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务必将班级、姓名、考生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选 题,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供认/供奉款识/博闻强识如法炮制/炮烙之刑 B.提取/提防脉搏/含情脉脉冠冕堂皇/沐猴而冠 C.强迫/勉强解数/解甲归田泥沙俱下/泥古不化 D.处置/处所瘦削/削足适履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黄殿琴总是一副风尘仆仆、席不遐暖的忙碌样子,作为北京电视台的记者, 她对时间的稀缺体会很深。 B.一位代表激动地说,党的干部要敢于碰硬,要有为民造福的远大抱负,不能 只想自己加官进爵 C.我国对伊朗问题的一惯主张是: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核问题,采取一切 措施尽力避免战争。 D.有人说,清华大学的特点是清新俊逸,北京大学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清华如 同“李白”,北大好比“杜甫 3.依次填入下面橫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反腐 为市场经济奠定法律基础。 反腐和房价问题,网友也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公众期盼的“以人査 房”,是 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功能。不动产统一登记,针对的是所 有人,不像国外的“阳光法案”针对的是官员。因此,不能把它和反腐过度联系 要反腐败,还是应当建立反腐的长效 A.而是对于误解机制 B.就是对于曲解机制 C.而是关于曲解体制 D.就是关于误解体制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时至2014年底,在各界瞩目下,公车改革更显“时间紧、任务重”。然而从 本刊记者调研的几个地区看,各地车改进展良莠不齐 B.65岁国家一级演员李书珍粉墨登场,重现汉剧《穆柯寨》“招亲”经典唱段, 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喝彩声不断。 C.早在十八大前,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被纳入总后和军委纪委的视线后, 徐才厚与腐败有染的各种传闻就不绝如缕。 D.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最新型歼-31隐身歼击机首次亮 相,俄媒称歼-31两大性能令欧、美也要望其项背 5.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七八月份正是我国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 出现了严重旱情,这不但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更让农作物危在旦夕
山东省临沂市 2015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答题前,务必将班级、姓名、考生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 I 卷(选 题,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供认/供奉 款识/博闻强识 如法炮制/炮烙之刑 B.提取/提防 脉搏/含情脉脉 冠冕堂皇/沐猴而冠 C.强迫/勉强 解数/解甲归田 泥沙俱下/泥古不化 D.处置/处所 瘦削/削足适履 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黄殿琴总是一副风尘仆仆、席不遐暖的忙碌样子,作为北京电视台的记者, 她对时间的稀缺体会很深。 B.一位代表激动地说,党的干部要敢于碰硬,要有为民造福的远大抱负,不能 只想自己加官进爵。 C.我国对伊朗问题的一惯主张是: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核问题,采取一切 措施尽力避免战争。 D.有人说,清华大学的特点是清新俊逸,北京大学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清华如 同“李白”,北大好比“杜甫”。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反腐,_______为市场经济奠定法律基础。 ________反腐和房价问题,网友也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公众期盼的“以人查 房”,是________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功能。不动产统一登记,针对的是所 有人,不像国外的“阳光法案”针对的是官员。因此,不能把它和反腐过度联系。 要反腐败,还是应当建立反腐的长效______。 A.而是 对于 误解 机制 B.就是 对于 曲解 机制 C.而是 关于 曲解 体制 D.就是 关于 误解 体制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至 2014 年底,在各界瞩目下,公车改革更显“时间紧、任务重”。然而从 本刊记者调研的几个地区看,各地车改进展良莠不齐。 B.65 岁国家一级演员李书珍粉墨登场,重现汉剧《穆柯寨》“招亲”经典唱段, 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喝彩声不断。 C.早在十八大前,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被纳入总后和军委纪委的视线后, 徐才厚与腐败有染的各种传闻就不绝如缕。 D.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最新型歼—31 隐身歼击机首次亮 相,俄媒称歼—31 两大性能令欧、美也要望其项背。 5.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七八月份正是我国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 出现了严重旱情,这不但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更让农作物危在旦夕
B、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周边国家承接转移加快、生 产要素成本上升,因此我国外贸持续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复存在了。 C、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 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D、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社会形态造成了制度性的约束的后果,这种约束进而渗 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士”和 “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 少数,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 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 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 度或标准。 ②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 是争取群众。“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照陈寅 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 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 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 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 的。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 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词变为曲, 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 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 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一一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 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 ③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 “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 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 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 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 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 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 ④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 “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 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以《西 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 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 尝不髙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 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 ⑤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 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 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 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
