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纯WORD版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Ⅰ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除了鄂西山地的那些农田让我有 着切肤之痛般的体验,让我再过多少年也能闻出其芬芳尝出其苦涩外,我在其他 任何一个省份所望见的农田,几乎都出现在如闪电般倏忽而逝的车窗里。那都是 些短暂的走马观花的记忆,可它们(连接/链接)在一起,。它们的苍凉、悲 壮,它们的繁茂、葱茏,它们的肥沃、贫瘠,深深刺痛着我的目光,如刀刻刺锥 一般深刻。不管它们是中原大地的沃野,还是云贵高原上的梯田,还是长江以南 的水田……我知道它们都不是一两天开花结果了,它们是世代经营的结果。它们 像一件银器,被一个家族世代打磨。家谱在其上续写,史诗在其上(传颂/传诵)。 不知多少时光就那样在大地的枯荣变幻中消弭,可那些农田依然如开垦之初,对 生养庄稼这件事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欲望。这或许是它们最美的一面。 田园之美,是自然之美的延伸,是对大地之美的张扬。几与田园同时诞生的,便 是村庄。在我的视野里,那些由一栋栋瓦房子组成的村庄,穿插于田园之中,像 从泥土里冒出来的一个个大蘑菇,和农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与天地一色。,,, 石头砌成的院墙,泥巴院子泥巴路,生长在群山之侧,大都分布于青山与田园之 间。它们仿佛就是大地本身孕育的事物,天人合一的思想顺着屋脊向天空(嘹望 /张望)。如蘑菇一般的村庄,在大地上像一个谜,却最令人安心,也最令人神 魂巅倒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砌(qi)成倏忽而逝B.消弭(mi)切肤之痛 C.广袤(mo)神魂巅倒D.贫瘠(j)枯荣变幻 1.C(神魂巅倒一神魂颠倒)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链接传颂嘹望B.连接传诵嘹望 C.连接传诵张望D.链接传颂张望 2.B(“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二是“使连接”;“链 接”是网络中常用的词语,指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 联系起来,一点击网址、文字、图片等就出现网页页面。“传诵”:一般都是说, 就是扩大说的范围:“传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瞭望”: 向高处望;“张望”:向四周、远处看。)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B.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的,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 C.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D.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 3.A
山东省临沂市 2017 届高三 2 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纯 WORD 版 本试卷分第 1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1 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题。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除了鄂西山地的那些农田让我有 着切肤之痛般的体验,让我再过多少年也能闻出其芬芳尝出其苦涩外,我在其他 任何一个省份所望见的农田,几乎都出现在如闪电般倏忽而逝的车窗里。那都是 一些短暂的走马观花的记忆,可它们(连接/链接)在一起,。它们的苍凉、悲 壮,它们的繁茂、葱茏,它们的肥沃、贫瘠,深深刺痛着我的目光,如刀刻刺锥 一般深刻。不管它们是中原大地的沃野,还是云贵高原上的梯田,还是长江以南 的水田……我知道它们都不是一两天开花结果了,它们是世代经营的结果。它们 像一件银器,被一个家族世代打磨。家谱在其上续写,史诗在其上(传颂/传诵)。 不知多少时光就那样在大地的枯荣变幻中消弭,可那些农田依然如开垦之初,对 生养庄稼这件事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欲望。这或许是它们最美的一面。 田园之美,是自然之美的延伸,是对大地之美的张扬。几与田园同时诞生的,便 是村庄。在我的视野里,那些由一栋栋瓦房子组成的村庄,穿插于田园之中,像 从泥土里冒出来的一个个大蘑菇,和农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与天地一色。,,,, 石头砌成的院墙,泥巴院子泥巴路,生长在群山之侧,大都分布于青山与田园之 间。它们仿佛就是大地本身孕育的事物,天人合一的思想顺着屋脊向天空(嘹望 /张望)。如蘑菇一般的村庄,在大地上像一个谜,却最令人安心,也最令人神 魂巅倒。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砌(qì)成 倏忽而逝 B.消弭(mǐ) 切肤之痛 C.广袤(mào) 神魂巅倒 D.贫瘠(jí) 枯荣变幻 1.C(神魂巅倒一神魂颠倒)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链接 传颂 嘹望 B.连接 传诵 嘹望 C.连接 传诵 张望 D.链接 传颂 张望 2.B(“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二是“使连接”;“链 接”是网络中常用的词语,指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 联系起来,一点击网址、文字、图片等就出现网页页面。“传诵”:一般都是说, 就是扩大说的范围;“传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瞭望”: 向高处望;“张望”:向四周、远处看。)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B.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的,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 C.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D.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 3.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整场演出如行云流水,灯光、音乐和表演相得益彰,引导观众回到历史长河 之中,激起观众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B.目前,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 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C.怀揣着冠军的梦想,和异于常人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机器人在西南赛区小 试牛刀,获得冠军;在全国总决赛上,夺得最佳技术奖 D.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 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 4.B(A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 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该成语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人的品质,不能用来形容教学质量,可改为 “参差不齐”。C小试牛刀: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D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质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 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才是意境的最高境界 B.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切 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 C.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壮举,其影响早 已穿透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D.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 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C(A项成分残缺,“具备”缺少宾语;B项“围绕以分数为中心”句式杂糅, 删除“围绕”;D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活动与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艺术活动不是指向作为客体的物 的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而是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的人际交 流活动。