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2届高三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语文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诳语/东游西逛妊娠/披发左衽沮丧/越俎代庖 B.拮据/前倨后恭攻讦/宵衣旰食炽烈/独树一帜 C.陨石/殒身不恤桑梓/莘莘学子摭拾/遮人耳目 D.饿殍/桴鼓相应古刹/铩羽而归渎职/舐犊情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由 于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锡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 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C.面对千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翘首期盼,如何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不仅牵动着 整个社会的神经,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D.常州的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成为海内外游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3.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该项研究可以推导出的结论。(不超过30字)(4分) 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展开一项研究,他们让13名年轻的健康男性受试者暴露在脉 冲调制在902.4兆赫的手机通信信号中,时间长达33分钟。随后研究人员 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扫描。结果显示,受试者暴露在手机辐 射中的头部一侧的大脑前颞叶的葡萄糖代谢率大幅降低。常用的全球通(GSM) 手机信号频段就是900兆赫。研究人员解释说,葡萄糖是供给大脑活动的主要 能量来源,大脑葡萄糖代谢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功能的状况。葡萄糖 代谢水平下降表明,大脑局部神经元活动受到抑制,是脑功能失调的表现之 4.2011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下面是鲁迅的好友孙伏园为先生撰写的一幅挽 联,请根据句意间的逻辑关系排定恰当的的语序,并用简明的语言点评其表达特 色。(5分) ①痛毁灭②一生呐喊③十月噩耗④叹而已⑤热风奔流⑥刈野 草⑦万众彷徨⑧踏莽原 上联: 下联: 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 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 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 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江苏省常州市 2012 届高三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一、语文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诳语/东游西逛 妊娠/披发左衽 沮丧/越俎代庖 B.拮据/前倨后恭 攻讦/宵衣旰食 炽烈/独树一帜 C.陨石/殒身不恤 桑梓/莘莘学子 摭拾/遮人耳目 D.饿殍/桴鼓相应 古刹/铩羽而归 渎职/舐犊情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由 于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锡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 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C.面对千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翘首期盼,如何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不仅牵动着 整个社会的神经,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D.常州的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成为海内外游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3.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该项研究可以推导出的结论。(不超过 30 字)(4 分) 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展开一项研究,他们让 13 名年轻的健康男性受试者暴露在脉 冲调制在902.4兆赫的手机通信信号中,时间长达33分钟。随后研究人员 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扫描。结果显示,受试者暴露在手机辐 射中的头部一侧的大脑前颞叶的葡萄糖代谢率大幅降低。常用的全球通(GSM) 手机信号频段就是900兆赫。研究人员解释说,葡萄糖是供给大脑活动的主要 能量来源,大脑葡萄糖代谢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功能的状况。葡萄糖 代谢水平下降表明,大脑局部神经元活动受到抑制,是脑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 4.2011 年是鲁迅诞辰 130 周年。下面是鲁迅的好友孙伏园为先生撰写的一幅挽 联,请根据句意间的逻辑关系排定恰当的的语序,并用简明的语言点评其表达特 色。