B、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周边国家承接转移加快、生 产要素成本上升,因此我国外贸持续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复存在了。 C、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 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D、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社会形态造成了制度性的约束的后果,这种约束进而渗 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6~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①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士”和 “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 少数,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 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 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 度或标准。 ②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 是争取群众。“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照陈寅 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 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 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 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 的。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 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词变为曲, 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 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 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 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 ③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 “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 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 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 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 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 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 ④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 “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 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以《西 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 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 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 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 ⑤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 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 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 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
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 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朱自清《论 雅俗共赏》,有删节) 6、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 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 B、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的变化, 白话文进入文学领域,并且逐渐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 C、雅人和俗人能对同一对象“共赏”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作为人的共 有的相通的快感或趣味。 D、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作者 看来这是由于知识阶层融入了更多的来自民间的分子。 7、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语录体这种文体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 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 B、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大抵是因为二者做 到了“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C、“雅俗共赏”其实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的迁就, 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 D、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 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 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B、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 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写感官的体验,就能做到雅俗共赏 C、作者认为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变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可以 看出作者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 D、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其抒 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①,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 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 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 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 ②,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 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 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 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
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 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朱自清《论 雅俗共赏》,有删节) 6、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 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 B、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的变化, 白话文进入文学领域,并且逐渐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 C、雅人和俗人能对同一对象“共赏”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作为人的共 有的相通的快感或趣味。 D、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作者 看来这是由于知识阶层融入了更多的来自民间的分子。 7、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语录体这种文体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 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 B、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大抵是因为二者做 到了“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C、“雅俗共赏”其实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的迁就, 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 D、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 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 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B、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 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写感官的体验,就能做到雅俗共赏。 