦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 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 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 界这样轻易地就摧毁它占有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 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 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 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 山。 ⑧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 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12.作者在第②段描写自己心目中的高原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3.文章题目为“拜谒高原”,第⑥段中作者又说“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 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细读第⑥段文字,请简要概括让作者“拜谒”的高 原具有怎样的特点。(6 分) 14.第⑦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 分) 15.作者在结尾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 怀”,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概括一下“无形的力量”、“博大的精神和情 怀”的内涵。(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异化心态腐蚀“上流”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体“向上流动”,社会成员在经济收入、个 人尊严等方面全面上升,可谓是真正的“上流”社会。但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向 上流动时,异化的“往上爬”心态,常常把权力、金钱作为打拼的终极目的,并 以此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从而使人被金钱与权力所奴役。 中国人向来是不缺乏功利和实用主义精神的,否则也许很难理解“学而 优则仕”的思想怎样被许多人自动地解释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孔子曾一再强 调学问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然而他的学说本身最终却 也成为后世读书人谋求功名的一块敲门砖。若真从动机上考察,当下真正从事所 谓“为己之学”的大概寥寥无几。一些学术研究,如果把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变异为研究者个人加官进禄的工具,那么这种学术活动的合理性甚至真实性就值 得怀疑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学术大师难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本应归为目的的事当作手段,考量它带来的报酬,这种现象远不止于学术界。 官员的政绩卓著是为了政治前途;勤奋工作的员工可能并非真的多么爱岗敬业 而只是为了升职机会:学生挑灯夜读更是绝少乐在其中的,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 大半还是为了今后有望得到高的薪水。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往上爬”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社会成员对其加以内化之 后,又不自觉地通过教育的方式在代际之间传递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之类名言警句是大多数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人上人”的意义在于“人下 人”的存在,而“往上爬”的目的就是前者对后者的统治和支配。在这个众人争 先恐后的大潮流中,又有多少人因为“爬不动”或“爬不上去”而成为牺牲品和 铺路石呢?而我们的教育在一味鼓励人们寻求成功的同时,一个严重的弊端就在 于,它很少教人们领会人生中“丧失”、“舍弃”的积极意义和功能,它也很少 教人们掌握怎样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丧失,接受不完美。其结果不仅让成功者面临 更大的压力,更使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达到成功标准的人背上沉重的包袱。 客观来看,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从 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进入到丰富多元的物质生活时代;从一个很少竞争的时代到 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从一个可以想见自己未来的时代到一个完全无法预期的时 代。快速的变化在人们的心里投射下不安的阴影,因此安全感在越来越富足的现 代社会中倒成了稀缺的珍品。我们周围生活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收入足可以 温饱,甚至小康,但是他们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企业破产、投资失败、事 业停滞、失业下岗、婚姻解体……由此而产生的不安全感,让他们大部分时间都 沉浸在某种近似于焦灼的精神状态里。 在着急“往上爬”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问问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 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应该具有这样一种包容的态度和宽松的氛围, 能让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社会要求他成为的人。我们是否可以不再用 “成功”与“失败”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尊重人的多样性及其自由选择生活 方式的权利。 请记住一句话:一流的木匠比二流的雕刻师都值得称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体“向上流动”,社会成员在经济收入、个 人尊严等方面全面上升,可谓是真正的“上流”社会。但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向 上流动时,异化的“往上爬”心态,常常把权力、金钱作为打拼的终极目的,并 以此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从而使人被金钱与权力所奴役。 