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高级中学2012年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 语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矗立/罢黜 跻身/侪辈 螳臂当车/ 以一当十 B.簇拥/蹙额 峭拔/讥诮 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C.殷红/氤氲 付梓/尘滓 弦外之音/涎皮赖脸 D.载体/下载 痉挛/捷径 群英荟萃/猝然长逝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 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B.读者读了欧·亨利的世界名著《麦琪的礼物》后,总会觉得一股人生的苦味 猛地涌上心头,使人对这对苦难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充满了同情。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 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 音乐仍深得观众的喜爱。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喝彩紧箍咒韬光养诲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斐然玻璃钢要言不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蛰居绊脚石风流倜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倨傲高才生刀光箭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4月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 筋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 标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爱 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的天性被忽略了。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活泼的金 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 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险厄 B、退而论书策 策:对策 C、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根据 D、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 6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B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C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D而以公子为长者 7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射阳县高级中学 2012 年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 二 语 文 时间:150 分钟 总分: 160 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矗立 / 罢黜 跻身 / 侪辈 螳臂当车 / 以一当十 B.簇拥 / 蹙额 峭拔 / 讥诮 恃才傲物 / 舐犊情深 C.殷红 / 氤氲 付梓 / 尘滓 弦外之音 / 涎皮赖脸 D.载体 / 下载 痉挛 / 捷径 群英荟萃 / 猝然长逝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 分) A.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 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B.读者读了欧·亨利的世界名著《麦琪的礼物》后,总会觉得一股人生的苦味 猛地涌上心头,使人对这对苦难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充满了同情。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 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 音乐仍深得观众的喜爱。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喝彩 紧箍咒韬光养诲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斐然 玻璃钢 要言不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蛰居 绊脚石 风流倜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倨傲 高才生 刀光箭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4 月 4 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 筋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 标。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爱 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的天性被忽略了。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活泼的金 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 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险厄 B、退而论书策 策:对策 C、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根据 D、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 6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B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C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D 而以公子为长者 7 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见欺于王而负赵 C.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D.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晋升佼佼者悠哉游哉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B.收讫木板画惹事生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C.罗嗦消声器竹暴平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厮杀双轨制无耻谰言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长期以来,全球航空业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美欧市场一直稳居霸主地位。 特别是北美市场,无论在客流、物流,还是在盈利、资本市场表现等方面,都让 其他地区望尘莫及 B.2月11日,年仅48岁的流行乐坛天后惠特尼·休斯顿与世长辞。她生前对 歌迷一直态度温和,一团和气,她的去世引起了歌迷的极度伤心。 C.当下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长此以往,学生 自然目无全牛,窥一斑而不见全豹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 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 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 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 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 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 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 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 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 “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 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 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 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 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 “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A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 .