C、作者认为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变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可以 看出作者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 D、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其抒 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①,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 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 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 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 ②,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 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 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 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
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 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 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 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 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 后行。土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 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 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 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注:①庶孽:妾生的孩子,身份低微就像树的孽生一样。②表,是阳光下竖起的 木杆,用来计算时间;漏是用来记时的铜壶,壶中蓄水,壶底穿一小孔,壶中立 箭,箭杆上有刻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兵扦燕晋之师。扦:抵御 B.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害:谋害 C.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援:操起,拿起 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次:停留驻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以监军,乃可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②穰苴则扑表决漏,入 ③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④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⑤晋师闻之,为罢去。⑥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①②B.②④C.③⑤D.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出身平民,地位卑微,但他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在齐国遭到晋燕两国 入侵,而齐军又惨遭失败时,因晏婴的推荐,受命出征的。 B.穰苴的地位卑贱,没有威望,人微权轻,他为树立威信诛杀国君宠臣庄贾, 整饬军队,斩了皇帝说情使者的仆从,砍断了使者车子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 边驾车的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穰苴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 之师不战而屈,收复失地的功效,他们家族也因此在齐国的地位一天天地显贵起 来 D.本文塑造了一位身负重任,治军严谨,与战士同甘苦的将领形象,穰苴在与 庄贾的比照中,其形象就更显得鲜明生动了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 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 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 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 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 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 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 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 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注:①庶孽:妾生的孩子,身份低微就像树的孽生一样。②表,是阳光下竖起的 木杆,用来计算时间;漏是用来记时的铜壶,壶中蓄水,壶底穿一小孔,壶中立 箭,箭杆上有刻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兵扞燕晋之师。 扞:抵御 B.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 害:谋害 C. 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援:操起,拿起 D.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 次:停留 驻扎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以监军,乃可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 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 ② 穰苴则扑表决漏,入 ③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④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⑤晋师闻之,为罢去。 ⑥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① ② B. ② ④ C. ③ ⑤ D. ④ 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穰苴出身平民,地位卑微,但他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在齐国遭到晋燕两国 入侵,而齐军又惨遭失败时,因晏婴的推荐,受命出征的。 B. 穰苴的地位卑贱,没有威望,人微权轻,他为树立威信诛杀国君宠臣庄贾, 整饬军队,斩了皇帝说情使者的仆从,砍断了使者车子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 边驾车的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 穰苴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 之师不战而屈,收复失地的功效,他们家族也因此在齐国的地位一天天地显贵起 来。 D. 本文塑造了一位身负重任,治军严谨,与战士同甘苦的将领形象,穰苴在与 庄贾的比照中,其形象就更显得鲜明生动了。 第Ⅱ卷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5分) (2)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①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②日影来。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失宠长信宫,作赋自伤,中云:“共洒扫于 帷幄兮,永仲死以为期。”②昭阳:汉代宫殿,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1)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扇”,请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4分) (2)两首诗都刻画了宫女形象,但所传达的情感略有不同,不同在哪里?请结 合诗句分析。(4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朝不虑夕。《陈情表》 (2),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3),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 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5)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逍遥游》 五.(12分) 16.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15字。(4分)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阿联酋号称“沙漠王国”,但就是这样一个遍地黄沙的国家, 竟然专门从遥远的德国进口了1500方的沙子。这样的举动,让德国人大为不解, 最初还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阿联酋进口沙子是要用于铺设迪拜的世界级赛马场。