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设计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导航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1.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及表现 2.结合明朝末年以来中国的现实状况,全面掌握中国向西方学 习的表现及结果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导航 素养·目标定位 1.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及表现 2.结合明朝末年以来中国的现实状况,全面掌握中国向西方学 习的表现及结果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目 标 素 养
知识概览 导航 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本土化 中华文化 在交流中 佛教对中国宗教、文学艺术、建筑等 发展 影响较大 西学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政治、思 中华文化的 想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意义 中国汉字、儒学、社会制度、佛教及 中华文化 其他文化深刻影响东亚、东南亚地区 对世界的 影响 以四大发明和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 文化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知 识 概 览 导航
导航 课前·基础认知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本土化历程及影响 (1)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 传入中国。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 文化相融合。 (3)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 (4)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 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导航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本土化历程及影响 (1)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 佛教 传入中国。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 文化相融合。 (3)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 本土化 。 (4)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 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课前·基础认知
(⑤)佛教文化传入的影响 ①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 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 影响。 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 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中国的 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 化的瑰宝
导航 (5)佛教文化传入的影响 ①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 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 影响。 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 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中国的 建筑艺术 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 化的瑰宝
导 2.明末清初西方知识的传入 ()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 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 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2)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 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 中国
导航 2.明末清初西方知识的传入 (1)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 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 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几何原本 》 《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2)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 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 中国
导航 3.19世纪中后期西学的传入及影响 (①概况 ①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 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 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 99 ②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 在北 京设立
导航 3.19世纪中后期西学的传入及影响 (1)概况 ①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 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 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 ②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 京师同文馆 在北 京设立
③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 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 ④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 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 (2)影响:这一时期,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 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 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 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 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导航 ③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 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 ④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 馆 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 (2)影响:这一时期,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 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 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 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 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4.20世纪早期西学的传入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 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 的思想。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 主主义者开始接受 ,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 的出路。 3)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导航 4.20世纪早期西学的传入 (1)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 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 民主与科学 的思想。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 主主义者开始接受 马克思主义 ,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 的出路。 (3)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