见欺于王而负赵 C.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D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 晋升 佼佼者 悠哉游哉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B. 收讫 木板画 惹事生非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C. 罗嗦 消声器 竹暴平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 厮杀 双轨制 无耻谰言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 分) A.长期以来,全球航空业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美欧市场一直稳居霸主地位。 特别是北美市场,无论在客流、物流,还是在盈利、资本市场表现等方面,都让 其他地区望尘莫及。 B.2 月 11 日,年仅 48 岁的流行乐坛天后惠特尼·休斯顿与世长辞。她生前对 歌迷一直态度温和,一团和气,她的去世引起了歌迷的极度伤心。 C.当下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长此以往,学生 自然目无全牛,窥一斑而不见全豹。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 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 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 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 2013 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 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 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 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 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 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 “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 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 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 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 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 “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 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 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 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 杀,遂生束缚而柙xi木1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 随公子纠奔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今乃用之,可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1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2分)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 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 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 善于纳谏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4分) 译 文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分) 文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4分)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 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 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 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 杀,遂生束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 随公子纠奔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今乃用之,可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1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2 分)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 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 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 善于纳谏。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4 分) 译 文: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 分) 译 文: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4 分)
译 文 三、诗词鉴赏(8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 分)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 达感情的?(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1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 固。《史记》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 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3)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出 师表》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8)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9)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 后 ,如是而已。《师说》 (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赤 壁赋》 (12)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译 文: 三、诗词鉴赏(8 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9 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 分)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 达感情的?(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1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 固。《史记》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 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3)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出 师表》 (7)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8)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9)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 后, ,如是而已。 