自然科学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是完全被动的物质世界,而艺术的对象 则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被人的情感所注的自然景象。因此,艺术活动的作 用不是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与作品 作品与接收者、接收者与作者的相互邀请、相互“对话”的过程,艺术创作本不 是目的,创造艺术作品是为了供人欣赏、阅读。艺术作品不经审美接受活动,只 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接受活动中才能产 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成为现实的存在。艺术作品虽然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 晶,但只有审美接受活动才能将它从物质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艺术生命 力,艺术活动缺少接受者的能动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审美接受是艺术活动 的最后完成。 审美接受是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创造性活动。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单 方面给定的客观存在,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正如商品 的价值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联系的反映一样, 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艺术作品与审美接受 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他的意识不是一块白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整场演出如行云流水,灯光、音乐和表演相得益彰,引导观众回到历史长河 之中,激起观众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B.目前,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 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C.怀揣着冠军的梦想,和异于常人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机器人在西南赛区小 试牛刀,获得冠军;在全国总决赛上,夺得最佳技术奖。 D.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 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 4.B(A 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 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B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该成语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人的品质,不能用来形容教学质量,可改为 “参差不齐”。C 小试牛刀: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D 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质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 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才是意境的最高境界。 B.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切 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 C.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壮举,其影响早 已穿透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D.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 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C(A 项成分残缺,“具备”缺少宾语;B 项“围绕以分数为中心” 句式杂糅, 删除“围绕”;D 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艺术活动与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艺术活动不是指向作为客体的物 的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而是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的人际交 流活动。自然科学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是完全被动的物质世界,而艺术的对象 则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被人的情感所注的自然景象。因此,艺术活动的作 用不是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与作品, 作品与接收者、接收者与作者的相互邀请、相互“对话”的过程,艺术创作本不 是目的,创造艺术作品是为了供人欣赏、阅读。艺术作品不经审美接受活动,只 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接受活动中才能产 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成为现实的存在。艺术作品虽然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 晶,但只有审美接受活动才能将它从物质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艺术生命 力,艺术活动缺少接受者的能动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审美接受是艺术活动 的最后完成。 审美接受是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创造性活动。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单 方面给定的客观存在,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正如商品 的价值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联系的反映一样, 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艺术作品与审美接受 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他的意识不是一块白板
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接受美学家姚斯将接受者的视域称为“期待视野’’,它 指接受者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艺术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每个艺术品同 样有自己的视域,这是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所构成的。在接受过程中,接受 者感受到由此二种视域的差异造成的紧张关系。为了消除这种紧张关系,接受者 必须筹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实际上他是把自身的视域融入了所筹 划的文本视域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也必然为文本视域所改变。因 此,接受活动是两种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 每一次融合都产生了一个新的接受视域,文本视域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 是又导致了一个新的融合过程。视域的每一次融合,都是一次超越,新的视域包 括文本和接受者的视域,又超越了这两个视域,而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视 域融合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也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再创造的过程。接 受的过程是使作品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使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的过 程,其结果无疑会使作品超出原初存在状况,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如果说没 有作家就没有可以接受的作品,那么,没有接受者,就没有艺术品意义的实现。 (选自邢建昌《文艺美学研究》,有删改) 6.