(5 分) ①痛毁灭 ②一生呐喊 ③十月噩耗 ④叹而已 ⑤热风奔流 ⑥刈野 草 ⑦万众彷徨 ⑧踏莽原 上联: 下联: 特 点: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 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 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 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颎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 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 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 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允恭对曰:“以 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颖甚善其言。 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 奉之。前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 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 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 无神矣。”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 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 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 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杀。”意在浙狱,颖曰:“臣不 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杀也。”帝为之默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即授京秩。 秩:俸禄 B.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臣 咎:责怪 C.援据经史,切当事情 切:符合 D.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 屈:曲解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胡颖“不喜邪佞”的一组是(3分) ①成童即能倍诵诸经②所至毁*祠数千区③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④ 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⑤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⑥荣王府 十二人行劫,颖悉斩 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他想跟从哥哥学习弓箭骑马,但目前勉励他要 承继世代读书的家风。 B.胡颖拆除衡州一座灵祠,修建了来谂堂奉养母亲,他怀疑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于是在晚上独坐在屋子里观察。 C.潮州的百姓和先后在潮州任职的官员都信奉并礼敬寺庙里的一条大蛇,胡颖用 事实向大家证明这不过是条普通的蛇而已。 D.胡颖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他为官正直,刚毅果断,面对皇帝意有所指的问询, 他也能坦然直言相告,令皇帝无言以对 8.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 (2) 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 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村杜甫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 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 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 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允恭对曰:“以 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颖甚善其言。 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 奉之。前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 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 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 无神矣。”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 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 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 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杀。”意在浙狱,颖曰:“臣不 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杀也。”帝为之默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登进士第,即授京秩。 秩:俸禄 B.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臣 咎:责怪 C.援据经史,切当事情 切:符合 D.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 屈:曲解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胡颖“不喜邪佞”的一组是(3 分) ①成童即能倍诵诸经②所至毁*祠数千区③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④ 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⑤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⑥荣王府 十二人行劫,颖悉斩 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 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胡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他想跟从哥哥学习弓箭骑马,但目前勉励他要 承继世代读书的家风。 