《师说》 (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赤 壁赋》 (12)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1题 祥和镇的怪事儿 贾淑玲 (1)祥和镇出了一件怪事儿,百余户人家的小镇上,每天都会有人发现自己家 丢了一样东西,而同时也会发现多出一件东西。最先发现这怪事儿的人是镇东卖 肉的王屠户 (2)王屠户一天早晨起来,习惯地去案板上拿刀,发现刀不见了,在原来放刀 的地方多了一个茶壶。他拿起茶壶仔细看,发现壶底有四个字:刘记茶馆 (3)王屠户一拳砸在案板上,心想,好你个刘茶水啊,半夜来抢走我的刀,摆 明了不让我做生意。留下一把破茶壸,明摆着向我示威嘛,我王屠户如果怕了你, 我就不姓王 (4)刘记茶馆的掌柜,小镇上的人都叫他刘茶水,之前是个摆茶水摊子的,后 来才开了茶馆。他刚起来,就听到门口王屠户杀猪般的叫声:“茶水刘,刘茶水, 你给我滚出来,欺负到老子头上了!” (5)刘茶水出门,看到王屠户一脸凶相,就问:“你一大早闲得难受吧? (6)王屠户没说话,上来就给了刘茶水一拳,刘茶水倒在地上,脸肿了起来。 王屠户说:“你再装,你自己干的好事,拿了我的刀,还留一个你店里的破茶壶, 明摆着欺负我呢。你是嫌我在你茶馆旁边做生意了吧,今儿给你个教训,我王屠 户不是好惹的。”说完走了,留下捂着脸的刘茶水在那发愣 (⑦)被打了的刘茶水回到茶馆里,心想,怎么会有我茶馆里的茶壶呢。他忍着 脸上的疼,清点了一下他的茶壶,的确是少了一个,他又发现,集中放茶壶的地 方多了一个大碗。拿起碗细看,觉得眼熟,猛地想起,这不是馄饨张家特制的大 碗嘛。他咬着牙气愤地想,好啊你个馄饨张,你让我挨了打,我和你没完 (8)刘茶水小跑着去了馄饨张的面馆,发现面馆里只有伙计在,一问,才知道, 馄饨张去了李铁匠家。刘茶水刚来到李铁匠家门口不远处,就看到李铁匠和馄饨 张抱在一起,在地上厮打得火热。他摸摸自己的脸,心里终于舒服了些,转身回 茶馆去了 (9)就这样,小小的祥和镇每天都有人丢东西,每天都有人打架,每天都有人 受伤,这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在祥和镇人的眼里,习惯就是习惯,没有人去问原 因 (10)终于有一天,赵裁缝早上起来,发现家里多了一个水桶。找来找去,竟然 什么东西也没丢。赵裁缝围着水桶转了两圈,这一转就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爹。他 打开一个柜子,拿出一双布鞋。在他小的时候,爹曾经和这布鞋的主人去外地, 回来时,身上能用的东西都进了路边的当铺。在一个破房子里过夜,醒来时,鞋 的主人不见了,就留下了这双布鞋。爹走回祥和镇时,脚是光着的,脚底磨破了 他也没动这双鞋。爹说,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咱再需要也不能动。后来 直没有打听到鞋主人的消息。爹上天享福的那天,把鞋传给了他。赵裁缝看着 布鞋,长出了一口气。他拎起水桶放在自家大门外的街道上。 (11)这一反常的行为,改变了小镇已有的习惯 12)药铺的孙掌柜发现自己丢了水桶,多了一盏油灯,就去街上想找小偷算账。 他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家的水桶在街道上好好地放着呢。一高兴,拎回去了。回 到药铺的孙掌柜看着那盏油灯发愣,他一拍脑袋,拎起油灯走到门外,左看右看, 最后把油灯挂在街边树丫上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8~21 题。 祥和镇的怪事儿 贾淑玲 (1)祥和镇出了一件怪事儿,百余户人家的小镇上,每天都会有人发现自己家 丢了一样东西,而同时也会发现多出一件东西。最先发现这怪事儿的人是镇东卖 肉的王屠户。 (2)王屠户一天早晨起来,习惯地去案板上拿刀,发现刀不见了,在原来放刀 的地方多了一个茶壶。他拿起茶壶仔细看,发现壶底有四个字:刘记茶馆。 (3)王屠户一拳砸在案板上,心想,好你个刘茶水啊,半夜来抢走我的刀,摆 明了不让我做生意。留下一把破茶壶,明摆着向我示威嘛,我王屠户如果怕了你, 我就不姓王 (4)刘记茶馆的掌柜,小镇上的人都叫他刘茶水,之前是个摆茶水摊子的,后 来才开了茶馆。他刚起来,就听到门口王屠户杀猪般的叫声:“茶水刘,刘茶水, 你给我滚出来,欺负到老子头上了!” (5)刘茶水出门,看到王屠户一脸凶相,就问:“你一大早闲得难受吧?” (6)王屠户没说话,上来就给了刘茶水一拳,刘茶水倒在地上,脸肿了起来。 王屠户说:“你再装,你自己干的好事,拿了我的刀,还留一个你店里的破茶壶, 明摆着欺负我呢。你是嫌我在你茶馆旁边做生意了吧,今儿给你个教训,我王屠 户不是好惹的。”说完走了,留下捂着脸的刘茶水在那发愣。 (7)被打了的刘茶水回到茶馆里,心想,怎么会有我茶馆里的茶壶呢。他忍着 脸上的疼,清点了一下他的茶壶,的确是少了一个,他又发现,集中放茶壶的地 方多了一个大碗。拿起碗细看,觉得眼熟,猛地想起,这不是馄饨张家特制的大 碗嘛。他咬着牙气愤地想,好啊你个馄饨张,你让我挨了打,我和你没完。 (8)刘茶水小跑着去了馄饨张的面馆,发现面馆里只有伙计在,一问,才知道, 馄饨张去了李铁匠家。刘茶水刚来到李铁匠家门口不远处,就看到李铁匠和馄饨 张抱在一起,在地上厮打得火热。他摸摸自己的脸,心里终于舒服了些,转身回 茶馆去了。 (9)就这样,小小的祥和镇每天都有人丢东西,每天都有人打架,每天都有人 受伤,这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在祥和镇人的眼里,习惯就是习惯,没有人去问原 因。 (10)终于有一天,赵裁缝早上起来,发现家里多了一个水桶。找来找去,竟然 什么东西也没丢。赵裁缝围着水桶转了两圈,这一转就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爹。他 打开一个柜子,拿出一双布鞋。在他小的时候,爹曾经和这布鞋的主人去外地, 回来时,身上能用的东西都进了路边的当铺。在一个破房子里过夜,醒来时,鞋 的主人不见了,就留下了这双布鞋。爹走回祥和镇时,脚是光着的,脚底磨破了, 他也没动这双鞋。爹说,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咱再需要也不能动。后来 一直没有打听到鞋主人的消息。爹上天享福的那天,把鞋传给了他。赵裁缝看着 布鞋,长出了一口气。他拎起水桶放在自家大门外的街道上。 (11)这一反常的行为,改变了小镇已有的习惯。 (12)药铺的孙掌柜发现自己丢了水桶,多了一盏油灯,就去街上想找小偷算账。 他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家的水桶在街道上好好地放着呢。一高兴,拎回去了。回 到药铺的孙掌柜看着那盏油灯发愣,他一拍脑袋,拎起油灯走到门外,左看右看, 最后把油灯挂在街边树丫上
(13)第二天,树丫上的油灯不见了 (14)祥和镇又出了一件怪事儿。如果谁家发现丢了东西,不用着急,在小镇上 转一圈,总能在谁家门口找到。自己多了的东西也被习惯性地放在自家门口,第 二天放在门口的东西也就不见了。小镇上再也看不到有人打架了。 (15)离小镇不远的一个破庙里,有两个乞丐在喝酒。其中一个说:“师兄,我 没说错吧,祥和镇的人本性并不坏。 (16)另一个乞丐喝了口酒说:“师弟,这次你赢了,我输得高兴。之前的祥和 镇像撒了火药,沾火就着,如今的祥和镇真的祥和了。 (17)“是啊,我们可以回去和师傅交差了,他老人家以后不用经常念叨他那双 布鞋了吧……”两人相视而笑。 (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 18.小说第10节写“一双布鞋”有何用意?(4分) 从小说看,祥和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20.分析小说使用的最突出的手法及其作用。(4分) 21.小说着力叙述了祥和镇的两件怪事儿,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六、语言表达(10分) 22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 通。(5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一一形形式式 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 士 ,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 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 ,失意的落叶 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一豪放飘 逸美 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 象征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 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232014年南京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下面是导游介绍太湖石的一段话, 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这段话。(不超过30字)(5分)