下列关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作品、接收者、作者的相互邀请、对话的过程,从 而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达到供人们欣赏、阅读的目的 B.艺术作品经过审美接受活动,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才能获得艺术 生命力,否则,就只能作为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而存在。 C.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以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为对象,而艺术活动以有思 想、有情感的人和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为对象。 D.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只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艺术活动,才能 使艺术作品成为现实的存在,才能使艺术活动最后完成。 6.A(“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错。根据文意,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使艺术作 品供人欣赏、阅读:原文中“艺术创作本身不是目的”的意思是艺术创作的目的 不是为创作而创作,这句话不是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能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活 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B.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本身具有的,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的产物,审美接受活动是以接受者为中心。 C.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他有自己的“期待 视野”,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作品进行理解 D.接受者的视域和文本的视域存在差异,这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 紧张情绪,接受者要策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 7.D(“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两 种视域间存在紧张关系,而非说接受产生紧张情绪。)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把自己的视域融入筹划的文本视域,使这 两种视域融合,而在融合的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被改变。 B.艺术接受活动是接受者自己的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 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
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接受美学家姚斯将接受者的视域称为“期待视野’’,它 指接受者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艺术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每个艺术品同 样有自己的视域,这是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所构成的。在接受过程中,接受 者感受到由此二种视域的差异造成的紧张关系。为了消除这种紧张关系,接受者 必须筹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实际上他是把自身的视域融入了所筹 划的文本视域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也必然为文本视域所改变。因 此,接受活动是两种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 每一次融合都产生了一个新的接受视域,文本视域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 是又导致了一个新的融合过程。视域的每一次融合,都是一次超越,新的视域包 括文本和接受者的视域,又超越了这两个视域,而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视 域融合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也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再创造的过程。接 受的过程是使作品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使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的过 程,其结果无疑会使作品超出原初存在状况,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如果说没 有作家就没有可以接受的作品,那么,没有接受者,就没有艺术品意义的实现。 (选自邢建昌《文艺美学研究》,有删改) 6.下列关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作品、接收者、作者的相互邀请、对话的过程,从 而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达到供人们欣赏、阅读的目的。 B.艺术作品经过审美接受活动,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才能获得艺术 生命力,否则,就只能作为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而存在。 C.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以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为对象,而艺术活动以有思 想、有情感的人和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为对象。 D.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只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艺术活动,才能 使艺术作品成为现实的存在,才能使艺术活动最后完成。 6.A(“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错。根据文意,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使艺术作 品供人欣赏、阅读;原文中“艺术创作本身不是目的”的意思是艺术创作的目的 不是为创作而创作,这句话不是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能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活 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B.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本身具有的,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的产物,审美接受活动是以接受者为中心。 C.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他有自己的“期待 视野”,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作品进行理解。 D.接受者的视域和文本的视域存在差异,这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 紧张情绪,接受者要策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 7.D(“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两 种视域间存在紧张关系,而非说接受产生紧张情绪。)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把自己的视域融入筹划的文本视域,使这 两种视域融合,而在融合的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被改变。 B.艺术接受活动是接受者自己的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 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