B.胡颖拆除衡州一座灵祠,修建了来谂堂奉养母亲,他怀疑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于是在晚上独坐在屋子里观察。 C.潮州的百姓和先后在潮州任职的官员都信奉并礼敬寺庙里的一条大蛇,胡颖用 事实向大家证明这不过是条普通的蛇而已。 D.胡颖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他为官正直,刚毅果断,面对皇帝意有所指的问询, 他也能坦然直言相告,令皇帝无言以对。 8.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 (2) 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3) 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 三、古诗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 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 表现“幽”的。 (3分) (4) 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 (2)其间旦暮闻何 物 往往取酒还 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3)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4)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无丝竹之乱耳, 。(周敦颐《陋室铭》) (6)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 ,为万世开 太平。(张载《张子语录》) (7)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 题小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空荡荡的院子 张蛰 那个院子自从没了他们的声音,就开始了长时间的空旷和寂寞 以前回家,我都是坐在堂屋的那把自制沙发上跟他们说话,有时也坐在小板凳上 或者门口的那块青条石上。现在,我只能跑到哥哥家的苹果地里,坐在一堆土前, 对着里面自言自语,诉说这世他们见过无数次的平淡无奇的喜怒哀乐。风总是从 那堆土后轻轻地刮过来,吹我的脸。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消息,那些风就是他 们从另一个世界看我的目光。我一动不动,让风尽情地抚摸我。有一回,我忽然 无来由地大悲大痛,就在风里大哭一场。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哭声,没有我的哭 声,他们不放心。 他们非常担心过我的生活,不知道这个唯一去读了书的儿子会走进一个 怎样的世界一一那个时候,我的心态我的种种言行都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早知道 这样,让你念什么书呢?早知这样,把你当条狗养多好……这是我活到二十多岁 的时候带给他们养儿的收获和教训。直到我25岁上结婚,26岁上有子,他们这 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以后慢慢就好了 我的确按照他们希望的在变好。上班,吃饭,睡觉,带着孩子去公园, 周末去院子里看他们。我开始抽烟,我们互相发烟,在门口的青条石上一支接 支地抽。女儿对着他们喊:“爷爷奶奶!”他们慈祥满面。那是我不曾见过的慈 祥。我知道,他们老了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 分)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 表现“幽”的。 (3 分) (4) 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 (2)其间旦暮闻何 物, 。 ,往往取酒还 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3)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4)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无丝竹之乱耳, 。(周敦颐《陋室铭》) (6)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 ,为万世开 太平。(张载《张子语录》) (7)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 题小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空荡荡的院子 张蛰 那个院子自从没了他们的声音,就开始了长时间的空旷和寂寞。 以前回家,我都是坐在堂屋的那把自制沙发上跟他们说话,有时也坐在小板凳上, 或者门口的那块青条石上。现在,我只能跑到哥哥家的苹果地里,坐在一堆土前, 对着里面自言自语,诉说这世他们见过无数次的平淡无奇的喜怒哀乐。风总是从 那堆土后轻轻地刮过来,吹我的脸。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消息,那些风就是他 们从另一个世界看我的目光。我一动不动,让风尽情地抚摸我。有一回,我忽然 无来由地大悲大痛,就在风里大哭一场。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哭声,没有我的哭 声,他们不放心。 他们非常担心过我的生活,不知道这个唯一去读了书的儿子会走进一个 怎样的世界——那个时候,我的心态我的种种言行都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早知道 这样,让你念什么书呢?早知这样,把你当条狗养多好……这是我活到二十多岁 的时候带给他们养儿的收获和教训。直到我 25 岁上结婚,26 岁上有子,他们这 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以后慢慢就好了。 我的确按照他们希望的在变好。上班,吃饭,睡觉,带着孩子去公园, 周末去院子里看他们。我开始抽烟,我们互相发烟,在门口的青条石上一支接一 支地抽。女儿对着他们喊:“爷爷奶奶!”他们慈祥满面。那是我不曾见过的慈 祥。我知道,他们老了