虽 然本地最不缺的就是沙子,但颗粒偏大,颇为粗糙,很容易伤到身价动辄千万的 纯种赛马。为此,迪拜人只好满世界寻找沙子,最后才选中了这家德国建材公司 此事让德国人颇为骄傲,他们表示,自家的沙子质地柔软,吸水性好,最适合赛 马。而且向“沙漠王国”出售沙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17.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 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4分)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 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 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 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 收,此酒谓之“新酒”。 18.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 成后面的题目。(4分) (1)请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2分) (2)该图表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是新教材编写者,可从中获得什么 启示?(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5 分) (2)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5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①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②日影来。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失宠长信宫,作赋自伤,中云:“共洒扫于 帷幄兮,永仲死以为期。”②昭阳:汉代宫殿,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1)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扇”,请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4 分) (2)两首诗都刻画了宫女形象,但所传达的情感略有不同,不同在哪里?请结 合诗句分析。(4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 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陈情表》 (2)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锦瑟》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五.(12 分) 16.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 15 字。(4 分)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阿联酋号称“沙漠王国”,但就是这样一个遍地黄沙的国家, 竟然专门从遥远的德国进口了 1500 方的沙子。这样的举动,让德国人大为不解, 最初还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阿联酋进口沙子是要用于铺设迪拜的世界级赛马场。虽 然本地最不缺的就是沙子,但颗粒偏大,颇为粗糙,很容易伤到身价动辄千万的 纯种赛马。为此,迪拜人只好满世界寻找沙子,最后才选中了这家德国建材公司。 此事让德国人颇为骄傲,他们表示,自家的沙子质地柔软,吸水性好,最适合赛 马。而且向“沙漠王国”出售沙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17.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 三个角度,不超过 20 字。 (4 分)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 10 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 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 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 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 收,此酒谓之“新酒”。 18.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 成后面的题目。(4 分) (1)请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2 分) (2)该图表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是新教材编写者,可从中获得什么 启示?(2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麦香 叶青才 ①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 ②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 ③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回时也是一棵 熬过冬天的麦子。 ④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 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 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 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 ⑤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 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 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 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 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 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 ⑥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 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 砍掉髙髙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 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 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 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 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 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 走过了嗌嗌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 暮年。 ⑦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 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 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 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 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 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 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 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⑧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 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 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髙远,大 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 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 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 ⑨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 它会融进李馥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 麦 香 叶青才 ①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 ②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 ③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 熬过冬天的麦子。 ④ 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 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 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 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 香。 ⑤ 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 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 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 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 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 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 ⑥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 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 砍掉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 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 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 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 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 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 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 暮年。 ⑦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 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 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 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 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 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 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 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⑧ 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 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 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高远,大 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 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 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 ⑨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 它会融进李馥
⑩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 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 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窄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 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 )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 他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 滑溜的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16年割麦 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 0D一转眼30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 ③3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 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 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 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 040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 望发酵在一起的荣伯。(选自《散文百家》2014年第2期) 19.解释第③段中“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一句话的含义。(4分) 20.文章第⑦段写作者自己年轻时也喜欢麦香,这有什么作用?(4分) 21.请从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⑩段划波浪线的句子。(4分) 22.文章以“麦香”为题,表达了什么主旨?请作探究。(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 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 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 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 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模拟题参考答案 A(“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不是就是”表选择关系;指出明确的对象, 用“对于”;表示关涉,用“关于”;“误解”指因为思维的角度和方式等的不 同而错误地理解,“曲解”指故意的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机制” 重在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机理即相互关系,“体制”指的是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 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4.B(“粉墨登场”指化妆登台演戏。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此处用本义。A.对 象不当,“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C.望文生义,“不绝如 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D.搭配不当(句式选用不当),“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 赶得上或比得上,用于否定句) 5.D(A语序不当,“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与“农作物危在旦夕”对调 残缺宾语,在“成本上升”后加“的状况”。C项,结构混乱,把首句的“在” 调到句首。) 6.B(第三段表明虽然白话进入文学,但是仍以雅言为主)
⑩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 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 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 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 ⑾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 他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 滑溜的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 16 年割麦 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 ⑿一转眼 30 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 ⒀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 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 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 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 ⒁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 望发酵在一起的荣伯。 (选自《散文百家》2014 年第 2 期) 19.解释第③段中“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一句话的含义。(4 分) 20.文章第⑦段写作者自己年轻时也喜欢麦香,这有什么作用?(4 分) 21.请从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⑩段划波浪线的句子。(4 分) 22.文章以“麦香”为题,表达了什么主旨?请作探究。(6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 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 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 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 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模拟题参考答案 3. A(“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不是就是”表选择关系;指出明确的对象, 用“对于”;表示关涉,用“关于”;“误解”指因为思维的角度和方式等的不 同而错误地理解,“曲解”指故意的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机制” 重在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机理即相互关系,“体制”指的是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 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4.B(“粉墨登场”指化妆登台演戏。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此处用本义。A.对 象不当,“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C.望文生义,“不绝如 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D.搭配不当(句式选用不当),“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 赶得上或比得上,用于否定句) 5.D(A 语序不当,“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与“农作物危在旦夕”对调。B 残缺宾语,在“成本上升”后加“的状况”。 C 项,结构混乱,把首句的“在” 调到句首。) 6.B(第三段表明虽然白话进入文学,但是仍以雅言为主)