C.每次视域融合,接受者都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再创造,这使得作品的意义 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使作品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 D.艺术作品的视域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构成,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 接受者使自身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延续了作品的生命力。 8.B(“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错,原文为“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长见 《吕氏春秋》 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 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 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譆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则不谷得焉,不以 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爵之五大夫。“申侯伯善持养吾意, 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 将以非不谷。”于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 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 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 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 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 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 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 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曬,今去西河 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干今 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 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痤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疾,嗟!疾甚矣!将奈社稷何?”公叔 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 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 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痤之悖也,魏 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审知今则可知古审:研究,仔细考察 B.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知:主持,掌管 C.不谷:不善。这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 基”(《战国策·齐策》),所以侯王称孤寡、不谷。 D.师旷:先秦古书中往往把职业放在人名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身份。师 旷,“师”为乐师,“旷”为姓,相传他精通音律,是个瞎子。 9.D(“师”:乐师,“旷”是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每次视域融合,接受者都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再创造,这使得作品的意义 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使作品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 D.艺术作品的视域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构成,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 接受者使自身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延续了作品的生命力。 8.B(“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错,原文为“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 )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长 见 《吕氏春秋》 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 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 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譆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则不谷得焉,不以 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爵之五大夫。“申侯伯善持养吾意, 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 将以非不谷。”于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 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 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 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 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 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 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 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躧,今去西河 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 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 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痤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疾,嗟!疾甚矣!将奈社稷何?”公叔 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 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 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痤之悖也,魏 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审知今则可知古 审:研究,仔细考察 B.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 知:主持,掌管 C.不谷:不善。这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 基”(《战国策·齐策》),所以侯王称孤寡、不谷。 D.师旷:先秦古书中往往把职业放在人名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身份。师 旷,“师”为乐师,“旷”为姓,相传他精通音律,是个瞎子。 9.D(“师”:乐师,“旷”是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①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①二君者甚相善也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0.A(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B项①句中的“之”,助词,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句中的“之”,结构助词,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 为“的”。C项①句中的“者”,代词,放在词组后,指人;②句中的“者”, 语气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D项①句中的“以”,介词,把;② 句中的“以”,连词,表原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 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B.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 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C.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 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D.