我决心把他们带到城里去。住住楼房,打打电话,逛逛公园,早晚也在 护城河沿上溜达溜达,和其他的城里人谈谈孩子和更小的孩子,谈谈以前的陈芝 麻烂谷子。他们去了,又回了。他们不习惯 他们又回到乡下的那个院落,喂鸡,喂鸭,养猫,养狗。院子里日升日 落,下雨起雾,开门关门,院门吱吱呀呀地响。他们老了,他们的老超过了我的 想象。我站在门口,手牵女儿,在正午的阳光下,看他们睡着在院子里的那棵槐 树下,一左一右,狗卧一旁,猫躺身上,鸡在啄他们脚上的烂菜叶。女儿喃喃自 语:“爷爷奶奶……”我攥紧了她的小手。我站在门口,真不想迈进门里去,真 不想叫醒他们。 他们中的一个,终于躺倒在我的怀里。在医院里,我抱着,也是揽着, 他大口大口地艰难喘气,艰难地把脸转过来,艰难地说,咱们回家吧。一辈子没 这样求过人,这是他最后的愿望。 院子从此少了一半的声音。院门再开再关,声音听起来夸张地刺耳。那 种衰败是从院门的青石开始,再没有人去坐在上面抽烟,我看见尘土正侵进青条 石细微的纹路里。我看见院落的各处开始有脱落的墙皮,泛起的白碱……我努力 地消除它们的存在,都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窗棂有根木条折了,要修,她反对。 锅屋墙该刷了,她反对。堂屋的地面该用水泥补了,她反对。那把自制的沙发皮 裂了,需要换个新沙发了,她反对。她在静静地等待一个时间的到来。哪儿都不 去,守候着一个显得衰败而渐渐空荡的院子。 十年有多长?她把一只猫喂走又把一只猫喂成,那只家狗实在受不了 个庭院的寂寞,在六年的时候趴在屋角的一堆草里,再也没有从夜里醒来。鸡鸭 也不养了,她说想素净,不想再在早晨听到鸡飞狗跳的声音。院子的落寞时间太 久,让她对声音开始害怕。没有人知道她内心到底有多寂寞有多冷—一就像她晚 年雾濛濛的眼神,让人无法再看清看到底。她可能清晨了还感觉是晩上,傍晩时 又以为是阴天的正午。有好几次,她说,你父亲从地里回来了,扛着锄头,你去 接过来。突然有一天,她开始对我交待一些事情,地点,时间,人,事,一清 楚。老家的屋怎么办,还有的一千块钱怎么办,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家的儿孙读书, 他们将来的营生。你要照顾着他们啊,我们家,就你是个读书人。她清清楚楚地 说。交待好一切她觉得应该交待的事情,就在我不在的某一天,她忍着疼痛走了, 离开这个院子 他们把一个院子彻底交给了我,他们把一切都带走了,只剩下这个空荡 荡的院落。我握着女儿的手,再没有招呼的对象。那把破沙发的对面,再没有 对苍老的脸。我再没有勇气坐在门口的那块青条石上,我再也推不开那扇永不会 上锁的院门。 空荡荡的院子。我回家,我从千里之外的地方顶风淋雨冒雪回家,再给 谁看呢? 11.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父母”的形象特点。(6分) 12.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我活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带给他们养儿的收获和教 训”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分) 13.文中第八自然段连用四个“她反对”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 14.本文以“空荡荡的院子”为题,文中也多次描写院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 图。(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我决心把他们带到城里去。住住楼房,打打电话,逛逛公园,早晚也在 护城河沿上溜达溜达,和其他的城里人谈谈孩子和更小的孩子,谈谈以前的陈芝 麻烂谷子。他们去了,又回了。他们不习惯。 他们又回到乡下的那个院落,喂鸡,喂鸭,养猫,养狗。院子里日升日 落,下雨起雾,开门关门,院门吱吱呀呀地响。他们老了,他们的老超过了我的 想象。我站在门口,手牵女儿,在正午的阳光下,看他们睡着在院子里的那棵槐 树下,一左一右,狗卧一旁,猫躺身上,鸡在啄他们脚上的烂菜叶。女儿喃喃自 语:“爷爷奶奶……”我攥紧了她的小手。我站在门口,真不想迈进门里去,真 不想叫醒他们。 他们中的一个,终于躺倒在我的怀里。在医院里,我抱着,也是揽着, 他大口大口地艰难喘气,艰难地把脸转过来,艰难地说,咱们回家吧。一辈子没 这样求过人,这是他最后的愿望。 院子从此少了一半的声音。院门再开再关,声音听起来夸张地刺耳。那 种衰败是从院门的青石开始,再没有人去坐在上面抽烟,我看见尘土正侵进青条 石细微的纹路里。我看见院落的各处开始有脱落的墙皮,泛起的白碱……我努力 地消除它们的存在,都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窗棂有根木条折了,要修,她反对。 锅屋墙该刷了,她反对。堂屋的地面该用水泥补了,她反对。那把自制的沙发皮 裂了,需要换个新沙发了,她反对。她在静静地等待一个时间的到来。哪儿都不 去,守候着一个显得衰败而渐渐空荡的院子。 十年有多长?她把一只猫喂走又把一只猫喂成,那只家狗实在受不了一 个庭院的寂寞,在六年的时候趴在屋角的一堆草里,再也没有从夜里醒来。鸡鸭 也不养了,她说想素净,不想再在早晨听到鸡飞狗跳的声音。院子的落寞时间太 久,让她对声音开始害怕。没有人知道她内心到底有多寂寞有多冷——就像她晚 年雾濛濛的眼神,让人无法再看清看到底。她可能清晨了还感觉是晚上,傍晚时 又以为是阴天的正午。有好几次,她说,你父亲从地里回来了,扛着锄头,你去 接过来。突然有一天,她开始对我交待一些事情,地点,时间,人,事,一清二 楚。老家的屋怎么办,还有的一千块钱怎么办,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家的儿孙读书, 他们将来的营生。你要照顾着他们啊,我们家,就你是个读书人。她清清楚楚地 说。交待好一切她觉得应该交待的事情,就在我不在的某一天,她忍着疼痛走了, 离开这个院子。 他们把一个院子彻底交给了我,他们把一切都带走了,只剩下这个空荡 荡的院落。我握着女儿的手,再没有招呼的对象。那把破沙发的对面,再没有一 对苍老的脸。我再没有勇气坐在门口的那块青条石上,我再也推不开那扇永不会 上锁的院门。 空荡荡的院子。我回家,我从千里之外的地方顶风淋雨冒雪回家,再给 谁看呢? 11.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父母”的形象特点。(6 分) 12.