7.B(第二段,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 8.D(A第一段只表明战乱是分界线,但并没有说是必要条件;B描写体验就能 共赏过于绝对;C对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有误) 9.B害不是谋害,而是忌妒 10.D连词“才”(A介词、和,动词、同意;B连词、顺承关系,连词递进关 系;C衬音助词,代词;。) 11、C①是表明他很受景公赏识②④是他为树威信的具体行为③表明他文能附 众⑤⑥表明他武能威敌 12、A穰苴地位卑微,是因为他是妾所生,并非出身平民。 13、(1)(5分)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 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扑”“决”“勒兵”“申明”“约束”各1分,共5 分。) (2)(5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 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次舍”“井”“灶”“身自”“拊循”各1 分,共5分。) 14.(1)两首诗都写到了宫女或把扇徘徊,或以扇扑萤,都是百无聊赖之际的举 动,(1分)诗歌借此表达宫女的寂寞与无聊。(1分) (2)王诗中宫女寂寞中天色方晓就从事打扫,刻板的工作和生活使得自己倍感 孤寂无聊。(1分)然后把玉颜与寒鸦对比,(1分)突出自己见弃后的苦悲 表达深沉的失望和怨愤之情。(1分)杜诗写宫女在寒意袭人之时还眺望着天际 牵牛、织女星,(1分)表达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之情。(1分) 15.(1)人命危浅(2)博学而笃志(3)万里悲秋常作客(4)剑阁峥嵘而崔嵬, (5)只是当时已惘然(6)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6.①“沙漠王国”向德国买沙子(4分) 17.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4分。角度对即可得分,写一点 的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18.(1)大多数师生认为教材内容与现实的联系不够。(2分) (2)应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的联系(或:教材内容应该在与现实的联系方面进 行改革)。(2分) 19.本句以物喻人,生动地写出了历经沧桑的荣伯如同麦子一样扎根于土地,与 麦子、土地融为一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荣伯的深深敬意。(标准:共4分, 荣伯形象、作者感情各2分。) 20.(1)内容上写我年轻时对麦香的理解:喜欢带有幻想色彩的麦香,但没有真 正领悟麦香的内涵,好高骛远,是麦田里的长辈让我退去了浮躁轻狂,变得成熟 (2)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对真正麦香的叙述的作用。(标准:共4分,每条2 分,意思相同即可。) 21.描写手法:作者连用“拈”“放”“嚼”三个动词,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 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 悦 情感表达:作者拖情于“天”,借“天”说人,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 的,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 中,心甘情愿地付出。(标准:共4分,每条2分,意思相同即可。) 22.①麦香既指麦子的香气,更象征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土地上的方式或文明。 ②作者告诚自己,不管文明如何进步,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忘本,更不要
7.B(第二段,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 8.D(A 第一段只表明战乱是分界线,但并没有说是必要条件;B 描写体验就能 共赏过于绝对;C 对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有误) 9.B 害不是谋害,而是忌妒。 10.D 连词“才”(A 介词、和,动词、同意;B 连词、顺承关系,连词递进关 系;C 衬音助词,代词;。) 11、C① 是表明他很受景公赏识 ②④是他为树威信的具体行为 ③表明他文能附 众⑤⑥表明他武能威敌 12、A 穰苴地位卑微,是因为他是妾所生,并非出身平民。 13、(1)(5 分)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 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扑”“决”“勒兵”“申明”“约束”各 1 分,共 5 分。) (2)(5 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 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次舍”“井”“灶”“身自”“拊循”各 1 分,共 5 分。) 14.(1)两首诗都写到了宫女或把扇徘徊,或以扇扑萤,都是百无聊赖之际的举 动,(1 分)诗歌借此表达宫女的寂寞与无聊。(1 分) (2)王诗中宫女寂寞中天色方晓就从事打扫,刻板的工作和生活使得自己倍感 孤寂无聊。(1 分)然后把玉颜与寒鸦对比,(1 分)突出自己见弃后的苦悲, 表达深沉的失望和怨愤之情。(1 分)杜诗写宫女在寒意袭人之时还眺望着天际 牵牛、织女星,(1 分)表达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之情。(1 分) 15.(1)人命危浅(2)博学而笃志(3)万里悲秋常作客(4)剑阁峥嵘而崔嵬, (5)只是当时已惘然(6)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6.①“沙漠王国”向德国买沙子(4 分) 17.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4 分。 角度对即可得分,写一点 的 1 分,两点 2 分,三点 4 分。 18.(1)大多数师生认为教材内容与现实的联系不够。(2 分) (2)应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的联系(或:教材内容应该在与现实的联系方面进 行改革)。(2 分) 19.本句以物喻人,生动地写出了历经沧桑的荣伯如同麦子一样扎根于土地,与 麦子、土地融为一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荣伯的深深敬意。(标准:共 4 分, 荣伯形象、作者感情各 2 分。) 20.(1)内容上写我年轻时对麦香的理解:喜欢带有幻想色彩的麦香,但没有真 正领悟麦香的内涵,好高骛远,是麦田里的长辈让我退去了浮躁轻狂,变得成熟; (2)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对真正麦香的叙述的作用。(标准:共 4 分,每条 2 分,意思相同即可。) 21.描写手法:作者连用“拈”“放”“嚼”三个动词,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 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 悦; 情感表达:作者拖情于“天”,借“天”说人,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 的,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 中,心甘情愿地付出。(标准:共 4 分,每条 2 分,意思相同即可。) 22.①麦香既指麦子的香气,更象征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土地上的方式或文明。 ②作者告诫自己,不管文明如何进步,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忘本,更不要
忘记那些脚踏实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态度。③同时也表达了农业文 明随着时代变化而受到冲击的感叹与无奈。(标准:共6分,每条2分,意思相 同即可。) 23.【审题指导】 分析材料可以抓几个关键点:“一片金黄” 穗泛青 准备收 割 “已经落地”,“一贯风格 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1.农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最后一粒麦穗黄了再收割,并且这是他的- 贯风格。他的一贯风格是什么呢?就是要求事物尽善尽美。众所周知,“金无足 赤,人无完人”,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没有缺点就不是人了,而成了神。由此 可以立意为:不要苛求完美,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瑕疵。 2.从“等这穗麦子黄了再割”,“等这穗麦子黄了的时候”“所有的麦子都已落 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农夫一味的等待,没有抓住收割成熟麦子的大好时机, 导致本该有的收获却化为泡影。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等到你准备好了 要靠自己去争取,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否则,后悔莫及。由此可立意为:一定要 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3.“一穗泛青的麦子”是小,“一片金黄的麦子”是大,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 了所有麦子的收割,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由此 可立意为:不要因小失大,做事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获得最大的利 益 【例文赏析】 浅议因小失大 不要为了一株小苗而丢失整片森林;不要为了一朵红花而忘记整个花园;不要为 了一掬溪水而忽略了整片大海。