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 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文王很有远见,他有个臣子,叫申侯伯,善于迎合文王的心意,文王想做 什么,他在文王之前就做了,但文王却不重用他,让他出奔到郑国,最后申侯伯 被郑国人杀了。 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他采用尊敬贤人、崇尚功绩的治国方法,传位二十 四世,而鲁国采用亲近亲人、崇尚恩人的办法来治国,逐步削弱,以至于到了仅 存的地步。 C.吴起在治理西河之外时,受人诋毁,被魏武侯召回,吴起预见到如果国君让 他治理西河,就可以成就王业,可现在,西河很快就会被秦国攻取,魏国从此就 要削弱了。 D.魏惠王去看望生病的公叔痤,公叔痤向惠王推荐公孙鞅,让惠王把国事托付 给他,如果不能用他,也不要让他离开魏国,惠王认为公叔痤很荒谬,结果秦国 因卫鞅而强大。 12.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不对,文中没有表达这方面的意思) 第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5分) (2)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5分) 13.(1)后代如果有精通音律的人,将会知道此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里 为您感到羞耻。(5分。“知音”1分,“调”1分,“窃”1分,“耻”1分, 大意1分) (2)凭公叔痤的贤明,如今叫我一定要把国事交托给公孙鞅,荒谬啊!(5分 “以”1分,“谓”1分,“听”1分,“悖”1分,大意1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B.①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 ①二君者甚相善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O.A(A 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 B 项①句中的“之”,助词,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句中的“之”,结构助词,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 为“的”。 C 项①句中的“者”,代词,放在词组后,指人;②句中的“者”, 语气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D 项①句中的“以”,介词,把;② 句中的“以”,连词,表原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 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B.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 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C.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 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D.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 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11.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文王很有远见,他有个臣子,叫申侯伯,善于迎合文王的心意,文王想做 什么,他在文王之前就做了,但文王却不重用他,让他出奔到郑国,最后申侯伯 被郑国人杀了。 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他采用尊敬贤人、崇尚功绩的治国方法,传位二十 四世,而鲁国采用亲近亲人、崇尚恩人的办法来治国,逐步削弱,以至于到了仅 存的地步。 C.吴起在治理西河之外时,受人诋毁,被魏武侯召回,吴起预见到如果国君让 他治理西河,就可以成就王业,可现在,西河很快就会被秦国攻取,魏国从此就 要削弱了。 D.魏惠王去看望生病的公叔痤,公叔痤向惠王推荐公孙鞅,让惠王把国事托付 给他,如果不能用他,也不要让他离开魏国,惠王认为公叔痤很荒谬,结果秦国 因卫鞅而强大。 12.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不对,文中没有表达这方面的意思)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5 分) (2)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5 分) 13.(1)后代如果有精通音律的人,将会知道此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里 为您感到羞耻。(5 分。“知音”1 分,“调”1 分,“窃”1 分,“耻”1 分, 大意 1 分) (2)凭公叔痤的贤明,如今叫我一定要把国事交托给公孙鞅,荒谬啊!(5 分。 “以”1 分,“谓”1 分,“听”1 分,“悖”1 分,大意 1 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智慧之所以有差异,在于他是远见还是短见。现在对于古代,如同古代对于后世 现在对于后世,也如同古代对于现在。所以,知道了今天就可以知道古代了,知 道了古代就可以知道后代,古与今、前与后是一样的。所以圣人能上知千年,下 知千年。 楚文王说:“苋譆多次用义来冒犯我,用礼来违戾我,与他相处就不安宁,远离 他我就能自由自在,我不给他爵位,后世的圣人将会指责我。”于是授予他五大 夫的爵位。“申侯伯善于迎合我的心意,我想做什么,他就在我之前就做了,与 他相处就安心,远离他我的自由就没有了,我不疏远他,后世的圣人将会指责 我。”于是送他让他出奔。申侯伯到了郑国,迎合郑君的心意,先做了郑君想要 做的事,三年就参与了郑国的政事,夏五月为郑人所杀。这是后世的圣人,使得 文王在前世就做了好事。 晋平公铸造了一口大钟,叫乐工来听它的声音,都认为声音很调和。师旷说:“不 调和,请另外铸造一口。”平公说:“乐工都认为调和了。”师旷说:“后世有 知辨音的人,将知道此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为君感到羞耻。”到了师涓, 师涓果然知道此钟声音不调和。这是师旷想要使钟的声音更为调和,以作为后世 的知音人 吕太公望分封在齐地,周公旦分封在鲁地,两关系友好。相互说:“用什么治 国?”太公望说:“尊敬贤人,崇尚有功绩的人。”周公旦说:“亲近亲人,崇 尚恩人。”太公望说:“鲁国从此就削弱了。”周公旦说:“鲁国虽然削弱了, 但占有齐国的一定不是吕氏。”以后齐日益强大,发展到称霸诸侯,二十四世后 田成子占有了齐国;鲁国日益削弱,以至于到了仅存的地步,传到三十四代后就 灭亡了。 吴起治理西河之外,王错在魏武侯面前讲吴起的坏话,武侯派人召吴起回朝。吴 起到了岸门,停车而望西河,流下数行眼泪。他的仆从对吴起说:“我私下看您 的意思,把舍弃天下像舍弃鞋子一样,现在你离开西河而流泪,为什么呢?”吴 起揩拭眼泪回答说:“你不了解我。如果国君了解我让我竭尽全力治理西河,那 就可以帮助君王成就王业。现在国君听信坏人的议论,而不了解我,西河被秦国 攻取为时不久了,魏国从此削弱了。”吴起果然离开魏国去楚国。不久,西河全 部落入秦人之手,秦国日益强大,这就是吴起之所以有先见而哭泣的原因。 魏国公叔痤生病。惠王去看望他,说:“公叔的病,唉!病很重啊!将对国家怎 么办呢?”公叔回答说:“臣的御庶子鞅,希望国王把国事托付给他。如不能用 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惠王不回答,出来后对左右说:“难道不悲哀吗?凭 公叔痤的贤明,如今叫我一定把国事交托给卫鞅,荒谬啊!”公叔痤死,公孙鞅 向西进入秦国,秦孝公听他的,秦国果然就因此强大,魏国果然就因此而削弱 不是公叔痤荒谬,魏王才荒谬。荒谬者的祸患,本来就是把不荒谬当成荒谬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送陆澧归江阴① 刘长卿 新安路②,人来去。早潮复晩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 住 【注】①从大历十一年秋到十四年春(公元776-779),刘长卿贬官睦州,此词 作于作者被放逐期间。②新安路:指源出安徽休宁、祁门,流经睦州所辖的建德, 而后东南汇入钱塘的新安江,是商旅频繁往来的重要水道。 (1)本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4分)