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我活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带给他们养儿的收获和教 训”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 分) 13.文中第八自然段连用四个“她反对”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 分) 14.本文以“空荡荡的院子”为题,文中也多次描写院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 图。(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 蒋劲松 这些年来国内的专家名声颇为狼藉,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科技界屡屡发生学术 不端行为之外,专家们向民众发言的糟糕记录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今天这个科技 时代,民众本来对专家的科普是非常相信崇拜的。结果,专家们拍着胸脯向民众 保证的事情一次次落空,导致专家的信誉扫地。 我们很少听到专家在公共媒体上向民众警示高科技的潜在风险。日本福岛核电站 严重的核事故,从一开始发生到后来的不断失控,我们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的专家 科普,基调都是要人们放心,小问题,很快就能搞定,影响不大等等。实际上, 事故后来的发展几乎总是突破了专家们早前的预测。 这些专家们究竟是自己也没有能力预测事态的演变,而故意假装自己一切尽在掌 握呢?还是明明知道事态会恶化,故意朝乐观的方向预测呢?无论哪一种情形, 都有负于民众的信任和期望,败坏了科学普及的声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专家 们的科学普及,就会变成笑柄,无人理睬。而绝望无助的民众,只能去听信各种 耸人听闻的谣言。 为什么专家们的科普,脱离了其本来应有的严谨客观的要求,变成了报喜不报忧 的维稳宣传呢?除了知识上的限制之外,主要的原因是专家们没有正确地理解科 学传播的真正宗旨。近代以来,科学普及曾经是科学主义的重要工具,自觉地承 担所谓启蒙的重任。国人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传统经学思维,用在科 学形象的维护上,不敢正视科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缺点,为科学讳, 把科学打造成无人格的现代神。如梁启超被协和医院的大夫错割了肾脏,却不敢 坚持科学精神,如实向公众告知,而隐瞒这一事实。此类做法,后来成为专家向 民众发言的潜规则。 这样的科普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当然可以使有关部门推广核电没有阻力,减少沟 通成本,加快产业化速度,看起来的确是很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民众 对核电安全性的盲目信仰,也使得核电缺乏必要的民众监督,白白地丧失了最重 要的核安全保障力量。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站出来以专家身份说服民众放心的人士,会从要推广科 学技术获得巨大利益。比如,核电站专家会强调核电很安全,而手上攥着一大把 转基因制种公司股票的科学家会强调转基因很安全,而受雇于孟山都的科普专家 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转基因的优点。 因此,有必要恢复科学传播应该具有的品格:要准确客观地介绍科学技术可能产 生的后果和影响,避免报喜不报忧的掩饰和夸大。在介绍科学技术时,要防止利 益相关方把科学传播作为谋求私利和利益集团的工具。传播者要如实介绍自己与 这项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科学传播的主力应该由那些相对独立和公信 力较好的自由撰稿人与NGO组织的专家来担任。科学传播应该主要侧重介绍科学 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正面效应早已由力主开发的专家和公司炒 作得人人皆知了。为了平衡,也为了预警和安全起见,应该加强民众对于科学技 术风险的批判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16.文章认为造成专家科普信誉扫地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四段提到的“潜规则”具体指什么?作者运用这个词有 什么样的意味?(6分) 七、作文(70分)
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 蒋劲松 这些年来国内的专家名声颇为狼藉,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科技界屡屡发生学术 不端行为之外,专家们向民众发言的糟糕记录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今天这个科技 时代,民众本来对专家的科普是非常相信崇拜的。结果,专家们拍着胸脯向民众 保证的事情一次次落空,导致专家的信誉扫地。 我们很少听到专家在公共媒体上向民众警示高科技的潜在风险。日本福岛核电站 严重的核事故,从一开始发生到后来的不断失控,我们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的专家 科普,基调都是要人们放心,小问题,很快就能搞定,影响不大等等。实际上, 事故后来的发展几乎总是突破了专家们早前的预测。 这些专家们究竟是自己也没有能力预测事态的演变,而故意假装自己一切尽在掌 握呢?还是明明知道事态会恶化,故意朝乐观的方向预测呢?无论哪一种情形, 都有负于民众的信任和期望,败坏了科学普及的声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专家 们的科学普及,就会变成笑柄,无人理睬。而绝望无助的民众,只能去听信各种 耸人听闻的谣言。 为什么专家们的科普,脱离了其本来应有的严谨客观的要求,变成了报喜不报忧 的维稳宣传呢?除了知识上的限制之外,主要的原因是专家们没有正确地理解科 学传播的真正宗旨。近代以来,科学普及曾经是科学主义的重要工具,自觉地承 担所谓启蒙的重任。国人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传统经学思维,用在科 学形象的维护上,不敢正视科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缺点,为科学讳, 把科学打造成无人格的现代神。