面对人生的靶子,切勿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止步 我们应做离弦的箭,直中靶心。 生活中不少人鼠目寸光,犯了不少因小失大的错误,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中国清朝,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他们为了一时的安静,阻碍中国的 对外贸易。而当这个泱泱大国正做着美梦,正享受着安逸的时候,别的国家快速 发展,中国的经济己经落伍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随之破灭。封建统治者的 行为不就是因小失大吗?为了暂时的闲适生活,把中国完全与外界隔绝,这与把 刚出生的小鸡蛋吞下有什么差别,母鸡为了小鸡能安全孵出的本意是好的,可是 又怎能把它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封锁呢?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从大局出发,树立 全局观念,而又统筹兼顾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登上世界的巅峰。 不仅我国犯过这样的错误,外国也避免不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进程中,资本 主义国家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他们为了使国家的经 济,政治快速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为图得眼前经济水平的提髙,生 产的发展,使被工业污染的河流不得到及时的整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问即 使达到了所想的经济的效益,却要付出多少代价才挽回环境的污染局面呢? 在我们的身边,因小失大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为了玩电子游戏而荒废了学业 为了一时的懵懂而浪费了青春年华,为了暂时的舒适生活而不努力学习……这 切难道不是我们目光短浅,没有分清利害关系而造成的吗?我们正值豆蔻年华, 是初升的太阳,还拥用无限的活力与精彩,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奋力, 朝着梦寐以求的希望冲去,也许太多太多的诱惑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但我们 必须坚定立场,切勿因小失大,切勿等待事己定局而在岁月的黄昏里哀叹,痛哭!
忘记那些脚踏实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态度。③同时也表达了农业文 明随着时代变化而受到冲击的感叹与无奈。(标准:共 6 分,每条 2 分,意思相 同即可。) 23.【审题指导】 分析材料可以抓几个关键点:“一片金黄”——“一穗泛青”,“准备收 割”——“已经落地”,“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1.农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最后一粒麦穗黄了再收割,并且这是他的一 贯风格。他的一贯风格是什么呢?就是要求事物尽善尽美。众所周知,“金无足 赤,人无完人”,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没有缺点就不是人了,而成了神。由此 可以立意为:不要苛求完美,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瑕疵。 2.从“等这穗麦子黄了再割”,“等这穗麦子黄了的时候”“所有的麦子都已落 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农夫一味的等待,没有抓住收割成熟麦子的大好时机, 导致本该有的收获却化为泡影。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等到你准备好了, 要靠自己去争取,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否则,后悔莫及。由此可立意为:一定要 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3.“一穗泛青的麦子”是小,“一片金黄的麦子”是大,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 了所有麦子的收割,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由此 可立意为:不要因小失大,做事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获得最大的利 益。 【例文赏析】 浅议因小失大 不要为了一株小苗而丢失整片森林;不要为了一朵红花而忘记整个花园;不要为 了一掬溪水而忽略了整片大海。面对人生的靶子,切勿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止步, 我们应做离弦的箭,直中靶心。 生活中不少人鼠目寸光,犯了不少因小失大的错误,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中国清朝,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他们为了一时的安静,阻碍中国的 对外贸易。而当这个泱泱大国正做着美梦,正享受着安逸的时候,别的国家快速 发展,中国的经济己经落伍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随之破灭。封建统治者的 行为不就是因小失大吗?为了暂时的闲适生活,把中国完全与外界隔绝,这与把 刚出生的小鸡蛋吞下有什么差别,母鸡为了小鸡能安全孵出的本意是好的,可是 又怎能把它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封锁呢?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从大局出发,树立 全局观念,而又统筹兼顾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登上世界的巅峰。 不仅我国犯过这样的错误,外国也避免不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进程中,资本 主义国家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他们为了使国家的经 济,政治快速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为图得眼前经济水平的提高,生 产的发展,使被工业污染的河流不得到及时的整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问即 使达到了所想的经济的效益,却要付出多少代价才挽回环境的污染局面呢? 在我们的身边,因小失大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为了玩电子游戏而荒废了学业, 为了一时的懵懂而浪费了青春年华,为了暂时的舒适生活而不努力学习……这一 切难道不是我们目光短浅,没有分清利害关系而造成的吗?我们正值豆蔻年华, 是初升的太阳,还拥用无限的活力与精彩,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奋力, 朝着梦寐以求的希望冲去,也许太多太多的诱惑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但我们 必须坚定立场,切勿因小失大,切勿等待事己定局而在岁月的黄昏里哀叹,痛哭!
即使一棵小苗的枯死,也要相信森林的活力,即使一朵红朵哀败,也要相信花园 的美丽,即使一掬溪水的消失,也要相信大海的澎湃……在小小的利益面前,坚 守更深更远的目标,创造更大更美的奇迹。 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把持人生的信念,漠视身边的小利益,才能到达成功的彼 岸 大行不必顾细谨 整片麦田,因为一穗未熟的青麦,而枯萎落地。我们在可惜的同时,也审视着那 个取舍不当的那个割麦人,只因追求事事完美,落得了颗粒无收的结果。于是, 想起了鸿门宴上的那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古往今来,有多少故事或人物在诠释着此处的深意。他们 中间,有的追求细枝末节而贻误全局,有的苛求圆满而最终抱憾,而有的却能放 眼全局而成就伟业。五柳先生也曾在晋代吟出“读书而不求甚解”的词章,告诉 后人不必细究书中的要义,吟诵抄览更能理解书文的精髓,获得非凡的感悟。在 他眼中,求甚解往往一事无成,不求者,反是得其感悟。唯有全局了然于胸,才 自能通晓世事,参透人生。 兵家常说:做大事,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正是拥 有这样一种眼光和胆识。面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共 产党人从全局出发,在与其斗争的同时,积极谋求合作建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 中华民族的团结。为了和平建国,不惜放弃一些小的利益,来争取最大的民主。 试想,如果共产党处处保求,绝不做出任何的退让,那么就失去民心,无法建立 新中国。可见,一时的牺牲,一处的放弃,并不是全盘皆输,而是赢来最终成功 的可能。 因而,“大行不顾细谨”是一种思想的高度,是在纵观全局后做出的选择。的确 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那可能会让人暂时疼痛,甚至后悔,进而中断前进。但那 仅是黎明前的黑暗,舍得芝麻才能捧到西瓜,如果保守到连芝麻也紧握在手,那 也许到头来只剩下手中的一粒了。于是,我们应该学会取舍,学会舍小得大。正 如炒股,真正的赢家绝不是分厘不丢的人,而输者往往是贪图小利而一败涂地, 没有智谋没有胆量,更是不可能玩转股市满盆钵,自由穿梭其中了 当然,不顾细谨并不意味着忽视细节,不重小处的积累。这种思考,是在不能双 赢的情况下产生的。唯有面对选择,才要慎重的前行,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双眼, 乱了方向。 江河入海,不因一朵浪花而停止流淌;雨雪润物,不因一株嫩苗而放弃飘落。朋 友,请睁大双眼,放眼全局,经营好属于你的那片麦田 成大局之美 大千世界之所以成其辽阔,是其包容万物粉饰缺憾的心胸使然。一雁失足不会破 坏雁阵的雄美,雁排青天会弥补曾经的缺憾。一花枯萎不会影响花园的芬芳,百 花齐放会充盈更浓的香气。一流弯折不会减弱黄河的壮丽,滚滚洪流会张扬更大 的气势。从整体着眼的山河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我们虽遗憾那几点微瑕,但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更大的气象。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培养一种大局意识,不苛求一点一滴的瑕疵,不偏执一毫 厘的损失,以一种整体俯观的姿态,去欣赏天地万物之辽阔,去聆听恢弘的人间 乐曲 可是,又有多少人偏离了坦坦大道,转入死胡同,纠缠着那小小的不足?当无数 求职青年踏破门槛,又有多少人只因相貌不正或不会外语而被无情的关在门外?