智慧之所以有差异,在于他是远见还是短见。现在对于古代,如同古代对于后世。 现在对于后世,也如同古代对于现在。所以,知道了今天就可以知道古代了,知 道了古代就可以知道后代,古与今、前与后是一样的。所以圣人能上知千年,下 知千年。 楚文王说:“苋譆多次用义来冒犯我,用礼来违戾我,与他相处就不安宁,远离 他我就能自由自在,我不给他爵位,后世的圣人将会指责我。”于是授予他五大 夫的爵位。“申侯伯善于迎合我的心意,我想做什么,他就在我之前就做了,与 他相处就安心,远离他我的自由就没有了,我不疏远他,后世的圣人将会指责 我。”于是送他让他出奔。申侯伯到了郑国,迎合郑君的心意,先做了郑君想要 做的事,三年就参与了郑国的政事,夏五月为郑人所杀。这是后世的圣人,使得 文王在前世就做了好事。 晋平公铸造了一口大钟,叫乐工来听它的声音,都认为声音很调和。师旷说:“不 调和,请另外铸造一口。”平公说:“乐工都认为调和了。”师旷说:“后世有 知辨音的人,将知道此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为君感到羞耻。”到了师涓, 师涓果然知道此钟声音不调和。这是师旷想要使钟的声音更为调和,以作为后世 的知音人。 吕太公望分封在齐地,周公旦分封在鲁地,两关系友好。相互说:“用什么治 国?”太公望说:“尊敬贤人,崇尚有功绩的人。”周公旦说:“亲近亲人,崇 尚恩人。”太公望说:“鲁国从此就削弱了。”周公旦说:“鲁国虽然削弱了, 但占有齐国的一定不是吕氏。”以后齐日益强大,发展到称霸诸侯,二十四世后 田成子占有了齐国;鲁国日益削弱,以至于到了仅存的地步,传到三十四代后就 灭亡了。 吴起治理西河之外,王错在魏武侯面前讲吴起的坏话,武侯派人召吴起回朝。吴 起到了岸门,停车而望西河,流下数行眼泪。他的仆从对吴起说:“我私下看您 的意思,把舍弃天下像舍弃鞋子一样,现在你离开西河而流泪,为什么呢?”吴 起揩拭眼泪回答说:“你不了解我。如果国君了解我让我竭尽全力治理西河,那 就可以帮助君王成就王业。现在国君听信坏人的议论,而不了解我,西河被秦国 攻取为时不久了,魏国从此削弱了。”吴起果然离开魏国去楚国。不久,西河全 部落入秦人之手,秦国日益强大,这就是吴起之所以有先见而哭泣的原因。 魏国公叔痤生病。惠王去看望他,说:“公叔的病,唉!病很重啊!将对国家怎 么办呢?”公叔回答说:“臣的御庶子鞅,希望国王把国事托付给他。如不能用 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惠王不回答,出来后对左右说:“难道不悲哀吗?凭 公叔痤的贤明,如今叫我一定把国事交托给卫鞅,荒谬啊!”公叔痤死,公孙鞅 向西进入秦国,秦孝公听他的,秦国果然就因此强大,魏国果然就因此而削弱, 不是公叔痤荒谬,魏王才荒谬。荒谬者的祸患,本来就是把不荒谬当成荒谬。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 分) 送陆澧归江阴① 刘长卿 新安路②,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 住。 【注】①从大历十一年秋到十四年春(公元 776-779),刘长卿贬官睦州,此词 作于作者被放逐期间。②新安路:指源出安徽休宁、祁门,流经睦州所辖的建德, 而后东南汇入钱塘的新安江,是商旅频繁往来的重要水道。 (1)本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4 分)
(2)诗的最后一句中,“自怜”二字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 分) 14.(1)①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用“人来去”兴起“早潮复晚潮”,紧紧 扣住潮水的流动,抒发感情。②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早潮复晚潮,明日知 何处。”语义双关,既是关切友人登船离别后的行踪,又是为自己难以预测的未 来忧虑。③运用了“衬托”(拟人)的表现手法,用“潮水”这种的来去自由来 衬托自己被放逐不得来去的哀愁。(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②)①送别友人归乡后,对自己只能长住新安的孤独、感伤之情。②连没有感情 的潮水都能“解归”,来表现自己被放逐的内心潜藏的痛苦。③包含着作者在被 贬睦州时期长时间的等待,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 两点即可。)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达自己对 思与学的看法的句子是:,。 (2)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句子是:,。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出诗人的惆怅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 是 15.(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鲨鱼湾的四周被沙漠包围着,在炽热的阳光照射下,海水蒸发的速度非常快。这 使海湾里面的海水,比一般的海水要咸两倍。①。可这里却生存着一种水母 尽管它们在盐水里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但它们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解决办 法。在它们的身体里有数以百万计的、可以把阳光直接转变为食物的植物细胞, 所以,②。还没有任何一种它们的天敌,能在这么咸的水中生存,于是水母们 可以终日安安静静地享受阳光恩赐 16.答案示例:①这里很多生命都很难生存②它们靠晒太阳就可以维持生命(4 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①根据后面的转折关系,②根据因果关系) 17.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4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吟咏的是诗词, 流淌的是文化,感悟的是情怀。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 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窄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 17.答案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哲思,“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的惆怅。(4分。每空2分,引用诗句,语意与“雨”相关。 18.下面是民政部公布的“中国社区”标识,请仔细观察该标识,用简洁的语言 介绍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并阐释其寓意。字数不超过90字。(4分)
(2)诗的最后一句中,“自怜”二字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4 分) 14.(1)①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用“人来去”兴起“早潮复晚潮”,紧紧 扣住潮水的流动,抒发感情。②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早潮复晚潮,明日知 何处。”语义双关,既是关切友人登船离别后的行踪,又是为自己难以预测的未 来忧虑。③运用了“衬托”(拟人)的表现手法,用“潮水”这种的来去自由来 衬托自己被放逐不得来去的哀愁。(4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①送别友人归乡后,对自己只能长住新安的孤独、感伤之情。②连没有感情 的潮水都能“解归”,来表现自己被放逐的内心潜藏的痛苦。③包含着作者在被 贬睦州时期长时间的等待,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4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两点即可。)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达自己对 思与学的看法的句子是: , 。 (2)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句子是: , 。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出诗人的惆怅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 是: , 。 15.(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 分。每空 1 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五、(12 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鲨鱼湾的四周被沙漠包围着,在炽热的阳光照射下,海水蒸发的速度非常快。这 使海湾里面的海水,比一般的海水要咸两倍。 ① 。可这里却生存着一种水母, 尽管它们在盐水里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但它们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解决办 法。在它们的身体里有数以百万计的、可以把阳光直接转变为食物的植物细胞, 所以, ② 。还没有任何一种它们的天敌,能在这么咸的水中生存,于是水母们 可以终日安安静静地享受阳光恩赐。 16.答案示例:①这里很多生命都很难生存②它们靠晒太阳就可以维持生命(4 分。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①根据后面的转折关系,②根据因果关系) 17.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4 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吟咏的是诗词, 流淌的是文化,感悟的是情怀。这 90 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 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 17.答案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哲思,“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的惆怅。(4 分。每空 2 分,引用诗句,语意与“雨”相关。) 18.下面是民政部公布的“中国社区”标识,请仔细观察该标识,用简洁的语言 介绍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并阐释其寓意。字数不超过 90 字。(4 分)