中国人向来是不缺乏功利和实用主义精神的,否则也许很难理解“学而 优则仕”的思想怎样被许多人自动地解释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孔子曾一再强 调学问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然而他的学说本身最终却 也成为后世读书人谋求功名的一块敲门砖。若真从动机上考察,当下真正从事所 谓“为己之学”的大概寥寥无几。一些学术研究,如果把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变异为研究者个人加官进禄的工具,那么这种学术活动的合理性甚至真实性就值 得怀疑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学术大师难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本应归为目的的事当作手段,考量它带来的报酬,这种现象远不止于学术界。 官员的政绩卓著是为了政治前途;勤奋工作的员工可能并非真的多么爱岗敬业, 而只是为了升职机会;学生挑灯夜读更是绝少乐在其中的,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 大半还是为了今后有望得到高的薪水。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往上爬”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社会成员对其加以内化之 后,又不自觉地通过教育的方式在代际之间传递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之类名言警句是大多数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人上人”的意义在于“人下 人”的存在,而“往上爬”的目的就是前者对后者的统治和支配。在这个众人争 先恐后的大潮流中,又有多少人因为“爬不动”或“爬不上去”而成为牺牲品和 铺路石呢?而我们的教育在一味鼓励人们寻求成功的同时,一个严重的弊端就在 于,它很少教人们领会人生中“丧失”、“舍弃”的积极意义和功能,它也很少 教人们掌握怎样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丧失,接受不完美。其结果不仅让成功者面临 更大的压力,更使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达到成功标准的人背上沉重的包袱。 客观来看,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从 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进入到丰富多元的物质生活时代;从一个很少竞争的时代到 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从一个可以想见自己未来的时代到一个完全无法预期的时 代。快速的变化在人们的心里投射下不安的阴影,因此安全感在越来越富足的现 代社会中倒成了稀缺的珍品。我们周围生活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收入足可以 温饱,甚至小康,但是他们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企业破产、投资失败、事 业停滞、失业下岗、婚姻解体……由此而产生的不安全感,让他们大部分时间都 沉浸在某种近似于焦灼的精神状态里。 在着急“往上爬”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问问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 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应该具有这样一种包容的态度和宽松的氛围, 能让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社会要求他成为的人。我们是否可以不再用 “成功”与“失败”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尊重人的多样性及其自由选择生活 方式的权利。 请记住一句话:一流的木匠比二流的雕刻师都值得称赞
1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段,作者的意思是说,虽然中国社会整体在“向上流动”,但一些突 出的异化心态使之与真正的上流社会还相去甚远。 B.作者以孔子的学说反被人普遍用来谋求功名的一块敲门砖这样的事实说明, 中国人的功利意识和实用主义是一种普遍现象。 C.“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者引用这句名言警句意在从反面说明,中 国的教育只是一味鼓励人们寻求成功,很少教人正确对待失败。 D.作者说安全感在富足的现代社会成了稀缺的珍品,意在说明中国社会经历的 社会剧变太快,人们因竞争激烈和无法预知未来而精神压力极大。 17.作者认为异化心态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腐蚀?请分条概述。(6分) 18.针对异化心态,作者认为应该持有怎样的正常心态?作者在文章结尾认为 “一流的木匠比二流的雕刻师都值得称赞”,为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19.水,很柔弱,却力大无穷;水,生活中离不了它,却也常常带来灾难;水 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水,又常常被人们用来打比方,表达特定的意义 请以“如水的 ”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补写清楚横线上的内容,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和套作, 高三阶段性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9.12 1.(3分)C(A劲拔/遒劲都读jng、B畜养/蓄养都读x、D愠怒/蕴藉都读 yun
1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头一段,作者的意思是说,虽然中国社会整体在“向上流动”,但一些突 出的异化心态使之与真正的上流社会还相去甚远。 B. 作者以孔子的学说反被人普遍用来谋求功名的一块敲门砖这样的事实说明, 中国人的功利意识和实用主义是一种普遍现象。 C.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者引用这句名言警句意在从反面说明,中 国的教育只是一味鼓励人们寻求成功,很少教人正确对待失败。 D. 作者说安全感在富足的现代社会成了稀缺的珍品,意在说明中国社会经历的 社会剧变太快,人们因竞争激烈和无法预知未来而精神压力极大。 17.作者认为异化心态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腐蚀?请分条概述。(6 分) 答: 18.针对异化心态,作者认为应该持有怎样的正常心态?作者在文章结尾认为 “一流的木匠比二流的雕刻师都值得称赞”,为什么?(6 分) 答: 七、作文(70 分) 19.水,很柔弱,却力大无穷;水,生活中离不了它,却也常常带来灾难;水, 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水,又常常被人们用来打比方,表达特定的意义。 请以“如水的 ”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补写清楚横线上的内容,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和套作。 高三阶段性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12 1.(3 分)C (A 劲拔/遒劲都读 jìnɡ 、B 畜养/蓄养都读 xù 、D 愠怒/蕴藉都读 yùn )