即使一棵小苗的枯死,也要相信森林的活力,即使一朵红朵哀败,也要相信花园 的美丽,即使一掬溪水的消失,也要相信大海的澎湃……在小小的利益面前,坚 守更深更远的目标,创造更大更美的奇迹。 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把持人生的信念,漠视身边的小利益,才能到达成功的彼 岸。 大行不必顾细谨 整片麦田,因为一穗未熟的青麦,而枯萎落地。我们在可惜的同时,也审视着那 个取舍不当的那个割麦人,只因追求事事完美,落得了颗粒无收的结果。于是, 想起了鸿门宴上的那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古往今来,有多少故事或人物在诠释着此处的深意。他们 中间,有的追求细枝末节而贻误全局,有的苛求圆满而最终抱憾,而有的却能放 眼全局而成就伟业。五柳先生也曾在晋代吟出“读书而不求甚解”的词章,告诉 后人不必细究书中的要义,吟诵抄览更能理解书文的精髓,获得非凡的感悟。在 他眼中,求甚解往往一事无成,不求者,反是得其感悟。唯有全局了然于胸,才 自能通晓世事,参透人生。 兵家常说:做大事,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正是拥 有这样一种眼光和胆识。面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共 产党人从全局出发,在与其斗争的同时,积极谋求合作建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 中华民族的团结。为了和平建国,不惜放弃一些小的利益,来争取最大的民主。 试想,如果共产党处处保求,绝不做出任何的退让,那么就失去民心,无法建立 新中国。可见,一时的牺牲,一处的放弃,并不是全盘皆输,而是赢来最终成功 的可能。 因而,“大行不顾细谨”是一种思想的高度,是在纵观全局后做出的选择。的确, 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那可能会让人暂时疼痛,甚至后悔,进而中断前进。但那 仅是黎明前的黑暗,舍得芝麻才能捧到西瓜,如果保守到连芝麻也紧握在手,那 也许到头来只剩下手中的一粒了。于是,我们应该学会取舍,学会舍小得大。正 如炒股,真正的赢家绝不是分厘不丢的人,而输者往往是贪图小利而一败涂地, 没有智谋没有胆量,更是不可能玩转股市满盆钵,自由穿梭其中了。 当然,不顾细谨并不意味着忽视细节,不重小处的积累。这种思考,是在不能双 赢的情况下产生的。唯有面对选择,才要慎重的前行,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双眼, 乱了方向。 江河入海,不因一朵浪花而停止流淌;雨雪润物,不因一株嫩苗而放弃飘落。朋 友,请睁大双眼,放眼全局,经营好属于你的那片麦田。 成大局之美 大千世界之所以成其辽阔,是其包容万物粉饰缺憾的心胸使然。一雁失足不会破 坏雁阵的雄美,雁排青天会弥补曾经的缺憾。一花枯萎不会影响花园的芬芳,百 花齐放会充盈更浓的香气。一流弯折不会减弱黄河的壮丽,滚滚洪流会张扬更大 的气势。从整体着眼的山河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我们虽遗憾那几点微瑕,但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更大的气象。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培养一种大局意识,不苛求一点一滴的瑕疵,不偏执一毫一 厘的损失,以一种整体俯观的姿态,去欣赏天地万物之辽阔,去聆听恢弘的人间 乐曲。 可是,又有多少人偏离了坦坦大道,转入死胡同,纠缠着那小小的不足?当无数 求职青年踏破门槛,又有多少人只因相貌不正或不会外语而被无情的关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