(1)构图要素: (2)寓意 18.(1)构图要素:该标识由图案与文字组合而成,作品以汉字繁体的“区” 挽手的人和中国结作为基本构图元素。(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该标识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团结、和谐、吉祥、幸福、通畅等。(2 分。答出寓意要点并稍加阐释)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十字路 厉彦林 我老家莒南的县城驻地,就叫“十字路”。当地人都知道:“到了十字路,那就 到县城啦。”当年我在农村求学时,把到县城读书作为了人生第一个梦想和目标。 据记载:十字路之称始于宋代,因由此东至安东卫、西至临沂、北至莒县城、南 至江苏青口,均为110华里,纵横两条大路在此相交,呈“十”字形而得名。“十 字路”喻意四通八达。 三十年后,我又站在十字路口,天气乍暖还寒,马路两旁的几棵泡桐树老气横秋, 透出几份沧桑和悲凉:在这个人生的原点,我庆幸当年理智的选择,无论职业、 婚姻,还是对亲情的守护、对朋友的珍重。林林总总的往事从眼前掠过,山峦 法桐、麦田、豌豆、火车站、狗尾巴草、孤灯,焦灼、疲惫、清泪、微笑……它 们是融在血液里的一种记忆与情结,它们一直在固执地追随着我,并且在方格稿 笺里排列、组合成不同的文字,目光、月光、灯光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深夜。 我的成长就是把周身的泥土味变成了诗歌、散文,幻化为一缕书香气。脚踏实地 地努力,希望总会在下一个十字路口与你邂逅 每个人都会遇到岔路,有时往往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犹豫徘徊,深感迷茫· 正如美国作家凯鲁亚克说的: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家园,于是我们集体在路上。当 所有的精力耗尽,开始感到疲惫时,出发之前的那种内心的苦闷便重新占据了生 活中心。他说:“在路上,永远在路上。”站在十字路口,无论你是什么国籍, 无论是男是女,无论什么职业,你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在做着人生的选择题。 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屈后,遵循内心还是遵从现实,必须作出最佳选择,当 然哪一种选择都是生命的必须,都值得尊敬,哪一种选择都会成为自己生命链条 上的集结点、闪光点… 每个人遇到十字路口都会迟疑、犹豫甚至纠结,因为每一种选择都会有正确与错 误、光明与黑暗、安全与危险、顺利与艰难、健康与死亡之分或者趋向。一方面 渴望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方面又恐怕选错走偏人生方向,也确实 有人因为优柔寡断断送了个人的前程、价值尺度偏移进入岔道,也有人因为自己 的仓促决定而遗憾终生。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十字路口,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轨 迹,终有不同的命运…
(1)构图要素: (2)寓意: 18.(1)构图要素:该标识由图案与文字组合而成,作品以汉字繁体的“区”、 挽手的人和中国结作为基本构图元素。(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2)该标识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团结、和谐、吉祥、幸福、通畅等。(2 分。答出寓意要点并稍加阐释)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十字路 厉彦林 我老家莒南的县城驻地,就叫“十字路”。当地人都知道:“到了十字路,那就 到县城啦。”当年我在农村求学时,把到县城读书作为了人生第一个梦想和目标。 据记载:十字路之称始于宋代,因由此东至安东卫、西至临沂、北至莒县城、南 至江苏青口,均为 110 华里,纵横两条大路在此相交,呈“十”字形而得名。“十 字路”喻意四通八达。 三十年后,我又站在十字路口,天气乍暖还寒,马路两旁的几棵泡桐树老气横秋, 透出几份沧桑和悲凉:在这个人生的原点,我庆幸当年理智的选择,无论职业、 婚姻,还是对亲情的守护、对朋友的珍重。林林总总的往事从眼前掠过,山峦、 法桐、麦田、豌豆、火车站、狗尾巴草、孤灯,焦灼、疲惫、清泪、微笑……它 们是融在血液里的一种记忆与情结,它们一直在固执地追随着我,并且在方格稿 笺里排列、组合成不同的文字,目光、月光、灯光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深夜。 我的成长就是把周身的泥土味变成了诗歌、散文,幻化为一缕书香气。脚踏实地 地努力,希望总会在下一个十字路口与你邂逅…… 每个人都会遇到岔路,有时往往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犹豫徘徊,深感迷茫…… 正如美国作家凯鲁亚克说的: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家园,于是我们集体在路上。当 所有的精力耗尽,开始感到疲惫时,出发之前的那种内心的苦闷便重新占据了生 活中心。他说:“在路上,永远在路上。”站在十字路口,无论你是什么国籍, 无论是男是女,无论什么职业,你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在做着人生的选择题。 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屈后,遵循内心还是遵从现实,必须作出最佳选择,当 然哪一种选择都是生命的必须,都值得尊敬,哪一种选择都会成为自己生命链条 上的集结点、闪光点…… 每个人遇到十字路口都会迟疑、犹豫甚至纠结,因为每一种选择都会有正确与错 误、光明与黑暗、安全与危险、顺利与艰难、健康与死亡之分或者趋向。一方面 渴望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方面又恐怕选错走偏人生方向,也确实 有人因为优柔寡断断送了个人的前程、价值尺度偏移进入岔道,也有人因为自己 的仓促决定而遗憾终生。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十字路口,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轨 迹,终有不同的命运……
人的一生,个人定位很重要,定力更重要。选准了方向,就需要耐得住寂寞,百 折不回。许多人以优雅的姿态和成功的业绩,在现代社会孤军奋战,东拼西杀, 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苦涩与失落,期望远处闪耀一丝亮光,温暖内心,倾吐苦闷。 蓦然回首,醒酒后一看,这地方竟然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一那个简易贫寒的小山 村 我的故乡莒南,早在抗战时期,就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则为解 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先后对莒南县勤俭办社、 创办记工学习班和整山治水的经验三次批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莒南的 发展方向和道路也曾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最终还是坚守了农业的传统优势。近 些年开始转型,探索符合时代、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进入新世纪,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在变动,中国如何跳出包围圈,宽松 发展,也站到重要的十字路口。中国在战略元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成 立亚投行,与新兴市场国家接轨,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展示出大 国视野和担当 恩格斯指出:“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 合力。”社会上一些人向左,一些人向右,社会最终的演变方向必定是所有人的 合力,一切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处在了十字路口, 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随波逐流,连自己的选择的权力都不知不觉放弃了。任 何个人、团队和民族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都必须在苦难之后,经过沉 淀反思,由自省走向自觉,由自强走向自信。 人生就是“十字路”,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图。但是无论前后左右每条路都是 条单行线,或直或曲,有上坡、有下坡,有柏油的、有沙土的,没有回头路 行人众多,尤其遇到困惑与迷茫、陷入犹豫和徘徊时,也不允许等待,来不及犹 豫,不能落伍和掉队。无论哪个路口,只要义无反顾地选择以后,就必须怀揣希 望,咬紧牙关大步前行,去逐步接近或者抵达人生的光明顶点 走过了就没有机会回头,回过头也不是当年的路!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21期,有删改) 19.文中第一段为什么从故乡的十字路写起?(4分) 19.内容上:①巧妙点题,引人人胜。(2分),②从故乡谈起,亲切自然,拉 近了与读者的距离。(1分) 结构上:引出下文。(1分 20.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家园,于是我们集体在路上 (2)蓦然回首,醒酒后一看,这地方竟然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一那个简易贫寒的 小山村。 20.(1)我们没有人生前进方向和目标的引领,大家就只能在寻找的过程中一直 执着追求。(2分 (2)经历诸多人生磨难之后,清晰地认识到最初的想法或观念(人生的原点), 是支撑人生前行的精神动力。(2分) 21.作者围绕“十字路”,展开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4分) 21.①人生的十字路,理智地选择;②某个地方发展的十字路口,积极探索自身 发展之路;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要有大国视野和担当;④ 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要聚集所有人的合力共同发展。(每点1分,共4分)
