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设计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1.分析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具体史实和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掌握民国时期不同阶段官员选拔制度的具体史实,理解近代 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和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3.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建设的 措施和影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是和我国 国情相适应的,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航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1.分析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具体史实和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掌握民国时期不同阶段官员选拔制度的具体史实,理解近代 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和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3.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建设的 措施和影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是和我国 国情相适应的,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概览 导航 晚清选 废除科举制度 官制度 学堂选官制度 的变革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近代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民国时 的官员选拔制度 国 期的官 北洋政府时期的官 员选拔 员选拔制度 鉴司 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中华人民 的官员选拔制度 共和国的 干部制度的发展演变 干部制度 和公务员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制度
知 识 概 览 导航
导航 课前·基础认知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背 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景 1898年,清政府加设 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 表 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 命题 现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 ,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导航 背景 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表现 1898 年,清政府加设 经济特科 ,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 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 时务策 命题 1901 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 大学 堂 ,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课前 ·基础认知
导航 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 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 表 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 现 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 延续了1000多年的 被废除
导航 表 现 1905 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 自 1906 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 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 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 延续了 1 000 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2.晚清选官制度改革 (1)背景: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清政府 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 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 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 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 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导航 2.晚清选官制度改革 (1)背景: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清政府 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 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 六部 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 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 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导 (2)内容 ①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 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 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 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 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导航 (2)内容 ①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 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 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 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 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导 ②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清政府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 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 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 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导航 ②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清政府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 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 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 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导期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 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 南京 时 这些法规草案都是依据 的文官考试思想制 概 政府 定的。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 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 时期 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 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导航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 临时 政府 时期 概况 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 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 这些法规草案都是依据 孙中山 的文官考试思想制 定的。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 考试制度 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 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 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