如梁启超被协和医院的大夫错割了肾脏,却不敢 坚持科学精神,如实向公众告知,而隐瞒这一事实。此类做法,后来成为专家向 民众发言的潜规则。 这样的科普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当然可以使有关部门推广核电没有阻力,减少沟 通成本,加快产业化速度,看起来的确是很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民众 对核电安全性的盲目信仰,也使得核电缺乏必要的民众监督,白白地丧失了最重 要的核安全保障力量。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站出来以专家身份说服民众放心的人士,会从要推广科 学技术获得巨大利益。比如,核电站专家会强调核电很安全,而手上攥着一大把 转基因制种公司股票的科学家会强调转基因很安全,而受雇于孟山都的科普专家 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转基因的优点。 因此,有必要恢复科学传播应该具有的品格:要准确客观地介绍科学技术可能产 生的后果和影响,避免报喜不报忧的掩饰和夸大。在介绍科学技术时,要防止利 益相关方把科学传播作为谋求私利和利益集团的工具。传播者要如实介绍自己与 这项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科学传播的主力应该由那些相对独立和公信 力较好的自由撰稿人与 NGO 组织的专家来担任。科学传播应该主要侧重介绍科学 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正面效应早已由力主开发的专家和公司炒 作得人人皆知了。为了平衡,也为了预警和安全起见,应该加强民众对于科学技 术风险的批判。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 分) 16.文章认为造成专家科普信誉扫地的原因有哪些?(6 分)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四段提到的“潜规则”具体指什么?作者运用这个词有 什么样的意味?(6 分) 七、作文(70 分)
18.请以“你不能改变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学业水平监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B(A.kung/ guang ren JU/z;B.j/jjie/ gan chi i/zhi C yun zi/shen zhi/zhe D pido/fu cha/sh a du) 2C(A缺少中心语,可以在“西欧哪个象牙塔走出来”后加“人”;B项“宗旨” 和“以…为目的”杂糅;D项,语序不当,应将“备受”放到“海内外游客” 之前) 3.【参考答案】手机辐射抑制大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影响脑功能。 4.【参考答案】上联:⑧⑥⑤② 下联:①④③⑦ 评点示例:用鲁迅先生所著数名及所主编之刊名缀为一联,构思精巧:高度评价 鲁迅先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表达民众痛失“民族魂”的沉痛心情,含义深 远。(“构思”和“含义”各1分,语言准确连贯1分) 5.【参考答案】D(屈:使……弯曲,引申为枉曲) 6.C(①表现的是胡颖聪明好学,⑥表现的是胡颖“临政善断,不畏强御”) 7.【参考答案】B(胡颖“必瞑坐此室,察影响”是为了证明并无神异之事) 8.(1)【参考答案】赵家的几位舅舅认为他很像自己,常常对他加以称赏和品 评。(3分,句意通顺1分,“类”“每”各1分 (2)【参考答案】胡颖经常穿着一般人的衣服在各军营间行走,观察了解士兵 的想法和动向,三鼓时分才回来。(4分,句意通顺1分“微服”“志向”“ 鼓”各1分) (3)【参考答案】下公文至潮州命令寺僧把大蛇抬起来,用栅槛把它关在里面 (3分,句意通顺1分,“檄”“载以阑槛”语序调整1分) 9.(1)【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 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 自适和惬意。 2)【参考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 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 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来源:学§科§网] (3)【参考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 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 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 10.(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有 (3)晓镜但愁云鬓改 (4)一樽还酹江月 (5)无案牍之劳形 (6)为往圣继绝学 (7)寄意寒星荃不察
18.请以“你不能改变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学业水平监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 【参考答案】B(A.kuáng/guàng rèn jǔ/zǔ; B.jū/jù jié/gàn chìi/zhì; C.yǔn zǐ/shēn zhí/zhē D.piǎo/fú chà/sh ā dú) 2C(A 缺少中心语,可以在“西欧哪个象牙塔走出来”后加“人”;B 项“宗旨” 和“以……为目的 ”杂糅;D 项,语序不当,应将“备受”放到“海内外游客” 之前) 3. 【参考答案】手机辐射抑制大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影响脑功能。 4. 【参考答案】上联:⑧⑥⑤② 下联:①④③⑦ 评点示例:用鲁迅先生所著数名及所主编之刊名缀为一联,构思精巧;高度评价 鲁迅先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表达民众痛失“民族魂”的沉痛心情,含义深 远。(“构思”和“含义”各 1 分,语言准确连贯 1 分) 5. 【参考答案】D(屈:使……弯曲,引申为枉曲) 6. C(①表现的是胡颖聪明好学,⑥表现的是胡颖“临政善断,不畏强御”) 7. 【参考答案】B(胡颖“必瞑坐此室,察影响”是为了证明并无神异之事) 8.(1)【参考答案】赵家的几位舅舅认为他很像自己,常常对他加以称赏和品 评。