(13)第二天,树丫上的油灯不见了。 (14)祥和镇又出了一件怪事儿。如果谁家发现丢了东西,不用着急,在小镇上 转一圈,总能在谁家门口找到。自己多了的东西也被习惯性地放在自家门口,第 二天放在门口的东西也就不见了。小镇上再也看不到有人打架了。 (15)离小镇不远的一个破庙里,有两个乞丐在喝酒。其中一个说:“师兄,我 没说错吧,祥和镇的人本性并不坏。” (16)另一个乞丐喝了口酒说:“师弟,这次你赢了,我输得高兴。之前的祥和 镇像撒了火药,沾火就着,如今的祥和镇真的祥和了。” (17)“是啊,我们可以回去和师傅交差了,他老人家以后不用经常念叨他那双 布鞋了吧……”两人相视而笑。 (2011 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 18.小说第 10 节写“一双布鞋”有何用意?(4 分) 19.从小说看,祥和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20.分析小说使用的最突出的手法及其作用。(4 分) 21.小说着力叙述了祥和镇的两件怪事儿,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 分) 六、语言表达(10 分) 22 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 通。(5 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 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 士, ,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 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 ,失意的落叶, 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 逸, ,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 美”——象征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 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23 2014 年南京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下面是导游介绍太湖石的一段话, 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这段话。(不超过 30 字)(5 分)
眼前有一块太湖石,人称“美人腰”。她美就美在这杨柳细腰上,仿佛一位古代 穿素装的妙龄少女。据说,这位少女的“心肠”很好,谁如果把硬币从它的“心” 里扔进去,并且能把在底下一个孔洞流出的硬币接住,那您以后定能得到美少女 的热心帮助。 眼前有一块太湖 石 七、作文题(70分)(作文写在作文专用纸上) 24请以“重新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射阳县高级中学2012年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B、 语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2 B 3C 4 B 5 D 6、A 7 D 8.D(A.优哉游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B.木版画、惹是生非C.啰嗦、竹 报平安) 9.A(A.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 后。B.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褒贬失当。也和“态度温 和”表述重复。C.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望文生义。D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与语境中“两种说法”矛盾。) 10.D(A.“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成分残缺, “推行”后缺少“的措施”。C.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困难”) 六、文言文阅读(19分) 11.A(施加) 2.D(A,竟然;才。B,代词,指代管仲;代词,他的。C, 介词,到;介词,和。D,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然后,接着,再) 13.A(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 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 14.C(“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 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 力量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
眼前有一块太湖石,人称“美人腰”。她美就美在这杨柳细腰上,仿佛一位古代 穿素装的妙龄少女。据说,这位少女的“心肠”很好,谁如果把硬币从它的“心” 里扔进去,并且能把在底下一个孔洞流出的硬币接住,那您以后定能得到美少女 的热心帮助。 眼前有一块太湖 石 七、作文题(70 分)(作文写在作文专用纸上) 24 请以“重新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 800 字。 射阳县高级中学 2012 年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B、 语言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B 2 B 3 C 4 B 5 D 6、A 7 D 8.D(A.优哉游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B.木版画、惹是生非 C.啰嗦、竹 报平安) 9. A( A.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 后。B. 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褒贬失当。也和“态度温 和”表述重复。C.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望文生义。D.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与语境中“两种说法”矛盾。) 10. D (A .“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成分残缺, “推行”后缺少“的措施”。C.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困难”) 六、文言文阅读(19 分) 11. A(施加) 12. D(A,竟然;才。B,代词,指代管仲;代词,他的。C, 介词,到;介词,和。D,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然后,接着,再) 13. A(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 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 14. C(“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 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 力量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
15.(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 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 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 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 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 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 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 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 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 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 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 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 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 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 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 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 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 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 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 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 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 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 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 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 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 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 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 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诗词鉴赏(9分) 16(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分) “酒痕”表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 (2分)这里用凄冷的“细雨蒙蒙”(1分)和“骑驴入剑门”的失意举动(1 分),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1分)(感情也可答成:诗人不能 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 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仓廪实而知礼节,(2而御六气之辩(3)学而不思则罔 (4) 士不可以不弘毅