2.(3分)C(A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B叹为观止:赞叹 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无事生非:本来没有问题,故意找岔子,制造纠 纷。)3.(3分)B(B“体现……例证”动宾搭配不当。) 4.(4分)答案:③①④②(4分)(错一处得0分)5.(5分)答案示例:人 生是一艘船,奋斗是桨,挫折是风浪,理想是彼岸。(比喻不合理,每处扣 分) 6.(3分)A(登记,登录。同《史记·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 7.(3分)B(③表现卜天璋敢于承担未请示上级,发官粮救灾的责任的刚勇之 气,⑥表现卜天璋不看重钱财,安贫乐道的精神)8.(3分)B(河南按察副使 程思廉提拔卜天璋,是卜天璋任饶州路总管之前) 9.(10分)(1)(3分)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兴办学 校;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消除。(“劭”1分,“复”1分,“弭”1 分) (2)3分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是1 分,“俟”1分,“且”1分) (3)(4分)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于 是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字,都切中时弊。(“会”1分,“因”1分, “凡”1分,“病”1分) 10.答案:(1)(2分)首联写绕舍的春水、日日来的群鸥,为下文抒发喜悦的心 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4分)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颔联把笔触 转向庭院,引出“客至”;颈联重笔浓墨,着意描画延客的情景;尾联请邻翁共 饮的细节把延客的气氛推向高潮。(每点1分) (3)(4分)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示例:①“花径不曾缘客 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 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虚写客至。(2分,找准诗句1分, 分析1分)②“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 主情份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 的融洽气氛。(2分,找准诗句1分,分析1分) 11.(8分)(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万里悲秋常作客(3)蓝田日 暖玉生烟(4)未云何龙不霁何虹(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梦回吹角连 营(7)登泰山而小天下(每空1分,有错字该处不得分)
2.(3 分)C(A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B 叹为观止:赞叹 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问题,故意找岔子,制造纠 纷。) 3.(3 分)B(B“体现……例证”动宾搭配不当。) 4.(4 分)答案:③①④②(4 分)(错一处得 0 分)5.(5 分)答案示例:人 生是一艘船,奋斗是桨,挫折是风浪,理想是彼岸。(比喻不合理,每处扣 1 分) 6.(3 分)A(登记,登录。同《史记·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 7.(3 分)B(③表现卜天璋敢于承担未请示上级,发官粮救灾的责任的刚勇之 气,⑥表现卜天璋不看重钱财,安贫乐道的精神)8.(3 分)B(河南按察副使 程思廉提拔卜天璋,是卜天璋任饶州路总管之前) 9.(10 分)(1)(3 分)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兴办学 校;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消除。(“劭”1 分,“复”1 分,“弭”1 分) (2)3 分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是 1 分,“俟”1 分,“且”1 分) (3)(4 分)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于 是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字,都切中时弊。(“会”1 分,“因”1 分, “凡”1 分,“病”1 分) 10.答案:⑴(2 分)首联写绕舍的春水、日日来的群鸥,为下文抒发喜悦的心 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⑵(4 分)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颔联把笔触 转向庭院,引出“客至”;颈联重笔浓墨,着意描画延客的情景;尾联请邻翁共 饮的细节把延客的气氛推向高潮。(每点 1 分) ⑶(4 分)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示例:①“花径不曾缘客 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 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虚写客至。(2 分,找准诗句 1 分, 分析 1 分)②“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 主情份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 的融洽气氛。(2 分,找准诗句 1 分,分析 1 分) 11.(8 分)(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万里悲秋常作客(3)蓝田日 暖玉生烟(4)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梦回吹角连 营(7)登泰山而小天下(每空 1 分,有错字该处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