(3 分,句意通顺 1 分,“类”“每”各 1 分) (2)【参考答案】胡颖经常穿着一般人的衣服在各军营间行走,观察了解士兵 的想法和动向,三鼓时分才回来。(4 分,句意通顺 1 分“微服”“志向”“三 鼓”各 1 分) (3) 【参考答案】下公文至潮州命令寺僧把大蛇抬起来,用栅槛把它关在里面。 (3 分,句意通顺 1 分,“檄”“ 载以阑槛”语序调整 1 分) 9. (1)【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 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 清流绕宅而过(1 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 自适和惬意。 (2)【参考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 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 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 1 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来源:学§科§网] (3)【参考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 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 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 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 分) 10. (1)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 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有 (3) 晓镜但愁云鬓改 (4) 一樽还酹江月 (5) 无案牍之劳形 (6) 为往圣继绝学 (7) 寄意寒星荃不察
11.【参考答案】①父母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勤劳节俭;③难以割舍故 土和家园,心中记挂的是子女儿孙;④情感深厚,但不善于表达;⑤精神上贫困, 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无法理解读书的儿子。(答对一点给1分,答出五点给6 分,意思对即可) 12.【参考答案】作为唯一读了书走出去的儿子,本应该让父母骄傲,替父母分 忧,但“我”反而让父母无法理解,非常担心,反映了“我”对自己过去不顾父 母感受,不主动与父母交心的行为的反省和内疚。(4分) 13.【参考答案】①母亲节俭,舍不得花钱;②母亲恋旧,担心修补会改变院子 原来的样子,因为这里寄托着母亲对离去的亲人的情感;③表现了母亲在父亲离 世后内心的寂寞和冷。(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14.【参考答案】①本文围绕院子选择和组织材料,院子具有线索作用;②父母 离开院子又回到院子,表现了他们对故土和家园难以割舍:借院子的渐渐衰败和 空荡来表现父母的衰老并离去:③借“空荡荡的院子”表达作者在父母离开后失 去家园和情感寄托的空虚和伤感,院子也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 15.【参考答案】首先指出专家科普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接 着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之道,要恢复科学传播应具有的品格。 (6分,每点2分) 16.【参考答案】①专家科普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②专家没有正确地理解科学 传播的真正宗旨;③有些专家的科普包含了利益的诉求。(6分,每点2分) 17.【参考答案】潜规则是指:无论如何都要维护科学的光辉形象,不向民众告 知或警示科技发展可能的后果和潜在的风险,不让民众对科学产生疑虑。(4分) 运用这个词隐含了作者对此的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11. 【参考答案】①父母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勤劳节俭;③难以割舍故 土和家园,心中记挂的是子女儿孙;④情感深厚,但不善于表达;⑤精神上贫困, 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无法理解读书的儿子。(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出五点给 6 分,意思对即可) 12. 【参考答案】作为唯一读了书走出去的儿子,本应该让父母骄傲,替父母分 忧,但“我”反而让父母无法理解,非常担心,反映了“我”对自己过去不顾父 母感受,不主动与父母交心的行为的反省和内疚。(4 分) 13. 【参考答案】①母亲节俭,舍不得花钱;②母亲恋旧,担心修补会改变院子 原来的样子,因为这里寄托着母亲对离去的亲人的情感;③表现了母亲在父亲离 世后内心的寂寞和冷。(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得 4 分) 14. 【参考答案】①本文围绕院子选择和组织材料,院子具有线索作用;②父母 离开院子又回到院子,表现了他们对故土和家园难以割舍;借院子的渐渐衰败和 空荡来表现父母的衰老并离去;③借“空荡荡的院子”表达作者在父母离开后失 去家园和情感寄托的空虚和伤感,院子也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每点 2 分,意思 对即可) 15. 【参考答案】首先指出专家科普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接 着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之道,要恢复科学传播应具有的品格。 (6 分,每点 2 分) 16. 【参考答案】①专家科普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②专家没有正确地理解科学 传播的真正宗旨;③有些专家的科普包含了利益的诉求。(6 分,每点 2 分) 17. 【参考答案】潜规则是指:无论如何都要维护科学的光辉形象,不向民众告 知或警示科技发展可能的后果和潜在的风险,不让民众对科学产生疑虑。(4 分) 运用这个词隐含了作者对此的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