人的一生,个人定位很重要,定力更重要。选准了方向,就需要耐得住寂寞,百 折不回。许多人以优雅的姿态和成功的业绩,在现代社会孤军奋战,东拼西杀, 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苦涩与失落,期望远处闪耀一丝亮光,温暖内心,倾吐苦闷。 蓦然回首,醒酒后一看,这地方竟然是生他养他的故乡——那个简易贫寒的小山 村。 我的故乡莒南,早在抗战时期,就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则为解 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先后对莒南县勤俭办社、 创办记工学习班和整山治水的经验三次批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莒南的 发展方向和道路也曾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最终还是坚守了农业的传统优势。近 些年开始转型,探索符合时代、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进入新世纪,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在变动,中国如何跳出包围圈,宽松 发展,也站到重要的十字路口。中国在战略元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成 立亚投行,与新兴市场国家接轨,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展示出大 国视野和担当。 恩格斯指出:“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 合力。”社会上一些人向左,一些人向右,社会最终的演变方向必定是所有人的 合力,一切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处在了十字路口, 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随波逐流,连自己的选择的权力都不知不觉放弃了。任 何个人、团队和民族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都必须在苦难之后,经过沉 淀反思,由自省走向自觉,由自强走向自信。 人生就是“十字路”,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图。但是无论前后左右每条路都是 一条单行线,或直或曲,有上坡、有下坡,有柏油的、有沙土的,没有回头路。 行人众多,尤其遇到困惑与迷茫、陷入犹豫和徘徊时,也不允许等待,来不及犹 豫,不能落伍和掉队。无论哪个路口,只要义无反顾地选择以后,就必须怀揣希 望,咬紧牙关大步前行,去逐步接近或者抵达人生的光明顶点。 走过了就没有机会回头,回过头也不是当年的路! (选自《新华文摘》2016 年第 21 期,有删改) 19.文中第一段为什么从故乡的十字路写起? (4 分) 19.内容上:①巧妙点题,引人人胜。(2 分),②从故乡谈起,亲切自然,拉 近了与读者的距离。(1 分) 结构上:引出下文。(1 分) 20.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家园,于是我们集体在路上。 (2)蓦然回首,醒酒后一看,这地方竟然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一那个简易贫寒的 小山村。 20.(1)我们没有人生前进方向和目标的引领,大家就只能在寻找的过程中一直 执着追求。(2 分) (2)经历诸多人生磨难之后,清晰地认识到最初的想法或观念(人生的原点), 是支撑人生前行的精神动力。(2 分) 21.作者围绕“十字路”,展开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4 分) 21.①人生的十字路,理智地选择;②某个地方发展的十字路口,积极探索自身 发展之路;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要有大国视野和担当;④ 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要聚集所有人的合力共同发展。(每点 1 分,共 4 分)
22.金文中的“”(道)为人在十字路口处张望。人生总会遇到十字路,你 将会怎么做?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22.①在路口仔细审视慎重选择:②选定后坚定前行;③在不断反思中前行;④ 回顾原点,不忘初心。(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感悟和联想,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情景一教师讲解朱自清名篇《背影》,讲得声情并茂,学生似乎不为所动,反而 对文中的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穿过铁道、捧回桔子的举动质疑:“这是否属于违 反交通规则?” 情景二教师以“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让学生作文,结果发现作文大多内容空 洞、言之无物,于是问学生:“难道没有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纷纷摇头, 教师很不甘心,循循善诱道:“生病时,父母有没有连夜送你上医院,通宵守护 着你?学习到半夜,是不是煮好了夜宵放在旁边……”场面一下活跃起来,大部 分同学说有过。“那你们不感动吗?”课堂霎时又静了下来,有学生说:“这有 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呀!”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 征鲜明。 七、作文(60分) 23.参照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评分细则 切入分45分 类卷,53~60分。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立意深刻 二类卷,46~52分。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三类卷,36~45分。内容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上有含混不明确之处。 四类卷,26~35分。内容偏离题意,宿构文章。 五类卷,0~25分。内容与材料完全脱离,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混乱散乱, 关于扣分 缺题目扣2分;错别字1个扣1分,最多扣3分;不足字数,600字以上每缺50 字扣1分,400~600字25分左右,400字以下酌情给分,只有题目得2分
22.金文中的“ ”(道)为人在十字路口处张望。人生总会遇到十字路,你 将会怎么做?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 分) 22.①在路口仔细审视慎重选择;②选定后坚定前行;③在不断反思中前行;④ 回顾原点,不忘初心。(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感悟和联想,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情景一教师讲解朱自清名篇《背影》,讲得声情并茂,学生似乎不为所动,反而 对文中的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穿过铁道、捧回桔子的举动质疑:“这是否属于违 反交通规则?” 情景二教师以“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让学生作文,结果发现作文大多内容空 洞、言之无物,于是问学生:“难道没有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纷纷摇头, 教师很不甘心,循循善诱道:“生病时,父母有没有连夜送你上医院,通宵守护 着你?学习到半夜,是不是煮好了夜宵放在旁边……”场面一下活跃起来,大部 分同学说有过。“那你们不感动吗?”课堂霎时又静了下来,有学生说:“这有 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呀!”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 征鲜明。 七、作文(60 分) 23.参照 2016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评分细则: 切入分 45 分。 一类卷,53~60 分。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立意深刻。 二类卷,46~52 分。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三类卷,36~45 分。内容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上有含混不明确之处。 四类卷,26~35 分。内容偏离题意,宿构文章。 五类卷,O~25 分。内容与材料完全脱离,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混乱散乱。 关于扣分: 缺题目扣 2 分;错别字 1 个扣 1 分,最多扣 3 分;不足字数,600 字以上每缺 50 字扣 1 分,400~600 字 25 分左右,400 字以下酌情给分,只有题目得 2 分