15. (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 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 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 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 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 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 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 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 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 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 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 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 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 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 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 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 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 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 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 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 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 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 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 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 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 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 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 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l 诗词鉴赏(9 分) 16 (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 分); “酒痕”表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 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 (2 分)这里用凄冷的“细雨蒙蒙”(1 分)和“骑驴入剑门”的失意举动(1 分),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1 分)(感情也可答成:诗人不能 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 四、名句名篇默写(12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仓廪实而知礼节, (2 而御六气之辩 (3)学而不思则罔 (4) 士不可以不弘毅
(5)入则无法家拂士(6)陟罚臧否 (⑦)箫鼓追随春社近(8)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金就砺则利 (10)术业有专攻 (11)凌万顷之茫 然(12)同是天涯沦落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8.(4分)“一双布鞋”引出赵裁缝的爹对赵裁缝“再需要也不能动别人的东 西”的教育,(1分)为赵裁缝把水桶放于自家大门外街上作铺垫,(1分)为 后文祥和镇新的习惯的形成提供契机(或提供转折点),(1分)为文末两个乞 丐交代怪事儿出现缘由埋下伏笔。(1分) 19.(6分)(1)脾气暴躁,鲁莽粗暴。镇上人发现家里少了东西就像撒了火 药找怀疑的对象算账甚至大打出手。(2)不善思考,不思改变。镇上人不去思 考家里为何丢东西、多东西,反而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3)本性善良淳朴 镇上人发现丢的东西较容易在谁家门口找到,就把家里多的东西也放于家门口便 于他人寻找。(每点2分) 20.(4分)对比(1分)将祥和镇人之前丢东西就去找人算账打架和之后主动 将别人丢的东西放在家门外便于别人寻找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祥和镇人虽脾 气暴躁但本性不坏的特点,(1分)强化了善意举动的良好影响,(1分)增强 了小说情节的起伏感。(1分) 21.(6分)(1)人性的善良有时需要引领和激发。(2)面对奇怪的事件要善 思其因,寻求解决之道。(3)面对不良习惯不能盲目安于现状,要勇于打破。 (4)不可为自我之需游戏他人生活,破坏一方祥和。(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六、语言表达(10分) 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思念的圆月沉郁顿挫渲染 烘托(其它合理的亦可,每空1分,语言优美再给1分) 23.参考答案:眼前有一块太湖石,形状细长,中间有孔,与底下的孔洞相通, 硬币能从孔中穿过。 七、作文题(70分)略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陟罚臧否 (7)箫鼓追随春社近 (8)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金就砺则利 (10)术业有专攻 (11)凌万顷之茫 然 (12)同是天涯沦落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8.(4 分)“一双布鞋”引出赵裁缝的爹对赵裁缝“再需要也不能动别人的东 西”的教育,(1 分)为赵裁缝把水桶放于自家大门外街上作铺垫,(1 分)为 后文祥和镇新的习惯的形成提供契机(或提供转折点),(1 分)为文末两个乞 丐交代怪事儿出现缘由埋下伏笔。(1 分) 19.(6 分)(1)脾气暴躁,鲁莽粗暴。镇上人发现家里少了东西就像撒了火 药找怀疑的对象算账甚至大打出手。(2)不善思考,不思改变。镇上人不去思 考家里为何丢东西、多东西,反而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3)本性善良淳朴。 镇上人发现丢的东西较容易在谁家门口找到,就把家里多的东西也放于家门口便 于他人寻找。(每点 2 分) 20.(4 分)对比(1 分)将祥和镇人之前丢东西就去找人算账打架和之后主动 将别人丢的东西放在家门外便于别人寻找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祥和镇人虽脾 气暴躁但本性不坏的特点,(1 分)强化了善意举动的良好影响,(1 分)增强 了小说情节的起伏感。(1 分) 21.(6 分)(1)人性的善良有时需要引领和激发。(2)面对奇怪的事件要善 思其因,寻求解决之道。(3)面对不良习惯不能盲目安于现状,要勇于打破。 (4)不可为自我之需游戏他人生活,破坏一方祥和。(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六、语言表达(10 分) 22 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 思念的圆月 沉郁顿挫 渲染 烘托(其它合理的亦可,每空 1 分,语言优美再给 1 分) 23.参考答案:眼前有一块太湖石,形状细长,中间有孔,与底下的孔洞相通, 硬币能从孔中穿过。 七、作文题(70 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